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 “红茶绿茶”双轮驱动助推乡村振兴

生态茶叶是印江自治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印江突出茶业首位产业优势,在巩固现有绿茶规模和产能、稳定现有绿茶生产优势基础上,积极研发红茶,集中力量开发打造“印江花果红”核心产品,形成“红茶”“绿茶”双轮驱动,进一步延伸茶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共建成茶园基地26.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2.65万亩,获有机茶园认证7500亩,2023年茶叶产量2.07万吨,产值22.66亿元,被评为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

来源印江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强化基地管护,建设生态茶园

围绕“稳面积、强管护、提质量”发展目标,印江持续优化品种结构,补植补造龙津街道陆家坡、杨柳大路幼龄茶园,通过台刈技术改造受灾茶园,改种老化茶园种植金牡丹等适宜加工红茶品种,优化全县茶树品种结构。同时,加强茶园管护,抓好幼龄茶园除草、修剪、施肥等技术管理。高标准管护投产茶园,推广使用有机肥、茶叶专用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提升茶园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配套设施,引进适宜山区茶园管理和采摘的农业机械,建设运输轨道11公里,完善茶园生产管理配套设施,《贵州印江:茶园秋季管护展开机械化助力提质增效》获得CCTV13《新闻直播间》栏目、贵州日报等媒体播放宣传。

茶园管护。王东摄

强化资源整合,实现降本增效

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茶产业抱团发展。坚持龙头企业做标准,以“干净茶”为目标,坚持标准、质量、加工、包装、销售“五统一”打造印江茶品牌,分类制定茶园管护、加工工艺流程、产品包装定级等标准。坚持中心企业做加工,突出茶叶精制加工主营业务,中心企业严格按照制茶工艺流程,根据龙头企业分解下达的加工品种和数量,负责区域内茶青收购和初制加工,走茶叶加工专业化道路。坚持小微企业做基地。小微企业作为管护主体,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控、机械修剪等精细化管护,按中心企业加工需求,有序组织茶青采摘,提高下树率,增加茶叶产量。

茶叶加工。来源印江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服务技能

持续加大技术培训,组织30位茶叶从业人员到坦洋茶场开展红茶技能提升培训,学习先进的茶园管理、加工、销售实用技术,培训花果香型红茶制作工艺,进一步巩固提升红茶技能水平,研发具有印江特色的红茶。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积极引进茶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到全县从事茶产业工作,提升全县茶产业科技人员水平,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持续加强科研合作,聘请中国茶学专家鲁成银教授为全县的首席科学家,邀请到全县调研和讲座,聘请中国茶科所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单位,协助开展人才培养,帮助研发具有印江特色的红茶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鲁成银评审印江红茶。黄志权摄

强化市场引领,提升产品附加值

不断巩固提升传统市场,翠峰茶主销省内,机采毛峰、白茶主销西北市场,高端绿茶主销浙江松阳、陕西西安,香茶主销江浙市场,绿毛茶、眉茶主要以外贸为主。持续深耕国内外市场,持续巩固北京、深圳、苏州等一线城市市场,积极拓展兰州、西宁等西北市场和广州、东莞等华南市场,加大与浙茶、湘茶等大型茶企集团合作,以眉茶、片茶、红碎茶为重点,开拓中东、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外市场,扩大茶叶出口贸易。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支持茶企开拓线上市场,运用“网红经济”“互联网+”,引导发展电子商务,依托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开展直播带货。参加亚太茶茗、“华茗杯”等名优茶评比获金奖4次、银奖6次。

印江红茶


印江绿茶

目前,印江共有茶叶种植专业村75个,茶叶加工企业25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建成省级生态茶叶示范园区3个、市级茶旅融合示范园区6个,茶产业覆盖带动全县120个村3.8万多农户。

(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来源:微印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