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水平壶介绍

找到约19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永不淘汰的紫砂经典壶型,看看你有几把?

整理了一些常见的经典壶形介绍,永不淘汰的紫砂经典壶型,看看你有几把?

一、鱼化龙壶

典型传统壶型,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初创,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端壶到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会伸出龙舌。倒完茶,壶持平,龙头缩回,龙舌也隐入龙头不见,设计非常巧妙。

二、石瓢

传统经典款式,历代名家制作较多,风格各异。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平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续下来,深受人们喜爱。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三、竹段壶

“竹”是品性高洁的植物,尤其是在宜兴这样一个竹的海洋,竹,更是人们眼里口中的爱物,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阴葱葱,笑迎风霜雪雨。

竹段便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笔直而粗壮的壶身,给人一种踏实之感,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昔有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板桥竹石图数幅,以达文人之意。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四、西施壶

西施壶,首创者徐友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时大彬为师。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可能后人觉得“西施乳壶”不雅,就改称“西施”或“倒把西施”。

五、井栏壶

井栏壶是传统款式之一 ,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可分为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六方、八方) ,但于壶的整体形式却没什么大的改变。只是在细节 :如钮、 流、 把、 盖上的处理却有着细微的变化 ,也可以从是看出历史的痕迹 。另外井栏壶简单的形式留下很大的发挥的空间, 在装饰手法上的运用也层出不穷, 诗书画印皆可点睛 。

井栏壶流大多数是一弯嘴, 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 。长似鲸虹, 短如鹰喙, 曲直皆微妙 。此壶式也应属曼十八之列 。一改当时繁琐, 守旧, 题材狭窄贫乏的局面 ,以其造就简洁 、明快、 新颖的壶式 耐人寻味 。搏得当时文士的青睐。多少年来经历时间考验, 终成紫砂壶式中的传统经典。后来之匠师从井栏之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

六、掇球壶

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七、水平壶

旧时南方人喜好用小点的紫砂壶泡茶,但小壶泡茶也有不便,茶水易凉,茶叶在壶中不易发泡,故在泡茶时要将茶壶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内冲入开水,这样不仅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使茶叶在壶中发泡充分,达到最佳状态。

然而,由于茶壶壶嘴比较低矮,开水倒入后易进入茶壶中,影响茶水质量,再则如果茶壶在设计制作中比例不当,茶壶在碗中就不稳定,易侧翻。一壶好茶前功尽弃,为保证茶壶在碗中的稳定,同时壶嘴的孔不易进水,艺人们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制作了水平茶壶,即壶嘴孔朝天,与壶把重量相等,壶嘴孔的平面与壶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顶部在一个水平线上,且嘴、把、的在一直线上。这样壶外的水不易进入壶内,茶壶在碗中比较稳定,人们把这种茶壶称其为“水平壶”。80~90年代一厂这种壶生产的最多。

八、合欢壶

曼生十八式之一,也是陈曼生本人之所爱;壶铭日:“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阐释了“合欢”之义,若是东坡的门徒,三五知己,无酒有茶,品茗谈天,足矣。

九、仿古壶

仿古壶可以说是现代每个制壶人学徒时期学的第一把壶。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十、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为求读书清净,县官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读书于宜兴(旧称阳羡)南部山区的金沙寺中,闲暇时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他见寺后山上一颗千年银杏古树,树身结着树瘿,像团起来的圆瘤,奇特可爱。

于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壶身,再接上与树瘿纹路相似的壶嘴、把,用手指按揿壶身表面并留下许多指螺印,烧成后果然生动异常,连老僧与吴颐山见了都连声称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十一、德钟

典型的传统壶型,清代邵大亨初创,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十二、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 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

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

十三、潘壶

紫砂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当地人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

十四、虚扁壶

虚扁壶又叫水扁壶、书扁壶。因发音相近,发音几乎相同,意思上,书扁更恰当,但虚扁一名用得较多,可能是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之感。此壶式在各个时代都有名家加以临摹再创作,佳作不绝。虚扁在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之一。

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个性鲜明,令人玩味不尽。

十五、茄段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若要达到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欣赏茄段壶可以从可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以及生活的魅力,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十六、美人肩

美人肩是个传统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来,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圆润,用手抚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窈窕秀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纤细绰约的壶把和壶嘴,自然舒展,曲线优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动,清扬婉兮,美目盼兮。

十七、上新桥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

此壶最初创作者是顾景舟,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曲流环状柄,压盖式,桥型钮。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

十八、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起始明代,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仔细欣赏“笑樱壶”,其造型交融着和谐漫流的姿态,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内质。“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的是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这和紫砂材质朴素无华、善解人缘的气质相吻合。

十九、周盘壶

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艰辛唯有自己能够体味,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  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此壶圆润而不失刚劲,周盘暗蕴太极,有形而无穷,或曰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

坡颈平口,平盖扁钮,泥质红润,道劲中出媚姿,纵横中见遗韵,肃然绝俗。寓意为人处世,宽容大度,能屈能伸。其境界有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诵之思之,其声愈希。拥壶自省,以净其身。相逢重大抉择,执周盘品清茶,三思而后行,方能至方至圆。

二十、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文旦”文字释义为:“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文旦壶曾一老壶铭:何必凤凰夸御茗,浣女词前落日尘,松竹开三迳,花落鸟啼水自流。亦有书记载:文旦“果之美味,江浦之橘,云梦之柚。”那么由此可知,文旦壶在这里的创意又似乎是水果柚的仿生器,文旦柚,金黄色,食之清甜甘酸,金黄色本身就是一种艳丽的颜色,而那成熟的果实清甜甘酸的滋味,就象女人的情感,含蓄而绵长。在这里,一把紫砂壶的仿生态,也充分体现了古代女性化的柔美与雅丽。现文旦、西施变化很多,每个陶手都以自己的方法在演绎而成,高矮肥瘦,自然壶名也让人有点难以分辩。

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二十一、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地说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梅调鼎(1839—1906年)字友竹,号赧翁,慈溪人,长期在慈城居住。有人称赞他是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为之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有诗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暗喻了梅先生自己虽终身为布衣,以卖字谋生。却是重节操的一方名士。

铎为方彤,顶卜有一个短柄,腔内有舌,可摇击发声。舌有铜、木两种,铜舌者称金铎,木舌者称木铎。“铎”除了做为乐器以外,其作用从历史上各种古籍的记载中归纳来大概有两方面:“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一)、文事奋木铎——和平时期的文化宣传。在古代,天子为了了解民间的社会风气,人民的生活状况,每到春天会派专人到各处采集民间的诗歌,这种行为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采风”,归纳总结后报告给朝廷加以考察。同时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也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这里铎的木舌可比作教师的教化之舌。

(二)、武事奋金铎——战争时期的司令工具。古时的军事长官曾挥舞旗帜召集村民,在田野练习布阵和战法,了解击鼓鸣金等军事号令。每隔三年,则举行更大规模的集体军事训练。我们看古代打仗的小说,经常有鸣金收兵一词,鸣金即鸣铎,就是摇大铃铛。  宝铎含风,响出天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后铎的作用更主要集中于乐器和建筑装饰了。目前我们能经常见到的就是古建筑四角的铎铃装饰。

经典的紫砂壶壶型远远不止这21把,以上这21把经典紫砂壶是最常见的经典壶型,不知你已经拥有了几把呢?

来源:紫砂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紫砂壶选购 买壶一定要看这五点

我们常会在一些古玩市场看到很多人去淘紫砂壶,紫砂壶现在备受人们的喜爱,用紫砂壶泡出来的茶味道是不一样的。但是你知道如何选购一把真正的好壶吗?选购紫砂壶有哪些技巧呢?也哪些细节是不能够忽略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紫砂壶的选购技巧吧。

    紫砂壶的选购技巧

  紫砂壶是喝茶时不可或缺的茶具。那么,对于茶道新手而言,如果要购买好一些的紫砂壶,应该如何进行紫砂壶选购呢?


五色紫砂壶(参考消息读者会员中心)

 

  在进行紫砂壶选购时,买壶者的出发点往往是以下这几种:一是由学习茶道出发,喝茶引发出对茶壶的兴趣;二是被紫砂壶造型艺术感染而买壶收藏陈列欣赏;三是了解到紫砂工艺品在艺术品市场上有升值的空间,而选购紫砂壶作为投资;四是购买紫砂壶当做作礼品赠送等。无论怎样,紫砂爱好者首先应该考虑自身的个性喜好,更重要的还是要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来选壶买壶,总之设计到的条件还非常之多。紫砂壶选购者应该根据自己泡茶的具体要求,就紫砂壶容量、泡茶时的功能效果,以及自己所喜欢的口味来选择,至于紫砂壶的等级,因人而异。如果紫砂壶选购者是为了收藏审美,那么,紫砂壶的选购对选购者的定位审美标准和收藏能力的要求相当之高。如果是为了投资,那么既要有经济头脑,更要识货、懂货、懂行情了。


官窑金珐琅壶(参考消息读者会员中心)

 

  紫砂茶壶是既有实用价值,又充满文化韵味的工艺品,它从实用到艺术之间的各个档次特别大。每个人在面对紫砂壶时,或因实用需要、文化节内涵等审美差异而表现出不尽相同甚至迥异的兴趣来。对于平民百姓而言,选择紫砂壶往往先会着眼于壶的容量大小和功能实用性上,对艺术造型及文化内涵的考虑,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了。紫砂壶的颜色非常丰富,选择什么颜色的壶也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而定。既然是紫砂,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主要是以紫色为主。壶的大小各有各的用处。大壶可作家庭中共用的饮茶壶,或客人多的时候使用;中等壶可作为一人或两人对饮之用;小壶可作品茶之用,所以最好大、中、小壶都要具备以应所需。一般研究茶道的人都会有一整套茶具的。

 了解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市场鱼目混珠,紫砂壶选购是需要很多技巧的,那么大家知道紫砂壶选购技巧有哪些吗?紫砂壶选购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下。

  紫砂壶选购

  一是要看造型

  现在紫砂壶市场上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往往都比较花俏,太过于重视外观的美化,使用了许多华丽的制壶技巧,拗出不少新的造型。但是,在收藏界里有个说法:“素壶身价高于花壶。”即选择的紫砂壶造型要古朴、大方、典雅,切忌过于花俏,有些看似简单的造型却很耐看。

  二是要看质地

  紫砂壶是使用紫砂泥料制作的,所以紫砂泥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紫砂壶的质量,就一般的紫砂壶来说,紫砂壶的胎骨一定要坚硬,色彩要润泽,壶面要有砂质感,绝不能有泥沙感。在选择紫砂壶时,可用壶盖轻轻地敲击壶口,如发出轻微的金属声则表明此壶用料较好。


一壶天地(参考消息读者会员中心)

 

  三是要看大小

  一般情况下,收藏界认为收藏“一手壶”最佳,即能盛水300毫升的紫砂壶,一把能抓得起。太大显得木然,太小则不够大气。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收藏了几个有纪念意义的特大壶,也有些人收藏了一些制作奇巧的袖珍壶,欣赏起来也很有味道。

  四是要看手工

  紫砂壶通常都有一定的制作工艺要求,这也就是“手工”。在选购紫砂壶时,可将壶拿到与自己的视线平行处,观察壶把的顶端、壶口的平面、壶嘴的上端是否在一个平面上,如这三点在一平面上,则表明手工较好。同时,还可在壶里灌一些水,观察其出水时是否流畅、断水时是否利索。


历史十大名壶(参考消息读者会员中心)

 

  五是要看知名度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收藏爱好者要到宜兴去购壶?就是因为宜兴的知名度,人们一提起紫砂壶就会想到宜兴,一提起宜兴特产就会想到紫砂壶,这是地域知名度。还有制作者的知名度,有的收藏者专门收藏某位制作大师的作品,也很别具一格。

  选壶三定律

  第一定律:好泥不细

  一块好玉,不会把它切成碎玉来卖。同样,上乘的紫砂矿,不会把它做成粉料。且不说矿石粉碎要花钱,如果紫砂的质感降低了,泥性变差了,壶也会卖不起价。壶家不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有钱不会赚的事。所以“好泥不细”。当然,用洗泥法练泥的细料和粉碎中产生的细料,俺可就顾不上了。反正料太细宜茶性降低,而且少了点紫砂味,不要也罢。

 第二定律:好工不差

  中国的四大名绣,没有哪家把花绣在麻袋上,所以稍贵一点的壶都不会用太差的泥。泥的成本在壶价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工”比“泥”值钱多了。不会有壶家在烂泥上下苦功夫,这样的壶家早已经饿死了。

  也不会有壶家在好泥上用烂工,这样的壶家已经被老板打死了。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工艺师”的堆里扎,只是想贴个“工好”的标签。烂泥烂工只能忽悠菜鸟,要忽悠“行家”还是要一点成本的。所以壶家不会用“泥”来拖累“工”。除非“烧”坏了。所以,重“工”的壶友比重“泥”的壶友少交了好多学费。

  第三定律:好料不加

  首先说明:本定律不适用为特定艺术目的和原矿料互配的加料行为。一种泥料,加料比不加料卖的价钱要高,而且加料的钱要不找回来,壶家一定会被老婆骂得狗血淋头。所以好料不能加差料,差料更不会加好料。

  加料会让紫砂“看起来更好”,除了特定的艺术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让假的像真的,次的像好的。料加得越多就离“紫砂”越远。对壶友来说,“加料”所得到的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而失去的却是紫砂最可宝贵的天然属性和人文基础。

  紫砂壶新手如何选壶

  紫砂壶是一门学问,很多壶友在入门选壶的时候都非常的迷茫,不知如何下手。在刚接触紫砂壶的初级阶段,我想每个壶友都走过很多的弯路,几乎无一列外。他们基本上都经历了乱买、滥买的过程。

全提梁翡翠纽“圆梦中国”大师紫砂壶王(参考消息读者会员中心)

 由于不懂,不知道和商家如何交流,所以就把紫砂壶当成其他商品一样买卖,商家开价200,你还到100。而且一买就停不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什么光货花货、圆器方器、朱泥红泥、大品小品狂买一通,遗憾的是,您的鉴赏水平并没有跟着您的购买速度同时提高。

  对于一些新手在选壶过程中首先看外形,通过第一感觉找和自己最有眼缘的那把壶。仔细观察壶身有无爆砂,花泥及其他硬伤,包括壶盖内,接口处细节处理,观察流、把、钮是否在一直线上。口盖的严密性是否合适,用手轻轻的晃动感觉细微的变化。

  一般实用性大一些的壶容量应该选择在3,4个人喝茶,200-300CC左右的容量。出水和断水也非常重要,要试试出水是否顺畅,断水是否果断,口盖是否漏水。在泥料方面,上乘的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颜色太艳的紫砂壶最好不要入手。选壶最后再仔细看看壶的整体,如果还和刚开始那样有感觉的话,就把它带回家。

  对于壶型的把握,建议新手要多看一些优秀图片,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器型,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多看少买,在玩壶的初期,进步会很快,如果您看见喜欢的就买,过不了多久,你就会为之前的行为而后悔。

  小编建议:首先树立正确的玩壶观,不要因为买壶、玩壶而影响了家庭和睦。不要老是惦记着手里的壶会不会升值,升值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要轻易相信证书。不要太注重包装,懂壶的人不要包装,换点小茶宠更实用。对于作者的介绍,看看罢了,包括作者与大师们的合影。

  不要轻易相信职称,紫砂行业的假名人实在太多。不要太迷恋全手工。多看资料多学习,如果你没有想深入了解紫砂的冲动,说明你并不热爱紫砂。不要轻易的问三点一线,它只是退货时候的借口。没有绝对的三点一线,口盖永远可以左右晃动。紫砂毕竟也是艺人们手工做出来的,不要把紫砂壶神话了。我们因茶爱壶,玩壶不能违背饮茶的初衷,否则你会很累。

  紫砂壶选购注意事项

  1.购置新壶,壶的造形与外观要美,要自己看得舒服满意为佳。

  2.壶的质地、胎骨要坚实,色泽要润,选用新壶可先轻拨壶盖,以音响铿锵轻扬,壶声听来悦耳者为佳。

  3.选壶时应首先闻闻壶内有无怪味,一般新壶可略带一点土气味,但可选用。若火烧味,油沫味或人工着色的怪味则不可取。

  4.壶的精密度要好,壶盖与壶身的紧密程度要好,否则茶香易散,不蕴味。测定方法是注水入壶,手压气孔或流口,再倾壶,滴不出或壶盖不落都表示精密度高。

  5.壶的出水跟“流”的设计最有关系,倾壶倒水能使壶中滚水不存者为佳。出水水束的“集束段”长短也可比较,长者为佳。

  6.壶把的力度点应接近壶身受水水时的重心,注水入壶约四分之三,然后慢慢倾壶倒水,顺手者则佳,反则不佳。

  7.壶的特性与茶的特性宜相配合则适用性为佳,紫砂壶泡茶,一般是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底者较宜泡重滋味的,如乌龙、铁观音等。

  结语:看了这些介绍,现在大家应该对于如何购买紫砂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紫砂壶这一行的水很深,紫砂壶的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我们在买壶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紫砂壶知识哦。

转自金雅生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铁观音茶艺之待客36计

 1备具候用:按正确顺序摆放好茶具。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祥和气氧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位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向客人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把紫砂壶里的水倒入品茗杯中,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 流不断

          

           9、观音入宫:把铁观音茶拔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茶洗茶叶的目的。

            

             11、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12、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

             13、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4、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浇淋在紫砂壶表,起到养壶的作用,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用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旋转一圈后,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水。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分到闻香杯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铁观音茶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蚊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蚊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然后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客人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茶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客人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请客人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主要让客人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边介绍边让客人体会观音茶的真韵。

               33、自斟慢饮:让客人体会亲自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找到约19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