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镇沅县田坝乡老海塘古茶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镇沅县田坝乡老海塘古茶山——茶盐之缘

地理位置:云南省镇沅县田坝乡

海拔高度:1700~1950米

平均气温:16℃

山系归属:无量山余脉

老海塘古茶山

01

茶园现况

老海塘古山茶,产于镇沅县田坝乡瓦乔村海塘小组,由地名而得茶名,以海塘组为中心,不断扩大茶叶面积,如今形成著名的老海塘古茶山。

老海塘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故事。老海塘古茶山属无量山余脉,茶树主要分布在大营盘山,其主峰海拔2260米,含瓦桥、李家、岔河、田坝、胜利5个村委会。茶树生长在1700~1950米的海拔之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年平均气温16℃,平均年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土壤以红壤为主。古茶山目前还保存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在100~800年,古茶山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还有4000亩生态茶园,是近几十年逐年种植的。

历史上镇沅县大部分地方属景东管辖,唐宋时期景东城被称为银生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在当地种植茶叶自用。在离海塘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有一株栽培型大茶树,生长在海拔1925米的地方,树高4.5米,茶树基干最大径围172厘米,树龄近1000年,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种”,茶树生长很旺盛,成为老海塘古茶山的代表性茶树。

老海塘古茶山的古茶品种为“大山茶”,又名“大树茶”,为地方群体品种,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杂种,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这个品种的特点: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

老海塘古茶树

02

茶山之始

据海塘的一座墓碑和有关家谱等资料记载,如今生活在老海塘小组的汉族人艾姓、方姓、叶姓、刀姓等,是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为躲避战乱,从江西颠沛流离来到这里,与当地人通婚,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把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带入此地,从此开启茶园的规模种植。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帝朱由检被迫上吊自缢身亡。明朝的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了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年号为弘光,史称南明政权,进行“反清复明”,后战败。1646年南明在广东肇庆立桂王朱由榔为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政权”。这个政权后来退守云南、贵州,利用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抗清,直到1661年南明最后一个抗清政权永历政权被吴三桂消灭。传说有一股永历政权的溃部逃往云南西南地区,一路上为避开清兵搜查,隐姓埋名,朱姓改为刘、黄二姓。

老海塘风光

当逃到了澜沧江边因无法过江,就合计着往回走,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落脚,最后来到澜沧江东岸的深山之中,在一条小河边暂住,到河里以捉鱼而食。一天大家在河里捉鱼,突然看到一条大红鲤鱼顺着小河往上游,大家一起去追捉那条大鱼,大红鲤游到一个石岩下时,蹿出水面,跳到离河面1米多高的一个石塘池里,大家在这个不大的石塘池里,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条鱼,都感觉很奇怪,也很失望。带头大哥习惯性地把一个手指放入口中,感觉有咸咸的盐味,赶忙用手捧起喝了一口,原来是一塘盐水,这真是上天旨意而让他们发现的盐矿。大家觉得这是老天的恩赐,这十几个逃难的人就在此安顿下来。但当时不让私自制贩食盐,他们就在附近以开荒种地、种茶来掩护,暗地里偷偷熬盐。为了感恩这个有盐的地方,大家提议起名“恩井”,但又太直白了,为了掩人耳目,就把这地方起名为“恩耕”,感恩上苍给予容身之所、可耕之地的意思,这条小河也称为恩耕河。

03

茶盐之缘

恩耕与海塘村直线距离不到3千米,流落到此的刘、黄二姓人家悄悄开采熬制食盐,私自贩卖,获利颇丰。盐是生命之源,自古就是紧俏物资,这里熬制的食盐悄悄卖到外面,不久很多盐商知道,就纷至沓来,刘、黄二姓也就成了这盐井的主人。然而,经历颠沛流离、背井离乡之苦的恩耕人,希望永久扎根在这里,兴家立业,不想招惹官府。于是就把恩耕盐的情况和成盐品报知掌管当地盐事务的官府,以求办盐引,合法熬盐,合法贩盐。由于这里山高皇帝远,掌管的官衙在其获利的同时也就默许制盐贩盐。后来,清政府为了更好地控制边疆地区,同时扩大税收,于雍正二年(1724年),把镇沅府辖地的恩耕盐井、报母盐井和按板盐井一起由朝廷统一开办,扩大生产规模,定额起课盐税,在威远同知设盐课大吏一员代管恩耕井盐事务。从此,恩耕改名恩耕井,恩耕井也就非常出名了。

恩耕井

恩耕盐品质好,销往威远、镇沅、景东、云县、元江等地。于是从四面八方来了熬盐的灶工、贩盐的商人,在河两岸的岩石上开凿一个个洞穴,洞穴外支上柱子,盖上茅草,就算建起了房屋,就这样,一排排岩屋建成了,偌大的恩耕井聚居有五六百人。在狭窄的小河两岸,打井取卤、垒灶埋锅、柴火熬盐,使整个河谷烟雾缭绕,一派繁忙景象。

恩耕井渐渐热闹起来,各地的马帮往来于此,使得这里盐茶贸易很是兴隆,这为海塘茶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由于采用烧锅煎盐的古老工艺,需要砍伐大量树木做燃料,周围几千米范围的森林都被砍光,一些平整的地方渐渐变成村寨,很多荒山变成了茶山。每天有几十队的马帮,把恩耕盐、海塘茶驮运出去。渐渐地海塘茶成为地方名茶,销往西藏、昆明乃至京城。

04

今时之遇

民国初期,老海塘的大富人家艾福明从景谷引进几担茶籽在海塘育苗,分别在瓦桥、李家、岔河、田坝等地种植,只可惜后来很多茶园被毁。今天当你走进老海塘古茶山,会发现茶叶品种比较混杂,茶树较大的为地方群体品种,那些百年左右的古茶树多为勐库茶种,也正因为这种不同地方品种的混合种植,使老海塘茶叶形成独特风格和品质,茶叶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回甘持久,爽滑耐泡,条索肥厚。

1949年10月后恩耕井不再熬制食盐,如今只留下盐井旧洞、锅台灶址、房屋遗迹了。而因盐而兴的老海塘茶却一直名声远扬,特别进入21世纪,迎来“盛世兴普洱”的大好时代,老海塘茶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镇沅:增强千家寨普洱茶品牌综合实力!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地处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风景优美的千家寨风景区里,生态环境优越,茶叶资源丰富,是2700年世界野生古茶树王之乡,数量众多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和人工种植的茶园散落其中。近年来,镇沅县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目标,狠抓茶产业发展组织体系建设、茶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有机认证诚信体系建设、品牌宣传推广建设,推动千家寨普洱茶品牌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搭建三大平台。以千家寨茶产区、五一茶产区、千家寨庄园为主进行茶旅融合平台建设。完成《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民宿(客栈)的实施方案》及《镇沅县汽车旅游营地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完成千家寨庄园托管运营和第三方合同签订;开展项目包装融资,组建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普洱茶千家寨野生茶种质资源库。依托镇沅县九甲镇千家寨古茶山和78亩连片古茶种植基地资源,规划建设普洱茶千家寨野生古茶种质资源库;正加快编制茶种质资源库的茶种质收集、科学贮藏、对外展示、信息查询等专项规划;已完成千家寨古茶巡护通道、对话中心、展示中心等详细规划;成立世界野生古茶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指挥部。

  规划砍盆箐茶、海塘茶、千家寨茶“三个万亩茶园”。目前,勐大镇砍盆箐古茶山、九甲镇千家寨古茶山、田坝乡老海塘古茶山三个片区均已开展新植仿古茶园的移栽工作,其他新植仿古茶园的移栽工作均已完成,共移栽2180亩。

  申报“千家寨”区域公共品牌。对全县古茶树资源开展普查,统一设计制作标识牌进行挂牌管理,加强地理标识保护;全面推进千家寨普洱茶企业诚信联盟建设工作,走“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道路。

  开展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目前全县13家企业的3.02万亩茶园获得有机茶园转换认证,今年正在实施茶园有机转换认证2万亩,力争到2022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占比达85%以上。

  开展千家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建设。加强茶产业队伍建设,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和茶叶加工水平,利用科技手段,实行智能化定位。目前,今年计划上线的18家企业前期基础信息采集和上传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进入到平台审查阶段。下一步,将立即组织企业进行产品生产加工和样品送检及追溯码激活。

  开展千家寨普洱茶小产区建设。重视打造县域内特色明显、品质优异的小产区茶;以点带面增强千家寨普洱茶品牌综合实力。

  研究构建采茶、制茶、饮茶的系列标准。委托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镇沅县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制定系列标准。

  转自人民网

老海塘,香帅如斯,岂可辜负

初次喝老海塘,轻轻抿一口,清透的茶汤顺着喉咙下滑,香气在舌面上升腾起来,从舌头与鼻孔贯穿。这是一种清爽大气的香味,香得乐观,香得鲜明。假设嘴巴里有一个眼睛,这种香气能够让你看到一个爽朗的男子面孔从面前微笑着闪过,让人不禁想到古龙小说里那个近乎完美的男人——“香帅”楚留香。

“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一张淡蓝的短笺,携着自古至今千百年来都未染上风尘的隐隐的郁金香芬芳,轻轻舒展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永不能忘却的,是楚留香那张不惹风霜的面孔。

初次喝老海塘,这些诗句伴随着袅袅茶香,重新浮现在脑海。轻轻抿一口,清透的茶汤顺着喉咙下滑,香气在舌面上升腾起来,从舌头与鼻孔贯穿。这是一种清爽大气的香味,香得乐观,香得鲜明。假设嘴巴里有一个眼睛,这种香气能够让你看到一个爽朗的男子面孔从面前微笑着闪过,让人不禁想到古龙小说里那个近乎完美的男人——“香帅”楚留香。

视野和海拔不断升高。从按板镇出发,一个多小时左右就到达了老海塘茶区,从远处眺望,能看到一座朦胧的主峰,那就是大营盘山的主峰,海拔2260米,属无量山脉。老海塘古茶山就生长在大营盘山上,含瓦桥、李家、岔河、田坝、胜利5个村委会。一路上地势起伏,漂亮的绿道道山间蜿蜒,缓坡茶山开始以连片形式出现,茶的形态远远比人能描述和想象的更自然多姿。

老海塘历史

海塘古茶山,地属无量山脉,普洱二十五座古茶山之一。古茶树群,呈块状点缀于山间,间或与丛林、农地混杂,面积千余亩,种植茶树,形成茶山,树龄百余年乃至八百年。老海塘茶园位于镇沅田坝乡瓦桥村海塘村民小组,因地名而得茶名,海拔大约在1619~1860米之间,常年云遮雾绕,高山年平均气温16℃,澜沧江常年滋润着这片土地,给这里带来了绝佳的自然生态环境。

老海塘茶区历史悠久,这片茶区因此地有一个像海一样烟波浩渺的大水塘而得名。在这里定居的先人们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根据海塘的一座古墓主人艾如意墓碑上斑驳的字迹,以及当地四大姓氏方、艾、叶、刀氏遗留下来的家谱记载,明朝永乐十年(1413年),江西籍的艾氏、方氏、叶氏、刀氏等为躲避战乱,约好一起举家搬迁到这深山里的老海塘。那时候,为了躲避战争、瘟疫和赋税,深山密林永远是老百姓的第一选择,江西人从小依水而居,而老海塘这片像海子一样的水塘,让他们感到了一丝对家乡的熟悉之感,留住了脚步,同时,他们也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进了这个未开化之地。

他们开垦田地,撒下茶籽,开始规模性地种植茶叶。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在当地发现了恩耕盐井,盐茶贸易逐渐在此兴隆起来,清朝雍正年七年,海塘茶叶通过马帮运输销往昆明、西藏乃至京城,小有名气,成为当地名茶。马帮带回了雍正皇帝对此茶的赞美:“茶出海塘,色黄味甘,野中有柔,绝茶也。”此后,海塘茶一骑绝尘,成了镇沅地区最出名的茶叶。

民国时期,老海塘当地的大地主艾福明从景谷县引进大量勐库茶种回海塘育苗种植,不断扩大了海塘茶的种植面积。到了今天,海塘古茶山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最大的甚至已有800年的历史,还有4000亩生态茶园,都是近几十年内栽种的。

翩翩君子,温润如玉

来到老海塘方氏家族后人方开明的茶厂——镇沅方氏老海棠古茶有限公司,在清净雅致的茶室里,喝下他亲手泡的一杯纯正老海塘古茶,便出现了开头所写的场景。方开明说,老海塘曾经被人赞誉为“普洱公主”,因为香甜的气息才被冠以此称号。此时此刻当真品下海塘茶,只觉得荡气回肠,像江湖里行侠仗义的侠客,风度与侠骨柔情并存,唯觉本山本色,一身正气,断不是一个娇柔的女子所拥有的气质,那潇洒之后杯底所留香悠远绵长,迟迟不愿散去,寻遍江湖,只有楚留香一人的形象最符合老海塘的滋味。

作为镇沅第一潇洒倜傥的“香帅”,必须是特殊的环境才能造就这样的奇人。古茶园核心区在瓦桥村民委员会的老海塘小组,故统称老海塘古茶山,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这座山里最大的一棵为田坝村坡头山的栽培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25米的地方,树高4.5米,茶树基干最大径围172厘米,树龄近1000年,茶树生长旺盛。整体观察,古茶园整齐规范,错落有致,并不是密密匝匝的种法,可见这里先民们在种茶方面的古老农耕智慧,就算在今天也依然影响着后代们。

方开明给我们泡的茶是2018年的头春古树,透着一股无法言说的野生蜂蜜香。“山水之中才能发其精英”,香只是基本条件,香其上是清,再上是甘,再上为活。徜徉在老海塘的茶园里,呼吸着山中思茅松的香气,周边是苏齿拷、青冈、润楠、西南桦、水冬瓜等浓密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下植物能够分辨的是石楠、刺五加、杜鹃等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微生物十分丰富。“这里的茶叶品种原产于云南景东县、镇沅县,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品种,已经有好几百年的栽培史了。这个品种很有特点,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他一边泡茶,一边说。

“老海塘这边非常在乎生态环境,从来不做任何破坏生态,打农药化肥的事情,都是用生态肥。”方开明很早就明白,云南普洱茶的价值在于其得天独厚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若丧失了,海塘茶将毫无任何前途可言。作为村干部,他带领茶农们一直以生态有机的方式来打造古茶园,目前老海塘核心产区的茶园都拥有有机认证,每年花在认证这方面的钱都非常高,事实证明,海塘茶是非常值得这些投入的。

现如今,镇沅县正不断加快绿色有机茶园转换认证,以及对示范茶园、低产低效茶园创建改造,在对3.08万亩古茶树的管理与保护过程中,全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格管控违禁农药化肥在茶园中施用,同时提高茶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提升茶叶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镇沅强势推进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及打响“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助力脱贫,“懒汉班”变“好汉班”

“今年我们这里最好的古树单株卖到6000元每公斤,树龄再小一些的古树是2000每公斤,普通的1000元,乔木的是400元,生态茶是200元。”在方开明眼中,这些年由于镇沅县政府重视茶产业,扶持茶叶,镇沅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芳香”茶城,老海塘也因着出色的茶叶品质成为镇沅茶区数一数二的明星茶品。

方开明2004年就建厂做茶,在2009年转让后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正式开始规范有序的做茶。“我们从小就在茶山上玩耍,裤子还没穿就开始揉茶了,以前茶价太低了,我记得2005年前老海塘只有15块钱每公斤,2006年卖到了50块甚至100块,我都感叹:茶叶从来没有这么值钱过。以前很多人都不会重视,也没有动力做茶,现在可不一样了。”在他眼中,老海塘茶区这边有着非常优秀的茶叶资源,却没有什么大的茶企能够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大多数都是小、散、乱,你家背出去卖一些,我家背出去卖一些,价格也很混乱。”直到2010年,方开明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海塘地区的茶叶就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价格由合作社来统一制定,大家不会因为价格的参差不齐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利益。

“老海塘合作社有社员47家,我们是通过看树龄来定茶叶价格,虽然价格也起来了,那是因为我们的有机证书的申请,每年还有各种检测费用,这些成本都是需要花钱的。今年老海塘一年产量6吨左右,其中古树有2吨多一些,有些没卖完,放在仓库里,古树不分年龄全部算起来平均价格1800左右一公斤。”方开明算了算今年的产量,如此说道。

虽然这片叶子让当地茶农们的日子好过起来,还是有少部分没有脱贫,有些是没找到方法,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没有作为的“懒汉”。方开明说,有些年轻人,平时酗酒成性,喝得酩酊大醉又不用吃饭,白天睡觉,到了晚上又继续喝酒,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家徒四壁又没有一技之长。镇沅县政府为了解决这些“懒汉”的脱贫问题,开创性地开办了“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在镇沅县城旁边,原址曾经是个监狱,方开明就把这些还能“挽救”一下的汉子们送进去。“里面全部都是军事化管理,所有的人都统一着装迷彩服,走出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民兵队。”方开明笑着说。

在这里,科技协会会派老师专门过来授课,教学包括:茶叶种植、采摘、瓢鸡养殖、房屋修建、木工等等。每次课程培训十天为一期,要修完好几期方能够毕业甩掉“懒汉”帽子拿到“好汉”证。“大部分从培训中心出来的人,改变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还是会去寨子里找活计去做,或者给人做帮工,我们茶厂也会招收一些学了茶叶采摘的人来工作。”不仅如此,方开明厂里专门设置“脱贫车间”,每年会收建档立卡的茶农的茶叶,每公斤会比其他人多给5角钱,“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毕业后的“好汉”,他更是将他们家里的茶叶全部收掉,以示嘉奖。

2019年镇沅县全县茶叶总产量4864.7吨,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为镇沅1.34万户茶农增收致富提供了稳定来源,是镇沅脱贫攻坚产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千家寨爷号普洱茶”品牌的发布之后,老海塘的知名度更加上了一个台阶。“感谢政府,现在老海塘知名度比以前高很多了,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咨询,给我们这里带来很大的利润,茶农的收入也增加了,相信未来老海塘茶会发展得更好。”对于这个被政府认真打造出来的“二爷”老海塘的未来,方开明内心是充满着信任与期待的。

“我们正宗老海塘是有些苦的,有点霸气,回甘非常好,又快,杯底留香,回到县城都还觉得嘴里是甜的。老海塘最大的特点是蜜香明显,回甘更长久,更加耐泡,可以泡十多泡甚至二十泡。”方开明一边泡茶,一边细数这位“二爷”的各种优点,观察叶底,老海塘古树茶的条索稍粗长,汤色金黄似琥珀,汤质饱满,山野气韵明显,入口稍苦,瞬间化为甘甜,虽然速度稍慢但持久,轻嗅杯底,余香可绕梁三日,仍无绝期。

“香帅”如斯,岂可辜负?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0年12月刊

作者|水苍玉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