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陆羽茶经白话文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经》(汉英对照),让中国茶走向世界

《茶经》(汉英对照)

[唐] 陆羽 著,邱贵溪 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

译者简介

Autumn

邱贵溪,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专家库入选专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和《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若干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主编《英汉双向法律词典》1部、《商务英语写作》及《WTO基础知识选读》教材2部,担任《茶知识100问》英文审校。在国际知名律师行孖士打律师行(Johnson Stokes & Master)工作1年,出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专事研究中华经典专著外译。

内容简介

Autumn

本书是唐代陆羽《茶经》的汉英对照本。本书按照原文、白话文译文和英译文编排,主要是方便读者阅读。《茶经》一共分为三卷十章,分别是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以及十之图。译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原文每个字句反复推敲,可谓精雕细刻。本书可以供茶文化研究人员、翻译人员、大学教师和学生,以及对茶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目 录

卷上

Part One

一之源

Chapter One The Origin of Tea

二之具

Chapter Two The Tools for Tea

三之造

Chapter Three The Processing of Tea

卷中

Part Two

四之器

Chapter Four The Utensils of Tea

卷下

Part Three

五之煮

Chapter Five The Boiling of Tea

六之饮

Chapter Six The Drinking of Tea

七之事

Chapter Seven The Legends of Tea

八之出

Chapter Eight The Plantation Region of Tea

九之略

Chapter Nine The Omission of the Tea Tools and Utensils

十之图

Chapter Ten The Graphic Description of Tea

附录一《茶经》 中计量单位和换算表

Appendix 1 Units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in The Classicon Tea with Conversion Table

附录二 唐代的十“道”和十五“道”一览

Appendix 2 A List of Ten“Dao” & Fifteen“Dao” in Tang Dynasty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序 言

Autumn

在中华民族1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茶的发现和使用几乎可以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比肩。每当我们看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和世界、禅茶一味”“中国茶,世界香”等表述时,我们知道中国茶不仅是一款饮品,更是承载了深厚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产品。饮茶是一种生活方式,茶道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

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这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的茶文化经典。《茶经》是一部茶学的百科全书,原文虽然只有9042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植物学、史学、文学、药理学等学科。《茶经》不仅是一个研究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一把品味东方智慧、体验生活艺术的珍贵钥匙。然而,对于非中文读者来说,通过这扇窗口,探索并理解这部茶学经典却显得困难重重。虽然,之前有国外学者尝试翻译过《茶经》,但都不是全译本。今天,我高兴地看到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邱贵溪先生历时3年,独自一人完成了这部巨著的英文翻译工作。邱贵溪先生有较深厚的英文语言专业功底,曾经主编过《英汉双向法律词典》,从事国际交流工作近10年,出访过近6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目标读者如何理解《茶经》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邱贵溪先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对原文每个字反复推敲,可谓精雕细琢。这一点,我们从《茶经》的英文书名、《茶经》10章的目录标题以及大量排比句的翻译可见一斑。

《茶经》译著的出版可以让非中文读者感受到这部经典著作的魅力。读者能够通过字里行间触摸到《茶经》的灵魂,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就像品味一杯香茗,让我们从喧嚣的世界里品味到生活的宁静、人生的深度和广度。

愿这部译著能在东西方之间搭建起桥梁,促进文化融通,促进民心相通。

刘仲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2023年秋于湖南长沙

写在《茶经》(汉英对照)出版之际

邱贵溪

让我们把时间定格在2023年11月8日,因为这一天,本人翻译的陆羽《茶经》正式付梓了。我要特别致谢刘仲华院士为该书作序,两位书法达人袁雪山先生和蒋敏先生为该书题字。封面设计和腰封设计也是经过反复讨论并征求对色彩有研究的专业人士的意见,最后确定了用胭脂色和黄色,一改过去茶书封面“老三样”(茶树、茶器和茶叶)的设计模式。回想起来,真的是历经四年啊。

2019年5月,当时我校与上海市茶叶学会策划一个”名茶进名校”活动,其中的一个表演节目是七位学生集体朗诵卢仝的《七碗茶歌》,我想如果是中英文朗诵,那不是更有特色吗?于是就着手要翻译这首最有名的茶诗了。构思了很久,最后完成翻译是在一个上午,记得翻译的时候还再现了卢仝写这首茶歌的情景的。

9月28日的活动很成功,上观新闻记者的报道是以中英文朗诵卢仝七碗茶歌开篇的。后来湖南茶频道制片人吴怡霏和我聊天时说:“您既然能翻译茶诗,为什么不翻译《茶经》呢?”于是乎,做了文献检索,发现国外有人翻译过,但都不是全译本,国内也有人翻译过,看了一下书名和目录的翻译,觉得好像翻译得不够味,便萌发了翻译《茶经》的念头。

到了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大家都被封控在家,碌碌无为了好几天,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事,应该做点有意思的事情,于是启动了翻译《茶经》的工程,说工程一点不为过,因为后来经过的很多事情,真的像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书健教授所说:“你是为了吃个樱桃,结果种了一片樱桃园。”

但愿读者在12月初拿到这部《茶经》时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因为这是第一部文言文、白话文、英文分段对照的《茶经》译著,也是一部值得读者收藏的《茶经》。

来源:茶频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端午节与麦黄茶有什么渊源


端午节与麦黄茶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中华民族阴阳历结合历法之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一、又是一年端午节。朋友圈常有“端午快乐”或“端午安康”的问候语,而略有争议。那么,到底是问候“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较为合适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要知端午节之由来,先从名字来看。


古代纪年通用天干地支,依据地支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每年农历正月开始为“寅月”,那么五月正是“午月”,而五月五日是“五月”的第一个单数五(或称阳数五),即五月之单五节——《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而古时午,古人与“五”通用,五为“阳”,五月初五因其月日数相同,所以五月初五称“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仲夏以登高,并顺阳在上。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荆楚记载,可能是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献纪录,但端午节不为古时荆楚独有,也不是最早的。殷商之末,周代春秋时期之前,百越之地(后称或吴越)便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其次,从历史人文来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被楚王流放,并于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同时期伍子胥(本为楚国之将,因父兄受馋遭戮)领吴越之兵伐楚,以雪父兄之仇。后来的楚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之形象,便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颇为令人意外的是,忠君与国事的伍子胥却因吴越国君更替(夫差代替阖闾),被吴王夫差赐死并以革裹尸沉之江中。所以部分地区又常以端午来纪念伍子胥说法。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后,与百越习俗相融合便有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并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纪念伍子胥的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东汉《曹娥碑》记载。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即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于是,继汉代独尊儒术,树立孔子门生至孝曾参之后,曹娥便作为孝女性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端午纪念曹娥之说法,也便因此而得以流传。


无独有偶,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实际上是华夏图腾祭——龙的节日。此一说要追溯到殷商之末,开周之初。可从《论语泰伯》以及《诗经》等典籍来考证。古时于越为荒蛮之地,但仍为华夏之疆(于越,即吴越)。《史记·越世家》越国为夏朝少康庶子于越的后裔, 国君为姒姓,《吴越春秋》也认为“至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史记》著书年代教《诗经》《论语》迟,其考证可信程度,此处仅平述而不作考证。战国时期吴越争霸,越勾践吞吴。史记记载吴越春秋,而前或不可考,因从吴来追溯吴越文化习俗。)

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宗祖。姬姓,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之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殷商之末,周部落首领亶父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居贤避让,断发纹身自毁形象,并迁居江东荆蛮之地,建国勾吴。土著居民认为太伯有德义,追随归附太伯的有千余家,并拥立太伯为当地的君主,建立了江南第一个国家--“勾吴”。泰伯,终生无子,成就两天下,一是周天下,一是其弟季历后代吴国天下。百越端午赛龙舟等习俗,吴越民间的龙图腾祭祀,由此或可见其渊源——本于华夏图腾祭龙的节日。


至此,古楚之君、文化鼻祖,鬻雄,楚国历史文化风俗发展延续,至春秋战国纪念屈原之说,便与吴越春秋、殷商之末勾吴鼻祖泰伯,至延续到吴越争霸,纪念伍子胥之说,便在端午节由来的探索中交融了。端午节门上挂菖蒲艾草、佩兰沐浴、香蒲斛叶包粽子、赛龙舟,其中既有中医驱病邪保安康的意义,也有历史和文化的意义。安康亦即快乐,在驱病邪保安康的生活意义中与历史文化意义相统合,问候安康问候皆无不可。但倘若忽略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失去了对国家富强百家乐业的长远认识,那么因为一句问候语而争执,则就有因小失大,偏执失和的嫌疑了。



二、茶本南方嘉木,麦却是北方作物。端午时节,江淮以北土地上的作物小麦成熟,恰此时遍野花开而大片麦浪呈现金黄,坡上一片呈现繁忙景象——收麦。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即1958年毛主席在舒县提出南茶北引,提倡“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自此便有了带有有了受当地小气候影响、带有江北乡土风情的茶。端午时节的麦黄茶,便是极富有江北绿茶特点的一款茶。麦黄茶,也是日照市原茶叶局倡导的乡土风情茶品类名称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茶本南方嘉木——陆羽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南茶北移是新中国建国后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山东省一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近些年茶行业运营的一重大历史事件。毛主席一定是认真研究并听取茶行业专家的意见的,“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是英明的论断。陆羽茶经中有这样的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恰与毛主席1958年在舒县提到的,在指导书封页上的指导意见“要在山坡上多种茶树”相吻合。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汉代陆羽这句话中的词语并不完全同白话文,翻译为白话文则是: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即:完全风化的岩石所形成的土壤(山坡上),种植的茶叶,其品质最好;未能完全风化的含有碎石的土壤(山坡上),种植的茶叶,品质次之;平地、低涝地和盐碱地的黄色粘土,种植的茶叶,其品质最差。


而在南茶北移的过程中,忽视水土气候的影响,则意味着盲目的规模扩展,则意味着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虽然产量提升,茶的滋味、品质、安全等却容易被忽视了,特别是实体经济受到价格战价格竞争影响的时期。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其茶场建立其种植,要谨慎考证进行水土选择,同时对小气候影响进行严谨细致的判断,更要严格控制其外在环境污染避免人为因素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就要求茶农、茶企以及茶商,要有极高的分析选择判断能力,并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底线去把控品质,而不能把盈利置于品质安全之上作为第一要务。


陆羽茶经中犹见这样一句: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什么意思呢?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偏寒,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最适宜精行俭德的人饮用;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可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相媲美而不在其次。(此句中“精行俭德之人”,若对古代经典了解不足够深,翻译为现代白话文也多是不恰当的。所以此处保留个见,不使用当代翻译而使用原文词语。)


暂将话题转回到原主体话题中。现在的我们无法去探求和考证陆羽所处的汉代,南方嘉木这个南方指代哪些地域或区域,但一定不是如今全国这么大规模的土地种植。因此,个人曾数次在全国农工盟茶叶委员会微信群中,提及自己的一个观点:莫须一茶论南北,要以春秋见道一。丁明英主任说:一盏好茶,从种植开始。也有专业茶人提及:茶的品质受其种植的水土因素影响,受其当地小气候的影响。更有茶企业家谈到:在国外,茶是一商品,特别是农业高度产业化的日本,鲜见人情味;而在中国,茶虽是一种商品,但都带有深厚的人文水土风情,中国人喝茶体验的不仅仅是茶的滋味,同时还带有对生活体验、对人生境界,以及对社会家国对人的关怀与理解在其中的情怀。


从农作物粮食作物的种植上看,南方长江流域多种稻,稻米为长江流域以南之主食;而在北方黄河流域等多种植小麦,麦是北方的主食。由此麦黄茶则带有北方水土风情。山东,也称齐鲁,属江北黄河流域;日照居山东东部的山东半岛,濒临黄海,地多丘陵,是齐鲁上世纪南茶北引的重要产区,茶产量占山东茶产量的一半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麦黄茶,是日照市原茶叶局倡导的乡土风情茶品类名称之一,是带有江北水土风情的日照绿茶的代表之一,也是带有华夏传统文化南北统合的传统文化之“和”、茶道之“和”的蕴意的。


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6月7日。端午节,麦黄茶。6月1日是儿童节,6月第三个周末便是父亲节。端午节,便在其中。2019年6月1日,江北小城日照老胡家绿茶,以“父与子”为活动主题,为新老朋友推出有机小园茶麦黄茶,一盏充满深情与真诚礼敬的茶。

有些老朋友们或许知道四年来取道诗书画储备有机茶这段故事,更或者是卌岁之我与茶的生缘,也或者你并不知道,都不要紧。活动回顾:


“父与子”活动


活动时间:2019.06.01~2019.06.16

活动内容:养育之恩浩大,由心礼敬于行。为庆祝日照老胡家2019南轩有机茶场开采,举行“温润一夏日父与子”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南轩青山里,产自日照老胡家,南轩有机小园茶麦黄茶(茶品通过46个项外加重金属铅检测),享包邮360元买一赠一获得该茶品一千克,一则自饮一则孝父母亲养育之情。南轩有机小园茶麦黄茶采用,简约手提袋(牛皮纸内袋125g装四袋/提),商标标识“日照老胡家©邢家沟”。欢迎好事者参与,抽取120克左右用于检测,如不符合检测,假一赔万。检测数据参照见文后。该活动截至于2019年6月16日。同时借此机会宣示信息,三月后日照老胡家南轩有机小园茶正式启用商标“拾步云青®”,独立运行或双商标组合使用

欢迎新老朋友相互转告。受小园产量限制,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售完为止,预计可参与活动份数50份。该活动解释权归日照老胡家,日照青山玉。

活动一发布,便受到了新老朋友热烈的欢迎与好评,受规模限制二日便因抢购而暂时中断。依据承诺最低剩余份数份数50-5-19=26份。现活动正在进行中,欢迎新老朋友关注。

(The end)    

第一部文言文、白话文、英文分段对照的《茶经》译著首发仪式举办

在唐代陆羽诞辰1291年和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4月20日,第一部文言文、白话文、英文分段对照的《茶经》译著首发式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古北校区举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以及国际双语茶道班等各界人士80余人参加了首发式。

汪荣明在致辞中提到,上海这片土地有着悠久和深厚的茶文化历史沉淀。学校作为地处上海的高校,建校64年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与上海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也与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1年,学校与上海市对外贸易局等七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办“上海市茶叶学会”以来,学校多位教师和校友在茶行业协会或学会担任要职。为进一步弘扬在茶文化领域的传统优势,学校先后成立了教工茶学社、大学生茶社和国茶文化推广研究院,为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搭起了更大的平台。学校高级研修学院团队适应时代要求,弘扬习茶之道,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推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国际双语茶道CEO班项目”,得到了政、产、学、研各界的积极回应与良好反响。《茶经》译著的出版,将有效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并将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切实加强中外交流互鉴,助力中华茶文化的国际传播。

首发式上还举行了捐赠《茶经》译著作为上海图书馆馆藏版图书的仪式。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杨春花代表上海图书馆接受捐赠。

杨春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上海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最佳实践地,我们要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让经典文献从典籍中活起来,培育读好书,善读书的文化氛围。邱贵溪翻译的《茶经》译著,一本作为上图的馆藏珍贵文献收藏,一本作为普通外借,一本作为参考外借。期待邱贵溪翻译《茶经》的手稿能尽早进入上图的名人手稿馆。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在发言中讲到,这本译著有三个特色:第一,在内容打磨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第二,在装帧设计上,做到了美轮美奂。《茶经》因此也获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3年度“最美图书”。第三,在社会反响上,做到了众口皆碑。很多读者把它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茶经》译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邱贵溪分享了他翻译《茶经》的心路历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语言艺术团中英文吟诵卢仝《七碗茶诗》和元稹《宝塔茶诗》。

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学生董贝尔演奏了一曲经典古琴曲《流水》。

(来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