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湄潭红茶

找到约55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叶文盛:遵义红红茶创始人,贵州琦福苑茶业总经理

“遵义红”红茶创始人——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文盛,于2003年的春天到湄潭做茶叶加工,当时湄潭的601茶青价格大概在6元每斤,由 于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滞后,未能很好利用湄潭优质的茶叶原料开发出大宗的、高附加值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农民种茶积极 性不高,茶园管理粗放,农民种茶的经济收入低。

2003年“湄潭翠芽”绿茶在贵州省内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湄潭翠芽”用的茶叶原料主要是“福鼎大白”品种,而湄潭农民种植的80%茶树品种 主要是“黔湄系列”茶树品种。当时叶文盛在想:要提高农民种茶积极性,只有丰富湄潭茶叶的产品结构,开发出更多的新茶叶产品。2004年叶文盛经过无数次 的实验、研究,发明了利用萎凋槽的工艺加工青针茶叶产品,利用萎凋工艺加工出来的青针产品:色泽翠绿、口感鲜爽、汤色明亮。产品推出后,大批的安徽、江苏 的茶商涌入湄潭采购青针产品。青针绿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原来不被看好的“黔湄系列”茶树品种一时成了热销茶叶原料。农民再也没有把“黔 湄系列”茶树改种“福鼎”的想法了,种植茶树成了农民的致富路。

随着湄潭县政府对湄潭茶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湄潭茶叶基地以每年4——6万亩的速度发展,成为全省茶叶第一产茶大县。2007年,福建武夷山的 金骏眉红茶开始在市场上走红,从小就做功夫红茶的叶文盛就在想,能不能在湄潭做一款可与之媲美的红茶?湄潭的生态、自然环境、气候、温度、紫外线强度适 宜,污染少,都是茶树种植得天独厚的优势。叶文盛在当地一些老茶人的帮助下,结合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艺,经过反复调查试制,不断摸 索,最后根据黔湄502、黔湄419、黔湄601等茶叶品种的特性,创新出适合加工湄潭红茶的生产工艺,制作出外形紧细、秀丽披毫、色泽褐黄,汤色橙红 亮、带金圈,香气纯正、幽长、带果香,滋味纯正尚鲜,叶底匀嫩的红茶产品。”

当时叶文盛做出来的红茶口感很好,但是没取名字,2008年用一吨多的小货车拉去重庆和成都参加茶博会,300多元一斤,没想到一场茶博会竟然 卖了两货车红茶。2009年开始,叶文盛和他的团队确定了全新的生产营销理念:在名优绿茶热潮中独树一帜,用生产名优绿茶的理念生产名优红茶。2010年 在湄潭县政府领导的建议和支持下,叶文盛的红茶注册了“遵义红”红茶商标。

“遵义红”红茶产品的问世,迅速在全省欣起红茶消费热潮,“遵义红”给湄潭的茶产业带来了福音。每年春茶时节,全国各地大批的茶商、旅游观光客 到湄潭来采购“遵义红”、品尝“遵义红”,看茶海、游湄江。“遵义红”红茶不仅丰富了湄潭茶产业结构、带动了湄潭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还促进了湄潭8万多农 户,30多万茶农种茶收入,凸显了茶产业扶贫成效。

由于叶文盛对湄潭茶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贵州省有关部门分别授予叶文盛:2011贵州茶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湄潭县政协委员、“遵义红”红茶创始人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叶文盛不骄傲,他更加意识到琦福苑茶叶业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2013年叶文盛考察了全国几个大的产茶区,市场嗅觉敏锐的他发现,湄潭茶树品种非常单一,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能力弱,新植茶园也总是在老品种 上做文章,这些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湄潭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琦福苑公司在当地政府的指导规划下,把湄潭南部高台镇、新南镇、茅坪镇、石莲乡等相 对较为贫困的乡镇作为“茶树新品种植示范区”,在高台镇建设“高品质母本园基地”500亩,带动农民发展“两新一高”茶叶基地3000亩,免费发放给农民 新品种茶苗680万株,价值270多万元,公司还派遣技术人员免费给农民指导茶叶种植及茶园管理技术。叶文盛总教导他的员工“农民赚钱、我发展,农民亏 钱、我破产”的危机意识。他努力通过琦福苑龙头企业的号召力带动更多的茶叶企业、更多的茶农来加快湄潭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节奏。

叶文盛始终认为湄潭茶叶的优势不在文化,湄潭茶叶的优势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生产出优质、绿色、安全的茶叶茶品,才是湄潭茶叶最大的市场竞 争力,如何科学引导茶农少施化肥农药,保证茶叶原料的优质、安全,又是摆在政府和茶叶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但叶文盛和他的团队相信,在政府的大力发展茶 产业的政策推动下,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做到让更多的茶农增收,湄潭的茶产业会发展得更好。

来源:琦福苑茶业

信息贵在分享,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湄潭:打造高标准出口茶

近年来,湄潭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成功探索出了“荒山变茶山、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绿色发展路径,奋力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贵州最美乡村。

湄潭县现有茶园60万亩,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78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8家,市级29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以上。全县出口资质齐全企业52家,截至目前茶叶实现直接出口近5000万美元,主要以出口红茶、CTC红碎茶、毛峰为主,红茶出口量占比60%,绿茶出口量占比40%。根据《2021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分析报告》全国主要出口省市2021年度的具体出口数据比较(详见下表)。

湄潭红茶出口均价为24美元/kg,绿茶出口均价为15美元/kg,通过对比上表会发现湄潭茶叶出口均价处于较高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湄潭县地处北纬27度黄金产茶带,与印度大吉岭、福建武夷山同处在世界三大黄金产茶区,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地区,出产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红茶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就了湄潭茶的优良品质。二是茶树种质资源丰富。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前身)落户湄潭县,现保存有2800余份茶树种质材料,先后培育出“黔湄601”“黔湄419”等黔湄系列和“黔茶1号”“黔茶8号”等黔茶系列茶树良种。截止目前,经国家审(鉴)定和登记的在湄潭培育出来的国家级良种有10个,获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品种15个。同时,成功引入了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黄金芽、中黄1号、金观音、金牡丹、龙井43、中茶108等国内优良品种。全县无性系国家级茶树良种茶园面积57.85万亩,占全县茶园的98.69%。三是茶叶内涵物质丰富。氨基酸是茶汤鲜爽味的主要物质,《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评价规范-茶树》标准中规定:游离氨基酸含量指标≥5.0%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经有关部门鉴定湄潭茶叶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绿茶氨基酸平均含量为5.6%,全国平均含量为4.3%,这都充分说明了湄潭茶叶具有很好的鲜爽度。湄潭森林覆盖率达66.04%,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好,使得茶树持嫩性好,能形成丰富的香气成分,且香气悠长持久。湄潭茶水浸出物平均含量为42%-45.8%,高出国家标准中绿茶水浸出物≥34%标准的11.8个百分点。四是强化茶叶质量安全源头管理。湄潭县严格执行贵州省茶园禁限用128种农药标准,及对照欧盟、日本出口茶叶标准提出的28种出口茶园慎用农药,出台了茶叶质量安全举报奖励制度,“10-20户连带联保”等制度。目前建成欧盟标准茶园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4.4万亩,有机茶园认证4.8万亩,出口原料种植场备案基地25.9万亩。在2013年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21年获得“贵州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茶叶)”、2022年获得“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并积极推动茶园管护社会化服务,实现由管散户向管公司、管农民向管专业团队的转变,从机制上、根源上消除农残风险。探索出了以栗香、高原春雪等为代表的企业自营基地,企业独立承担管护投入,自行经营产出茶青;以县耕田公司、落花屯合作社为代表的项目驱动型管护,通过项目资金支持统一农资投入,农户自行完成管护;以洗马幸福园合作社为代表的市场化管护,通过引进专业化团队,实行“合作社+农户”协作,农户到合作社购买统一农资,由专业团队做好技术指导,茶青由合作社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等三种茶园管理模式,带动了质量、效益提升,真正打造了高品质、无污染茶园,让干净黔茶走向世界。五是精准拓展目标市场。东部地区在各大产茶区收购茶叶半成品用于精制拼配后再出口,因收购的茶叶成本低,出口价格自然不会太高,但销量却很大。主要出口摩洛哥辐射非洲市场,出口乌兹别克斯坦辐射中亚市场,非洲和中亚市场仍是中国茶叶出口尤其绿茶出口的主要市场,但是价格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湄潭立足资源禀赋,着力于发挥品质优异、质量安全优势,从出口相对低端的传统茶叶逐渐向名优茶、包装茶等方向发展,近年来主攻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因为东南亚是世界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也最多的地区之一,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70%以上,其次是马来西亚,约占30%。消费者对中国茶文化、茶历史非常了解,饮茶习惯与国内几乎没区别,并且更看重茶叶的品质,所以茶叶价格相对较高。

湄潭县将立足比较优势,做足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基础,以茶叶出口为突破点,跳出原料基地思维桎梏,推动茶叶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精准市场定位,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出口服务能力,力争将湄潭打造成为“贵州省茶叶出口集聚区”。(通讯员胡腾)

来 源:微美湄潭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湄潭发展“茶文旅”新模式,“中国茶海”孕商机、育新生

阳光洒在脸上,远处绿浪涌动,清香随风袭来。循着香气飞奔向前,连绵不绝的 " 中国茶海 " 映入眼帘。此地拥有 4 万多亩茶园,是贵州遵义市湄潭县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一幅 " 生态美、百姓富、游客乐 " 的幸福画卷,正在湄潭缓缓展开。

湄潭县地处大娄山南麓,极适合茶树生长。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湄潭县生态茶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19 年,湄潭县拥有生态茶园 60 万亩,茶叶产量 7.25 万吨,综合产值 139.45 亿元,切实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为巩固脱贫成果,布局乡村振兴,上海援黔干部以文旅延伸湄潭茶产业链,力推 " 茶旅一体化 " 项目,让 " 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

品牌兴茶:把 " 世界 500 强 " 企业引入大山里

提起茶叶,不少茶客的第一反应是西湖龙井、信阳毛峰等名茶,鲜有人知贵州茶叶。事实上,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湄潭县则又被称为 " 贵州茶业第一县 "。如何打响湄潭茶产业的品牌,成为摆在上海援黔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改变,始于整合。过去,湄潭茶叶品类繁多,百余个闲散小品牌各自为战,势单力薄,难有作为。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湄潭县整合整顿当地茶产业,打造 " 湄潭翠芽 "" 遵义红 " 两大品牌,合力推动茶产业蓬勃发展。在上海援黔干部与当地政府的努力下," 湄潭翠芽 "" 遵义红(茶)" 于 2017 年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上海援黔干部敏锐发现,湄潭茶叶品质虽好,可仍以传统制茶工艺为主,茶叶深加工产品较少,成为产业链发展的缺憾。为提升湄潭茶叶附加值,上海援黔干部与世界 500 强企业联合利华达成合作。联合利华 " 战略合作伙伴 " 上海健士星生物研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遵义茶溶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当地茶农提供专业培训的同时,茶溶天下也在临港遵义科技城建起高科技生产流水线,瞄准袋泡茶、草本牙膏、冰激凌等深加工市场,赋予湄潭茶叶更高价值。" 遵义农产品品质好,但上海的市场需求不仅要高质量产品,更要精细化。唯有从源头把关,才能产出好产品,卖出好业绩。" 茶溶天下总经理揭国良透露,湄潭茶已获得欧标茶园认证、雨林联盟认证的 " 双护照 ",真正实现了高标准、生态化生产。

如今,湄潭茶叶正通过覆盖全县茶区的 36 个 " 茶青交易市场 ",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 遵义茶上海旗舰店 " 刚在上海杨浦区开张,这里既是 " 黔货出山 "" 遵茶入沪 " 的重要窗口,也是沪遵两地产销对接、消费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依托国内国际 " 双循环 " 新格局,湄潭茶叶也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9 月 23 日,价值 320 万元的湄潭红茶搭上中欧(中亚)班列,出口至中亚五国。截至目前,2020 年湄潭茶叶直接出口额已超 1000 万美元。

茶旅一体:体验不一样的 " 湄潭风情 "

村口摆着 270 多把七色雨伞,预示着村集体经济的蒸蒸日上;村里七彩墙面鳞次栉比,与满山茶树交相辉映。金花村农民画融合版画、水彩、油画等特点,采用 " 水洗 " 独特工艺绘制而成,别有风味。村民黎彩芬曾是一位普通的 " 采茶姑娘 ",爱好美术的她拜入名师门下,潜心钻研,终于成为遵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上海援黔干部与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她将这门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依托湄潭生态茶产业,上海援黔干部与当地政府联合推广 " 茶文旅 ",化资源为资产,鼓励群众将茶园、土地、山林等资产入股,整体开发茶文化旅游,促使茶园持续增效。

" 茶旅一体化 " 让黎彩芬看到了新机遇。结合湄潭茶文化、金花村草鞋文化,黎彩芬牵头成立 " 草根艺苑 " 特色商品展馆。" 七彩部落 " 的品牌效应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黎彩芬在店里开设 " 草鞋制作体验 " 等互动区,让更多人因特色文创记住 " 七彩部落 "。" 今年光草鞋就卖了 2000 多双,村里每一个人都是‘幸福农民’!" 黎彩芬说,新店已经开到上海,那里不仅有着广阔的市场资源,还为村民提供时尚潮流的设计灵感,有助于改进草鞋和农民画样式。

湄潭县金花村靠着 " 茶旅一体化 " 发展,逐渐实现脱贫致富;紧靠万亩茶海的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景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

立于八角山观茶海,"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 " 的豪迈之情涌上心头。2018 年,上海援黔干部与当地政府紧密配合,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对八角山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随阳山村八角山油茶基地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八角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八角山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当地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景区游客服务质量发生质变。

" 湄潭县拥有相当丰富的文旅资源,但关键是要做好整合和管理。" 上海援黔干部还有着更缜密的规划:研究特色旅游线路,引入美团、大众点评等上海知名企业,持续挖掘文旅资源," 帮助贫困群众守住山水土、捧起金饭碗、打造聚宝盆 "。

红色文化:铭记那一段峥嵘岁月

"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 " 朴实的歌词唱出了人们对党的感恩,也唱出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首由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农民自编自排自唱的花灯戏,名为《十谢共产党》。田家沟乘势而上,将 " 十谢共产党 " 精神,与以 " 小青瓦、坡屋面、穿斗坊、转角楼、雕花窗、三合院、白粉墙 " 为特色的黔北民居相结合,打造 " 十谢村 " 特色文旅,为当地百姓带来增收。

对文旅产业来说,光拥有 " 好生态 " 远远不够。在 " 红色之城 ",讲好 " 红色故事 ",是湄潭文旅发展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湄潭县不断围绕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等深度开发,既传承 " 红色基因 ",又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在湄潭县东,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傍河而建。1939 年,湄潭实验茶场打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大门,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作出特殊的历史贡献。浙大西迁后," 湄红 "" 湄江翠片 "" 湄绿 " 等品种陆续问世,改善湄潭茶品质。如今,湄潭实验茶场变身中国茶工业博物馆。通过保护措施和整修,参观者依然能在这里重温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 来到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一条木制茶叶生产线,还可以学习茶叶制作的全流程。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湄潭的茶文化和浙大西迁历史,更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 中国茶工业博物馆工作人员说。

下一步,上海援黔干部将与当地政府通力合作,进一步开发中国茶工业博物馆文化资源,利用互动体验、" 修旧如旧 " 等方式,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同时,上海援黔干部也将深入打造湄潭特色 " 茶文旅 ",谱写湄潭 " 产业兴、人气旺、环境美、生态好 " 新篇章。

来源:上观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4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