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所有茶名

找到约2,74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普洱茶知名品牌,大丽让全世界都能喝到的中国茶!

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这是举世公认的观点。而普洱茶既是茶名,又是地理历史与茶凝结而成。“普洱”原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为水湾寨意思。因此据考证,普洱茶原产自银生诸山,即今天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所辖地区。虽然普洱茶的产地广泛,但是核心产区却极其有限。近年来,一款产自普洱核心产区的大丽茶备受青睐,成为了普洱茶的新宠,是人们交友品茗的必备佳品。

目前普洱茶的名山名寨有班章、曼松、南糯山、勐宋、布朗、易武、拔玛、象明等。而大丽茶的原材料均采自这些核心产区,如二零一九年大丽牌七子饼茶(绿印),选用的正是勐宋茶区海拔一千米以上的茶青为原料精制而成,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二零一九年大丽牌圆饼茶(黄标),是采自普洱茶名山名寨班章口感饱满霸气,层次丰富,兼具花香蜜香香味,具有老班章茶独有的霸气! 汤色明亮,生津明显,回甘持久绵长,可以说是古树茶收藏级别中的首选佳茗。

2020年大丽茶获得的布朗山800年茶王树春茶的独家采摘权,将成为大丽茶为数不多的品鉴款和珍藏品。布朗山中的古树茶因其茶树不多,产量极少,在做工方面又极其考究,最终的成品尤为珍贵,因此在现代生活中是大众追捧的对象,此次布朗山800年茶王树春茶的独家采摘,将为大丽茶的茶品锦上添花,丰富藏品,值得期待。

大丽茶自创立以来,以让全世界都能喝到的中国茶为目标,除了在产地上认准名山名寨,在茶青上精选严选以外,还在工艺方面力求完美,十分苛刻。大丽茶采用“古法新造、匠心手制”的匠造工艺,在所有工序中,采用手工制作,将匠心精神融入茶身,使得每一饼大丽茶都独具灵魂,弥漫着制茶匠人的情怀,彰显着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大丽茶古法制作出来的茶口感醇厚、回味悠远,传承的不只是茶香,还有茶文化,还有对茶叶的尊重和坚持。

茶就像是老朋友,像是知己,展现的始终是最美、最醇正的一面。因此喝茶要认准茶,更要认准产地。源自普洱核心产区大丽茶,全世界都能喝到的醇正中国茶!

【大益茶史04】聚焦2004年,辣个男人来了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4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写在开头:

往前三篇大益史,更多是翻阅各种大益资料,以及市场口耳相授的,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整理出来的内容。虽然过程枯燥,但还能凭着一点点的求知欲,尚能苦中作乐。随着第四篇的起草,因为现代商业运作异常复杂,不得不感叹当代的大益覆盖面越来越广,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股票基础的人来说,我居然在“股吧”浸泡多日,其中艰辛,无异于将一名基佬置身青楼之中,痛苦可见一斑。

然后我发现,我完全走偏了,本系列的重点,一直都是基于大益本身,而非单一个人生平故事。为某人立传这种事情,其一,时候未到,其二,尚不够格,其三,没有收入。算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还需要需要极大的勇气,更有甚者,朝不保夕,也是常态。毕竟自古以来,史官都只敢对上个朝代侃侃而谈。

还好,我从来都不是史官,与大益品牌也无任何利益挂钩,我甚至连今年的金沧海都没有喝过!关于大益当代的掌门人,网络素材甚少,最终收集到的零星资料,只能说褒贬不一,这篇文章也只能尽量保证阐述客观事实,并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场景,适当进行文字加工。

最后立一个免责声明:所有素材皆源自网络,如有勘误,若有理有据,可私信删除。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预告了两期的吴姓男孩,今天即将粉墨登场,但是在谈及吴姓男孩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男孩的父亲——吴坤雄。吴坤雄老前辈于1940年出生于海南,与勐海茶厂同岁,按照现在的说法,吴老前辈算得上一位标准的勐海宝宝,但基于老人80岁的高龄,这样称呼难免不雅,为此,后文统称,勐海大爷。勐海大爷的事迹就更少了,只能从其撰写的书籍《享受大益》中洞察一二。

· 帮大家治下脖子

在那个年代,勐海大爷的经历无疑是人上人,膝下育有一子,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吴远之。1966年7月14日诞生于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23号,地址不用查了,我百度过了,现在变成了一所幼儿园。1984年,吴远之凭借优异的成绩从海南中学考入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主修飞机设计,同样是这样一年,“北航”被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全国22所大学之一。由此可见,当年北航的门槛是非常高的,凡是有资格进入北航进修的人,都是学霸。大学毕业后,吴远之远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镀金,97年斩获渥太华硕士学位,可见,求学生涯的吴远之,身材消瘦,相貌平平,无疑将所有的天赋点全部点在了智力上。也正是在西方留学的经验,吴远之喜欢上了各类基督教书籍,母亲虽然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儿子的信仰曾有过一些疑虑,但“她也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信主后的平安与欢愉。「两教一家」,在吴家迎来了平衡,这是优质家庭教育的体现。

至于之前提及的1962年出生,结合84年考上大学,那么这个出生时间应该就是错误的了,谁都不愿意相信一个集团掌门人,直到22岁才高中毕业吧?至于百科这边,编写门槛确实也比较低,低到我都编辑过几次。

回国之后,可能曾短暂任职于海南省政府经研中心、海南证券交易中心。并且凭借职位属性,与海南当地诸多企业打过交道。按照正常的轨迹,吴远之先生完全可以偏安一隅,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几十年后,以个人双商,混个一官半职,平稳且富足的度过一生,也能成为家族榜样。

但是文化人总是清高的,比如茶不多先生总会在每天清晨打开阅读数据,问自己今天粉丝涨了吗?端着铁饭碗的吴远之一样的不安现状:我堂堂北航才子,渥太华高材生,显然不能被这铁饭碗束缚,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是我的征途大海,我想去看看!当时周遭的人必然有很多问号,完全无法接受吴远之的想法,直到20年后,广西一位少男云淡风轻的说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人们才能勉强洞察到吴远之超前的眼界,当然,正是这种超前的眼界,让吴远之在接手大益之后,屡屡逢凶化吉,先按下不表。

总之,即使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也能从侧面告诉我们,美国总统可以常常换,但是大益的吴远之只有一个。

1998年开始,也就是卢厂长玩脱的那年,吴远之与勐海尚没有建立关系,只是凭借个人的履历与优质的人脉,进入云南省保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一职,宝山水泥于1983年开始兴建,1985年建成并试生产,1986年1月注册登记,1987年3月通过省级竣工验收后正式投产的国营企业。国企的董事长显然不能算打工了,然后这里的宝山水泥,也就是后来跟吴远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博闻科技。

某日找到老父亲:爸,你看我如今也算小有所成,你喜欢什么就给我说,我给你买。

勐海大爷想了想,放下了手上血压计:我这把老骨头没啥追求,最近迷上勐海茶厂的大益茶,你去给我买点大益吧。

少年一个趔趄,扶了扶眼镜,再次展现出超前的眼光:“父亲,是亿点吗!”

勐海大爷双目闪烁,嗯,一点就好

吴远之一愣:得嘞,安排。

2004年,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一年,这一年的热词是「国退民进」,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竞争,以及解决投资的资金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许多关键性行业的国企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比如石化、金融、电网等等,一些非关键领域国企退出,进行了改制,04年的茶业改制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拉开的,目的在于放活市场经济,大批的国企由国营向民营转变,是谓“国退民进”。这是当时的大环境,而彼时的勐海茶厂,风雨飘摇,数年亏损,倒闭在即,工来了,倒闭指日可待。不过茶厂自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危机,如今的经营不善,也隶属于日常经营不善的范畴,虽然谈不上多开心,至少已经习惯了。

因此,改制与经营不善,并没什么因果关系,两者最多就是平行关系,但改制的确是勐海茶厂的新生和辉煌,这是知识点,大家可以记一下。挑这一段说的目的是再次反驳某些人说的改制后的大益不如改制前的勐海茶厂这类厚古薄今的言论。

当时吴远之执掌的宝山水泥,已经改名成博闻科技,已经是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保山地区的骨干企业,1994年便是云南水泥50强,后期又涉足了IT行业,信息服务、计算机硬件生产等等,不过到2004年随着水泥板块萎缩,新业务进展不力,这家公司已经逐步走上了下坡路,迫切需要开辟新的盈利项目。

当博闻遇到大益,就是巧儿他妈给巧开门,巧到家了。

显然,吴远之对勐海茶厂势在必得,但是看上勐海的茶厂的企业,远不止博闻一家,不久后,吴远之便与红塔集团产生了激烈的正面碰撞,红塔集团开价8亿,博闻这边连一个亿都不到,但是吴远之当时就吼出了豪言壮语:勐海茶厂呢,我给,你可以拿,但是我要,你不能抢。

还有个说法是,吴远之收购大益之后,红塔用8个亿找吴远之买大益,但是吴远之没有卖,毕竟文化人是讲原则的,“这是我生父的心头好,断不能因为区区8个亿贱卖掉,你红塔天大地大,云南一霸,如果你非要从我手上拿,得加钱!”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无论哪个说法正确,结果就留在了吴远之手上,如果红塔集团确实有八个亿抢大益的事情发生,那么数千万便拿下大益的吴远之,是无限等于空手套白狼。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很多年后,吴总将这种乐趣共享出来,让茶市的许多人也能通过操作体验到同样的乐趣,这群人叫——空军。

自此,勐海茶厂彻底撕下了国企的标签,成为民营企业,最出名的一次改制。

而到手后的勐海茶厂当时的现状又变得惨不忍睹,这里用“又”的意思,与吴远之本人没有过多的关系,算是勐海茶厂日常惨不忍睹的那种惨不忍睹。据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当事人回忆,我们赶到勐海茶厂的时候,厂房里窗户上的玻璃一块不剩,有的被泄愤砸掉,有的被撬去卖钱,一些厂房年久失修,与危房无异,整个厂区荒草丛生,一人多高,小孩子进去就没人影了,改制后吴总的首次召集会议,是在一块好不容易找到的空地上举行的,决策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耳熟能详的「装玻璃」。

厂区的破旧尚靠勤劳去克服,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茶厂对改制不满意的员工,他们纷纷冲进厂区闹事,罢工,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厂里面连一扇门都没有,结果就是员工公然跑进库房拿走了茶叶,甚至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肢体纠纷,于是立马开始安置铁门,配备保安,这场风波才逐渐平息下去。对于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状,老员工当然是全部留任最好,可惜大家并不看好这家大益的前景,留下来没几个人,员工缺失,岗位空置,不得不重新招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承蒙前员工的慷慨离职,也让大益着手打造一支文化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的新茶人团队。一年时间,茶厂吸引了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20人,大专毕业生15人 ,职高,高中,中专生170多人,还帮助63位职工通过成人大学考试,储备了一大技术型人才。

· 吴远之与他的团队

恢复了茶厂生产之后,吴远之身兼博闻科技大益董事长二职,两个企业在下坡路上见了面,一见如故,抱头痛哭,就此结义金兰,互以兄弟相称,决心互相扶持,携手并进。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显而易见的数学道理——负负得正。最终,经历了建厂房,盖仓库,加设备,大益逐渐支棱了起来,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勐海茶厂有一间陈列室,承载勐海茶厂辉煌历史,2005年,吴远之决定翻新陈列室,命名为大益馆,并邀请父亲吴坤雄老先生以馆长之名筹建大益馆,旨在记录曾经的勐海茶厂,并书写大益未来荣光,如今,已经成为益友的打卡圣地。这一年,大益爆发式推出了40多个新品,单是7542就生产了多个批次(一说5批,一说8批,未证实),还有金针白莲和勐海之星这类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获奖产品。8月,茶厂重新优化配方,改进包装风格,同时改变以唛号为茶名的传统做法,一举推出“金色韵象”。这款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茶商的追捧,成为无数人的「心头好」11月22日,获得QS证书,为云南省茶叶企业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是云南省茶叶企业率先推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典范,开辟了云南省茶叶行业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里程碑,体现了勐海茶厂龙头企业的超强实力。

同年,云南省为普洱茶策划了一场全国性的大型营销事件——马帮进京,大益也组建起了自己的马帮进藏,重铸人们的思维模式,让茶马古道与普洱茶形成了强关联,这一年,普洱彻底火出了圈,与此同时,也为07年普洱崩盘埋下了伏笔。07年是普洱圈的乱世,乱世出英雄,大盘崩塌的同时,行业迎来重新洗牌,在胜利者的眼中,这更是一场机遇。

这个可能就得留给下一期来讲了。

15万一饼的假茶还有价无市!88青普洱茶的炒作乱象何时才肯罢休?

30年前,一家茶厂濒临倒闭,派人四处兜售库存品缓解压力。最后以亏本价,将20吨普洱茶全部卖给了一位香港茶商。

这名港商当年买入价仅10.71元一饼。而到了现在,已经涨到了恐怖的15万元一饼,一片普洱茶,居然能与月薪过万挂上等号!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使花费十几万,也不一定能买到真货,明知真假难辨,还是有人敢带着全部身家入局!

惊人的利益,催发贪婪的人心,这场名为“捡漏”的局中局,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今天就来揭秘翻价万倍的传奇普洱茶——88青!

无人问津的压仓茶

88青的诞生,与特殊的历史时期密不可分。现在如日中天的勐海茶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却处境艰难,甚至一度到了要倒闭的地步。

这时国家还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营茶厂工人的工资由国家发放,茶品出厂后没有销路,就一直积压在仓库里吃灰。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勐海茶厂结束了吃大锅饭的时代,开始自负盈亏,如果不将这些库存推销出去,工人们就没工资,茶厂就会倒闭。

然而由于产销不对路,这批茶在云南、广州、台湾均无人问津。茶品推销,回笼资金,成为了茶厂存亡的关键点。

1992年,勐海茶厂驻港代表陈强在香港四处推销,但香港人喜欢的是褐色的熟茶,这种青绿色泽的生普,苦涩味重,茶味太浓,并没有人愿意购入。

陈强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带着茶样板上门拜访香港茶商陈国义,陈强没有贸然推销,而是冲泡好后才请陈国义品鉴,陈国义试泡后,顿感这茶的品质惊人,生津回甜,连续冲泡7次后仍茶香不绝。陈国义询价后更是大为震惊,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由于茶厂急需资金,这批茶最后的成交价仅10多块钱一斤,要知道同时期的西湖龙井,已经卖到了400元一斤!

经商多年的陈国义,发掘了这里面的巨大商机,确认所有茶品质如一后,他调动自己的全部资金,折合每片10.71元港币的价格,买断了茶厂积压的20吨库存!

陈国义为了纪念自己在1988年创办的“茶艺乐园”,也为了图了“一路发”的好彩头,遂将这批茶命名为“88青饼”。88青的价格神话也由此正式开始!

只看外表,很难想象一饼就要十几万人民币

翻价万倍的神话茶

在刚买下这批茶的前几年,陈国义有些焦虑。这批茶价格极低但数量巨大,以至于套死了所有流动资金,他有些怀疑自己究竟是把握住了商机,还是一时脑热?

2003年,在经济大环境萧条,和自身资金链断裂的的背景下,陈国义迫于经济压力,将自己手上的绝大部分存茶,都转给了普洱茶大藏家白水清。

2005年,有内地茶商多方周转找到了陈国义,询问那批货还剩多少,他想高价买入,陈国义这才知道,88青在内地的价格,已经像坐了火箭般的暴涨!

1992年,茶厂以亏本价,向陈国义抛售了近20吨88青时,价格仅为10.71元一片。

2003年,面临债务危机的陈国义,以每饼200元左右的批发价,将88青的货源转给了白水清。

2005年,国内的普洱茶逐渐陷入狂热,88青的价格随之攀升到了2500一片。

2007年,截止普洱茶市价格崩盘前,一片88青,最高被炒作到了12000元!

2011年,普洱茶市恢复,出现在该年深圳茶博会上的88青,价格为38000元。

2013年,到了这个时候,88青早已有价无市,甚至有人以500万的拍卖价溢价购入。

至此,从一开始的积压在仓库吃灰,到现在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批生产于80年代末期的普洱茶,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场百万级的价格翻倍神话!

万不存一的正品茶

重温这段历史,陆离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存疑。从当年的这份购茶合同上,陆离发现了故事背后的真相。

这份合同的交易双方是,联合国际贸易公司(勐海茶厂),和茶艺乐园(陈国义),普洱茶唛号为7542,种类为云南七子饼。

这里就引出了88青的定义问题,从上文中我们知道了“88“只是一个吉祥寓意,按照当时的叫法,这批茶的真名应该取自唛号,也就是叫“7542”。

但这批茶的具体年份,其实是存疑的,当年交易时,这批茶已经在仓库积压多年,而且合同上也没有注明具体的生产年份。

因此,88青为1988年产的说法与事实明显不符,而前些年盛传的“1988年-1993年的7542,统称为88青”的说法,其实是手上有货的茶商,放出的烟雾弹。

据陆离所知,现在业界对88青的统一共识为,勐海茶厂在20世纪80年代末,按照75年研制的7542配方,以4级茶青为主料制作而成的常规品种。

解决了定义问题后,我们再来看数量问题,合同上写的350枝/4200筒/10500kg,单价为“港币7500元/筒”,到货方式为“四批交清”。

而这份合同上最重要的信息,就是这批货的数量了。当年交易过来的88青,按十二提一支计算,仅有20吨出头,而并不是某些人盛传的30多吨。

这是因为当年的老勐海茶厂经营不善,最差的那一年总产量才不过百吨,像这批交易给陈国义的88青,数量就这么多,而且已经是茶厂数年的存货了。

更何况在88青真正打出名气的03年,以白水清为首的大茶商已经将这些茶瓜分殆尽,从那时消耗到现在,越到后面供给越少,价格越贵,假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真正的88青,总数量为29400饼,总金额为315000元港币,也就是说单价仅为10.71元一饼,至于分次提供的方式,主要是因为当时陈国义的现金不足。

88青的盛名不仅在于稀缺,还在于其堪称极品的茶质。历经三十年岁月沉淀,88青的茶饼乌润油亮,汤色红浓透彻。入口饱满厚滑,梅子香四溢,回甘连绵,经久耐泡。

顶尖的品饮价值,极其稀少的存世量,让88青成为了普洱茶界的无冕之王。极其高昂的存世量,也让无数茶商闻风而动,88青再次站在了炒作的风口浪尖!

真假难辨的炒作茶

前年年末,陆离朋友圈里的茶商像集体策划一样,开始疯传一个茶商,捡漏88青一夜暴富的“真实事件"。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茶商到广西出差几天,在当地的茶叶店蹭茶时,居然遇到了传说中的“88青”,他抓住老板外出,店员看店的时机,捡漏了一整件88青。之后连夜赶往芳村,以天价转手卖出。

一夜暴富的故事很诱人,但疑点实在太多了:明明是芳村的大玩家,为什么会到小茶店蹭茶淘货?要有多高的品鉴能力,才能一眼认出这88青是真货?

既然是真货,那店员怎么敢在不问老板的情况下,擅自售出?连夜赶到芳村,就有人愿意以天价接盘了?

就是这么一个低劣的故事,居然能引得无数茶商尽折腰?这是陆离听到这事的第一反应,但看到88青的价格一夜暴涨后,这场好戏的主谋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经过了多方周转,88青现存的区域很杂。香港、芳村和东莞都可能会有存货,其中传得最神的,当属芳村的大炒家。

芳村的万家茶叶店,其中售卖普洱茶的起码有七千家,走进这些茶叶店,凡是上点档次的,都声称自己这有88青。数量上更是一桶不算少,一件不算多。

每家店的老板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是真货,你要是被迷住了,老板说不定还会拉你坐下,泡壶热茶,让你听他讲当年他与陈国义的感人故事...

按照现在的88青交易量,芳村就起码有几千件,算上东莞和港台,再拉上各种网购旗舰店,普洱茶界的88青流通量在万件以上。茶友们觉得能有多少真货?

鉴定过的88青假茶,猜猜是怎么判断的?

88青是普洱茶界永远的传奇,它用自身印证了,自然干仓对普洱茶存放转化的正确性,也因此身价暴增,证明了拼配茶的地位和价格,能与尊崇的号级茶并肩。

但可怕的是,在某些人的狂热追捧下,88青已经成为了可悲的投机品,不仅自身地位褒贬不一,也几近丧失了最根本的品饮价值。

根本没见过,也没喝过88青的人,都敢冲着这份稀缺,压下自己的身价性命,去搏一搏,那被虚假价格泡沫层层夹裹着的88青。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无人问津,现在高不可攀。不管现在还有多少正品,只要价格神话没幻灭,只要贪婪人心没醒悟,88青的买卖就永远不会结束!

找到约2,68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