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藏茶历史

找到约3,677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雅安将建中国·藏(黑)茶博物馆 古今结合品味藏茶历史


11月28日,中国·藏(黑)茶博物馆奠基仪式在雅安中国藏茶城举行,这标志着一个追本溯源、品味藏茶历史的标志性建筑即将诞生。中国·藏(黑)茶博物馆项目集展示展览、学术交流、文化研学等功能,是雅安展示藏茶文化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记者了解到,建设中国·藏(黑)茶博物馆,将通过捐赠、购买、民间搜集等多种方式,征集与藏茶相关的碑刻、画像、照片、制作工具、文献资料、老茶等藏品,确保散存于民间的文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中国·藏(黑)茶博物馆将通过时间序列串联展示空间,让参观者追溯藏茶1000余年历史发展,辅以VR等现代科技,揭开茶马古道神秘面纱,展示传统背夫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充分保留和重构雅安关于藏茶的城市记忆。

黑茶类典型代表——雅安藏茶

(《吃茶去》杂志刊文)在川藏公路通车之前,一千多年来,藏族同胞喝的茶几乎都通过茶马古道运送进藏。藏茶,成为演绎茶马古道故事的主人翁。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将蒙顶贡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和开辟了西藏1300多年的饮茶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的“川藏茶马古道”。

背夫文化是茶马古道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背夫演绎了茶马古道的神奇,令人敬仰。

蒙顶山下,位于名山县新店镇的茶马司见证了茶马古道的辉煌与沧桑,这是我国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四处茶马司中,唯一一处有遗址可考的茶马司。

明《严茶议》载:“茶之为物,西域吐蕃,古今皆仰信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也。是则山林草木之叶,事关国家政体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也。”雅安藏茶的特殊意义、卓越功能可见一斑。

2008年1月24日,国家文化部公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茶制作技艺即雅安藏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这一消息传来,雅安藏茶界振奋不已,有着千余年历史的藏茶逐渐在世人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其传统制作工艺带来的醇厚味道将是爱茶人最难忘的记忆。

雅安藏茶采用成熟茶梢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发酵、蒸压成型等工序制作而成,其汤色呈褐红色,味道陈醇回甘。

藏茶所用原料是一芽五叶成熟茶,其内含物远比一般芽茶要丰富得多,这就好比水果,成熟水果不仅口味很好,而且营养也很丰富,未成熟的水果不仅口味不好,也没有营养,一般芽茶也就好比未成熟的水果,内含物没有一芽五叶成熟茶丰富针对藏茶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许多人提出了“藏茶汉饮,边茶内销,粗茶细作”的思路。藏茶汉饮,一个崭新设想的诞生,重新定位了藏茶市场。藏茶,将要进军国际大舞台。藏茶企业也同样注意到了藏茶潜在的巨大市场潜力。随着“绿色风潮”来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绿色”健康饮品。而藏茶对人体的健康功效,注定了它不会继续“深闺人不识”下去。事实上,藏茶降“三高”、助眠、减脂等功效已经广获世人的认可。茶业协会也已根据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边茶内销、各族共饮”八字方针,力图让藏茶走出雅安,走向世界。

千百年来,雅安藏茶赢得了广泛的口碑,如今,凭借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雅安藏茶正逐步走向世界,走进各族人民的生活。

藏茶是最神秘的黑茶,进驻青藏高原已1300多年,在很多藏族同胞身边担当着药剂师、营养师的重任。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从唐朝文成公主携茶入藏到今天,这一习惯并未改变。

因为藏茶,造就了一条以雅安为起点的茶马古道,赢得了“南丝绸之路”之美誉;因为藏茶,造就了雅安边销茶产业的繁荣。藏族同胞离不开茶,雅安人也离不开这一充满荣誉的特色产业。

追溯1300余年藏茶发展史,雅安藏茶因畅销西藏、青海、甘孜等藏区而闻名,又有“乌茶”、“边销茶”、“南路边茶”等别称,藏族同胞爱喝雅安的茶。藏区平均海波4000多米,高原上高寒缺氧、辐射性强,人们需要从肉食中摄取热量,造成了食物链的单一。再加上高原上蔬菜、水果较少,维生素缺乏,此种情况下,富含大量营养的藏茶自然而然地受到藏族同胞的青睐。

雅安处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从这里运送茶叶入藏比其他地区更加便利快捷。高原上开水沸点低,茶叶只能熬煮不能浸泡,同时,藏族同胞喜好喝茶,茶叶消耗量非常之大,所以运送到藏区的茶叶必须经煮耐泡。恰好,雅安的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580—1800米的丘陵和山区,为黄壤、红紫土及山地棕壤上,呈酸性或微酸性,自然生态循环形成的有机质、矿物质丰富,茶树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光热资源,茶叶天然品质以香高耐冲泡著称。

在如今的市场上,按照“边茶内销”、“藏茶汉饮”产销思路研制开发的雅安藏茶系列新产品日渐增多,也日益成熟。

雅安市茶企将藏茶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研发出了藏汉民族皆宜饮用的精品藏茶。其精心考究的制作、独具匠心的造型设计、卓越的品质和口感,以及巧妙的饮用方法,无不让人感受到茶企业家们的良苦用心。

首先,藏茶的颜色让人心生愉悦,泡上一壶藏茶,看玻璃壶里透出的褐红茶,晶宝剔透,呼之欲出,已经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同时,藏茶还有其独特的品质和文化。雅安藏茶通过深度渥堆发酵后,其特有的消脂、通胀、安神、降糖、降压等保健作用,恰恰是现代时尚健康生活所追求的珍品,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藏茶汉饮和内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南路边茶特有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和独领风骚的黑茶魅力,也让更多人对藏茶产生了浓厚兴趣。

近年来,藏茶饮品“家族”正在不断壮大。除去“金尖”、“康砖”等传统品牌外,藏茶茶饼、茶砖等也陆续问世。今年年初,由雅安市藏茶研究中心研制的散藏茶也成功上市。散藏茶条索完整,色泽乌黑油亮,回味醇厚甘甜,留香持久,采用上等成熟鲜叶制成,堪称藏茶中的名优茶。这种茶的泡制方法简便,出色快,有浓郁的醇香,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到茶叶的品质特征。散藏茶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市藏茶新产品开发再上新台阶,对于藏茶市场的开拓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茶为国饮,数千年来,茶叶一直延续着饮用的功能。而今,雅安市藏茶企业又突破性地把“砖茶”变为了“茶砖”,砖茶是“茶”,茶砖是“砖”,把茶砖真正当作砖装饰房屋,不仅健康、环保,而且能够体现高雅的文化品味。在我市茶文化主题酒店——西康大酒店,消费者就可亲身感受用茶砖装饰的茶屋,在飘溢的茶香中心旷神怡。

养生茶砖面对的是装饰建材市场,其市场需求量远非饮用茶可比,随着市场的不断推广,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养生茶砖无疑前景可期。

藏茶的加工仍将采用特有的传统工艺,组合最佳配方,采用现代科学新技术,生产出适合现代人群消费特点的南路边茶,其中所含生命物质元素多达几十种,如维生素、茶红素、单糖、蛋白质、单宁等。而这样的优质藏茶,被广泛认为具有消除油腻、溶脂助消化等功效。

一杯好茶,总是让人怀念。更何况,一杯藏茶,还引出了一条茶马古道,搭起了汉藏民族沟通的桥梁,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已经足以吸引世人去探寻。

传说,最初运送藏区的茶并不经过渥堆发酵等工序。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经受日晒雨淋,茶叶运送到喝茶人手中时发生了质变,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种质变后的茶叶口感更佳,于是,经过几代人的研究,逐步摸索出了现在的制作工艺。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杜晓告诉记者,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藏茶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继承它的文化属性,这本身就是雅安的一笔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藏茶的制作技艺也在改进,因此,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时,我们应该有所扬弃,比如渥堆技术,这必须掌握,应该说这是藏茶制作技艺的关键,不管怎样,重点是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味道。

雅安本身是一个生态城市,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适宜茶叶的生产。在工业文明获得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雅安要用每一片生态茶叶,融入现代科技精华和传统制作技艺精髓,打造优质藏茶。

(摘自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陈书谦)

《藏茶煮泡及调饮方法》省级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在雅安圆满召开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近日,《藏茶煮泡及调饮方法》省级地方标准专家评审会在雅安福窝茶道馆圆满召开。

  近年来,随着雅安藏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知名度越来越高,广大茶友对藏茶的品饮也越来越重视,因此从2019年开始,由四川省茶馆协会、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和雅安市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发起,对雅安藏茶煮泡及调饮方法标准进行起草。

  本次评审会由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科技教育处四级调研员雷敏主持,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代表参加,雅安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陈开义致辞并介绍了雅安藏茶产业发展情况,希望与会专家多为雅安藏茶产业发展集思广益。

  评审会专家组由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成都市茶楼行业协会副会长陈万军,成都市候红雨评茶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候红雨,四川旅游学院副处长、特聘教授尹航,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校长余良,四川省贸易学校培训部主任张洪波,雅安和龙茶业公司(藏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伍仲斌,雅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程师蒋建赵彦波等主要专家组成。四川省茶馆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张涛,四川省茶馆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惠挺,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琼丽,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文琼,四川农业大学讲师边金霖等专家代表起草组(包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单虹丽),对本标准起草工作及标准内容进行了解答。评审会专家在认真讨论修改的基础上,一致同意通过该标准,并报送省文化旅游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终审。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也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既是川藏马古道的起始地,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 是历史最久、产量最大的边销茶生产基地,有“中国藏茶之乡”的美誉。

  随着近年来,雅安市始终聚焦“一绿一黑”,实施单品突破,绿茶主推蒙顶甘露,黑茶主推雅安藏茶,着力在茶园绿色化创建、清洁化生产、标准化建设、市场化推广、品牌化宣传、茶旅一体化发展上狠下功夫,强力推动雅茶产业提档升级。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100万亩,茶叶总产量10.49万吨,鲜叶总收入44.8亿元,综合产值达190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稳居四川省前列,良种化率、机械化率、良种茶苗繁育等指标均名列全国前茅。

  与此同时,四川省委省政府把雅安藏茶纳入精制川茶“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布局,从省级层面给予了大力扶持。雅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雅安藏茶作为雅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实施了“七个一工程”,即举办一个中国·雅安藏茶文化旅游节、组建一个中国藏茶联盟、新建一个中国藏茶博物馆、打造一个中国藏茶城、培育一个藏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个中国·雅安黑茶产业园(精制)、成立一个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雅安藏茶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雅安市现有藏茶生产和分装企业36家,藏茶产量3.6万吨,总产值12.43亿元、综合产值超过60亿元。藏茶企业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7家;边销茶生产企业11家,其中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8家,占全省73%。2008年,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雅安藏茶先后被评为“最具资源力品牌” “四川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19.90亿元,位列四川黑茶第一,进入中国黑茶第一方阵。

  “十四五”期间,雅安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在福建考察时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工作,争当精制川茶排头兵,勇扛川茶振兴大旗,进一步提升蒙顶山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擦亮川茶第一品牌,推动雅安藏茶成为中国黑茶领军品牌,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协会主推、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加强“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稳定边销,扩大内销,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全面提升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强力推动雅安藏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雅安打造成为全国优质、健康黑茶重点产区。

找到约3,56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