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点头镇柏柳村:游客眼中的中国白茶第一村

盛夏的福鼎,海风温柔、山林秀美,无数泛绿的茶园如同一条条碧玉腰带。房前屋后花木错落,白墙黛瓦,莲叶田田......

走进柏柳村,古朴典雅的民居民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水清的自然风光,遮天避地的古树,闽派建筑、小桥流水。仲夏时节,如此一个原汁原味古村落令人在恍惚间步入了世外桃源。

一到村口,一块写着“中国白茶第一村”几个大字的石碑赫然进入眼帘。

村中的白茶作坊内蕴藏着特异而精细的传统制茶古法以及白茶原生态品质的栽培管理技术。基于这份独特而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内涵,柏柳村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专家组正式确定为“中国白茶第一村”。由此可见,该村落处处与茶有关,处处洋溢着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1857年,柏柳茶商陈焕在太姥山中发现了大白茶母树,带回乡里繁育良种,结果获得成功,这就是今天的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1880年,又是在点头镇的汪家洋村,茶农们选育另一白茶良种福鼎大毫成功,福鼎大毫茶也就是华茶2号。1985年,华茶1号和华茶2号被国家权威部门认证为国优品种,至此福鼎白茶开始迈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从福鼎茶业开始兴盛之日起,当地渐渐形成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茶商世家,其中的吴(吴观楷)、蔡(蔡德教)、梅(梅伯珍)、袁(袁子卿)四家是威望最高的。而梅伯珍,正是来自点头镇的柏柳村。

梅伯珍,字步祥,号筱溪,又号鼎魁,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本是福鼎县点头镇柏柳村一个富裕之家的幼子,也是福鼎近代茶叶史上最著名的茶商之一。他曾远渡重洋,努力将白茶、绿茶、红茶销往东南亚,持续加大开拓南洋市场的力度,让福鼎白茶不断香飘海外。

在柏柳村,至今还留着梅伯珍亲手修建的“正屋七溜,以及左右厨房和门楼”,但因为年久失修都显得败落,已经无人居住了。反而相隔不远由梅伯珍祖上梅光国建造的梅家大厝保存得更为完整。

而在梅家祖屋的正厅,还悬有一面牌匾,上书“积厚流光”,上面题款是“赐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加福鼎县事加五级纪录十次陈昉为梅光国立道光三年(1823)岁次姑洗月上涴榖旦”。

如今,漫步在柏柳村的乡间,一切是安静的。风从树梢徐徐拂来,吹动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在梅氏宗祠的门口,一字排开的晾青筛上,躺着半干未干的茶青,那些过去的岁月,就好像烟云般被吹得无影无踪。

来源:福鼎白茶特色小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