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抹茶和绿茶的区别

找到约103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胡继承:“抹茶之都”的建设证明贵州茶产业方向是正确的!

  【回顾】2018年10月18日下午,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产业高峰论坛在梵净云庄大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省农村产业革命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胡继承在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抹茶之都”的建设证明贵州茶产业的方向是正确的。现根据录音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尊敬的各位下午好。我来做这个演讲,我是很有压力的,因为我对抹茶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对一个一无所知的东西,我们要做一个主旨演讲,那样一定是很有压力的,我不是很敢讲。但是我觉得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在这里论抹茶。为什么我们能坐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大家。感谢你们所有在座的省内外的专家,包括国际上的友人,包括在座的在后面的,是你们大家的关心、帮助、支持,是你们不懈的努力才使我们有可能在美好的秋季,站在这里来论证铜仁成为中国抹茶之都这种可能性。所以我首先要代表省农委感谢你们。

  今天论坛在这里举行,是因为你们的关心、帮助、支持和你们的不懈努力,使我们成就了中国贵州茶叶十多年面积的迅速扩张。贵州茶产业所有的扩张都是以面积的迅速扩张作为基础的,没有扩张,我们没有今天话语权。我们以武陵山、梵净山为核心的茶区成为中国绿茶,成为世界绿茶的金三角。以前是江浙皖,现在是武陵山,我们是中国、是世界绿茶的金山角,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的对待梵天净土新的金三角。我们始终不移的坚持绿茶的主战略,我们相信有需要就有创造,有大需要就有大创造。我敢来做这个演讲,就是因为我相信我们有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绿茶原料基地,我们有最生态、最深入的多样性,我们有一批做干净茶的茶人。所以我敢站在这里说,我们有可能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抹茶之都。所以我想我们聚在这里,来论述把铜仁、把武陵山、把梵净山建成抹茶基地。

  首先茶叶原料中心的建成是建设抹茶之都的基石。

  十年来我们致力于推进原料中心的建设,我们强力推进茶园种植面积上规模上集中度。这是我们在十年中被中国很多人诟病,被很多人争论的。包括我们到现在是不是要扩张,是不是要稳住,这都是未知数,有很多人不同意见。到17年底,我们的茶园面积超过700万亩,我们连续五年在中国排名第一。

  2008年以来,我们连续6年年均新增茶园70万亩以上,每年新增面积占全国年新增总面积的一半,这种推进是中国空前的。我们有一系列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我们规模化集中度的。

  我们以铜仁、遵义、黔南、黔东南为茶区的武陵山区的茶叶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成为中国绿茶的金三角,另外我们有几百万茶农为此艰辛不断的努力。所以说贵茶现在有5万亩的抹茶专属基地,未来你们会有15万亩,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讲东茶西移,茶园回家、茶叶回家,实践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第二,以绿茶为主战略的贵州茶产业的道路是正确的。

  我们坚持贵州绿茶的主战略,我们坚信贵州是中国是世界上出产绿茶最好的地方。我反复给大家讲,包括我们在遵义开茶博会,一上来就泡一杯遵义红,这是不靠谱的,真的不靠谱的。我们在一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突出重点,我们要让我们的优势尽可能的发挥。

  贵州是中国唯一全境高原出产优质绿茶的省份。因为我们的酚氨比小于8。这十年来我们宣传“贵州绿茶·秀甲天下”,我们的十大品牌中有九支是绿茶。更为欣慰是2017年1月份,贵州绿茶以“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品质特征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成为中国第一个省级地标。昨天晚上,“贵州绿茶”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创建通过专家组验收。浙江绿茶、安徽绿茶和江西绿茶为什么没有成为地标,因为它没有本质区分,但是贵州绿茶为什么能成为地标?就是我们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我们的鲁成银先生说贵州绿茶“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这几个字是靠谱的。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因为我们全省各地皆产绿茶,我们现在种的福鼎大白,大家都知道我们80%以上地区种福鼎大白。福鼎大白这个品种被很多人诟病,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福鼎大白茶从贵州200多米到2200米都是靠谱的,现在我们做抹茶,福鼎大白在抹茶上表现优秀我,我们也是赌对的,这是我们的万幸。

  抹茶是绿茶的延伸,把贵州绿茶做成中国绿茶的新标杆,是我们毫不动摇的主战略。武陵山的主峰是梵净山,武陵山以梵净山为核心的区域,是中国绿茶、世界绿茶新的金三角。高速公路上有棵广告牌叫“印江——中国绿茶金三角”,这个广告是很靠谱的。抹茶是绿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可能高速成长的绿茶产品。抹茶之都的建设为绿茶金三角的升级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一定会成功。

  第三、干净茶是建成抹茶之都重要保障。

  贵州茶一定要做干净茶。干净茶是贵州茶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这么多年来我们严厉管控农残,严格管控生物多样性。你们去看看:凡是生态完整、完好的地方,我们的农残、病害一定是最少的。

  我们大力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倡“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生态建园模式,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和茶园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的使用。在农残控制方面,我们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对质量安全实行零容忍和黑名单制,在全国率先禁止使用水溶性农药,提出“宁要草不要草甘膦”,我们禁用农药达到118种。

  我们严格茶园投入品的监管,在全省万亩以上的乡镇建立茶园生产资料专营店,每年不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大检查。我们强力推行从茶园到茶杯所有生产环节的透明化,建立以贵州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为主的质量可追溯制度。

  茶是不单能喝还能吃,干净好喝才是硬道理,抹茶是跨越吃的、喝的食品,也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对茶园管理的要求更高,更干净、更好,对茶园水肥、遮阴管理等方面要求更加精细化,对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干净茶依然是发展抹茶的根本。我们创造了一个喝的干净茶,我们一定会以更生态、更严格管控来确保更干净的喝的茶、吃喝的抹茶、化妆用的抹茶。

  第四,我们致力把贵州绿茶做成中国绿茶的新标杆,致力把贵州抹茶做成中国抹茶的新标杆

  我们为什么有这个底气?我们的水浸出物含量在贵州的平均值是37%到57%之间,所以我们把“贵州绿茶”60多个县的所有的水浸出物定在40%以上,高于国标6个百分点。我们致力于清洁化、标准化、机械化,铸就中国绿茶加工中心。我们用干净、标准、大制造提高茶叶生产能力,作为中国绿茶世界茶叶的后来者,肩负改变业态的使命,我们将进一步夯实中国最优秀、最生态、最安全的原料基地的基础。我们用大产业、大制造的思路,不讲手工茶、推进机械化,讲标准,推进基地规模化、加工的标准化。所以在绿茶上,我们推动跨区域、跨季节、跨品种的拼配。无论什么时候,我们坚持按标生产,对标检验、同线同质同标。欧标抹茶,无论是卖到德国、美国、东盟、非洲还是国内,也无论是卖到城市、卖到农村,所有的茶都是按照欧盟标准来生产。

  最后我们一定要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我们要用更生态、更坚定不移的绿茶主战略,以更干净的作风,更干净的意志,来做好抹茶的品种栽培、品质保证和工艺。

  我们打造世界抹茶之都,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叶公好龙、好大喜功。能坐在这里认认真真的听完这些专家的演讲,这些是第一步。抹茶之都是什么?首都是首善之都,在梵天净土,干净贵茶,在梵天净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做好干净茶。所以抹茶之都,我们要定位好:是抹茶的加工中心?还是原料中心?抹茶之都任重道远,任何东西都永远是在路上,我们大家在路上。谢谢大家。

  来源于:黔茶资讯

  编辑:刘亚兵  范仕胜

关于抹茶 (matcha)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抹茶


 一提起抹茶粉,除了口味清香及营养价值高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那是日本人的食物,其实抹茶源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后来流传到日本被不断的流传和发扬光大。


抹茶的历史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



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成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逐渐失传,形成历史断代。


日本的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的栽培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种没有经过揉捻的小茶片,它的制作有两个关键词:覆盖和蒸青。春茶在采摘前20天必须搭设棚架,覆盖芦苇帘子和稻草帘子,遮光率达到98%以上,也有简易覆盖,用黑色塑料纱网覆盖的,遮光率只能达到70~85%。实验证明用不同材质、颜色的物品给茶遮光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学者竹井瑶子的研究显示∶“覆盖遮荫改变了光照强度、光质、温度等环境因素,因而影响到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除低级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外,其他香气成分的含量明显低于遮荫茶”。经过覆盖的绿茶叶绿素和氨基酸明显增加,类胡萝卜素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总量为自然光栽培的1.4倍,叶绿素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抹茶的工艺


好的抹茶粉,从栽培技术、制作工艺到加工工艺都非常讲究,新长的嫩叶采摘后,需要用蒸汽杀青,蒸青的特点在于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的叶绿素,让抹茶呈现出翠绿的颜色。中国现在的绿茶大多用炒青和烘青,相比较蒸青,炒青更容易逼出茶香。


蒸青后,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也是抹茶与其他绿茶的一个不同之处。


接下来的工序是切茶。要将叶柄和叶脉部分都需要切除,当整个茶叶被粗切成茶粉后,就制成了抹茶的原料茶——“碾茶”。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来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称为茶磨,北宋诗人黄庭坚最早记述茶磨。



抹茶的应用



由于点茶非常繁琐,并且花费钱财,所以日本点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于食品,却是日本人经常干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可能与他们广泛饮茶、食茶和用茶不无关系。


现今的日本,抹茶(まっちゃMatcha)产业已发展得非常庞大。抹茶无添加剂、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除了直饮外,作为一种营养强化剂和天然色素添加剂,被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衍生了品种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类∶抹茶月饼、抹茶饼干、抹茶瓜子、抹茶冰淇淋、抹茶面条、抹茶巧克力、抹茶蛋糕、抹茶面包、抹茶果冻、抹茶糖果、抹茶布丁等.


饮料类∶罐装饮料、抹茶固体饮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抹茶拿铁等


化妆品类∶美容产品、抹茶面膜、抹茶粉饼、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来的喜爱,在欧美等国家也大受欢迎。随着哈根达斯和上海光明乳业率先在中国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国人对抹茶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去用茶筅点茶喝的人已经很少了,抹茶更多的被用来制作各种精美的食品,绿色的抹茶食品成为餐桌上绿色的鲜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享用。


抹茶与绿茶粉的区别


抹茶不同于一般的绿茶粉,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茶叶粉碎物。


抹茶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高,要求采用氨基酸、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高的茶叶,同时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在采摘之前,对鲜茶叶的采摘时间、叶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产时间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两个月出产的优质鲜茶叶做原料,生产出来的抹茶的质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叶的树种也有讲究,这种茶树以无性系繁殖技术培育而成,保证了茶树品种的纯正性。另外,为保证鲜叶的质量,在栽种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对茶树进行遮阳防暑,以这种方式生产的茶叶称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对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对它的色泽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欲几乎和自己对食物的感觉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们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绿色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在日本,人们被要求每天摄取30种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这个任务,而抹茶(Matcha)几乎同时拥有所有蔬菜的营养成分。抹茶(Matcha)不但可以直接用来饮用,同时可以做成各种抹茶(Matcha)食品,抹茶(Matcha)以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在动物体内的整体生理调节功能及“绿色”特征,应和了新时代大众的消费理念和环保意识,同时应和了现代化生活节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绿色添加剂研究的深入,抹茶(Matcha)在食品、饮料中的应用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抹茶和绿茶粉本质的区别,形成自身的价值的截然不同,在国际市场上,一公斤的绿茶粉售价为1200~1800日币(人民币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价为1800~12000元日币(人民币105~700元),相差几十上百倍。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机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够再生人体内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质,从而保护和修复抗氧化系统 ,对增强机体免疫、对防癌、防衰老都有显著效果。长喝绿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本昭和大学的医学研究小组的在1毫升稀释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浓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个剧毒大肠杆菌0-157,五个小时后细菌全部死亡,一个都不剩。日本的妇女们喜欢在买来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为加了抹茶后保鲜期可以延长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学校终年给孩子们免费提供绿茶,条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绿茶,来预防肠胃道疾病。抹茶的纤维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腻、减肥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当今爱美女性的青睐。


日韩茶道文化的传承,启示了中国抹茶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上月刚举办的2020梵净山抹茶大会上,“2020梵净山抹茶产业发展高端对话·暨中日韩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同顺利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的茶学专家,向与会嘉宾展示介绍了各自国家的茶道文化。在这场年度盛会中,他们呈出了哪些的精彩观点,又给中国抹茶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

  作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历史上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日本、韩国的传统茶道文化就是典型例子,其形成、发展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著名茶艺家、陶艺家,日本“表千家茶派”传承人高柳凌绪女士,首先以茶器为切入点,向嘉宾讲述日本茶道的精神。

(图:高柳凌绪女士讲述日本茶道的发展)

  历史上,日本僧人曾多次来到中国学禅,并把茶种、茶器与饮茶方式一并带回了日本,这成为日本茶道诞生的缘起。

  茶具,是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之一,古代日本僧人将“曜变天目茶碗”带回国中,历代以来被日本列为国宝,并与其“侘寂”美学的形成有深刻的内在关联。

(图:曜变天目茶碗)

  中国饮茶方式自唐宋时期传入日本后,日本将其本土化,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茶文化形式。而在日本茶道的形成中,许多著名人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曾兴盛斗茶赌博之风,村田珠光则是重要的改革者,他吸收宋代禅学的精髓,将取巧、求胜的斗茶风气,转为“从茶中寻求开悟境界”的取向,因而被奉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

  之后,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进一步将茶道发扬光大,奠定了日本茶道“和、敬、清、寂”的思想基础,被誉为日本茶圣。

(图:日本茶圣千利休画像)

  茶席伊始,不论是身份高低的武士,进入茶室前都要放下武器,怀着赤子之心入内。饮茶者在茶中渐入佳境,人、茶汤、茶器、茶室都没有了区别,仿佛进入了一个胜妙的世界。这种“以茶悟道”的追求,与中国禅宗的“不二之境”、道家的“由器入道”思想,有着深层的联系。

(图:日本茶圣千利休的茶室)

  高柳凌绪女士表示,在当代,茶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中、日、韩三国都是在同一个时代,欣赏着同一件美好的事物。

  韩国宫廷茶礼

  随后,韩国茶界领袖、韩国宫廷茶礼传承人、韩国茶礼教育院院长金福一女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韩国的生活茶与宫廷茶文化。

(图:金福一院长讲话)

  韩国自新罗善德女王时代,从唐朝引入喝茶习俗,后由遣唐使金大廉从中国带回茶种,并开始种植,从此茶饮及茶文化得以在韩国本土发展。

  韩国茶礼的形成,与中国关系密切。据考究,高丽时期,带有祭祀性质的五行茶礼形成,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是其思想基础。也正是这个时期开始,茶从王公贵族向平民阶层普及,茶文化开始盛行。

  据了解,到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王室尊奉朱子儒学,形成了以《朱子家礼》的冠婚丧祭之礼为核心的茶礼文化。朝鲜王朝后期,丁若镛、草衣禅师、金正喜等人大力提倡饮茶、种茶,将茶与文学、艺术结合,茶道再度兴盛起来。

(图:对韩国宫廷茶礼影响甚深的《朱子家礼》)

  金福一院长介绍,韩国茶文化以中国茶圣陆羽的《茶经》为圭臬,宫廷茶礼中所用的器具,包括了茶壶、茶碗、茶筅等。

  通过视频,金院长展示了韩国传统的王室茶礼,净器、投茶、击拂、出汤等步骤,从容有度,规制严谨。金院长介绍,整套茶礼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与阴阳五行的原理相契合。

(图:金福一院长视频展示韩国宫廷茶礼)

  通过金福一院长的展示,现场嘉宾对韩国宫廷茶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如何讲好中国抹茶故事?

  这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使我们略窥日韩两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

  无论是两国学者所介绍的日本茶道、韩国宫廷茶礼,还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以茶碗、茶筅调和茶粉的饮茶方式,实际上都渊源于古代中国的点茶法。

  茶文化的良好传承,为日韩带来软实力提升,同时也为其带来广阔商机。尤其以日本为例,1990年代始,瓶装茶饮料在日本流行,至今内需旺盛。而抹茶也成为一种主流口味,更远销欧美,征服了西方人的味蕾,来自日语音译的“MATCHA”一词随之风靡世界。

  正因如此,作为茶文化渊源地的我国,更应在茶文化的发扬上持续发力,这或许是中国茶行业发展未来的关键。

  如何做好中国茶质量,如何讲好中国茶故事,两者应同等重要。

  历史底蕴深厚的抹茶,自带文化属性。在当代,抹茶文化的发扬,不在于复原一套繁琐复杂的茶礼,而在于厘清这些问题:

  ●如何讲述好抹茶的前世今生

  ●如何讲述好抹茶的当代价值

  ●如何让用心研茶的企业讲好品牌故事,为人所知

  如何讲好抹茶的前世今生?陆羽《茶经》倡“精行俭德”、赵州禅师名偈“吃茶去”、苏东坡“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一碗质朴的茶,早已被古人赋予深层内涵。先贤从茶中获得的哲学思想,是当代讲好中国抹茶故事的重要养分。

  如何讲好抹茶的当代价值?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普遍焦虑,这成为当代的现实语境。抹茶绿色、天然、健康,可表征一种自然的、健康的、舒缓节奏的生活方式,为现代人的身心带来安慰。要敢于在当代语境下,延伸抹茶的意义,大胆探索抹茶的文化价值、营养价值、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用心研茶的企业,同样要讲好故事,让优质产品更为人所知,让优质的中国抹茶造福海内外消费者。这一点上,贵茶欧标抹茶一直在努力,用自身实力说话、用产品质量讲好故事。

  “世界抹茶看中国,中国抹茶在贵州”中国抹茶文化的发扬,当然少不了贵州抹茶的力量。

  陆羽《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究,文中所记载之地,皆属于今贵州省境内。自古以来,贵州不乏出产上等好茶作为贡品。而省内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都与茶有着不同的渊源。贵州茶文化,天生便有着独一无二的绝佳脚本。

  讲好茶故事,当然离不开过硬的茶品质。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日本、韩国的学者都对贵州茶、贵州抹茶表示认可,并寄予期望。

  “此行是我第一次品尝梵净山的抹茶,感觉充满香气、回甘无穷,完全可以在正式的茶会中亮相。”——高柳凌绪女士称赞。

  “中国贵州省因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中国最好的绿茶生产地。”——金福一院长如是评价。

  日韩学者的认可再一次证明,梵净抹茶大有可为。而作为梵净抹茶的重要一员,高品质、高标准、无污染的贵茶欧标抹茶,将迎来广阔前景。

  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代表自然的东方口味、东方审美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抹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大背景、大机遇。抹茶的未来,有待中国茶行业在塑造当代的“新时代茶文化”上进一步发力,让茶文化的浪潮助力优质的贵州抹茶走向世界。

  来源于: 贵茶欧标抹茶

找到约10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