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茶树种植:承中原饮茶风气之余绪

茶是中国原产的树种,学者考证多以为其初源应出自西南地区﹔但茶树的种植范围在中国仍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文献记载的中国境内最早的茶叶使用区域应在巴蜀地区,《茶经》曾记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树”,研究者推测两人合抱之茶树应有千年树龄,以陆羽所处之中唐逆推千年,约为春秋战国之际,则显然巴蜀为茶树种植向中原扩大的一个重要途径。


江西茶树种植承中原饮茶风气之余绪。以茶为饮的风俗在中国起源甚早,陆羽甚至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但基于学术的考证多以为起自巴蜀,西汉蜀人司马相如和扬雄都对其地饮荼风俗有所记载,王褒的《僮约》更要求其仆人不但能做到”烹茶尽具”,同时还必须能够赴”武阳买茶"(史家考证,武阳在今四川彭山,晋时《华阳国志·蜀志》曾记载当时的”南安、武阳皆出名茶”)。其后饮茶风俗逐渐扩散,先是通过土产进贡的渠道进入了长安并扩散到关中及河南地区﹔继而通过贸易水道沿长江进入了江南流域,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名贵饮品。《三国志》就记载吴末帝孙皓好酒:“每日餐宴,无不竞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独因爱重韦曜,“密赐茶藓以当酒”,也就是许其以茶代酒。可见当时江南地区已有较为广泛的茶饮风气。

影响所及,江西亦出现关于茶树种植的记载。《庐山志》就记载了汉晋之时,传入江南的佛教在庐山觅地结庐,以为清修之所,因茶被认为有利于禅定,这些僧侣遂于山野间植茗种荼为饮,到慧远结庐于此时,山中茶树的存在已有明确记载。


入唐之后,茶作为重要的饮料被广泛使用。甚至有官方为了祛除应举士人的科场困倦而煮茶汤供士子饮用的举措。因唐时习气素重科举,茶叶甚至被美称为”麒麟草”。渲染之下,饮茶风俗由士林而广及社会各阶层。《封氏见闻记》对当时禅门佛弟子嗜茶之风就曾有记述“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以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其时,江西地区的茶树种植事业也逐渐扩大。虽然前述陆羽在其传世名著《茶经》中对于江西的茶及相关的事项的记述仍相对简略,对于江西产茶之地也只是泛泛提及”江西......袁州、吉州"。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已经提示了江西浮梁的茶叶交易规模之盛。

入宋以后,茶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兴旺。据史籍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就是一名对茶有独特欣赏的皇帝。他不但自己好茶,设立了专门的机关主掌宫中茶事,并有意识地对宫廷用茶进行分等设限,使得赐茶甚至成了皇帝们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而且,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来自宫中的赐茶甚至成为皇帝笼络外邦使节的重要标志。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宋人对茶的爱好也绝不弱于大宋官家。关于文人雅士间流传的专业品茶社团的记载已是史不绝书,其中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也有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至而普通宋人也为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生机,他们迁徙时有邻里“献茶”,呼朋引伴时要敬“元宝茶”,婚俗中也有了订婚下聘的“下茶”、结婚娶亲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风气所及,江西的茶树种植事业在宋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江西茶产地已经遍及四境∶筠州土产紫源荼;饶州浮梁县,土产茶;虚州,土产茶,香味第一,最难得;袁州,土产茶;吉州,土产茶;抚州,土产茶;江州,土产茶。


自宋末垂至民国,江西种茶成风,不但庐山及其周围的赣东北、赣西北早已成为茶树种植的重要地区,余者如赣东的婺源、赣南的遂川亦成为重要的产茶区,其余不甚扬名的茶叶产出更是遍布省内,亦使得茶叶在民国初年成为江西最为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

(摘自:摘自:张志军编著.江西地方文化史导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9.)

来源:江西茶业交易服务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