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茶文化》丨全方位get到茶知识,从这一本开始~

茶经过千年的发展演变,早已不再仅是解渴之物,更是有富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兼有物质性和文化性两大特征。



 

这本《民族茶文化》,就是一本内容详实,深而全的概括了茶文化,茶产业知识的专业期刊

 


《民族茶文化》至今已创刊十余载,由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茶业分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云南联络处共同主办。


是一本对茶文化、茶产业发展有导向功能的专业读物。

 

其原为内部刊物,后转为公开发行图书,曾获得昆明市社科联、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授予“优秀期刊”之荣誉。

 


作为一本茶文化、茶科技的专业期刊,《民族茶文化》刊登的文章为云南农业大学等一线茶叶专家编写而成,其中不乏茶界学术泰斗,专业性与严谨度可见一斑。

 

书中记载了茶的生态多样性、茶树种植、资源、茶叶文史等相关的研究报道。


如书中“博览茶山”栏目由李友勇、梁明志合著的这篇《老班章古茶山》,对老班章古茶山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老班长古茶山海拔1700-1900米,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2088小时,年均降水量1341~1540毫米。

 

雾多是布朗山的特点,平均每年雾日107.5~160.2天,区内山峦连绵,沟谷纵横、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云雾浓、湿度大、土地肥沃。

 


老班长古茶山土壤PH 值为4.73。


有机质含量为5.43m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219.28mg/kg、2.70mg、kg和28.01mg/kg…

 

其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壤多为红壤或砖红壤,原生态植被多样性文化保存完好,自然环境生态良好,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

 


除此之外,其中一些文献论文,特别是关系云茶新理论、云茶科学研究新方向、科技创新新成果等,《民族茶文化》都领先于其他专业刊物,优先发表。

 

“普洱茶茶粉提取”、“普洱茶降血糖”、“茶叶按加工中化学质变机理分类”、“熟茶化学成分”等等科技成果,更是对云茶发展起到了科学、学术的引领作用。

 


例如在书中“茶叶科技”栏目刊登,由沈宏、杨光斌、杨卫华合著《邦东古树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在该篇里,特别强调了古树红茶萎凋和揉捻工序的细节。

 

邦东古树滇红工夫茶萎凋适度为萎凋叶失水率20%~25%,即萎凋叶含量是在57%~60%。


揉捻则一定要充分,全程揉捻时间40~60分钟。除揉时不加压10分钟,轻压10分钟,重压20分钟,无压10分钟然后下机(揉捻机)。

 


发酵箱规格高15厘米、宽60厘米、长80厘米,发酵布是白色生白布。


发酵车间要求空气流通,室内温度22~25℃,相对湿度90%,细嫩原料摊叶厚度10~12厘米,较粗老原料12~15厘米,按所需的摊放厚度均匀地装入发酵箱,盖上湿布。发酵时间6~12小时,期间要翻叶3~4次。

 


除发表了较高理论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科技研究报告,《民族茶文化》亦将云南茶事和各民族的茶俗、茶事、茶文化等一一详述。

 

其内容观点研究缜密严谨,有真知灼见,无论是对茶叶社会、茶文化,还是茶产业的持续发展,都有导向功能。

 

若是想要从更专业,更学术的角度了解茶行业,《民族茶文化》更是值得观看收藏的一本专业图书。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