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镇沅县茶马古道

找到约7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镇沅县开展茶马古道线性遗产调查

近日,由普洱市文物管理所、镇沅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镇沅县9乡(镇)辖区内遗留的茶马古道主干路线开展全覆盖实地调查。此次茶马古道线性遗产调查历时16天,专家组跋山涉水,以脚步丈量距离,实地发掘茶马古道“马帮”文化遗留痕迹。

实地调查中,工作人员对沿途的古道、古盐井、古建筑、文化遗迹,以及人文风情、物产等历史文物保留情况进行仔细查看、核对,通过运用两步路APP、Googleearth、indesign等技术手段对古道线性遗产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此次系统全面地调查,不仅进一步摸清了镇沅县辖区内茶马古道的分布情况,而且为全市茶马古道路线串连、保护与挖掘“马帮”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地调查结束后,专家惊叹道,镇沅县的体量大,且多段茶马古道遗迹保留相对完整。


据了解,中国古代有两样重要的商品,一种是“丝绸”,另一种是“茶叶”,因此,连接欧亚大陆就有两条重要通道,一条是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使茶马古道积淀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此次开展茶马古道线性遗产调查工作,将为世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镇沅县文化和旅游局 王丽娟)

来源:镇沅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镇沅茶香飘万家:“甜”了生活,富了百姓

夏日,行走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高山云雾间,翠色欲流,一草一木都洋溢着沁人的茶香。

镇沅县,位于在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核心,孕育了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王”。这里古茶树居群面积达26.85万亩,生态茶园面积11.83万亩,具有悠久茶树栽培历史、丰富的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茶文化。

近年来,镇沅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该县“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茶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全力打造普洱茶产业“引领区”,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50亿元。

每年初春时节,镇沅县五一茶山开满樱花。杨兆强摄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这些年,我一直在种茶,目前拥有八九十亩老树茶,一年能赚12万,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提起如今“甜蜜”的生活,镇沅县复兴村大平掌组苦聪新村党支部书记熊安进的脸上就泛起笑容。

苦聪新村的村民属于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本分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各个地方,靠着相对原始的生产,过着相对简单的生活。2006年,熊安进和部分村民搬到苦聪新村,生活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苦聪新村风貌。人民网钱嘉禾摄

“以前打工拿到的工资都不够生活咧!”在自家的小院里,熊安进回忆起往日的生活,依然十分有感触。他说,起初很多村民不愿意搬离故乡,对种茶叶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这不过是树叶子,不可能赚钱。在当时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广之下,人们开始种茶,手里也逐渐有了钱,“这是能卖钱的树叶子啊!”

熊安进还表示,以前苦聪人住的都是“茅草房”“闪片房”,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崭新的瓦片房。“现在村民们有的打理茶园,有的进茶厂打工,有的养殖畜禽一年也能赚6万多,生活幸福着呢。”

村民们忙着包茶饼。人民网钱嘉禾摄

谢祥恒就是其中一位幸福的村民。在苦聪新村村头的茶厂里,他正神情专注、动作娴熟地展现“绝活”——将压制好的圆形茶饼,放入白色绵纸正中间,再经过手指灵活地揉、捏、折,艺术品般的成品茶饼就大功告成了。

“月薪一般有4000元,每个月还能休息4天,守着家门就拿到不错的收入,实在太感恩了。”谢祥恒说。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今年1月至6月,镇沅县实现茶叶总产量4071.8吨,综合产值12.486亿元,茶树成为了群众的幸福树,茶业成为了百姓致富增收的金钥匙,绿色也成为了镇沅县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

茶旅融合,成就一方土地

杀青、发酵、精选、烘烤、包装……一大早,走进镇沅县的“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一阵阵馥郁的茶香芬芳扑鼻,一排排精致的茶饼映入眼帘,还有一条条“热火朝天”的现代化茶叶生产线来回穿梭。


工人在研发中心制茶。人民网钱嘉禾摄

镇沅县茶特中心主任罗孝忠介绍,近年来,该县围绕“千家寨世界野生茶树王”的独特优势,整合全县茶品牌,打造了“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

“这个研发中心就是‘千家寨爷号’品牌旗下集茶叶精制加工生产、旅游观光、茶文化交流、茶产品展示展销、仓储5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罗孝忠说,这里投入了上海市金山区对口帮扶资金300余万元,于2021年建成,旨在助推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但这只是镇沅县茶旅融合发展的一隅。据了解,镇沅县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里,茶饼就沿着蜿蜒小路,奔赴万水千山;镇沅县还聚居着22个民族,拥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在这样的氛围下,茶文化与各民族群众生活生产融为一体,出现了烤香茶、火塘茶、土锅茶、鲜叶竹筒汤茶等别具风味的吃茶、品茶方式,并代代延续至今。

滇中茶马古道重镇:振太紫马街古村落。杨兆强摄

罗孝忠表示,为了把茶产业做大做强,镇沅县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茶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生态茶庄园,将“千家寨、五一、砍盆箐、老海棠、老乌山”等条件相符的茶园建成集采茶制茶体验、农家茶餐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生态景区,并在景区内设置露营帐篷、民宿客栈等“网红”酒店,通过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

好山好水产好茶,镇沅茶香飘万家。在这片土地上,一条条以普洱茶文化为引领的“沉浸式”茶旅线路,一个个承载着茶马文化与乡愁气息的“打卡地”,将率领广大游客体验茶山美景、品味普洱茶香,并感受少数民族的璀璨历史,也将成为推动普洱茶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禀赋。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钱嘉禾,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镇沅县打响“八大爷”品牌 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

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具有悠久茶树栽培历史、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独特的茶树生长环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镇沅具有北上大理、南下普洱、东出玉溪、西进临沧的区位优势,是不可或缺的茶马古道必经地和集散地,成为茶树起源中心地带和普洱茶主要原产地之一。茶产业是镇沅县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和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镇沅县主动融入和服务普洱市“两示范一胜地”建设大局,落实县委、县政府“三个定位”和“4个50亿”产业发展目标,加快推动全县茶产业“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实,找准短板和不足,明确茶产业发展思路。

打响“八大爷”推动品牌经济发展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镇沅县有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居群面积26.85万亩,现代茶园面积8.92万亩。镇沅每一棵古茶树都饱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彰显着国茶瑰宝的尊贵身份和普洱茶金字招牌的高端价值。镇沅县境内共有8大茶区(马邓茶区、老海塘茶区、砍盆箐茶区、打笋山茶区、老乌山茶区、五一茶区、千家寨茶区、茶山箐茶区),他们名声响亮、特点突出、品质优异,备受全国各界茶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是生产普洱茶的优质原料主产地之一。

大爷(马邓茶)具有“花香清扬,香甜柔滑”品质特征。马邓茶是镇沅县传统历史名茶,1981年在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荣获“云南省八大名茶”的殊荣,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90年5月14日,泰国公主玛哈扎克星·诗琳通殿下在访问中国期间,喝了马邓茶后称赞不已,当即表示要将该茶带些回国饮用,云南省政府便赠送她200斤马邓春茶,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二爷(老海塘茶)具有“浓香持久,甘醇柔甜”品质特征,素有“普洱公主”之美称。“老海塘茶”历史悠久,因地名“海塘”而得茶名,海塘种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十四年(1413年),江西籍的艾氏、方氏、叶氏、刀氏等为躲避战乱,举家搬迁至此,并带来茶籽种植。清朝雍正七年,海塘茶通过马帮运输销往昆明、西藏乃至京城,小有名气,成为当地名茶。古人曾赞曰:“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柔,绝茶也”。此后,海塘茶一骑绝尘、名声远扬。

三爷(砍盆箐茶)具有“厚重饱满,浓酽霸气”品质特征。砍盆箐茶因产地而得名,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78年在省外贸系统名茶品质评定中被认定为“云南名茶”,1981年与马邓茶一起被命名为“云南八大名茶”,同登誉榜。砍盆箐茶近年来因独特品质备受各界茶商和消费者的追捧,价格一路攀升,产品供不应求,可谓是千金难买砍盆箐。

四爷(打笋山茶)具有“花香馥郁、甜柔醇和”品质特征。在民间打笋山也被称为“大理国皇家茶园”,公元902年,南诏灭亡,部分王族沿着刊木古道南逃,其中一小部分来到今天的打笋山,在这原始森林里安家,更名换姓,开荒种茶。打笋山茶最具代表的“太和甜茶”地方传统技艺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荣获世界红茶质量推选“中国红茶类银奖”,更被业界人士命为“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五爷(老乌山茶)具有“苦甜相生,鲜醇持久”品质特征。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垄断茶利,在镇沅府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用较好的普洱茶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进贡皇室,老乌山罗家古茶茶园,成为朝廷贡品原料基地,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老乌山古茶树其枝条如柳条般纤细,可随风而舞,婉若众仙子聚于云雾之中翩跹起舞,因其形如辨,枝似藤,韵如柳,被称为“藤条茶”,也因此老乌山被称为“中国藤条茶之乡”。

六爷(五一茶)具有“清香纯正,滋味鲜醇”品质特征。早在唐代就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镇沅无量山就是云南茶的故乡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无量山中,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云雾缭绕,为五一茶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五一茶树生长周期较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形成了独特品质特点。

七爷(千家寨茶)具有“花香浓郁,滋味浓酽”品质特征。千家寨茶区最具代表的野生茶树是树龄为2700多年、被誉为“世界野生茶树王”的千家寨1号古茶树,树高25.6米,树幅22米×20米,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古老的一株野生型古茶树,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她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世界茶源地,被誉为“国茶瑰宝”,其周边还生长着2.8万亩的野生茶树群落,是全世界目前所发现面积最大、最原始、最完整、以茶树为优势树种的植物群落。千家寨也因此是被尊崇为世界茶树中心发源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的发祥地之一。

八爷(茶山箐茶)具有“协调饱满,甘甜醇厚”品质特征。“茶山箐”中的“箐”,指当地四季流淌的清澈山泉水。茶山箐地处高山密林中间,数百年来浸在云雾的怀抱里,吮吸了大自然的琼浆玉液,茶叶鲜嫩肥硕。传说史上匪患不断,茶山箐山高地偏路远,是古人避世秘境。此处古人以种茶为生,代代相传,后人发现此地茶质上好、茶味独特,喝来口感饱满、回甘持久,山野气韵强烈,就以“茶山箐”命名。茶山箐茶远销广东、甘肃、中国香港等地。

建设有机茶园打造“绿色品牌”

近年来,镇沅县不断加快基地认证步伐,强化有机认证监管,严格要求茶企、茶农按照有机茶园标准进行管理,按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转换,按有机转换认证流程精心组织申报、实施,有序开展产品认证工作。

据统计,目前,已有37家企业6.3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认证及有机转换认证证书,9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有机茶认证证书,全县认证企业数量、认证证书和有机认证比例(52.5%)全市排名第一。通过有机茶园及有机茶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茶园标准化管理及生产加工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镇沅抓好原料第一车间,强势推进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及建设普洱茶产业发展引领区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镇沅县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及“千亿云茶”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提出的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3个定位和市委、市政府把普洱建成有机茶第一市的发展目标,结合镇沅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确立为“十四五”期间“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下定决心通过连续5年发展,力争全县茶产业布局规划更加合理,资源优势发挥更加明显,品牌效应持续增大,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茶旅融合更加优化完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打响“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用品牌,把镇沅建设成普洱茶产业发展引领区。全面打响“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用品牌,把镇沅建设成普洱茶产业发展引领区。2025年末,全县茶叶面积要稳步发展至15.615万亩。其中,生态茶园面积发展到12.535万亩,栽培型古茶居群面积稳定在3.08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达6300吨,综合产值达5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沅县充分融入绿色品牌的发展主流,脚踏实地,创新实干,用实际行动全面推动“一县一业”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使茶农增收,企业增效。充分发挥镇沅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持续深化建设“生态环境好、产业结构优、发展活力足、文化氛围浓、生活品质高、综合实力强”的“世界茶王·芳香镇沅”,努力把镇沅建设成为普洱茶产业发展引领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国健康生活“向往地”。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杨建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4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