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宜宾采茶忙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宜宾筠连:监督护航采茶忙 不负漫山春茶香

一茶一叶一抹香,一人一篓采茶忙,在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一茶园里,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茶农们身挎茶篓,来回穿梭在一垄垄的茶树间,双手在茶垄上不停地翻飞,鲜嫩的茶叶在一捏一提间,逐渐填满竹篓,春茶采摘工作正有序进行着。


茶产业是筠连县的重要富民产业之一,全县有30余万亩茶园,年产优质茶叶超过2万吨、产值近百亿,是四川最大的红茶产地和最具竞争力的名优绿茶产区,享有中国茶业百强县、四川红茶第一县、川红故里等美誉。

都说“头春茶,贵如金”,每一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大早,筠连镇纪委书记朱光才便看到茶园里正在忙碌的茶农付泽群,“付大姐,采茶工人都来了吧?现在采茶能忙过来了吧?”“朱书记,得亏有咱们纪委的同志帮忙反映,现在工人们都来啦。”付大姐一脸兴奋地说。

采茶工人能及时到岗还得从朱光才一次走村入户收集茶农急难愁盼说起。

茶叶采摘、生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就走访中发现的用工短缺问题,朱光才马上向县纪委监委反映,县纪委监委驻县人社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县人社局积极搭建县、乡(镇)、村、组用工需求保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布春茶采摘用工需求,帮助茶农解决“用工荒”问题,目前已登记用工需求950余人次。

针对走访中发现的农户茶叶生产技术不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县纪委监委驻县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县农业部门派出农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生产厂房,对茶叶采摘和加工环节进行技术指导。“特派员一个月来指导一次,我们的茶叶品质更高了。”茶农苏孝兰底气十足地说。因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云雾多,苏孝兰种植的“乌牛早”有机茶叶香气馥郁、滋味甘醇、茶叶耐泡,因此远销全国各地,每亩收入由原来的6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元。

在全力护航春茶采摘的同时,筠连县纪委监委还通过纪检监察干部“一对一”联系茶企,及时收集问题,解决茶企面临的难题。

“眼看今年就要投入生产了,但是现在天然气安装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筠鼎茶叶刘雄加工厂相关负责人向纪检监察干部反映。筠连县纪委监委会同县营商环境办、县经信商务科技局等赓即组织召开燃气保障座谈会,督促相关要素保障部门在用电用气等方面进行全力保障。

“关于我们提出的燃气保障问题,筠连县纪委监委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多次核算,现场评审,现在燃气公司和我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安装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此次燃气安装问题表示非常满意。

“为护航好今年的春茶生产,我们明确纪检监察干部“一对一”联系相关茶企,实现对茶企业健康发展的监督保障到位,对影响和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从严查处到位,确保茶厂在春茶生产期间正常生产。”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纪检监察干部已走访茶农、茶企150余次,收集问题29个,协调督促解决问题27个,全县春茶生产工作进展有序。

茶产业发展关乎茶农切身利益和乡村振兴大局,谈起如何护航茶产业发展,筠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强化监督检查,围绕茶产业惠农资金使用、干部履职情况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严肃查处群众反映的截留挪用、冒领私分、套取骗取茶农补贴资金以及党员干部在服务保障春茶生产工作中存在履职不力、敷衍塞责等问题,全面压实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和乡(镇)属地责任,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护航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筠连县纪委监委)

来源:四川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5+2”产业,宜宾:打造“龙头企业+专合社+茶农”利益共同体

初春时节,随着气温回升,宜宾大地处处是“人入画中采茶忙”的场景。3月3日一大早,宜宾市翠屏区金秋湖镇书房村茶农彭芳就进入川茶集团金秋湖早茶基地开始采摘茶叶。当天晚上,经她手所采的茶叶将送到生产车间,加工后贴上“天府龙芽”系列标识,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对作为合作社务工人员与股东的彭芳来说,小小的茶叶已成为家里的致富门路,采茶、养护、成品茶售卖的利润都有一份。

数据显示,2021年川茶综合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作为川茶的重要产地之一,去年宜宾茶叶综合产值也达到305亿元。在这些数字背后,茶企在持续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宜宾也在不断探索经营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让茶农深入融入茶叶产业链发展过程中。‍

茶农:增加增收渠道 年收入10余万

“今年芽茶价格比前几年都高,鲜叶卖到115元一斤。”3月3日,宜宾市金秋湖镇琴塘家庭农场主张琴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开春晚,早茶多了一个月采茶期,整个茶园也增产三分之一。白天采茶,晚上加工,张琴忙得不亦乐乎。

张琴家十几年前就开始种茶,但是技术、管理都不会,由于收入不高她便外出打工,近年来听老乡说茶叶卖得不错,就决定回来好好种茶。“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技术指导,组建了微信群,治虫、修剪、施肥和用药等,都会在群里通知,有问题也可以直接咨询。”

茶农采茶(叶昌荣 摄)

在技术指导的带领下,张琴家茶叶质量不断提升,收入也明显上涨,“五年前一年只能卖几万元,现在可以卖给茶企,可以自己做成干茶卖到交易市场,一年可以赚十几万。”

在宜宾市翠屏区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罗清看来,茶叶产量与价格上涨也是茶叶质量与品牌效益不断提升的结果。“实际上这两年鲜叶的单价都有20%左右的增长,2020鲜叶一斤价格只能卖80多元,现在能卖到110元左右,今年早茶订单也有10%的增长,整个早茶的质量和市场都有了提升。”

不仅是家庭农场主,对于普通茶农来说,一年务农收入十万余元也不再是天方夜谭。彭芳掰着手指算到:10亩土地建茶园种茶,现在春茶每斤达到100元以上,还有夏秋茶可以收;帮助茶园采茶,每斤可以分35元;在产业园务工还能收到务工费;作为合作社的股东,成品茶售卖后她还能获得利润分红。“在基地务工不仅能挣到劳务费,更能把在基地学到的茶园养护、绿色防治知识直接运用到自己的茶园,提高质量与产量。”

茶企:产业深度融合 建立利益共同体

虽然整个茶产业发展已经让茶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但目前相对小而散的经营现状并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2021年的一份《四川茶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目前四川茶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参差不齐,特色不鲜明,缺乏系统规划,实力不强、结构不优”,制约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翠屏区金秋湖镇谢坝村雨露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的郭洪海坦陈,合作社与大企业的合作并不紧密。“在龙头企业带领下我们很快发展起来,但是在加工、销售上没有深度合作。”

为推动茶业各环节不同主体的合作,宜宾也在不断探索。翠屏区义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统管统销+二次返点”的模式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深度合作。据总经理杨义介绍,该公司与周边4家茶叶专合社和5个家庭农场合作,进行茶园的统一防治、茶叶统一标识和统一销售,同时成品茶叶销售利润的10%再对上述经营主体进行二次返点。

“这样的合作模式既弥补了小型经营商管理、加工的短板,又解决了他们销售渠道的问题。”杨义说。作为股东之一,翠屏区金秋加宏家庭农场主罗加宏告诉记者,通过这种模式去年50亩茶园鲜叶产值达30余万,还得到了8万余元的利润分红。

茶叶制作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叶昌荣 摄)

川茶集团的探索也在进行。据了解,川茶集团去年9月发起了“川茶兴千村”的新型模式。川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介绍,该模式是与村集体、社会资本共同建立公司,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多角度进行深度合作,村集体按股份比例进行利润分红。

记者在一份川茶集团《万企兴万村川茶兴千村服务手册》中看到,该模式的具体实施包括茶园管理、加工、质量安全、营销等全方位标准。

“我们就是要把种植管理技术、品牌资源、营销渠道等全部共享,建立以利益为核心的产业共同体。”颜泽文表示,下一步将探索茶产业联合体,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发展模式,让茶农深入参与茶产业发展的每个环节,真正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

(来源:四川在线)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宜宾春茶吐新绿 产业助增收

春回大地,茶叶飘香,眼下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

在翠屏区各大小茶园里,茶农们正忙碌着采摘春茶。

漫山新芽茶香飘

人勤春来早。

2月21日,翠屏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张元春又来到金秋湖镇神仙坡茶园基地查看春茶的长势。自2月6日翠屏早茶正式开园采摘以来,张元春时常到茶园指导茶农采摘鲜叶,“春节期间气温持续升高,茶叶长得很快,但是接下来又将迎来一轮降温天气,要保证早春茶的品质,必须要根据茶叶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采摘计划。”


农业推广研究员指导农户采摘鲜叶

金秋湖镇种茶历史悠久,是宜宾早茶的重要产区之一。当地村民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叶种植,不断扩大茶园种植面积。每年春节前后,漫山遍野一片翠绿,茶香沁人。

“我这几天都在这里采茶,采一斤能挣110元。干得勤快的,一天可以采两三斤。”在茶园基地采摘茶叶的金秋湖社区居民周正伟笑着说,近年来当地引进了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产业,农闲时就可以到基地做些采茶、锄草之类的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我种了100多亩茶叶,已经快19年了,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茶。”正在基地里忙着采茶的李勇是金秋湖镇义和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在精心管护下,今年的茶叶比以往长势要好,加上今年市场行情好,预示新年开局将迎来好收成。

茶企冲刺开门红

山上采茶忙,山下制茶香。

在基地茶叶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有序地对茶叶进行加工。

经过鲜叶摊放、杀青、分级、回水、做形、干燥、提香等工序,宜宾早茶就新鲜出炉了。


经过多道工序,宜宾早茶就新鲜出炉了

“现在这批茶叶正在进行烘干程序,当天就可以销售出去了。”川茶集团初加工厂厂长熊江捧着部分外形扁平的茶叶告诉记者,干茶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却非常繁琐,每一步都得掌握好。每5斤鲜茶才能制作出1.2斤干茶,在制作的时候需要不停地查看茶叶成色,以保证茶叶质量,“现在我们每天在当地收购6000斤左右的鲜叶,和往年相比是成倍增加,破了历史记录。”

“今年茶叶生长、销售等各方面情况都不错,与同期相比价格也比较理想。”据翠屏区明清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子权介绍,目前正生产的品种是乌早茶,每天收购400斤左右的鲜叶,制成干茶后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对外统一进行销售,市场供不应求。

据了解,翠屏区明清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05年落户金秋湖镇义和村,截至目前有143户社员,可同时带动周边近800人务工。

产业效益稳提升

茶产业一头连着茶农,一头连着消费者,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产品的需求,也发挥了茶产业促农增收的重要作用。


紧锣密鼓包装

截至目前,翠屏区已收购鲜叶66000公斤,鲜叶收入达800万元,加工干茶12000公斤,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据了解,翠屏有3000多年种茶史,是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的特色早茶核心区,涵养了早茶原料细嫩、形美香高、味醇爽口、汤色明净的“早优双绝”优良品质。

近年来,翠屏区紧紧围绕“科技强茶优品质,文化兴茶强品牌,产业融合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和弘扬茶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结合,不断做优“一片叶”文章,累计建成生态早茶基地16.5万亩、投产面积11万亩。

来 源 | 宜宾融媒 三江翠屏 宜宾市乡村振兴

记 者 | 宜宾融媒 赵雪松 翠屏融媒 秦旭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