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芽尖

找到约32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2004年大益甲级沱茶,老勐海茶厂出品,老木香明显!

提起甲级沱茶,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下关沱,殊不知,在勐海茶厂的茶品体系里,也出过一款大益甲级沱茶。


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款经典老茶,2004年大益甲级沱茶。



2004年大益甲级生沱,是大益早期沱茶里定位较为高端的生沱,整条背面有“小白菜”标。此茶10多年来消耗比较大,如今已非常稀有。


2004年大益甲级沱茶,出厂原件为纸箱装,一件共60条,总共300沱。原件纸箱上有绿色大益商标及孔雀之乡标识,印有茶厂、品名、批次、净重等信息。


每5沱为一条,用牛皮纸包装。整条包装上有大益商标和绿色食品标识,“甲级沱茶”红色字样非常显眼,下方是勐海茶厂出品信息。


包装背面印有熊猫杯银奖产品,带有“小白菜”标志,说明此茶原料来自绿色有机认证茶园,品质可靠。



今天我们就来开汤品评一下这款经典沱茶。


1.包装展示


2004年大益甲级沱茶,单沱规格为100克,包装纸正中写“甲级沱茶”,上面印有红大益商标和“勐海”字样。拆开茶纸,能看到沱面上贴着红大益内飞,右下角有傣文。


虽年代久远,但沱茶非常干净,说明仓储很好,加上牛皮纸袋密封性较强,十分聚香聚气,转化出来的茶香更加明显。


2.原料条索


2004年大益甲级生沱,以2~3级茶为主料,用料比较精细,芽尖较多,已转为金黄色,清晰显毫。条索压制松紧有度,比较聚香,高香味足,应是春茶配制。



沱型圆润讨喜,边缘平齐,只有以前的老工艺,才能压制出这么周正的沱型了;背面茶窝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近20年陈化,条索已经松散,很好撬开。


3.开汤品鉴


茶汤色质红透,光亮,茶杯边缘油圈明显。虽有17年陈期,但是沱茶相当干净,高香劲扬,说明仓储环境很好,再加上牛皮纸袋密封性较强,口感十分纯净。



勐海茶厂90年代末到2004年的甲级沱茶用料,都是偏向布朗山,茶汤入口微涩,水路稠厚饱满,柔细中又强有劲度,非常明显的布朗山地区原料后期转化风格,老木香内敛沉稳,喉韵绵延宽广,丰富柔美



甲级沱茶保留了大益一直以来的勐海茶风格,浓郁、稠厚、饱满,茶气涌动,霸道有力。10多泡后,茶汤依然保持着丰富的口感,回甘渐渐转为柔和,颇具一股柔美之力。



综合评价:这款2004年大益甲级生沱,定位比较高端,选料精细,仓储优异,口感稠厚饱满,老木香明显;加上多年来不断消耗,存量减少,是市面稀有难得的大益经典中期好茶。



小喜年-易武顺时兴的诞生与易武普洱的复兴

易武——每当我们提起普洱茶,一定避不开这个普洱重地。

小喜年经常从老一辈的茶人口中听到易武普洱的故事,今天就带大家重新回顾它的兴衰历史。

搜图
编辑

当年不仅那么多老字号在易武风云际会,就连标志性的"七子饼"也都发源于此。

然而受到抗日战争影响,茶庄停业,易武茶开始走下坡路,

接着又遭遇大火,一半的易武古镇被烧成了废墟,很多老字号也随着这场大火一起熄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易武也就此没落。

搜图
编辑

 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被称为易武的"复兴时代",在易武复兴中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的人物,他便是张毅。

张毅,原易武乡乡长,是普洱茶历史上重量级人物之一,也是现代普洱茶人工制作的领头人。

他对普洱茶的贡献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 将快要失传的普洱茶传统制作技艺重新发掘、梳理、实践成功;

第二是 推动传统制茶技术迅速普及,将自己的专利无偿传授给易武、景洪、孟连等其他地区喜欢制作普洱茶的人员。

带动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使普洱茶在全国大面积普及。

搜图
编辑

1994年以吕礼臻为首的一批台湾茶专家进入易武,他们找到张毅老乡长想要定制一批传统制作工艺高等级的普洱茶饼,"真淳雅号"便应运而生。

待张毅老乡长退休后,他更专注于制茶本身,1998年创立建国后易武第一批私人茶行之一 "顺时兴号"。

搜图
编辑

顺时兴只用古树春料没有秋料,制茶时也不分山头和村寨

(这里指的是今天收来哪个山头的鲜叶不错,便单独制茶并不会将不同山头村寨进行拼凑)。

在制茶时也对传统工艺加以改进,传统工艺中分芽尖、嫩叶、黑条、黄片等,做的时候从里到外按不同层次成型,但容易让人误解,

所以只采用一芽二叶,单一茶青的原料压制成饼保证里外一致。

搜图
编辑

邓时海先生在《普洱茶续》一书中曾单独写过一篇关于顺时兴号的文章,他表示顺时兴号的茶品在茶叶的选料上坚持使用易武地区老茶园的乔木古树所生产的茶叶。

除此之外,在制茶工序上,张毅老乡长强调用古法工艺来制作,

茶品压制成型后并不进入烘房烘干而是采取自然阴干的方式,从工艺上避免因高温而使茶叶失去活性影响后期存放转化。

搜图
编辑

“真淳雅号"是易武复兴的标志性产品,"顺时兴号"则代表张毅对普洱茶的更高要求。

张毅老乡长于2008年底离开了我们,但他对普洱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缅怀与追忆。

搜图
编辑

关注小喜年,带你了解更多茶知识,我们已在各大平台上线臻藏级普洱茶,有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前往围观,小喜年期待与你的互动交流。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注明。

普洱茶芽尖茶口感

  如果是纯芽尖制成的茶,香气略好,水甜,但整体滋味偏淡。品纯芽尖的茶会发现,非常小清新,耐泡度不高,所以对于普洱茶来说,单有芽尖的茶并不算绝对的好茶,叶梗在普洱茶中一样非常重要。

  普洱茶芽尖茶口感

  真的有全部是牙尖的普洱,但是这样的普洱茶香味好,缺少老茶和粗埂子,回甘和甜度略差,也不耐泡,牙尖在普洱中一般是用作撒面的,很少全部是芽尖。

  简单来说,为什么采摘普洱茶时一般以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二叶为标准,很多茶友会忽略这个过程中叶梗的作用,以为越嫩的茶叶越好,不过绿茶确实是越嫩越好的。

  但对于普洱茶来说,内含物质最主要的载体是叶片和叶梗,而且是从第一叶到第三叶逐渐下降,叶梗是储存香气物质的最重要载体,香气的第二来源是嫩叶的主脉。

  如果是纯芽尖制成的茶,香气略好,水甜,但整体滋味偏淡。

  另外一点,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叶梗中含有的茶叶内含物质更加丰富。

  相反,芽尖的内含物则相对较少,而且芽尖细嫩,纯芽尖的茶,在揉捻时细胞壁更容易磨损,内含物质溢出较多,导致冲泡时前两泡水溶物质析出较多,两三泡之后则茶味淡的很快。

  在后期存储中,一二叶茶和茶梗由于内含物质丰富,转化空间更大,更适宜长期存储。

找到约3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