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什么地方的白茶好

找到约833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白茶沙龙(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工艺和适制性?

按:7月29日,茶叶进化论第11期白茶沙龙圆满结束,嘉宾和茶友在现场的发言整理完毕,超过15000字,分三期发布,这是第二期。

点击查看第一期:白茶沙龙(一)|云南白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诗云:我们接下来喝第二款茶。先请杨总花两分钟时间简单的跟我们分享一下,然后可以接着杨凯老师给的这个话题聊。

杨泽军:我跟大家分享交流三个观点。第一,我们为什么去做白茶,而且选了施甸这个地方。施甸在云南的茶叶体系里根本排不上号的。我以前在施甸种墨红玫瑰,就想着跟茶结合,就像做茉莉花茶一样,做个玫瑰红茶。试验了很多次,做出来的玫瑰红茶不达标。

后来,我喝到一款福建的白茶,觉得很好喝,很甜。我就觉得白茶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的产品。就在施甸试作。施甸大家可能不熟悉。它的产茶区主要靠近永德和昌宁。它的茶园大多数是50年代和70年代种的,而且种了以后,除了2007年普洱茶高峰期以外,很少有人采摘。原来有可能做一点绿茶,叫将军绿。它又没有大的茶厂,规模也不大,整个县来说就3万亩左右。属于几不管的地带,所以我们这款茶叫荒野。那个地方大多数茶园海拔1900米左右,那么按照现在的理论,就是海拔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那么它甜味越好。我们做了以后,效果还不错,也就选择了在施甸这个地方做我们的白茶。

第二,我就觉得云南白茶产业一定很有前途,但是需要时间,需要储备,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所以我做这个项目,坦率说是用来养老的。未来5年10年,我们仓库里面有东西卖,10年以后,我现在100块进的原料到时候可能卖1000块。我97年做茶,我经历过普洱茶的高峰起落,普洱茶没这个机会了,但是白茶有这个机会。

第三个观点,我觉得我们真的既要学福建茶,又不能学福建茶,包括他们的分类标准。我觉得云南白茶的标准一定要走独立的路线,我现在跟他们讲,所有白茶的存放既要有梗,又要有黄叶,又要有鲜嫩叶,它的内涵物才丰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空间才大,变化才会好,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点,谢谢大家。

诗云:我想再请教您一个问题。因为您现在不是快销卖的,是卖后期存放的,您在工艺上面会怎么去操作,让白茶能够“越陈越香”。以前,白茶其实没有在市场概念上去提出说能够越陈越香,而是福鼎效仿普洱茶,提出来“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您在工艺上是根据福鼎的来制作,还是再次提升,从而使自己的产品能够变好?

杨泽军:应该说,我们基本的套路还是按照福建白茶的走,但是因为我自己最近也做一些比较研究。因为云南的气候条件跟它是不一样的,所以包括我们的室外萎凋也好,室内萎凋的时间,包括我们这几年一批跟一批都不一样。实际上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现在,如果发酵度稍微高一点,甜味好,马上销售,就很容易接受,做得轻的,它不愿意接受,但是是不是做的新的再摆五六年一定比做的重的好,说实话,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需要时间来检验。而且我觉得要鲜明地提出煮白茶这种饮用方法,以区别于普洱茶和绿茶。另外,我们要吸取以前做普洱茶的经验,怎么做怎么弄,怎么标准化,也要学习。白茶我们是从零开始,我们有普洱茶的成功经验,又可以总结更高的层次来做,我觉得会做得更好,谢谢。

诗云:我们正在喝的是杨总带来的施甸的白茶,我想邀请茶友来分享喝茶的感受。

茶友:第一款大邦白茶我是认可的。第二款是杨总的茶。前面娄总说大邦白茶是不揉不炒不烘不焙不提香。但杨总的白茶,我觉得是提香了。对白茶来说,我个人觉得,可以提香,也可以不提香。

茶友:我喜欢喝茶。其实我是福建的。第一款茶我觉得香味很接近我在福鼎喝的,毫香的感觉特别明显,有清甜感,感觉很亲切。第二款茶我是觉得茶叶的醇厚度会更高一些,它整体的回甘也还不错。我们那边以海鲜为主,大家都喜欢偏清甜的茶,特别是我们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云南白茶其实更注重后期的转换,它的汤感更接近普洱茶的感觉。

诗云:接下来我想邀请一位嘉宾,他是深入研究茶马古道的杨海潮老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从茶马古道研究的角度,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云南白茶?

杨海潮:这个事情从茶马古道角度谈,可能谈不出新意,但是像杨凯老师从历史文献和工艺传统的角度谈,反倒有意思得多。这方面我有一些想法,结合材料可以聊一聊。

有一段时间大家说人分三种: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一种是女博士。我不知道你们听说过这个笑话没有?它好玩的地方是什么呢?当我们说人有两种,然后说男人女人的时候,这是以性别来划分。当说人有三种,然后说男人女人的时候,好像性别之外还有什么呢?然后他再打破你的期待,还有女博士。我为什么提这个笑话?我想说的是我们今天谈白茶、普洱茶等等,我们其实是在使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方法来谈论同一个东西。普洱茶是不是一个茶类,这是一个问题。白茶是不是一个茶类,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以及白茶和普洱茶到底在何种程度上可以放在一起,放在一个层面上看,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当然,很多人说普洱茶应该划分为一个茶类,增加一个新的茶类,六大茶类之外,七大茶类,那么依据是什么呢?我们跟他们不一样,那不一样的多了,你就说100个茶类都可以。这个绝对的不一样,要拿出证据来。我说这种现象很不好,是因为他们只有情绪,没有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也没有提供具体依据。政府可以提增加一个茶类,但是要请你提供理论和材料的依据,没有提这就不对。

那么从普洱茶到白茶之间,或者说我们谈到云南的白茶,它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如果按照清和清以前的做法,杨凯老师所举的例子,比如说阮福的《普洱茶记》,或者说我们之前的那些材料里面,云南的白茶就是普洱茶。普洱茶是什么?按地域划分的茶,这个时候我说的普洱茶就和我们现代工艺所讲的普洱茶可能有些不一样。这是以产地来命名的茶,中国的茶本来都是以产地来命名的。有一个这几年也慢慢叫开了,以消费地来命名,叫什么藏茶,那是很怪的一个名字,它其实本来不是一个专业名字。这些年被四川雅安那一带就叫开了。

这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称普洱茶也好,称云南白茶也好,中国茶也好,首先我们中国茶叶的传统是以产地来命名。龙井是一种特定的工艺吗,福鼎白茶是一种特定的工艺吗?本来都不是的,都是一些地名而已,然后再加上它可能有的当地的不同的茶的类别再来分。

云南白茶的历史实际上比较早。杨凯老师提到一些材料。我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可以跟大家分享。1896年,在伊朗这一带工作的英国使领馆工作人员,每年会把当地的工作和他们接触到的信息做一个报告。那个报告当中就已经提到了越南北部和云南这一带的白茶。而且他们说的白茶是区别于红茶、黑茶而言的,所以可以肯定它几乎就应该是现代意义上的白茶。

那么我们今天拿云南白茶和福建白茶做比较,原因仅仅是说福建白茶名气大,然后标准又是人家制定的。那么,标准是到底要干嘛用的?有没有可能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人在做茶的时候,不管是做六大产类当中的哪一种茶,其实在执行这个标准的同时,都在偷偷去改这个标准,他有可能除了六大茶类之外,很可能会有人做出一种不属于这个标准的茶。

我们现在很麻烦的一点就是,它在按照这个标准来限制我们的生存。其实,作为一种食品,作为一种饮料,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我觉得好喝就多喝一点,做产品就是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做你愿意喝的茶也可以。

我们非要强调这个标准,实际上这个标准的意义何在又不清楚。我倒不觉得这是一个小问题,你想一想,同样一份茶叶,你这么做,我这么做,做出来你说你的手艺高,我的手艺差,原因可能在于,在适制性之外还有一个公司的问题。所以,每个地方的茶叶,我猜测有足够多的人才,都应该能够做出好的成绩。只不过,我们在追求的口味的丰富性,红茶有特定的那种香,白茶也特别有一种香,我在追求那种香,追求那种特定的风味的时候,按照某种工艺来强调滋味是这么造成的差别。

我觉得白茶、红茶都是这样。红茶是做坏了根本不能喝的茶。本来就废了,后来觉得丢掉又舍不得,然后尝尝味道还可以,慢慢地养成一个习惯。很多时候都是这么来的。所以我们要强调工艺,强调标准,这些当然好,但是我们应该清楚我们这么做到底是要干什么?

在国家允许销售的情况下,因为你做商品生产的话要贴个标签,可能会有一个限制。在满足流通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我做一个不是六大茶类标准当中的茶,我做一个其他的茶,只要消费者认可,又有何不可呢?所以福鼎的白茶如何如何,当然要选择,因为人家做得好。

其实福建人做什么茶都做得好,卖茶也卖得好,我们应该向人家学。向人家学,我觉得是好事,看到别人强的地方,我们偷偷摸摸的学也好,光明正大的学也好,都是好事。

娄自田:我跟杨老师探讨一下。工艺它重不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很重要呢?第一个是从商业上来考虑。产品上要贴标签,是吧?如果你叫白茶,保质期可以写很长。如果你叫绿茶,保质期就很短。中国的食品是有标准的,我们要遵循这个标准。这个标准给白茶做了一个定义,白茶叫什么东西?就是萎凋加干燥这两个东西。其实,萎凋和干燥这两个词在这边变化的东西实在太多,往左一点,往右一点,摊薄一点,摊厚一点,堆的时间长一点,短一点,都是萎凋,很宽泛,就像有很多人说云南的月光白不是白茶。你看它是萎凋,萎凋完干燥,又没有揉捻,是不是?它没有揉捻那些东西,它为什么不是白茶?如果从标准来看,它确实就是一个白茶。

我们讲白茶有各种各样的风味,每个地方,每个企业,每个师傅,做出来的风味都不一样。以福鼎白茶为例子,品品香、六妙白茶、绿雪芽都同样强调自己有独家秘方,也是不一样的。

我跟杨老师探讨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工艺,实际上是说,在大的前提下去探讨什么样的工艺做出来的产品,符合企业的要求也好,或者大多数人能接受的那种口感也好,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口腹之欲。为什么大家今天一窝风去做白茶,是因为中国现在商业太卷了。

今天组织这样一个沙龙,我觉得恰逢其时,因为云南这块地方产量实在太大了,我们白茶的产量目前仅次于福建。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确实我们不太会去做工艺改进这块。所以刚才我这边才跟海潮老师跟我们一起讨论一下。现在,大邦的白茶是福建人在做工艺,而不是云南人做的。

2016年,就有人在云南做白茶样品,2019年就做得很成熟了,做了很多样本,也做了检测。安徽农大的检测得出一个结论,用福鼎白茶的工艺,加上云南的立体气候,做出的白茶产品的检测结果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以前一般认为云南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是百分之二点几,实际检测最低就是5,高的是6.5。我们喝茶时的清甜、鲜爽就是氨基酸带来的。

诗云:我们喝的第三款茶是柏林白,是茶叶进化论做的白茶。请李扬老师来跟我们分享一下这款茶的工艺。

李扬:其实,工艺是可以探讨的,在不同的语境里,不同的区域它可以探讨出不一样的工艺标准。我举个例子,我们在做这款白茶的时候,想法也不是特别多,怎么能够把一个大树茶该有的一种水路跟喉韵呈现出来,然后不要损害它的包裹度,就是以这种想法去做。

因为我的专业是搞茶叶加工的,我是从原理上去推,倒也不是说它是用哪一套方法。从原理上来说,怎么去保留这些包裹度呢,就是说你能够让它在干燥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减少氧化,同时在干燥过程中干得慢,它里面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你又不要让它氧化,它在内部就会自己产生一些白茶方面比较好的东西。

具体怎么去做?当时我给生产团队提了两种方案,我今天是公开说的,大家可以回去试。第一种方案就是你愿意一次性投入,你去建设厂房,调整成低氧环境,把萎凋干燥的过程去调成低氧环境。你充氮气也好,充二氧化碳也好,让它在这种环境当中完成干燥。你就可以变出一种氧化度不高,其实就是它的香甜损失不高,但是能保留包裹度的一种白茶。还有一种手段是一种低成本操作,你专门找那种湿度特别大,但是又没下雨,最好有点温度的这种天气去做,它也氧化得很慢,这种天气做出来也可以保留住包裹度。

我们这款柏林白就是在柏林做的。柏林这个地方属于无量山,它是勐库大叶种的一个大树茶,选了一个特别的环境做出来的茶,保留了品种的味道,一种应该有的包裹度,这个就是我们做茶的一个想法。

就适制性来说,我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云南大叶种,尤其是以勐库大叶种为代表的茶,比如说跟福建的华茶一号相比,它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哪?就是华茶一号的叶表皮比较厚。这种叶表皮比较厚的茶在福鼎那种环境当中,自然条件下摆放两天半它就干掉了,然后能保持一种铁灰色偏绿的特征,就形成一种非常好的白茶品质。

但是勐库大叶种在云南这个环境当中,你让它拖两天半才干掉的话,它就会变黑掉。然后你一喝就是红茶的味道。如果你要求一定要把它变成铁灰色或者说绿色的这种干燥,你就需要把这个时间缩短,缩短到一天左右,一天之内干了,它就是绿的,但这个时候你喝白茶是一股非常浓重的青味,也喝不下去。

我讲这一点是个补充,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工艺是要那样去做?其实就是同时要解决这两个问题,这个就是一种适制性的探讨。我们要做出什么目的的白茶,你相应的探讨出一种工艺。我相信研究过工艺的,懂得工艺设计的人可以不断的去在不同的审美维度,不同的品种上去调,逐渐调出多种多样的工艺。其实这也是适制性。只是说,所谓的适制也不是唯一的适制,它是可以在不同场景、不同品种、不同环境下有不同的适制。这个是我们现在喝的柏林白,就是关于无量山勐库大叶种的一种适制性的看法。

诗云:我想邀请一位茶友来跟我们分享他喝这款柏林白有什么样的感受?

茶友:喝第一款大邦白茶是有惊艳感的,非常的清爽,有微微的甜润,然后挺清爽的感觉。第二款是杨总做的,它的香气很充裕,是很抓人的,它的香气确实是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第三款柏林白,我从李扬老师的介绍里面找到了一个词叫包裹度,我觉得茶汤里是有体现的,而且我觉得它还是有点兼顾了这种有一定的醇厚度,但是又有清爽的一种感受。对我们云南白茶,刚才几位老师讲得特别好,从不同的维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美好的体验。云南白茶就是不一样的,而且它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一个状态。你看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它就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个状态,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

中琦:我是茶叶进化论的,所以我来说一下这款产品。这款白茶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其实是我们的茶友想要一款白茶,我就跟李扬老师提了需求,我们要做个白茶。刚好无量山这边我们有原料,李扬老师就根据他的思路设计做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去卖白茶,所以我们有些时候才会去讨论云南白茶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它的标准是什么,走向是什么。当时强烈要求李扬老师做这款茶,一是带着玩玩,因为做的量也确实很少,第二也是先让李扬老师试试。

我们这款白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甜,回甘会特别明显,特别持久。但是我们作为一个常年喝云南茶的人,我在意的其实是喉韵的通透度和回甘的持久度。这也是我们在做这款茶的时候非常追求的,就是喉韵包裹度和回甘的持久度。

诗云:李扬老师您是怎么看待构建云南白茶品质模型,或者说,好的云南白茶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李扬:我是一个多样性主义者,如果是要提出一个唯一的东西,唯一的标准出来。我肯定不愿意提这个东西。但是我认为云南白茶有一个优势,就是云南茶有比较多的大树茶资源、古树茶资源。这种茶如果我们落地在口感上,比如说我一直上的品鉴课,教大家怎么提高自己的审美。有些茶友来找我喝茶,以前喝着可能感觉什么都是一样的,香甜的,但是一旦有一天他喝出什么叫喉韵,喝出什么叫水路,回过头之后,低端茶他就再也喝不下去。

当然,这个东西不是针对所有人,而是针对一些对茶有一定追求的茶友,他们愿意趋向于高级,愿意去喝越来越好的东西。当我们开始在白茶当中追求喉韵追求水路的时候,云南白茶这种高端的优势会体现出来。当然,我说的并不是云南白茶的全貌,而是云南高端白茶的一个优势,我觉得我提这一点就可以了。

注:文字根据沙龙现场整理,发言未经嘉宾和茶友审核,解释权归嘉宾和茶友。

来源:茶叶进化论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玛瑙”是什么?工艺改良过的白茶有收藏的必要么?

 

白茶里的“红玛瑙”是什么东东? 

开汤就有股“油腻味”,这是茶叶进了厨房么? 

“金花白茶”还是不是白茶?

7%、8.5%……变来变去的白茶干度搞晕了头(难道银针、牡丹、寿眉干度一刀切?) 

……


线上交流时,你可能永远不知道,茶友们下一个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有时很小白,有时很钻牛角尖,有时稀奇古怪……


不论何种,其实对于提问与回答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相互学习。

新年白茶会第一期线上公益课堂,15个一问一答,都是白茶粉们关心的话题。满满的干货~

 

(Q茶友提问,A@白茶吃老师回答)


Q

A

@茶友

@白茶吃


 

 “稀奇古怪”的白茶问题


(“红玛瑙”)

斜 

Q1

白茶中的“红玛瑙是什么?做出来就和图片里的颜色一样红吗?

A

“红玛瑙”是一款另类白茶。

说这款茶是个孤品,绝对不为过。作为福鼎老的茶友,一般人都会认可这款茶,也都懂得这款茶的历史。它是福鼎一位资深茶人,为了畲族的一个秋天茶会专门特制的,后期虽然也有做,但一直没有办法超越它

当年阳光房晾晒,加工完,色泽并没有这么亮丽,但几乎很接近。

Q2

目前国内藏老茶的资深茶客都在长沙?

A

没有去过长沙,不好评价。以我亲身体验去过的这些地方,可以和大家相互交流下:

第一个是深圳,他们存的不仅仅只是当年的新白茶,也有很多是老的白茶;

第二个是沧州,还有上海、北京,以及我们福鼎本地,都有不少的资深茶客存的老茶,而且存的都是正味的老茶。

所以,唯有当你达到某个级别,你交往的茶友才会真正的拿出自己的顶级年份藏茶,与你分享。


饮茶与健康

不论何时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Q3

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们如何洗茶才能更有效?

A

明确一点,如果真的是农药超标,你怎么洗茶都没用。

再者,如果真的超标了,那为何还要喝呢?

既然想喝为何要洗?像好的白毫银针,第一道茶汤的内含物质与矿物质非常多,如果倒了多可惜。

再普及下,很多农药其实是不溶于水的,我们喝茶是喝茶汤,不是吃茶叶。而茶叶检验时,是把茶叶碾成粉末后再去测验,测的是整体物质含量,而不是单独检测茶汤,这两者有所不同。

Q4

白茶有金花吗?有金花的白茶还是白茶吗?

A

真正传统做工的白茶是没有金花的。

福鼎市确实有企业在做金花白茶,它是根据后期茶叶的制作,运用不同的工艺制作而成。有金花的白茶,还是不是白茶,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南北差异”大讨论

不仅在于饮食方面,也存在于白茶中


Q5

白茶北方仓好还是南方仓好?

A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不能绝对的说哪个地区好,只能说相对。

相对于北京与福鼎区域来讲,做过很多的比较。七八年前当时加工完的同一款白茶,一部分存福鼎,一部分存北京。到如今,同样的年份转变下:

北京存的茶外观、色泽几乎没什么变化,同等福鼎存的茶变化就多了;

如同样是2010年的茶,存福鼎的白茶要比存北京的,从外观上看至少老2-3年;从味蕾上讲福鼎的茶会陈韵味足叶底也转变的快;但是存北京的白茶毫香蜜韵显、甜感足

所以从卖相上看,绝对是福鼎的转化好,但是真正的茶鬼级,还是会偏好北京的多一点。


关于白茶收藏

茶友们想了解什么


Q6

家庭存白茶如何存放比较安全?

A

第一个要素一定要密封

第二个要素要避光

更重要的是:当年收藏时,这个成品茶的品质要够好、干度要够,才具有收藏的价值

如果品质太弱了,或者干度有问题,那再好的收藏环境都没用。

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问题,就是密封、避光。只要达到密封的状态,那么家里的环境温度、通风度高一点、低一点问题都不大。

Q7

成品白茶含水量具体多少为好

A

关于白茶的含水量,老国标是7%,2018年新国标是8.5%

具体多少,每个企业的注重点是不一样的。

个人认为,白毫银针在成品装箱时尽量控制在5%-5.5%,高等级的白牡丹在5.5%-6%(等级低的可以略微放松一点),至于寿眉最好是控制在6.5%左右。


 十个小白有九个会问的白茶问题

特别是在冬天


Q8

新白茶可以煮吗如果可以什么等级的白茶煮比较合适?

A

我有做过实验,多个品类的新白茶都有尝试用来煮,但绝对没有枣香、药香,煮的时候,投茶量一定要少一些,煮出它淡雅的味蕾。

新茶和老白茶,煮出来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感兴趣的可以尝试下。

如果要说等级好,那么白毫银针煮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它是一种鲜爽,与众不同。

Q9

什么样的银针比较好

A

第一外观不能太凌乱

第二味蕾一定要干净

第三叶底一定要匀整

不论银针、牡丹还是寿眉,任何一款好的白茶具备的因素:

茶汤一定要通透

味蕾一定要干净,没有任何的其他杂味、异味;

在此基础下,再考虑外观是否匀整,芽头是否肥壮,有无粉末、其他的余叶;

叶底泡开一定要匀整、标准色,不会是太过花杂色。

再者就是,你喝的舒服就是好银针,不论年份新与老,价格高与低。如果你自己都感觉有很多缺点,那绝对不是好银针。

10

碳火烘焙”是福鼎白茶的新工艺么?

A

首先,是“炭”不是“碳”。

福鼎白茶是传统晾晒,古法炭焙。在还没有通电的时候,福鼎白茶的干燥环节全部是用炭焙,所以说炭火烘焙的白茶是更加传统。

福鼎白茶新工艺是特指,通过揉捻过的白茶。


看看白茶“工艺控”们

最关心什么话题


11

新茶为什么有涩口

A

这个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新茶表现出涩口,可能主要是几个方面因素:

如新茶萎凋环节,萎凋的太过快速,所以喝的时候有点干;

像烘焙环节,烘焙温度偏高,也会出现干。

具体这个涩口,要看能否转化,如果能化开,那么这茶通过时间沉淀,这个涩口会渐渐消失;

如果不能化开,口腔中还是一直感觉涩口,很难去掉,那么这茶即使收藏,意义也不大。


12

白茶中很明显的青味是怎么回事?

A

应该是萎凋太轻与太快速

按正常说法,萎凋48小时到60个小时。如果只萎凋24小时或者30个小时,那么青味很重。


13

白茶开汤就有股油腻味,是为什么?

A

可能由很多环节造成,比如说青叶原料,

第二种:原料进厂在路上耽误的太久,有点闷;

第三种:加工、萎凋环节

第四种:烘焙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或者说每两到三个环节结合出现,都有可能造成“油腻味”。

所以这个需要具体品饮到,才能缩小范围,确定是哪个环节问题。

14

现在的白茶有些是否已经由“轻微发酵”变成“稍微重发酵”了?

A

白茶工艺是“萎凋”还是“发酵”?

个人感觉应该是萎凋较为妥帖。我们可以理解成“萎凋重”与“萎凋轻”,具体“重”到什么程度,是否是把茶叶萎凋“熟了”?

如果萎凋熟了,那么这个白茶没有储存转化的空间,那这个是缺点;

如果说萎凋轻、重预留一点弹性空间,我个人觉得是优点。

还有,需要考虑这一道茶,加工完之后是要长期收藏,还是短期内品饮销售。

如果是长期收藏,建议是萎凋轻一点,有更多的转化空间,让时间来沉淀。

如果是要近期销售,那么略微萎凋重一点点,可以降低它的青味。

15

工艺做过改良的白茶,是否有长期收藏的必要?

A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它是在哪个环节做了改良,加工改良后品质是怎样。

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有些地方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与传统的结合,也许品质会更好。


 (公益课堂完整音频可以点击上方收听。想了解更多白茶会公益课堂知识,可以上喜马拉雅搜索关注“道说白茶”)

盖碗、玻璃杯、保温杯,不同的白茶冲泡方式,请适时调整投茶量!

【01】

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润养着一代代的国人。

煎炒烹煮煲,焖炸蒸烩汆等丰富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菜肴,牢牢抓住了不少国人的中国胃。

但是,中国菜似乎是最难学习的菜系。

不少做菜教程里,都是放油适量,放盐少许的操作。

中国菜肴烹饪里的适量,实在是难以准确把握的一门精髓。

若是将这些调料比例更加精确些,对于中国美食的传承和传播,更有裨益。

品饮白茶,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投茶量多寡的问题上,若是随性而行,也是难以得出一杯好茶的。

不少专业的品茶中,都会用到精准的克秤,以便冲泡出最为适宜的茶水比例。

茶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品饮白茶,若想茶汤滋味更好,在投茶细节上,可要多加留意了。

投茶量多一点,或是少一点,滋味都有不同,下面来具体细说。


【02】

投茶量过多,滋味太浓,不利于健康。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长期饮用过浓重的茶汤,对于身体健康有着影响。

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士来说,更是如此。

白茶的制茶工艺简朴,不揉不炒,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本味。

在新白茶中,富含有许多的茶多酚、茶氨酸等,分外鲜爽提神。

但若是茶汤中,茶水比例太过浓重,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过多释放,茶味会苦涩不堪。

经过多年存放之后,白茶在静静的沉淀转化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随着转化,含量逐渐升高。

品饮老白茶,强大的自由基可以抗氧化抗衰老,此外对于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来说,也有着很好的保健功效。

但是冲泡白茶的时候,茶味同样不宜过浓重。

品茶,适口为珍,过犹不及。

因此,在品饮白茶的时候,需要注意适时的调整投茶量。

品质好的高山老白茶,内质丰富,在品饮的时候,投茶量可以稍微减少。

品饮白茶,冲泡和煮饮两种不同的方式下,投茶量也是不同的。

在品味白茶时,梗叶条索完整的白茶,表面都附着一层厚厚的蜡质层,有利于内质物徐徐释放。

叶片破碎情况较多的白茶,内质物在冲泡时,失去了缓冲,一遇水变会磅礴而发。

因此同样的白茶,碎茶情况较多的情况下,投茶量也要注意适时调整。

此外,茶汤的浓淡,还与个人的口味喜好和冲泡习惯有关系。

若习惯闷泡出水,茶味自然会浓重异常。

因此,品饮白茶,投茶量的多少,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

下面简单例举一二,白茶的品饮,投茶量到底该怎么定。

但是老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最佳茶水比例到底如何,还得依据茶友们的口味和实际泡茶情况,具体来定。

毕竟,实验才能出真章,品饮白茶,下文的投茶量比例,仅供茶友们参考。

【03】

白瓷盖碗冲泡白茶,需要投茶多少?

110ml标准大小白瓷盖碗冲泡白茶投茶5克,这是一组最佳的黄金配比。

盖碗冲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是与白瓷盖碗的特性离不开关系的。

【白瓷盖碗的特性】

在市面上,最常见的白瓷盖碗器形,容量在110ml左右,不大不小。

这样标准大小的白瓷盖碗,除了方便投茶量的确定外,实际的好处也不少。

大小适中的盖碗,抓握提起出汤的时候,手感适宜,利于倾倒出汤。

试想下,若是过大的盖碗,在提起的时候,分量重,这般笨重的盖碗,在单手提起来出汤的时候,容易把握不准,轻者将盖碗打翻,重者则会引起烫伤。

而容量过小的盖碗,也日常泡茶中,也有不实用的地方。

试想,若是容量过小的白瓷盖碗,冲泡秋寿眉散茶,梗叶虬髯的寿眉老翁,根本无地安放。

此外,容量过小的盖碗,投茶量不好把握,容易使得茶汤过浓重。

要是二三好友共同品茗的情况下,容量过小的盖碗,泡出来的茶汤并不便于分饮。

【盖碗冲泡快出水,茶味不易浓】

因此,在市面常见的标准大小白瓷盖碗中,投白茶5克冲泡是没有问题的。

盖碗的器形设计为敞口大肚的模样,这样一来,在冲泡的时候,可以快速的倾倒沥出茶水。

不会使得白茶闷泡在其中,导致茶味过于浓重苦涩。

对于内质丰富的白茶来说,在用盖碗冲泡的时候,需要掌握快出水的秘诀。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盖碗冲泡白茶,在前五冲的时候,是最需要快出水的,此时,坐杯是极大的禁忌。

注水完成后,盖上杯盖,在前五冲时,快出水最佳的是,5秒内彻底将茶水沥干。

此时若是动作稍慢,白茶内质过多释放,茶味会变得苦涩不堪,还会影响后续冲泡的耐泡性。

在随后的冲泡中,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变化和个人口味,适时延缓出汤时间。

【04】

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投茶量需注意什么。

对于冲泡白茶来说,最佳的品饮方式,是用白瓷盖碗冲泡。

感受白茶一冲冲不同的风味和口感变化,最为悠然。

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泡茶品茶,保温杯、玻璃杯也属于泡茶的选择。

那么,用保温杯、玻璃杯冲泡白茶,投茶量需要注意什么么?

用不同的茶具泡茶,投茶量需要适时调整。

在用保温杯、玻璃杯泡白茶的时候,由于茶叶长时间的浸泡其中,投茶量需要减少。下面来细看。

【保温杯泡白茶,要注意什么?】

天气渐冷,为了随时方便有温热的茶汤可饮,保温杯成了不少茶友的泡茶选择。

保温杯由密封保温性能极佳的内胆组成,能长时间保持高温。

保温杯这一高温闷热的环境,对于风味鲜爽的白茶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泡茶的好选择。

若是想用保温杯品饮白茶,更建议先用盖碗冲泡白茶后,将茶汤倒入保温杯中存着,方便品饮。

若是用保温杯直接泡白茶,这样高温闷热的情况下,300ml的保温杯,投放1克-1.5克白茶干茶即可,投茶过多,滋味会苦涩浓重不堪。

在使用保温杯泡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内胆的清洗,否则茶垢容易集聚其中,容易滋生细菌,并不卫生。

茶友们在选用保温杯的时候,需要选用品质过关的,内胆不宜出现铁味等,影响茶香风味。

【玻璃杯泡白茶,需要注意什么?】

通透小巧的玻璃杯,是不少都市人群的泡茶方便选择。

在办公桌前,随手拿玻璃杯泡上一杯馥郁清香的白茶,提神清爽。

看着玻璃杯中的茶叶片上下漂浮,也不失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放松体验。

对于玻璃杯泡白茶来说,300ml的玻璃杯,投茶1.5克-2克即可。

由于内质丰富的白茶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投茶量不宜过大,过多投茶,不仅会造成茶水出现苦涩味,影响口感,还会造成茶叶的浪费。

天气渐冷,拿玻璃杯泡白茶,散热快,需要及时趁热饮用。

若是放置到完全冷却,白茶汤水的风味会有所影响。

【05】

白茶煮着喝,投茶量大有讲究。

天气渐冷,冬日煮白茶,暖身舒心,正为适宜。

若将白茶煮着喝,投茶量需要怎么调整呢?

先看看看什么样的白茶适合拿来煮。

白茶制茶工艺简朴,保留大量的天然营养。

在新白茶中,内质处于尚未收敛的状态,一冲泡,鲜爽的风味得以激发。

因此,这般急性子的新白茶,若是拿来煮着喝,是不适合的。

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白茶的内含物变得收敛,陈年的白茶,风味变得甘醇温和。

因此,经过时间沉淀的陈年白茶,适合拿来煮。

无论是陈了一两年的陈白茶,还是存上了三年五载或是年份更久的老白茶,都适合拿来煮着喝,茶汤滋味分外绵柔悠长。

将白茶煮着喝,由于长时间的沸煮,投茶量需要减少。

就拿煮三年陈的老寿眉饼来说,直接煮干茶的情况下,注水400ml情况下,搭配2.5-3克即可。

将白茶煮着喝,若想茶味更醇美甘香,也有不少细节需要注意。

一是:水沸投茶。

茶壶中的水烧到沸腾状态后,再投放茶叶。

对于内质丰富的老白茶来说,若是冷水投茶,滋味会提前过多释放,会造成滋味偏重。

二是:沸煮时间不需要过长。

第一壶茶水,投干茶进去后,沸煮上半分钟,即可出汤品饮。

第二壶茶水,可以稍微延长至沸煮一分钟。

一次类推,茶友们可以根据茶汤颜色浓淡变化,适时调整。

三是:后续煮茶续沸水、留母汤

第一壶茶汤煮好后,需要留1/5的汤水以作母汤,方便后续煮茶的滋味中和。

能后续煮出来的茶,滋味更好,让白茶更耐煮。

在后续煮茶过程中,需要添加沸水注入煮茶。道理,和前面沸水投茶是一样的。

注意好这两个细节,可以让后续煮出来的白茶,风味更佳,也更耐煮。

【06】

在品味悠悠鲜爽的白茶时,想起来一个故事。

近代文人胡适曾经创作过一个知名的人物,差不多先生。

用来对处世不认真态度的讽刺。

在为人处世之中,敷衍苟且自然是不可行的。

品茶,也有同样的智慧。

在品饮白茶的时候,差不多就行的投茶量,也是不可行的。

随意抓一把,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对茶味造成影响。

因此,茶友们在品味白茶的时候,对于投茶细节的多寡要注意。

根据不同的品饮方式,适时调整投茶量!

找到约81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