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千年古茶树图片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古茶树资源究竟多重要?看看这些引发世界关注的古茶树!

要探寻千年茶史存在过的真实痕迹,古茶树或许能成为印证之一。

日前,白云山麓发现一株古老野生茶树的消息,刷屏了福建福安茶人们的朋友圈,据悉,这是迄今为止福安市发现的最大野生古茶树。其实不止福安,近年来,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每次发现新的古树资源,都是振奋茶圈的热点。

△福安白云山麓发现一株野生古茶树图片来源:今日福安

在古茶树的资源保护利用上,云南省一直是排头兵,前不久,《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此次审议对《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修订和补充,推动着该条例的进一步完善。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图片来源:云南人大

据悉,《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中对古茶树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做出了具体规范,对有效保护古茶树资源起着重要作用。以地方性法规形式,加强对古茶树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云南,再次引发茶圈关注与热议。那么,这种地方立法保护古茶树的举措究竟意味着什么?目前全国范围内又有哪些特别的古茶树资源?

地方立法保护!

古茶树资源对产区为何如此重要?

立法保护古茶树资源,其实早有先例。

2017年,贵州省便开始实施《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关于古茶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明确界定了贵州省古茶树定义、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使保护和合理利用贵州古茶树资源走上法制化轨道。

△《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着手推动《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草案)》之前,云南省多地都曾出台过古茶树相关保护条例,譬如:

2009年发布的《云南省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云南省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

2011年发布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

2016年发布的《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

2018年发布的《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

云南与贵州之外的另一个古茶树资源富集地——四川,也曾出台过《北川羌族自治县北川苔子茶古茶树保护条例》。让这些茶产区纷纷立法保护的古茶树,珍稀程度毋庸置疑。

古茶树资源之所以频频引发茶行业的关注和保护,便在于古茶树本身的珍贵性和稀缺性,古茶树的生长要历经百年乃至千年的时间,且那些“高龄”茶树产量更是稀缺,是光阴积淀下的“不可再生资源”。并且,于茶产区来说,古茶树的发现与相关资源的保护,在对当地茶种、茶历史的追溯之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打响当地茶叶品牌、推动茶叶产品开发赋能。

譬如,素有“古茶树王国”之称的云南省,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种质种类最丰富的省份,这里栽培种古茶树和野生种古茶树总面积93.37万亩,其中,集中连片栽培种古茶树(园)面积67.66万亩,共计2062.68万株。云南省多样而独具特色的古茶树相关茶产品,便是依托当地富庶的古茶树资源。  

△云南贺开村村民在古茶树上采摘茶叶图片来源:中新网罗婕/摄

跨越千年生长周期

盘点那些特别“出圈”的古茶树

在千百年来大自然日复一日的水雕风刻下,每一株古茶树,都珍贵无比且独一无二,纵观全国各地的古茶树,有哪些特别“出圈”的存在呢?

被印上邮票的古茶树

1991年12月13日《思茅报》首次报导了在云南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过渡型千年古茶树的消息,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这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过渡型古茶树,树高11.8米、基径78.9厘米,树龄1000多年,填补了世界茶树发展史中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之间作为过渡型的一个重要缺环。

1997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茶》主题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分别由古茶树、陆羽像、銮金鸿雁流云纹银茶碾、《惠山茶会图》组成,其中的古茶树便是澜沧县邦崴村的这棵千年过渡型古茶树。

△古茶树邮票(左上一)图片来源:网络

树龄3200+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

临沧市凤庆县香竹箐发现的一棵树龄达3200多年的、迄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树高10.7米、基径185厘米、基围582厘米,被誉为“锦绣茶尊”。

据悉,目前这棵古茶树仍然枝繁叶茂,每年进行保护性采摘。

△“锦绣茶尊”图片来源:今日临沧

海拔最高的古茶树群落

巍峨高耸、重峦叠嶂的邦马山人迹难至,形成了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也是在这座生机勃勃的的原始森林中,分布着目前国内外已知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大部分树龄在千年以上。

邦马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1997年才被当地村民发现,集中分布面积约1.27万亩,海拔2200米到2750米,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部门的植物专家和茶叶专家鉴定,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园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对古茶树的研究与开发意义非同寻常。这也令这片古茶树群落成为学者们热捧的“网红打卡地”。

△邦马山主峰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图片来源: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百万年前的茶籽化石

1980年,在晴隆县境内的云头山发现了一颗四球茶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多年研究鉴定,认定其为“距今一百万年的四球茶茶籽化石”,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籽化石。

晴隆茶籽化石的发现,直接用“物证”证明了早在一百多万年前,黔西南就已经出现了野生茶树,同时也为茶源自中国一说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证据。

△晴隆茶籽化石

除此之外,巴达区贺松乡树龄1700余年的野生大茶树(于2012年9月27日死亡);南糯山树龄800年的栽培型“茶树王”;布朗山老曼峨的古茶林;贵州印江县团龙村三株树龄600余年的国内发现的最大定植古茶树;还有1944年,安徽祁门凫溪口茶区山中发现数棵开淡红色花的稀有茶树;1979年,在四川名山县蒙山柴山岗娄子岩处发现四株夏天开粉红色花的披针柳叶型野生古茶树……都充分展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神奇,也充分论证着中国茶的千年历史流变。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正因如此,这里才有如此富饶且神奇的珍稀古茶树资源。你还知道哪些特别出众的古茶树?快来评论区分享下吧。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借鉴国内成功案例 唤醒海南古茶树

茶界老饕客往往愿意为古树茶买单,品鉴茶源地理背后的本味,形成对原产地茶叶的味觉记忆。能支撑他们对茶叶本味执着追求的,乃是茶树品类背后的“古茶树”资源。

古茶树基因

决定产品图景


2001年出版的《中华茶叶五千年》中收录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图片。陈德新 翻拍

近年来,人们对古茶树的消费热情高涨,对于精致消费者,普洱只喝冰岛老寨头春单株古树茶,专业的消费者则涌向古老的茶山,寻觅古茶树,参观古茶园,购买古树茶。福建省武夷山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生长着六株树龄已接近四百年的“大红袍”母树,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稀世珍宝,终年被岩顶罅隙滴落的甘泉润泽,生长茂盛,产量却极少,自元代以来便成为皇室贡品,到清代已名满天下。

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叫丁显的秀才上京赶考,途经武夷山时因腹痛难忍倒在路旁,幸得天心永乐禅寺方丈发现将其救回寺中,用九龙窠采下的茶树叶泡了一碗茶给他喝下。丁显喝后痛病全消,随即赴京参加科考,高中状元。丁显不忘方丈恩情,回去报答方丈相救之恩后,带了茶叶进京欲献皇上。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措,丁显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渐康复,皇上龙颜大悦,赞许丁显知恩图报的品德,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专供皇家。从此,九龙窠这几株古茶树就有了“大红袍”的称号,所产的茶叶也被称为“大红袍”。

抛开“大红袍”的传说,耐人寻味的是它的味道。

20世纪60年代,福建省茶研所技术人员将九龙窠母树大红袍剪了几支引种在福安县的品种园,剪回来的大红袍长势不错,但茶研所一直没有开展深入研究。直到1983年11月,长期从事武夷岩茶名枞品种研究、被誉为武夷岩茶“大红袍之父”的陈德华将5株大红袍幼苗带回武夷山茶科所的御茶园中栽种,精心培育,开始对大红袍进行无性繁殖研究,并获得成功。1984年,经专家审评,认为陈德华团队无性繁殖的“大红袍”和九龙窠“大红袍”母本的品质不相上下,于是正式宣布大红袍培育成功,并在当年《福建日报》、中国新闻社、《文汇报》等媒体报道。后经过20年的种植推广,武夷山已有4万多亩“大红袍”茶园,年产量超过2000吨,让普罗大众也能喝到“大红袍”的真味。

经现代茶叶化学分析,通过无性繁殖的“大红袍”,氨基酸含量偏高,而老树(母树)则糖分含量高,越喝越甜。

至此,六株母树用自然赋予的生命,开枝散叶,成就了这一茶类的传奇,也让茶叶研发者看到古茶树的独特自然魅力和培育过后巨大的市场前景。

水满野生茶

海南古树茶的重要代表

古茶树包括野生型茶树、过渡型(半野生型)茶树和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栽培型茶树。

好茶源于自然基因。回溯茶史,我国很多传统名茶都与野生茶树密不可分,如碧螺春、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太平猴魁、武夷岩茶、峨眉茶、余姚仙茗、莫干黄芽等茗茶最初均有野茶采制。大多数传统名茶先是由古代贡茶开始扬名,而贡茶又多采自野生茶。

明代海南也有贡茶历史,对此正德《琼台志》和万历《琼州府志》均有记载。

五指山雨林深处的海南大叶种野生茶树嫩叶,尤其适宜制作红茶。1980年代初,国内的茶界泰斗曾对五指山南麓所产的水满红茶做过很高的评价。

1984年11月在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南大叶种被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为“华茶16号(GSCT16)”。

挖掘古茶树资源

重塑海南茶形象

反思海南茶产业,我们未能很好地利用海南大叶种古茶树这一自然禀赋,实在是一大遗憾。

众所周知,海南茶产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多半引种云南、福建、湖南、浙江、安徽等地茶树种,本土野生古茶树海南大叶种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造成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两大海南茶公共品牌,市场定位模糊、品牌规模有限、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等劣势,使得海南茶呈现产品同质化现象,行业处于相对无序竞争的状态。要跳出这一怪圈,必须挖掘、保护和研究海南本土古茶树资源,带动海南茶产业提质增效,让市场和消费者重新认识海南茶。

就目前国内古树茶市场来看,云南“雨林古茶坊”这一品牌呈现一枝独秀,占去了云南普洱茶产区市场的“半壁江山”,每个古树茶产品一上市都会引起市场震动,其在前端古树茶原料保障、品牌文化、产品包装、产品传播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因此,对于现阶段海南茶业的复兴,需要找到海南茶的自然基因密码,即保护与开发并重,寻找、发掘海南大叶种古树茶的市场价值,在茶青采摘、制作工艺、产品包装和市场推广上,可借鉴云南“雨林古茶坊”的经验,大力培育能研发海南大叶种古树茶产品的龙头企业,深入挖掘海南自然、人文、民族元素,如苏东坡、海瑞、黎苗文化、海南热带动植物等,穿越时空,去除茶产品同质化劣势,重塑海南茶形象,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积极稳妥地开发海南大叶种古树茶,溢出更多市场价值,重振海南茶业。

重拾一杯茶

文\见习记者刘宁玥海南日报记者于伟慧

鹦哥岭有7个站点,护林员每周要在山上住三天两晚,之后每天结伴巡山。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护林站站长符诚勇几乎认得这片林区的每一条路,路上有哪些树,树下有哪些草,树上有哪些鸟。这是他们巡山的任务之一——记录行进路线,以及路上遇到的各类动植物。最近,他们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记录林子里的古茶树。

在符诚勇的记忆中,他们这一代人没有上山采茶叶、制茶饮的习俗。刚进入护林站工作时,最难的就是阻止盗砍盗伐,林中有些木质藤本可做南药或制成手工艺品,曾是盗伐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此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说服那些揣着砍刀的村民。如今,来了好几批专家、学者团队研究古茶树,古茶树的价值日益彰显。符诚勇认为,越是好东西,越要还给森林,不能让古茶树被无情挥斩。

古茶树究竟意味着什么?答案隐约萦绕在护林员符进忠心头,但他说不出。

老一辈村民曾上山采这些树叶,在阳光下晾晒后,在家堆放大约一个月,再用开水来冲泡。得到的茶饮久泡不涩,回味甘醇。这种手法有些接近如今制作白茶的工艺,当地人称之为凉茶。也有人将茶叶与其他叶子同煮,滤出琥珀色的茶水。不知因何缘故,无论哪种饮法都没有继承下来。

十几年前进山当护林员时,符进忠在林子里穿来绕去,茶树始终没有引起他的特别关注。茶叶好喝吗?他偷偷咬了一口将落的枯叶,好苦。

大约四五年前,陆陆续续来了一些团队。有人拉住符进忠,问他有没有见过古茶树。

“树干颜色很浅,上面长青苔和菌斑的那种,叶子大概有半个手掌那么大,不长大板根。”一通描述下来,符进忠恍然大悟:“这片林子里都是。”对方听到他的回答,嘴角咧得高高的。

这些古茶树的发现,能进一步丰富我国的野生茶树种群和分布情况;能在热带雨林连片生长的古茶树,更有在当地展开规模化培育的先天优势……符进忠才明白那漫山的古茶树有这么多好处。

父母的那杯茶,是不是很快就能延续下来了?翻过一大片橡胶林,看到山那头的古茶树,符进忠不禁想到这个问题。

如今,有关古茶树的研究还在不断推进,周围的村庄已经摩拳擦掌,如何抓住古茶树带来的经济效益,让乡亲们的钱袋子再鼓一些。

高峰护林站的护林员们默默听着来看茶树的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古茶树要怎么种,怎么发展,默默加快了进山找茶树的步伐。

来源:海南日报 文\本刊特约撰稿 龚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旺苍县 技防+人防,让古茶树“老有所依”

“每月都要去看看,已经成了习惯。”12月5日,刚从旺苍县大两镇两汇村古茶树群回来的巡逻员杨楠楠说,这是他今年第8次带队巡逻古茶树。“茶树长势良好,没发现异常。”

杨楠楠是旺苍县农业农村局纪委巡查员,他每月和茶研所共同到两汇村古茶树实地巡逻,督促检查古茶树保护落实情况。“主要看看镇上、村上巡逻人员有没有开展工作。古茶树是否有人砍伐、偷盗,是否有病虫害发生等。”杨楠楠说,如果古茶树有病害,就指导镇上用药防治,发现偷盗砍伐,就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两汇村分布着大量相对集中的古茶树,野生古茶树估计有千余年,人工种植古茶树树龄普遍在200多年以上,数量庞大、品种繁多而集中,是天然的茶叶种质资源库。

“古茶树的抗旱性、抗寒性都比较强,无需刻意管护,但要防止人为砍伐和病虫害。”旺苍县农业农村局茶研所副所长任勇介绍,今年5月份,茶研所会同有关部门在两汇村古茶树群摸排,对三棵近千年古茶树挂牌保护。采用技防+人防的方式,构建起古茶树保护屏障。

旺苍县通过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在古茶树集中区域设立卡口监控点,建立古茶树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动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古茶树资源保护现状;建立古茶种质资源库,获得其“备份”植株,进行种植保存和扩繁;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在实地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旺苍县农业野生茶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申请在高阳镇、大两镇、水磨镇等乡镇建立旺苍县农业野生茶原生境保护点,规划面积1500亩。

同时,旺苍县农业农村局设置古茶树保护监督巡逻员2名,镇、村配备巡逻监督力量,不间断跟进监督全县5000余株古茶树,今年已排查解决古茶树安全隐患1处。

图片
来源 | 川观新闻 旺苍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9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