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紫阳茶价格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千年茶乡展新颜 地标助力强品牌 紫阳茶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地标力量”

  

紫阳富硒茶进入采摘旺季,茶农在田垄间忙碌地采摘春茶

一片片茶园青翠欲滴,一个个加工企业开足马力,一条条“茶旅线路”人气火爆……紫阳25万亩茶园迎来最热闹的季节,茶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忙碌采摘春茶。田间地头、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紫阳有数千年的种茶历史,茶产业更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地理标志”的培育和发展,使紫阳茶产业在转型与融合中焕发蓬勃生机。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阔。

传统手工制茶人全身心投入制茶比赛

4月9日,光绪贡茶追本溯源高峰论坛在紫阳县毛坝镇金硒古树茶研究院举行,众多学者、专家齐聚一堂,说茶事,论茶道。地处秦巴腹地,104条大小河流穿境而过,绝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紫阳优越的生态环境,加上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赋予紫阳茶“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的独特品质。

作为我国最古老茶区,紫阳有3000多年的种茶历史,写满了茶马古道和茶叶贸易的荣光。从历史上最早的贡茶,到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标、全国“十大绿茶公共品牌”等近百项殊荣于一身,“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跃升至62.22亿元。

“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潜在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十分突出。对其资源进行保护、适度开发,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省知识产权局规划协调处调研员申鹏说,实施地理标志保护,“紫阳富硒茶”的品牌内涵更加丰富,市场知晓率不断提升,成为全省86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耀眼的“明星”。

立足资源优势,做足茶文章。从2004年的10万亩发展到如今的25万亩,紫阳茶产业持续做大做强,群众因茶而富、乡村因茶而美的生动实践更有底蕴、更添活力。

新加工的紫阳茶色泽青翠,香气扑鼻

2运用与推广并重让特色产业旺起来

“采茶很有讲究,既要注意手法,还要看准芽尖。”4月10日,在紫阳县向阳镇营梁村的茶园里,茶农王自宪双手飞舞,说话间娴熟地将茶芽采摘下来装入身后的茶篓中。

16亩茶园,每年收入10余万元,王自宪说:“这几年,县里为我们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指导,我们只要严格按标准种植和管理,就能种出好茶、卖上好价钱。”

地理标志不仅让“紫阳富硒茶”身价倍增,也让茶农的腰包鼓起来。王自宪只是紫阳茶产业链上12万从业者、受益者之一。

近几年,紫阳县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县域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行全域绿色生产,全面落实“高标准、高起点”发展思路,建立了34支茶园标准化管理专业服务队,督促茶企、农户依据《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规范育苗管护、采摘加工,实现从育苗到销售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让茶企和农户充分认识地理标志,是用好、护好地理标志的前提。”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尤学介绍,紫阳县通过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提升工程”和品种、品类、品牌、质量标准“三品一标”体系建设,从培育、申报、运用、监管等方面服务地理标志产品,持续提升产业质效和品牌溢价。

目前,地理标志品牌辐射紫阳25万亩茶园和17个乡镇,开发出绿、白、红、黑及调味茶等茶产品40余种,年产茶8800余吨,涌现出400余家茶叶企业,呈现出全产业链高速运转、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

紫阳茶制作流程中的晾晒环节

3促进与提升发力让地标品牌强起来

连日来,在紫阳县汉南茶业有限公司鲜叶收购区,前来交售茶叶的茶农络绎不绝,验茶、称重、搬运、摊凉,各个环节紧张有序。“我卖了8天茶,有8000余元,收益还不错。”现场拿到钱,紫阳县城关镇么子沟村茶农朱和弟笑呵呵地说。

作为用标企业,汉南茶业有限公司有一套完善规范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标准,每一款茶产品包装上都贴有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只要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连接紫阳富硒特色农产品溯源监管系统服务云平台,实现商品溯源。

“我们对茶农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茶叶收购,采摘时也统一了标准,只采单芽头或一芽一叶的茶叶。”公司负责人吴文清说,做大擦亮产业品牌,企业就要确保生产加工个个环节的高标准、高质量。

在紫阳县,像这样经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已有31家,授权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41家,“地理标志”的运用日渐广泛,品牌带动效能更加凸显。

2019年,“紫阳富硒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立项实施中国地理标志促进工程。作为我省首个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促进工程项目,紫阳县加快完善各项保护体系,严格执行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宣传“五统一”管理机制,通过标准化管理、动态化监管,着力打造特色“金字招牌”。

“品质把控的每一个环节都跟上了,产业发展才能实现正循环。”李尤学说,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茶叶年产值不断提升,占全县农业综合产值比重达40%,销售的“触角”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紫阳以茶为媒吸引八方来客,不断延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的好路子,一幅产业优、茶农富、生态美的幸福画卷正沿着绿水青山徐徐展开。

手记

以地理标志为媒介提升特色产业软实力

我省地理标志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9件,形成了受保护地域覆盖关中、陕北、陕南,产品种类涵盖农产品、加工食品、工艺品、中药材等全方位、多样化的地理标志产品体系。

据统计,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的收购价格,较保护前普遍提高15%以上,零售价格超过同类产品30%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保护和发展,让一个个特色产业“名利双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致富的强力引擎。

数字的背后,是我省以地理标志为媒介,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好证明。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我省知识产权部门面向广大群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普及活动,重点突出知识产权支撑地理标志体系建设,营造“地标”助力全面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作为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发展地理标志产业,是为了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让特色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促进地理标志带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用与价值显而易见。唯有提升知识产权建设能力,切实提高地理标志产业的软实力,才能让更多地理标志产品焕发新活力、产生新动能。

来源:陕西农村报  黄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秋茶好喝有人摘 从陕西紫阳茶全产业链增效看“六保”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天刚蒙蒙亮,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茶山就飘来时高时低的民歌小调。“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织女两夫妻……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趁着清晨的凉意,茶农们已早早上山开始采摘秋茶。山上雾气缭绕,片片茶叶披着细碎的露珠,显得格外青翠细嫩,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秋茶垂露细”,这恰是制作红茶、白茶、茯茶的上好原料。

  虽然紫阳茶歌中常唱“七月采茶”“八月采茶”“九月采茶”,但以前茶企和茶农只看重春茶,过了五月,茶山便静了,茶农也闲了。“以前就忙春茶1个多月,收入也就指着那1个多月。”蒿坪镇蒿坪村茶农晏定安说,“茯茶企业落户蒿坪后,现在夏秋茶有人要了,茶叶一直能采到九月份,收入能增加不少。”

紫阳富硒茶园

  夏秋茶鲜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茶农兴趣不是太高。8月初,县茶业发展中心在蒿坪镇蒿坪村茶叶机采技术培训现场,包括晏定安在内的30余位茶农接受培训,技术员手把手教授茶农机采技术要点,旨在通过推广夏秋茶机械化采收技术,降低人工采摘劳动成本。今年,像这样的培训在全县已举办过8场,累计培训茶农400余人。据悉,每台采茶机每天可采鲜叶300斤,日采摘量是人工的5至8倍。

  茶农如此,当地茶叶加工企业也是如此。晏定安将采摘的鲜叶,卖给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或附近的小型茶叶加工厂,在合作社和加工厂务工的大多是附近的贫困户和搬迁户,他们将这些鲜叶进行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制作成压制茯茶的初级原料——黑毛茶。那些习惯于揉捻春茶的双手,经过培训已经熟练掌握制作黑毛茶的工艺,无论对于工人还是厂方,新增一项工艺也就新增了一项收入,意味着今后在春季紧张的繁忙过后,不至于过得太“寡淡”。

紫阳富硒茶园

  加工好的黑毛茶将送到离蒿坪集镇不远的紫阳县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2019年下半年刚落户紫阳的设计年产750吨富硒茯茶的茶行业示范企业。

  机器正在轰鸣,黑毛茶不断从一端送入,压制好的茶砖不断从另一端送出。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席云彩低着头正在对黑毛茶进行初筛。2017年底,席云彩家从蒿坪镇金竹村搬到集镇旁的双星移民社区,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她开始也有些顾虑和迷茫,去年公司一投产她就来上班,每个月能赚2000元,“有业才有家,在这个新地方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工人正在晾晒茶叶

  公司是双星社区的近邻,不少像席云彩这样的搬迁户在这里务工。当然,这样的布局绝非偶然。紫阳县在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始终以“稳就业”为核心,围绕园区建社区、围绕社区建工厂,搬迁社区产业配套率达91%。而且,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60%以上支持产业项目,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落实1.53亿元用于产业奖补。

  正是看中紫阳的富硒茶资源和政策环境,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才积极到紫阳投资。该公司负责人张留涛说:“从基地建设到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我们感受到了紫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以道家文化为背景的茶企,落户紫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公司刚投产,诸事繁忙,春节前张留涛和员工开玩笑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打算少休息几天,节后尽快开工。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一下打乱了生产计划,他最担心的是刚刚招来、培训熟练的工人“稳”不住。还好紫阳县及时出台了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的46条措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社保减负、稳岗返还等一系列优惠。政府帮助做好了前期工作,疫情缓解后公司早早就复工复产了。

  夏秋茶收入远不如春茶,这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张留涛觉得发展产业首先要更新观念,他常给农户算一笔账:“夏秋茶一亩茶一次能采1000多斤鲜叶,能加工200多斤干茶,如果一年采四五次,那么一亩地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

  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目前主要来自蒿坪、红椿、高桥、双安等镇,已经带动了不少农户增收。但据张留涛观察,紫阳夏秋茶利用率不足10%,他立志在3至5年内把利用率提高到50%,届时产生的产业带动力、辐射力将是巨大的。用他的话说:“从采鲜叶到茶喝到嘴里,上下游产业链的每一步都有增收的空间。”

  张留涛觉得来到紫阳恰逢其时,夏秋茶产业链的完善正是紫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将随着紫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潮奔涌向前。在抓“六稳”促“六保”工作中,紫阳将茶产业作为主业突破,加大对夏秋茶的利用,加快定型青茶、黑茶、白茶、茯砖茶加工工艺,加快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加快茶粉、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4万亩,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12万茶农因茶走上致富路,加速升级的茶产业成为紫阳拉动投资、稳定就业的压舱石。

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原标题:秋茶好喝有人摘 ——从陕西紫阳茶全产业链增效看“六保”
注:内容来源安康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秋茶好喝有人摘——从紫阳茶全产业链增效看“六保”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天刚蒙蒙亮,紫阳县蒿坪镇茶山就飘来时高时低的民歌小调。“七月采茶七月七,牛郎织女两夫妻……九月采茶是重阳,菊花造酒满缸香……”趁着清晨的凉意,茶农们已早早上山开始采摘秋茶。山上雾气缭绕,片片茶叶披着细碎的露珠,显得格外青翠细嫩,正应了古人所说的“秋茶垂露细”,这恰是制作红茶、白茶、茯茶的上好原料。

  虽然紫阳茶歌中常唱“七月采茶”“八月采茶”“九月采茶”,但以前茶企和茶农只看重春茶,过了五月,茶山便静了,茶农也闲了。 “以前就忙春茶1个多月,收入也就指着那1个多月。”蒿坪镇蒿坪村茶农晏定安说,“茯茶企业落户蒿坪后,现在夏秋茶有人要了,茶叶一直能采到九月份,收入能增加不少。”

  夏秋茶鲜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茶农兴趣不是太高。8月初,县茶业发展中心在蒿坪镇蒿坪村茶叶机采技术培训现场,包括晏定安在内的30余位茶农接受培训,技术员手把手教授茶农机采技术要点,旨在通过推广夏秋茶机械化采收技术,降低人工采摘劳动成本。今年,像这样的培训在全县已举办过8场,累计培训茶农400余人。据悉,每台采茶机每天可采鲜叶300斤,日采摘量是人工的5至8倍。

  茶农如此,当地茶叶加工企业也是如此。晏定安将采摘的鲜叶,卖给村里的茶叶合作社或附近的小型茶叶加工厂,在合作社和加工厂务工的大多是附近的贫困户和搬迁户,他们将这些鲜叶进行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制作成压制茯茶的初级原料——黑毛茶。那些习惯于揉捻春茶的双手,经过培训已经熟练掌握制作黑毛茶的工艺,无论对于工人还是厂方,新增一项工艺也就新增了一项收入,意味着今后在春季紧张的繁忙过后,不至于过得太“寡淡”。

  加工好的黑毛茶将送到离蒿坪集镇不远的紫阳县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2019年下半年刚落户紫阳的设计年产750 吨富硒茯茶的茶行业示范企业。

  机器正在轰鸣,黑毛茶不断从一端送入,压制好的茶砖不断从另一端送出。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席云彩低着头正在对黑毛茶进行初筛。2017年底,席云彩家从蒿坪镇金竹村搬到集镇旁的双星移民社区,面对新环境、新生活,她开始也有些顾虑和迷茫,去年公司一投产她就来上班,每个月能赚2000元,“有业才有家,在这个新地方慢慢找到了家的感觉。”

  公司是双星社区的近邻,不少像席云彩这样的搬迁户在这里务工。当然,这样的布局绝非偶然。紫阳县在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始终以“稳就业”为核心,围绕园区建社区、围绕社区建工厂,搬迁社区产业配套率达91%。而且,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5亿元,其中60%以上支持产业项目,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落实1.53亿元用于产业奖补。

  正是看中紫阳的富硒茶资源和政策环境,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才积极到紫阳投资。该公司负责人张留涛说:“从基地建设到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我们感受到了紫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以道家文化为背景的茶企,落户紫阳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公司刚投产,诸事繁忙,春节前张留涛和员工开玩笑说“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打算少休息几天,节后尽快开工。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一下打乱了生产计划,他最担心的是刚刚招来、培训熟练的工人“稳”不住。还好紫阳县及时出台了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的46条措施,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社保减负、稳岗返还等一系列优惠。政府帮助做好了前期工作,疫情缓解后公司早早就复工复产了。

  夏秋茶收入远不如春茶,这是人们多年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张留涛觉得发展产业首先要更新观念,他常给农户算一笔账:“夏秋茶一亩茶一次能采1000多斤鲜叶,能加工200多斤干茶,如果一年采四五次,那么一亩地就能增加收入两万多元。”

  道通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原料目前主要来自蒿坪、红椿、高桥、双安等镇,已经带动了不少农户增收。但据张留涛观察,紫阳夏秋茶利用率不足10%,他立志在3至5年内把利用率提高到50%,届时产生的产业带动力、辐射力将是巨大的。用他的话说:“从采鲜叶到茶喝到嘴里,上下游产业链的每一步都有增收的空间。”

  张留涛觉得来到紫阳恰逢其时,夏秋茶产业链的完善正是紫阳茶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该公司将随着紫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潮奔涌向前。在抓“六稳”促“六保”工作中,紫阳将茶产业作为主业突破,加大对夏秋茶的利用,加快定型青茶、黑茶、白茶、茯砖茶加工工艺,加快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加快茶粉、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4万亩,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12万茶农因茶走上致富路,加速升级的茶产业成为紫阳拉动投资、稳定就业的压舱石。

  ——原载2020年10月9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找到约6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