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美国茶书

找到约34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陈藏器《本草拾遗》载茶功

在陆羽《茶经》之前,有关茶的记载多是只言片语,记载茶功茶效的更少,综合各种文献,仅有《本草经》、《神农食经》(原书已散佚)、《桐君录》、晋张华《博物志》、陶弘景《杂录》、三国华佗《食论》、唐苏敬《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孟诜《食疗本草》、陈藏器《本草拾遗》等数种,唐代宁波籍大医学家陈藏器编撰的《本草拾遗》,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承先启后称巨著

陈藏器(681[一作687]-757),唐代四明(今浙江鄞州区)人。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开元中(713-741)为京兆府三原(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县尉,县尉系县令以下分管治安的官员。平时爱好医道,专心攻研药学,喜读《本草》一类书籍。他认为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苏敬《新修本草》、孟诜《食疗本草》等名家的集注补释,尤其是由苏敬主编,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由朝廷颁布的第一部官方药典《新修本草》,载药844种,但遗存尚多。而且在《新修本草》成书之后的70多年,民间又涌现出大批单方、验方。于是,他广集诸家方书及当时所用新药,以寒温性味华实禽兽为类,在开元二十七年(739),撰成《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名《本草拾遗》。《新修本草》新增药物114种,《本草拾遗》比《新修本草》新增药物多6倍。此书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仍为中医界应用。又载“罂粟”可入药。该书对祖国医药学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

由于时代局限,该书亦有荒诞之处,如所记以人肉疗羸疾,助长了后世愚孝风俗割肉疗亲的恶例,虽然他非始作俑者,而影响极坏。后人因此讥诮其搜罗怪僻,受到历代医家的批评,从而也影响到对《本草拾遗》的评价。

但瑕不掩瑜,明代大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陈藏器和《本草拾遗》作了高度评价:

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浅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谢弗,在他的汉学名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称赞陈藏器是“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并将他与“相对保守一些的药物学者”相比较,认为“陈藏器详细而又审慎地记录了唐代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记载虽然与医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很高的价值。”

2003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医史学专家,本草文献学专家和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钧辑释的《〈本草拾遗〉辑释》,这本46万字的力作,对《本草拾遗》作了全面解读、注释。据尚志钧研究,《本草拾遗》引用的文献达127种,可见陈藏器的采集之广和研究之深。

首次记载茶瘦身

《本草拾遗》原书散佚,今本根据宋元丰五年(1082)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医心方》等书收录,才得以传世。

该书有关茶的文字,有如是记述:

茗、苦茶: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

早期记载茶效茶功的,大多只有一两句话,著名的如被陆羽引入《茶经》、已经散佚的《神农食经》的记载:

茶茗久服,令人悦志有力。

陶弘景《杂录》载:

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 黄山君服之。

华佗《食论》载:

苦茶久食,益意思。

比较而言,苏敬《新修本草》与孟诜《食疗本草》,已开始记载茶的多种功效,《新修本草》所载即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本草·木部》内容:

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

苦荼,主下气,消宿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食疗本草》所载内容为:

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

可见,《本草拾遗》综合了《新修本草》与《食疗本草》的内容,不同的是,《本草拾遗》在其它本草记载消食、消宿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观点。这一观点非常科学,即如今广为宣传的茶的减肥功能。古代食物短缺,居民大多营养不良需要增肥,与当代发达地区富裕人群营养过剩需要减肥不同,提醒人们要注意不宜多食、久食。这说明陈藏器的记载,是经过仔细观察研究的。

似茶非茶皋芦木

在《本草拾遗》中,陈藏器还记载了一种似茶非茶的皋芦木,并先后转引东晋裴渊《广州记》、南朝陈代沈怀远《南越志》对皋芦的记述:

皋芦叶,味苦平。作饮止渴,除痰不睡,利水明目,出南海诸山。叶似茗而大,南人取作当茗,极重之。《广州记》悦:新平县出皋芦。皋芦,茗之别名也,叶大而涩。又《南越志》曰:龙川县出皋芦,叶似茗,味苦涩,土人为饮。南海谓之过罗,或曰物罗,皆夷语也。

皋芦,《茶经》称瓜芦,很多古籍记载产于广东、四川、贵州等地,似茶非茶,近代少有记述,至今没有定论。一说即是大叶茶,一说是一种大叶冬青。当代苦丁茶一般指指大叶冬青,属冬青科植物,叶片大而厚,味较苦。笔者以为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相吻合:

皋芦,叶状如茗,而大如手掌。捼碎泡饮,最苦而色浊,风味比茶不及远矣。今广人用之,名曰苦登。

这一记载中“叶状如茗”不符合。

多种文献记载皋芦“叶似茗”,《茶经》也说它“似茶,味苦涩”,显然不是苦丁茶,应该与茶相似。据吴觉农主编的《茶经述评》介绍,今日本就产有与茶相似的皋芦,该书还配有照片,叶片小而略圆,与茶叶相似,与苦丁茶则完全不同。

笔者以为,皋芦是有别于苦丁茶的,两者究竟是否同一植物,尚待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

《茶经》未录留遗憾

在唐代《食疗本草》、《新修本草》、《本草拾遗》三种著名本草中,《茶经》仅引录了官方颁布的《新修本草》,引文分别见于《茶经·七之事》“本草·木部”、“本草·菜部”。

笔者原来以为《茶经》对茶事古文献的搜罗,已经相当全面,很少遗漏,由此可见并不尽然。这三种当朝本草,陆羽应该看到的,可见他是有选择的。如果说《食疗本草》与《新修本草》的记载大同小异,那么,《本草拾遗》记载的“久食令人瘦,去人脂”的内容,是《茶经》所有引文中所没有的,未能收录实为一大憾事。包括笔者曾经写到的虞世南《北堂书钞》中记载的12则茶事,个别也未被《茶经》引用。这仅是笔者涉及到的个例,说明茶史还大有研究余地。

“万病之药”待考证

“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很多茶书都写到,该语出自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尤其是2008年,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预防保健会诊专家赵霖教授,以《茶为万病之药,勿忘饮茶健身》为题,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健康大讲堂》宣讲后,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影响极大。另说“贵在茶也,上通天境,下资人伦”之语也出自该书。但笔者查阅尚志钧的《〈本草拾遗〉辑释》,并未发现上述文字。笔者曾通过电子邮件请教赵霖教授,询问出处,未见回音。

笔者不排除《本草拾遗》其它版本可能有此一说,但在未见到出处之前,无法消除怀疑。如流传更广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语,很多专家、学者都说出处是《神农本草经》,事实是《神农本草经》根本没有此语,目前查到该语的最早出处是在清代。

虽然茶之功效甚多,但说它是“万病之药”未免夸张。身为名医的陈藏器,记述的茶功、茶效不过五六种而已,应该不会如此夸大。再说《茶经》也未引录。笔者以为,很可能是后人伪托陈藏器之语。

总之,“茶为万病之药”是否出自《本草拾遗》,尚待考证,未找到出处之前,不能随便采信。

【摘自2014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竺济法(浙江宁波)】

吉普号茶山黑话197期:年度巨献!在奶茶时代,我们为何要看茶书?

  远销海外、全球爆品,茶叶曾经居然那么火?

  世界三大茶书,集大成者居然是一个美国人?

  奶茶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读茶书?

  听茶界网红对谈专业学者

                       

  如果你有时间静下来,我们会带你从茶的角度看看世界是怎么样的。

  ——周重林

  茶书馆展出部分书目

  做茶书展的目的,是为了“看见”。

  5000余册茶书收藏

  1000多册参与活动展出

  300多册经典茶书

  很多人觉得茶文化是虚无缥缈的、是玄学......一本本实实在在的茶书,让茶文化的讨论不止停留在口头。以茶的视角,去看看茶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世界的改变的一个切口。

  所有的民族都饮茶,所有的宗教都不排斥茶。与之形成对比的,酒是很多民族、宗教都排斥它,可乐也是这样子。

  而且在所有的语言里面,都保留了茶的语言。而像酒、咖啡、其他的饮料,很多民族语言里面就没有这些词。

  一个茶农从山里面摘了一筐茶,然后一筐一筐的汇集在每个城市。

  唐朝的时候在浮梁,浮梁买茶去,然后再往北输送。

  在云南,一筐筐的茶,通过普洱、通过茶马古道输送到了西藏、到了北京、进了皇宫,这是在中国和茶的故事。

  还有一部分茶从广东出去,经过漫长的航运,一年多时间到达了英国,到达了更远的地方,这是世界和茶的故事。

  200年以前就在发生的这样一种全球化的过程,只是我们没有那么快的信息反馈过来。

  茶、瓷、丝——过去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三大物质。

  茶是植物;瓷器脱胎于泥土;丝是蚕吐的,是虫子的故事。

  三者所共同讲述的是一个很中国、很天人合一的故事——植物、泥土、虫子在全球旅行的故事,并向西方、向全球传达了一个很美妙、很神奇的中国。

  以茶的历史发展脉络,去看整个文明史的演变。我们能看到更完整的全球史,以及换个角度感受我们自己的中国故事。

  世界公认的三大茶书分别是:

  唐代陆羽的《茶经》

  日本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

  以及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

  《茶经》

  《吃茶养生记》

  《茶叶全书》

  陆羽是中国茶圣,他将茶从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日常饮品上升到审美层次。荣西和尚是日本茶圣,他将茶文化引入日本,树立了今后日本的茶道思想本源。

  如果说前两本讲茶叶故事还是局限在中国、日本两国之内,那第三本《茶叶全书》讲的则是红茶时代的全球故事。

  那时候大英帝国将饮茶这种习惯带到了他的殖民地,诸如印度、北美......之后就在美国迅速传开来了。

  而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也一直喝茶,并成为当时继英国之后,第二个茶叶大国。

  威廉乌克斯前后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集大成者,向英语世界的人们介绍茶叶是什么,是如何生产等等,告诉英语世界的人们“我们喝的是一个有文化的东西”。

  《茶叶全书》内页:世界茶叶产区地图

  那么,为什么是一个美国人写成了这部书?当茶叶完成了全球传播中几乎是最后一环,到达美洲之后,以美国人的视角来观察茶叶的全球流通,他才能看到一个全景。

  正如萨义德在《东方学》中阐述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

  我们中国人由于身处发源地,不一定能看得全面。但美国人以一个抽离出来的视角,也许就会更客观。

  在发展的过程中,先观见了对方,才能看到自己。

  秒懂上手快!深秋饮茶全攻略|合集

  原文标题:年度巨献!在奶茶时代,我们为何要看茶书?|茶山黑话197期

  作者:小黑  来源:吉普号茶山黑话

盘点2020 这十本茶书值得你拥有!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茶行业既迎来了政策的利好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机遇,又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与考验,全国茶人勇敢逆行,执着坚守,无悔付出。这一年,是中国茶行业战斗的一年、难忘的一年,更是开拓创新、拼搏奋进的一年!

2021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中国茶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起点之年,岁末年初,为更好的总结过去谋划未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以高度和广度的视角、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联合各相关机构陆续推出系列盘点,欢迎读者互动留言!

本期推出“2020最值得阅读的十大茶书”,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联合茶书网,从2020年出版的200余本茶文化书籍中,根据内容、销量、装帧设计三大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选出十本原创且第一版印刷的高质量茶书,现推荐给大家阅读。

01
《茶道心理学》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吴远之 王雷

定价:45.00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内容简介:

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对茶道的本质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与阐释,首次在学界将茶道活动分解为“品饮””审美”“开悟”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心理过程段,由浅入深地展示了茶道的心理机制。

该书通过历史学与哲学梳理出了全新的茶道概念;通过生理学与化学的相关知识,首次对品饮过程中视觉、味觉和嗅觉的产生以及导致差异的原因进行了阐释;通过美学与心理学相结合,首次对茶道审美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详实而系统的分析;通过思维心理学,首次对茶道活动中的“开悟”现象进行了描述与解释;通过心理学、统计学以及实验心理学相结合,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将茶道心理学建立在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02
《禅与饮茶的艺术:安然度日的哲学》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威廉·斯科特·威尔逊(WilliamScottWilson)著  傅彦瑶译

定价:56.00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内容简介:

以研究中日传统文化闻名世界的美国学者道破禅茶本质的“100个基本”:日日是好日、一期一会、好事不如无、平常心是道……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安然度日的生活哲学:“每个瞬间都是美好的,每个瞬间都该被重视和细细品味。”“真谛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无须远渡印度或日本去寻找。佛即在我们心里。”

该书中文简体版首次出版,对喜欢茶道历史、东亚哲学的读者而言,是一本小书,一本随身携带的茶事美学经典。非常适合迷途时常常翻阅,校正庸常的生活。且看,且吃茶。

03
《中国茶文化学》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姚国坤

定价:398.00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内容简介:

全书以茶的自然科学属性为起点,从梳理茶之源流开始,寻觅茶文化根脉及发展历程,由此进入茶文化的人文学科坐标系统,使读者得以观察茶文化与生活、风俗、养生之关系,研究茶文化与民生、旅游、艺文之互动融合,剖析茶在哲学、经济、政治、社会中的权重,前瞻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复兴之途,不但为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做了实实在在的铺垫工作,开辟了新的蹊径;而且还为茶文化领域提供了概念清晰、持论有据的基础理论,最终集结成当代中国茶文化传承推广阵容中一部重要的读物。

04
《清香流动:解致璋的茶道美学》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解致璋

定价:45.00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内容简介:

《清香流动》是茶道美学家解致璋的经典代表作,全新典藏,作者亲自操刀修订,重新精选配图。基于30余年的习茶经验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作者以简约雅致的笔触、全面清晰的脉络,谈论茶席的空间布置、茶具的选择与搭配、品茶的方法、泡茶的要素、饮茶的流变……数百幅高清彩图聚焦不同时空里的茶席光景,捕捉茶与美的瞬间,搭配诗词禅句,情景交融,令人悠然神往。

书中不只分享与茶相关的实用知识,还从园林、器物、绘画、诗词、历史、禅宗等不同侧面,解读茶道日常之美,更多借由茶之艺术,探讨生活之美,回归宁静本心,培养观照自我、从容自在的人生态度,学习温柔敦厚的待客之道。在茶道意境中,重新发现东方美学;于茶味底蕴里,深入传统文化精髓。

05
《茶知识108问》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中国茶叶学会编

定价:9.80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内容简介:

《茶知识108问》从问题设置到成稿,经专家作者反复推敲和修订。书中从茶之源、茶之造、茶之饮、茶之益、茶之藏等五个方面,以问答的形式、通俗简约的语言,解答大众关切的108个茶科普问题。同时,可以装进口袋的大小又十分便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轻松阅读,是一本了解茶叶知识的随身基础科普读物。

06
《武夷岩茶百问百答》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陈郁榕主编  周译副主编

定价:128.00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简介:

《武夷岩茶百问百答》全书按篇章结构分为山场篇、品种篇、技艺篇、品鉴篇、释疑篇五大部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从岩茶的历史、种类、特性与制作、茶俗文化,介绍了岩茶的基本知识、品饮、冲泡及贮藏方法。

该书以词条式的问答方式,解答岩茶知识。词条设计严谨、简洁、目的性强;回答问题详细、易于理解。让读者从简便的词条中,一本到位、简单明了地查到自己想要的岩茶知识。

07
《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龙新著

定价:69.80

出版时间:2020年8月

内容简介:

作者查阅和研究了180多年以来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殖民政府官员、英国茶叶种植者等亲历者的早期英文文献、报刊杂志等历史资料,考证了1800多个地名、人物、机构、专业术语,记述了54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及其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是一本纪实性的历史参考书。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英国、印度茶产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大英帝国在中国的邻国创立帝国茶园的兴衰故事,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千年茶叶历史,经历过坎坷沧桑的伟大民族来说,意义深远。

08
《少儿茶艺:上下册》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朱海燕  卫艺炜  黄健垚等著

定价:178.00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内容简介:

《少儿茶艺》系列书目分为上、下两册,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结构清晰,针对不同年龄的少儿读者,设置难易适中、由浅及深的章节内容,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适合长期阅读,陪伴读者成长。

上册介绍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覆盖茶的传说、利用、起源、发展、饮法变革、多元利用、品质特征、茶具演变、茶礼茶俗和创意调饮等多个方面,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兴趣的培养,语言简洁明了,内容精练易懂。

下册介绍茶艺的实操技能和茶文化的诸多成就,覆盖茶艺实操、茶席设计,欣赏与茶相关的诗词曲画、了解名山名水名茶人、体验世界茶俗风采等多个方面,侧重于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实操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茶全方位的了解和热爱,使其在茶文化的熏陶下,领略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

09
《幸福的红茶时光》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作者:[日]齐藤由美著  黄筱涵译

定价:48.00

出版日期:2020年6月

内容简介:

《幸福的红茶时光》由英国红茶研究专家潜心研究红茶20余年倾力打造,从红茶的种类、产地、风味特征和历史,到茶具的选择、美味红茶的冲泡方法,以及下午茶的茶点搭配、餐桌布置、品茶礼仪,还有红茶相关的趣话,生动有趣地引申出有关于红茶的种种。

该书还公开红茶的制作过程,原味红茶、奶茶、柠檬红茶、冰红茶、红茶甜点等在家就能轻松做!还有各种红茶趣话,让你在世界史中找到红茶的身影,感受博大精深的红茶文化。该书丰富的知识点、精美的图文排版,便于阅读、理解、吸收,为初学者开启红茶世界大门。

10
《潮汕工夫茶源流考》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楚生著

定价:100.00

出版日期:2020年2月

内容简介: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昌盛,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潮汕工夫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楚生历时三年,从历史人文出发,翻阅大量书籍和历史资料,整理、筛选、考证、加工、润色、数易其稿,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甚至精确到一张手绘的细节调整,从最早篇章的20多万字删减至17万字,从数百张照片到现在的一百多张,书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是精益求精。

该书共分六章,分别介绍了潮汕工夫茶的特性,资料翔实、数据全面、图片丰富。该书在民俗学、潮学、茶学、区域历史等领域之间游刃有余,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话题进行了无拘无束的思考和深入浅出的表达。

来源:茶周刊,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3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