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如何经营茶业代理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做过品牌茶的茶庄如何经营润元昌

今天柳州的张总过来润元昌品牌中心。他刚签约润元昌代理。

张总在柳州开茶庄已经超过十年,但一直是销售散茶、杂牌为主,没有代理过品牌茶。

多年的茶叶销售让他有一批固定的熟客,但是最近这些年生意并不见增长,反而库存积压导致经营压力不小。

他自己觉得必须转型了。

但是他最大的担心是怎样转型。

他认为做散茶、杂牌的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客户每次都要通过试饮来定价,自己对报价都没有信心。

二是,积压的库存不仅很难升值,而且很难流通变现。

三是,感觉自己越做越小,没有将自己的圈子和眼界打开。

四是,只学会通过销售来盈利,没有投资的经验,也没有圈子。

五是,客户越来越挑剔,优质客户都跑到品牌茶那里去了。

 

他渴望标准定价,渴望提升店铺形象,渴望跟更广大的圈子群体交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他渴望能够将自己的升级,不仅通过销售来赚钱,还可以把他没有去处的闲钱用来做他能掌握的投资。


他不愿意投什么基金、赚钱宝之类的理财产品,也不想投他不懂不能掌握的股票期货。

他想投资在他熟悉的领域,投资在他自己就可以保底卖给客户的产品上。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投资就是能跟你的经营相结合的投资。

我们给他的建议是完成两个转变。

1. 从杂牌到品牌的转变

2. 从纯销售到半商半藏的转变

 

从产品、装修上完成从杂牌到品牌的转变。

装修要量力而为,毕竟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太好。


但是产品可以先进行转变,把没有希望上涨的积压库存,要逐步换成有希望增值的优质资产。

 

从纯销售的思维,要开始转变到半商半藏的思维。

纯销售的思维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结果剩下一堆不好卖的产品。

半商半藏的思维就是将收藏投资跟销售相结合,不仅关注销售,也关注库存资产。

现金是你的资产,店面也是你的资产,库存更是你的资产。

 

要带着“资产经营”的思维来做茶:要尽量留下优质资产。


三个留下:

留下可以流通变现的产品

留下你肯定能卖掉销售给客户的产品

留下你看好的可能会大幅升值的黑马产品

跟张总交流完之后,我们觉得要加快培训部的建设,尽快推出润元昌的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培训。

作者:李子超 来源:润元昌茶业经营日记

汇聚茶业精粹,探索茶馆未来!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圆满落幕!

10月23日,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组委会承办,获得《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支持的——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在2021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现场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顺势而为”为主题,汇集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索新趋势与疫情之下中国茶馆的蜕变之路,从传统到跨越,促进茶馆行业的互助交流,推动茶馆多元化融合发展,通过行业大咖“共振”,助推茶馆业“共赢”。

论坛特邀多位行业大咖莅临现场,集结行业领袖智慧,共同探索茶馆业发展与未来!他们分别是:

尹智君老舍茶馆董事长

李临春浙江伊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娃哈哈集团分公司总经理

王晓芳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王府茶楼集团董事长

王越老舍茶馆企业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芳煮叶创始人、曾担任星巴克华中区运营总监

于佳平泰元坊联合创始人

张琳国家广电总局新媒体运营培训导师、抖音巨量课堂讲师

谢晶UA城市书院联合创始人、社群经济专家

赵学娟天津老茶坊创始人

赵国增BOSSLOUNGE茶馆合伙人

向飞华巨臣茶博会总经理

易琼华巨臣茶博会企划中心总监

华巨臣茶博会总经理向飞致辞

01

主题演讲

时代剧变,茶馆如何在传承传统茶文化基础上与时俱进?在茶馆热的背后,当代茶馆业的发展要如何不断创新,增添新元素?大咖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研究成果及实操经验,共同探索中国茶馆行业发展趋势,引领茶行业的发展方向。(注:以下为嘉宾讲话的内容摘要,非全部内容)

茶馆业多元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王晓芳

对于茶馆运营,我想跟大家分享两点,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第一时间就是不断学习。如果做好了准备,要运用各种各样的传播途径,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打造精品队伍。在运营王府井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确立了强烈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走出去,我们的团队走出去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走茶山,拜名师,寻好茶。在整个组织学习中,我们从杭州到巴蜀,从云南到江南,同时我们鼓励并支持店与店之间的学习交流,也会组织员工到其他的名茶馆去学习,通过搭建这样的桥梁,发挥纽带作用,各店的服务管理都得到了不同的提升。

总而言之,各种各样的文化学习,最主要的就是让员工更自信,自信源于他们学到的知识。未来王府人将立足北京,面向世界,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多途径提高人才粘性,抓好茶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茶馆业态从高峰向另外一个高峰迈进。

茶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证

深耕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王越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茶馆、传统企业都具有文化属性,未来所有传统企业都将迎来技术的革命。我们都知道5G的发展、物联网、智慧云建设等高速发展,会带来各种各样的迭代,应对迭代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自身的成长,也就是和时代结合、科技结合。

老舍茶馆目前正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是数字化体验。我们和百度合作打造全国首家AI茶馆,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自动生成相匹配的茶师,在这里你可以感受老北京的吆喝,和人机PK辨茶识茶等。

二是数字化宣传。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把老字号穿在身上的老国潮IP活动,活动总曝光量1.3亿,超过1.8万人参与讨论,抖音制造话题“当老字号潮起来”,登上当日热搜榜第9位,总播放量超过三千万次,都是利用新的互联网平台为老品牌赋能的案例。

三是数字化转型。疫情期间我们成立了老舍茶馆企业管理商学院,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员工登录账户可以学习我们平台上海量的资源内容,这里面既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有从其他平台嫁接来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以及很多文化、艺术类的知识等。

四是数字化运营方式。我们在管理、经营、运营等层面,都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红利,自主搭建网站、商城、小程序,开发门店系统、销售系统、教育系统,利用公众号助手包括云设计等功能节约成本,并设计营销游戏、微传单等增加我们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如果我们想让茶馆数字化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美好的果,就要紧握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这两方面,让传统文化照进本心,让现代科技提高效率,让它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如何让产品成为畅销品

李临春

我认为服务品牌打造有四大体系:

第一、认知体系。认知是畅销的关键,认知体系就是定位,怎么定位。

第二、行为体系。如果品牌行为体系的背后全是标准,那是不行的。你自己容易复制,你的竞争对手拿到你的东西以后也很容易复制。

第三、感知体系。首先要让产品会说话,茶馆的所有碗、碟、壶、器具都是文化承载体,能让消费者不用看到茶馆的LOGO和商标,就知道是在这家茶馆里喝茶。第二我们要做传播,最好是让每个消费者变成主角。品牌DNA就是所有的东西是可以链接的,所以做品牌就是做记忆,我给你记忆的符号,记忆无限刺激你的时候,你就记住我了。

第四、社交传播和裂变。2020年大数据显示,每个人每个月平均在手机上花的时间130个小时,每天大概四个小时的时间。未来社交传播一定是非常主要的传播。想做好销售,社交裂变非常重要,学会用社交裂变一定是最低成本的传播。

如何通过品牌文化与品牌形象设计

赋能茶馆创新

刘芳

以前在饮茶的场景里面还是以偏中年、男性为主,现在我们看到新一代消费者正在崛起,除了Z时代以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人群就是25岁到40岁之间的都市一二线白领们,这个人群是目前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

饮茶曾是中国历代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唐朝煮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它的表现方式是在不断变快。今日中国受工业的影响,生活方式变的很快,“快”是我们在饮茶上面需要面对的点,怎么在这个时代过程中抓住这个快,用茶的慢来做一个结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法。

茶最核心的就是品牌和文化价值观。我们做茶这个事情无非就是让文化回归自然与东方,也是希望通过品牌的设计或者是外在的东西,能够使我们的文化自信真正落地,不是只在嘴头上落地,而是落在年轻人的心中。中国茶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同行,无论是奶茶行业,还是新茶饮或是传统茶饮,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消费者。不同消费需求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嫁接,在这条路上一定要有前辈作为我们前行的力量,也需要新来者让这个市场变的更大更有希望。

短视频直播运营

你必吃透的9个问题

张琳

现在想获取流量,进行流量的转化最好的方式、性价比最好最快的方法肯定就是短视频运营加上企业直播。

第一、商业起点是受众分析。明确粉丝、用户是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通过数据化运营,将内容与产品结合,解决用户痛点性问题。在互联网传播只有六个痛点,爱玩、爱美、爱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独,大家把它抓透,结合自己企业的调性以及产品特性去玩就好了。

第二、找出一个你能够打动粉丝的价值主张。这个价值主张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如何吸引他对我的关注。价值主张的核心点先从你自己的优点找起、企业团队或者是企业的优点找,然后借助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平台,小红书、抖音、微博等传播出去。

第三、从标题入手,把人请进来。

第四、按照开篇黄金三秒、五秒法则去做。提出疑问,抛出观点,满足用户的猎奇心,让他把我们整个视频看完。

02

沙龙对话

沙龙对话环节共分为两场,分别以“茶馆业转型之路”和“茶馆业的破圈打法”为主题展开,聚焦茶馆业资讯,致力于助力茶馆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嘉宾们的真知灼见,为大家传达出行业的前沿观察,分享最新理念。

围炉观茶·沙龙对话:茶馆业转型之路

圆桌对话环节

特邀嘉宾主持人:于佳平

Q1:刚才听您讲以老舍为基础、为依托做了很多有趣的文化传播活动,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尹智君:北京有独特的优势,它服务于国家党政军机关、政府、科技教育、百姓。老舍茶馆打开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给大使馆寄票,让他们免费来听京剧、曲艺,喝上一碗大碗茶,吸引了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要和七百多万中外宾客。每一个时代的营销是不一样的,但是定力、内容是不能变的,数字化转型也好,还是我们的新技术,都是为我们享受并传播美好生活而服务的。

Q2:李总,就茶馆而言可能很难从翻台率的角度去考虑坪效问题,有的朋友是增加他的扁平化坪效,除了茶,还经营餐、点心、文玩、手串、玉石、字画、衣服、茶壶。有的茶馆是垂直化地增加坪效,有以茶为主的茶会、品鉴会、茶的小课程等等。从品牌策划角度来说,您觉得哪个更现实,对于经营茶馆更容易做到?

李临春:有一个数据,2019年中国服务行业占的GDP超过50%,这个是标志性的指标,当它超过50%以后,社会消费开始增强,您刚才讲的这些东西都存在,我们每个茶馆定位是不一样的,做谁的生意这个很重要,认知和营销方式匹配,最后给客户留下的印象和保留黏性的客户,高黏度的客户一定是跟你的营销相吻合的。例如在别人喝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代理一些其他茶的品牌,扩大零售终端,高低搭配包括行业搭配都有可能,应该是针对消费群体的划分去做自己的定位。

Q3:李总,您可不可以直白地告诉我们,对于茶馆业来说品牌DNA是有哪些点组成的?

李临春:DNA有几个特点,往往会找到公众的东西去提炼,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提炼出几个大家最容易记忆、感知、最容易戳穿心底的那个东西,把它强化出来,这个东西是公众的。未来的品牌一定是融入很多营销的玩法展现的,一个东西出来可以跟你互动的,一次互动超过一百次广告,DAN就是把它的生物属性、沟通属性、遗传属性全部放在这里,万物在你的镜头里面都是道具。品牌DNA不是你想让消费者知道什么,而是消费者想知道什么,而且他捕捉到了,他愿意去传播,口口相传,从他一个人的嘴里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这个时候你的品牌形象就会被轻松地复制。

围炉观茶·沙龙对话:茶馆业的破圈打法

圆桌对话环节

特邀嘉宾主持人:谢晶

Q1:想问一下赵总您最早怎么定位老茶坊的,为什么会开这样的空间,为谁服务,因谁而生?

赵学娟:天津属于运河通达之地,九河下梢,对口味特别包容。我的初心是打造城市级、为公众服务的茶馆。在行业内选址很重要,因此我们就到了多元化的水上公园,经常看到有游园的游客,摄影爱好者,这两年穿汉服的小姐姐也多了起来,老茶坊现在企业属性就涌现出来了。刚才听到李老师也讲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成为自己的主角,老茶坊在业内被认可就是收藏,现在大家只要提到老茶坊想到的就是盖碗茶,这个也是我的初衷。

Q2:“共享经济”在这几年已经比较被不看好,赵总为什么还会想到做无人茶馆,又是怎么去运营无人茶馆的呢?

赵国增:24小时无人自助的茶空间,通过无人自助自主开发的系统,实现预约功能、付费功能、灯控、门禁、货架扫码付费功能实现自我预约的功能,定位商务人群,把所有的茶馆开在商务写字楼里面。

我们现在系统里面有十万注册用户,真正使用量较大的是三万左右,占30%,我们认为这30%应该就是商务人群使用。共享经济在衰败主要因为成本高,破损率高等,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尽量避免这些方面。第一,我们开在商务写字楼里面,楼道有很多的摄像头,同时系统要求实名认证、签约才能够使用,后台是可以拿到他的实名数据和使用的时间,很大程度减少了破损。第二通过无人系统打造降低了人员使用的成本,24小时系统拉长了经营时间,增加了利润。通过这几个方面,我们的共享空间目前可以做到盈利,在北京市场、天津市场,一二线城市使用量还是挺高的。

为了减少跟传统茶馆空间的区别,我们做的是小而美,我们每间茶馆都是在二十至五十平米,降低租金的同时,通过空间设计能够实现二到五人小型会谈,也能够实现十五至二十人的培训、开会以及商务活动,网络、电视、白板这些功能都是涵盖在里面的,通过这样的运营,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Q3:赵总,您这边团队也有做BOSS俱乐部和BOSS司董会运营的方式,这是不是跨界整合的思路,接下来还会深化哪些工作在这个方面?

赵国增:原则来说不是跨界,只能是原来服务的延伸。我们开了茶馆是给我们的BOSS俱乐部做一个场,我们有自己的俱乐部活动场地,这样我们通过BOSS俱乐部打造企业家人脉生态圈。线上我们有BOSS专栏,还有BOSS优选平台,线下每周都会有司董会、资源整合交流会、垂直行业交流会,通过司董会目前我们已经办了一百多场了,通过培训、咨询帮助企业家解决痛点问题,通过BOSS优选整合平台把企业家资源放到网上去,跟企业服务公司以及个人渠道对接,让企业家的产品能够迈向市场,打通赋能的环节,把我们30%的商务人群给他们更黏性地形成社群经济。

Q4:我想请两位给所有茶馆行业提建议或者是提畅想,赵学娟老师可以畅想一下现在我们在座各位茶馆的馆主,想要做成老茶坊或者是达到老茶坊一定的水准,需要做哪些工作。赵国增老师,现在的茶楼在后疫情时代他们可以做哪些改变,可以更靠近互联网商业一步。

赵学娟:我们都看过老舍先生的茶馆,在里面没有某一个环节要喝古树茶、白毫银针,他们营造的是场域。老茶坊,让老百姓能接受这个场域,喜欢这个地方,然后再去喜欢茶。我希望大家在定位茶馆的时候,定位专业性,例如我们想欣赏北方的烟雨江南,来到场馆,我们可以喝喝茶,聊聊天。

赵国增:我们只是一种模式,在一个细分领域做一个细分的事,跟现在中国茶文化并不冲突。对于现在茶馆和喝茶的人,应该做细分,一个是高端消费群体和普通大众消费群体,像我这里边的茶就是很普通的茶,甚至来的茶客不是以喝茶为主的,虽然他进来也会点,不能干坐着。

细分以后对每一个细分领域去做相应的战略,这个肯定是大家都要做的事,中国现在人很多,从喝茶层面和场景需求是多样化的,我们只是其中某一个群体的需求,我这里边还有70%的人还没有激活,没有找到方向。

至此,2021中国(京津冀)茶馆业峰会圆满落幕!未来,华巨臣将继续以“北京茶博会”为引擎,持续打造这场属于茶馆行业的交流盛会,为推动茶馆业升级、茶产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思路,为促进茶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1华巨臣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将持续到10月25日,欢迎广大茶友莅临国家会议中心,品茗、淘器、赏茶文化大观!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无奈的改进 艰难的转型——民国时期的屯溪茶业改良概述(二)

屯溪是民国时期安徽休宁县的一个集镇,位于皖南徽州之中心,同时又扼皖浙赣之结合部,地理位置极为显要。屯溪还拥有良好的水运交通条件,东由新安江到杭州,可转至上海及外洋;西走婺水经鄱阳湖而入长江,可通达沿江各埠。所以,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6县(歙县、婺源、祁门、绩溪、黟县、休宁)以及其他邻县都将商品聚散于此,屯溪遂成为皖南地区重要的商埠,以致商务发展繁盛,故有“小上海”之称。民国时期,屯溪凭借着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成为皖南地区茶叶的加工与集散中心,其茶叶市场地位“甲于皖南”,上海、香港、福州、天津等均是其重要的贸易市场。所以,作为全国绿茶的主产区及外销区,屯溪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颇具影响力,因而其生存、发展的境况对了解全国茶业概貌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以民国时期的屯溪茶业为例,梳理并探讨屯溪茶业在中国茶业日趋衰败的形势下,国民政府在支撑抗战情景下所推行的茶业统制及改良措施,概述屯溪茶业在“内忧”和“外患”的环境下,如何采取种种改进的办法,以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带来的发展困境并艰难地向近代转型。

上期已经介绍了上篇的内容:一、内销与外销;二、“内忧”与“外患”。本期将继续介绍下篇的内容:三、战时的统制;四、改进的效果。

三、战时的统制

民国时期的中国茶业因为受诸多因素影响,深陷困境,颓势明显,而屯溪茶业不仅是“感同身受”,而且内销与外销均面临着生存危机。面对茶业的困境,民国政府多次商议加强国家对茶业的管控。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实业部创设中国茶业公司,旨在“注重改良生产及制造,在产区设运销合作社推行运销或代理运销”,并计划拟先“在皖省祁门、屯溪等地设立模范茶场,在上海设立复制茶厂,集中各省毛茶,适合各国标准,加以复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成立了贸易调整委员会,并使之成为实行战时经济统制的主管机构,领导并组织开展战时茶业统制的统筹运销。财政部还将其原来的官商合办性质的茶场改为纯粹的经营公司,并交由贸易委员会管辖,以负责茶叶生产之增进及技术改良。主要措施有设置新茶场,改良经营,方便茶叶之贷款以及收购和运输,加强茶叶之推销以及对外贸易等等,期望以此推动中国茶业的发展。全面抗战爆发后,受战争影响,各地物资运输不畅,为此,国民政府又实行了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对茶业进行管制。安徽省则在屯溪成立了茶叶管理处,主要办理借贷资金、茶叶产制和收购管理,贸委会则负责运销。在双方的引导下,屯溪茶业进行了战时经济统制下比较系统的改造。其主要措施有:

一是成立战时统制机构,加强对茶业的管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徽茶业响应统制号召并率先实行茶业统制。是年2月,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农业处茶业技术讨论会上,安徽省政府代表即提出“祁红运销办法”一案,这被看成是茶业统制的先声,其最大目的是意在“打破中间者之剥削制度,而谋茶农之真正利益,从而达到整个复兴茶业之计划”。屯溪茶业响应号召并借机行事,在战时经济统制下通过加强管控力度、努力改良茶质、革新加工技术,并调整和拓展了贸易路线等措施,既扩大了茶叶生产,也提高了茶叶质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屯溪茶业的危机。抗战爆发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地处皖南山区的屯溪成为了沦陷区的后方,因此人口倍增,商贾如云,以致商业贸易异常活跃,茶叶销售也空前增加。而为了支援抗战,屯溪乃至皖南茶叶不仅全面实行统制,而且认真执行《安徽省内销茶登记暂行办法》,由中国贸易委员会皖南办事处、中国茶叶公司办事处和安徽省茶叶管理处组成内销茶叶鉴定委员会,办理内销茶的贸易业务。凡内销茶,均须申请、检样和鉴定,合格后发运输证、鉴定证、检验合格证和运茶许可证,方可启运。同时还在歙县街口、祁门坑口等处,设立茶叶验查所,进行出境检查,从而使茶叶运输的统制工作落到了实处并有了实效。

二是推动茶业外贸增加,给予贷款政策优惠。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贸易委员会颁布《管理全国茶业出口贸易办法大纲》。次年,财政部又对大纲进行修正。其中第七条规定:各省制茶厂及合作社需要资金时,得向贸易委员会订立贷款合约,贸易委员会至多担负十分之八,省方至少担负十分之二。贸易委员会希冀以此来维护茶叶生产,保障农商利益,促进外销。因此,贷款成为了茶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在传统茶业的经销链上,茶叶贷款主要控制在洋行手中,因而容易导致层层盘剥或经销中断的局面。实行茶业统制后,茶业贷款之责主要由贸易委员会及地方政府承担。同年8月中旬,在绿茶运销负责人程铸新的推动下,屯绿贷款办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具体为:贷款平均每箱二十元,正货与副货之比例标准为2:1;贷款后箱茶须立即出售或起运;申请出售箱茶须堆存本处堆栈。这种以多产多销,速制速运为宗旨,实施见箱贷款的方法,既保障了贷款的安全,又使茶号在出具已成箱茶的情况下贷得现款,从而使屯溪茶况“焕然一新”。根据1939至1940年办理绿茶贷款数量统计,当时,在主产绿茶的几个县中,休宁所获贷款最多,而休宁产茶又以屯溪绿茶为最主要。由此可见,屯溪茶业所获得的贷款资金是相对充沛且安全的,这有助于突破传统茶业经销中因资金不足而导致陷于停业的窘境。另有《休宁县茶叶公会档案》记载:民国三十年(1941年),“屯绿”出口的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个时期生产“屯绿”茶出口的企业,由1931年的50户发展为183户,茶叶生产自有流动资金达180多万元(洋),安徽省茶管处登记在册的“屯绿”出口生产量达到13万箱,按每箱65市斤计算,出口能力可高达845万斤。

三是推进茶叶改良,扩大生产及增加品类。在战时茶业统制大纲下,根据贸易委员会的相关通则,各省先后创设统制机构,出台茶业政策,以强化对本省茶业的管制,屯溪亦然。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安徽省茶叶管理处投资五万元在高枧铁马山筹建“屯绿茶叶改良场”,建场的目的是开展茶树栽培的研究,改进、提高绿茶精制的水平。“改良场”先后买下铁马庙建成办公室、宿舍,还向村民购买土地20亩作为实验地,并向博村林场协商划拔林地390亩,作为垦殖茶园之用。负责筹建的潘忠义首任场长,以后是董少怀、丁符若、余怡生等人担任场长。此后,“屯绿茶叶改良场”隶属关系数度变更,建国后更名为“屯溪实验茶场”。茶业统制实施后,为了扩大茶叶生产,国民政府决议振兴砖茶。由此,相关机构于1941年8月,在屯溪投资成立了砖茶厂,在尝试压制绿砖茶的同时,主要还作绿砖茶研究及推广砖茶之制造。为此,砖茶厂不仅购备大量的原材料,而且还进行青砖制造以及砖茶的若干试验、研究。如在青砖制造方面,工人技术成熟后的效率,经过调整,每小时能出砖24块,每天工作10小时,一天能出240块(即10担),模型增加更可达300块。而在试验研究方面,经过多次探索和试验,砖茶厂青砖由原定五斤压制一块改压四斤十二两莊,效果较以前更好。此外,在干燥试验、蒸热试验、水分检验等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同时,屯溪茶业改良场为扩大产品销路,还积极试制红茶,在黎阳、隆阜、高枧一带收买民间茶叶,试制夏秋红茶多次,虽然与祁红相比稍有逊色,但也颇具特有色味。

四是改良茶叶品质,规定绿茶评价标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改进屯绿茶生产,屯溪实验茶场举行了茶种苗培育的试验,包括开辟茶园、测定土力及广集茶品种之实验,初制之炒青试验,焙干之湿度试验,焙茶次数与水分含量试验等,以探茶叶品质改良的最佳方法,且在各项试验后,结果均显示良好。除此之外,改良场还设置绿茶精制工厂,场内购买制茶机器数部,通过着色茶之成分配合比试验,制作上等茶叶并选择最佳的着色方法,(注:“着色”非屯绿茶制作工艺,乃是制作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并试制箱茶。同时,改良场还筹设实习工厂,开创茶技初训班,并聘请相关专家对学员进行技术和生活指导,以培养制茶的初级干部。民国三十年(1941年)10月,初训班学生就在实习工厂完成了108担绿毛茶的精制,并先后匀堆装箱,总计装箱81件。这批实习茶的制作方式侧重工厂管理与技术运用,其检查结果显示“量虽少,质却较一般为高”。

在注重改良茶品质的同时,运委会驻屯办事处除将样茶编列密号外,还规定了绿茶的评价标准。每一花色,一律划分六等十八级,每级二分,每等六分,计高下相差为三十六分,以六十一分为最低限度,九十六分为最高限度,七十八分为标准分数,依其等级制高下,规定每类花色的最高价、最低价与标准价格。若其收购茶叶中出现品质优异或优劣不堪者,可随时增加或减低价格。而“屯绿”茶的娥眉、蝦眉、宝珠等花色茶类,则由评价委员会临时视品质之优次,给以相当价格。另外,茶政当局还取消了茶叶最高标准的设限,以最低标准作严格限制,在最低标准以下者,一律不收,并采取品质本位方式“依同一性质之茶,不分地域规定,同一价格及标准茶样,务须使之一律”,借此使茶叶评价合理化,以推动茶叶品质的改良

。四、改进的效果

茶业统制政策并没有遏制中国茶叶的外销困境,也没有根本改变屯溪茶业的衰落危机,然而却改变了过去那种茶农-茶商-茶栈-洋行的传统经销模式,推动了传统茶业由手工型向机械型转变。所以,屯溪茶业所实施统制后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从外销的角度来看,较之于战前,屯溪绿茶对外贸易并没有因茶业统制而走上正轨,其外销箱量仍呈衰败之势。据统计:1911年,屯绿外销产量为21万箱,而后总是徘徊在10-20万箱之间,至抗日战争前,仍有25万箱左右,然在以后却是逐年下降,至1948年,外销“屯绿”仅有2.9万余箱,着实是惨不忍睹。实际上,受战争环境及国际茶业竞争的影响,中国茶业对外贸易在整体上并没有因茶业统制而改变衰势的局面。统制后1939-1941年,出口数量虽然是时有增加,但是与战前各年出口茶量相比,其产量无疑是呈下降趋势的。可见,屯溪茶业贸易与中国茶业整体的对外贸易具有一致性。但是,从短时间范围来考察,茶业统制政策无疑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如1935-1941年,各年份“屯绿”产量涨跌不一,但在1938年却是产量最多,该年仅屯溪一地产量即有102700箱,估算合59090担,占“屯绿”总量的56%。

1938年以后,虽然亦有涨跌,但是对比前后几年的数字,至少可说明茶业统制对遏制“屯绿”的颓势,推动“屯绿”的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可作参考的数字是“屯绿”在统制前后的趸售价对比。1939年,贸易委员会对屯溪绿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评各叶,中心价格,无一不在水准以上;他如品质优异者,亦莫不破格列等”,且此次评出各优异茶,均超过此前原定的最高价格。1939年,“屯绿”茶价不仅高于1938年,且价值更大。此外,在1939年的评估中,“屯绿”茶评定价位不仅高于战前在上海的售价,而且还高于战后在香港的售价,这足以保证茶商的生产成本及应得利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茶叶统制政策对改良屯溪茶叶品质,提高屯溪茶叶价位以及提高茶农、茶商的收入都可谓是有益之举措。

茶叶统制政策对屯溪茶业的另一影响在于茶叶贸易路线的开拓。从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屯溪外销绿茶主要运往上海销售。抗战时期,随着沪、浙的沦陷,外贸路线则由海道转运香港,由香港富华公司统销。当然,较之于抗战前,屯溪绿茶外销路线不仅是变长了,而且是更为复杂了,具体表现是运输费用更加昂贵。另外,因为政局动荡,战乱频仍,茶叶销路也是时常受阻,只是囿于战争环境的特殊情况下,屯溪茶能利用茶业统制政策,适时调整自身经营模式,开拓新的贸易路线,作出积极的努力和改进并期望有所改善,至于改进效果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然对于其茶业经济的发展来说,不仅是利大于弊,也是“举足左右,便有轻重”的一次变革洗礼!

结语

民国时期,屯溪茶业所面临的危机也是华茶不得不面对的困境。国民政府推行茶业统制,通过动用国家力量,加强对茶业市场的干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那种茶农-茶商-茶栈-洋行的传统经销模式。这对于将茶商、茶农从过往层层盘剥的畸形市场中解放出来,应该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屯溪茶业利用战时茶业统制的契机,推行一系列改良改进措施,如革新制茶工艺,加强技术培训等。这对提高茶叶产量,改善茶叶品质,增加出口数量,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外销的角度看,屯溪茶业并没有因茶业统制而改变衰败的现状,更没能因实现行茶业统制而摆脱产业的颓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屯溪茶业的破产。同时,以制茶技术而言,屯溪茶业则是为传统茶业由手工向机械转变并趋向精制化、专业化转型打下了基础。

文/樵夫

(来源/《徽茶》2022年6月刊)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