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常州茶场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常州溧阳:一片茶叶的旅程

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沉淀深厚。茶不仅是一种有益健康、舒缓身心的饮品,更是一门艺术和生活哲学。

溧阳茶山美如画

每年3月下旬,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开始吐露新鲜的芽尖和嫩叶。大自然传递出了丰富的物候信息,在常州溧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从勤劳的采茶人、经验丰富的老茶农到专业的制茶大师,为了一壶清新淡雅的溧阳春茶,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陆羽《茶经》说,茶“上者生烂石”。何谓烂石?沙土是也。除了沙土,光照、温度、湿度都是好茶不可或缺的生长因素。天目湖一带属于天目山余脉,绵延不绝的丘陵山地赋予了茶园充足的光照,回归线附近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暖湿空气。48条山间涧溪汇聚而成的天目湖湖区提供了金子般的沙土环境,孕育了优质的茶叶资源。

46岁的葛联敏是天目云露茶业公司董事长,公司合作的5000亩茶叶种植基地就在天目湖一带。

溧阳白茶鲜叶

“我们溧阳的天目湖周边地区被认为是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区之一。”葛联敏说,自2020年以来,公司茶叶连续4年斩获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溧阳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丘陵的山间和缓坡岗地最适宜白茶的生长。正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溧阳才能生产出极品好茶。”

只取两三厘米成朵的芽叶

这个季节,身处天目湖中西村的茶山中,一眼望去满山绿意,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在低矮丘陵的山岰中,星星点点散落在茶田里的采茶人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走到半山腰,就能看到一个个背着茶篓穿行在茶树间的采茶工,双手在茶树和竹篓间来回翻飞。

“泡一壶春茶,啜一口春味,是春天不容错过的仪式感。一杯高品质的春茶,离不开辛苦劳作的采茶人。我们采摘的标准是芽叶要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葛联敏小心翼翼地从茶篓里捧出一小捧鲜叶,靠近鼻端深吸了一口。

仲春时节,中午的气温并不低。采茶的妇女们成群结队从山上下到山腰,一边擦拭着汗珠,一边“咕咚咕咚”地补充水分。喝完水,大家拨弄翻看着茶篓内脆嫩的鲜叶。春茶的采摘要求严苛至极:只取新生出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芽头在2—3厘米。芽质鲜嫩,口感才会更醇厚。

采茶工人在茶树间穿梭

葛联敏介绍,今年气温偏低加之冻雨影响,导致白茶采摘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一周左右,3月底到4月初才全面开采。生长期的拉长使茶芽吸收到的营养成分更为充足,所以今年白茶的品质高于往年,采摘期大约20天。趁着好天气,茶场组织采茶工抢抓农时,抢摘品质较好的茶叶,力争取得好的收成。

补充完水分,半山腰的采茶工人继续下山,将鲜叶送到茶场,茶场主安排了简单的午饭。这时,山脚的茶场里热闹不已,工人们分为两队交付采摘成果。“俺手慢,一天摘不了两斤,不过俺采的都是芽尖,最符合标准。”安徽广德的一位采茶阿姨乐呵呵地“炫耀”着。一名排在前头的工人采的鲜叶质量不过关,让正在上秤的茶场工作人员皱了皱眉头:“一定要改进,不然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制茶工艺极为复杂

在天目湖镇桂林村的茶场库房,刚刚采下来的鲜叶铺满了茶架,下面垫着一层柔软的白布,鲜叶散发出阵阵清新的茶香,沁人心脾。

茶农樊球生流转了天目湖镇桂林村200亩荒山种植白茶。说起茶来,这个退休老教师头头是道。

溧阳白茶制作工艺复杂

“采摘鲜叶要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乱翻,这就叫摊青,通俗地说就是摊晾。摊青后,就是萎凋。这一步很关键,决定白茶的品质。所谓萎凋,就是鲜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使鲜叶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时间为三四个小时。听起来,萎凋和摊青很相似,摊青其实更多是物理变化,萎凋以化学变化为主。”樊球生说,萎凋后就是杀青的过程,现在杀青可以通过机器,也可以用人工。最后晾晒,杀青后需要让茶叶自然降温至室温,一般四五斤鲜叶出一斤茶叶。

品尝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午后休息时间刚过,位于天目湖的茶场里车子多了起来。这些口口相传而来的客人都是来茶场看茶品茶的。“我们头茶的价格每斤1500元,在溧阳白茶里并不算贵,品质高的明前茶都要这个价。”年轻的茶场主小华说。

虽然最后并不一定成交,但小华还是认真地泡上一壶新茶,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品尝。色泽绿润的新茶叶在滚烫的开水中跳舞,汤色鹅黄,清澈明亮。白茶的冲泡有讲究,最好用矿泉水,温度一般在80℃—90℃,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影响口感。“最好用玻璃杯冲泡,这样可以观察到茶叶的变化,增加品茶的乐趣。品茶时要慢慢品,感受茶汤的香气、滋味和回甘,这样才能更好地品赏大自然的馈赠。”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常州溧阳:“小茶叶”成就“大产业”,以茶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引种白茶到如今打造“天目湖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从在天目湖周边零星分布种植到如今全市白茶种植面积近5万亩,天目湖白茶产业在常州溧阳市经历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年产干茶800多吨,产值超12亿元的特色优质产业。

近年来,溧阳市持续加强对特色白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坚持以信息化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构建起智慧型、体验式乡村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为溧阳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发挥茶业品牌优势

打造高质量茶叶品牌形象

一直以来,溧阳市不断推进茶产业健康发展,在培育茶叶品牌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具有悠久历史的天目湖白茶成了乡村振兴的优秀载体,同时又为不断提升天目湖白茶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注入能量。

为提升天目湖白茶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溧阳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各种节庆、展销推介和名优茶评比活动,发布天目湖白茶地理标志授权茶企正面清单,打造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培育高标准优质茶品,走出一条茶旅融合特色发展之路。

据溧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举办论坛、沙龙等形式,开辟溧阳“以茶会友”的宣传窗口,放大“天目湖白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声量,打造一场汇聚观景、吃住、茶艺表演等元素的茶文化“嘉年华”。


此外,由溧阳市政府投资,先后在京沪线列车车厢的头片、桌贴、海报和上海虹桥、南京南高铁站灯箱等显著位置投放天目湖白茶广告,在12306App“城市之窗”展示天目湖白茶宣传视频、推广软文等,把天目湖白茶的宣传推介做到最前端,充分发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推广模式,提升天目湖白茶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发展智慧农业系统

为传统茶业插上科技之羽

溧阳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引领,努力提升天目湖白茶品牌价值。科技赋能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智能、机械等一系列设备已成为茶企的标配。

天目湖镇的玉枝茶场是茶产业智能化和科技化发展的突出代表。玉枝茶场作为江苏省农业龙头企业,是溧阳市最早种植白茶的企业之一,制定了江苏省白茶地方标准,荣获多届“中茶杯”“陆羽杯”特等奖,“玉枝”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


2022年,玉枝茶场董事长濮爱玉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高品质白茶制作智能车间,全过程管控茶叶制作生产,帮助实现白茶产品生产流程数据可视、生产工艺动态优化、生产成本质量可追溯。濮爱玉表示,这条茶叶生产线,目前在国内属于行业领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核算出每个生产流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时间,这样生产出的白茶具有稳定的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此外,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种植和管理,精细化、标准化控制白茶树的白化程度,可以实现信息化支撑和质量保证。常州联通与溧阳市天目湖茶叶研究所强强联手,打造了“智慧茶园”系统,整合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助力“研学产销”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监测、苗情监测应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等硬件系统,搭建了农业生产管理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标识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色香味俱佳的珍稀名茶“白芽贡茶”的生长数据模型,确定了基本技术标准,使得重新还原了从前的皇家贡茶“白芽贡茶”,做到增收与创新双动能。


在溧阳,越来越多的茶企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加快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变,为助推溧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搭建特色金融服务

为溧阳茶业发展保驾护航

茶一直是溧阳农业的支柱产业。作为江苏省茶叶主要生产基地,溧阳拥有茶园7.2万亩,其中天目湖白茶种植面积近5万亩,形成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但位于产业链起始端的茶叶种植户们,却常常因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

近年来,溧阳市创新支农服务,落实政策为农减负担,协同“财政+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省率先实施常态化农担零保费政策,为由溧阳农担给予融资担保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费补贴。


在溧阳市来龙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主王师傅就碰到了融资困难的问题。建行溧阳支行在了解到王师傅的情况后,立即联合农担公司上门走访,向其介绍全线上、农担公司担保的信用类贷款,并帮助其申请到“苏农云贷”50万元。

截至2023年2月底,溧阳农担公司在保余额50020万元,较成立初期增长312%,已累计为1276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金额9.84亿元。

溧阳市政府还将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对接当地农村特色金融服务型需求,切实服务“三农”产业,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贡献新金融力量。

来源:上游新闻 杜欣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常州溧阳: 防控生产两不误,茶园春光采茶忙

近日,在位于江苏常州溧阳的江苏前峰茶业有限公司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林春意盎然,茶叶吐露新芽。防疫战与春茶采摘季相遇,随着第一批采茶工走进前峰茶园,该公司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采茶工斜挎竹篓,穿梭茶林间,如同五线谱中灵动的音符,正谱写着一首采茶“春曲”。防疫生产两不误,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措施的基础上,2022年溧阳老牌名茶“前峰雪莲”有序开采。

“当前正值春茶上市时节,受天气和疫情双重影响,茶场遭遇春茶‘难下树’问题。”江苏前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桂银介绍,为此公司制定了科学严谨的疫情防控和春茶采摘生产方案,做到疫情防控与春茶采摘两手抓、两手硬。实行全员健康申报制度,对所有采茶制茶民工建立健康档案,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每人每天测量体温二次。采茶人员统一佩戴口罩,划片区采摘,保持间距,有专人负责管控,实行分批分时段用餐,确保安全开展春茶生产。

采茶现场,连片的茶园好似绿色的海洋,春风吹过,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一行行修剪整齐的茶树迂回曲折、缠绕山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勾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只见采茶工戴着口罩,分散在茶园各处,两手翻飞,忙着采摘最鲜嫩的茶芽。在前峰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生间内,炒茶的师傅们,双手在滚烫的铁锅里翻炒着,妙手生花,将一筐筐鲜嫩碧翠的叶子变成条索紧卷、银白飘须、香气高爽的香茶。

江苏前峰茶业有限公司,原江苏省前峰茶厂,位于天目山余脉天目湖畔,始建于1953年,具有60多年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的历史。前峰雪莲是前峰茶厂80年代新创制的名茶之一。1985年在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该茶被评为部优质茶。在1989年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该茶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2021年,第五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公布,前峰雪莲获得‘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张桂银说,专家对该茶的评语:雪莲形似雪朵,条索紧细卷曲,茸毫披复,银白隐翠,清香幽雅,滋味鲜爽甘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匀嫩肥壮,其风格在全国名茶中独具一格。

溧阳种植茶叶的历史已千年,茶圣陆羽将溧阳茶收录于茶经;著名诗人李白醉后狂饮溧阳茶;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写过《游子吟》等著名诗篇。其中《越中山水》诗中有“菱湖有余翠,茗圃无荒畴”的句子,记载了在唐代溧阳就有不少茶园。元代溧阳人仇远《广教寺》中有“撞钟山鹤起,煮茗石罂香”的诗句;明清年间溧阳籍宰相、状元彭谦、马世俊、史贻直将溧阳茶敬献皇上为贡品。生长在这蓝天碧水之间的前峰茶,也延伸着溧阳茶灿烂的历史文化。

转自:交汇点·常州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