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凤凰茶单丛茶

找到约1,620条结果 (用时 0.045 秒)

“凤凰”正起飞,单丛茶飘香,潮州茶印象

图.云雾缭绕的凤凰山(千庭)

或许你听说过,“喝乌龙茶不知凤凰单丛,别说喝过乌龙茶”。潮州人嗜茶如命,本地人喝的或用来招待客人的大都是单丛茶。中国有“四大乌龙”,潮州是广东乌龙茶的发源地,广东乌龙茶中以凤凰单丛最为珍贵,发源于凤凰镇。凤凰镇茶叶栽培历史至今已有900多年,是广东省种茶历史最悠久,保留古茶树最多,茶叶品质特征最优的生产茶叶的专业镇。凤凰单丛茶产区主要集中在凤凰山脉中。凤凰山是粤东第一高峰,高山出好茶,凤凰山主峰上终年云雾袅饶,昼夜温差大,加之山地多为腐殖质含量高的红壤、黄壤覆盖,形成一处天赐茶树王国。乌岽山是凤凰单丛的核心产区,它的重要与稀缺性就像“三坑两涧”之于武夷岩茶。

凤凰单丛茶也称“宋种”。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南逃途经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饮后生津止渴,故赐名“宋茶”。明清时期,凤凰单丛茶便是贡品之一。听说,为了喝到更好喝的单丛茶,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潮州人就想出奇招,将一万多株茶树全部采用单株采摘、单株制作、单株销售的方式,这让每一株都投茶客所好,也让优异树种的味道得以保持。或许这也是“单丛茶”的由来吧。

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凤凰单丛茶的独特性。历史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凤凰单丛茶,也在制茶工艺上精益求精,别具匠心。目前,整个凤凰镇茶园面积8万多亩,2017年,茶叶年总产量超过500万千克。

01

单丛茶的匠守者

到了潮州,怎能不上凤凰。我们在“茗日星”茶业创始人蔡俊佳的带领下,从潮州市区出发。四年前,蔡俊佳毅然将广州公司的庶务交给其他伙伴打理,自己专心经营“茗日星”,推广凤凰单丛茶。凤凰镇面积223平方公里,海拔在350至1498米之间,汽车沿着公路向上蜿蜒盘旋,越来越接近凤凰镇中心,沿路两旁的茶厂、茶庄的招牌也越来越多。蔡俊佳说,现在只要有条件的,沿公路两旁的房子都建成了前店后厂的形式。我们到达的凤凰镇中心是早期人们“赶圩”的地方,如今早已密集发展成了茶叶一条街,这里开店的大多是当地茶农,茶叶自产自销。

图.凤凰山茶园(茗日星)

林游亿也是茗日星品牌的创始人之一,现在负责茶叶品质的把控,也是茶农世家传人。林游亿的祖父是越南归侨,因要照顾年迈的母亲,放弃了越南的茶叶生意回国发展。回国后在潮安县城开设第一家“凤兴茶庄”,事业发展后又回凤凰镇买地置业,在凤凰山上买下大面积茶园,这为茗日星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茗日星的旗舰店也就是潮州的总部就在凤凰镇上。而“凤兴茶庄”老店由林游亿父亲在打理。在林游亿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里密密麻麻都是茶叶。从小泡在茶里,喝茶是一种习惯,做茶也顺便成了一种本能,成为如今“谋生”的技艺。

80后的林游亿很像一位“匠人”,对制茶技术很善于琢磨。他说,能将一片茶叶从树叶到焙出具有附加值的东西,是对制茶师傅最纯粹的崇高赞誉。制茶师傅的成就感来自于茶的被认可。林游亿告诉我们,就像“网红茶”鸭屎香,茶焙得好与不好,价格可能相差一倍以上。这几年,只要是认真做茶的人,至少能保证生活无忧。

图.茗日星乌岽山上茶园(茗日星)把茶叶做精,卖得上价,这是大多数茶农们的追求。其实不难理解,对一个制茶师傅来说,即便是全身心投入到制茶事业中,一年又能亲手做出多少茶呢?林游亿计算了下去年自己纯手工焙的茶,“也就七八千斤,这已经是极限了”。对茶农来说,大量生产普通茶叶,倒不如将手上的每一泡茶做得更好,在不稳定中做出一泡品质更稳定的茶。“好的茶品并不愁卖”,“不懂茶的也不会找你拿茶叶”,这种朴素的观念让茶农们更专注于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制茶技艺的精进。有人说,好茶是“斗”出来的,过去每年的茶叶评比林游亿都有参加,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奖杯和证书无数。但是相比参加市场上各种评茶活动,他更愿意踏踏实实多花点时间做好自己的茶。

“可以花钱获得奖状的是会被同行看不起的。”一位在东方茶都开店的茶商告诉我们,由潮州市潮安区茶叶协会、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人民政府主办的名茶评比活动在当地茶农心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为这算是一场“硬碰硬”的好茶实力比拼了。这两年,凤凰单丛茶的市场热度不断上升,茶的收购价也以每年10-15%的幅度不断上涨。上述在东方茶都开店的茶商表示一是人工成本上涨,二是茶农不再满足做没有附加值的产品。该茶商说,茶价上涨在源头市场感知已经非常明显了,但目前大部分的涨价压力还是落在茶商身上。“今年大家都抗住了压力没让终端茶价上涨,明年肯定会上涨。”他说,单丛茶本来量就少,随着茶商、茶企品牌继续将单丛茶推广到全国,整个凤凰镇的茶叶不够卖,资源的稀缺会让价格继续上涨。

但是林游亿认为,有的单丛茶收购价已经上涨到一定极限,该降降火了。“以前千元左右的八仙算很好了,现在两千以上的茶叶也只能算普通。”是用品质引领市场,还是被市场掌控话语,将决定不同的出路。

市场未来如何,很多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对茶农来说,只要能背靠大山资源,有茶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

02

复活潮州茶文化

论及近代以来,为凤凰茶海外市场的开拓做出卓著贡献的人,很多茶人不约而同提到一位“茶叶大王”——爱国华侨陈传治先生。1930年,凤凰单丛茶在东南亚地区占据风头,销量一度攀升,凤凰人在海外开的茶铺、茶行,仅金边市就有20多家,越南有10多家,泰国有20多家。陈传治的父亲陈琦龙先生早年间就在越南堤岸市创办“宽记茶行”,在潮州潮安也创办了“协盛茶行”。

图.茶博馆内还原的卖茶场景自15岁起,陈传治便协助其父打理茶行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陈传治在汕头市商平路开办了协盛分行,销售凤凰茶,兼营台湾、福建茶,批发、零售并举,外运南洋,内销潮汕、兴梅等地,成为汕头市最大的茶行。伴随茶行生意发展遍布各地,凤凰单丛茶也声名远扬。

图.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凤凰镇是“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如今,凤凰镇大力发展茶旅,以茶带旅,以旅旺茶,着力打造凤凰山茶旅走廊。

图.凤凰镇上的民宿恺德苑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是凤凰镇打造茶旅特色小镇的标志性项目,正成为凤凰镇新晋打卡点,这也是一座全面展示凤凰茶文化、历史及实物的主题展馆,成为传播潮州工夫茶文化的重要阵地。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的茶文化展览馆便是依托陈传治先生祖居“大夫第”修缮布置而成,极具潮派建筑特色。

博物馆包含了茶文化展览馆、“宋茶1号”标本主题馆、茶器物陈列馆、潮州工夫茶体验馆、凤凰谷文创艺术品区、单丛茶研学教育基地、茶乐园体验区等几大版块,并精心打造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场景,如凤凰茶采摘、秤茶、茶行记账等,勾勒出了生动的茶文化全景图,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乡愁和心灵归宿。

图.茶博物馆内栩栩如生的生产生活场景,勾勒出了生动的茶文化全景图自开馆以来,这里以丰富的图片、文字、雕像、实物、壁画等立体展示,再现凤凰茶文化底蕴、特色风貌和历史脉络,成为市民及游客深入了解凤凰单丛茶文化的重要窗口。正如凤凰单丛茶博物馆馆长魏琪敏在接受潮安广播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筹建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的目的,是希望将散展式的旧物、碎片的文化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之后,全面性地去展现茶乡的生活、茶乡的历史、单丛茶的荣誉,达到传承、发扬的目的。

图.茶博物馆内收藏的旧器物。旧物记录了逝去的时光和事物,是人们了解过去、追溯历史的可靠参照物,更是追寻未来的精神支撑。

12月底末的凤凰镇既不是茶季,也不是旅游旺季,小镇洋溢着一片宁静的气氛。早就听闻凤凰山上的风景醉人,置身博物馆的后河生态茶园,想象开春采茶时山上的热闹,小镇车水马龙,人声鼎沸,阵阵茶香弥漫。据悉,2020年新冠疫情沸沸扬扬的时候,很多人担心春茶开采会受到影响,结果,很多茶人慕名涌到凤凰山上,火热的春茶开采情形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有政府扶持,有产业支撑,凤凰镇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建设家乡。凤凰镇正变得越来越美,“凤凰”正起飞,单丛茶飘香!

来源:茶驼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第17届中国(重庆)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

渝见好茶,共赏雅器。6月8日下午,第17届中国(重庆)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川渝茶叶品牌联展(以下简称第17届重庆茶博会)新闻发布会在重庆·渝商大酒店召开。


出席领导及嘉宾

滑动阅览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经作处处长谢宇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市场体系建设处二级调研员王书勇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吴全

重庆市茶叶学会会长童华荣

重庆市巴南区农委副主任马国辉

雅安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雅安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开义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消费品处一级主任科员范志飞

雅安市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唐立忠

重庆市万州区经济作物发展中心副主任鞠丽萍

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向飞

重庆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苗品记创始人苗伟

两江天地董事长罗凌

两江茶城总经理罗力也

重庆市茶叶商会副秘书长汪毅

寸滩茶叶交易中心总经理何中意

陈升号专营店主理人段小利

云升永川秀芽总经理谭琳

千庭单丛重庆代理商蒋甜甜

动青茶业韦宏

勐海三才四象茶业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邹语沙

重庆市一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冬

福建原一茶叶有限公司运营总经理吴佐有

重庆小乔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玉容

白沙溪黑茶重庆服务中心总经理吴霜

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秉坤

重庆苗钰堂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罗雪苗

重庆福渝大益普洱茶有限公司客户经理郑义群

木有茶趣主理人王丹

闪送重庆区域业务经理何青贤

第17届重庆茶博会

新闻发布会要点速览

茶业振兴,文化先行。近年来,我们着力传承弘扬斗茶等传统文化,先后举办了六届“巴味渝珍”杯斗茶大赛,已成为全市重要的茶叶专业赛事。川渝联动,品牌引领。我们相信,通过举办本次活动,集中展示茶产品、弘扬茶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川渝茶叶品牌影响力,推动川渝茶叶携手合作、做大做强。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经作处处长谢宇

“巴味渝珍”杯重庆市斗茶大赛力求以赛为媒,弘扬工匠精神,甄选品质好茶,唱响茶业品牌,推动茶产业良性发展。本次斗茶大赛不限茶类、不限产地,六大茶类均可参评,重点鼓励在重庆注册的小微茶叶生产、流通等经营主体和茶叶爱好者、消费者参与评选和交流,营造良好品茶氛围。

——重庆市茶叶学会会长童华荣

近年来,巴南紧扣农业强区总体目标,以打造“双高”农业先行区为载体,围绕都市大花园、农业大基地、全民大健康“三大”发展定位,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动茶叶产业蓬勃发展,在做强旅绿茶产业的同时,也积极响应市农业农村委三茶并举发展思路,开启沱茶复兴之路。

——重庆市巴南区农委副主任马国辉

雅安茶品类丰富,囊括了中国六大基本茶类。雅安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渝一家亲,共饮一杯茗”。本次茶产业博览会,雅安高度重视,积极组团,共组织11家代表性茶企参展,展位面积495㎡,设立了雅茶主题馆和“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区域公用品牌展区。

——雅安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开义

重庆茶博会将立足于川渝两地茶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坚持“川渝一盘棋”思维,优化整合区域资源,集中宣传展示川渝茶风采,提升“川渝茶”品牌影响力,推动川渝两地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强川渝三茶统筹发展,带动中西部茶业与全国的交流互通。

——华巨臣总经理向飞

茶博会是茶界的盛会,陈升号已经连续多年参展重庆茶博会,我们不是为了要去现场卖多少茶,而是去交朋友,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为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更多的是社交与分享的属性,一泡好茶分享给懂茶的人喝,就会获得双倍甚至多倍的快乐,茶人之乐也就是乐在其中。

——陈升号专营店主理人段小利

佳茗雅器,共谋茶业发展

6月16日至19日,第17届重庆茶博会将于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南坪)举办。本届茶博会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重庆市茶叶学会、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重庆市华巨臣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政企媒三方优势合作,共同缔造一场集参观、体验、品饮、采购为一体的茶行业盛会,擦亮区域公用品牌,续写川渝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璀璨新篇章。


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达30000㎡,布局1500个标准展位。目前,展会已吸引全国众多名茶产区、600家知名企业参展,规划川渝品牌馆、全国名茶区、中华品牌展区等九大展区,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展团、雅安展团、蒙顶山茶展团、福鼎展团、梧州六堡茶展团、坭兴陶协会组团六大政府展团联袂参展。大益、陈升号、勐傣、白沙溪、天池、天之红、林飞应、云升永川秀芽、陈皮村、理真、雅茶、婺牌、三鼎陶瓷等优质展商齐聚,全方位推介各类精品好茶,促进茶行业上中下游的交融互通,培育塑造区域公共品牌,全面点燃川渝茶叶市场新一轮消费热潮。

优质展商滑动阅览

普洱茶:大益、陈升号、勐傣、滇南古韵、冰岛印象、廖氏、普作号、修享、赛云、翟氏、古茗坊、镇山邦、老曼峨、秀优、鼎亿、三才四象、正荒、宛鑫堂、元鸿、茶王寨、佰茗等。

黑茶:白沙溪、雅茶-雅安藏茶、湘益茯茶、梧州中茶等。

乌龙茶:天池、千庭、枞馫、孝文家茶·鹤鹤有茗、岩雅轩、阿蒙等。

红茶:天之红等。

白茶:林飞应、傅竹、点溪、鼎丰、古悦、璧魁、鹿岩等。

绿茶:云升永川秀芽、雅茶-蒙顶甘露、理真甘露、正德号、一哲永川秀芽、天享、徽甄堂茶、云岭、渝雅、牛碾坪、黔品记等。

柑普茶:陈皮村、老树柑、陈皮世家、好皮仓、上广皮、德定福、公多皮等。

花茶:婺牌、其排等。

茶器:坭兴陶展团,三鼎陶瓷,青林轩,运增窑,道道一壶,汝瓷张,光宝堂,器韵堂,听山听雨,壶中乐,启迪,陈氏定窑,何窑,光宝堂等。

紫砂陶瓷:海派紫砂、周俊智、曹竞方、史志鹏、史小鹏、陈正初、许亦春、华青、徐燕、范丽静、许文俊、许建华、范丽云等。

港澳台国际展区:尼日利亚组团,黑彩窑,赛徳克,振勤,亮台茶,银川堂等等。

组团:重庆展团、雅安展团、福鼎展团、梧州六堡茶展团、永川展团、奉节展团、武隆展团、秀山展团、万州展团、江津展团、酉阳展团、蒙顶山茶展团、泸州展团、巴南展团、蒲江展团、大足展团、坭兴陶展团等。

川渝联手,共话三茶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本届茶博会借助“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模式,创新升级“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暨川渝茶叶品牌联展活动,以“斗茶评优品牌兴业渝茶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进一步强化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川渝品牌主馆展览展销、川渝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2023中国(川渝)茶馆业峰会系列活动,促进川渝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为茶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川渝品牌联展展区规划面积高达5000㎡,重庆区域设置永川秀芽、奉节白茶、武隆高山茶、南川大树茶、秀山毛尖、三峡天丛、大足松茗以及巴南、江津、酉阳等展区;四川区域设置蒙顶山茶、纳溪特早茶、雅安藏茶、蒲江雀舌等区域公用品牌展区,全方位展示川渝茶产业发展成就。本届茶博会开展期间,“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中“茶王、五星冠军、金奖、三星名茶”及“中茶杯”获奖品牌企业也将联袂亮相,为万千茶友带来优质好茶。


6月16-19日,川渝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推介会持续开展,旨在充分展示川渝茶产区产品、茶品牌以及茶文化,本次品牌推介会将邀请各个茶产区市县政府组织以及重点企业、通过品牌推介、茶叶品鉴、民族民俗习俗等方式推动川渝茶品牌推广。


除此之外,2023中国(川渝)茶馆业峰会将于6月18日举行,携手茶行业一线经营者,打造中国茶馆业峰会,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茶馆行业的互助交流,将邀请文化、设计、美学、品牌、营销、标准、跨界等多位大咖灵魂共振,助推茶馆业“双赢·共创”。让更多的国民关注茶馆、喜欢茶馆文化,同时联动更多的学者专家实地走访各大参赛茶馆,助推茶馆文化、茶馆旅游、茶管产业经济发展,擦亮中国文化名片。

文化创新,引领茶事风尚

本届茶博会不仅为广大茶友提供高品质的茶交易、品鉴平台,更结合川渝当地特色文化,围绕川渝茶产业、茶文化等多个方面,组织策划“凤凰单丛茶”杯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川渝分赛决赛、2023重庆市第六届全民斗茶大赛、“凤凰单丛茶”竹境美学空间等系列赛事及茶事活动,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效赋能。

6月16日,为进一步推动重庆茶产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促进重庆市茶叶品质提升,促进社会饮茶风尚,特举办“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全民斗茶赛。赛事不限茶类、不限产地,六大茶类均可参评,重点鼓励在重庆注册的小微茶叶生产、流通等经营主体和茶叶爱好者、消费者参与评选和交流,营造良好品茶氛围,评选出“重庆好茶”,同时获奖企业及个人可参与现场红包抽奖,赢取千元现金奖励。


6月10日,“凤凰单丛茶”杯茶艺师全国评选大赛川渝分赛初赛如期将至,秉承“弘扬中国茶道精神,呈现中国茶艺之美,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理念,邀请川渝地区茶艺师同台竞技,角逐最佳冠军,让更多人关注凤凰单丛及工夫茶文化。


不止有精彩赛事,6月16-19日,“凤凰单丛茶”竹境美学空间惊喜呈现,通过美学空间充分展示潮州形象,以凤凰单丛“形”、“色”、“香”、“味”营造饮茶唱诗的绝佳环境,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中“禅”“道”“儒”的哲学思想,东方美学与自然艺术情景交融,美不胜收,更将联合茶行业培训、茶馆、茶道生活美学、茶器大师、茶点、跨界银行举办数十场专场雅集茶会,期待您的参与!

观茶艺、品佳茗、赏雅器,尽在第17届重庆春季茶博会!6月16日-19日,相约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南坪),共赴川渝盛宴!尽享万千好茶!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之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度。自上古神农时代的【药饮】至唐代陆羽的【瀹饮】,再到明代的【泡饮】,茶文化涵盖了修身养性之道。时至今日人们又应通过何种途径来满足内心的精神渴求?中国传统茶道,承袭自唐宋茶人师祖的茶事风雅,在现代生活中以茶为媒介,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茶器



最让人真切感受到这样一席茶味道的,就是这些因茶而设的器具。说起来,无论是唐代陆羽创制的茶器二十八式,还是宋代审安老人的十二种茶器,抑或现代茶席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品茗杯这些茶器十余种的选择,不同的材质器形,以及它们之间彼此连接关系,都隐藏着神秘的符号,而经验老道的喝茶人是符号的破译者,从这只壶、那只杯的关系中,在心里慢慢勾画出将要喝到茶的性格和味道。


茶器的选择,是对泡茶人的反作用,泡茶人对器皿的取舍尺度,从要冲瀹的茶品、所用冲泡手法来考量,进一步还要感知季节、时辰这些因素对茶的影响,最终呈现出一席茶。


茶席



茶席是茶事进行的空间,也是泡茶人对茶事认识的综合表达。一个茶席的思考重点,是如何展现所要泡的茶。由此,茶席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不是独立于茶事之外的,而是由泡茶人结合当下和对茶性的理解而通过铺陈的细节来呈现的。四季的更迭、晨昏交替,气候的转变、泡茶空间所在,这些因素都是日常泡茶择茶要考虑到的因素,也是泡茶人积累的生活素养。


选择契合的茶品,由对茶性的认识出发,选择茶的泡法、再由此决定泡茶的茶器具,其他配合的器具围绕这个内容而配合,呈现出的茶席,自然带有鲜明的季节和地域性。当然不同的茶席也是可以观察其中蕴涵的季节因素的。春天的某日,天气微濛。选择碗泡台湾高山乌龙茶,高山茶的清冷韵致能够在这样的天气里更深长细腻的表现出来。


茶器除品杯以甜白釉的品杯来感受纡回的香气和细腻口感外,茶碗、杯托、花器多是暖色调的陶器,而蓝色席布上一枝北方早春的海棠更是微带清寒季节的鲜明意味。在暑气渐生的时候,夏天的茶席常以简淡的色彩和清简的茶器营造清凉的夏日空间,一簇小黄杨的茶花、石砚的茶盘、景德镇的白瓷杯,让人有清泉石上流的凉意。这一席泡的是凤凰单丛的黄栀香。黄栀香是单丛茶里高香鲜爽的一种,口感微苦而生津迅速,正是适合溽热天气来消暑的。


茶声


起炭从点燃一枝油薪竹开始,鹅毛扇扇动的风声里,油薪竹的火焰带着一缕白烟自下而上地升起,龙眼炭开始有爆裂声,让人心生期待,不过这个时候的扇子舞动反倒更加透着舒缓和沉稳。直到炭炉里噗地一声,火焰结结实实地围绕在逐渐泛白地炭块之间。壶里地水开始鸣叫,正是所谓“松风”的鸣响。注水温壶、投茶入壶、出汤入杯,淅沥水声和器皿碰撞的声响,如果静下心来,就会听到茶席上全然不同的情绪,隐约而细微,但是却让人清晰探寻到最无可隐匿的内心。


茶事



对喝茶这件事,古人说得直白,“饮茶以客少为贵,众则喧,喧则雅趣乏矣。独啜曰幽,二客曰胜, 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仔细思量,其中的深意并非单以形式上人数的多寡来断定喝茶雅俗之别,避免嘈杂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和疏淡才是喝茶的本意。


近年爱茶者人数日增,若不是把茶当做解渴的饮品或者攀比的名品,会渐渐觉察到喝茶的过程会带给我们的更多滋养。这样的滋养,隐于平淡生活中了然无痕地与茶的对话,由此养成对茶深切感知的思考习惯,又凭借不同的喝茶形式传递,无论是独啜还是约几个朋友茶聚,是常年如同抽丝剥茧般积累得来的喝茶理念在特定时空的集中展现。


每次茶会有不同形式的表达,茶品茶器的选定、茶席的铺陈,花木的选择、空间的安排,凡此种种细节,远超想象。茶品的选定,关乎对茶客人的体贴,除季节气候而外所要瀹泡的茶品前后逻辑也同样要考虑到对味觉体感的影响。茶会上容易被忽略的茶谱,如同古曲的工尺谱,其实是茶会的法度。让茶与器之间辉映出另一番神韵,使不同茶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长期养成的功夫。


茶会



茶会不同的茶席空间错落组合,移步易景的观念来自中国传统园林的风致。在一个空落的厅堂里,“无中生有”构建出传统的花木掩映、心手闲适的意境。这些形式的背后,由无数个细小的信念和绵密的行为在做支撑。爱茶人的行为理念总是如同细流在茶事中涓涓流过。


入口屏风前陶罐里粗大的枝条,并非是为了营造气氛而砍伐的树木,是前几天经过离家不远的路边时,看到园林工人正修剪花坛里的枯死的树木,理下长长短短的枝条是为了保证花木过冬保留必须的养分,一大捆用麻绳捆扎的不同种类的枝条被我欣然讨要过来,将要丢弃在路边的枝条在茶会上恰恰就是意态天然的点睛之笔。这大概就是所谓无用之用,这样的器物在每次茶会里都会出现,都会唤起很多人内心的柔情,也都会成为提亮茶事的一笔。


一场茶会,对于泡茶人和喝茶人来说,是彼此的成就。交织而成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的飨宴,其实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在被视为弥漫着粗浮气息的时代,能够专心去成就一瞬的绚烂,是一种隽永的深意。茶会对客人来说,喝到一杯感怀于心的茶汤,他也许不会看到背后琐碎的过程,但正是这些不断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日常琐屑,让小小的茶汤能够幻化万千的心意。


茶会结束的时候,打包整理器具、家具收拾整理搬运——又回到最初的空落,似乎一切了无痕迹。朋友来告别,有了依依不舍的伤感,这也许是一场茶事另一个不在预料中的提醒,对每个当下珍惜就好。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款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喝了那么多茶,面对茶的类别,还是一知半解。


六大基本茶类


1、发酵篇


六大茶类的划分基础是在制作中,由茶叶发酵的不同程度决定的。发酵程度同时影响着茶的口感和功效,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了解它的原因所在。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茶性更温和,比如红茶、黑茶就适合胃不太好的人喝;相反,不发酵或是轻度发酵的茶,茶性微寒,适合降火去燥,但脾胃较弱的人应适量。



2、品类篇



3、冲泡篇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茶性,顺应茶性泡出来的茶,才能最大发挥茶的口感、香气、汤色。六大茶的冲泡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记住绿茶和黄茶不要闷着,其它想怎么泡就怎么泡,没有特定的冲泡手法,别人告诉你的方式不见得适合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喜欢就好。


4、储存篇



5、功效篇


绿茶


六大茶类之首。

零发酵,茶多酚最多。

性微寒,微苦,回甘。

清热祛燥,提神醒脑。

不适合肠胃较弱的人群。


白茶


茶中珍品。

轻度发酵,茶性清凉。

滋味清淡、回甘。

富含茶多糖,适合降糖需求人群。


黄茶


中国独有茶类。

汤色杏黄清澈。

轻微发酵,口感清爽香醇。

富含茶多酚和咖啡因。

提神醒脑,消食化滞。


乌龙(青茶)


绿叶镶红边,绿茶+红茶之和。

又叫青茶,属半发酵茶。

降血脂、胆固醇,适合三高人群。

提神醒脑,不宜空腹饮用。


红茶


世界人民最爱。

茶性温润,无刺激。

口感甜醇。

调节脾胃功能,适宜肠胃不好的人群。


黑茶


红、浓、陈、醇。

后发酵茶类,微生物发酵。

香气独特,口感醇厚。

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脂肪代谢。




中国茶道


唐代诗人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云: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


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字画、建筑、天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糊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新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茶道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①煎茶 ②斗茶 ③工夫茶


“茶圣”陆羽煎茶


斗茶图卷

赵孟頫: 斗茶图 (元代画家)


而喝饮茶历史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改进,以使饮茶这一过程更加丰富细腻。现今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以下十三程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三程式。


一、行茶注点,如人饮水,各有异趣

二、温壶:茶欲展香必先温壶,作为行茶前的暖身动作。热水可在壶内停留片刻,同时可进行赏茶。

三、赏茶:从观赏茶叶的外形,进而期待茶汤,是引导客人走入茶人预构情境的必要流程。

四、温盅:壶水可直接温盅,应专注于每一环节的注水倾汤,当做指尖运气的练习。

五、温杯:夏天温盅的水可利用以暖杯,冬天则可分别预热。待茶出汤前再将杯中之水倾出,有利聚香。

六、纳茶:球形或体积小的茶可直接经茶则入壶,膨松或条形茶则可借助茶匙,先往后松茶再推前。若茶则太小,可把茶则当滑溜梯,边转动茶仓边溜茶。唯茶则不应停靠在壶口,恐沾湿。

七、注汤:水应煮沸再依茶类需要而降温,烧水壶点注时可注意由低注点再直线拉高,待水满至壶约七八分时,再压低以断水,如书法的提笔与按笔,点注时指尖应自然运气。气压低闷时壶小不易展茶,可做淋壶追热的动作,先循壶外圈后往内圈淋,或右手从五点钟方向运水切入。

八、候场:壶是茶修行的道场,一如面对结跏趺坐的行者,应避免心浮气躁,干扰茶汤的气场。茶人在候汤的片刻可目视壶而作观想,心定神闲。

九、出汤:倾壶瞬间应如跳水员腾空一跃之势,可先放开壶盖,到一定角度在扣紧,然后九十度角垂直手腕,放松手臂,待茶汤几近倾出,再做个回壶的动作将剩余茶汤尽出,避免久浸苦涩。

十、分茶:斟茶时需注意茶盅角度,流口的中心点微微朝内,便于控制汤流。利用拇指与中指力量运转茶盅,使茶汤一如橄榄油的滑度落下。

十一、传杯:浅托能突出杯身线条,但不易将杯托起,可利用手的虎口靠着杯身角度将茶传送出去,并注意此刻杯身是否呈水平状,避免茶汤溅出。

十二、去渣:当茶汤高潮退去渐趋平淡时,应适时停下。观赏叶底是主人向茶做的最后致敬,一如送行者的姿态,庄严感怀。

十三、清壶:去渣后以热水涤荡壶体,并借水之旋力将茶末瞬间倾出。食指扣入鋬内,以中指与拇指运转壶身,唯壶嘴应微微朝上,避免碰撞。

饮茶十三式看起来过于繁琐,但对真正热爱饮茶之人而言,却不必可少。如苏东坡诗句所写:“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饮茶个中之味,余味无穷。



中国茶道常用禅语


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国茶道得佛教文化的滋养,如石蕴玉,如水含珠。佛教对茶道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名山名寺产名茶,佛教推动了茶叶的生产;寺庙施茶,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寺中以茶礼佛,以茶敬客,丰富了茶礼的表现形式;然而最重要的贡献当属把禅语、佛典、公案融入茶事活动,为中国茶道注入了灵魂。


一、无


无是历史上禅僧常书写的一个字,也是茶室中常挂的墨宝。


无成为禅语出于赵州和尚的无公案。从前有一个僧人问赵州和尚:门前那只狗是否有佛性? 发问的僧人心里想,佛经中写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狗自然有佛性,师父回答一定是有。可是赵州和尚回答却是无。


赵州和尚是有道高僧,他不会不懂众生皆有佛性。但是他为什么偏要说无呢?这是这段禅宗公案的关键。按理讲,既然众生皆有佛性,狗是众生之一,狗当然亦有佛性,可见赵州和尚所说的无不是世俗所说的无,而是超越了世俗认为的有、无之上的无,是佛教的世界观的反映。


讲到无,不能不提起五祖传道的典故。禅宗五祖弘忍在将传授衣钵前,曾召集所有的弟子门人,要他们各自写出对佛法的了悟心得,谁写得最好就把衣钵传给谁。


弘忍的首座弟子神秀是个饱学高僧,他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这偈文美则美,但尚未悟出佛法真谛。而当时寺中一位烧水小和尚慧能也作了一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认为,慧能了悟了。于是当夜就将达摩祖师留下的袈裟和铁衣钵传给了慧能,后来慧能便成了禅宗六祖。


因为慧能明白了诸性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真理。只有认识了世界本来无一物,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无一物中物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茶学界普遍认为,只有了悟了"无"的境界,才能创造出"禅茶一味"的真境。无是茶道艺术创造的源泉。


二、直心是道场


茶道界把茶室视为修心悟道的道场。这一禅语典出《维摩经.菩萨品第四》。据该经记载:有一天光严童子为寻求适于修行的清静场所,决心离开喧闹的城市。在他快要出城时,正巧遇到维摩诘居士。


光严童子问他:你从哪里来?


我从道场来。


道场在哪里?


直心是道场。


听到维摩诘居士讲直心是道场,光严童子大悟。既然直心是道场,那么又何必要离开这喧闹的都市去四处寻找清静的修身之地呢?


“直心”即纯洁清静之心,要抛弃一切烦恼,灭绝一切妄念,纯一无杂之心。有了“直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修心,若无"直心",就是在最清静的深山古刹中也修不出正果。


维摩诘也称为维摩,是与佛祖同时代的著名居士,他妻妾众多,资财无数,一方面潇洒人生,游戏风尘,享受世间富贵,一方面又精悉佛理,崇佛向道,修成了救世菩萨,在佛教界被喻为火中生莲花。


茶道认为现实世界即理想世界,求道、证道、悟道在现实中就可进行,解脱也只能在现实中去实现。"直心是道场"是茶人喜爱的座右铭。


三、平常心是道


这一禅语出自《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在其修行之初曾问师父泉普愿:


如何是道?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后来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言。平常心是指把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等,按世俗常规去办事的主观能动之心彻底忘却,而保持一颗毫无造作,不浮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嗔的虚静之心。


这则公案的含义十分丰富,茶道和禅宗一样,通过提倡平常心是道来强调随性适意,安闲无为,应缘投物,随机应变。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禅,事事是道。我们提倡平常心是道,还体现了禅宗与茶道对解放人性的追求,以及直面声色世界,用心去拥抱大自然的现实态度。


四、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这句话典出《五灯会元》卷二。有一次有个僧人问崇慧禅师达摩祖师尚未来中国时,中国有没有佛法。 崇慧说:尚未来时的事暂且不论,如今的事怎么做? 僧人满头雾水,莫明其妙,又问:我实在不领会,请指点。 崇慧禅师说: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意思是长空万古永存,风月朝朝不同。隐指佛法与天地同存,不依达摩来否而变,而禅悟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应该着眼自身,着眼现实,着眼当前,而不管达摩来否。


五、横眠竖坐


典出《五灯会元》卷十一。蕴聪禅师嗣法于首山省念禅师,达到大悟后住襄州谷隐山传道说法。有一天一个僧人问他:什么是道? 蕴聪禅师回答:车子碾,马儿踏的就是道。 来僧又请教:什么是道中人? 禅师答:倒着睡,竖着坐的就是道中人。


这个典故与千利休的茶道即烧水点茶是同一境界。横眠竖坐是人的固有习性。求道即是随缘任运,破除我执与法执。达到人性的彻底解放,获得完全的自由,无拘无束地做到横着睡、竖着坐。道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之中,获得了人性解放的人即是道中之人。



六、月印千江水


典出《五灯会元》卷十四。典故反映了悟道成佛的心路。


有个僧人问道隐禅师:什么是成佛之路? 禅师答:神妙地指示着人的灵机的,就是那碧波澄澈的秋水中映现着的月亮。 僧人又问:三家同时来邀请,不知去谁家才好? 道隐禅师回答:月印千江水,门门尽有僧。 禅宗精神和茶道义理一样,好比月印千江水,普照大千世界,谁悟了它,谁就能见性成佛。


七、不如抛却去寻春


典出《柳亭诗语》。宋代理学家朱熹写了首诗:川原红绿一时新,暮雨朝晴更可人;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陆象山听到后高兴地说:元晦(朱熹字元晦)到现在总算是觉悟了!


禅宗认为,对禅的追求,不应当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埋头在古籍中,而应当到大自然中去。中国茶道特别崇尚亲近自然,观照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因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佛理智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八、青山不碍白云飞


典出《五灯会元》卷三。有个僧人问河南紫玉山的道通禅师:怎样才能够从三界中解脱出来? 道通禅师不回答而反问:你在里边已待多少时间了?

僧人又问:究竟如何解脱? 禅师说:青山不碍白云飞。


佛教把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超脱三界才能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磐的境界。道通禅师把青山比做囚禁思想、束缚人性的戒律,而人性如白云,只要白云想飞,青山是阻碍不了的。


九、日日是好日


典出《云门广录》卷中,《碧岩录》亦有载,其大意是有一次上堂时,妙总禅师说:云门文偃曾对弟子说‘十五号以前暂且不问,十五号后的日子怎样,请每人说一句。’ 没等众人回答,他自己就说‘日日是好日’。妙总禅师认为云门文偃把佛法和世间法都说完全了。



如下禅语也是茶人十分喜欢并经常引用的:


吃茶去。


看脚下。


柳绿花红。


独坐大雄峰。


春来草自青。


云在青山水在瓶。


永夜无风月独清。


摘茶更莫别思量。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中国茶道暗语】


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


喝茶是长辈的,用食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


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四、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五、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六、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很多地方有“头冲脚惜(音同),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七、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八、暗下逐客令



主人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九、无茶色



主人待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欲有“某人无茶色”。


十、茶三酒四秃桃二



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秃桃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



【中国茶道的道家理念】


一、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二、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能,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水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三、坐忘


“坐忘”石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四、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厨师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五、道法自然,返朴归真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味美,一朴实味美,东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好不造作。


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悟我“的境界。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


日本茶道是美的宗教,中国茶道可称之为美的哲学。归纳起来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中国茶道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们不是佛学大师,而是大哲学家。如老子、孔子、庄子、以及《周易》的作者等等。


其二、中国茶道美学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如“和”、“道”、“气”、“神”、“气韵”、“意境”等等。


其三、中国茶道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释、道、儒三教的哲学理念。


其四、中国茶道美学强调的不是从美学的一般表现形式上去欣赏和理解茶道美而是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出发,要求“涤除玄鉴”、“澄怀味象”从小茶壶中去探求宇宙的玄机,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悟人生百味。


其五、中国茶道美学不仅仅是茶事活动中追求美感的理论指导,更重要的是从哲学的高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看茶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茶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茶道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


我国茶道审美文化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即乃虚静之美也。


追溯历史,早在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对于虚静之说,就曾经有过种种论述,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也……虚静之说,本是根底于道家的审美学说。虚者,即虚无之谓也。就大处来说,天地本是从虚无而来,万物本是由虚无而生。至于就小处来说,即如我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这个虚静之美,其“虚”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则亦不例外。这就是说,静乃始于虚也。有虚才有静,无虚则无静。虚静之间的辩证关系之真谛,即在于此。


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极富我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色。比之日本“茶道四规”中所言的枯寂之美,亦称沉寂之美、静寂之美,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是因为,日本茶道文化属于禅道文化,亦即佛门文化的性质。故尔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在茶事操作的程式中,在茶道审美的过程中,其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需要表达佛门的教义并教规。这就正如日本禅师寂庵宗泽所说的那样:茶意即禅意也,因此舍掉禅之外,就没有茶意;不知道禅味的话,也就不知道茶味。这证明,日本茶道就其本质来说,它只不过是一种禅道模式。他们奉行的茶道美学,则是禅味至上主义的禅道美学,始终至虔至诚地追求充满禅道理念的枯寂之美。所以,就日本茶道来说,他们很难体悟中国茶道的虚静之美。试想,若让心界的全部空间充满宗教的教义、教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如此境况,怎能有感悟茶道的虚静之美可言呢。当然,日本茶道的宗教信仰,本是无可厚非的。这里作出两种不同性质的茶道审美文化的比较,旨在说明因两国国情的不同,因而彼此在茶道审美文化方面亦殊有差异。正视这一点,则更有利于彼此之间开展茶道文化交流,便于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关于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对于日常品茗审美而言,并非空泛,仔细品味,有助于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获得审美感悟。其实虚静之说并不玄奥,只需明白一点,即静乃始于虚也,在内心世界的空间里,在受到外物之苦时,在品茗审美之前,需把心灵空间的挤轧之物、堆垒之物,尽量排解开去,静下神来,定下心来,开始走进品茗审美的境界,静静领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种种美感,以及赏鉴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择器之美、择水之美、择侣之美、择境之美。这一切,不正是属于虚静之美的境界么﹖


由此可知,历代诗人兼茶人在从事咏茶的创作生活中,在茶道审美的感悟并吟咏中,自然皆离不开亦虚亦静的精神氛围与精神境界。尤其当心灵世界的静氛形成之时,则更给茶道审美感悟并咏茶创作营造了最佳契机。禅有禅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审美与咏茶创作来说,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灵气,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韵的美感,这一切皆跟所谓禅悟迥乎其异。需知,由茶悟而升华,即堪达于无穷美妙的艺术境界,甚至达于像卢仝在《七碗茶诗》中所讴歌的那般如梦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灵,如御清风的诗性境界。这正是中国茶道及其审美文化,包括虚静之美所达到的一种最高精神境界和艺术境界。


或问,这虚静之“静”,是不是意味着自始至终需“静”得鸦雀无声,需“静”得肃穆庄严,如日本茶道那般地枯寂呢﹖当然不是这样。中国茶道审美文化中的虚静之说,实质上是指心灵世界的虚静,至于外界环境的宁静,兼顾即可。只要自我心灵不失虚静,则茗叙也罢、说笑也罢、听曲也罢、赏戏也罢,在啜茗中兴之所至,或则朗吟,或则放歌,或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无不可。无怪蜀都一带茶馆,历来盛行摆龙门阵,那就叫做静中有闹,闹中有静,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这可以说是虚静之美的一种动态样式,动态风貌罢。


文/网络综合

找到约1,539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