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印江茶叶

找到约18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贵州印江:茶叶走新路 致富有门路

  自古名山出好茶,地处贵州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有“中国名茶之乡”美誉,茶产业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印江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关键时期,印江县创建新机制,通过龙头企业带领全县中小茶叶企业发展,有效破解茶叶企业“融资难”“销售难”等问题,全力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印江全县春茶下树率达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

  对于往年来说,不少茶企随着一年中最忙的春茶生产加工接近尾声,茶叶加工也会稍微少一些。今年的茶叶生产加工有什么不同?带着疑问,6月初,记者走进位于该县新寨镇团山村的福铭茶业,只见茶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有的忙着加工红茶,有的忙着将加工好的茶叶进行分装打包搬运上车......继春茶生产后的大宗茶也在开足马力加工,并将持续加工各类茶至十一月份。

  为满足加工需求,今年福铭茶业还增加茶叶加工生产设备三条40余台,加倍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做到鲜叶应收尽收,保障群众利益。夏可友是新寨镇团山村的一名茶农,随着今年春茶下树率大幅度提高,从开园至今,他的老伴一直在茶园忙着采茶,采来的茶青福铭茶业全部回收,而老夏本人也在家门口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们家有7亩地的茶,茶叶由公司全部回收。我来茶叶加工厂上班,一天有100元的工资,老板还包吃,非常满意了。”印江县新寨镇团山村群众夏可友一边分装打包刚加工好的红茶一边告诉记者。

  2019年,印江紧紧围绕农村产业“八要素”,聚焦“2+N”产业规划,把茶叶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支柱,鼓励成立茶业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全县茶叶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县内6家茶企在县茶叶专班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协商联合组建全县第一家茶叶股份制龙头企业——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下辖21个区域中心企业,辐射全县80%以上的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种茶大户)。

  采取“龙头企业+区域中心企业+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合作模式,由作为龙头企业的宏源公司负责资金筹集、产品标准制定、产品开发、包装、销售;区域中心企业主负责标准的执行、技术指导、茶青收购、茶叶加工;小微企业负责散户茶园流转、茶园管护、茶青采摘和吸纳农户参与。

  通过新的机制,细化了产业分工,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产品质量。在促进茶园管护、提高茶园效益、解决融资问题、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针对融资困难,宏源公司统一制定茶园管护标准,同时提供资金注入,解决以往茶园管护资金短缺问题。“目前已投入茶园冬管和茶青收购资金48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和茶叶种植大户资金难题。”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代传福坦言。

  与此同时,宏源公司以市场“五统一”为抓手,开展“线下销售门店前置、线上销售网店开发”,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设立“印江梵净山茶”营销中心,北京丰台区设立营运中心,朝阳区贵州大厦多彩贵州展示中心设立专柜;在梵净云商平台的基础上,开设了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全国知名网商平台开设旗舰店销售,有力拓宽了销售渠道。“同时,我们与香港、河南等多家贸易公司签订了9000万元的出口贸易订单,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县茶企业销售难的问题。”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代传福说。

  近年来,印江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积极探索茶叶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在品牌提升上下功夫,在茶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方面做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极大地调动了茶企和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让企业有钱挣,农民有收入。记者从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获悉,目前印江已建成投产茶园21.74万亩,辐射带动1.7万名群众就业增收。(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梅亚军 杨文姜)

  注:文来源天眼新闻,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印江22.45万亩投产茶园全面开采

时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22.45万亩投产茶园已全面开采,连绵起伏的茶山一片绿色,春意盎然。

在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同心村300余亩茶园,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层层叠叠,一百多名采茶工挎着茶篓采摘鲜芽。

自去年8月以来,印江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导致茶树面临缺水和养分不足,茶园采摘时间比往年晚了约一周左右,首轮茶青减产三分之一。

该村茶叶种植大户田如江说:“去年干旱对今年春茶影响较大,但是我们也采取了补救措施,半个月前施加了有机肥催芽,保障下一轮的茶叶能够稳产。”

随着天气转暖和春雨的到来,茶树很快长出了鲜嫩饱满的芽头,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也纷纷来到茶山提供技术指导。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茶工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很快茶篓就装满了嫩嫩的绿芽。

茶山上,每天都有来自兴民、普同等4处易地移民安置点的上百名采茶工,以每斤40到75元不等的茶青收购价参与到明前茶青的采摘中。

“早上采了半斤,中午给小孩煮了饭送去读书下午又来采,一天能够采1.5斤左右。”采茶工周华群说。

眼下,印江17个乡镇的22.45万亩投产茶园已全面进入采摘季。

在新寨镇团山村,该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每天可提供务工岗位上千个,在基地里参与采茶的工人,每人每天可轻松采摘茶青一斤以上。

今年53岁的罗来芬已经连续到该茶场采茶3年,“每年我都要来采一个月左右,有个三四千块钱的收入。”罗来芬说,采完茶就在家务农做散工,既不耽误农活也能采茶增收。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按照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管、集中连片养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出“龙头企业+区域中心企业+小微企业”抱团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初制标准化、精制规模化、拼配数据化”的格局。“当前,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县22.45万亩投产茶园已全面开采,每天茶山上有上万人采茶。”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丽红说,2023年,印江茶叶产量预计达2.19万吨,预计产值22.79亿元。

来源:(印江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东 田林 见习记者 王洋),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印江:茶山奏春曲 茶企制茶忙

眼下,印江自治县的明前茶生产已进入了高峰期,葱茏碧绿的茶山、手指飞扬的茶农、机声隆隆的加工车间,汇聚成了春天里茶香四溢的协奏曲。

春分时节,印江自治县新寨镇团山村,连绵起伏的茶山青葱浓郁、层层叠叠,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满目翠绿、生机盎然。

几十名茶农腰缠竹编小篓散布茶园,巧手如梭,采撷嫩芽。每天中午和傍晚时分,茶农们会分批下山,将采集的鲜叶进行出售。采茶工张长芬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茶叶采了3斤多,得140元钱。”据她介绍,随着雨水和气温回升,春茶抽芽加速,她采摘量也都在与日俱增。

山上采茶忙不停,山下制茶香四溢,随着批量的茶青下树,印江各大企业为满足多元化的消费市场需要,采取机械制茶与传统手工制茶双管齐下,甩开膀子、开足马力进行梵净山翠峰、毛峰茶炒制加工。

在贵州宏源茶业有限公司名优茶生产车间,记者看到10余名制茶师,操控着26台理条机和6口手工茶电炒锅,正全力赶制明前茶。

“现在我们生产的翠峰茶青数量,每天大概在800到1000斤左右,毛峰在1200斤左右。”按照贵州宏源茶业有限公司名优茶生产车间经理韩乐松估计,再过一个礼拜,该公司茶叶生产将达到顶峰期,翠峰加工每天在6000到8000斤,毛峰在8000到10000斤左右。

而每年一到明前茶生产时节,以梵净山翠峰茶为主打品牌的名优茶让省内外客商争相抢购,各大茶商除了现场品茗观摩,还深入到各大茶叶基地溯源直播。

在团山村茶场,铜仁茶商钟钟体验完鲜叶采摘,立马开启了视频,向自己的客户做起了茶叶推介:“这次过来,看到这个地方的茶叶质量非常好,我也特别喜欢他们茶叶的香型和味道,我准备采购1000斤左右,有需求的家人们,可以行动了哟。”

据了解,明前茶因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梵净山西麓清明前气温相对较低,茶叶生长速度较慢,加上采摘要求高,产量很少,所以自古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目前,印江17个乡镇(街道)的20余万亩投产茶园已经全面开采,200余家茶企火力全开,正抢抓农时赶制“头道好茶”。据印江自治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陈萧介绍,时下印江每天有上万名采茶工采摘鲜叶,茶青下树量一天在5万斤左右,预计一季度,印江茶叶产量在2200吨左右,产值9亿元。

(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田林)

来源:微印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3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