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在状态的茶

找到约8,510条结果 (用时 0.046 秒)

李慧娟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青茗伴我

各位领导,尊敬的耀悦法师和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我是青茗,从二十六岁开始,一心事茶十五年。在这座有着三千六百年历史的古城邢台,做着一家小小的“青茗茶庄”。

从青春到不惑,我始终安静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努力把它做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遇见茶,是我一生的福报。相信每一位以茶为伴的人,也都有着同感。

还记得第一次捧起那杯茶时的悸动,看着叶子在水中慢慢舒展,我的心也随之氤氲柔软……

我是在大开元寺皈依的,憨师是我的皈依师。还记得皈依仪式的前一晚,我激动得像个即将入学的孩子,仿佛那是一次新生,是崭新的开端。而自己就像是一片茶叶,在历经了阳光和风雨,甚至“蒸炒酵”后,都是为了遇水舍己的一次重生,充满了禅的喜悦。当再次叩拜于佛前,没有我慢,没有诉求,只有全然的放下……

2014年冬天,师父慈悲,让我们在家居士可以利用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来开元寺体验打坐。

这是我第一次进禅堂,原来打坐之前先“跑香”,正在不得要领时,憨师来了,带领大家围着韦驮龛大步快走,甩手阔步,目不斜视,端严整肃,一圈一圈井然有序起来。

当身体舒展开来之后再“行茶”,正需补充些水分和热量,也不至于打坐时昏沉。行茶用的就是普洱熟茶。待人们坐定,每人将手中的粗瓷茶碗递出,由两位居士提壶将茶汤斟满。

还记得那茶汤红酽浓醇,馥郁的老木陈香,与木质结构的禅堂气质浑然天成。热热地喝下一口,茶香充盈,滋味甘润,随着刚刚“跑香”时活动开的气血,运化、发散至全身,使得头脑清醒,思绪安顿。

当我体会着这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感觉,觉知身体,观想呼吸,慢慢地进入禅坐的状态......于是我想,习茶、行茶的过程,不也正是修正自己的过程吗?从感知一杯茶汤的色香味韵开始,去感知身边一切鲜活的发生,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在喝茶的过程里,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和谐美好的在一起。

在我的茶室里,一直悬挂着净慧长老书写的一幅字——“慈悲喜舍”。我觉得禅修和习茶有着相通的道理,需要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需日日践行,时时修持,从修正自己的行为做起……当然,若能有所收获,也要回馈给更多的人。

自2015年起,每年我都会在玉泉禅寺里,与清华大学禅学社的同学们一起分享茶文化。这样的过程既对自己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也是一次因茶而生的相遇。有几位同学因为这样的相遇而爱上茶,如今我们仍时时联络,交流与茶相关的问题。

其中有两位同学毕业后去了美国,她们将中国的茶文化带到了当地,即便是在国外也依然与茶相伴,渐渐辐射到身边更多的朋友。她们难得回国一趟,第一站总会选择来邢台看我,交流一些行茶手法和茶文化,和我分享有茶的日子。她们告诉我,因为与茶结缘,生活里增添了更多的美好。她们时常能因一杯茶而获得安定,也因为茶而开启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她们心有所栖。为此,我倍感欣慰,让我更加相信一杯茶的力量。

而我也由此开始思考,如何在不断自我完善的同时,去做一名中国茶文化的“传道受业解惑”者,去传播,去引领,去积极倡导,让茶文化在更多的年轻人身上发扬光大。

对于授课我慎之又慎,在十五年的习茶经历中,深感“当我们知道的越来越多,我们不知道的就越来越多。”

于是今年我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对茶的所学所感分享给更多的人,开始在两所小学带领孩子们习茶,希望在他们纯净的心田里,种下一颗茶的种子,期待它在适当的时机生根发芽,并希望籍此使得他们爱上其他的传统文化,使之有所传承发扬。

曾听一位多年从事茶文化培训的朋友感概说,每天讲着同样的课程,如此反复,早已疲乏,失去了热情。

这使我时常担忧,担心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状态。可是后来我发现,在每一次的讲课过程中,面对无数清澈而求知的目光,总会令我倍加感动,令我觉得一切付出的值得,会有新的生发。而我也在每次的茶课分享中,获得了感悟与成长,是另一种升华。

当我们生起“一期一会”的珍惜之心,就不会使自己陷入“重复”的困顿里。就如同那句哲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以茶为师,与茶相伴,深得茶的滋养,想要更多的人可以将茶融入自己的生活。在我的生活中,总会因茶结缘,遇见令自己提升,甚至改变人生轨迹的良师和益友。

还记得2008年的秋天,在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的一次活动中,我第一次喝到了“吴启英普洱”,并由此认识了这款茶的制茶师魏晓峰老师。真正的制茶师是文化、阅历、天赋的有机汇融,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相信自己能够达到“人茶合一”的完美境界。魏晓峰老师对茶的认知,对茶的初心,始终深深影响着我,直到今天。

他曾这样对我说:“我不敢辜负茶,也不敢辜负自己。每每看到自己做的茶,我知道时光会给我一个最好的答案,唯有好茶给你的力量和温暖,是无与伦比的……”十几年来,我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一步步见证了“吴启英普洱”的成熟与壮大。

我曾先后举办过“观兰集”和“沧海一声笑”两场大型主题茶会,只为分享,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能走近茶,了解茶,爱上茶。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像魏晓峰老师一样,努力在茶的面前做到修为精进,以善为根,以茶为媒。最终的最终,是不辜负了茶的期盼,始终不忘一颗爱茶的初心。

我曾在赵州柏林禅寺的云板声、木鱼声中品一杯茶,也曾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中饮一杯茶,当香茗入口,手中的杯子看似空空时,里面却贮满了看不见的茶香。佛家有言:空即有,有即空;悟到空时,即是有时……

路程漫漫,我时常会停下脚步,回头找寻,找回自己初学时的郑重与生涩;找回某次行茶时,一息的平和与清静;找回看见茶融于水时,心的柔软与慈悲;找回因对坐饮茶之人的陪伴,生起的感恩与温暖。

因果,信仰,舍得……我们都是沧海一栗,甚至只是一片茶叶,要永怀谦卑之心和分享之心,做一世好茶,才是最大的福报。

青茗伴我,茶悦禅心。

耀悦法师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作总结发言:我理解的茶生活

这两天大家以茶相聚,以茶省察自心,以茶结缘大众,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听了诸位茶人的分享,很有触动。

各位茶人于茶之一道浸润很深,于一碗茶汤中品出了诸般滋味,除了甘甜浓淡,涩滑厚爽之外,那令我们念念不忘的,必是茶之外的味道。有些人在茶里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有些人在一杯茶里体味到了心灵的成长,在座的每一位茶人都是用这一杯茶与这个世界对话,用这一杯茶与周围的人交流。我们的确应该感恩茶,茶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

在中国,茶这一片树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我们常说禅茶一味,茶道是从中国禅文化中衍生出来的。日本禅僧山上宗二在茶书《山上宗二记》中说:“茶道是从禅宗而来的,同时以禅宗为皈依。”禅茶僧泽庵宗彭在《茶禅同一味》中说:“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可以说,茶是趋入禅门的一个契入点,生活中入道的门径八万四千条,中国人偏爱茶,茶与我们最亲切,也最契合中国人的精神审美,我们从日常饮茶中窥到了那条通禅的幽幽小径。

曲径如何通幽呢?

一、禅茶一味是什么味?

虚云老和尚曾经开示:所有修行的要点都要导归当下,导归自心,离开了当下谈不上修行。这是一切修行的要点,茶道亦是。

茶与出家人的缘份亦是源远流长。在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之前,唐代禅门吃茶之风极其普遍,唐代的百丈禅师在其制定的“丛林清规”中,更是把禅门饮茶规范化,这套关于吃茶的详尽仪规在禅堂中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希望大家有机会去体味一下。

丛林饮茶重在实用,所用茶具极其朴素,泡茶用的是大铜壶,茶杯是杯壁极厚粗磁碗,至于奉茶的仪规也极简单,前面一人发杯子,后面一人倒茶。行茶者通常右手执壶,缓缓而行,倒茶时丁字步站立,小心缓慢地将茶水倒入茶杯,不可溢出,亦不洒落,接受者伸长手臂以杯相接。几百人的禅堂,安静的可以听到针落地的声音。在大冶洪炉的选佛场中,每个人饮到的茶是什么味道,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净慧老和尚在禅修中提倡:专注、清明、绵密。关于这一点,老和尚有一段具体的讲述:

修行任何法门都要保持专注、清明、绵密的状态。专注就是让整个生命的力量都倾注在一个目标上;清明就是要让内心明明朗朗,没有杂念;绵密就是要使专注与清明保持连续、稳定的状态,绵绵密密、相续不断。修行能如此,自然会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日本千利休曾说过:佛之教即茶之本意。汲水、拾薪、烧水、点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皆为习佛修行之行为。我想,大家在煮茶、沏茶,行茶的过程中念念专注,念念导归当下,即是由茶入道吧。

二、赵州茶,平常味

一句“吃茶去”,深入人心。关于赵州吃茶去的公案,大家都很熟悉了,自赵州从谂禅师之后,禅茶成为深入人心的概念。

公案就是过河用的桥,禅师以此为媒介启迪学人,让人们以此为手段,止息妄心,令万念归一。时到今日“赵州茶”依然接迎学人无数。我们作为茶人,也不妨时时问自己一句,什么是赵州茶?

记得师父明憨大和尚曾经开示说:赵州茶是什么味呢?赵州茶就是平常心的味。平常心就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茶人千利休认为“所谓茶道,无非烧水点茶而已”。

煮茶、沏茶,行茶时念念专注,如同在禅座上打坐,下了座如何保持呢?也大约也如同在座的各位茶人,不煮茶,沏茶时,如何保持茶生活呢?

我窃以为,茶乃平常事,以平常心来行茶道即是茶生活吧。虽是平常事,一颗平常心却不易得,什么是平常心呢?

换言之,这碗“赵州茶”要以怎样的“平常心”来喝呢?净慧老和尚苦口婆心。他告诉我们:

“要用感恩的心态来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是在其中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人文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分关爱。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净慧长老以“生活禅”的角度,对“平常心”又做出了一番深入浅出,当代人易于理解的诠释。

我们要学习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心心念念,日久功深。

我们要学习将“生活禅”的理念,一点一滴落实到自己的茶的生活里。祝愿大家都能过上自己向往的茶生活。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茶叶经销商的未来如何发展

茶叶经销商的未来,离不开它!

  为抗击疫情,今年的茶叶城、品牌茶企、经销商、茶叶店都遭遇了新一轮的经营挑战,茶企在开启新的市场营销时,也在侧重帮助经销商提升终端获客能力,完成团队、渠道的建立,尤其对于线下实体渠道的支持力度更大了。

  茶商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目前茶企的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不再是一味地压货,越来越注重品牌在消费端的影响力的建设、重视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  

  很显然,作为茶行业市场中的中坚力量,经销群体的市场作用仍然无可替代,但它们也面临着转型升级。那么,经销商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呢?

  到底做不做终端?

  今年对于茶行业的实体渠道来说,确实不容乐观,不少经销商在与兴茶君交流中,表达了他们对于当前茶叶市场形势的迷惑:开拓市场难、资金周转难、转型难,挣钱难,他们也迫切想改变现状,但似乎又不知从何下手,处于一种很焦灼的状态。  

  么,认清楚形式之后,我们将继续讨论在实际经营中,大家另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经销商要不要做终端?兴茶君以为,也必须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经销商的未来,是终端?

  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茶企还是经销商,在把重心放在了消费者层面,在经营转型过程中重视终端零售的建设,那么,在回归茶叶零售终端上,又该如何做呢?

  当下,茶叶市场的品牌拉力作用还不明显,虽然茶叶线上市场增速很快,但从体量来看,相比线下市场来说,只能说是一个补充。

  茶叶的消费更多的还是靠渠道,靠终端的推介,消费者主动选购某某品牌的意识消费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所以,经销商想要在危机中胜出,没有自己直接掌握的核心终端,经销商的话语权就掌控不了,不但与茶企没有谈判的条件,就是自己市场所在的一些竞争对手,也不见得会把你当对手。

  在如今的茶行业,终端所处在市场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明显,谁掌握了销售终端,谁就有机会成为市场的赢家。

  总之,做好自己区域的终端建设,成为当下茶叶经销商的必修课。只有产品只有占据终端市场,在销售点上与顾客见面,才有可能被消费,才能说自己占据了一定的终端市场,于品牌而言,才能说自己有了控制市场的主动权。终端这一硬仗,必须打。

找到约8,362条结果 (用时 0.03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48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