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民族团结之茶

找到约481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民族团结之茶:黑茶

  在我国,茶叶产区在南方,消费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对砖茶一直实行直接控制。边销茶也曾被历代封建王朝及少数民族上层统治者所利用,成为其推行‘以茶治边’政策的物质基础,将边销茶像食盐一样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卖,把边销茶供应作为政治上控制、经济上剥削少数民族群众的工具。以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四川、云南)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马法”,专司以易马的职能。

  据史籍所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经略安抚使王韶在甘肃临洮一带与人木征作战,需要大量战马,朝廷即令在四川征集,并在四川四路设立“提兴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易马工作,并在陕、甘、川多处设置“卖场”和“买马场”,沿边少数民族只准与官府(马司)从事以易马交易,不准私贩,严禁商贩运到沿边地区去卖,甚至不准将籽、苗带到边境,凡贩私则予处死,或充军三千里以外,“马司”官员失察者也要治罪。立法如此严酷,目的在于通过内地来控制边区少数民族,强化他们的统治。这就是“以治边”的由来。但在客观上,马互市也促进了我国民族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宋朝以后,除元朝因蒙古盛产马匹无此需要,而未实行“马互市”以外,明、清二代均在四川设立专门的“马司”,清朝康熙四年(1665)在云南西部增设北胜州马市,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才予废止。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边销茶生产供应工作,制定了“国家定价、定点生产、归口经营,计划调拨,保证供应”的方针。国家实行特殊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优惠政策。国家在1963年开始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照顾、自有资金照顾、价格补贴照顾的“三项照顾”政策。鉴于茶等特需用品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保证边销茶等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稳定供应,国家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期间建立了边销茶储备制度。1997年6月,国家出台了新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包括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每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安排1亿元人民币贴息贷款,用于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对县以下(不含县)国有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免征增值税等。2002年,制定了《边销茶国家储备管理办法》,对边销茶原料和产成品实行储备管理,对代储单位给予信贷扶持,用于储备的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这些政策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以及边疆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黑茶历史文化可成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一个黄金品牌和黄金路线。对弘扬各少数民族地区知名度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宣传及开发利用有利于增进汉与各少数民族团结和维护边区稳定。

  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对黑茶历史文化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不仅将使之成为我国西部西部地区绚丽多姿且极富魅力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也会给至今尚不富裕且亟待发展的西部地区的各族人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现代交通的兴起,这条自唐宋以来延续达一千多年并在汉、藏之间发挥过重要联系作用的茶马古道虽已丧失了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中华民族形成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今天中华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却依然熠熠生辉,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笔者认为,这恐怕也正是促成今天少数民族地区联合举行多次大型的黑茶文化学术考察活动的一个原因。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和认识中国黑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与其他茶文化相比有什么特点?同时,我们又应当如何在中国黑茶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使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焕发生机?这是今天我们迫切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来源:听海之声

昆明雄达茶文化城:党建红 滇茗香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作为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的茶文化如同云南的民族文化般绚丽多彩,位于昆明市金辰街道的雄达茶文化城,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探索打造出了云茶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助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茶城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情况。宋斌摄

昆明雄达茶文化城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4.6万余平方米,是一座外观以云南民族特色的明清仿古建筑和园林绿化为主,集喝茶品茶、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饮食文化、民族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茶文化城。茶城内现有商户432户,其中彝族、回族、壮族、土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商户共40家,占总户数的10%。

坚持党建引领铸牢民族团结进步之“魂”

雄达茶文化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党建带群建、抓党建促效益。建设了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和各族员工牵线搭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便民生活服务。引导党员商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开展民族政策法规,民族知识的学习交流,以党建引领茶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在“北京路党建示范走廊”示范点建设的契机下,雄达茶文化城对茶城全范围进行了文化提升改造,打造了普洱茶文化展示中心、马帮文化走廊、云茶历史文化博物馆、少数民族茶艺会客厅等一系列具有民族元素、生态气息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阵地,以党建引领高举茶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旗帜”,推动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

工作人员在介绍茶历史博物馆。宋斌摄

创新宣教载体培护民族团结进步之“根”

以党群文化基地为依托,雄达茶文化城多举措开展系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向商户发放宣传手册、开展会议等方式,深入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等教育,引导各族商户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商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思想基础。

不仅如此,茶城还通过市场内展板、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渠道强化加固对商户的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融汇云茶内核延续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雄达茶文化城以普洱茶为载体,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动全体商户开展少数民族茶风茶俗特色经营,商户们身着少数民族服装,进行集中性的规模展示,同时自行搭建了展示店铺文化的舞台,建立民族烤茶体验区,建设陆羽、马帮进京、少数民族采茶姑娘等雕塑群,彰显茶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云南特色,提升茶城活跃的经营环境。

雄达茶文化城设立了市场调解机构,确保商户之间的合理竞争,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利,构建人人平等、诚信经营的规范市场。党支部也定期组织市场内商户进行文艺活动,促进各民族商户间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民族文化依托茶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

燃动经济引擎激发民族团结进步之“能”

雄达茶文化城积极抓住夜经济契机,依托提升改造后的茶文化、马帮文化和民族文化氛围,开展夜间特色休闲游览、名茶品鉴、茶艺表演、大众饮茶、特色美食、文化演出等夜间经济活动,进一步带动就业,促进片区夜间经济繁荣,打造各族群众共事共乐共建共享的融合家园。

为助力市场主体应对疫情渡难关,茶城主动为商户减免房租413万。茶城员工和商户与滇源、阿子营两个街道结对帮扶,每周六在雄达茶文化城1号门旁开设“城乡互助生态集市”,助力乡村振兴。

此外,还打造了雄达茶文化城妇女及少数民族创业一条街,为茶城运营增添活力。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雄达茶文化城多措并举,共育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用一片片茶叶汇聚起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华丽篇章。

来源:云南网 记者 王波 时光远 实习生 宋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茶兴县 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先进集体

No.1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不忘建厂初心、牢记茶人使命”的优良传统,坚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各项活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能优势、品牌优势和科研优势,带动各民族茶农增收,保障了茶农收入稳定,提升了勐海茶的知名度和茶叶品质,推动了勐海县有机茶园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职工队伍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和民族政策水平,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意识。尊重民族习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依托大益爱心基金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2.3%捐予基金会,用于捐资助学、培训师资,改善边疆地区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建设。依托龙头企业辐射作用,以茶兴县,绽放民族团结共赢之花。

No.2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


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2007年创立至今,先后建立老班章、南糯山、那卡、易武四大基地,将“民族团结是企业兴旺的源泉”融入到企业发展的理念当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广纳各民族职工,密切与各民族合作,把民族团结在企业的生产、生活和各项工作中实现常态化,充分带动了民族经济发展、边疆和谐稳定,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和谐稳固的多民族大团结的景象。

2016年以来,陈升茶业积极响应政府“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号召,挂钩西定乡曼马村、曼迈村两个贫困村,并与31户建档立卡户签订农副产品收购协议,精准扶贫。多次捐赠物资累计上百万元,聘请专业人士对100余位村民进行茶叶初制加工技术培训,提升毛茶品质实现增收。

2016年12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

No.3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生产古树茶的非公企业,总部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乡。每年带动季节性就业6000余人,覆盖3000余户茶农,吸收困难群众就业200余人。公司始终将企业发展与担当社会责任深度融合,依托“党建+”积极构建“兴茶助农”模式,致力于将“金叶子”打造为“金名片”、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兴一方文化、美一方家园,为勐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本土企业,勐海雨林古茶坊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依托本土的特色茶叶资源,不断探索更加优化的企业、民族、农村、农业融合的发展道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序推进、行稳致远,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群众脱贫、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勐海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