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乌龙茶的香味

找到约1,773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乌龙茶的评审方法

  喜欢香气滋味的人一定不会拒绝乌龙茶的工夫泡法。工夫茶在中国较为流行,但在以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生产的CTC红茶为底料的袋泡茶为主的快捷饮品商业惯性下,西方消费者还尚未升级到位。所以,工夫茶如何成为茶饮终端门店的流行款,尚需思考和创新。

  乌龙茶(不能被周有光老先生接受的音译Oolong tea)为中国产的特有茶类,主要产于中国台湾省、福建及广东三个省,四川和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在中国国内市场很受欢迎外,在英语区和法语区也开始被茶饮爱好者喜爱。

  乌龙茶评审方法

  扦样:要求所扦茶样能代表该批茶叶的品质。一般从大堆或每袋茶叶的上、中下四周均匀扦取茶样。扦出后采用“四分法”,扦取对顶角的两份。反复进行几次,直至所需叶量时为止。扦样手势要轻,以免压碎茶叶。

  把盘:将茶倒入评茶盘,双手持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旋转动,使茶叶均匀地按轻重、大小、长短、粗细等不同有次序地分布,使毛茶分出上、中、下段茶三个层次。

  外形鉴评:乌龙茶毛茶外形干看以条索、色泽为主,匀整、净度为辅。干看时要看、中段、下盘,并闻干茶香气。看上盘的粗细、松紧、匀整度和色泽的鲜枯;再看中段茶的细紧、整碎、轻重、嫩度等;最后看下段茶的断碎程度和片末、杂质的含量;并比较面张、中段、下段茶的比例。

  内质鉴评:乌龙茶鉴评重香气、滋味和耐泡次数。先用沸水将评茶杯碗烫热,扦取5g样茶,放入审评杯(110ml)中,迅速注满沸水,并立即将杯盖刮去液面泡沫,并用开水冲净泡沫后加盖。1分钟后,揭取杯盖闻盖香,至2分钟时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先看汤色,趁热品饮滋味,并闻嗅叶底香。

  接着第二次注满沸水,加盖。2分钟后揭盖闻盖香,至3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

  接着第三次注满沸水,加盖。至3分钟揭盖闻盖香,至5分钟将茶汤沥入审评碗中,再评汤色和滋味,并闻嗅杯底香。比较其耐泡程度。鉴评滋味后, 再将叶底倒入有清水的碗中,审评叶底。乌龙茶内质鉴评以第二泡为主。

  评审标准

  香气:先嗅杯盖香,待茶汤倒出后,再嗅杯底茶香。嗅香时先评香气是否正常,区别香气类别、高低、浓淡、长短、清浊以及火候香等。乌龙茶有不同品种香,有花香、果香、乳香、蜜糖香等。

  香气以其品种的花果香、清香, 浓强持久且耐冲泡为佳;品种香弱为次, 香气粗短、浊而不清欠佳;如带有烟、焦、霉、水闷气、日晒气、油气等为劣品。第一泡判别茶叶中的异、杂味和香型;第二泡判别香气的浓淡、强弱;第三泡判别香气持久。

  嗅香气:①茶叶冲泡嗅杯盖香的时间,乌龙茶一般以冲泡后1.5~2分钟为宜,浸泡太久,香气易挥发、熟化,还影响滋味的浓淡;②嗅香的时间:一般2~3秒,先轻嗅1次,稍停顿再深闻1次。审评多号茶样,可重复嗅香,对比香型,浓淡、长短、清浊。③嗅叶底香:可以辅助香气的判别。

  汤色:茶汤倒出后要趁热辨别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浑浊等,乌龙茶要求橙黄明亮。以明亮为上品,暗淡混浊为次品。闽北乌龙茶汤色较闽南乌龙茶汤色偏深、偏红些;此外,因品种、季节不同,汤色也有差别。乌龙茶汤色有金黄色、橙黄、橙红、清黄等。一般来说,春茶汤色以金黄为佳;夏季以橙黄为好,秋季以浅橙黄为好。

  滋味:看汤色之后,再品滋味。审评茶汤要趁热(约45~50℃),否则就不很准确,因为冷评时涩味、青味都会减退,汤中香气也会发生变化。评滋味是用茶匙舀取适量茶汤入口,用舌头吮吸打转滚动,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但茶汤在口中打转不能太久,久了反而失去味觉的灵敏度。评茶茶汤一般不下咽,品尝另一碗茶汤时,匙中残液应倒尽或用白开水漂净,不致于互相影响。

  审评茶汤滋味,品浓淡、醇度、苦涩、甘甜、鲜爽、青臭味、刺激性,汤中香味有否异味及火候等。茶汤入口,有一股芬芳香味,过喉甘滑、醇厚、鲜爽为上品。一泡滋味浓度大,先辨别有否异杂味、品种味;二泡滋味最清楚,品种特征更明显,对判别鲜爽度、醇度、韵味、回甘味有利,是判别定级的依据;三泡判别滋味耐泡程度。乌龙茶滋味要求“醇厚圆滑无异味,青臭苦涩非上品,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润韵无穷”。

  叶底:主要看嫩度、匀整度、叶色、红边红点、亮度和品种纯度。乌龙茶将叶渣倒入装有清水的白瓷碗中,用汤匙翻动叶片。各类毛茶叶底的色泽要求不同,但均以柔软、明亮、色泽调匀者为佳。乌龙茶叶底的色泽与采摘、做青技术有关:原料偏嫩,芽尖容易糟红、断芽;摇青不匀,叶底花杂;走水不畅,叶色枯暗。如果烘焙温度过高,叶底不开展。看叶底辨品种,品种间有无混杂。

  乌龙茶看叶底主要观察:①嫩度:叶子的柔软程度、有否弹性还是硬挺;②匀整度,断碎率;③叶色;④红边红点分布情况,是鲜红色还是褐红;⑤品种纯度,有否品种混杂;⑥生产过程中有否缺点,查找成因,指导生产。

  常见品质弊病

  01、外形的形状与色泽常见品质弊病

  形状粗松:嫩度适当条索欠紧结,表现为空松的条形或球形,缺乏重实感,或与原料粗老关系密切;形状断碎:形状断碎,长短,大小参差不齐,片碎茶多。与工艺不当或包装运输不当有关;色泽枯燥:色枯无光泽,由原料粗老等所致。色乌不润,多为火功不当引起。

  02、香气和滋味常见品质弊病

  晒青和做青不足,会使茶叶带有明显的青气,使清香不显;回味苦:茶汤浓涩、有苦味,常见于夏茶或较嫩的原料;酵味:香味夹带发酵的气味,多为做青过度引起;渥红味:做青过度,或做青不均匀引起;滋味淡薄:凉青过度、原料偏粗老;滋味欠纯:品种混杂等;焦味:炒青温度太高,炒青程度不匀,部分生叶炒焦,或因干燥中温度偏高,或连续长时高温等所致。异杂味:被其他物质污染。茶园管理不规范,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贮存条件差等引起。

  03、汤色和叶底常见品质弊病

  红汤:浅红色或暗红色,常见于陈茶或烘焙过头的茶青浊:做青不足,茶汤青黄色,加上杀青不透,或与杀青不足、揉捻或包揉偏重等有关;焦浊:茶汤焦末多,大多由炒青局部温度过高致焦边焦叶焦末多。

  叶底死张:深暗褐的叶张,摇青过重,或摇青前期偏重,嫩叶早红变,致香味浊或低淡;青张:无红边的青色叶片。摇青偏青,做青间温度过低引起;焦黑:烘焙温度过高,叶底局部焦条,冲泡时欠展;叶底硬挺:做青不足或做青温度过低,或茶叶原料粗老;叶底暗黄:杀青闷炒过多,茶青粗老,呈枯黄色;叶底褐红:采摘不当,晒青焦伤;做青不当,导致叶底褐红;叶底青绿:杀青不足不均匀。

  文章来源:TeaChaThe

武夷岩茶与台湾乌龙茶的渊源

武夷岩茶生长在风景秀丽、挺拔奇伟的武夷山,这里海拔大都在几百米,有的达二千多米,山中云雾缭绕,日照很短,地质属丹霞地貌,土系沙质,给奇茗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岩茶加工非常精致,要经采、晒、捻、焙、剔等繁多的工序,这些工序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武夷山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岩茶之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古代许多方士游臣、文人墨客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件赏心乐事,不少文人还吟诗作赋。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就运输武夷岩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不久,美国人也到福州、厦门采购武夷岩茶。此后,武夷岩茶便在美国、北非等国陆市场上销售。

自古以来武夷岩茶就作为佳品,深受朝野的珍重。元朝皇家宫廷对它十分赏识,列为御茶,并在武夷九曲满溪畔的四曲建造御茶园,设了“焙局”。民间对武夷岩茶更是视若珍宝,至今在武夷山茶区流传下许多名茶、名丛的摩崖石刻,如:大红袍、半天腰等。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福建闽南、广东等地及港澳台同胞,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种雅兴和享受,不少老华侨谈起武夷岩茶更是津津乐道。

饮品武夷岩茶是很讲究茶具的,泡茶用的茶壶一般都小如香椽(村子)、茶杯如胡桃,壶小泡出茶汤来,既浓又少,把杯上口,不忍一饮而尽,只好细细品尝,芳醇扑鼻,舌有余甘,这样才能品尝出武夷岩茶的韵味。武夷岩茶品种甚多,经茶师开导和反复品尝才能略辨不同味道,初入口时,虽觉苦涩,但亦有清浊之分,深淡之别。奇种茶苦涩,较清淡、柔和,随之而来的甘甜也较清淡;水仙茶却浓烈,而后亦倍觉苦烈爽口;肉桂茶则介乎两者之间,似乎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武夷山的茶农说,奇种茶略带草香,水仙茶香味馥郁,肉桂茶则清芬缠绵。不过奇种的草香,不是仲夏原那种浓郁的草香,而是暮秋草籽清香,香中隐杂着一股淡淡的艾蒿香味。水仙浓烈馥郁的香味果,总感到透出一股茉莉扑鼻的芬芳。相比之下,肉桂则显得清幽极了,这清芬的香味让人难以捉摸,有时觉得清淡、淡若兰花样的幽香;有时觉得浓郁,浓似一掬盛开的玉兰。肉桂之上的“大红袍”,更是身价百倍。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用:“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的诗句来推崇大红袍的身份,他品尝了大红袍后“两补贴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简直飘飘欲仙了。由于大红袍不同凡品,为数甚少,在国际市场上一两大红袍的价格比十斤普通武夷岩茶还要高,享有极高的声誉。

美味芳香的武夷岩茶,曾陶醉过每位走访武夷的游人。1985年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小姐首次观光武夷山,发觉武夷山美、水美、武夷岩茶味更美,回国后经过二年多的酝酿筹备,于1988年1月15日在日本东京都创办了日中文化交流沙龙——岩茶房。顾名思义,透过灵草之岩茶,来致力于学习日中文化,加深两国人民的互相信赖和理解。身为小说家的左能小姐自从与武夷岩茶结下不解之缘后,写作之余还一门心思钻研岩茶,为了让日本人品尝到新鲜的岩茶,她曾不辞劳苦,多次远涉重洋,来到武夷山采购武夷岩茶,一箱箱运回日本。她刻苦学习有关武夷岩茶的知识,成了日本的中国茶通。1989年开始,她连续三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观并交流两国茶文化,在武夷山品岩茶、论茶道,交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早就存在的“茶道”。

福建的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而武夷山又是福建茶的故乡,早在清朝嘉庆年间,随着大陆汉族同胞向台湾移民的增多,种茶技术、制作技术也从福建传到了台湾。在台北县文山种植后,又随移民向南发展而逐渐扩大,分布至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一带。最盛的1960年,台湾茶叶栽培面积达48432公顷,全省茶农约2.7万余户,亩产约65公斤,70-80%外销,其乌龙茶最著名的是“冻顶乌龙茶”被视为茗中极品。

据台湾《联合报》1984年9月17日报道,台湾前“副总统”谢东闵在当年6月16日在探望新任“台湾省主席”邱创焕时,曾畅谈台湾的茶叶史。谢说:“台湾闻名的冻顶乌龙茶及文山包种茶,都是从大陆跨海移植台湾的。一部台湾的茶叶史,也就是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的见证。”谢又说:“当时读书人、秀才在台北应试,举人则赴福建福州应考。有人自福州考试回来,便顺手带回名闻天下的武夷茶,这是台湾茶叶的根,也是民族的根。”

冻顶山在台湾南投县鹿谷乡东面,为凤凰山的分脉,蜿蜒数十公里,目前所称的“冻顶乌龙茶”产地,包括属于鹿谷乡的彰雅村、永隆村、凤凰村、广兴村等。

冻顶山虽名冻顶而四季如春,年平均温度为二十摄氏度,常年多雾,日照较短,土质为红土,最宜茶树生长,其天然环境与福建武夷山可相媲美。

冻顶茶是120年前从福建武夷山移植去的。据记载,清咸丰乙卯年(公元1855年),鹿谷乡有一位林凤池先生,自幼聪慧,勤学不倦,由当地父老资助,来福建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当他衣锦还乡时,闽省林氏宗亲设宴庆贺,并邀请他到武夷山游览。林凤池看到这里碧水丹山,风景秀丽,武夷山的“乌龙茶”驰名中外,便乘兴来到武夷开心永乐禅寺小憩,拜访该寺方丈,说明自己是台湾鹿谷乡人,想购买武夷茶苗返乡赠于乡亲,以报故乡父老养育之恩。林凤池诚挚的话语,感动老方丈,随之赠送武夷“青心乌龙茶种”茶苗36株,嘱咐说“此为夷陵乌龙茶佳种,望悉心照顾,如能分栽广植,则子孙享用不尽”。回乡之后,林将携回的茶苗24株分送给竹林村等地种植。未获成功。另12株送给冻顶山的林三显先生种植成功,其后逐渐繁植成园,因其品种优良,加之精心栽培,附近农民均向林先生移苗广植,成为今日冻项名茶产区。

后来,林凤池奉旨晋京,将加工好的乌龙茶带云献给道光皇帝,皇帝一尝,感到十分清香可口,连声称赞说“好茶、好茶”,并问这茶是哪里来的。林凤池奏明来自祖家福建武夷山,移植在台湾冻顶山上。道光皇帝说“好吧,这茶就叫冻顶茶”,从此台湾乌龙茶也叫冻顶茶。这一民间传说,至今仍在台湾广为传颂。

来源:今日武夷山,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乌龙茶的产区与分类

乌龙茶是我国的特种茶类,它起源于福建,并由福建传至台湾和广东,发展至今,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

乌龙茶香味独特,具天然花果香气和品种的特殊香韵。它是由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下栽培,采获其鲜叶为原料,经精细加工而成。

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主要有: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其中做青(闽南称摇青,潮安称浪青,台湾称室内搅拌)是乌龙茶加工的重要工序,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步骤。做青是摇青与晾青多次反复交替的作业过程,有效控制青叶水分的变化和酶性氧化,做青程度因地区、品种等而有所差异。因此,乌龙茶依产地和品质风格不同,可分闽北乌龙茶、闽南乌龙茶、广东乌龙茶、台湾乌龙茶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是相应于该四个区域的代表性品类。

福建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

(一)闽北乌龙茶

主产区分布在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建阳建瓯等一带。主要有武夷岩茶和闽北水仙、闽北乌龙等。

武夷岩茶是历史名茶之一,产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岩茶的花色品种一般分为大红袍、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名丛(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武夷奇种等品种。

闽北水仙和闽北乌龙都产自福建省闽北地区,产区分布在建瓯、建阳、顺昌、邵武等南平地市。

(二)闽南乌龙茶

主产于福建省南部的泉州市、漳州市一带,此类乌龙茶品种花色多,主产县域有当家品种,冠于县名为多,如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诏安八仙等,闽南水仙和闽南色种属产区分布较广的类型。

在闽西漳平市,还有一种叫漳平水仙茶饼的乌龙茶,方饼形,属紧压茶类,传统茶饼外形呈小方块,内质香气高爽,具花香且香型优雅,有兰花香型、桂花香型等,滋味醇正甘爽且味中透香,汤色橙黄,清澈明亮,叶底肥厚黄亮,红边鲜明。

新育成品种黄观音、黄奇、丹桂、茗科1号(金观音)、瑞香、金牡丹等在福建主产区推广面积有陆续增加。其品质特征因产地因加工方法的不同,花色多样,大都以内质高香、味浓、味强或回甘力好的特点为突出,正在形成市场新秀。

广东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

广东乌龙茶盛产于汕头地区的潮安、饶平等地;花色品种主要有凤凰水仙、浪菜、单丛、石古坪乌龙、饶平色种等。

凤凰水仙,主产于潮安凤凰山一带,外形条索肥壮匀整,色泽灰褐乌润;内质香气清香芬芳。汤色清红,滋味浓厚回甘,叶底厚实红边绿心。浪菜,外形条索肥壮紧结重实,色泽黄褐油润;内质香气清高带花香,汤色黄明清澈,滋味浓醇回甘,叶底肥厚柔软,金黄匀明,红边显。

凤凰单丛,由株系和品质特征结合,划分十种香型,即黄枝香、芝兰香、蜜兰香、桂花香、玉兰香、姜花香、夜来香、茉莉香、杏仁香、肉桂香。

还有产自饶平的岭头单丛,具有花香蜜韵。饶平色种以饶平西岩采制的品质为最佳。石古坪乌龙,外形条索卷曲较细,紧结,色油润带翠,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有特殊的花香味,滋味鲜醇爽滑,有独特山韵,叶底青绿微红边。

台湾乌龙茶主要品种花色

台湾乌龙茶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宜兰、南投、云林、嘉义等县市茶区,产品分包种、乌龙、白毫乌龙等。

文山包种茶,产于台北县的文山地区和台北市的南港、木栅等地。采摘精细,属轻发酵茶类,外形条索自然弯曲,色泽深绿油润。内质香气清新花香,内质香气清新持久有自然花香,滋味甘醇,滑活,鲜爽回味强,汤色蜜绿—蜜黄色,清澈明亮。

冻顶乌龙茶,产于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等地。外形条索自然卷曲成半球形,整齐紧结,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鲜艳有光泽,干茶具强烈芳香,冲泡后清香明显,带自然花香-果香,汤色蜜黄-金黄,清澈而鲜亮,滋味醇厚甘润,富活性,回韵强,叶底嫩柔有芽。还有金萱、翠玉、四季春等也各有风格。

白毫乌龙茶(又名椪风茶、东方美人茶、香槟乌龙茶),白毫乌龙茶产于夏季,在新竹县北埔、峨嵋及苗栗县头份等地的青心大冇品种,限用手采茶菁,且唯有经小绿叶蝉取食后的原料能制成较佳品质之白毫乌龙茶,是台湾新竹、苗栗特产。

作者简介

郭雅玲

郭雅玲,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教授,首批遴选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分析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茶叶加工质量控制与审评检验研究,茶资源评价与茶文化应用,教学课程系列茶叶加工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品质化学、茶文化与茶艺学等,发表学术期刊论文百余篇,主编教材书籍2部,参编参撰10部,获省科技奖三等2项,省教工委优秀成果3项(主持),育成新品种1个,指导的研究生中有5名获得优秀毕业生,被评为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党员,福建省巾帼建功标兵,中国茶叶学会优秀女茶叶科技工作者。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44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