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英德红茶怎么品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饮茶札记丨英德红茶


这篇是「多聊茶」的第贰佰捌拾陆篇常规文章

饮茶札记丨英德红茶  


前言


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助教粒粒。


最近收上来的【饮茶日志】,质量越来越高了。


看来大伙儿听了直播课程之后,填日志的“功力”增加了不少呀。


(详细内容请戳这里 → 饮茶日志丨填写指南(转发并收藏))


在这一次收上来的作业中,不少同学都提到了“岭南金韵”这款茶。


岭南金韵,脱胎自小众红茶产区—英德。


今天的饮茶札记多杰老师就要和咱们聊聊这个茶区,以及这里所产的红茶。


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


英州以茶闻名


中国绿茶,多是以小地名而命名。


例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等。


太平,起码还是一个县。


西湖和洞庭,仅仅是一处名胜罢了。


中国红茶,多是以大地名而命名。


例如、滇红、湖红、闽红等。



滇,是云南。


湖,是湖南。


闽,是福建。


都是以一省之力,成就一种红茶。


真正以红茶而闻名世界的县,中国只有两个。


一个是祁门,另一个是英德。


祁红,已经享有大名。


英红,却仍少有人知。


不妨,我就聊聊这款冷门的红茶吧。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老茶罐


有一次上课,我拿出一包英红。


一个男生马上就说:老师,这是外销茶吧?


我一听很高兴能,看来这是课前预习了。


于是反问:同学,你怎么知道呢?


学生答:英红嘛,不就是畅销英国的红茶吗?


我哭笑不得,随口问另一个女生:你觉得他说的对吗?


女生答:肯定不对。


哪里不对?我追问。


女生答:我认为是英国产的红茶,所以叫英红嘛!


不得不承认,英红还真是没名气呀!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出口宣传广告


其实这里因为盛产石英,古称为英州。


南宋年间,英州升级为英德府。


英德这个地名,至今已沿用了八百余年。


英德建府时,可还没有英国和德国呢。


没想到后来,英德红茶,成为外销主力军,真的畅销英、德。


冥冥之中,似有巧合。


英红闻名天下


新中国建立之后,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出口创汇迫在眉睫。


当时福建的闽红、安徽的祁红、湖南的湖红、云南的滇红,已经都是红茶界的明星茶品。



广东省,却还没有真正的红茶产区。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广东将“云南大叶种”引种至英德。


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新式茶园200余公顷。


1959年,可称为“英红元年”。


这一年,首批英红问世,结果一炮而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正式函文中写道:


“茶叶品质具有外形色泽乌润细嫩,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甜润,具有祁红鲜甜回味,香气浓郁醇正,叶底鲜艳,较之滇红别具风格。”


祁红,是英红的前辈。


滇红,是英红的长辈。


既具有祁红鲜甜回味,又较之滇红别具风格。


英德红茶.干茶


英红,红茶界的晚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怪不得,庄晚芳等编著《中国名茶》时,这样描述“英红”:


“英红是一九五六年创办的英德茶场的新产品,是我国红茶中一朵新花。”


红茶新花,香飘万里。


1963年,英国女王喝到了英红,也是大加赞誉。


自己的茶科所,夸奖还有鼓励的成分。


外国的消费者,赞赏才有含金的价值。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社会中,认为英红的品质堪比锡兰红茶。


正因如此,英德红茶逐步畅销世界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第一茶城


在英德茶区鼎盛时,茶厂林立,茶园遍地。


在英东茶区,就有英德华侨茶厂、黄陂华侨茶厂,茶园面积达两万亩。


在英中茶区,则有英红华侨茶厂、红旗茶厂,茶园面积也达到了万亩。


至于英西、英南、英北,茶园面积合计则有三万余亩之多。


这些茶厂看似繁杂,实际可分为三大系统。


其一是农垦系统,其二是劳改系统。


除此之外,另一部分是华侨系统。



原来在1978年,东南亚、南亚地区发生了排华事件。


自缅甸、印尼等十数个国家被迫出走的华侨,被国家接回后都安置在英德。


所以,英德才会有那么多的华侨茶厂。


我在英德见过一位老的制茶师傅,便是当年从缅甸撤回的华侨。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撤侨回国后,一直在英德的黄陂华侨茶厂工作。


他说,是祖国在关键时刻帮他们度过难关。


因此上,他们在茶厂工作总是格外卖力。


英红茶厂设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出口创汇。


多杰老师收藏.英德茶场小火车票


因此,在那一代英德制茶人的心中,总有一种朴素而坚实的概念:


努力制茶,就是报国。


1964年,在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的指示下,在英德成立了“中南茶叶科学研究所”。


这便是如今广东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前身。


为了迎合国际市场的要求,英德还大力推广机械化制茶。


于是乎,小小的县城还成立了大型茶叶机械制造厂。


生产的各式揉捻机,不仅服务英德,还畅销全国。


至此,茶场、茶园、茶叶机械厂、茶叶研究所、茶叶中学一应俱全。


小小的英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茶城。



外销转为内销


1989年之后,国际形势突变。


与其他红茶一样,英红的出口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亦或者说,几乎到了完全滞销的程度。


英德茶区,面临着自外销而转向内销的挑战。


万般无奈,英德曾尝试过“红改绿”。


但由于是云南大叶种的底子,所以制出的“英绿”味道苦涩,销售差强人意。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广东茶叶手册”


由于自创立之初起,就是完全为了服务外销。


以至于“英红”,在国外的名气远远大于国内。


比起“祁红”、“滇红”,知道“英红”的人实在太少了。


以至于直到今日,提起“英红”还真有人以为是“英国红茶”呢。


昔日,英红是外销的明星茶。


如今,英红是内销的冷门茶。


时也!命也!运也!


想当年,英红享誉全球。


现而今,英红滞销市场。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出口宣传广告


原因何在?


这一切,还要从国人与红茶的缘分讲起。


国人不饮红茶


民国的老茶叶罐上,总写着一句“本店出售红绿花茶”。


其实,这只是一句客气话。


各位爱茶人,您可别当真。


您要是真的以为,店里真的既有茉莉花茶又有绿茶还有红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花茶,是绝对的大宗产品。


绿茶,只算是花茶的陪衬。


红茶,则根本是虚张声势。


一般的店里,基本不会备货。


原因也十分简单,旧时国人还没有喝红茶的习惯。


多杰老师收藏.民国老茶罐


物流系统,愈加发达。


信息传播,愈加便捷,


现在哪位爱茶人家里,都是六大茶类俱全。


可在老年间,各地区大致都只喝特定品种的茶。


以至于,人们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一种茶,对应着一种生活方式。


喝花茶,便是地道的京味生活。


喝绿茶,那是雅致的苏杭生活。


喝红茶,则是洋气的西式生活。




中国红茶,肇始于正山小种。


时至今日,“世界红茶鼻祖”的石刻还立于武夷山中。


但自红茶创立之日起,就完全是迎合外销的需求。


自清中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闽红、祁红、湖红、滇红、英红一次次创下了出口奇迹。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红茶外销受阻后,才开始大规模转为内销。


中国人制红茶的历史,大致三百余年。


中国人饮红茶的历史,只有三十余年。


冲泡红茶技巧


在中国人尝试饮红茶的三十年间,最为畅销的是什么红茶?


既不是滇红,也不是祁红,更不是英红。


而是,金骏眉。



为何畅销?


因为金骏眉,是真正为中国人量身打造的创新型红茶。


紫砂盖碗,工夫泡法。


汤色金黄,口感清爽。


花香香浓,甜润顺滑。


金骏眉,其实是最迎合国人品饮习惯的红茶。


不得不说,金骏眉的“红茶中国化”尝试颇为成功。


以至于,金骏眉已经悄悄改变了教科书上对于红茶“浓、强、鲜”的定义。


其实“浓、强、鲜”,也都是口感中的褒义词。


可为什么,我们却经常泡不出一杯具备“浓、强、鲜”特征而且好喝的茶汤呢?


其实,是冲泡手法出了偏差。



要注意,“浓、强、鲜”是西方人所定的红茶标准。


可西方的茶文化,与我们的冲泡方式完全不同。


他们讲究,一次萃取,不再续杯。


因此上,如果还是150ml 投6g到8g茶叶,采用工夫泡法,其实泡茶难度加大了。


一不留神,甚至容易泡砸。


茶汤风味,大为变化。


浓,会变为酽。


强,会变为苦。


鲜,会变为涩。


那这杯茶,怎么还会好喝呢?


我们把话题,说回到英红。


英德红茶,是完完全全的外销茶基因。


从茶树品种的选择,到制茶风格的确立,都是以走俏西方市场为目的。


英德红茶.干茶


只是由外销时的红碎茶,变为了如今的直条型工夫红茶而已。


所以想泡出英红真正的风味,还是要在冲泡手法上溯本求源。


以我的经验,按照2g对应150ml对应的茶水比例,百度沸水,一次浸泡。


汤色红艳,香气彰显。


滋味醇厚,鲜爽甘甜。


英红的风格,才能显露无疑。


要真是150ml水,投上个6g英红干茶,可就麻烦了。


“秒进秒出”茶汤不够饱满。


可是稍一浸泡,又马上会苦涩不堪了。


六大茶类,可以说丰富多彩。


冲泡手法,切不能一成不变。


多杰老师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 “英德红茶”老茶罐


没有一劳永逸的冲泡方法,可以应对绿、白、黄、青、红、黑各类茶。


育人,讲究因材施教。


泡茶,也要量身定制。


因材施教,是优秀的教育者。


量身定制,是合格的泡茶人。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茶经新解》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微信公号:多聊茶

新浪微博:@杨多杰 @多聊茶

人  人 讲:【杨多杰的多聊茶】直播间

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FM87.6 《吃喝玩乐大搜索》周二嘉宾


本公众号所有文字、音频、视频及声明过的图片著作权均归作者所有

除已签约的机构和平台外,不接受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载、改编、引用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

英德打造 红茶第一品牌 抢滩海外 香飘世界

  历经60余年发展跻身世界四大高香红茶,品牌价值达23.63亿元

  10月21日至24日,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即将在英德市开幕。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业品牌将集聚英德,开展国际性交流与探讨。

  成长于1956年的英德红茶,凭借“浓醇鲜爽”的优异品质特点,一度蜚声中外,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中国红茶之花”,为国创汇,广受好评。

  历经六十余年风雨洗礼,如今的英德红茶再度起航,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同时,英德红茶积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还飞向了太空,被评为世界四大高香红茶之一。未来,英德将打造中国红茶第一品牌,香飘世界。

  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图为英德举办“千人采茶创世界纪录”活动。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

  起步迎辉煌:
  英国女王用英德红茶待客

  “英德红茶虽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起步,但英德是个古老茶区,种茶和产茶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制茶大师”、英德红茶创始人、奠基人之一袁学培表示。

  斗转星移,时间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英德茶叶生产已经有迹可循:据研究认证,英德是韶州(今韶关)三个产茶县之一。明代以前,英德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德一直是“中国茶路”的重要节点。国内茶叶专家陈栋曾评价道,当时经过英德北江茶路每年出口的红茶达到10万吨,北江茶路价值远远超过茶马古道。

  而英德红茶真正起步是在1956年。彼时,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正鼓励茶叶生产,学生干部和农民被安排前往指定的山坡上种茶。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广东省农业厅调入茶籽在国营广东省英德新生联合企业公司(现为英红华侨茶场)试种成功,并开始规模种植。

  英德红茶试制成功后,得到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随后创办了“广东省英德茶叶试验站”(后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1959年,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出口外销。“当年出口、当年出名,英德红茶因品质优异,好评如潮,在国际上的反响很热烈。”袁学培回忆起首批英德红茶出口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

  时年21岁的袁学培刚刚踏出校门,作为省农业厅派遣到英德茶叶试验站的科研技术人员之一,有幸参与了首批英德红茶的试制过程。据他回忆,首批出口的英德红茶约700担(7万多斤),出口价格为1800—2500美元/吨,主要销往西欧国家。

  “当时普通红茶出口价格约为1500美元/吨,英德红茶的出口价格更高,均价达到2000美元/吨。”袁学培自豪地表示。

  在国际上“一炮而红”的英德红茶(红碎茶),被苏联专家评价为“世界上的高级红茶”。国内茶叶专家则表示,英德红茶堪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媲美。

  1963年,英德红茶首次在英国成功拍卖。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盛大宴会上,用来招待宾客的英德红茶FOP(叶茶一号),受到高度称赞和推崇,并用作皇室礼品用茶。英德红茶遂被誉为“中国红茶后起之秀”。

  1964年,英德红茶通过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一机部四部共同鉴定,从此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金帆”牌红茶品牌,专供出口创汇和制定全国红碎茶二套样实物收购标准。

  据有关部门数据统计,鼎盛时期,英德红茶出口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国家提供5万担左右红茶出口,年创汇400万—500万美元。

  “在计划经济时期,英德茶厂只需负责生产、加工环节,冠以‘金帆牌’商标的英德红茶,统一由广东省外贸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英德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也是英德红茶在国际上能快速提升影响力的主要原因。

  1986年底,农业部等5部委批准英德建立大叶红碎茶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阵痛后重生:
  英红九号跻身红茶品牌前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发展市场经济,取消了对英德红茶统销统购政策。受此影响,英德红茶出口外销受阻,产业发展进入低谷期,全市茶园面积从10万多亩锐减到不足2万亩。

  为尽快度过“阵痛期”,英德红茶决定把英红九号作为突破口。“由于大叶种是个群体品种,品质参差不齐,产量高低不一,所以要在这个群体里选择一个产量高、品质好的产品。”袁学培说,英红九号就是基于这个初衷通过单株选育出来的,它具有优质高产的品种特性和浓醇鲜爽的品质特点。

  为培育适合英德红茶发展的优良茶树品种,1961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开启英红九号的品种选育,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于1988年育成,并被审定为省级良种。

  随后,英红九号开始在英德落地开花,大规模推广种植。以英红九号制成的红茶产品陆续推出,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金毫茶”产品成为红茶之最,被誉为“东方金美人”。

  “特别是2000年以后,很多人跑来问我,英红九号哪里买得到?”袁学培回忆,英红九号形成品牌推出市场后,反响特别好,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品牌的本质是品质,英德政府和企业深谙此道。为此,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英德红茶,狠抓品质管理,制定实施了《英德红茶》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3002006),构建了清晰的英德红茶质量标准体系。并大力建设高标准茶园和茶叶良种繁育场,实施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引入中央智能化的加工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提升英德红茶整体加工水平等。

  英德红茶产业规模得以迅速壮大,开始实施规模化发展战略。从2008年开始,英德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英德茶产业发展。2018年,英德市成功申报建设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在英红九号的带动下,英德红茶产业发展迅速回暖。截至2019年春,全市茶园面积达13.2万亩,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种植面积达10.5万亩,均为生态茶园,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8年干茶产量8300吨,实现综合产值36亿元,创造了“一个品种带动一个产业”的佳话。

  此外,由于以英红九号为代表的优质英德红茶消费群体日益扩大,英德红茶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增,吸引社会资本不断涌入。目前,英德全市茶叶类企业从原来的十几家发展到286家。其中,清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扶贫资金入股茶企、茶园的项目超过16个,金额达8668万元。

  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下,如何让英德红茶真正“走出去”?英德给出的答案是——不遗余力推进品牌推广,运用“媒体宣传+举办活动+出访推荐+跨界融合”的联动模式,多渠道扩大宣传,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茶事活动,大力发展茶旅融合,发展“体育+红茶”,推动“新会陈皮”和“英德红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度合作等。

  至此,英红九号从一个茶树品种名发展成为红茶公共品牌名,2019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类品牌中名列前茅。

  探索中收获:
  回归国际舞台拓展新市场

  进入21世纪,英德红茶一直积极探索品牌发展的新道路,加强对外推广,成功再次走出国门,站上国际舞台,甚至冲出世界,飞向太空。

  2016年,英德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广东清远·英德红茶(北京)推介新闻发布会”。著名茶叶专家、原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红茶岗位专家陈栋评价英德红茶品质达到国际高级红茶质量水平,认为“英德红茶”可评为世界高香红茶。

  同年,清远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访莫斯科、德国、意大利推介,并在莫斯科中国城会议大厅举行“俄罗斯英德红茶推介会”,受到好评。

  2016年9月15日,英德红茶英红九号茶树种子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进行航天育种,并于11月18日随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

  “红茶种子进入太空是英德红茶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刻,引起的反响也特别大,世界上的许多人因为此次事件知道了英德,知道了英德红茶,知道了英红九号。”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2019年9月21日至23日,清远市人民政府、英德市人民政府组织八百秀才、龙润、老一队3家企业参加2019第15届马来西亚食品酒店展,在这个国际级展览会上推广英德红茶。

  除了宣传推广发力,怎样推动英德红茶再次走出国门,是英德红茶“复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东风在2016年吹来了,清远市正式出台《清远市鼓励创业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支持和扩大清远农产品出口,重点对清远地区特色产品如红茶等产品进行宣贯,对有意向出口的企业大力帮扶。

  2016年9月30日,一批由英德积庆里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英德红茶样品经清远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出境,标志着英德当地最具特色的“红茶”产品从种植基地到加工厂,正式具备了出口资格。

  2017年,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与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10吨英德红茶出口合同。该公司首批500斤茶叶在2018年通过海关出口到德国。

  英德紧抓机遇,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目前已有10家茶企获得HACCP认证,7家取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英德红茶正逐步销往俄罗斯、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虽然目前茶叶出口价格偏低制约了部分当地茶企的出口意愿,但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看来,这种局面很快就会有所改观。他表示,在建立一套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以降低成本,同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加以宣传推广等方面,“英德非常有经验,也有基础,做起来并不会很难”。

  在政府层面,英德市提出,将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红茶产区的交流,重点塑造英德红茶的品牌影响力,让英德红茶香飘世界。

  蓄势待突破:
  深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如今,走过六十余载岁月、洗去铅华再次归来的英德红茶,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一步,如何深入打造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让英德红茶成为中国红茶第一品牌”逐渐提上当地政府重要议程,行业内对打造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2019年5月22日,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与英德市人民政府就“英德红茶品牌提升战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开启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计划。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理事长刘平均在上述协议签订仪式上表示,英德红茶作为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要积极向农业部门申报列入我国农业公用品牌目录;要加强培育,做大做强区域品牌,稳步提升品牌价值。

  袁学培也提到,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意义重大,英德红茶产业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因此,他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引导,茶业各界共同推动,让英德红茶这个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政府能否组织成立一个机构,对英德红茶定级别、定价格、定产地,让行业更加规范的发展,从而更利于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袁学培建议。

  对此,英德家优品互联网有限公司CEO李结林也有过类似的思考。作为目前新兴行业电商领域的领头人,去年以来,在李结林团队的带领下,英德红茶走出了一条电商突围打造区域品牌的新路子,并受到社会的关注,引起不小反响。

  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知名电商平台先后开设“英德红茶旗舰店”,同时,与阿里经济体蚂蚁金服的“区块链技术”打通,在天猫英德红茶原产地官方旗舰店首发了全球首款区块链追溯红茶。

  据英德电商部门统计,2016年以来,英德全市农特产品网销总额超过14.5亿元,其中英德红茶是电商销售的主力军。

  “一个品牌的建设,最重要是产品。”李结林说,英德家平台主要做的是结合平台电商、社群电商、新零售为孵化路径,逐步孵化“英德红茶”地标产业品牌。对于英德红茶怎么深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李结林建议,成立一个办公室或者工作小组,再或者组建一家英德红茶股份公司,统筹处理英德红茶有关事项,以提高公用品牌打造的整体效率。

  “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能操之过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胡海涛则认为,英德红茶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之路仍任重道远。

  胡海涛提到,英德红茶作为后起之秀,历史并不算很长,加之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部是以红碎茶出口国外,属于“国内开花国外香”,国内市场对英德红茶的认知度并不是很高。他建议,除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也需要各个茶企自身的努力,包括加大资本投入、积极开拓市场、加强产品宣传推广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带动下,目前,积庆里、八百秀才、英九庄园、鸿雁、德高信、英州红、上茗轩、龙润、英红农夫、英茶王等一批英德茶企正积极进行自主品牌建设,致力提升英德红茶市场竞争力,最终让英德红茶香飘世界。

  英德红茶品牌发展大事记

  ●2005年8月

  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英德市“中国红茶之乡”称号。

  ●2006年

  英德红茶获“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

  ●2010年

  英德红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以来,英德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

  ●2013年10月

  英德市获评“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

  ●2014年10月

  英德市获评“2014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称号。

  ●2015年

  英德红茶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品牌馆,并获得2015-2017年度中国茶业品牌馆品牌茶叶。

  ●2017年

  英德红茶被评为“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英德红茶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2018年

  英德市荣获“2018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和“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在2018中国茶叶县域生产竞争力排行榜上名列第九。

  ●2019年

  英德红茶品牌价值达到23.63亿元,在红茶品牌中名列前茅。

  摘自:南方日报

英德红茶文化以及著名茶山一览!

  英德种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据唐代陆羽所着《茶经?八之出》 (公元764年)载:“岭南生福州、泉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当时韶州植茶包括英德、曲江等。又据中国茶叶研究所程启坤、庄雪岚两研究员主编的《世界茶业100年》中研究论证;“唐朝、五代韶州的曲江、仁化、英德等县均已产茶”,“明代以前英德便成为当时广东省11个产茶县之一;明代时是广东省70个产茶县之一;鸦片战争后是广东84个产茶县之一。”可见英德植茶和产茶历史悠久。

  1、陆羽对北江流域茶的记载

  在岭南的好“茶”系列中,北江流域的韶关茶是代表。最早发现韶关好茶的是唐代茶圣陆羽。他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上述陆羽记载中的“韶州”,即现在的韶关地区,清远自汉代建县制以来,在历史的早期上曾经属于韶州,后来划归广州,在1988年成为地级市。而唐代的陆羽是湖北人,为了写《茶经》,曾到过湖南、江西、广东等考察游历,可以推断,当时陆羽就是沿着秦汉古道到达北江流域考察茶的种植、饮用情况的。因此,陆羽记载中的南方茶应包括清远北江流域的茶,这无可争议,这可以说是北江流域对茶的最早记载了。

  2、六祖慧能与英德西华寺

  英德西华山建有寺庙(今英德云岭水头村)在民间及佛教中一直有“先有西华寺,后又南华寺”的传说。

  道光《英德县志》卷4《舆地略》记载该县的五狼嶂产香茶,“然山高路险,采者不可多得”。而在民国《英德县续志》卷16《物产》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若中隅西华山茶,相传六祖手植;又有名葫芦茶者,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能消暑觧毒,煎水治小儿疮疥。”

  上述记载中提到了“相传六祖手植”是怎么回事呢?六祖惠能(638年-713年),是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是着名的佛教禅宗祖师,着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六祖慧能于唐仪凤二年到广东曲江县南华寺传经,英德西华山建有寺庙,离南华寺只有几十公里,六祖到西华山植茶符合佛僧在寺庙附近种茶的史实。慧能禅师在游历、传播佛禅过程中,亲手种植茶叶也在情理之中了。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多查证当年慧能禅师是否真正亲手种过茶叶,而千百年来,禅与茶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十分深厚,已是被人们广泛认可的事实。

  3、杨万里与英德之缘

  杨万里,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南宋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又升为广东提点刑狱。杨万里在广东任职期间,曾到英德的浈江游览,留诗并赞美英德的山水。

  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一生作诗两万多首,留下诗文中有很多是关于茶的,他一生嗜茶如命,“茗饮小过”、“频啜得中寒”,弄得人“瘦骨如柴”,追求茶的味外之味,从清澄如碧的茶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正道。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记载说,杨万里从常州知府调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时,将万缗积钱弃于常州官库,两袖清风而去。在广东任官时,曾以自己的七千俸钱代贫户纳税。杨万里归隐回乡后,两袖清风,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唯带(皇帝所赐的玉带)有金”.故居老屋三代未加修葺,只能挡挡丝风片雨。这也说明他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并将之作为人之道。因此,英德市为纪念先人、弘扬茶文化传统,将一条全长22公里市政大道取名为“杨万里大道”。

  4、文学家梅尧臣与英德茶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梅尧臣是北宋卓越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他在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上,都体现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的特点,因此深受其好友欧阳修等人的推重称扬,南宋刘克庄及清代叶燮都称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比欧阳修大五岁,26岁时以叔父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步入仕途,但一生官职低微,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却总是名落孙山,郁郁不得志,他曾在英德(即当时的英州)任“别驾”一职。所谓“别驾”,是为州刺史的佐官,因外出不能与刺史乘坐同一马车,因此称“别驾”。

  梅尧臣擅长写诗。欧阳修称梅诗“以闲远古淡为意”、“穷而后工”。梅诗现存2800多首,其中茶诗(包括少数叙及茶事者)有55首以上。他的茶诗,不仅数量多,而且不乏上乘之作。例如,梅尧臣在任英州别驾时曾以《山茶》为题赋诗一首:“南国有嘉树,华茗玉杯。曾无冬春致,常冒雪霜开”,称赞的就是英德的茶。

  5、米芾与清远北江之缘

  米芾(1051-1107),北宋太原(今山西省)人,世称“米南宫”,北宋着名书法家、画家。于北宋神宗熙宁(1068-1077)年间,补浛洸县尉,任职两年。米芾任浛洭(今英德浛洸镇)县尉时,是赏石收藏家和评论家。米芾不仅爱石成癖,对石下拜(拜石为兄)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英石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2011年,清新文史研究者在三坑镇西坑水库山麓旁边,发现了米芾墓,民国版《清远县志》也记载:(清远境内)湴塘村米氏皆为元代奠居,俱有族谱世系。米氏乃芾裔也,芾十世孙由襄阳于元世迁居湴塘。

  鲜为人知的是,米芾还爱茶。元佑四年(1089),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时,米芾前来相见并一起品茶,米芾写下《满庭芳》,词题就叫《咏茶》,这首茶词,上阕咏宴集烹茶,细致优雅;下阕引入情事,兼写捧茶之人。既细腻传神地写出了煮茶程序,又写出了雅宴清谈中侍女的娇美,表现了高会难逢,主人情重的意蕴,充满清雅,高旷的情致,广为流传。

  6、石门台五郎嶂高山茶曾为朝廷贡品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凡一方之土特产,要将最新、最好的向朝廷交纳,供皇族使用,称之为贡赋。据《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下之所供为贡,上之所取为赋。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而清远英德的茶,也曾经作为朝廷贡品。

  据清康熙年代陈志权所撰写《重修英德县志?贡献志》记载:“叶茶七十斤七两,国朝:芽茶一十四斤五两,进贡朝廷。”其实清朝时,英德县境内种茶遍及四乡。据清道光《英德县志卷十六物产篇?茶类》中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蓝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鹤子乡浮山茶皆奇品……”清宣统《英德县志》则记载:“茶产罗坑、大埔、乌坭坑者香古味醇,如扑茂之士,真性自然殊俗。其余黄金山、水边、黎洞、黄寨等处所产远为不逮……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旧茗茶山亦产茶。”不过,那时种植的是“丛生茎小而长,叶尖如指”的小叶种茶树。

  7、浓厚的“客来敬茶”习俗

  客来敬茶,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晋代王蒙的“茶汤敬客”、陆纳的“茶果待客”、桓温的“茶果宴客”,至今仍传为佳话。宋代杜耒《寒夜》诗中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也广为流传。而在北江流域的清远,尤其是在茶乡英德的民间,客来敬茶更是浓厚的传统习俗,并成为寻常的理解。

  在英德,无论市区、城镇抑或乡村,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总要先敬一杯热茶,然后宾主坐定,啜饮交谈,这几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而且,“客来敬茶”不分亲疏,对来客恭而有礼,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从中可以看出,在英德及清远的民间,一直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

  8、英德知州与《煮茗台》

  在自古至今的清远乃至广东的茶产业中,英德红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清远的茶历史文化中,英德的茶文化更是底蕴深厚,内容十分丰富。

  在英德城区附近的旅游名山——南山上,有石刻诗歌、建筑物等茶文化的印记。如在半山腰的众乐亭左侧6米处的崖壁上刻有元杰手书“煮茗台”三个字。三个字左下侧刻有南宋建炎三年任英州知州的汪任所作的诗歌《煮茗台》,“石梯千级杖黎行,行到山腰足暂停。漩吸灵泉煮佳茗,渴心滋润困魔醒。”《英德县志》记载:“赤朱山茶、石莲乡山茶、阿婆嶂岭茶、溪头乡黄岭茶、鹤子乡浮云山茶皆奇品……五郎嶂产茶,气味清绝。观音山亦产茶”。《重修英德县志》记载有贡茶数量:“茶叶70斤7两,芽茶14斤5两。”以上史料证明英德由宋至清朝,茶叶生产很兴旺,产地众多、品质优良,印证了英德茶叶发展史在广东茶叶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9、英国女王英德红茶待贵宾

  英德红茶自创制以来,以其极佳的形、色、香、味博得世界人民的喜爱,目前,已经远销世界德国、英国、美国、波兰、苏丹、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英国是世界红茶销售中心,也是红茶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着名的立顿红茶是世界级的品牌,但英国自身并不大量生产红茶,因此,世界各国着名红茶纷纷拥入,广东清远的英德红茶进入英国市场后,很快受到英国人的青睐。

  据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电文称: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电文获悉:“英国皇室喜爱英德红茶,1963年英国女皇在盛大宴会上用英德红茶FOP招待贵宾,受到高度的称赞和推崇”.1996年9月19日香港《东方日报》曾经报道:英德红茶被作为高级红茶已被英国定为皇室用茶。“英红”是与“祁红”、“滇红”等并列的中国五大红茶之一,它因外形成条、色泽乌润、内质鲜甘、汤色红艳、香气浓郁、入口醇厚而深受品茶人士赞赏,获奖无数。2006年12月3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英德红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10、历史悠久的英德苦丁茶

  在我国苦丁茶历史中,普遍认为英德苦丁茶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近年来,广东大量种植苦丁茶,而英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种植,因其经济价值比较高,有“摇钱树”、“绿色黄金”等美称。

  据《英德县人民政府志》记载,公元前111年中原人茨充任桂阳太守时,把中原文化和农业技术传播给英德先民。东汉时,英德人已经饮用一种药用植物——苦丁茶。据《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卢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夜不眠。”《英德县志》记载:“登,一名皋卢,产观音山。叶大如掌,以片叶入壶,色味俱足,多反苦涩,治咽喉之症。”据专家考证,瓜卢即皋卢,为现今的苦丁茶。

  苦丁茶为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其产品为茶药两用植物代用茶,具有保健作用,能清热解毒,能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还可煮水,消炎止痛。据调查,英德市现有百年以上大苦丁茶树178株,占目前全国已发现苦丁茶大树资源的2/3。

  11、新中国领导人重视英德茶

  英德红茶创建于1959年,色泽乌润,颗粒均匀结实,茶汤红亮,滋味浓烈,饮后甘美怡神,清心爽口,色、香、味俱佳。英德红茶得到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根据媒体的报道,朱德、陈毅、陶铸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英德茶叶发展中,曾多次过问和指示英德。1965年10月,朱德委员长在视察广东返回北京途中,在英德站朱委员长乘坐的专列上接见了英德县委主要领导人时说:“陈老总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英德茶叶要加快发展,因为世界很需要,尤其是英国人很喜欢英德红茶。他还嘱咐我转告英德同志,一定要把英德茶叶搞上去,要搞出名堂来。”时为外交部长的陈毅还说:“连女皇(英国)都喜欢你们英德红茶,一些外国朋友向我要英德茶,你们一定要搞出大名堂来。”在中央领导的关怀下,英德红茶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当时,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同志曾于1963、1964年两次到英德视察,亲自指示有关部门拨款来支持英德发展茶叶。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