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农的一天

找到约6,633条结果 (用时 0.036 秒)

安溪铁观音:茶农的一天

安溪铁观音春茶

开始采摘了

今年我约了一个朋友

要跟着他做一天的茶农

这是我的朋友 志鹏 现在我们要上茶山

老朋友见面

从来不用多余的寒暄

他知道我此行的目的

一脚油门 就要带我上茶山

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

这拉风的上山路

其实还有点小刺激

志鹏说

铁观音的采摘讲究三叶一芯

安溪的春天多雨

茶农看天做茶

志鹏的愿望很朴素

希望春茶天气晴好

能够让他顺顺利利地把茶园的叶子

变成杯中的茶

今天早上下这么大的雨刚好中午出太阳 能多少抢收一点现在只能根据天气适当地提早嫩采就是跟天抢饭吃

每年到了春茶季

是志鹏家最忙的时候

也是他最为珍惜的好时光

因为制茶的特殊性

志鹏每天都没怎么休息

每一道制茶的工序

都要时刻盯紧

不敢怠慢

我常常觉得奇怪

为什么每一次制作铁观音

采茶制茶的过程

总是“同而不同”

在(安溪铁观音制作的)这十道工序下

根据每天的气候

每一次采摘回来的茶青的老嫩程度

同时不断地去调整

我们看着这个茶青

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在每一步的过程中

都要小心

细心地去呵护它

最终才能做出一泡好的

安溪铁观音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

珍惜大自然的每一份馈赠

并且转化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早期是有山吃山

我们现在是靠山吃山养山

把它的生态养好了之后

原料也好了

制作出来的茶叶质量会慢慢地提高

跟着志鹏做了一天的茶农

很辛苦 但是也很快乐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去感受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原本心里的很多问号也有了答案

比如说安溪铁观音为什么被叫作

能喝的香水

这个香确实是摇出来的

茶农的辛苦

不是我们的镜头可以完整地表现的

对志鹏来说

茶是一种寄托

他只是想做一个好茶人

做好一杯茶

爱茶人

要更懂茶

还是得到原产地来

和茶农在一起

才能真正地感受到

一杯茶的魅力和来之不易

(来源:安溪融媒体中心)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旧书重读:杭州的“一天三茶”

旷达斋 录 原创作者:余悦


中国国际茶文化创始会长王家扬先生关于《大美中国茶》"图说"系列的序言推送后,引起了读者对这套丛书的极大兴趣。现征得丛书主编余悦研究员同意,特转发《图说中国茶》一书。该书出版于2014年,却写作完成在10多年前。"悦读茶书会"公众号现推送该书第七章:"且尽卢仝七碗茶"一一中国茶俗。今天发送的是第三节"地方特色茶俗"的"杭州的‘一天三茶’"部分。



杭州的“一天三茶”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这句话事茶人、爱茶人,都耳熟能详。之所以称杭州为"茶都",有多方面的原因: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秦朝之际已设县治,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又是京杭大运河的目的地,以通商口岸的便利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商业集散中心。因此,称杭州为"茶都",自然有历史的底气。



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人文荟萃,古迹众多。 除了具有代表性的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杭州还有历史悠久的名茶、名泉、茶文化,以及相关的故事传说,成为文化代表之一。



在当代,杭州具有茶叶与茶文化"地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等国字号研究单位,在茶叶教育方面名列前茅的浙江大学等教育机构,以及中国茶叶博物馆等单位,都设在杭州,使其实力雄厚。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杭州还有丰富厚重的茶俗,也就是今天介绍的杭州"一天三茶"。



浙江是我国传统的产茶大省,因此杭州人饮茶之风十分盛行。杭州人上茶馆饮茶有一天“三茶”的习惯,即早茶、午茶、晚茶。又因为西湖盛产名茶,所以西湖茶农在采摘茶叶时的饮茶仪式特别隆重。



在清明前后开采新茶之日,家家都要吃青稞团子,以表示新茶常采常新。第一锅炒制的新茶,当家人要泡上第一杯新茶,放在灶司前,旁放一支翠柏,敬献茶神,以取“新茶丰收,似柏常青”之意。茶农家还将新茶,配以各色细果,赠送亲友尝新,称“七家茶”。除夕过年,也要以“三茶六酒”(即三杯茶、六杯酒)谢年神。年初一,茶农们都会在茶搂、茶匾、开山锄柄上贴红纸剪元福,以祝春茶丰收,财运亨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小编:暖阳

茶农的一天:关于信阳毛尖,你不知道的故事

浉河港,这个依山傍水的豫南小镇,是闻名遐迩的金奖茶乡。全镇现有茶园面积15多万亩,年产干茶可达500万公斤,产值5亿元。所产茶叶以"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内质汤清、色绿,香度浓郁持久,滋味醇厚"而饮誉中外,被茶叶著名专家、中国茶叶质量评委于杰誉为"茶王之乡"。



清晨4点,城市还在沉睡,茶乡已经沸腾,这些睡在大通铺上的采茶工们已经洗漱完毕,正在生火造饭。她们平均年龄四五十岁,大都来自豫北地区,受雇于东家,每年这个时候像候鸟一样准时到达这个小镇,一个月后,又集体飞走。一日三餐以面食为主,早饭基本是馒头、面汤和咸菜。



清晨5点,天刚麻麻亮,带着竹篓和水杯,借着手电筒的微光,采茶队伍浩浩荡荡的向茶山进发。山路本来崎岖,加上山高雾大,小道更加湿滑,等爬到山顶,天已大亮,采工们沿着一行行茶树排开,紧张有序的劳作正式开始。



上午10点,东家开始烧水做饭。为了节省时间,采工的午饭一般要在山上吃,由东家将蒸好的馒头和烧好的热水挑上山去,每人一个馒头夹咸菜,就着一杯白开水。上午采的茶叶正好在此处称重收集,由东家挑下山去,摊放到茶房的筛子上晾干早晨的露水。



傍晚7点,山上已经看不大清了,采工们这才肯收工回家。由于是按照采茶斤数计算工钱,采工们会最大限度利用时间。一路上又是浩浩荡荡,欢歌笑语。回到茶房,排队称重,东家拿出小本子再次记好每个人的采茶斤数。



晚上10点,采工宿舍已是一片安静,茶房却仍旧是热火朝天,茶师们正在奋力挥舞,在一片茶香四溢中兴奋地讨论着今天的收成,此时前三道工序已基本完工。



凌晨1点,随着所有工序的完工,茶房逐渐安静下来,熄火关灯,整个山村顿时陷入了沉静,陷入了香甜的美梦。

再过3个小时,一天的劳作又要开始了……

找到约6,498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3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