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区别红茶的好与坏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紫砂:如何正确辨别紫砂泥

    朱泥、底槽青、青水泥这三种常见的制作紫砂壶的泥料都各有千秋,朱泥壶冲泡出的茶香味特别的高、轻快而又俐落,茶汤浓厚并且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的有特色,最适合冲泡台湾的高山茶,以及福建的铁观音茶、功夫茶等轻发酵重香气的佳茗。底槽青壶温文而且儒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泡养之后,泥色由原先的棕色演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底槽青做的壶适用性非常的广,较适合泡普洱、绿茶、红茶、花茶等。清水泥做的壶醇厚稳重,典雅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对泡茶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比较适合刚开始接触茶道的新手来使用。同样,清水泥的适用性也非常的广,适宜泡的茶类与底槽青的比较接近。除了以上三种泥料之外还有一种红泥也经常的用到,通常情况下大家经常将朱泥与它搞混淆,现在我就例举出以下几点来供大家参考区分:

  

两者的原矿不同:红泥使用的是“五色土”里面非常普通的泥料,而朱泥的原矿是石黄。

 

 

两者的收缩比例不同:红泥的收缩比例是14%左右,而朱泥的收缩比例却是30%左右。

  

两者的窑温不同:红泥的窑温维持在1100度,而朱泥的窑温是在1080度。

  

两者的色泽以及质感不同: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微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朱红中略微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两者的成型工艺不同:红泥:成型工艺比较容易,大小壶型都能做,而朱泥:成型工艺常的困难,大的壶型是没办法去做的,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并且生动。

 

价格应该由泥料,做工和造型以及作者来决定。

泥料的好和坏,就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去鉴定了。通常来说,好的泥料看上去相对较为柔和、养出来“润”且出浆速度较快,包浆“珠圆玉润”至于哪种泥料最好,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由于不同的泥料都有它不同的特性,很难去做比较,也很难有个权威的标准去评判。通常,好的泥料的壶养成。包浆的速度绝对要比使用普通泥料的壶养成的速度要快。其实一把壶养的好与坏,泥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会比较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还会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能用些什么法子去鉴别呢?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的完的事情,它需要长年累月累积的经验。如果自己很直观的认为一种泥料很美观的话,就应该首先去考虑一下了。

  

老泥、新泥是壶友们普遍都存在的一个误区。其实,紫砂的形成截至到如今都已经过了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间了,全都可以说是老泥。至于泥料的风化期、陈腐期这个倒是有长和短之分。紫砂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所谓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长短上的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陈腐的越久越好了,但是在制壶之前还得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较长的泥料相对于陈腐期较短的泥料来说要温润一些,可塑性也要更高一些。感觉没有那么硬。制好的壶一个没有水色,比较的难看。一个有水色,比较的好看。

  

紫砂泥也存在档次之分,我个人认为依次是:朱泥、底槽青、缎泥、拼紫、普泥。目前纵观各类五花八门的紫砂书籍、权威工艺师,对紫砂泥档次的顺序也没有一个权威、全面的说法。其实,泥料只要自己觉得喜欢的、好的、容易养的,那么它就是最好的。好的泥料再加上好的火候,所烧出来的紫砂壶色泽必然更加的饱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就非常光亮,通常都是通过认为加工而成的。是不可取的。

 

 

这是一篇有温度的喝茶指南


中国人轻易不言道,能言之为道的莫过于“茶道”了。


唐代诗人元稹有首《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这首诗将茶的形态与内蕴揭示的深刻而令人向往。也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达不到这种意境,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知识、手段来趋近于这种美好。


品茶,品的是文化,好的茶自然是品的前提。好茶和正确品饮方式对您的茶生活很重要。这篇喝茶指南,希望能帮到你,有需要探讨的地方,欢迎评论或留言。


鉴茶

茶叶市场上鱼龙混杂,经常充斥着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现象。香精茶就是劣质茶的一种,让很多茶友防不胜防,有些作假手法,即使是“老茶头”也未必一下就能分辨出来。许多不良商家为了将陈茶卖出,常常在茶叶中添加香精!

如果含有其他的非法化学成份,这些香精常常危害人类的生殖系统,如丙烯酰胺、氯丙醇等对人体的生殖系统有毒性和致癌性等。长期过量摄取食用香精,可能造成人体中毒,造成肝脏损伤,影响肝脏解毒功能。因此,广大茶友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



如何区别天然茶和“香精茶”?


用手搓揉茶叶

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异常的粉剂或颜色,那么茶叶很可能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


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但香气很高的,那么很有可能也是加入了香精的。因为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就可以迅速溶解出香,而茶叶则一般要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时其天然的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


隔夜观察茶渍

喝完茶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就表示这道茶不含有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则表示这道茶很可能含有添加剂。


读茶

读这个字眼,貌似很费解。有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对于茶也同样适用。茶读的多,自然就能分辨出茶的好与坏。



读茶就是用嘴、眼、鼻來鉴赏茶的色、香、味。读茶的步骤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闻茶香,观茶色,饮茶汤及看叶底。


闻茶香

把茶汤倒入白瓷杯里,用鼻子嗅茶叶的香味,如:花香,奶香,果香等气味,这些香味跟随茶叶种类及制法而产生的。闻完香气后,开始找臭味,如臭青味,酸味,霉味或杂味,这些味道来源于茶叶製造製造的过程或收藏不当所导致。



观茶色

观察茶汤的颜色。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明亮、清澈。若茶汤颜色太浓或太淡,可能是茶泡得太久或是泡得时间不够。一般专业的品茶人士只要一看茶汤,便能知晓茶是否泡得合宜。



饮茶汤

小口品饮,把茶汤含在口中,舌尖不断搅动茶汤。涩的味觉在舌尖,苦的味觉在舌根,用舌头搅动茶汤有助于促动舌头的味觉,品尝出茶汤的苦味,甜味及涩味。 茶水吞下后,稍微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动。这样有助于茶香送到喉咙,产生所谓的喉甘。


看叶底

品饮之后,把茶叶倒出,观看茶叶的完整度、大小情况。通常好的茶叶是完整无缺的大叶片。


品茶

好茶养人,方法不对会害人



生病喝茶要谨慎

发烧别喝茶茶叶中咖啡碱不但能使人体体温升高,而且还会降低药效。肝脏病人忌饮茶。茶叶中的咖啡碱等物质绝大部分经肝脏代谢,如果饮茶过多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就会有损于肝脏组织。


溃疡病患者慎饮茶茶是一种胃酸分泌刺激剂,饮茶可引起胃酸分泌量加大,增加对溃疡面的刺激,常饮浓茶会促使病情恶化。但对轻微患者,可以在服药2小时后饮些淡茶,加糖红茶、加奶红茶有助于消炎和胃粘膜的保护,对溃疡也有一定的作用。饮茶也可以阻断体内的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止癌前突变。


贫血患者忌饮茶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成不溶性的终合物,使体内得不到足够铁的来源,所以贫血患者还是少饮茶为妙。


冠心病患者谨慎喝茶对于心率过快、早搏或心房纤颤的冠心病者,因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能增强心脏的机能,大量喝浓茶会使心跳加快,往往会导致其发病或加重病情,因此这类人只能喝一些淡茶;与此相反,心率一般在60次/分钟以下的患者,应该多喝一些茶,不仅无害,反而能提高心率,具有配合药物治疗的作用呢。


高血压患者不宜饮浓茶头泡茶每克用沸水量少于50毫升的为“浓茶”。高血压患者若饮过多过浓的茶,由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会引发血压升高,不利于健康。


茶不能这样喝

醉酒慎饮茶,茶叶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醉酒后喝浓茶会加重心脏负担。饮茶还会加速利尿作用,使酒精中有毒的醛尚未分解就从肾脏排出,对肾脏有较大的刺激性而危害健康。



冷茶和隔夜茶最好不要喝,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都现象,一杯橙红透亮的茶汤放置久了后,颜色会变得黄褐、浑浊。这主要因为温度降低后茶水中的咖啡碱同儿茶素及其氧化产物结合成络合物。但是这些产物是无毒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凉了的茶不但滋味香气变差,并且还有可能滋生微生物会使得茶水变味变质,有害物质也会增多,所以尽量还是喝热茶为好。



劣质茶或变质茶不要喝,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而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详述乌龙茶、绿茶的品鉴

品茶,是一门综合艺术。

茶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完全要看个人喜欢哪种口味而定。也就是说,各种茶叶都有它的高级品和劣等货。茶中有高级的乌龙茶,也有劣等的乌龙茶;有上等的绿茶,也有下等的绿茶。所谓的好茶、坏茶是就比较品质的等级和主观的喜恶来说。

今天我们详细介绍以下两类品鉴用茶:

一是乌龙茶中的高级茶及其名丛,如铁观音、黄金桂、冻顶乌龙及武夷名丛、凤凰单丛等;

二是以绿茶中的细嫩名茶为主,以及白茶、红茶、黄茶中的部分高档名茶。这些高档名茶,或色、香、味、形兼而有之,它们都在一个因子,两个因子,或某一个方面上有独特表现。

不好的茶并不是已经坏了的茶,而是就品质优劣来说。一般说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可以从察看茶叶、嗅闻茶香、品尝茶味和分辨茶渣入手。

1.观茶(察看茶叶)

察看茶叶就是观赏干茶和茶叶开汤后的形状变化。所谓干茶就是未冲泡的茶叶;所谓开汤就是指干茶用开水冲泡出茶汤内质来。

茶叶的外形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各种形态,有扁形、针形、螺形、眉形、珠形、球形、半球形、片形、曲形、兰花形、雀舌形、菊花形、自然弯曲形等,各具优美的姿态。而茶叶开汤后,茶叶的形态会产生各种变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及至展露原本的形态,令人赏心悦目。

观察干茶要看干茶的干燥程度,如果有点回软,最好不要买。另外看茶叶的叶片是否整洁,如果有太多的叶梗、黄片、渣沫、杂质,则不是上等茶叶。然后,要看干茶的条索外形。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什么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态规格,像龙井茶是剑片状,冻顶茶揉成半球形,铁观音茶紧结成球状,香片则切成细条或者碎条。不过,光是看干茶顶多只能看出30%,并不能马上看出这是好茶或者是坏茶

茶叶由于制作方法不同,茶树品种有别,采摘标准各异,因而形状显得十分丰富多彩,特别是一些细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形态更加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1)针形——外形圆直如针,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君山银针、白毫银针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龙井、茅山青峰、安吉白片等。

(3)条索形——外形呈条状稍弯曲,如婺源茗眉、桂平西山茶、径山茶、庐山云雾等。

(4)螺形——外形卷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临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冈翠绿等。

(5)兰花形——外形似兰,如太平猴魁、兰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状,如六安爪片、齐山名片等。

(7)束形——外形成束,如江山绿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圆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岗辉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还有半月形、卷曲形、单芽形等等。

2.察色

(1)茶色

茶叶依颜色分有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等六大类(指干茶)。由于茶的制作方法不同,其色泽是不同的,有红与绿、青与黄、白与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种茶叶,采用相同的制作工艺,也会因茶树品种、生态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色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细嫩的高档绿茶,色泽有嫩绿、翠绿、绿润之分;高档红茶,色泽又有红艳明亮、乌润显红之别。

而闽北武夷岩茶的青褐油润,闽南铁观音的砂绿油润,广东凤凰水仙的黄褐油润,台湾冻顶乌龙的深绿油润,都是高级乌龙茶中有代表性的色泽,也是鉴别乌龙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

(2)汤色

冲泡茶叶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称为汤色。因此,不同茶类汤色会有明显区别;而且同一茶类中的不同花色品种、不同级别的茶叶,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说来,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具体说来,绿茶汤色浅绿或黄绿;清而不浊,明亮澄澈;红茶汤色乌黑油润,若在茶汤周边形成一圈金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更属上品;乌龙茶则以青褐光润为好;白茶,汤色微黄,黄中显绿,并有光亮。

将适量茶叶放

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里用热水一冲,茶叶就会慢慢舒展开。可以同时泡几杯来比较不同茶叶的好坏,其中舒展顺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叶身段最为柔软飘逸的茶叶是最好的茶叶。

视茶汤要快,要及时,因为茶多酚类溶解在热水中后与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变色,例如绿茶的汤色氧化即变黄;红茶的汤色氧化变暗等,时间拖延过久,会使茶汤混汤而沉淀;红茶则在茶汤温度降至20℃以下后,常发生凝乳混汤现象,俗称“冷后浑”,这是红茶色素和咖啡碱结合产生黄浆状不溶物的结果。冷后浑出现早且呈粉红色者是茶味浓,汤色艳的表征;冷后浑呈暗褐色,是茶味钝,汤色暗的红茶。

茶汤的颜色也会因为发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轻重的差别而呈现深浅不一的颜色。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不管颜色深或浅,一定不能浑浊、灰暗,清澈透明才是好茶汤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随着汤温的下降,汤色会逐渐变深。在相同的温度和时间内,红茶汤色变化大于绿茶,大叶种大于小叶种,嫩茶大于老茶,新茶大于陈茶。茶汤的颜色,以冲泡滤出后10分钟以内来观察较能代表茶的原有汤色。不过千万要记住,在做比较的时候,一定要拿同一种类的茶叶做比较。

(3)底色

就是欣赏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等。

3.赏姿

茶在冲泡过程中,经吸水浸润而舒展,或似春笋,或如雀舌,或若兰花或像墨菊。与此同时,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太平猴魁舒展时,犹如一只机灵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动;君山银针舒展时,好似翠竹争阳,针针挺立;西湖龙井舒展时,活像春兰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真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

4.闻香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干闻),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热闻),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冷闻)。

先闻干茶,干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如绿茶应清新鲜爽、红茶应浓烈纯正、花茶应芬芳扑鼻、乌龙茶应馥郁清幽为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带有焦、烟、酸、霉、陈或其它异味者为次品。

将少许干茶放在器皿中(或直接抓一把茶叶放在手中),闻一闻干茶的清香、浓香、糖香,判断一下有无异味、杂味等。

闻香的方式,多采用湿闻,即将冲泡的茶叶,按茶类不同,经1~3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闻茶汤面发出的茶香;若用有盖的杯泡茶,则可闻盖香和面香;倘用闻香杯作过渡盛器(如台湾人冲泡乌龙茶),还可闻杯香和面香。另外,随着茶汤温度的变化,茶香还有热闻、温闻和冷闻之分。热闻的重点是辨别香气的正常与否,香气的类型如何,以及香气高低;冷闻则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程度;而温闻重在鉴别茶香的雅与俗,即优与次。

一般说,绿茶有清香鲜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为佳;红茶以有清香、花香为上,尢以香气浓烈、持久者为上乘;乌龙茶以具有浓郁的熟桃香者为好;而花茶则以具有清纯芬芳者为优。

透过玻璃杯,只能看出茶叶表面的优劣,至于茶叶的香气、滋味并不能够完全体会,所以开汤泡一壶茶来仔细的品味是有必要的。茶泡好、茶汤倒出来后,可以趁热打开壶盖,或端起茶杯闻闻茶汤的热香,判断一下茶汤的香型(有菜香、花香、果香、麦芽糖香),同时要判断有无烟味、油臭味、焦味或其他的异味。这样,可以判断出茶叶的新旧、发酵程度、焙火轻重。在茶汤温度稍降后,即可品尝茶汤。这时可以仔细辨别茶汤香味的清浊浓淡及闻闻中温茶的香气,更能认识其香气特质。等喝完茶汤、茶渣冷却之后,还可以回过头来欣赏茶渣的冷香,嗅闻茶杯的杯底香。如果劣等的茶叶,这个时候香气已经消失殆尽了。

嗅香气的技巧很重要。在茶汤浸泡5分钟左右就应该开始嗅香气,最适合嗅茶叶香气的叶底温度为45~55℃,超过此温度时,感到烫鼻;低于30℃ 时,茶香低沉,特别对染有烟气、木气等异气者,很容易随热气挥发而变得难以辨别。

嗅香气应以左手握杯,靠近杯沿用鼻趁热轻嗅或深嗅杯中叶底发出的香气,也有将整个鼻部深入杯内,接近叶底以扩大接触香气面积,增加嗅感。为了正确判断茶叶香气的高低、长短、强弱、清浊及纯杂等,嗅时应重复一二次,但每次嗅时不宜过久,以免因嗅觉疲劳而失去灵敏感,一般是3秒左右。嗅茶香的过程是:吸(1秒)——停(0.5秒)——吸(1秒),依照这样的方法嗅出茶的香气是“高温香”。另外,可以在品味时,嗅出茶的“中温香”。而在品味后,更可嗅茶的“低温香”或者“冷香”。好的茶叶,有持久的香气。只有香气较高且持久的茶叶,才有余香、冷香,也才会是好茶。

热闻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 。如安溪铁观音冲泡后有一投浓郁的的天然花香,红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绿茶则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叶和香气与所用原料的鲜嫩程度和制作技术的高下有关,原料越细嫩,所含芳香物质越多,香气也越高。

冷闻则在茶汤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闻到原来被茶中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5.尝味

指尝茶汤的滋味。茶汤滋味是茶叶的甜、苦、涩、酸、辣、腥、鲜等多种呈味物质综合反映的结果,如果它们的数量和比例适合,就会变得鲜醇可口,回味无穷。茶汤的滋味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好茶喝起来甘醇浓稠,有活性;喝后喉头甘润的感觉持续很久。

一般认为,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滋味酽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标志。由于舌的不同部位对滋味的感觉不同,所以,尝味时要使茶汤在舌头上循环滚动,才能正确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来。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人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向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从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两次气后,辨出滋味。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人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对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人口后,嘴巴闭合,舌尖顶住上颚板,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重复二三次,对烟味的判别效果就会明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为最适合,如高于70℃,味觉器官容易烫伤,影响正常的评味;低于30℃时,味觉品评茶汤的灵敏度较差,且溶解于茶汤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汤温下降时,逐步被析出,汤味由协调变为不协调。

品味时,每一品茶汤的量以5ml左右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嘴是汤,口中难于回旋辨味;过少也觉得嘴空,不利于辨别。每次在3 ~4秒内,将5ml的茶汤在舌中回旋2次,品味3次即可,也就是一杯15ml的茶汤分3次喝,就是“品”的过程。

品味要自然,速度不能快,也不宜大力吸,以免茶汤从齿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品味主要是品茶的浓淡、强弱、爽涩、鲜滞、纯异等。为了真正品出茶的本味,在品茶前最好不要吃有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如辣椒、葱蒜、糖果等,也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在喝下茶汤后,喉咙感觉应是软甜、甘滑,有韵味,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注:内容来源网络,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