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产业优势


0 1

【聚焦】

贵州茶产业优势



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把茶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来重点打造,走出了一条茶产业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路子,茶产业成为了助推脱贫攻坚的成功典范,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茶产业在促进贵州产业扶贫、实现同步小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全省茶园面积已达717.6万亩,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位;全年茶叶产量32.7万吨,茶叶加工企业4149家,总产值361.9亿元;累计带动49.85万贫困人员脱贫致富;成功创建了湄潭、凤冈、雷山、思南、正安、余庆、松桃、普安、瓮安等9个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联合利华、英国太古等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进驻贵州;培育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三绿一红”等知名黔茶品牌,名优黔茶日益成为贵州呈给世界、世界认识贵州的一张靓丽名片。

贵州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出产高品质、安全、干净茶。贵州茶叶高品质是由两个因素形成的。第一,茶叶的故乡在中国。国际公认,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云贵高原和湖南的一部分,贵州处于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1980年在贵州晴隆发现世界唯一距今100多万年的茶籽化石。生物学上,原产地的东西最好。第二,贵州是中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低纬度热量丰富;高海拔,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贵州整个就是一座高山,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作物长得慢,它的营养成分、水浸出物含量丰富,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叶天然喜欢散射光、漫射光。贵州高原四季云滔滔、雾茫茫,天无三日晴。2017年1月,贵州绿茶顺利通过农业部认定,以“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独一无二品质成为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在40%以上,高于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氨基酸含量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贵州用最严厉的手段,强力管控茶叶质量安全。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一是重金属,第二是农残。重金属方面,早在2008年,把未来规划种植茶园的400多万亩土地用GPS定位,检测土壤的pH值、重金属元素确保未来种植的茶园重金属元素不会超标。在农残控制方面,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对质量安全实行零容忍和黑名单制,在全国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严格茶园投入品的监管,在全省万亩以上的乡镇建立茶园生产资料专营店,每年不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大检查。大力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倡“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和茶园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强力推行从茶园到茶杯所有生产环节的透明化,建立以贵州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主的质量可追溯制度,在云服务平台上,可以直接看到你想关注的茶园、茶叶加工厂、茶叶包装车间等环节的实时动态,生态环境好不好、加工环节干不干净,一目了然。在很多的茶叶包装上,还设置了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看见茶山在什么地方,海拔高度多少,空气湿度是多少,PM2.5是多少。近年来,贵州茶叶出口大幅增长,太古集团、联合利华、星巴克等纷纷在贵州建设出口原料基地或加大在贵州采购原料的力度,质量安全是最大的因素。

致力于用清洁化、标准化、机械化,铸就中国绿茶加工中心。未来中国茶叶,一定是要用干净、标准、大制造提高茶叶生产能力,看准了这个发展方向。贵州将作为中国绿茶世界茶叶的后来者,肩负改变业态的使命,将用清洁化标准化机械化,大力推进产业联盟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促进茶产业各环节的专业化分工,改变中国茶叶家家户户农工商的业态。将进一步夯实中国最优秀、最生态、最安全的原料基地的基础,在现有4149家不同规模茶叶加工企业云集的基础上,三到五年内做到5000家以上,不论加工厂规模大小,一律要求茶叶的在制品全程不准落地。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机械化生产为方向,以“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拼配的数据化为目标,大力推动标准实施,实现按标生产,对标检验,按标销售,推动一芽一叶二叶为原料的优质茶叶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推动产业透明和企业诚信,真正做老百姓愿意喝、喝得起、买得到的健康好茶。



来源:央广网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