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抹茶

找到约1,494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抹茶粉怎么做?如何挑选?

  抹茶粉很多人都知道,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吃抹茶味的东西,抹茶味的牛奶,抹茶味的糕点,很多人都喜欢用抹茶粉来做各种各样的食物。抹茶粉其实是很简单的一种食材,用来做甜点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抹茶粉还可以用来做什么食物呢?

  抹茶粉怎么做

  准备50克优质绿茶(绿茶品质越好,做出来的抹茶粉也会更好喝),家用干粉机(料理机),细筛网

  1、绿茶放入干粉机中高速打成粉状

  2、用筛网过滤出比较大的粉末

  3、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筛网过滤不出大粉末为止

  这样我们细腻营养的抹茶粉就做好了,放在家中可以直接泡茶喝或者做成自己喜欢的料理

  抹茶粉如何挑选

  1、颜色,纯天然抹茶粉,色泽越绿,档次越高,黄绿的档次越低。

  2、细度,通常是越细越好,1000目以上的都比较好。

  3、香气,档次越高的抹茶,香气越清香,高雅,无杂味。

  4、滋味,档次越高的抹茶,滋味更鲜爽。

  抹茶的吃法有很多,基本都是作为配料来做的,主要用于改变食材或者改善食材的味道。还有抹茶松饼,抹茶糖水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的、蒸青的绿茶。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诗句中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制茶不比制药易!“半路出家”的贵州抹茶专家在广州捧起“杰出创新人才奖”

这是一场全国茶界“大咖”们的交流盛会。11月24日,首届“邬梦兆茶业人才奖励基金“杰出创新人才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万众瞩目!贵州茶人白志文作为此次贵州省唯一的入选人,获得了杰出创新人才奖。

颁奖仪式现场

据了解,此次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之所以设立“邬梦兆茶业人才奖励基金”,是为了改变当前茶产业高速发展与行业人才严重紧缺的现状,以此来鼓励创新精神,褒奖创新人才,大力推动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 “杰出创新人才奖”共设30名,其中,茶文化、茶产业(茶企经营)和茶科技各10名。

颁奖仪式现场

有谁能想到如今的贵州贵茶(集团)有限公司大健康业务总监、贵州吾茶大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志文并不是茶学科班出生,而是从事新药研发的呢?“要有跨界思维,不能拘泥于一处。”白志文交流时说道。在他看来,药的研发和茶的深加工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和类似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契机,他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证书

至今,他已与茶结缘5余年,谈到他进入贵茶后所负责的项目,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经手的第一个项目——抹茶。当时的抹茶于贵州而言就如同尚在襁褓的婴儿,虽是新生,却希望无限。

团队成就我

“抹茶于传统茶而言在加工工艺上差异特别大,刚接手项目时,团队的人心里其实都挺没底的,但是凭着那股子创新力和执行力,我们最终还是做到了。”提到那段经历,白志文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说来容易做来难,当时为了能够赶上春茶,进行第一批生产线测试,他们没日没夜进行研究,原本需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竟只花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了,让人感叹不已。在他看来,贵州抹茶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做出品牌和众多原创产品,并且获得如此多的专利,离不开贵茶优秀团队的努力。

抹茶市场阔

“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但抹茶为粉末状,通过“吃”抹茶的方式,可以让身体汲取更多的营养成分。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了30杯普通绿茶。抹茶(Matcha)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叶绿素、蛋白质、芳香物质、纤维素、维生素C、A、B1、B2等,微量元素钾、钙、镁等近30余种。”一提到抹茶,白志文滔滔不绝。

抹茶作为贵州的“后起之秀”,近年来,贵茶抹茶迅速发展,研发出的众多抹茶产品受到了广大年轻群体的欢迎。贵茶欧标抹茶源自世界抹茶工厂,贵茶集团依托14万亩欧盟标准生态茶园优势,在贵州开创了抹茶产业的先河,深耕于抹茶及抹茶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

“干净”有底气

白志文介绍,由于抹茶本身“娇贵”,并且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的,因而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特别高,这也恰好成为了贵州发展抹茶的重要优势!

贵州茶的优秀品质来源于“天生丽质”。贵州是茶树的原产地,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拨、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异的生态条件,孕育出贵州茶“高水浸出物、高氨基酸、高氨酚比、低茶多酚”的内涵品质。

贵州茶的干净源于贵州人始终践行“两山”理论。201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全面禁止除草剂和水溶性农药,茶园禁用农药在国家要求62种的基础上提高到128种。如今,47个茶叶主产县茶园均建立了来源清晰、去向可查的可追溯系统。在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开展的茶叶质量安全抽检中,贵州茶连续10年合格率100%。抹茶作为绿茶的深加工产品,贵州绿茶恰好为其提供了干净、高品质的原料!

遍地好原料

“抹茶作为绿茶品类中技术难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产品,且直接用于食品中,比传统干茶的消耗量要大许多,这就需要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白志文解释道。

近年来,贵州坚守“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创造、贵州品牌”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中国茶行业的“贵州速度”。茶园面积常年稳居全国第一,有充足的茶园面积做保障,能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这就成为了贵州的抹茶“超级供应链”。

声名扬神州

“由于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对于贵州的抹茶可以谓一无所知,甚至觉得咱们贵州没有抹茶,而现在,我们可以大声告诉全中国、全世界:我们贵州有抹茶,更有好抹茶!”

据白志文透露,之所以会参加此次“杰出创新人才奖”的评选,是因为想到全国的平台上更好地讲述贵州茶故事,认识更多的茶友和平台,将贵州茶、贵州抹茶传播出去!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三茶”统筹看浙江 中华抹茶之源的“九宇秘籍”

径山之闻名,在山在寺亦在茶。

3月20日,我们趁着春日的暖阳,到余杭径山茶产区采访。入茶园、访茶企、问茶人,探寻余杭区是如何上演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精彩大戏的。

一路行,一路寻,直到走访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后,我们突然顿悟:通过追根归源,复兴抹茶产业;科技助力传承创新,再现南宋茶宴;紧随时代消费潮流,开发抹茶“万种风情”……这一切,不正是中华抹茶之源的“九宇秘籍”吗?

追根归源,寻回抹茶原本模样

若说春日有颜色,径山脚下抹茶绿。作为中华抹茶之源的余杭区,拥有不少抹茶生产企业,而抹茶种植、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当数浙茶集团旗下的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宇公司),因为它不仅是抹茶国家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也是中华抹(末)茶研究院的承建单位。

踏进九宇公司的有机抹茶园中,成片的茶丛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油亮饱满。“再过10来天,就要给茶丛覆盖黑色遮阳网避光了。”正在茶园内巡视的茶园管理员叶小江如是说。

难道不是光照越足越利于茶树生长么?“要造就抹茶天然纯粹的色泽,不仅需要‘天赋’的加持,还需经历一场为期20余天的‘黑暗旅程’。”九宇公司研发总监董俊杰博士向记者解释道。原来,所谓“天赋”指的是茶树品种的选育。不同于一般绿茶,抹茶品种选育具有极高的要求,高档抹茶要求其适制品种具有高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等特性,且咖啡碱、茶多酚含量低。

2000年时,浙茶集团就从日本引回了抹茶的现代化茶园管理技术和初制、精制加工技术,探索优质抹茶品种,用现代工艺恢复抹茶生产。“目前,径山抹茶大多选用龙井系、鸠坑群体种、迎霜、翠峰等优质品种。”董俊杰表示,使用品质上乘的茶树品种生产出来的抹茶,色泽鲜明翠绿,甘甜醇和,整体平衡度好。说到茶树品种,我们不妨引用一段史料,来“曝光”一下抹茶的前世今生。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余杭径山便开始栽植茶树、制作茶叶,其悠久的制茶史,唱响了“径山茶”的名号。700多年前,不少日本高僧来到径山寺修学佛,并将茶籽、径山寺的茶宴习俗等传入了日本,进而演变成日本茶道。在日本人编写的《类聚名物考》中曾记载:“茶道之起,由宋传入”。如今,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抹茶,实则是起源于南宋径山茶宴中的“末茶”,而日本茶道则是由宋代“点茶”演变而成。

而茶树的“黑暗旅程”,实际上是挡阳遮阴覆盖的茶园栽培方法。早在宋代的《大观茶论》中就有记载:“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抹茶现代栽培工艺亦是如此。茶农们通常会在谷雨前20天左右,对茶园实行大棚遮阴覆盖,促使茶叶叶绿素和氨基酸类物质含量升高,维持较好的鲜嫩度,使得抹茶翠绿鲜嫩。而茶树由于避免了阳光直射,降低了茶多酚的含量,降低了苦涩度,茶汤更为醇和。

创新提质,抹茶揭秘“喫茶”由来

除了品种选育与种植方式的不同,在采收与加工上,抹茶也与我们日常饮用的散茶有着很大区别。散茶靠冲泡饮用,为求保留叶片的完整度及炒制后的茶味留存,以手工采摘、手工炒制为上品。抹茶却不然,从采收到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完成,几乎能够百分百保留叶绿素、儿茶素、膳食纤维、脂溶性茶多酚等营养元素。

抹茶虽也为饮,但其本质是将茶叶研磨后,全数“吃”到了肚子里,这才有了“一杯抹茶等于三十杯绿茶”的说法。如此看来,在古代,茶确实是吃的。所以,古籍中将饮茶写作“喫茶”。

在抹茶制作的众多工序中,碾茶研磨是关键。“细腻度越高,口感越好。”董俊杰介绍,“抹茶国标中要求粒径≤18微米,相当于800目以上。目前,九宇公司的碾磨细度能达到800—1200目左右。”

那1200目究竟是个什么概念?董俊杰举了个例子——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普通面粉,它的细度大约是在100—200目左右。由此可见,抹茶真正做到了“细如纤毫轻若尘”。但是,若非科技助力,仅凭手工则实难加工出如此细微的颗粒度。

抹茶的研磨方式,主要包括球磨、石磨、气流粉碎。在九宇公司的研磨车间内,主要使用的是球磨和石磨两种研磨方式。“为了不辜负得之不易的鲜叶,保留抹茶的风味、色泽与营养价值,我们在抹茶加工中采用了连续球磨冷却系统。”董俊杰表示,这套系统不同于普通球磨机,既能在微生物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又能减少传统球磨过程中,因升温过快,导致抹茶色泽与营养物质的损失。

如今,在九宇公司的研磨车间内,还保留着传统石磨生产技艺。石磨方式在研磨过程中升温慢,因此,能较多地保留抹茶色泽、营养物质和独有的挽臼香。不过,用这种方式生产抹茶产能低,难以满足量产需求,保留这种技艺,也只是用于茶道级抹茶的生产。

传统的黑金石石磨产能较低,每小时只能出品40克优质抹茶。九宇公司总经理高静表示,企业地处中华抹茶起源地,因此,绝不会放弃这一古法生产技艺,未来还会继续传承,不断创新发展。

苦苦求索,开发抹茶“万种风情”

高静领我们来到了九宇公司的文创中心。在这里,终于见到了九宇抹茶“大家族”中最小的“家伙”——“1.2克小条装抹茶粉”。

传统抹茶粉虽说富含天然叶绿素,但在高温下颜色容易变黄、香味也会散失,再加之繁琐的泡饮步骤,很难吸引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对此,九宇公司研发团队苦苦摸索,经过3年多的尝试,成功开发出包含这款小条状便携式抹茶粉在内的“9微米系列”抹茶,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抹茶粉的短板,也让九宇公司成为了国内最早开始宣传直饮抹茶的企业。

“‘小家伙’采用了很轻的撕拉式铝袋包装,单条内含1.2克抹茶粉,大小近似成年人食指长度,且撕拆方便,顺应了年轻人喜欢方便携带、快捷饮用的需求潮流。”九宇公司有机品牌中心经理张雨晨边说边拆开了一包,当场给我们演示饮用方式。只见她撕开包装条后,将抹茶粉倒入一小瓶矿泉水中,再来回摇晃了几下,这瓶矿泉水就变成了瓶装抹茶水。

记者尝了一下,入口几无苦涩味道,茶香细腻清甜,还有些回甘。“这款产品的成功开发,还得归功于我们的研磨技术,9微米其实就相当于1200目,正因为颗粒足够细,所以在冷水里可以摇匀,才会口感细腻。”张雨晨说。

小条装、烘焙抹茶、抹茶冰淇淋、抹茶燕麦片……放眼产品陈列台,抹茶系列产品琳琅满目。其中,有两个印有杭州亚运会徽标的礼盒特别显眼。

“今年要举办杭州亚运会,‘浙茶·九宇’是本届亚运会特许生产企业和官方赞助商之一,这款径山茶和径山抹茶礼盒是特许设计包装品。”张雨晨解释道,因为其包装盒上仍保留了“径山茶”的标识字体,原本亚运会徽标产品,对包装盒上的字体有严格要求,经过多方努力与协商,组委会最终同意,让“径山茶”以原有的证明商标字体保留在包装上。

不仅如此,“亚运径山茶礼盒”的外包装,还将径山寺的图案,以手绘的形式呈现,“亚运抹茶礼盒”则将亚运吉祥物琮琮、莲莲和宸宸的IP形象融入包装设计,且两款礼盒都是独立的小包装,方便携带,即冲即饮。

用张雨晨的话来说,如何向年轻人奉上一杯“适合他们的生活、可以被他们欣赏”的茶饮,是她和同事们创新的“源动力”。

确实,不同于传统茶产业,抹茶产业正朝气蓬勃地走向市场。年轻人喝茶,不再拘泥于茶艺等表现形式,转而追寻简单、方便、时尚、有个性化的饮茶方式。因此,惟有传承发扬与守正创新相结合,才能做大做强茶产业。

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的“出圈”以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热播影视剧作中对宋朝民俗、审美、文化等内容的刻画,勾起了不少年轻人对中国茶文化的重新认识与追寻,点茶、末(抹)茶所代表的宋式“喫茶”风尚展现出极大的茶文化魅力。

如今,茶文化早已成为径山茶传播延续的载体与符号,推动着余杭区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浙农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74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