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民族茶李师程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82 秒)

“陈茶标本”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2018年1月27日,“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和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与会嘉宾分别品味了“1986年昆明纯干仓宫廷熟普”及“70年代末期蓝印”。

用策划人方一知的说法,这次活动打响了“昆明仓”正式亮相的第一枪。 “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贵在首次,也就是具有开创的意义。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三个关键词组合首次使用,刷新了广大茶友对老茶、陈茶的认知和印象,表明昆明仓年份茶在普洱茶市场上的一席地位,某种意义上引领了市场流向,这在普洱茶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白马非马参与了昆明仓体系建设,最近半年来向老茶人取经,与各位同好一起深入探讨,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心得体会,现分享如下,望方家不吝指正。

“昆明仓”凭什么

为什么长期以来,昆明仓没有香港仓、东莞仓的地位?是因为在人们印象中,普洱茶产于云南,藏于香港,2003年以后藏于东莞。近年来,昆明纯干仓概念崛起,靠的是新茶与中期茶仓储。这样一来,昆明要真正建成继香港、东莞之后的“普洱茶仓储第三城”,缺乏2003年之前足够多的老库存来支撑,无疑含金量不够,底气不足。

老茶的话语权长期以来被香港、台湾与马来西亚掌控。东莞虽然没多少老茶,却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中期茶、新茶库存。一个是以老取胜,另一个靠数量取胜。昆明作为仓储的“后起之秀”,要靠什么来立足?

通过梳理昆明仓储三十年历史,我们发现,昆明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兴起,昆明有一批很早就从事普洱茶贸易的人,在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他们不但留下了足够多的老茶库存,而且形成了涵盖老茶、中期茶、新茶在内的完整年份茶谱系,经历了三十年的仓储实践,交了许多学费,也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从而拥有一套关于昆明仓较为成熟的仓储体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非常有底气地回答,昆明仓凭什么成为普洱茶仓储的最新高地:

首先,是历史形成的仓储地位。早在九十年代,昆明茶商就在探索专业仓储建设,茶叶整体放得不错的同时,也交了不少学费,一些茶叶得放得不是很理想,甚至放坏了,但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宝贵的早期经验。其三十年如一日的仓储实践,留下来非常珍贵的仓储第一手实战资料,有陈茶标本与丰富的仓储经验作为参考,可以让我们今天少走弯路,从而更好地推动昆明仓体系建设。

其次,昆明三十年仓储实践表明,在昆明放茶很安全,在仓储方面省事省心,只要注意离地密封存放,避光防潮,定时通风换气,就不用怎么担心茶叶放坏。就安全与健康价值而言,昆明是世界上最适合存茶的地方之一。因老茶人早期经验不足,导致一些茶叶放得不是很好,但其问题也要比广东、香港等地放坏的茶叶轻得多。

再次,昆明仓储地域风格显著,表现出不同于香港、东莞之类快速仓储之特点,其转化时间更长,是典型的慢养仓。慢工细活出好茶,用来形容昆明仓非常贴切。

一言以蔽之,昆明仓有历史传承,存放茶叶安全,省心省事,放出来的茶叶健康好喝,是慢养仓的代表!

老茶人的三十年昆明仓储实践

通过采访老茶人,我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到2003年之前,昆明茶商也深度参与了普洱茶交易,现在的许多老茶就是通过昆明茶商之手,流向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拿2003年作为断代,一是因为之前的茶叶可以归为老茶(这是就市场观念而言,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光看年份,更要看实际转化程度),之后的往往被人们归为中期茶、新茶。二是因为,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大益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随着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老茶人江涛是新近成立的“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这次“昆明仓30年陈茶标本”首次品享会的茶品就是由他提供的。其是普洱人,早年在思茅的茶厂上班,于1984年来昆明做茶叶生意,可谓见证了昆明茶叶贸易三十多年的变迁史。

80年代,中国搞的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流通体制改革,茶叶降为三类物质,除边销茶外不再统购统销,实行议购议销,但也只是相对放开市场,做茶叶贸易限制颇多。当时国营企业与乡镇企业是主流,个私经济只是补充,不但受到限制,而且会经常被打压。在80年代,以个体户的名义做茶叶生意是要有些勇气的,而且生存也很艰难。

1992年以后,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个私经济终于名正言顺了,90年代初期江涛托政策的福,在工商注册了“云南普洱茶昆明经营部”。早在80年代就参与经营普洱茶的江涛,也由此开始了其开挂人生,借助普洱茶在台湾兴起的东风,加上茶叶流通进一步向民营经济放开,其充当了茶叶公司、茶厂对接外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卖到台湾等地的普洱茶数量很大,从而在90年代淘到了普洱茶的第一桶金。当时流行年份茶交易,为了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他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专业普洱茶仓储探索,交了许多学费,取得了宝贵的仓储经验,是昆明仓三十年仓储建设历程最早的推动与践行者之一。

截至目前,江涛的仓库可谓老茶的大观园,不但单品繁多,一些还是罕见的珍稀茶、绝版茶,而且老茶数量非常大,在昆明罕有其匹。

笔者好奇地问,怎么会存下这么多老茶?

“我首先是爱茶人,见了好茶舍不得卖,经常收藏起来。二是当年茶叶不好卖,进的货滞销了,就留在仓库里了。三是那个年代茶厂生产的茶品经常会滞销,见我能卖货,就用卡车拉到我在昆明的仓库,款都没有付,开个单子,货卖了再给钱。这样我不花钱也能搞到大库存。三是90年代普洱茶都是靠年份茶交易,我有意识地选择精品茶建仓。四是因为到茶厂订茶,要起量才给订,所以台湾、马来西亚等外商,找我进货经常下大订单,我找茶厂生产出来了,到交货时,往往他们只要一小点,结果剩下的大部分茶叶就进了我的仓库。五是2003年非典时期,当时普洱茶在大陆开始热了,我抓住这个大商机,花巨资在昆明市场扫存货,收购几千万元茶叶入库。”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他是大益改制后第一批加盟的大经销商,是大名鼎鼎千秋茶业的老板。近年来,他决定做自己的品牌,创建了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昆明仓体系建设。

江涛认为,没有仓储陈化这一环节,普洱茶就是半成品。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普洱茶的生命历程,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厂家生产的产品是半成品,需要我们的中转商后期来存放它。作为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的发起单位,我们2018年的工作计划之一,就是组织专家和资深茶人,分课题进行陈茶的研究,特别是推动制定仓储标准。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要建立云南普洱陈茶博物馆。”

复盘昆明三十年仓储史

我问及,为什么在90年代台湾人要找您买茶?江涛说,茶厂与茶叶公司只有新茶,没有年份茶,台湾人要找年份茶,所以找到我。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普洱茶产于云南,却藏于香港。因为以前茶厂的茶叶生产出来,由茶叶公司调拨进行外贸出口。茶叶公司卖的是新茶,而由香港的茶商仓储三到四年之后卖年份茶。其交易模式是,厂家生产新茶——茶叶公司调拨——茶商仓库(仓储几年)——上市交易。由此可见,当年一手的大盘商,甚至二盘商,要做普洱茶贸易,首先得有仓库,其次茶叶仓储几年,有转化了才上市交易。

当时的普洱茶消费人群只认年份茶,新茶没人喝,也不值钱,茶叶只有仓储转化了才值钱,才好卖。这就是普洱茶藏在香港,香港成为普洱茶的第一个仓储高地的原因。

在80年代,茶叶流通体制没有完全放开,加上对民间私商的交易进行种种限制,并经常打压,江涛这样的个体户只能做点茶叶小生意,当时的普洱茶贸易是被香港茶商攫取与把持的。到了90年代则不一样了,普洱茶贸易告别了香港一统天下的格局,台湾人、云南人、广东人、马来西亚人、韩国人也纷纷加入进来。90年代普洱茶在台湾的兴起,许多台湾茶商不但向香港人进年份茶,也向昆明的茶商进年份茶。年份茶交易热,推动着昆明仓储建设。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抛弃中茶公司的中转仓库不谈,昆明仓其实是兴起于90年代的茶叶贸易。因为当年盛行年份茶,昆明茶商要做茶叶贸易,必须在昆明建仓。之前的80年代,谈不上有意识的仓储建设,茶商留下来一点80年代的老茶,很可能是滞销等原因无意留下来的。

由此,昆明仓的发展脉络就清晰了:

昆明仓发轫于80年代:茶商滞销的茶品、茶叶公司中转仓库积压的老货、茶厂偶然留下的老货。

兴起于90年代:从90年代开始,昆明茶商深度参与普洱茶贸易。当时流行年份茶,昆明茶商为了卖好茶,开始重视仓储建设。当时省公司与茶厂都是以生产为主,贸易以卖新茶为主。遇到市场不好,或者产销信息不对称,积压一些茶品,都想千方百计脱手卖出去,没有形成仓储经营模式。这样一来,系统性的昆明仓储茶叶经验,其实是由江涛等一批老茶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当时我们为了卖好普洱茶,必须要搞懂普洱茶,藏好普洱茶。因为客户要年份茶,会问你许多问题,如果茶叶藏不好,问题回答不了,茶叶生意肯定难做。那个年代真正了解普洱茶的人极少,即便有知道的人,也是在摸索与学习之中,所知有限。这样我们做茶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边做边总结,不断提升自己。”江涛说。

沉寂十年:2004年到2013年,流行卖新茶,昆明茶商对仓储重视不够,也就没多少人宣传与认真构建昆明仓储体系。这时东莞仓横空出世,东莞成为藏茶之都。昆明茶商忙着赚新茶的钱,也没有去争仓储的名分。由于在仓储方面,大家都太低调了,所以导致昆明仓储话语权缺失,搞得好像昆明仓是最近几年才制造出来的概念,用来收割仓储与年份茶交易热点。

崛起于2014年:2014年以后年份茶交易时隔十年后再度成为市场主流交易模式,这时昆明的茶人、茶商才纷纷起来宣传昆明干仓。但许多人不知道,真正的昆明仓是发轫于80年代,兴起于90年代,当年许多台湾茶商都来昆明找年份茶,如果没有专业仓储支撑,估计精明的台湾人也不会来。

我们还原昆明三十年仓储史,是想表明,在仓储方面,由于长期梳理与宣传不够,让许多人误以为昆明是仓储的后起之秀,其实昆明仓早在90年代就很辉煌,2014年之后昆明干仓概念的爆发,不过是花开第二春!

打造昆明仓需要“陈茶标本”

我们推昆明三十年陈茶标本,是想表明,由于机缘巧合,昆明八十年代就做茶叶生意的老茶人手上拥有足够多的陈茶库存,足以构建老茶、中期茶与新茶之完整仓储体系。而且这些年份茶都是历史遗留下的记忆,背后藏着一个个鲜活的做茶故事,将不同时期做茶的场景串联起来,拥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仓储标准样价值。其能以数十年的时光谱系,告诉大家,这三十年来昆明仓储发展史。

其回顾与梳理了,早期存茶的老茶人,交了哪些学费,取得了哪些宝贵的仓储经验。

也可以相对真实溯源历史上一些茶品的来龙去脉,及不同时期原料、工艺、仓储、包装、交易模式的演变,为年份茶交易提供证据链支持。

而且它揭示了,昆明是芳香之城,能够越陈越香,体现出不同于港仓、莞仓之速成仓的特色,其是典型的慢养仓,具有仓储省心省力、方便管理,茶品安全、健康、好喝之特点。

昆明仓三十年陈茶标本,为新茶、中期茶的仓储建设提供了标准实物样,以及系统性的理论、经验与数据总结,无疑具有继往开来之意义,从而开启昆明仓大时代……

用“昆明仓”扬弃纯干仓

为什么是昆明仓,而不是昆明纯干仓?纯干仓是个近年来非常热门的市场概念,其反映了某个阶段的市场热点。也就是,其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同山头茶有古纯一样。在强调古纯天下第一的那几年,难道古拼,山头小树与生态茶就不好吗?显然不是!因此,我们在做产业概念设计时,不能被一时的市场热点牵着鼻子走,而要设计既有显著内涵,又具有延展性的开放式包容概念,能容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类型的仓储概念。所以,我们跳出了仓储的古纯——纯干仓,选择了更包容的“昆明仓”。

首先昆明仓是对历史的尊重。前文说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的前辈在三十年来的昆明仓建设中,是走了许多弯路,交了许多学费的。如今看来,茶整体放得可以,许多茶达到现在的昆明纯干仓标准,但也有一些茶放得不太干,而品质很好,还有些没放好,甚至放坏了。这些放得不太干,或者放得不怎么理想的茶,以及旅行仓,算不算昆明仓?我们知道,茶界对专业仓储体系空前重视,是2008年之后的事,早期仓储是很随意的,甚至是不太懂而交学费的。我们不能拿现在的仓储标准要求过去留存下来的茶品。

我们理解中的陈茶标本,不仅有放得很好的纯干仓茶,也有旅行仓茶,也有放得不是很好的茶,甚至是放坏的茶,这才是历史真相,不同类型,好坏都有,不同仓储风格的教材,正面、反面教材都有,这才是陈茶标本的真义。

其次,我们要对纯干仓进行批判与扬弃。不能因为我们被湿仓伤害过,就片面强调干。茶叶后期转化,还是需要一定湿度的,只要不要太湿伤害到茶叶,都是好仓储。比如,在昆明非常干躁的季节里,在仓库放桶水,拖拖地板,人为增加点湿度,也是情理之中。昆明多雨的季节,其实湿度也很大,茶叶的仓储环境也没那么干。由此可见,拿纯干仓作为放诸四海的唯一真理,显然很可笑与荒唐。特别要说明一下旅行仓,其类似不同山头的拼配,取长补短,综合调味。云南摆摆,广东摆摆,最后拉回昆明藏上几年,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只要仓储没问题,能综合两地仓储之长,有何不可?当然,旅行仓当昆明纯干仓卖,就是忽悠之举了。

昆明仓作为包容的概念,可由以下细分仓储茶品组成:

一是昆明纯干仓茶。

二是在昆明存放,放得不是很干的茶品,但转化很好。

三是在昆明放得有点问题,但退仓后能喝的茶品。

四是放坏的茶品。这是学费茶教材,不建议上市交易。我们将其单独拿出来讲,一是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将茶存好,另一方面让经销商与消费者能更好地辨识陈茶,选择仓储合格的茶品。

五是旅行仓,也就是存放在昆明,但还在其他地方存放过的茶。要求品质达标,才能交易。

强强联手,共襄昆明仓建设

我们以茶文化课题的形式,广邀专业人士参与昆明仓研究与探讨,大家群策群力共推昆明仓体系建设,打造普洱仓储第三城,建设陈茶博物馆,开展仓储陈化研究,促进昆明仓行业标准出台,搭建诚信交易平台。我们认为证据链比单讲故事重要,科研、数据、体系与标准是昆明仓最核心的东西。

目前,参与昆明仓建设的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亚太茶业、云南云沐堂茶业有限公司、方一知企业外脑、请上帝喝茶工作室等。

其中的一些中坚人士如是说: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会长表示,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之下成立云南普洱陈茶专业委员会,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研究的功能。为什么称“陈茶”而不是“老茶”?老的概念很混乱,陈的含义更包容,既包括陈年还涵盖陈放、陈化的意思。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陈字需要时间和空间两个条件同时具备。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总结道,南北口味不同,陈茶争议多,希望这样的品享会能够一直延续下去,让每一位爱茶人喝到纯昆明仓的普洱陈茶,争取在云南培养出一批专业评鉴人才来。希望陈茶专业委员会组织力量,尽快开展昆明仓普洱陈茶的研究、传播和推广,以推动云南普洱茶的持续发展。

七年前,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开始尝试建立普洱陈茶数据库。作为普洱茶界最大的互联网传播、大数据与交易平台,中国普洱茶网与茶窝网掌门人付颖介绍,2006年是一个标准线,06年以后的容易认知,05年之前的需要搜寻很多史料。与江涛先生结识后,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找样本茶,找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昆明仓标本茶。这次我们共同推出了两款30年的纯昆明仓陈茶样本,就是通过大家的品享,能客观、公平、公正地来评判昆明仓,评判普洱陈茶的转化,从而记录下靠谱的数据和有价值的信息。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2023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年会召开

喜闻两会春城暖,南博空间聚茶人。

回望复兴三十年,启航云茶新征程。

正值全国两会召开之际,3月5日下午,2023年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年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15号馆“南博会·永不落幕的茶空间”召开。研究会参会人员与特邀嘉宾一共100多人,齐聚一堂,共话云茶发展。

云南(昆明)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丁仃

年会特邀嘉宾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农业厅原厅长王敏正,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蔡永辉,云南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资深普洱茶科技研究学者、资深普洱茶收藏及评鉴学者高照,大国茶匠、著名茶专家苏方华,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张棨,云南省茶叶商会会长夏雪,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董云丰,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办公室主任陈玉波,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周红杰、周玲,云南省林业学校副校长肖丰,云南省商务厅12312投诉中心李天文,云南民族茶文化大观园董事长胡延平,云南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刘正荣,云南大学邓伟升教授,云南经济日报茶专刊主编张新银、云南经济日报专题主编张龙、云南半坡茶业总经理曹燕华,凤凰观茶家杨鑫,普洱杂志总监温瑞娟,东方风情茶栏目主理人杨蓉,西双版纳洲茶叶协会会长汪云刚,四川电视台《天府旅游》总制片人蒋丽娜,勐海树中王茶坊总经理杨文伟,以及10多家茶空间的参展商代表。

研究会参会人员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会长陶国相、荣誉会长蔡忠诚、执行会长陈正荣、荣誉副会长戴云、执行副会长陈玖玖、会长助理周国伟、副会长朱澄、副会长黎琳、副会长侯建荣、副会长李国莉、副会长王波、理事狄海峰、副秘书长孙琳、副秘书长李加才、副秘书长普恒、副秘书长谭勇、办公室主任董佳佳、山头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林世兴、陈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江涛、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婉燕、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祥、茶农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英学、白茶专业委员会主任吴金龙、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肖贵华、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茶文化宣传专业委员会主任郭成江等。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云南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的方向转变的议题,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农业厅原厅长王敏正,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蔡永辉阐述观点;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会长陶国相展开论述;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玖玖、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国莉、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波、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肖贵华结合实际工作发言。

大会审议通过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委托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做的“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2022年财务审计情况”报告。过去的2022年是疫情肆虐的一年,时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在研究会李师程老会长的指导下,陶国相会长和陈正荣执行会长的带领下,研究会各副会长、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全体会员的支持下,完成12项工作:

1、在省政协农工民主党派大楼会议室召开2022年会;

2、为研究会理事单位颜叶浮山职工举办专业培训班,为会员单位服务培训茶行业工作人员;

3、参加第三个“国际茶日”,参编《云南茶界名人录》,研究会多人入选;

4、编著出版茶叶专著《滇云茶山录》,被誉为“云南茶山一本通”,为乡村振兴、弘扬云南民族茶文化提供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5、积极参加省级社科学术社团大学习活动,以及社科联历史文化组集体学习;

6、我会与普洱杂志社共同举办“茶让生活更美好”系列线上直播活动,有近千人观看并参与活动;

7、响应社科联大学习号召,做好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党建学习工作;

8、积极宣传民族茶文化,在云南省图书馆、璞玉书店、东方书店举办《滇云茶山录》读者见面会;

9、我会与云南省茶叶商会、云南民营企业家协会、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共同举办2022年第一届蓝天臻茗坊斗茶大赛,为活跃市场、推动疫情中的茶叶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0、我会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邀请、委派执行会长陈正荣参加第八届中华茶奥会,陈正荣与陈勋儒会长一起担任第八届中华茶奥会名誉副主席,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传播。

11、在第六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博览会期间,举办“茶出云南、香飘世界”高峰论坛。

12、积极参与《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提交的省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对《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三条建议和意见,被采纳两条,该条例已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正荣发言

陈正荣提出2023年研究会的工作计划:举行2023年茶山行活动;做好培训宣传工作;做好研究会的宣传工作;举办几场云茶公益网络讲座和研讨会;积极参与省外茶事活动、为会员寻找销售平台;严格按规定做好研究会党建工作;利用好研究会办公室为会员单位做产品宣传和专家品鉴活动等。

会上,云南省政府参事王敏正、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相,为新入会的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授牌。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李师程老会长、荣誉会长蔡忠诚为副会长单位云上茶邦创始人王波授牌。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并参观“永不落幕的茶空间”。

观点荟萃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云南省农业厅原厅长王敏正:茶叶的价值由品质、品牌、稀缺性决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王敏正发言

茶叶也有标准,茶行业的标准是这个领域里面的一些基本指标,是用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但是标准不代表茶叶的价值,茶叶的价值由什么来决定?第一是品质,品质是茶叶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第二是品牌。同样品质的茶叶,有的人能卖到几十万,有的人十分之一的价格都卖不出去,这就需要有品牌来进行背书。要抓住消费者的心,一定要形成品牌;第三个是稀缺性。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茶,云南古树茶就是云南最具有稀缺性的茶叶。云南的古茶树占到世界的97%,因此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研究古茶树,真正把云南的好茶推广到世界。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蔡永辉: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蔡永辉发言

茶叶,虽然是东方的一片树叶,但是对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影响。我们国家历来都有保护茶业发展的传统,如立法保护制茶技艺、知识产权保护茶商标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云南的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这对于云南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所以希望云南的各茶企能够加强合作,为云南茶业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茶兴则乡镇兴茶衰则乡镇穷

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发言

这几年我们大家都很不容易,但是可以看到,第一,我们茶文化的旗帜没有倒,茶文化研究会一直走在传承的路上;第二,茶文化研究的队伍没有散,还吸纳了很多优秀的茶行业从业者来助力;第三,工作没有停,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集体活动,但是我们设立了很多分点来进行茶文化研究的工作。所以在此我向所有支持研究会工作的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3年,距离现在的30年前,我主持了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一节两会),拉开了普洱茶文化复兴的序幕,成为普洱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30年过去了,云南茶界发生了很多大事,出了很多茶叶书刊,出现了很多茶人,对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云南是茶叶大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茶业振兴,茶兴则乡镇兴,茶衰则乡镇穷。我认为,茶业振兴要做到“五化”即原料规模化、生产体系化、管理数字化、技术智能化、质量标准化。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相: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文化价值

研究会会长陶国相发言

我认为,一、普洱茶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它的核心价值还是体现在文化价值层面,茶文化在茶产业里占到独特的优势。山还是那个山,厂还是那个厂,人还是那个人,但是普洱茶的价值起来了。中华茶文化里讲“茶德”,研究会在老会长的带领下传承了这种品质,走的是一条正道。二、这次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遗”,云南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制茶技艺和饮茶文化,可谓是丰富多彩。在这方面我们都做了很多研究,如何将民族茶艺的故事讲得更好,支撑我们的民族茶文化及茶产业,更凸显个性和特点。这是我们研究会需要继续深耕的事。三、普洱茶在整个市场,有很好的名声,但是也存在凌乱、不好的信息。现在是真正想喝最有特点、最好的、最有个性的茶的人找不到好茶,手上有好茶的人找不到真正匹配的、能欣赏并能喝得起、体现茶的价值的人,我们可以搭建平台,推荐有特点、有品质的品牌和茶品。研究会推动“茶农之家”的授牌,现在有8000多家茶农,每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怎样引领它、规范它、丰富它,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在的茶空间,就是千家万户茶农、星级茶农的窗口,希望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挥我们的作用。另外支持我们的一些重点茶企,我调研了几家会长单位,各有特点,如何提升品牌、营销,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得到更大的支持,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玖玖:推动宣传“云茶诚信企业”称号

研究会执行副会长陈玖玖发言

2022年,我本人及国际茶文化交流专委会做了以下工作:一、设立研究会驻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联络处,负责工作范围内的会员单位与研究会之间的联络协调、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宣传、研究会的开拓和发展等工作。二、组织并举办了第一届蓝天“瑧茗坊”斗茶大赛。由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云南蓝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起并运营,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茶叶商会、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主办,省级各茶行业组织支持,广大茶企茶商积极参与。研究会全程组织并执行了大赛的各项具体工作,从茶品的报名海选,到现场的专家评审,直至最后宋代风格的斗茶盛会。三、“云茶诚信企业”称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研究会联络处设立后,利用身处茶叶市场的优势,借助斗茶大赛等活动的契机,开展“云茶诚信企业”称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并协助拟定了《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茶诚信企业”管理办法》(讨论稿)。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国莉:茶如人生苦尽甜来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国莉发言

今天带着我的心意、带着我的想法来到会场,今天请大家喝的是我的“人生三喜茶”,即我的生日茶、我的婚姻大喜茶,还有我母亲80岁和我上山采茶,做了“白鹰山”古树茶,这也是一喜。茶如人生,苦尽甜来。希望大家慢慢回味,一苦二甜三回味。现在是文化兴茶、科技兴茶、产业兴茶,我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实践。

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打造南博·古茶树交易平台

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发言

在研究会的带领下,我们要将“永不落幕的茶空间”打造成为“云南会客厅”,将云南名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现在茶空间的定位:展店融合、双线融合、茶旅融合,展店融合:举办南博·茶空间全国巡展,设立民族茶空间体验店;双线融合:打造南博会数字化平台下的南博·古茶树交易平台,打造古树茶非遗中心;茶旅融合:举办南博会茶论坛,推动云茶出滇客商茶山行。欢迎大家常来坐坐,把这里当做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茶文化是云南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的精神追求。在云南茶产业的发展中,强调茶文化和推广茶文化,不仅可以为茶企业提供更多的营销资源,更可以丰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波:将云南普洱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波发言

云上茶邦是基于S2B2C模式的普洱茶供应链品牌,主要是做普洱茶电商,包括直播间的搭建、品牌的孵化营销,从去年6月开始,截至目前服务了11家头部品牌茶企,搭建了普洱茶垂直直播间14间,服务C端用户200多万人次,销售120万饼普洱茶(357克/1饼)。我们有一个愿景:中国好茶、世界共饮。云上茶邦将追寻这个愿景,将云南普洱茶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肖贵华:云茶码赋能为茶企保驾护航

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肖贵华发言

云南省有1800多家有SC的茶叶精制加工厂,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通过“智慧茶厂、数字化茶厂”管理系统,帮助了125家茶厂,开展了普洱茶精制加工、精细化管理,大幅度提高了茶厂工作效率、管理能力,降低了管理难度,降低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出错率(由原来的1%降低至约千分之一,甚至为零);同时还为茶厂节约了管理成本(以云南半坡茶厂为例,每年为云南半坡茶厂节省了2.5人的管理费用和相关电话费,约人民币15万元);云茶码赋能,为茶企保驾护航。2022年我们通过云茶码的防伪追溯标签、NFC防伪内扉、茶纹识别(也叫茶脸识别)三种技术,为3000多家茶企、品牌保驾护航。现在我们正在联合100多家精制加工厂,撰写《云南普洱茶精制加工》团体标准、《数字化茶厂》团体标准、《云南古茶树保护牌》团体规范等;我们还积极参与和配合研究会,开展“茶农之家”“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法宣传工作。

2023年,我们将积极参与和配合研究会相关工作,持续推进“茶农之家”“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普法宣传等工作;完成相关团体标准的发布;加强“智慧茶厂、数字化茶厂”推广,帮助更多的精制厂,加强管理能力,节省成本;加强云茶码赋能,为更多的茶企、品牌商保驾护航,为云茶产业尽微薄之力。

在茶科技方面,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云南茶产业也逐渐朝着高品质、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茶科技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更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在此,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倡导在茶产业中更广泛地应用茶科技,以不断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而言之,云茶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茶文化、茶科技息息相关。在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的努力下,希望未来云南茶产业能够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继续为发扬光大云茶文化努力,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 茶小研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南博“南亚茶会”论坛共谋云茶产业大计

第7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7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8月16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借第7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7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第7届南博会暨第27届昆交会”)在云南昆明滇池会展中心开幕的强劲东风。8月16日下午,第7届南博会暨第27届昆交会14号馆南亚茶会“三茶融合、民族团结、茶和世界”论坛隆重召开,政府参事、协会领导、茶叶专家、茶企及茶农代表、媒体记者莅临现场,共叙茶缘、共话茶事、共谋茶业。

论坛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永不落幕的南博会组委会主办;南博会茶空间展组委会、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民族茶空间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古茶树保护基金、云茶码、茶农之家协办。

论坛主旨:三茶融合民族团结茶和世界

本次论坛围绕“三茶融合、民族团结、茶和世界”主旨,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重要理念,同世界人民一道,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促进全世界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不断夯实各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茶农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和“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坚持云茶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论坛上,云南省农业厅原厅长、云南省政府参事王敏正,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文投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陶国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西南林业大学古茶树研究中心、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蓝增全,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原院长吕才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荣誉副会长戴云分别作主题发言,昆明市原市委副书记、思茅原地委书记、省政协文史委原主任、省委党校原副校长行政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创会终身荣誉会长李师程作总结发言。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陈正荣主持论坛。

观点碰撞:为云茶产业献计献策

论坛上,陶国相紧扣“三茶融合民族团结茶和世界”主题进行阐述,针对百家茶企、百户茶农挑担茶叶进南博会的现场直播活动,陶国相说:“短短几个小时卖了一千万,这是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整合各方面资源,在南博会上发声出力,助力云南茶农、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

云南省政府参事

王敏正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颁布,按照新的国际标准,熟茶被划分到黑茶中,生茶则被列为绿茶,这件事在普洱茶界引起强烈反响。对此王敏正认为,在清朝时候,中国的六大茶类就已经齐备,当时没有人做过分类,普洱生茶作为贡品送往京城,乾隆皇帝作为国礼转送国际友人。普洱茶在2008年有国家标准,几度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品牌榜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将普洱茶作如此分类,云南茶界理所应当提出来商榷。

“云茶产业,是中国第一产茶大省,但还不是第一产茶强省。”何青元认为,六大茶类的分类方式方法对云茶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他很早以前就提出“要把普洱茶做成第七大类”,何青元提出,云茶产业自身发展要过硬,需要重点抓好三件事:第一,茶树的品种要良种化;第二,普洱茶产业品质的优质化;第三,云茶品牌的国际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与云南有什么关系?”蓝增全说,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云南是世界古茶树资源的分布中心,澜沧江流域的先民首先发现利用茶,澜沧江流域孕育了茶文明。蓝增全介绍了云南野生茶树群落的分布情况,他提出,从澜沧江孕育的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不仅得到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走出去、请进来、做品牌、拓市场。”吕才有说,充分发挥展会经济的作用,提高办展水平,并且走出去到省外和世界举办高水平的茶展会。吕才有提出,“三品一标”,即品质、品位、品牌和标准,品质好品位高品牌叫得响,不断完善和统一标准。

“整个大叶种的植物群落就在云南,无可厚非。”戴云说:普洱茶产自云南,云南出台地方标准,形成了国家标准,无可厚非。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做好战略和品牌,才有话语权和发展前景。戴云提议,可以将云南农科院茶科所打造成一个茶科研和科技的博物馆。

“普洱茶的标准制定和资源保护是很重要。”李师程在总结发言时说,中、老、越、缅、泰等国家都有茶树资源,通过南博会,大家联合起来,在“一带一路”的方向引领下,进一步拓宽云茶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李师程提出,加快云茶产业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云茶的高质量发展。研究会推动的将近一万户入驻的“茶农之家”,开设容纳近一千份茶样的展览馆,可以称为“云茶大观”,这两件事是符合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现场授牌:“三茶融合”示范村

论坛上,来自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懂过村的老村长肖富忠上台接受王敏正颁发的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云南省三茶融合示范村”牌,同时肖富忠接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古茶树基金厉易铭主任颁发的基金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示范村”牌。据了解,“茶农之家”是由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主导,围绕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目标,“三茶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数字化创新项目,充分地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以助农、帮农、带农为核心,构建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和基础档案,最终实现云茶产业的高效生态链。现已注册的茶农达8000多户。其中懂过村因加入“茶农之家”而获得绿色发展生机,同时在加大古茶树保护方面成效显著,因此获得殊荣。据悉,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在昆明总部开设“云南大茶区古茶山、古茶树资源茶样馆”,计划收藏、展示1000个茶样,预计九月开馆。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古茶树保护基金厉易铭主任

古茶树保护基金隶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是中国第一家以推动古茶树保护和古树茶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全国性公益机构。

论坛上,陶国相为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2023年新入会副会长、专业委员会授牌。云南半坡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燕华担任研究会“茶叶精制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紫者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岚担任研究会“贡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深圳古茶荟新零售有限公司朱志宏担任研究会“古茶树保护与民族原生茶专委会”主任、云南荣马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淼担任研究会副会长。

陶国相还为张龙、杨蓉颁发媒体顾问聘书。


陶国相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邓伟升颁发智库专家聘书。

来源: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