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思普茶叶真假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人类的历史,俨然是一部茶叶发展史

普洱茶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普洱茶的发展史,俨然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个人成长史,数次打击,数次复兴,普洱茶非但没有衰落,反而越来越被人所知。普洱茶是如何变为家喻户晓的饮品的呢?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初期:瑞贡天朝时代 

明代初期,云南已经开始向中央政府上贡茶叶,在普洱也设了专门管理茶叶贸易的官员。明代人喝普洱茶普遍形成一种风气,明代方志学家谢肇淛所著《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这也是“普茶”(即普洱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

普洱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据考证,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10万担以上,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仅是从普洱运销到西藏的茶叶就有三万驮(每驮120市斤)。也是在这一时期,普洱茶成为贡茶的大宗。故宫内现存的“人头贡茶”是对那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国营茶厂时期:云南茶进入工业大格局时代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异地资本进入勐海,商人们在这片宝地上发现了一片片绿色叶子下潜藏的商机,纷纷来到勐海制茶贩茶。据著名茶文化学者杨凯所著的《号级古董茶事典》中记载:1939年,勐海已经有20多家茶庄,整个西双版纳茶叶产量接近四万担。1939年—1941年是勐海的黄金时代,茶叶加工和运输量达到了历史最高,这些茶大多数通过缅甸、印度运进西藏,少量运往内地或通过内地运往西康地区,部分销往泰国、香港等地区。 佛海茶厂(即勐海茶厂前身)、凤庆茶厂(后演化成滇红集团和云南白药红瑞徕)等知名云茶大厂也在这一时期相继创建。 1949年之后,中国茶叶总公司选出了云南最好的四家大厂作为主要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分别以编号1、2、3、4来代表四个茶厂。云南茶自此进入到工业大格局时代。

1973年,云南普洱熟茶诞生。那一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需要发酵的普洱茶,这种茶在广东有生产,他们决定组织人去广东学习。考察小组学习归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大规模实验,但起初实验不是很顺利,究其原因是照搬黑茶工艺,没有因地制宜,经过调整、拼配,这批发酵熟茶产品制成并出口到了香港。因其“耐泡”、“好喝”、“实惠”、“刮油”、“消食”等特点,普洱茶在中国港台地区积累了大量爱好者。
 
可以说,1973年普洱熟茶的出现是云南普洱茶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它将过去不规范的半自然、半人为的发酵,变为现代的快速后发酵,使普洱茶变为口感更温和,可以速饮的消费品,同时也丰富了普洱茶的内涵和外延,将普洱茶推入了快销时代。 

但这一时期的普洱茶(熟茶)几乎不对内开放销售,而是主要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各大酒楼)、东南亚(主要消费者为华侨),所以,普洱茶在云南市场流通中有一段较长的空白期。
 曾在昆明茶厂任职的现云南茶协监事方可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云南市场上,只有经过发酵后的滇青茶才能被称为是普洱茶,也就是说,当时市面上销售的普洱茶其实都是熟茶,还没有普洱生茶一说。“云南茶叶公司约定俗成地将渥堆熟茶产品称为普洱茶,而传统的普洱茶生茶则是根据后期工艺,将散茶叫做滇青(与绿茶称为滇绿有区别),饼茶则很少在外包装上写普洱茶的字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越陈越香”与山头茶崭露头角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台湾的经济高速发展,这种发展很快对茶文化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并推动东南亚、香港喝老茶的传统进行整理和提升,赋予普洱茶“越陈越香”更多的精神内涵。在内地,国内市场也逐渐被带动开始关注普洱茶。在这其中,于1993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具有重要的突破点作用。 1993年,第一届中国普洱茶叶节暨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思茅召开,来自香港、台湾的茶客和茶专家第一次得以有机会深入原产地探究普洱茶。正是在此次会议上邓时海提交了《论普洱茶越陈越香》文章,为1995年正式出版的《普洱茶》一书奠定重要基础。

也是因为这次会议,台湾茶人循着号级茶之路回到易武,回到古六大茶山,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力图拼凑出一副完整的普洱茶地图。“真淳雅”的出现,重开七子饼先河,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普洱茶。
 曾经的尘封记忆顿时被打开,世界一下子被普洱茶吸引了视线。台湾人、日本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甚至是法国、美国学者纷纷前来调查。通过考察及电视、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古六大茶山又红火了起来。

茶价飙升继而引发了各界关于「越陈越香」的讨论。老茶、越陈越香裹挟在一起,让本是消费区域的喜好转而开始影响产地的审美。而后各方的介入又把昔年在紧压茶、边销茶、七子饼茶才出现的陈香字眼,嫁接给了熟茶。「越陈越香」逐渐成为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普洱茶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 普洱茶的独特魅力很快被内地商家发现,此时正好遇上时代背景——国家的“统购统销”政策取消,市场放开,大量茶业国企倒闭,为私人茶商带来了良好机会。从2000年开始,在当地直接收购、用春茶料、用大树料的私人定制茶开始出现,现在人们熟知的99绿大树、大白菜、孔雀系列产品,都属于定制茶。由定制茶,人们知道了老班章易武正山,这一批茶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最高标准。山头茶的出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认知普洱茶的全新视角,同时又极大丰富了普洱茶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审美至今仍然影响着普洱茶界。
与之相伴的,还有普洱茶的品饮方式产生的变革。产区的冲泡方式从传统闷泡到茶水分离,让古树茶品质有了明显区分,从“烧水壶”到“口缸”到“盖碗”,宛如革命性的一步,让诸如老班章这样拥有顶尖古树茶的村寨脱颖而出。盖碗的精细与云南的有性系茶树结合,有了“一山一味,再逐次细分,便产生了单株
“越陈越香”与“一山一味”成为两股缠绕在一起的普洱双螺旋,推动普洱茶市场飞速上升。  2000-2007:普洱茶行业初发展与崩盘 2000年前,普洱茶鲜有人知;2001年,开始有了初步发展,许多普洱茶的书籍出现,星星点点开始有人议论普洱茶。 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普洱茶文化开始复兴。此后,随着市场对普洱茶的追捧急剧升温、《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标准》的实施等多方面影响下,普洱茶市场快速膨胀,价格一路直上。期间虽然有2005年诸如“猪圈发酵普洱”的负面新闻爆发,但对于市场的挫伤只停留了短暂数月。2005年的马帮进京,是普洱茶界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策划,伴随着全国各路媒体的报道,一扫负面新闻影响,引发全国性普洱茶热潮。到了2006年,市场上继续涌入了许多无标准、无品牌的茶品,形成全民热炒普洱茶风潮,只要声称是普洱茶,便有人买入进行投资;茶才从厂里出货,未到昆明就被抢光,这一上涨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07年春季。
2007年4月,有“普洱茶的华尔街”之称的广东芳村茶叶市场发生“崩盘”,以下关茶厂甲级沱、大益7542为首的茶品开始跳水,接下来整个市场发生全线崩盘。 据《号级古董茶事典》中记载:“作为标杆的勐海茶厂的普洱茶(生茶)7542每件(30公斤)涨到两万多元。”2007年,7542从每件两万多元下降到了六、七千元,在这场崩盘中无数茶商、茶客遭受重创,甚至血本无归。此后几年中,普洱茶经营惨淡,许多商家、企业关门。
风波过后,大浪淘沙。虽然有无数商家倒闭,但市场回归理性,人们对普洱茶的消费开始有了更加理性认识,普洱茶的价格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稳定,又回到了常态的起起落落中,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经此一役,喝普洱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刨去热炒,普洱茶的健康和品饮价值依然受到认可。2009年,普洱茶品饮市场开始回升。大家意识到一定要有品牌,能流通的普洱茶,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2013——至今古树茶时代开启,品牌意识觉醒 2009年后,随着人们越来越追求品质,品饮升级,喝古树茶的人逐渐多起来。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度走进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当下最值钱、也是涨速最快的“树叶”。茶商们看到市场需求和趋势,开始不断加大对古树茶的宣传和炒作,最终导致古树茶概念被无限放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古树茶也是一样,没有标准,便不成好茶。在高利润的驱使之下,茶商生产的古树茶的“纯度”全凭良心。不乏一些商贩采取拼配的方式来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从中牟利。再加上大多数茶客并无专业知识,不会区分真假,古树茶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古树普洱茶市场的混乱,催生了真正做茶的古树茶品牌。2013年,雨林古树茶出现,颠覆性的制定了古树茶行业标准,打破行业乱象。在2013年以前,行业称呼100年以上的茶树有叫大茶树、老茶树,雨林古茶坊真正开启了古茶树时代,从“大茶树”到“古茶树”,小小一个字,推动行业前进一大步。

2014年,电商时代开启。思普双11销量破千万。各家普洱茶进入电商争夺战。2019年,大益天猫旗舰店双11销售额破亿元,继续引领行业,普洱茶开启多元化时代。许多品牌迎来自己的成人礼(十年),普洱茶也正式进入了品牌时代。文:王娜、罗安然
编辑:李姝琳

蒙顶山禅茶文化溯源与内涵初探

       文章简介:蒙顶山茶发展中与儒、释、道“三教”关系极为密切,促进了蒙顶山禅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三教所具有的“真、善、美”基本理念,与蒙顶山茶所特有包容和谐品性,逐步做到了的万品归一,万宗归一,蒙顶山禅茶文化也兼容并包,文化相融,内质相聚,和衷共济,神质一体,物我玄会的特点,真正体现“禅茶一味”内涵。正确认识禅茶文化,有利于茶经济、茶文化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 蒙顶山 三教 禅茶一味

       蒙顶山茶两千多年历史、一千多年的贡茶史中,儒、释、道高僧大德及其教派均参与其中,甚至主导发展,由此产生并形成深厚而独特“蒙顶山禅茶文化”,它与祭祀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和茶技茶艺共同组成蒙顶山茶文化,在茶界、宗教界中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蒙顶山禅茶文化因贡茶祀天祭祖而名留史册,因蒙山施食仪而名著禅林,因茶祖吴理真被封为菩萨而道佛一体,因有茶叶内质内涵特殊而千年畅销。

一、三教均将蒙顶山的茶与禅融入教义
        蒙顶山禅茶文化追根溯源经过千百年来发展演化,已融进了儒、释、道教义及参悟禅机要义,茶理禅机,一物一心、有相无相,万宗归一,茶禅一味,玄妙朴实,成为万品归一的中国茶,是最具有包容性、最有禅机的茶及其文化。
(一)儒家济世之物
       公元前53年,邑人吴理真为母亲治病,上山寻药,得茶而病愈。于是在蒙山寻得七株野生茶树植于蒙顶五峰之间,并以此为药为饮,治病救人,解除当时川西地区之瘟疫。吴理真开创世界人工植茶之先河,“由是而遍产中华之国,利益蛮夷之区,商贾为之懋迁,闾阎为之衣食,上裕国赋,下裨民生,皆师之功德,万代如见也。”(雍正六年《天下大蒙山碑》)因此,被后人尊为茶祖,被供奉于甘露井边及智矩寺。吴理真以茶为药,治病救人,至孝至善;教民种茶,富县裕民,济世苍生,均为儒家义行善举于之天下楷模。

       茶叶具有的保健养生功效和清心和谐人文价值内涵被挖掘提炼出来历来被世人所推崇,成为平民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生活必须品,成为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诗酒茶”之高雅之品,成为待客交友、人员往来、处世为人的礼仪之物,由此而形成茶的礼仪、茶道,体现儒家“中庸和谐”核心理念。蒙顶山茶优秀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儒家的理念。儒家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是通过道德学养达到自身的和谐,再推广到“人与人的和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 用礼节、仪式及人们的道德规范,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体现和之美。儒家还主张足之乐,知足常乐,不生邪念。《本草纲目》认定蒙山为温性茶,更能体现茶叶和儒家追求“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之品格:不燥不寒谓之温,利身利养谓之良,尊礼得体谓之恭,淡雅寡欲谓之俭,隐忍谦和谓之让。从高尚讲:良心天理,恻隐之心,宽裕温柔,谓之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刚义之气,谓之义;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恭敬之心,谓之礼;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文理密察,谓之智;诚心之意,处世端正,谓之信也。

(二)道家养身之药
        道家学说最早是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起源,道教是汉代时从四川大邑县鹤鸣山、都江堰市青城山起源,蒙顶山相距鹤鸣山约五十公里、都江堰市约一百公里,唐以前特别汉代道教盛行,至今周围还有很多与道教相关的遗址和传说。蒙山虽不很大、也不很高,但蒙山出好茶、出仙茶却与道教有很深的渊源。北宋绍圣年间原温江县令孙渐(任职1095-1107)游览蒙山后写《智矩寺留题》“步庑阅刓碑,开龛礼遗塑。”“昔有汉道人,薙草初为祖。”说明至少在北宋之前名山人就将吴理真奉为茶祖供奉,其身份是修道之人。蒙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尚书·禹贡》,有“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即水治理好后,和夷一带也取得了治理成功,于是登山蔡山(今周公山)、蒙山祭祀上天。蒙山在大禹时代已是祭天的地方,已成为名山。蒙山又处于成都往西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远望巍峨雄伟,象征连天接地,蒙顶五峰也是道家所崇尚的五行学说理想的场所,五峰也代表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五峰之中皇茶园突出表示为阳,甘露井下凹象征为阴,阴阳相济,中心栽种7株仙茶,象征北斗七星,用四面栏杆圈围,象征四方、四季等,总之蒙顶五峰所具备的特殊地理地形与道教崇尚的基本内涵相吻合,这样天造地设的灵异宝地才能出“仙茶”,所以蒙山又被世人誉为“仙茶故乡”。东汉《图经》云蒙山茶“蜀雅州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芳香。”唐李德裕入蜀 “得蒙茶饼以饫于汤瓶上,移时尽化。”以验其真假者即此。均为阴阳五行的思想。

       道教《言功设醮全集》“献茶词:夫此茶者,蒙顶摘芽,采仙春于峰上,…望瑶台而献上。”说明道家也把蒙顶仙茶作为祭天敬神的祭品。道教主张“清静无为,天人合一”思想用在养生最为恰当,茶清心淡雅、朴素天然,无味乃至无味也,静品静养,才能达到入凡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茶叶也是道家奉行的十大仙草之一,东汉时期著名道士灵宝派始祖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浙江《天台山志》)作为养生之药。
        蒙顶五峰分别是上清、菱角、灵泉(毗罗)、甘露、玉女峰,明代在灵泉峰上建毗罗石殿是佛家之名外,其它都是道家自然之名。汉代的吴理真这位西汉修道之人有志在名山的蒙顶山修炼并种茶,才有可能种出“仙茶”,才有晋、唐、五代和宋、明、清各种古籍、史书中记述的各种喝了蒙山上清峰的茶后长生、成仙的神奇传说。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非常信仰道教的人,在登基皇位后,便在全国找寻与长生有关的仙道、仙品与灵丹妙药,并在大明宫内设置道观,以利于道士练丹和个人修道。蒙顶山茶在西汉时就有名气,在唐朝天宝元年(743年)唐玄宗正式登基的第一年,是在其恩师神仙道士叶法善的推荐下成为贡茶,并成为第一茶,无不与“仙”、“道”有关。宋代的蒙山名茶“万春银叶”、“玉叶长春”、以后的“黄芽”、“石花”、“甘露”等茶名也是道家一脉相承。
      北宋《东斋记事》记蒙山“方茶之生,云雾覆其上,若有神物护持之。”北宋诗人吴中复亦有诗云:“我闻蒙顶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荈茗。”“今少有者,盖地既远,而蒙山有五峰,最高曰上清,方产此茶,且常有瑞云影相现。”北宋诗人文同(1018-1079年)诗:“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说明在北宋之前,蒙顶山茶主流为“仙”、“道”之茶。

(三)佛家禅悟之具
       从东汉起佛教在四川等地一带传播,已有僧人进入蒙山地区传佛、修炼、种茶。 成都古大圣慈寺唐代开山祖师、新罗国王子出家的无相禅师,在参禅品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开创了“无相禅茶之法”,对禅茶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名山民间相传,无相禅师在名山蒙顶山、邛崃天台山、峨眉山等地传佛讲经、说法化众,将蒙顶山茶进一步推向唐王朝的神坛,并介绍到新罗国(有待进一步考证)。在蒙顶山山腰毛家山他曾经讲经说法的地方,名山人民和信众为他修建了一个庙宇,取名“金花庙”,该地为金花村沿用至今,以纪念他的功德、弘扬他创立的“净众派”教仪。他的禅法还传到了西藏,据藏文史书《八氏陈述书》记载,藏王赤德祖赞之子赤松德赞曾到内地求法,受到皇上礼遇,返藏时遇到益州金和尚(即无相禅师),金和尚送他三部经典及众多蒙顶茶。无相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师傅,马祖与其弟子百丈怀海共同制定《百丈清规》,是农禅共举的倡导者,是禅茶的鼻祖。在古大慈寺中,有礼仪就必有茶事。如供奉佛、菩萨、祖师时要献“奠茶”,结夏时要按照僧人戒腊先后饮“戒腊茶”,平时方丈议事请僧众吃茶,称为“普茶”等等。至今,成都大慈寺坚持每年采购蒙顶山茶,用蒙顶山茶做茶事。大恩法师己主持研制出以蒙顶山种植的绿茶为原料的“大慈玉竹”、“大慈佛珠茶”“大慈普济茶”等大慈禅茶系列品牌。
       蒙顶山茶从唐代传入土蕃(藏区),成为藏民的“蕃嗜名山茶,日不可缺”。特别是经过无相禅师的净众派传播佛教与“无相禅茶”的传播,藏区密宗的强化,蒙顶山茶叶与藏人及喇嘛的关系已溶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水乳,一直到今天。
       宋代陶谷(公元970年)所撰《荈茗录》载:“圣扬花 吴僧梵川,誓愿燃顶供养双林傅大士,自往蒙顶采茶,凡三年味方全美。得绝佳者圣扬花、吉祥蕊,共不踰五斤持歸供献。”宋代佛门中把吴理真奉为茶祖,特别是南宋绍熙三年碑“宋 甘露祖师像并行状”(《金石苑》清刘喜海)文碑中记述:祖师自西汉时已出山显露(道行),姓吴法名理真,在蒙顶山修练传法,用茶种子在山顶种茶七株。宋高宗时显灵,降大雨救了旱灾。淳熙十四年(1188年)后又被孝宗皇帝封为“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
       吴理真被信奉佛教的宋孝宗皇帝封为“菩萨”后,蒙顶山佛教更为盛行,多数时间超过了道教与儒教的风头,从蒙山现存历史遗迹看,宋以后的蒙山以佛教为主与道教与儒教并存。有关文史资料中不仅有神奇记述,而且佛教高僧也到蒙山参禅,把蒙顶仙茶奉为敬佛祀祖的专用茶。宋代有不动上师,人称甘露大师,居于蒙山,曾为普济幽灵,集瑜伽焰口及密宗诸部,辑成《蒙山施食仪》,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蒙山施食仪》,旨在利济孤魂。《供养赞》中有“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琵琶,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酡普供养释迦,百宝明珠奉献佛菩萨,衣献法王家。…”语。后有兴慈大师力倡蒙山施食,并加入六番开示,称为大蒙山施食。《蒙山施食仪》,成为佛门必备课诵仪轨后,把“蒙顶山茶”在大乘佛教地区传播更广、名气更大。
       以后,蒙山雀舌茶作这供佛专茶在佛门中广泛使用,永兴寺成为制作蒙山雀舌茶专门寺院。蒙顶山的智矩寺作为制作贡茶的专门寺院,天盖寺则常住僧人负责管护皇茶园及周围茶园。蒙顶山寺庙均把茶园作为寺产,历代僧侣均将种茶、制茶、品茶作为一种功课修行,禅茶并举代代相传。宋代名山才子出家为僧,法名禅惠,相传在禅修吃茶时,以禅茶为宗,以茶道为本创立了掺茶技法,后经演变整理为“蒙山派龙行十八式茶艺”。

二、相争相融成共尊祀天祭祖之品
       儒、佛、道“三教”在蒙山对茶叶的尊崇和倚重,相互之间产生了褒贬争执。五代毛文锡《茶谱》记一则传奇贬佛扬道:“昔有僧病冷且久,曾遇一老父,谓曰蒙山中顶茶,尝以春分之先后,多搆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三日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两,当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是僧因之,中顶筑室以候,及期获一两茶,服未竟而病瘥,时到城市,人见容貌,常若年三十余。其后入青城访道,不知所踪”。
       吴理真被孝宗皇帝封为“灵应甘露普慧妙济菩萨”后,佛教在蒙山大行其道,天盖寺、永兴寺、智矩寺等寺院香烟袅袅、钟声悠悠。在蒙山顶灵泉院石牌坊旁所立《重修甘露灵泉碑记》(明 牟尚恩文)、天盖寺所立碑《天下大蒙山》(清 祖崇文)均记载:“祖师吴姓,法名理真,乃西汉严道,即今雅之人也,脱发五顶,开建蒙山。自岭表来,随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因此,吴理真的身份是什么?就有了本地茶农、修道之人、僧人仙人之说,成了后人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都将吴理真作为本教的茶祖茶神,作为本教传法弘道的高僧大德。
       此后,相关的历史文献记录更多,《四川通志》载:“名山之西15里有蒙山,其山有五顶,中顶最高,名曰上清峰…即种仙茶之处。”汉时甘露祖师吴理真手植茶树7株于山顶,“高不盈尺,不生不灭”,称曰“仙茶”。并建立御茶园,遗址至今尚存。明代李时珍验证后在《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祛疾。”《名山县志》载:蒙顶山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雍正十二年沈廉在《退笔录》写道“……仙茶每年采送各上台,贮以银盒亦不过钱许,其矜如此……”。蒙山仙茶在清雍正时期不仅为贡茶,而且成为皇家祭天祀祖之茶。茶文化专家李家光认为:蒙山仙茶之所以成为皇家祀天祭祖之茶,是因为其融汇了天地之灵气,三教之内涵,古今皆推崇,无可替代。

三、蒙顶山茶与禅真正融通一味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能是参透人生,便是禅。解渴生津,清淡静思,降浊涤凡,有利身心,便是茶。
       禅机当中,品茶之道:茶不在品而在心;禅茶之道:茶不在类而在悟。禅心茶味,即禅茶一味。
       儒、释、道“三教”所具有的“真、善、美”基本理念在中华大地上经过近两千年的相互碰撞、借鉴、吸收、融合,逐步和平共处,万法归宗。蒙顶山茶天然的“真、善、美”和所特有包容和谐品性,逐步做到了的万品归一,蒙顶山禅茶文化也兼容并包,形成特色,真正体现“禅茶一味”,正如佛家所讲“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一)文化融合
       明代晚期天启年间,蒙顶山上重修灵泉院时所立石牌坊融合了三家之主旨,正中为“西来法沫”,两旁题“一瓢甘露”、“蒙雾聚龙”,背面题“不二禅宗”、“三乘普度”,标志蒙顶茶文化“三教合一”。牌坊前一石照壁,照壁采用歇山顶穿逗式全石结构,正面中间为浮雕麒麟,头顶祥云、脚踏海水,背后为一莲花。蒙顶“五峰”上清、菱角、灵泉(毗罗)、甘露、玉女峰名称不变,共体现出儒、释、道“三教合一”、和平共处。
       清雍正时期,朝庭因蒙顶山茶历代为贡品,且儒、释、道三家均推崇、互相认同,故正式选用为祀天祭祖之茶,成为中国最为神圣的茶叶。清赵懿在《名山县志》之《蒙顶茶说》中记载:“……世传甘露普慧禅师所植也。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凝结不散,以其异,谓曰仙茶。每岁采贡三百三十五叶,天子郊天及祀太庙用之。园以外产者,曰陪茶。”并详细记载采摘制作和运送过程“……岁以四月之吉祷采,命僧会司,领摘茶僧十二人入园,官亲督而摘之。……又精拣其青润完洁者为正片贡茶。……每贡仙茶正片。贮两银瓶,瓶制方高四寸二分,宽四寸。陪茶两银瓶。菱角湾茶两银瓶。瓶制圆如花瓶式。颗子茶大小十八锡瓶,皆盛以木箱,黄缣丹印封之。临发,县官卜吉,朝服叩阙,选吏解赴布政使司投贡房,经过州县,谨护送之。其慎重如此。”

(二)内质相聚
       内质体现在茶叶自身的内含物优质丰富程度,能做出不同的品种风格,也体现出蒙顶山茶兼容并蓄的特点。

       品种融合:蒙顶山茶不仅体现出茶叶中最佳的色香味形,其品种除本地原生种、川茶品系(小叶元茶),选育出了蒙山 9号、11号、16号、23号等系列省级良种、名山131、311、213及天府1号、川黄1号等国家省级良种;还有近几十年来从各地引进的茶籽点播繁育的茶叶品系,和全国引进的200多个国家级、省级品种。

       茶品丰富:古有圣扬花、吉祥蕊,蒙顶石花、雷鸣茶、火前茶、鹰咀、谷芽、露芽等,后有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有边茶的康砖、金尖以及各类茶叶。总体上茶叶中六大茶类均能生产,犹以绿茶、黑茶为主,黄、红、青等皆品质上乘。
       可做天下茶:蒙顶山茶原料优质,根据不同原料级别也适合作竹叶青、碧螺春、龙井、庐山云雾、南京雨花、信阳毛尖、永川秀芽外地等绿茶,也能加工成功夫红茶、金骏眉、正山堂等红茶,还可加工普洱茶、铁观音等,有些茶品甚至超过原产地的口感。每年就有三分之一的茶叶被外地商家加工成当地品种售出。
       销往全国各地:蒙顶山茶品质超群,众口皆和,适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广大消费者,以四川为核心,销售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600余个市县。藏茶销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三州。外销达99.99%。
(三)和衷共济
       茶叶具有升清降浊、保健养生、醒脑益智的自然属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忠孝仁爱”等思想理念相吻合。禅茶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因此,往往将茶的品饮作为一项高尚、优雅的艺术活动,与王宫大臣、平民百姓、三教九流等各类人都结下渊源:茶贡朝廷,有了宫廷茶宴,与文人雅士结上缘,有了文人茶道;茶入佛门,有了禅宗茶道;茶入民众,与平民百姓打成一片,有了市井茶饮、民俗茶饮,传入少数民族,有了少数民族茶文化,传入外国,有了各国茶文化。真正做到惠泽天下,和衷四方。

(四)神质一体,禅茶一味
       1、虚实相间: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饮品,内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400种成分均有益人身体,用茶汁洗涤人身体。禅是佛神对人心灵最好的精神饮品,有无数的人生偈语哲理,用禅悟来荡涤人的内心精神。品茶与参禅均从“苦、静、凡、放”来调心、作用、感知、体悟,蒙顶山茶所蕴含深厚的文化与广泛意义尤为突出,使茶与禅一物一心,有相无相,互融互助,相得益彰,促进禅悟,将人的身体和灵魂得以净化。
       2、内涵一致:茶机与禅悟相通,内涵相同。佛教中的禅悟,是指僧人信徒在参禅中顿悟,驱除睡魔,静心自悟。这与饮茶悟道相似相通。僧道信徒饮茶参禅也将两者更好地结合。同时,“菩萨”就是觉悟有情众生,也即普度众生。菩萨引导众生实践六度波罗蜜,也与茶性一致。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茶遇水成茶饮供世人,就是布施;茶香四溢,犹如戒定真香,就是持戒;忍受采摘、揉捻、高温炒焙、开水冲泡,就是忍辱;提神益思,助禅去睡,就是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就是禅定;行方便法,净心导和,就是智慧。

       3、精神相通:茶饮的精神概括是四个字“和、敬、清、美”,而佛释内容为“和、敬、清、寂”,前三个内容精神一致,第四个字“美”与“寂”略有差异,“美”表达出舒适、平和、美好、和谐等感觉,“寂”表达出寂静、寂灭、超脱等无欲无妄的体悟,道教的“清静无为”精神与佛、儒也基本近似,只为信奉的神祗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其精神内核是相通一致的。因此,有人将禅茶文化的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四个字,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
       4、物我玄会:《坛经》云:“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诸川众流,汇入大海,海纳众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这一物我玄会理念,强调在品茶过程中主体要超越人类自身的生理局限性,无论是绿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等,还是祭天贡茶、皇室宗亲宴饮及至寺僧道士、文人书生、平民百姓饮用等,从思想上泯灭物我界限,用全身心去与客体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不张扬,不摆阔,不奢华,追求一种平实,一种随意,一种从容,通过物我的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并通过这种审美体验,去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和谐关系,达到物我玄会的境界。与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 儒家“中庸和谐”一致,即从实景中生禅境,从有限中生无限,从飘渺中见韵致,从空灵处见精神。在这一刻,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人的个体生命即在这一刻融入了刹那终古。一滴万川,有限无限,片瞬永恒都在顿悟中消融。我即茶,茶即我。我与自然一体,于是人的个体思想就达到了绝对自由的“天乐”或物我两忘境界。

四、名山茶旅融合发展中加入禅茶文化
       蒙顶山茶具有的物质性与禅修禅悟具有的精神性互为一致、互为补充,在新的历史与文化发展背景下,可成为弘扬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打造蒙顶山茶旅融合发展的又一新领域、新亮点。以文化遗存保护、旅游设施建设、生态休闲体验、茶叶产品保健、文化禅修养生为载体,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建议:
       一是保护和继续挖掘整理其文化遗存、文史资料,丰富其内容,以利传承弘扬。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下,挖掘整理并出版一本蒙顶山茶禅茶文化相关书籍。
       三是在蒙顶山茶史博物馆丰富禅茶文化内容。聘请专家在蒙山讲堂上开展蒙顶山禅茶文化讲座,组织相关的茶叶企业、茶文化爱好者、宗教人士等参加。
       四是在蒙顶山及名山主要寺院要进行禅茶双修,日常活动要融入禅茶茶事,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请专家或文化学者进行指导、完善。
       五是茶商结合、茶旅融合,开发蒙顶山禅茶之游旅游,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增加禅茶内容,在新建的与三教有关的文化旅游设施要增加其内容,配套体验禅茶活动项目,研制开发与禅茶有关的茶叶产品。

二〇一七年七月二十八日 钟国林于壶翁斋

参考资料:
1、《名山茶经》 卢本德著 2010年
2、《天人合一、物我玄会 —— 中国茶艺美学的基本理念》林治
3、《蒙顶山茶文化说史话典》 李家光 陈书谦 2013年
4、《四川茶文化史》 四川省茶文化研究会 2016年
5、《中国世界茶文化》 张忠良、毛先颉著 2010年
6、《走进大慈寺禅茶茶艺》 张晶 2008年

作者简介

钟国林,生于1966年,汉族,四川名山人,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秘书长,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名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农村经济、茶产业发展管理工作,主著《蒙顶山茶当代史况》《蒙顶黄芽》《中国名茶蒙顶甘露》,合著《名山茶业志》《蒙顶山茶文化史料》《蒙顶山茶文化知识读本》等书籍。撰写的《蒙山仙茶考》《世界植茶始祖——吴理真实至名归》《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西部文化大县》等40余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省级等刊物。近年来,先后获得四川省茶文化十大传承人,2017年度四川省十大茶人,首届蒙顶山茶十大茶文化传承人、全国百县、百茶、百人茶人等荣誉称号。



白茶,为什么被称为“茶中瑰宝”!

从默默无闻的出口茶,到如今风靡大江南北的热销茶,你会想到什么?

答案:白茶


央视解析福鼎白茶背后的故事

熟悉白茶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然而还有另外一句话,可能大部分茶友都不知道——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好茶在管阳。管阳镇是福鼎白茶公认的最优质的生长地,是福鼎白茶最为正统、最为原始的发源地之一。

一、中央财经:白茶存放时间越久,药用价值越高。

二、中央财经:福鼎白茶,工艺独特,品鲜陈放两相宜。

三、中文国际:雨润管阳,白茶飘香。

四、央视名嘴:撒贝宁、尼格买提、李思思亲赴福鼎体验白茶之美。


CCTV2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调查·关注春茶上市,由于下雨霜冻等气候因素影响了茶青的采摘,今年春季白茶的产量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价格普涨波动。CCTV2财经频道对孔家白茶董事长孔庆德先生作了关于春茶上市的专访,一起来感受下我们孔家白茶的品牌魅力吧!

咱们一起来看央视报道的视频↓↓

新闻动态

NEWS

大家好,我是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德,熟悉我的人都叫我老孔,我们家白茶产地在福建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是我们孔子后裔在江南最大的聚居地,现为江南“孔氏后裔第一村”,系国家级传统文化名村。到我们这一代继承孔家祖辈百年制茶工艺,对咱们中国茶文化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茶叶市场,开始创立儒茶之旅。

孔氏家族从清朝早期就开始对当地特产白茶的种植品种进行深入研究,精心研制出上好白茶,在中国的茶史上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孔氏家族从明清时期就开始向曲阜孔府专供各种白茶,后成为曲阜主要贡品之一。

若你我有缘,便是相识交心!

今年的春茶已经出茶,

我的朋友圈每天都会分享最新的白茶业内现状、

传统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

揭秘行业黑幕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及白茶真假、好坏鉴别方法!

加微信 :  gcdy115 (长按复制)

长按二维码添加微信

白茶的种类



白毫银针茶青选择的是白茶的芽头,因为成茶芽头肥壮、身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而得名,产量最少非常珍贵。茶青是茶叶好坏的先决条件,我们福鼎的大白茶树做的银针肥壮多毫,是白毫银针中的上品。

白牡丹 牡丹是指一芽一、二叶为原料制成的白茶,芽叶连枝,气味芳香。因其外形绿叶夹银白色白毫,叶片抱心型似花朵,冲泡之后绿叶拖着嫩芽,宛如蓓蕾初开而得名。

贡眉贡眉是指用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白茶,由于其外形,形似眉毛而得名。贡眉叶片肥壮舒展,汤色橙黄或深黄,味醇爽,香鲜纯。

寿眉一般采摘标准为一芽二、三叶,驻芽二、三叶,单片等,寿眉味道浓郁,细细品尝会有有淡淡的枣香,是口粮茶的首选。


白茶的功效

白茶是茶叶里的瑰宝,具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除此之外还能解酒醒酒、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消除疲劳等,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显现出独特、灵妙的保健作用,2012年8月19日,一直被欧美科学家所推崇的福鼎白茶首次得到了中国科学家的权威认可与系统证实。


 若你我有缘,便是相识交心!

今年的春茶已经出茶,

我的朋友圈每天都会分享最新的白茶业内现状、

传统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

揭秘行业黑幕和不为人知的秘密及白茶真假、好坏鉴别方法!

加微信:gcdy115(长按复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认识我的人或者喝过孔家白茶的人无需多言,传承孔家文化,以茶会友,在我们十万茶友中也有不少女性或者刚刚尝试白茶的人,在此罗列几个常见的问题,供大家参考,有朋自远方,欢迎加入。

1、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故称“白茶”。


2、白茶都是白色的吗?

      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刚制成的新茶,白毫银针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如银;白牡丹色泽呈暗青苔色,叶背遍布洁白茸毛;寿眉、贡眉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


 3、安吉白茶是白茶吗?

       福鼎白茶是白茶系,安吉白茶是绿茶系。福鼎白茶采用的是白茶制作工艺,轻微发酵;安吉白茶采用的是绿茶制作工艺,不发酵。


 4、白茶用多少度的水冲泡比较好?

       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水温约90°C-95°C;寿眉、贡眉是可以用100°C的水温冲泡的。


 5、白茶可以煮着喝吗?

      白茶具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非常建议茶友们煮老白茶。煮出来的老白茶,有着淡淡的药香或是枣香之味,香气怡人,口感醇厚。不仅口感佳,功效更强,适用于经常吸烟、喝酒、熬夜、经常使用电脑的都市人群、中老年人及需要延缓衰老的爱美女性。


6、喝白茶真的能治感冒吗?

      福鼎白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功能,白茶内含物茶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具有杀灭病毒的功效。多喝白茶能大大增强人体免疫力,来抵抗各类病毒的感染和侵袭。

以上作品均为本店实物拍摄

白茶怎么储存?

鼎孔家白茶之密传,口感独妙,且存放时间越久,茶的颜色越深,茶汤的滋味越醇和、功效越广。福鼎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故白茶的储存、保管非常重要,如果储存不当就可能变味、变质导致毫无收藏价值和药用价值。白茶的储存要求密封、避光、干燥、阴凉、无异味,我家白茶用木香作为外包箱,箱内垫厚牛皮纸,内层用铝箔纸包裹,封好袋口,以达到长期储存的目的!关于白茶的正确存储方式,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分享在了朋友圈,可以加我的 微信现已有十万茶友加入孔家白茶,以茶会友!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