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乌龙茶产区

找到约1,84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廉江变身国内最大的红乌龙茶产区科技让传统农业“特起来”

传统农产品在科技加持下能否变身特色农产品?来自广东省廉江的成功案例,给了我们答案。

初夏时节,记者在廉江采访时发现,短短十余年间,依托不断的研发创新,这里已从传统成品茶千吨级小型产地,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红乌龙茶产区,总产量逾万吨。研发能让传统农产品“特起来”。

科创带来产品“蝶变”

红乌龙茶指制茶发酵度介于乌龙茶与传统红茶之间,用特殊工艺制作的新茶种,兼具乌龙茶和红茶的香气,面市即成为都市白领青睐的“脱咖啡因的红茶”。

廉江传统茶变身“脱咖啡因的红茶”,源自当地龙头茶企的科研创新。早在10余年前,茗皇茶业的创始人李裕南就留意到,因严格执行有机种植标准,部分茶嫩叶被茶小绿叶蝉咬噬,出现嫩叶变黄变红现象,按传统工艺无法制茶。为解决这些“废茶青”的出路,专门成立了技术攻坚组,到广州、福建、台湾等茶区“取经”。

茗皇茶业科研团队在工作


2007年,攻坚组在省内外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方面的书,制订重发酵去咖啡因技术工艺,采用传统乌龙茶工艺与红茶制作工艺、辅以大红袍工艺相结合,通过重发酵酶变技术去除咖啡因,将“废茶青”变为好茶叶。经几年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一整套通过重发酵酶变去咖啡因制作红乌茶工艺流程,不但彻底解决了“虫叶”制茶的难题,还广泛应用于多种茶青,为国内茶业增添了新的制茶工艺。

传统茶叶的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豆还要高,茶多酚中的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兴奋,但具有成瘾性,过多摄入对青少年及女性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嫩茶芽的咖啡因含量比老叶要高得多,这也是老树茶在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健康的茶客中流行的原因。如何在降低咖啡因含量的同时,保持茶汤的口感,成为高端茶研发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008年,第一盒量产的廉江红乌龙茶问世,在都市白领顾客群中,这种能提神醒胃又不影响睡眠的特色产品几乎脱销。2013年,以“去除茶叶咖啡因”为创新核心的红乌龙茶生产工艺,获颁国家专利证书。廉江红乌龙茶的出现,带动当地茶企研发热潮,至今,大部分廉江茶企都能制售红乌龙茶。在茶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中,凭借特色产品逆势增长。

廉江变身国内最大的红乌龙茶产区

当地茶企出现研发潮

研发能令传统农产品变身特色农产品,茗皇茶业的研发成功后,带动了当地茶企的研发潮。短短十余年间,廉江培育新茶叶品种20多个,全市茶园种植面积近4万亩,年产万吨,全产业链年产值超20亿元,当地茶企普遍增加研发投入。目前,廉江拥有首个红乌龙生产工艺国家专利和产品国标,生产茶企逾10家,无论是产量还是产能,在国内市场均举足轻重。

“现在,我们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占成本的三成,除了核心部分的制茶工艺外,还拓展到包装、精深加工等方面。”茗皇茶业董事长李丹表示,研发增值已成为良性循环,茶企越来越舍得研发投入,该龙头企业继研发红乌龙茶生产工艺后,已连续开发超过10项取得国家专利的技术。目前,正在研发便携性高端茶饮料。

除了科技研发,廉江茶产业近年来的创新投入覆盖了辅助种植农业设施、提升附加值的产业融合、信息支撑等方面。面对研发创新带来的传统农业产品向特色农产品的转型。廉江市因势利导,携手省农科院,签订“廉江红乌龙”品牌打造与产业发展科技支撑技术服务协议,打造“廉江红乌龙”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进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

科研机构助力“转特”

得知廉江红乌龙茶的研发创新打造特色农产品的故事后,广东省农科院茶业研究所决定为打造高质量特色农业再添“一把火”。“五一”假期前,茶研所将自主选育的适制红乌龙优异茶树新品种“粤茗6号”独家转让给廉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以成为廉江“红·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种业芯片。廉江市筛选出广东茗上茗茶业和茗皇茶业两家龙头企业作为“粤茗6号”育苗种植示范基地。据悉,这是省茶叶所继无咖啡碱茶树品种“可可茶1号”和“可可茶2号”之后,成功转让的第三个茶树新品种。

茗皇茶业的有机茶种植基地


“廉江红乌龙茶产业的发展,要与省内其他茶区错位。”农业农村部茶叶专家指导组成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操君喜认为,廉江茶叶具有茶多酚含量低、酚氨比低、氨基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高等品质特点。引进或选育支撑廉江红乌龙茶发展的特色品种,建立廉江红乌龙品质评价体系,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才能实现红乌龙茶产业亩产值超过2万元。

来源: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关家玉 通讯员 张思燕、吴建韬,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及其文化之四:《中国乌龙茶:历史、技艺与未来展望》

摘要:乌龙茶的起源传说与早期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位退隐将军的偶然发现到制作工艺的逐步完善,再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乌龙茶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精彩。如今,乌龙茶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其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品质与特点、功效与健康、分布与产区、品牌与市场、问题与挑战、发展与趋势等分析,阐述了中国乌龙茶的历史、技艺、魅力与未来展望。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海涵(一家之言;2024.04)。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乌龙茶;历史魅力;展望


一、乌龙茶的起源与历史

1.1乌龙茶的起源传说与早期发展

乌龙茶,作为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一员,其起源与发展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乌龙茶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茶叶形态,经过晒、炒、焙等加工后,茶叶色泽乌黑,条索似鱼,因此得名。

关于乌龙茶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福建省安溪县的南岩村里,有一位退隐的将军,名叫苏龙,因他肤色黝黑且身强体壮,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乌龙”。一次,乌龙在上山采茶时,偶遇一头受伤的山獐,他紧追不舍,直至捕获猎物。然而,当他回到家时,却发现自己采摘的鲜叶因放置一夜而镶上了红边,并散发出阵阵清香。经过精心制作,这种茶的味道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经过反复试验与琢磨,乌龙终于创制出了品质优异的乌龙茶。自此,安溪便成为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

乌龙茶的早期发展也颇具传奇色彩。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在清朝中期开始向其他地区扩展,如福建省的安溪县和广东、台湾等地。其中,安溪县的铁观音品种因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而广受欢迎。在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茶农们通过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使茶叶呈现出独特的品质。

乌龙茶的发展也受到了科技的推动。随着茶叶生产技术的提高,乌龙茶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乌龙茶的品质更加稳定。同时,乌龙茶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乌龙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如今,乌龙茶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乌龙茶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潜力。在世界茶文化的交流中,乌龙茶也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总之,乌龙茶的起源传说与早期发展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位退隐将军的偶然发现到制作工艺的逐步完善,再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乌龙茶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精彩。如今,乌龙茶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1.2中国乌龙茶的历史演变与传承

中国乌龙茶的历史演变与传承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自清代雍正年间起,乌龙茶便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逐渐在茶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乌龙茶的制作技艺不断精进,品质也日臻完善。

在清代中前期,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独特的半发酵技术开始形成,奠定了乌龙茶的基本风格。到了明清时期,乌龙茶的制作技艺已经相当成熟,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这一时期,乌龙茶开始广泛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茶市上的重要品种。

近代以来,乌龙茶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方面,传统制作工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许多古老的茶园和制茶技艺得以延续至今;另一方面,乌龙茶的创新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新品种、新工艺不断涌现,为乌龙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乌龙茶的传承过程中,许多茶农和制茶师傅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将乌龙茶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使得这一传统茶文化得以延续至今。同时,乌龙茶的传承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举办茶文化活动等方式,为乌龙茶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乌龙茶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乌龙茶的传承与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二、乌龙茶的制茶工艺

2.1乌龙茶的采摘与初制工艺

乌龙茶的采摘与初制工艺是茶叶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决定了茶叶的品质与口感。在采摘环节,茶农们会根据茶叶的生长情况和天气状况,选择最佳的采摘时机。一般来说,乌龙茶的采摘时间多在春季和秋季,此时茶叶的嫩度和香气都较为理想。采摘时,茶农们会采用“一心二叶”或“一心三叶”的标准,确保采摘下来的茶叶既符合品质要求,又能保证茶叶的产量。

初制工艺则是乌龙茶制作中的关键环节,它包括了晒青、摇青、凉青和杀青等多个步骤。晒青是将采摘下来的茶叶摊放在阳光下进行晾晒,使茶叶的水分适度蒸发,为后续的加工打下基础。摇青则是通过摇动茶叶,促进茶叶内部的物质转化,使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更加醇厚。凉青则是将摇青后的茶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使茶叶进一步发酵,形成乌龙茶特有的风味。最后,通过杀青工艺,利用高温迅速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固定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在初制工艺中,茶农们会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品质的不同,灵活调整各个步骤的时间和温度,以达到最佳的加工效果。例如,对于品质较高的茶叶,茶农们会采用更加精细的加工方式,延长摇青和凉青的时间,使茶叶的香气和口感更加浓郁。同时,茶农们还会根据天气和季节的变化,适时调整加工工艺,确保茶叶的品质稳定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不仅体现了茶农们的智慧和技艺,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乌龙茶的制作过程中,茶农们会遵循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艺,注重细节和品质,使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品质特点。同时,乌龙茶的制作工艺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茶农们通过精心照料茶树和采摘加工茶叶,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2乌龙茶的精制与烘焙技术

乌龙茶的精制与烘焙技术,是乌龙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了茶叶的最终品质与风味。在精制阶段,茶叶经过筛选、分级、去杂等工序,确保每一片茶叶都符合标准。其中,筛选过程尤为关键,通过精细的筛网,将茶叶按照大小、形状进行分级,确保茶叶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去杂工序则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去除茶叶中的杂质,保证茶叶的纯净度。

烘焙技术则是乌龙茶制作中的点睛之笔。传统的乌龙茶烘焙采用木炭火烘焙,通过控制火候和时间,使茶叶在烘焙过程中逐渐散发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现代乌龙茶制作则引入了先进的烘焙设备和技术,如电热烘焙机、智能温控系统等,使得烘焙过程更加精准和可控。在烘焙过程中,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茶叶内部的物质发生转化,形成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其烘焙技术堪称一绝。在烘焙过程中,茶农们会根据茶叶的实际情况和天气状况,灵活调整火候和时间。通过多次烘焙和晾凉,使茶叶达到最佳的香气和口感。这种精湛的烘焙技术,使得安溪铁观音在乌龙茶中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现代乌龙茶制作还引入了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对茶叶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确保茶叶的品质稳定可靠。同时,一些茶企还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乌龙茶制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乌龙茶的精制与烘焙技术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共同塑造了乌龙茶独特的品质和风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乌龙茶的制作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乌龙茶的特点与品质

3.1乌龙茶的外观、香气与口感特点

乌龙茶的外观独具特色,其茶叶条索紧结,色泽砂绿,表面带有白霜,仿佛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银纱。冲泡后,茶叶在水中舒展,呈现出“绿叶红镶边”的奇妙景象,令人赏心悦目。在香气方面,乌龙茶以其独特的花果香和焙火香而著称。其香气馥郁持久,既有绿茶的清新,又有红茶的醇厚,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陶醉其中。在口感上,乌龙茶更是独具魅力。其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后回甘无穷,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郁,让人回味无穷。此外,乌龙茶还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其作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外观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这种独特的外观、香气与口感特点,使得铁观音在乌龙茶中独树一帜,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乌龙茶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外观、香气与口感特点,离不开其独特的制茶工艺。从采摘到初制,再到精制与烘焙,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茶农们的智慧与汗水。正是这些精细的工艺,才使得乌龙茶能够呈现出如此美妙的品质。同时,乌龙茶的品质也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优质的乌龙茶往往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那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品味乌龙茶时,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其美丽的外观、感受其馥郁的香气、品味其醇厚的口感,还可以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乌龙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品质与魅力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消费者。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乌龙茶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3.2乌龙茶的品质评价与鉴别方法

乌龙茶的品质评价与鉴别方法,是茶叶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评价乌龙茶品质时,我们首先要观察其外观。优质的乌龙茶,其茶叶形状紧结匀整,色泽砂绿或墨绿,表面带有白霜,这是乌龙茶特有的“霜降”现象。同时,茶叶的净度也是评价品质的重要指标,优质的乌龙茶应无杂质、无异味。

香气是乌龙茶品质评价中的另一重要方面。乌龙茶以其独特的花果香和兰花香闻名,香气馥郁持久,沁人心脾。在鉴别时,我们可以将茶叶置于鼻前,轻嗅其香,优质乌龙茶的香气应清新自然,无杂味。

口感是评价乌龙茶品质的关键环节。优质的乌龙茶,其口感醇厚甘鲜,回甘强,且带有独特的岩韵。在品鉴时,我们可以细细品味茶汤的滋味,感受其在口中的变化。同时,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也是评价品质的重要参考,优质乌龙茶的茶汤应呈金黄色或橙黄色,清澈透亮。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鉴别工具和方法。例如,使用放大镜观察茶叶的叶底,可以进一步了解茶叶的嫩度和制作工艺。同时,通过冲泡试验,观察茶叶的耐泡度和汤色的变化,也可以对乌龙茶的品质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在乌龙茶的品质评价与鉴别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不同产区的乌龙茶具有不同的特色风格,因此在评价时应结合产区特点进行综合考量。此外,乌龙茶的品质还会受到采摘时间、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鉴别时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乌龙茶的品质评价与鉴别方法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和分析。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别乌龙茶的品质,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四、乌龙茶的功效与健康价值

4.1乌龙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

乌龙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独特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备受关注。乌龙茶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保健作用。茶多酚是乌龙茶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研究表明,乌龙茶中的茶多酚含量高于其他茶类,因此其抗氧化能力也更为显著。

除了抗氧化作用外,乌龙茶还具有降低血脂、减肥瘦身等保健功效。乌龙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等成分能够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同时,乌龙茶还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保健作用使得乌龙茶在健康养生领域备受推崇。

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中医认为,乌龙茶具有清热解暑、消食化积、提神醒脑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季,饮用一杯清凉的乌龙茶不仅能够消暑解渴,还能够促进消化,缓解食欲不振等问题。同时,乌龙茶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人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乌龙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还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多项研究表明,乌龙茶中的茶多酚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此外,乌龙茶还能够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健康,对于预防便秘、肠道炎症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乌龙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丰富多样,不仅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减肥瘦身等保健功效,还在中医养生和现代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适量饮用乌龙茶对于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4.2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独特的发酵程度赋予了它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特性,既保留了绿茶的清新,又带有红茶的醇厚,这种特性使得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能够发挥多重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乌龙茶具有消食去腻、减肥健美、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等功效,这些功效在中医理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现代科学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的价值。一项针对乌龙茶的研究显示,其含有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此外,乌龙茶中的茶氨酸等成分还具有提神醒脑、舒缓压力的作用,对于现代人常见的焦虑、失眠等问题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

在中医养生实践中,乌龙茶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中医常推荐饮用乌龙茶来消食去腻、促进消化。同时,乌龙茶还能够降低血脂、血糖,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乌龙茶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癌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乌龙茶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更得到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验证。其独特的功效和特性使得它成为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护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乌龙茶的分布与产区特色

5.1中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区与分布

中国乌龙茶的主要产区及其分布相当广泛,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三个省份,每个产区的乌龙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首先,福建省是乌龙茶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之一。福建的乌龙茶主要可以分为闽北乌龙茶和闽南乌龙茶两大类。闽北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一带,包括武夷岩茶、闽北水仙等,以其独特的岩香和醇厚口感而著称。而闽南乌龙茶则主要产于福建南部的安溪、永春等地,以铁观音、永春佛手等为代表,这些乌龙茶香气清高,口感鲜爽。

其次,广东省也是乌龙茶的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的潮州一带。广东的乌龙茶以凤凰单丛、凤凰水仙等为代表,这些乌龙茶香气浓郁,口感甘醇,深受消费者喜爱。

最后,台湾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香气口感而闻名。台湾的乌龙茶主要产于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和宜兰等地,品种有青心乌龙、冻顶乌龙、阿里山乌龙等。台湾的乌龙茶在发酵程度和烘焙工艺上都有独特之处,因此香气和口感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些主要产区外,中国的一些其他地区如四川、湖南等也有少量的乌龙茶生产,但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总的来说,中国乌龙茶的产区分布广泛,每个产区都有其独特的乌龙茶品种和风味特点。这些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口感和营养价值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并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5.2各产区乌龙茶的特色与风格

中国乌龙茶以其独特的产地特色和风格闻名于世。福建武夷山,作为乌龙茶的故乡,其产出的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茶友喜爱。武夷岩茶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独特的生长环境赋予了其独特的岩香和韵味,每一口都仿佛能品味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统计,武夷岩茶年产量虽有限,但其市场价值却逐年攀升,成为茶叶市场中的珍品。

广东潮汕地区的凤凰单丛茶,以其独特的花香和甘醇口感著称。凤凰单丛茶的制作工艺精细,每一片茶叶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以确保其品质的卓越。在潮汕地区,凤凰单丛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是节日庆典的必备佳品。近年来,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凤凰单丛茶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成为乌龙茶市场中的一匹黑马。

台湾乌龙茶以其清香幽雅、韵味悠长而著称。其中,阿里山乌龙茶更是享誉全球。阿里山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为乌龙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阿里山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山韵和清新的口感赢得了众多茶友的喜爱。近年来,随着两岸文化交流的加深,阿里山乌龙茶在大陆市场的销量也逐年攀升。

四川峨眉山的峨眉山茶,以其独特的产地特色和品质特点在乌龙茶市场中独树一帜。峨眉山茶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峨眉山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峨眉山茶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推动峨眉山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各产区乌龙茶的特色与风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上,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这些乌龙茶产区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茶文化,推动乌龙茶产业的创新发展,为茶叶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乌龙茶的品牌与市场现状

6.1中国乌龙茶知名品牌与特色产品

中国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与风味,孕育出了一批知名品牌与特色产品。其中,安溪铁观音以其独特的“观音韵”和“兰花香”闻名于世,成为乌龙茶中的佼佼者。安溪铁观音的产地福建省安溪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精湛的制茶技艺,使得铁观音的品质卓越,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数据显示,安溪铁观音的年产量和销售额均位居乌龙茶前列,成为乌龙茶市场的领军品牌。

除了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也是乌龙茶中的知名品牌。武夷岩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以其独特的岩香和醇厚口感而著称。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长时间的发酵,才能形成其特有的风味。武夷岩茶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成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名片。

此外,乌龙茶中的凤凰单丛和冻顶乌龙等特色产品也备受关注。凤凰单丛产于广东潮州凤凰山,以其独特的花香和回甘著称;而冻顶乌龙则产于台湾南投县,以其清香幽雅、韵味深长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这些特色产品不仅丰富了乌龙茶的品种和风味,也为中国乌龙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乌龙茶知名品牌与特色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品牌和产品不仅代表了乌龙茶的高水平,也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乌龙茶品质和风味的需求不断提升,相信中国乌龙茶知名品牌与特色产品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6.2乌龙茶的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近年来,乌龙茶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乌龙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保健功能,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数据显示,乌龙茶的消费量逐年攀升,尤其在年轻人群中,乌龙茶的消费比例显著增长。

在消费趋势方面,乌龙茶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消费者对于乌龙茶的品质、口感、包装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需求。一些高端乌龙茶品牌通过精细化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包装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而一些注重健康养生的消费者则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保健功能的乌龙茶产品。

此外,乌龙茶的消费场景也在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茶馆、茶楼等场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家中、办公室等场所品尝乌龙茶。这也为乌龙茶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一些乌龙茶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茶叶文化的普及,乌龙茶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乌龙茶产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通过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乌龙茶产业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七、乌龙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7.1乌龙茶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与问题

乌龙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融合问题。尽管传统制茶工艺能够保留乌龙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成为乌龙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个瓶颈是乌龙茶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不足。尽管中国乌龙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仍然有限。这主要归因于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市场推广手段单一以及缺乏国际化视野。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市场推广力度,是乌龙茶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关键。

此外,乌龙茶产业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土地、水源等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在保证乌龙茶品质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乌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针对这些瓶颈与问题,乌龙茶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一方面,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乌龙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需要注重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乌龙茶产业的绿色转型。

正如著名茶叶专家所说:“乌龙茶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既要保持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只有不断克服瓶颈与问题,乌龙茶产业才能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7.2乌龙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乌龙茶在全球化背景下既面临着挑战,也蕴藏着丰富的机遇。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乌龙茶需要应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压力。例如,近年来,印度和肯尼亚等国的茶叶产量持续增长,对乌龙茶的国际市场份额构成了一定威胁。然而,乌龙茶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球化市场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据数据显示,近年来乌龙茶在国际市场的销量稳步增长,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对乌龙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全球化也为乌龙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国际茶叶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乌龙茶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制茶技术和营销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乌龙茶可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乌龙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某知名乌龙茶品牌通过与国际知名茶企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发展。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乌龙茶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乌龙茶的制茶工艺和品质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乌龙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要加强与国际茶叶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茶叶产业的繁荣发展。正如著名茶文化专家所言:“乌龙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发挥其独特优势,展现其深厚内涵和无限魅力。”

八、乌龙茶的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8.1乌龙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乌龙茶产业在创新与发展方向上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乌龙茶产业在制茶工艺、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制茶工艺方面,乌龙茶产业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采摘设备、自动化生产线等,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乌龙茶产业还注重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更具特色的乌龙茶产品。

在品质提升方面,乌龙茶产业通过优化种植技术、加强茶园管理、完善品质检测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乌龙茶的品质水平。例如,一些乌龙茶产区通过引进优质茶树品种、推广有机种植等方式,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乌龙茶产业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举办茶文化节、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等活动,提升了乌龙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乌龙茶产业还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乌龙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功能而备受青睐。乌龙茶产业通过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乌龙茶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同时,乌龙茶产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茶叶贸易展览、建立海外销售渠道等方式,将乌龙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未来,乌龙茶产业将继续坚持创新与发展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乌龙茶的品质和竞争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市场渠道等措施,乌龙茶产业将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健康的乌龙茶产品。

8.2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前景预测

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前景预测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乌龙茶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健康功效,正逐渐成为全球茶叶市场的新宠。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乌龙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数十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预测基于乌龙茶在抗氧化、降低血脂等方面的显著功效,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茶饮的日益追求。

乌龙茶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也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茶工艺。乌龙茶作为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制茶技艺历经千年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品质特点。这种独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使得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乌龙茶的国际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为其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然,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竞争。然而,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品质,乌龙茶企业可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例如,一些乌龙茶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将乌龙茶与其他食材或饮品进行融合创新,开发出更多具有独特风味和功效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前景预测十分乐观。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高品质茶饮的追求,乌龙茶将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竞争力,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上内容结合了乌龙茶在全球茶叶市场中的前景预测,通过数据、案例和分析模型等方式进行了扩写,同时保持了内容的丰富性和正式性,符合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朋兵,编著.中国茶[m].沈阳: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24-04.

[2]双福,陈秀花,李珊,著.中国茶图鉴[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08.

[3]罗军.中国茶密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04.

[4]余悦,叶静,著.中国茶俗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12.

[5]郑国建,著.中国茶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02.

[6]胡冬财.漫游中国茶[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23-06.

[7]罗军,编著.中国茶典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09.

[8]汉竹,王玲.品鉴中国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01.

[9]方八另,著.寻茶中国[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6.

[10]郭孟良.中国茶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09.

[11]马哲峰,著.读懂中国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11.

[12]郑培凯,朱自振.中国茶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2-01.

[13]池宗宪,著.寻味中国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5.

[14]毕节市农业农村局主编.中国茶全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10.

[15]宛晓春.中国茶谱[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01.

[16]吴建丽,编著.探寻中国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06.

[17]林治,编.中国茶情[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09.

[18]王春玲,著.健康中国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11.

[19]于观亭,著.中国茶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03.

[20]陈书谦,主编.中国茶品鉴[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07.

[21]裘纪平,著.中国茶联[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09.

[22]陆羽.茶经[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06.

[23]张水存.中国乌龙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12.

[24]巩志.中国乌龙茶[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10.

[25]苏兴茂.中国乌龙茶(第2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1.

[26]吉言叶.乌龙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01.

[27]南强.乌龙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5.

来源:探索N9,老九,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6年全国乌龙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上各茶类板块的不断轮动,乌龙茶产业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调整。为更好地指导中国大陆乌龙茶产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回顾“十二五”期间乌龙茶产业基础上,结合2016年度调研情况,编制了《2016年全国乌龙茶产销形势调研报告》。特此分为生产、销售两大部分为读者分享。

 

 

 

★中国大陆传统乌龙茶产区情况

 

福建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县,以乌龙茶为主。2015年,该县茶园面积为60万亩,全年茶叶总产量6.5万吨。“十二五”期间,安溪县涉茶行业总产值从81亿元增长至148亿元(含涉茶相关产业产值),期末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其中茶叶收入7288元,占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目前,安溪县政府坚持“放眼国际,兼纳百茶,固本培元,创新发展”的方针,稳定全县茶园面积,强调高效生态茶园建设,重视提质增效,提高茶叶单产与产值,为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与表率作用。安溪全县现有涉茶中国驰名商标7枚,福建省著名商标47枚,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1424.38亿元。

 

数据来源: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

 

漳平水仙是闽南乌龙茶的又一代表,多年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金奖,取得多个国家级荣誉,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2015年,漳平水仙茶种植面积达4.5万亩,占全市茶园面积近1/2,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总产值10.6亿元,带动水仙茶区农民实现年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南洋乡为代表的水仙茶主产区,其标准化水仙茶面积达3万亩,拥有水仙茶合作社13家,入社社员近2000户,带动茶农户均增收3.2万元。

 

“十二五期间”,闽北乌龙茶核心产区——武夷山市的茶产业发展有序、平稳。2015年,武夷山市茶山面积达14.8万亩, 其中:投产面积13.9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4.8万亩,机械化修剪面积14万亩,机械化采摘面积13万亩。全市涉茶人数已达8万余人,茶叶总产量7800吨,总产值15.36亿元。注册茶企有4800多家(其中:个体工商户3000多家),通过QS论证企业560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0家,茶叶合作社308家。

 

数据来源:武夷山市茶业局

 

广东作为我国乌龙茶的另一重要产区,包括潮安、普宁、梅县、大埔、蕉岭等粤东南县市,粤北的英德市和粤西的罗定、廉江等地也有生产。主要茶叶品种有凤凰单丛、岭头单丛等。其中,以潮安凤凰山区的凤凰单丛最为著名。目前,潮州市凤凰单丛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总产值近4亿元;建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潮安县凤凰镇、饶平县坪溪镇2个茶叶专业镇、100余个茶叶专业村;该市现有获有机茶生产认证企业7家,认证面积2445亩,有机茶产量214.75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原QS)企业9家;有5家企业的11个茶叶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和全国(农业类)名牌产品以及广东省著名商标。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等多个非乌龙茶传统产区也相继开始进行乌龙茶的引种试制。目前,四川、湖北、湖南等部分地区的乌龙茶生产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据农业部门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川、鄂、湘三省的乌龙茶产量均达到3500吨以上。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十二五”期间情况乌龙茶产量产值情况

 

随着国内市场的需求提升,乌龙茶产量不断增加。2015年,乌龙茶类达到25.8万吨。其中,福建乌龙茶产量达到20.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78%,较2011年增长近28.6%;广东乌龙茶产量为3.76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6%,较2011年增长39.2%。福建、广东两省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90%以上。伴随着产量提升,全国乌龙茶一产产值也升至115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但从“十二五”期间全国茶叶总产量的角度看,乌龙茶在其中的占比已呈现出波段下降的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面对“十二五”期间乌龙茶产业的变化,各主产区政府与企业结合国家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将发展重点向综合开发转移,利用茶旅游、茶叶深加工向茶业二三产拓展,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我国乌龙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超过千亿,仅福建安溪一地2015年的涉茶产业总产值就超过150亿元。

 

 

★2016年度乌龙茶产量产值情况

 

2016年,受寒潮和连续降雨影响,茶树萌芽比较缓慢。3月30日,以黄金桂为代表的早芽品种正式进入采摘生产期,比前一年迟了10天;4月21日,外安溪铁观音开始登场,比2015年迟了5天;5月3日,内安溪(高山茶区)茶开始登场,较同期迟了5天;5月中旬,安溪县本年度春茶采摘制作基本结束;进入10月的安溪铁观音秋茶采摘佳期后,受台风“莫兰蒂”和“鲇鱼”影响,茶叶嫩梢被刮伤、茶山山体滑坡、茶园梯壁崩塌、部分茶叶初制厂房严重受损、雨期难以采摘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产量总体降低,品质保持稳定,与往年基本持平。

 

在闽北地区,武夷岩茶早熟品种于4月18日开始采摘,武夷岩茶随后进入繁忙的采摘季节;5月中下旬,武夷岩茶春茶毛茶陆续上市;6月至7月是武夷岩茶毛茶的烘焙时间;中后期,由于武夷岩茶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总体来看,受春季寒潮影响,武夷岩茶中的肉桂品种出现较大减产,但由于武夷山地区的茶叶生产逐年扩大,弥补了寒潮造成的损失,全年整体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广东,受2015年岁末及2016年初的霜冻天气影响,潮州地区部分低山茶树受冻,茶叶生长速度减缓,春茶采摘时间相对延后,茶青品质相较往年有所下降;进入中后期,由于阴雨天气较多,因此茶叶品质继续受到影响,全年茶叶总产量也较往年减少了约1/3。

 

综合估算,2016年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约在24万吨左右,减产约10%;一产总产值应在120亿元左右。

 

 

★乌龙茶成产业投资焦点

 

由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二十年间,乌龙茶产业持续发展较好,因此获得了早期金融资本的一致看好,乌龙茶产业内的资本流入明显早于且多于其它茶类。

 

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市的茶企中,主营乌龙茶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和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而在新三板全面铺开IPO备案制度的今天,更多的乌龙茶企业正在准备上市融资。在企业运行良好的前提下,金融资本的进入,对乌龙茶产业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

 

当然,铁观音茶企上市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资本双刃剑迫使一些企业进行了革命式的重组,安溪铁观音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新中国最早的国营茶厂之一——安溪茶厂,曾长期处于业界龙头地位,其“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九届荣获国家金质奖。2012年6月,安溪铁观音集团正式宣布已投入数亿元资金启动上市计划。但由于国家政策变化、企业经营困境等原因,2013年初,该公司终止上市计划;此后再受消费环境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资金周转陷入困境。特别是因为给关联方提供担保,主债务人陷入困境等原因,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2016年4月20日,公司管理人发布遴选重组方公告后,共有10家公司表达了投资意愿,其中7家公司按要求在2016年5月31日前提交了重组方案。经遴选,最终确定和君集团有限公司为重组方。重组方北京和君三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2.13亿元增资入股铁观音集团,并获得相应股权,成为铁观音集团绝对控股股东,增资款用于为两个公司清偿债务,此外还将提供数目可观的后续经营资金;铁观音集团及安溪茶厂将在管理人的监督下执行重整计划,对已申报的债权于6个月内分批清偿到位;而按计划减免的债务,两公司不再承担清偿责任。安溪铁观音集团将据此涅槃重生。

 

 

茶企上市的过程也是企业对自身进行不断审视与完善的过程。在安溪铁观音茶产业的集群中,华祥苑茶业是较早启动上市计划的企业。该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中止了上市计划,并着手进行内部改革,推动了企业发展。针对目前的茶叶市场,华祥苑除了保持原来走的高端茶类路线外,经过积极探索研发了更多产品,提供让大家喝得起的品质茶。同时,经过数年的时间,该公司成功摸索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OPO模式,从容应对目前大潮迭起的“互联网+”态势,建设茶庄园,推出“庄园茶”,将深山里的好茶及时奉献在消费者面前。

 

总体来看,尽管在铁观音茶企资本化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企业都是在积累中实现了调整、完善、创新,同时资本的注入也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资本有着最敏锐的洞察力。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业的变化,资本对乌龙茶产业的总体关注度已出现明显下降,目前已由2013年初期对铁观音的关注转变为对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的重视。

 

★内销

“十二五”期间情况全国乌龙茶销售整体情况

 

据我会持续观察,“十二五”期间,全国乌龙茶行业内部产销格局出现明显变化。期初,安溪铁观音茶产业保持着“一家独大”的格局;但从2012年中期至2013年中期,随着铁观音茶企上市进程的推进、业内资讯逐步公开透明,以铁观音为首的闽南乌龙茶出现量价波动,与此同时,以武夷岩茶为首的闽北乌龙开始发力;期末,铁观音等闽南乌龙在传统销区遇冷,但新兴销售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尤其以河南、山东这二个市场份额扩张最快;岩茶单丛市场走俏。截止至2015年底,乌龙茶整体市场销量下滑,但在武夷岩茶等的带动下,乌龙茶全茶类全年总销量仍接近20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销量的12.5%。在乌龙茶消费中,安溪铁观音所占比重受岩茶、单丛等品种的挤压,由原来的80%已降至70%。

 

在价格方面。据产地批发市场的统计:“十二五”期间,铁观音均价维持在300元/公斤;武夷岩茶均价保持在700元/公斤;广东乌龙茶的代表品种——凤凰单丛,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了解,因此销售均价逐年提高,在“十二五”期末达到300元/公斤左右。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1-2015年安溪铁观音价格指数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茶都——安溪茶叶批发市场全年交易量稳定在2万吨以上,交易额稳定在22亿元以上,虽然均比2014年度略有下降,但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全年交易情况同比往年无太大波动。比对五年间的总体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全年市场交易运行态势比较平稳,淡旺走势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6年全国乌龙茶销售情况

 

根据年度调查,结合2016年度铁观音价格指数:安溪当地早芽品种乌龙茶受到晴雨交替天气影响,产量略减,价格基本持平;铁观音上市后,市场交易比较活跃,交易量小幅上涨,价格基本持平;高山茶区铁观音开采后,气候条件比往年好,茶叶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品质有所提升,呈现“优质茶价格高,中低档茶价格稳”的态势,市场需求比较旺盛,销售顺畅。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受茶市环境低迷的影响,2016年武夷岩茶春茶的均价较去年下降了30%;在进入年末后,均价有所上扬,保持在350元/公斤左右。同时,武夷岩茶价格分化比较明显。高档茶因品质好与宣传到位等原因,销量虽有微调,但价格持续升温;而低档茶均价则维持在180元/公斤,比去年有所下降。

 

2016年,受采制过程中的天气影响,单丛茶总体品质有所下降,均价出现下滑,一直维持在250元/千克左右;而老丛、名丛则因储存制作条件好、品质出色等原因,继续受到市场追捧,均价继续保持在1000元/公斤的高位。

 

总体来看,乌龙茶的均价呈“高档价格不变,中低档稍有下降”的态势。

 

 

搭上互联网便车的乌龙茶销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的最初十年,茶城(原批发市场)专营店在终端环节的销售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甚至一度达到70%。以安溪铁观音茶企、茶农、茶商为首的乌龙产销单位与个人充分依托该渠道快速推广、扩张,促进了乌龙茶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茶城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与同质化特征,无法满足规模茶企的品牌发展需要,因此一些铁观音品牌茶企再次引领渠道拓展之先,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开设自己的品牌连锁专卖店。这一举措再次极大地促进了品牌打造和市场拓展。但受宏观环境影响,“十二五”期间,乌龙茶连锁专卖店明显减少。据调查,乌龙茶专营专卖店至“十二五”期末已缩减了约1/4。究其原因,主要是店铺房租与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加之销量无法进一步提升所致。

 

在调减店铺数量后,以安溪铁观音茶企为首的乌龙茶企大力开拓新兴渠道,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发展,领茶业电子商务之先。早在2004年,安溪县的八马、华虹等较有远见的企业及茶商茶农就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开店;2008年,安溪县茶企对发展电商达成共识,以安溪铁观音的整体品牌为支撑,“抱团”发展,一股网上开店潮开始蔓延开来,使整个安溪茶叶的网上销售明显加速;2012年起,由安溪茶叶协会、安溪电商协会和龙头茶企牵头,阿里巴巴、京东、当当、天猫等国内十余家龙头电商企业先后进驻安溪,与当地数百家茶企对接,在网上开设安溪茶“会馆”,将分散的茶企纳入其中,以整体品牌拓展网销市场,极大推动了安溪茶叶的网上销售额。2012-2014年间,安溪铁观音电子商务销售额分别达12亿元、15亿元和20亿元,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1.3%、25%和30%。2015年,在阿里零售平台茶叶交易量排名中,乌龙茶继续领跑,而铁观音在乌龙茶中位列第一。据安溪县电商协会提供的数据:2016年,安溪茶叶电商交易额达24亿元,同比增长20%,居全国第一;在“双11”的天猫乌龙茶类销售榜单中,安溪县的八马茶业、中闽弘泰、宏源馨等13家茶企位居前列,茶叶电商销量破亿元,其中,八马茶业全网超过1000万元,凸显传统茶企电商的竞争力越加强劲。

 

与此同时,闽北乌龙主产区——武夷山市也在电子商务的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行。据阿里巴巴零售平台统计:2015年,武夷山市是全国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贡献最大的5个县市之一。目前,武夷山市已依托电子商务研究会开展后台基础操作、店铺装修等多场实操培训,帮助村淘项目合伙人或返乡创业青年掌握电商技能,不断促进农产品进城等工作。同时,为全面开启武夷岩茶互联网运营新模式,雷军领投的“互联网+茶”创新型企业醉品集团旗下的产地茶直供交易平台——茶帮通将于近期成立武夷山原产地运营中心,助力乌龙茶产业向更加理性的方向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乌龙茶消费

 

在政府、茶企、茶商、茶农的联手推动下,铁观音曾是北方茶叶市场中最为热销的茶叶品种。但在“十二五”期间,受到市场因素、媒体负面报道等因素的影响,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但从目前批发市场中收集的情况看,铁观音在大众消费级茶品种,特别是在新兴销区及传统销区的二线城市和农村仍保有一定的存量消费。加之铁观音的产量较大,因此从销售量来看,铁观音在乌龙茶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铁观音热逐渐减弱的同时,原先在北方市场表现得不温不火的武夷岩茶开始挤占市场份额。特别是随着产区政府的大力引导和一批品牌茶企的市场推广力度不断增大,武夷岩茶近年来在北方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乌龙茶消费热点的转移,凤凰单丛也成为北方市场中受到追捧的乌龙茶品种。在“十二五”期末两年,特别是2015年,以日川为代表的单丛品牌在北方地区的大力推广,使单丛这一乌龙茶系列中的小众品种,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成为北方乌龙茶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广东地区是乌龙茶传统的消费市场与贸易集散地,以铁观音为首的乌龙茶对促进广东茶叶贸易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其发生变化也最早。2000年之前,铁观音是广东珠三角地区以及粤东等地的茶叶主销品种;茶楼、茶馆、居家用茶都以传统浓香型铁观音为主。在当时广州芳村的诸多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中,福建商家占半数以上,基本上都从事铁观音的批零业务。在2000年之后,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创新,清香型铁观音大量投放市场,并在广东率先流行,将安溪铁观音在广东的消费贸易推到了一个新高度,也占据了礼品市场特别是高端茶礼的大半江山。2005年后,由于广东市场上出现了多个茶类品种的轮番炒作现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跟风,铁观音在广东的市场日渐被挤压,因此铁观音等乌龙茶虽然还是广东外省茶中的主要品种之一,但已不再是当年的风光。但在“十二五”期间,随着普洱、黑茶等后发酵茶的兴起,乌龙系列中的“老茶”又在市场中悄然兴起。“找老茶、喝老茶、藏老茶”逐渐流行开来,有年份的“老铁”、“老岩茶”、“老单丛”等品种开始成为资深茶友竞相追捧的目标。特别是2016年4月26日,陈香型铁观音国标的正式实施进一步助推了市场上收藏与饮用老茶的风潮,使乌龙茶再次成为业界的热点之一。

 

“十二五”末期,随着茶旅游的逐步兴起,乌龙茶消费由市场、电商等渠道开始转移,体验型消费逐步兴起。消费者在进入茶区旅游时,通过自身体验,从茶农或茶叶生产企业直接购买茶品的情况日益增多。尤其是武夷山地区,在景区本身的宣传和近年来“印象大红袍”剧目的带动下,游客日益增多。景区与茶区重合的优势条件,使“游客流”成功转化为“消费流”,通过旅游等第三产业所带来的茶叶销售成为乌龙茶销售的新卖点。

 

 

★外销

“十二五”期间情况乌龙茶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5 年,中国乌龙茶出口1.5万吨,金额 8448万美元,均价5485美元/吨。回顾“十二五”期间的中国乌龙茶出口情况,尽管出口量稳中略降,但受人民币升值带动,加之质量逐年提升,海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等因素影响,乌龙茶出口均价表现稳中有升(2015年乌龙茶价格较2011年价格提升40.36%),出口总额基本保持稳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2015年中国乌龙茶出口国家和地区前20名

国家

(地区)

出口量(吨)

出口额

(万美元)

均价

(万美元/吨)

数量同比

(%)

金额同比

(%)

均价同比

(%)

1

日本

9014.0

3487

0.38

-11.6

-12.8

-1.3

2

香港

1984.6

1288

0.64

-14.6

-16.9

-2.7

3

泰国

1369.7

503

0.36

1469.1

1461.0

-0.5

4

越南

598.9

909

1.51

-15.3

198.9

253.0

5

俄罗斯联邦

575.9

213

0.36

126.8

5.7

-53.4

6

美国

475.5

797

1.67

12.2

-15.5

-24.6

7

马来西亚

306.8

426

1.38

-7.7

-49.4

-45.2

8

印度

235.2

61

0.26

-8.1

-24.1

-17.4

9

新加坡

201.4

95

0.47

-13.5

-14.1

-0.7

10

斯里兰卡

137.7

59

0.43

20.1

-0.6

-17.2

11

德国

81.9

102

1.23

-27.3

7.4

47.8

12

加拿大

64.3

43

0.67

1.0

-24.6

-25.4

13

西班牙

40.1

8

0.19

19941.0

1940.3

-89.8

14

墨西哥

38.5

33

0.85

15.8

31.0

13.1

15

乌克兰

32.8

9

0.28

712.5

415.4

-36.6

16

澳门

30.2

14

0.46

-28.0

-34.0

-8.3

17

澳大利亚

30.0

56

1.89

16.5

68.9

45.0

18

英国

23.9

36

1.53

62.3

63.8

0.9

19

南非

14.9

32

2.14

91.7

57.2

-18.0

20

印度尼西亚

13.2

15

1.10

-18.2

-14.5

4.5

 

合计

 

15365

8448

-0.1

-5.2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2016年度乌龙茶出口情况

 

截至2016年10月,中国乌龙茶出口总量为12718吨;出口额为69927万美元,出口均价5498美元/吨。

 

2016年1-10月中国乌龙茶出口国家和地区前20名

排序

国别

出口量(千克)

出口额(美元)

均价(美元/千克)

1

日本

6,386,777

23,454,037

3.672

2

香港

1,953,034

14,235,189

7.289

3

泰国

1,921,104

6,154,757

3.204

4

越南

570,005

7,536,958

13.223

5

俄罗斯联邦

568,339

1,305,084

2.296

6

美国

307,094

5,254,533

17.111

7

马来西亚

247,253

4,285,545

17.333

8

新加坡

182,468

856,423

4.694

9

印度

173,301

408,357

2.356

10

德国

101,302

757,962

7.482

11

斯里兰卡

46,105

160,229

3.475

12

加拿大

38,058

366,168

9.621

13

墨西哥

33,429

294,237

8.802

14

缅甸

33,141

3,170,488

95.667

15

乌克兰

28,845

93,194

3.231

16

澳大利亚

23,659

400,315

16.920

17

菲律宾

15,592

190,418

12.213

18

印度尼西亚

13,595

149,905

11.026

19

澳门

8,977

41,547

4.628

20

韩国

7,238

46,209

6.384

...

...

...

...

...

12717558

69927207

5.498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碰撞

 

乌龙茶的传统外销市场主要是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过多年的推广,特别是以安溪铁观音茶企为首的乌龙茶骨干茶企近年来不断地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推广,目前中国乌龙茶的销售逐渐向其它周边国家和欧美市场开拓,已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二五”期间,中国乌龙茶出口市场新旧更替、明显变化,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在传统市场中,出口乌龙茶仍以中低档为主,均价普遍较低,需求弹性不强,量价均有不同程度萎缩。目前,东南亚市场维持着稳定,而日本市场则已进入了全面衰退期。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市场所占的份额。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一带一路”的兴起,泰国、俄罗斯联邦、乌兹别克斯坦等相关国家进口量持续提升。此外,欧美国家的快速成长也为中国乌龙茶的出口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015年,我国乌龙茶出口量和总金额增长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泰国、俄罗斯联邦、美国、斯里兰卡、加拿大、乌克兰、英国和南非。其中,俄罗斯在近几年进口我国乌龙茶的总量屡创新高,西欧市场也呈持续性增长。截至目前,上述相关国家进口中国乌龙茶的量价额仍在保持升势。

 

 

国际市场格局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出口乌龙茶的产品格局已悄然改变。除了出口大宗茶继续输出传统海外市场之外,一些中高端乌龙茶产品也在根据海外消费者的品饮消费习惯进行创新定制后,以崭新的形象进军欧盟、俄罗斯、美国等新市场。如:不久前,安溪县龙涓乡某合作社为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市场,就根据俄罗斯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特别定制了三种不同口味乌龙茶;该批产品共计4465公斤、货值8.62万美元,单价每公斤19.3美元,是我国出口乌龙茶均价的6倍。另,安溪三和公司于2016年10月底,也将本企业产品投放到意大利的首批50家超市试销,开启了乌龙茶进入欧洲市场的新模式。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执笔人:梅宇、王智超,完整版敬请关注《茶世界》2017.1)

 

找到约1,80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