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茶王树”之乡茶叶飘香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处,群山起伏,古木苍苍,蔽日遮天。原始密林里,有一株树高25.6米的野生茶树,经专家考证,树龄约2700年。这棵古茶树被冠以“野生茶王树”美称。

如果你体力不支,无缘感受“野生茶王树”风姿,可前往位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千家寨博物馆,隔着屏幕邂逅“野生茶王树”。这座以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随时欢迎四方来客。

有“野生茶王树”“压阵”,近年来,有着38万余亩茶园的镇沅县以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契机,茶产业扶摇直上,今年上半年,当地实现茶叶总产量达到4071.8吨,综合产值超过12亿元。

镇沅“立下鸿鹄志”:力争到2025年,茶叶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产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推动现代茶业强县再上新台阶。

位于“千家寨”主题街区的巨大茶饼。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抱团发展增收致富

镇沅有茶农有7万多,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左右。家住者东镇马邓村的刘清是那7万多分之一。

马邓村种茶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路过此地时兵马被困,寻得茶汤解困,诸葛亮赐名“马登茶”,后称为“马邓茶”。

传说属实与否,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刘清无从知晓,他只晓得,自己走上种茶这条路并不轻松。

刘清以前四处打零工,几年下来没存到什么钱,后来回乡种茶,怎奈价格不稳定,他亏了十几万元,没办法,再次外出打工。

还清债务后,刘清再回家乡种茶。如今,他承包茶园两三百亩,茶叶远销广西、广东,形成了茶叶种植、管理、销售一条龙的服务链。

几十公里外的按板镇罗家村,一大早,迎着薄雾,魏勇便和妻子扛着锄头到茶园忙活。

罗家村是老乌山古茶山的核心区,这里的茶叶形如辫、枝似藤、韵如柳,被人称为“藤条茶”“杨柳茶”。

魏勇家有20亩茶园,自己建了初制所,杀青、揉捻、晾晒等工序自己完成。去年一年,他家靠卖茶收入20多万。

茶农增收,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产业发展策略: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刘清说,自己第二次种茶时,听说县里的普洱学院新型职业农民学院免费培训想干事创业的人,他专程跑去学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

学成后回村,刘清有不懂的就打电话咨询老师。一次,老师还专门来到初制所,给他和员工入厂培训,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太感谢了!”如今,有村民上门取经,他倾囊相授,“大家一起富,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茶产业要向前,得抱团发展。在党委政府引导下,2018年,和魏勇同村的魏启荣发起成立茶叶合作社,6户茶农的茶叶统一采摘、加工、销售,后来合作社持续壮大,发展到社员48户,覆盖茶园面积800亩。“一个拳头打出去,比用一指头顶出去力量大多了。”这是他的观点。

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的有机茶园。人民网记者徐前摄

绿色发展坚定信心

抱团发展,镇沅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当地有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63个,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54户,茶叶初制所143个。而茶产业要走得长远,打造品牌是趋势。

“野生茶王树”位于哀牢山深处的千家寨,2020年10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云南镇沅“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推出。

何为区域公共品牌?简单来说是指在某个行政或地理区域内形成的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品牌。

如何让品牌叫得响?当地建立“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规范“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制作标准,提升生产加工技术,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

来到位于城边的加工研发中心,两条生茶熟茶生产线上,从熟茶发酵、生茶精选、压制、内外包装、仓储全是智能化作业。

“千家寨爷号”普洱茶精制加工研发中心里,工人们正在加工茶叶。人民网记者程浩摄

打造品牌,茶叶品质是关键。“每一块茶饼都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加工研发中心负责人李志刚拿着一块茶饼说,中心搭建了区块链追溯平台,整合茶产品种植、生产、检测、流通、消费、监管等相关信息,能实现茶叶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公众可查。

记者扫码一饼茶,能看到原料产地信息、检验报告、茶叶鲜叶采摘的过程照片等,供消费者知悉参考。李志刚介绍,截至目前,加工研发中心已实现产值1200万元。

茶叶品质要再升华,绿色有机是必由之路。

来到位于恩乐镇五一村的镇沅五一茶有限责任公司,夏日里茶园绿意盎然,蓝天白云相伴,香樟、冬樱花等覆荫树点缀其间,置身茶园,就像飘荡在绿色的海洋。“基地占地面积2700亩,都是有机茶。”公司总经理李跃升说。

有机茶园咋管理?“茶园里不用除草剂,用割草机或者锄头代替;防虫用黏虫板,蜘蛛甚至用手捉……”李跃升一一列举。在他看来,有机是公司的生命线,只有严抓茶叶有机化管理,才能实现茶叶高质量发展。

有机路上,企业并不孤独。今年5月,云南省2021年度茶产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资金拟奖补名单出炉,镇沅县18家茶企业拟获奖补资金519.76万元。目前,这批资金经公示后已陆续兑付。“这坚定了我们走绿色有机路子的信心。”李跃升说。

放眼整个镇沅,当地正主动融入普洱市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强市”的战略大局,加快有机茶园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步伐,已有38家企业、合作社获得有机茶园认证6.34万亩,10家企业21个产品获得有机茶产品认证证书。当地计划,到2025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占比达到茶园总面积七成以上。

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茶叶加工技术培训。镇沅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旅兴茶以茶促旅

无论抱团发展、搭建品牌,亦或绿色有机,茶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让老百姓靠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据此逻辑,镇沅县延伸茶产业产业链,通过走茶旅融合之路,发展观光农业,带着老百姓走“以旅促茶、以茶兴旅”的振兴路。

“镇沅在茶文化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2700年的‘野生茶王树’就是见证;还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在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岁月里,茶饼就沿着蜿蜒小路,奔赴万水千山;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民俗文化;哀牢山负氧离子浓度高,是名符其实的天然大氧吧……”镇沅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罗孝忠一一介绍。

以绿色为底色,近年来,当地挖掘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旅兴茶,以茶促旅,拉动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来到位于县城西北方向的“千家寨”主题街区,浓浓的历史感弥漫四周。一块直径20米左右的茶饼雕塑立在显眼位置,一面是镇沅的各大茶叶产区地图,另一面是茶马古道上路线图,游客们不时来此合影,记录美好瞬间。街区西南侧,以茶叶采摘、摊凉、杀青、揉捻、晒干、蒸压、干燥、品茶8道普洱茶传统工艺为内容的人物活动场景雕塑活灵活现。

镇沅38万余亩茶园中,古茶林占比高,野生茶树居群面积23.77万亩,栽培型古茶树居群面积3.08万亩。“古茶树是茶产业的核心资源,保护好古茶林,就是保住茶农的‘饭碗’。”罗孝忠颇为动情地说,古茶林一旦遭到破坏,别说发家致富,就连不少茶农的生计都难以维系。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加大古茶树保护力度。很多村子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毁坏国有林和集体林地、过度采摘古茶树等纳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宣传带动,既让村规民约公开明了,又使村规民约入脑入心。

来到老乌山古茶园,一株株古茶树高低错落。村里的老人们记得,过去,无人理会散布山间的古茶树,间或采摘一些,在自家灶上架口锅,炒一下,揉一下,然后晒干,很随便。“没人想着卖,就算卖也值不了多少钱。”

现在,古茶树正重塑着村民们的劳作与生活,村民们也通过茶联接起了外边大世界,而镇沅乃至云南的茶产业,也在一次次的联接中发展、壮大,进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