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09年大益七子饼茶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岩上草庚子聊普——2003年大益302批357克装绿色生态七子饼茶(江湖人称“小白菜”)

  今儿2月5号了,疫情还在持续发酵,在新建医院,全国上万白衣天使逆行驰援荆楚大地时,又改造场馆,出动方舱医院,在中央高度动员下,步步加码,估计快到头了吧,帝都也迎来了庚子春天的第一场雪,不大不小,俗话瑞雪兆丰年,希望这场雪能给中华带来祥瑞。

  好多茶友都说我是下关通,实际上我也就是对14年以后某些品质不错的厂茶,09年以后新业茶行在下关定制大部分中高端茶品,飞台公司在下关定制的极少数茶及其他个别茶商(例如建海、阿峰)在下关定制的茶有些许了解,估计都不到关家茶品的一成,不过近十年关家的产品目录,新业及飞台各自在大益下关定制茶品的产品目录倒是都留存一本,查查产品倒是还算有地可寻。目下算上试茶,下关茶喝得真没超过大益,不管生熟,日常还是大益茶占比略大点,大概与下关七三开到六四开之间吧,一来00-05关家高品质可品饮的产品略少,二来这一时期勐海还是群星璀璨,若不是二十年左右的旧销法日常常喝,估计品饮比例还要小点,不过再过十年可能情况就要发生变化了,这一年份的大益茶消耗殆尽,09年以后不少下关品质优良产品进入品饮期。

  2005年大益乌金号

  2005年大益勐海孔雀

  2003年大益302批357克小白菜

  2004年429-7542绿色生态

  其实在16年以前对大益茶还是关注度蛮高的,近几年大益品牌高端化,吴老板要打造成奢侈品,小老百姓着实看不懂,也就只好远离。这几天一直写下关、写易武,茶友说咋不说说大益说说布朗呢,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咋说,一款茶动不动几千过万。轩辕号,几百出厂,没两年过万,千羽孔雀上市一年大几千,我不否认这些茶还是口感不错的,但真没发现目下能值这个价钱,这些茶只要粘上“菜菜鸟鸟”,就是班章就是天价,例如今要说的这03生态饼,小白菜,目下也过万,三四十一克,一泡茶两三百,茶口感确实也还不错,但真没觉得值这个价格。不过跟05年勐海孔雀、乌金号及前面说的新茶轩辕号、千羽孔雀比起来,那根本不算啥,搞不懂,几片树叶子,咋搞成这么高大上了。

  回过头来说说今儿的主角吧,这茶俗称03绿色生态或“小白菜”,其实其包装纸上根本就没写,只是外包装纸上印有绿色生态的“白菜”标志,同年共有三款,301批次小白菜采用薄棉纸,茶品质也要差上一些,价格却要低上不少,302批次采用厚棉纸但有两个规格,一是这款357克的还有一款375克的。此茶压制紧实,干茶及开汤陈蜜香含烟香,十分讨喜,被不少人将这股味道定义为大益高端茶的口感代表,入口汤感暴口,刺激大,苦涩均不小但化得很快,回甘生津快且持续,茶气尚可,汤感稠厚,目下茶汤略显利口不够绵滑,侯韵及口腔留存不错,甜润持久,耐泡度也还可以,尾水甜润,叶底青壮、弹性好,活力十足,但目下整体口感较501勐海孔雀与乌金号比起来,还是要好上不少,从这个角度而言,若是能找到仓储好的,与文章说到四款茶比起来,还是要性价比好点。别的也没法说了,茶是好茶,价也是好价,搞不懂也就不去想了。

  今儿还试了这只神鸟,依旧是没试出咋好喝来,咋就这么贵。

  还是科学家给找的这小梨壶实惠,料好、价美、大小也好(95ml左右),越用越喜欢!

  来源;岩上草聊普 作者:清心岩上草

  信息贵在分享,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大益新品推荐|| 8592(1801)

         

每次大益新茶品的推出都会引起茶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每一款茶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气韵和口感,但相信不少老茶客提起大益经典“老五样”依然津津乐道,让不少新茶友对他们的膜拜之情油然而生。大益经典“老五样”是:7542、7572、8582、8592、7262,这五款茶品。

  经典老五样“全家福”(老包装)

 

大益8592是普洱茶七子饼茶的一种,由中国茶业领导品牌大益茶叶集团勐海茶厂生产的大宗熟饼茶,357克每饼,该产品由勐海茶厂于1985年研制成功,较7572更粗老,是粗壮大条索之产品;较757滋味醇和,甜味显,陈香味更容易显"木香"。

产品详情

 

外观

茶饼轮廓较完整,条索清晰,松紧适度

饼面

 

 

 

茶饼条索粗壮清晰,略带老梗

茶汤

汤色褐红明亮,木香明显,滋味醇和香甜

汤感顺滑

 

叶底褐红,条索粗老,尚匀整

品鉴

冲泡器具:110ml大益盖碗

投茶量:8g

注:茶品品饮前醒茶一次

第1泡

汤色浅红明亮,挂杯稍显木香,茶汤入口香甜顺滑

第2泡

汤色红亮,木香明显,甜度持久

第3-5泡

汤色褐红明亮,木香浓郁持久,陈香馥郁,汤感粘稠顺滑

第6-7泡

汤色红亮,木香宜人,滋味顺滑香甜

第8-9泡

汤色转为浅红明亮,粘稠感稍降,但甜度持久,略带滑感,喉韵甘润舒适。

熟茶标杆7572,开启勐海茶厂的熟茶之路

 

7572是勐海茶厂熟茶的滥觞之作,也是勐海茶厂的大宗熟饼茶,357克,用七子饼茶包装,从70年代中期生产至今,总产量至少10万吨以上,可以说,勐海茶厂的熟茶之路,就是从7572开始的。因为是滥觞之作,勐海茶厂投入了全部精力和技术力量,在研究如何拼配中发现,普洱茶的口感,尤其是甜度而言,七级茶最好。不能将绿茶及其它茶类的感官审评鉴别方法套用在普洱茶原料上,即原料品级越高,营养价值越高,反之,品级越低,营养物越少。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状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因此,勐海茶厂的第一款熟茶,事关重大,既然7级茶的口感等较好,就选为主料吧。若干年后,权威部门检测发现,普洱茶7级茶中还原总糖含量最高,7级茶用于制作饼茶的主料,是上佳的选择。真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使勐海茶厂走向辉煌。

7572采用金毫细茶撒面,7级青壮茶青为里茶,精心发酵,拼配恰当,不同等级茶叶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茶叶色泽褐红,嗅之馥郁芬芳;开汤后深红透亮,饮之滋味醇厚、滑润、口感丰富、甜香中透着糯稻香;泡完后观叶底,乌润发亮、筋骨感强,捏之弹性十足,虽为全发酵茶,但发酵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不烧心。加之饼型线条优美,压制松紧适度,极有利于该茶的后发酵,也便于起茶,总之,综合品质高。正因为如此,被市场誉为“评判熟茶(普饼)品质的标准产品”。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问世至今,7572在40年的悠悠岁月中打造了一个普洱茶界的传奇。其卓越而恒定的品质背后,一个重要基点正是勐海茶厂的产品拼配技术。较之某些单一茶菁简单加工而成的所谓“一口料”产品,7572之所以成为经典,更胜在数十年如一的纯正口味和稳定品质;更胜在品感协调丰富,并达致“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而圆熟精深的技术保障,才是其生生不息的活水源头。承载了勐海茶厂几代茶人智慧,7572的品质达到了和谐、稳定的境界。茶饼外形的嫩度与成熟度,茶汤滋味的厚度与醇滑度,茶汤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7572是大益茶的代表,更是成为普洱茶经典的象征。

7572能成为经典,还来自于勐海茶厂得天独厚的两件法宝:“一源井”和“发酵池”。自古佳酿离不开好水,有好水才能成佳酿。没有赤水河,茅台不会成为茅台;没有古井亭,牧童不会遥指杏花村。

制作熟茶亦如酿酒,叶是躯体,水是灵魂。上好的茶叶,要用好水才能浸泡出滋味,否则便是浪费。在熟茶的制茶过程中,优质茶叶和优质水源,更是缺一不可。

1975年,勐海茶厂开始大批量生产熟茶,因为渥堆发酵用水量大,车间又是新改建,为了取水方便,也为了节约成本,勐海茶厂在发酵车间旁开凿了一口10米深的水井,这口水井就是今日的“一源井”。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就像陕西的农民无意间挖了一个洞,发现了秦兵马俑,从而震惊全球一样,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经这口井水发酵的普洱茶,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气,比起自然陈化的陈年普洱竟毫不逊色!人们也尝试过用别的水制茶,但事实证明,只有一源井水制出来的茶最醇、最香。

后来据地质学家考证,“一源井”井水来自地壳深部,是从地下岩层中渗出的地下水,含矿物质适度、氯化物极少,最适合用来煮茶、泡茶。每年有关部门组织的水质检测也显示,“一源井”井水水质优异,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6个优质饮用水标准。

去看过“一源井”的人都会惊叹不已:一眼10米多深的水井,竟然如小溪一般清澈见底!透过清亮澄澈的水,还隐隐可见井底细碎的白沙!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使得一口看似普通的水井如此神奇?相关专家指出,这跟勐海本身的地理特点有关。勐海地区2~3级地震极为频繁,地球自身的振动、磁场作用,将地质中各种微量元素颤动溶解到水中,形成了富含矿物质的“磁化水”。这种“磁化水”特别适合孕育优质茶树,而大片茶树的养殖又反过来影响勐海的生态环境,使地下水得到过滤、净化。

“一源井”正是位于这些干净地下水的汇聚之处。据了解,“一源井”井水的水分子特别紧密,有非常明显的补水和美容功效,特别适合爱美人士饮用。

勐海茶厂的制茶人把“一源井”称为“圣泉”,十分重视井水水质的保护。不仅为这口井搭了个“遮雨棚”,还为它做了一顶锥形的“铁帽子”,防止灰尘和落叶落入井中。而今,勐海茶厂专门建了保护设施,并将相关情况刻在墙壁上。

2005年以前,“一源井”只是一口没有名字的水井。随着来厂要求观瞻的茶商日多,勐海茶厂开始意识到这口井的重要性,终于在2005年10月25日,由董事长吴远之先生将其命名为“一源”。“一源”即“唯一的水源”,吴先生说:“它不仅是造普洱茶最好的水,也是勐海茶厂的命脉。”

因为有“一源”,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勐海味”,才有了大益普洱茶业的腾达与辉煌。“一源井”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普洱第一泉”。

各个年份和包装的7572

 

 

勐海茶厂的另一件法宝就是发酵池,设在二车间内,即普洱茶生产车间内,1976年建成,是最早的云南开始生产普洱茶(熟茶)的发酵池之一。岁月悠悠,发酵依旧。40年来,一批一批的熟茶从发酵池中生产出,微生物和菌群不断地生长、繁衍,不断依附在发酵池的木头上,不断地弥漫在车间的空气中,不断地渗透在车间的每个角落。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在勐海县城的生态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勐海茶厂熟茶的独特风格,从发酵池中生产出的熟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普洱茶熟茶的标杆,成为广大茶人津津乐道的“勐海味”。勐海茶厂的发酵车间属于国家保密项目,不允许外人参观、拍照。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