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常州绿茶

找到约5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常州金坛: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 做强做优茶产业品牌

2023茶未来发展大会将于11月7日在常州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举办。大会由中国茶产业联盟、中国茶叶学会主办,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承办,以“中国茶向未来”为主题,将开展茶未来发展论坛和中国抹茶应用沙龙等主题活动,发布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茶旅精品路线和《中国茶向未来(金坛)发展倡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将作主旨报告,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朱艳、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研究员、全国农技中心王积军总农艺师、北京林业大学武曙红教授、赵春江院士团队等分别作报告。金坛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做好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大文章,聚焦茶产业发展,做强做优金坛茶产业品牌,走好茶未来发展之路。

茶文化引领茶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布局发展,金坛将生态旅游和茶园风光、茶文化相结合,着力发展以茶文化体验为主的茶园休闲观光游,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并把茶叶生产、科普教育、科技示范、休闲观光、餐饮购物融为一体。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产业发展越来越红火,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一片茶叶融合一二三产,绿了山坡,美了乡村,富了百姓,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今年5月,“金坛茅山寻茶非遗魅力之旅”线路成功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金坛茅山寻茶非遗魅力之旅以茅山众茶园壮阔的茶景观为线路核心,将茅山优质旅游资源融入线路,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融合茶文化、茶园休闲观光的沉浸式非遗体验之旅。该线路行程安排为3天2夜,游客第一天可于茅山茶海体验非遗传统技艺—金坛绿茶制作技艺(市级非遗),在东方盐湖城打卡非遗博物馆“纸花阵”(国家级非遗),体验指尖上的非遗,让茶香从内到外浸润心灵。第二天来到美丽乡村仙姑村,在鹅村艺术工作室体验金坛刻纸(国家级非遗)、蛋雕(市级非遗)、面塑(市级非遗)等多种非遗课程,品尝茅山老鹅、仙姑咸猪手等茅山咸货及地道农家菜;前往一号农场播种、采摘,感受田园慢生活。第三天从茅山森林世界茶田帐篷中苏醒,在半边山下体验宋代点茶温杯、投茶粉、注水、打抹茶,感受金坛中国茶文化之悠远。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依托金坛茅山自然山形办起“茅山茶海”,茶园种植总面积达1000多亩,集茶叶精深加工、茶食品开发、茶文化传播、农事节庆、婚庆摄影、休闲观光综合发展为一体,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观光、茶旅融合的茶主题观光园。

江苏茅山茶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娟介绍,“茅山茶海”以茶园、茶艺科普、茶叶产品加工以及茶文化的展示,茶叶衍生品的开发等等,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的模式。目前,游客可以来体验全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

“茅山茶海”以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传播、茶+劳动实践、茶+亲子研学、茶+休闲康养等二十多项茶事体验主题活动。先后举办茅山茶海嘉年华、首届江苏茅山茶海斗茶邀请赛等文旅活动,纵深推进茶叶精加工和茶旅融合休闲观光综合发展,现在茅山茶海迎来了开园后的第一个采摘季,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体验。

茶科技推动茶产业发展

金坛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长三角“茶香文化体验之旅”示范点,先后举办全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现场会、四届金坛雀舌茶道会,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常州综合试验站、江苏省茶叶机械化技术创新联盟、国家抹茶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江苏植保装备创新中心、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学院茶业研究院相继落户金坛,为金坛茶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常州市金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茶园充分发挥常州市制造业优势,与本地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探索茶园新机械研发与应用,并协同规模茶企组建了12支机械化专业队伍,辐射服务示范园内涉茶经营主体及茶农,让“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更为紧密,节约茶园管理人工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机械化专业队伍的组建是金坛示范园坚持以“生产+加工+科技”为定位的发展战略的有力体现,更成为金坛探索现代茶产业发展,打造农业生产职业化、专业化,提升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探索。

科技让金坛茶叶从种植、管理、加工、仓储、营销全产业链都有了质的飞跃。入园企业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基地生产负责人潘锁平曾骄傲地说,公司的基地通过长期科学应用诱虫色板、诱虫灯、性诱剂“三诱”技术,配合虫情调查和生物农药精准使用,实现了茶园化学农药零使用,公司最近还引进了声波驱虫装置和植物虫害趋避技术,在药剂喷施上应用了无人机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作强度。

日前,常州市首个“茶光一体”模式集中式光伏项目在金坛区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完成立项工作。该项目是华能常州金坛100MW茶光互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石马村、泉江村、下杖村,建设规模124.2MWp(交流侧100MW)。

该项目选择“茶光互补”模式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地区综合发展新能源产业起到积极示范作用。规划后该项目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上可发电,下可种植”发电模式,实现茶叶种植和节能减排两不误。采用“茶光互补”模式的光伏电站项目在茶树上搭建柔性支架建设光伏电站,使光伏电站与茶叶种植相结合,有效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具有生态、节能、性价比高等优点。

推动金坛茶产业品牌化

近年来,金坛区推广生态种植、绿色种植方式,集中打造金坛雀舌、茅山青锋等十大农业特色品牌,直接促进茶叶品质和价格“双提升”,推动乡村产业稳势头、提后劲。品牌、品质与口碑的共同发力,广泛开展茶叶产销对接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带动茶产业提质增效,金坛雀舌、茅山青锋受到市场欢迎,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金坛雀舌品牌保护工作明确了准入门槛,推进金坛雀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标贴授权许可使用,不断提升金坛雀舌的市场效益和品牌竞争力。有了品质保障和品牌“背书”,老一代茶农打开了新销路。而年轻一代的茶农,则更注重品牌的建立和打造。薛埠镇罗村村茶叶种植户钱浩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打包茶叶、接待客户、安排发货……钱浩对茶产业未来发展有着自身理解:“自家茶叶产销两旺的局面,得益于我区茶叶品牌的影响力。我觉得不仅需要开拓销路,更要打响自身品牌,走品质路线,提高品牌附加值,才能以更高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茶叶。

金坛雀舌2022年公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6.07亿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山青锋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50强。金坛区制定《金坛雀舌品牌保护三年行动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面建设完成数字化监管体系,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强化产品检验检测,实现金坛雀舌茶生产经营环节全程可追溯监管,形成产业大数据、品牌大数据助力数字农业建设良好态势。金坛区茶叶协会会长尹福生表示,调动茶农种茶积极性,让茶农把茶叶种好、品牌做好。只有这样,知名度、美誉度才能提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常州市金坛区地处江苏省南部,西界茅山,南濒洮湖,山水兼具,素有“江东福地”之美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自然条件,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条件,河湖纵横、年降雨量1078.1毫米的水资源条件,都为金坛茶产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茶叶是金坛传统农业支柱产业,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茶叶一产产值达2.4亿元,综合产值逾10亿元。随着沪宁沿江高铁金坛站的开通运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的建成投用,金坛将更加深入贯彻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做强做优茶产业品牌。(嵇伟彬)

来源:金坛区委宣传部

新华网江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常州老字号金坛茅麓茶厂:一盏藏春天 一茶飘四方

金坛茅山是道家圣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茅麓集镇就散落在茅山脚下,连绵的丘陵山地,处处茶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优越的地理环境给茅麓茶的品质带来了保障,每年春季,这里的茶田就飘出阵阵嫩芽的清香。常州市金坛茅麓茶厂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闻名遐迩的金坛茅麓茶

提起金坛,不少人都知道这里是金坛雀舌、茅山青峰等著名绿茶的产地。事实上,依山傍水的茅麓绿茶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金坛茅麓茶厂的茶叶早已香飘四海、闻名海内外,金坛茅麓茶厂成为常州的老字号企业。

1965年,茅麓乡成立了多个林茶生产队。随着茅麓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到1976年,茅麓乡对林茶生产队的人员、土地和设备进行整合,成立“金坛县毛六公社茶厂”,金坛茶叶产业自此起步,茅麓乡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1980年,茶叶产业进一步放开,之前在茶厂负责炒茶的王金喜转做销售,奔波于全国各地,让国人都知道金坛盛产好茶。那时,金坛县茅麓乡茶厂一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茶厂固定职工140至150人,全乡相当比例的劳动力都在茶厂工作。接下来的十年里,茅麓茶厂不仅自己卖茶,也为全国各大知名茶厂提供配料,绿茶等级从特级到六级不等,著名的苏州花茶、香港红碎茶都选用茅麓茶厂的茶叶做茶胚,不少茶厂还将金坛茶叶出口到日本、摩洛哥等地。

改制乡办企业走向茗茶之路

作为一家乡办企业,茅麓茶厂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迎风而上;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后,王金喜成为企业负责人,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大宗茶叶销售业绩可喜时,王金喜认为,高端市场是未来发展方向。他潜心研究,将茅麓茶叶向茗茶转型。凭借茅麓茶叶的高品质,金坛创立了“青峰”“雀舌”两个茗茶品牌。

“我作为林茶农民调到茅麓茶厂学技术,后来入了党,又被选为人大代表,我有责任把茶厂做好做强。”1994年企业改制时,正值国家全面放开茶产业,茶厂生意低迷,不少人不看好企业,妻子听说改制需要70多万元,想到家里的三个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可王金喜对茶厂感情很深,不顾家人反对四处筹钱,终于将茶厂接了下来。

高品质茅麓茶远销海内外

王金喜夫妇一心扑在茶厂,家里的三个孩子天天在茶田、茶厂嬉戏,年复一年的耳濡目染,让孩子们对茶叶、茶厂有了深厚的感情。儿子王哲明1999年学校毕业后回家“接班”,开启了茅麓茶厂的新征程。

每年的采茶期都是王哲明最忙碌的时候。他说,采的时候要保留完整的芽柄,为的是保证冲泡时茶叶会一根根竖立在杯子的上半部;采的时候不能用指甲掐、捏,只能通过指腹适度用力,手上不能涂抹护肤品,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茶叶红变、串味。

接手企业后,王哲明也曾遭遇销售困境,还一度面临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好在父子俩方向一致,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经过反复沟通,意见达成一致,王哲明在父亲的帮助下,一边学习茶叶生产营销技能,一边创新茶叶品种,逐渐完成从手工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变。如今,茅麓茶厂通过合作社的方式与乡里茶农合作,不断扩大产量,同时通过收购、返佣等方式解决茶农销售难问题。

“最高峰时,与茶厂合作的茶农达到133家。为了确保茶叶品质,我们不断发展优质茶农,帮助他们创新技术、提高质量。”王哲明表示,茅麓茶厂近年来凭借可靠的品质积累沉淀了不少高端客户,每年明前茶还未上市就被预订一空。

来源:常州日报社、北京茶世界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常州溧阳:一片茶叶的旅程

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沉淀深厚。茶不仅是一种有益健康、舒缓身心的饮品,更是一门艺术和生活哲学。

溧阳茶山美如画

每年3月下旬,天气回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开始吐露新鲜的芽尖和嫩叶。大自然传递出了丰富的物候信息,在常州溧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从勤劳的采茶人、经验丰富的老茶农到专业的制茶大师,为了一壶清新淡雅的溧阳春茶,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极致。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陆羽《茶经》说,茶“上者生烂石”。何谓烂石?沙土是也。除了沙土,光照、温度、湿度都是好茶不可或缺的生长因素。天目湖一带属于天目山余脉,绵延不绝的丘陵山地赋予了茶园充足的光照,回归线附近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来暖湿空气。48条山间涧溪汇聚而成的天目湖湖区提供了金子般的沙土环境,孕育了优质的茶叶资源。

46岁的葛联敏是天目云露茶业公司董事长,公司合作的5000亩茶叶种植基地就在天目湖一带。

溧阳白茶鲜叶

“我们溧阳的天目湖周边地区被认为是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地区之一。”葛联敏说,自2020年以来,公司茶叶连续4年斩获世界绿茶评比会金奖,“溧阳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丘陵的山间和缓坡岗地最适宜白茶的生长。正是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溧阳才能生产出极品好茶。”

只取两三厘米成朵的芽叶

这个季节,身处天目湖中西村的茶山中,一眼望去满山绿意,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在低矮丘陵的山岰中,星星点点散落在茶田里的采茶人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走到半山腰,就能看到一个个背着茶篓穿行在茶树间的采茶工,双手在茶树和竹篓间来回翻飞。

“泡一壶春茶,啜一口春味,是春天不容错过的仪式感。一杯高品质的春茶,离不开辛苦劳作的采茶人。我们采摘的标准是芽叶要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葛联敏小心翼翼地从茶篓里捧出一小捧鲜叶,靠近鼻端深吸了一口。

仲春时节,中午的气温并不低。采茶的妇女们成群结队从山上下到山腰,一边擦拭着汗珠,一边“咕咚咕咚”地补充水分。喝完水,大家拨弄翻看着茶篓内脆嫩的鲜叶。春茶的采摘要求严苛至极:只取新生出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芽头在2—3厘米。芽质鲜嫩,口感才会更醇厚。

采茶工人在茶树间穿梭

葛联敏介绍,今年气温偏低加之冻雨影响,导致白茶采摘时间较往年推迟了一周左右,3月底到4月初才全面开采。生长期的拉长使茶芽吸收到的营养成分更为充足,所以今年白茶的品质高于往年,采摘期大约20天。趁着好天气,茶场组织采茶工抢抓农时,抢摘品质较好的茶叶,力争取得好的收成。

补充完水分,半山腰的采茶工人继续下山,将鲜叶送到茶场,茶场主安排了简单的午饭。这时,山脚的茶场里热闹不已,工人们分为两队交付采摘成果。“俺手慢,一天摘不了两斤,不过俺采的都是芽尖,最符合标准。”安徽广德的一位采茶阿姨乐呵呵地“炫耀”着。一名排在前头的工人采的鲜叶质量不过关,让正在上秤的茶场工作人员皱了皱眉头:“一定要改进,不然严重影响茶叶品质。”

制茶工艺极为复杂

在天目湖镇桂林村的茶场库房,刚刚采下来的鲜叶铺满了茶架,下面垫着一层柔软的白布,鲜叶散发出阵阵清新的茶香,沁人心脾。

茶农樊球生流转了天目湖镇桂林村200亩荒山种植白茶。说起茶来,这个退休老教师头头是道。

溧阳白茶制作工艺复杂

“采摘鲜叶要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乱翻,这就叫摊青,通俗地说就是摊晾。摊青后,就是萎凋。这一步很关键,决定白茶的品质。所谓萎凋,就是鲜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使鲜叶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时间为三四个小时。听起来,萎凋和摊青很相似,摊青其实更多是物理变化,萎凋以化学变化为主。”樊球生说,萎凋后就是杀青的过程,现在杀青可以通过机器,也可以用人工。最后晾晒,杀青后需要让茶叶自然降温至室温,一般四五斤鲜叶出一斤茶叶。

品尝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午后休息时间刚过,位于天目湖的茶场里车子多了起来。这些口口相传而来的客人都是来茶场看茶品茶的。“我们头茶的价格每斤1500元,在溧阳白茶里并不算贵,品质高的明前茶都要这个价。”年轻的茶场主小华说。

虽然最后并不一定成交,但小华还是认真地泡上一壶新茶,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品尝。色泽绿润的新茶叶在滚烫的开水中跳舞,汤色鹅黄,清澈明亮。白茶的冲泡有讲究,最好用矿泉水,温度一般在80℃—90℃,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影响口感。“最好用玻璃杯冲泡,这样可以观察到茶叶的变化,增加品茶的乐趣。品茶时要慢慢品,感受茶汤的香气、滋味和回甘,这样才能更好地品赏大自然的馈赠。”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