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绿茶抹茶区别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原来日本抹茶也是源自中国,实际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前两天在余杭径山游玩,不仅参观了陆羽泉,品尝了“陆羽泡的茶”,还了解到一件有趣的事:原来我们身边经常可见的抹茶,其实并非真的源自日本,而是出自中国的隋唐时期,距今至少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

在明亮宽敞的径山旅游集散中心,专业的茶艺老师为我们表演和讲解了古人点茶斗茶的各道程序和知识,不得不说又让我大开了眼界。平时偶尔在商场里喝的抹茶似乎立刻变了味,或者这就是“速溶”和“研磨”的区别吧(正式的抹茶是指挑选细嫩的茶叶原料,经过蒸青、冷却、脱水、复合干燥、粉碎等多道工序制作成的超微粉末,与市面上销售的绿茶粉和绿碎茶有天壤之别)。

茶叶在中国最早的时候是作为贡品,供帝王和皇族饮用的,直到唐代,饮茶之风才慢慢扩散到民间。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记载:“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讲究的是“吃茶”。在唐代还创造了“煎茶法”,即: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候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由此,末茶吃茶法正式登上大雅之堂,这也是抹茶的起源。

清朝的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的抹茶冲饮之法就是唐宋年间的中国抹茶饮用法——点茶。

按照文献记载,日本茶道可以追溯到南宋绍熙二年,由日本僧人荣西禅师把点茶的方法带回了日本(包括种茶、制茶、饮茶之法和茶籽茶器)。中国末茶(即抹茶)在东渡日本后,地位超然,被奉为国宾之礼,被誉为日本之最。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性修为融合到一起,将饮茶的境界上升为道的境界,成为独具特色的日本抹茶茶道。荣西禅师也因此成为了类似于中国的玄奘法师般的存在。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抹茶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衰败于明朝。”至于为什么衰败,还得“责怪”明帝朱元璋了,因为他认为饼茶制作费工费时,下诏书废除饼茶制作,改变了茶的制作工艺,改为冲泡饮茶。后来又随着加工工艺的增多,逐渐出现炒青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形成了六大茶类,而末茶茶道逐渐断代、消失。

两个国家对抹茶截然不同的态度,也造成现在我们只要说起抹茶,总是先想到日本的尴尬。

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正式到径山来旅游,以前去径山寺(很多年以前)也仅是因为路过。没想到在这里还能接受如此多茶文化的薰陶,颇有点“来晚了”的感觉。同行的小姐姐在茶艺老师“手把手”地教导下,体验了“点茶”的全程,如果你们来径山游玩,正好遇见有这样的表演,也可以要求试试哦。

图文来源于: 阿陆,知识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喝茶大军里,70、80、90后的区别有多大?

一转眼,时光荏苒,90后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70后当爷爷奶奶的也比比皆是。

都说70后、80后、90后有天与地的区别,那么,大家对茶生活的态度又有什么不同呢?

为什么要喝茶?

70后:茶是一片有文化的叶子,茶文化更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日常调养身心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中国人,哪有不喝茶的?

80后:工作应酬的必备品,平时送礼也拿得出手。喝茶还可以缓解下平时的生活压力,让自己慢下来。

90后:好喝,合我口味!

去哪里喝茶?

70后:老式茶馆有氛围,只是现在不好找啦;各种茶会也不错,只是商业气氛太浓。要是哪日天气好,跟三五老友去郊外品茶,也是蛮惬意的。

80后:高档茶会所、茶馆、办公室 

90后:茶饮店、休闲咖啡吧或有情调的文艺小茶馆。

平时喝什么茶?

70后:普洱,还是老班章够霸气;绿茶,最好是头采的;乌龙茶,正味铁观音难寻……

80后:有品牌有面子就行,至于口感,没那么多讲究,一般喝比较大众口味的。

90后:绿茶、红茶,奶茶、抹茶…… 想起来蹭个茶,哪个口感适合,方便喝,就喝哪个~

如何评价茶?

70后:这茶回甘生津、醇厚滑爽、香气馥郁,好茶!

80后:这茶口感不错,价格也合适,不错。

90后:哪个减肥、美容效果更好?

茶会用专业茶具吗?

70后:喝茶当然要配齐一套好的茶具。

80后:基本茶壶茶杯还是会用到的。

90后:会用好看的茶具。

喝茶聊什么?

70后:政治、经济不离口,当然养生也不能少!

80后:工作、房贷、孩子学费像大山,情感不顺更是烦。

90后:感情、游戏是关键,穿衣打扮不可少,哦,对了,还有星座。

喝茶时听啥歌?

70后:来段经典的古琴曲吧!    

80后:没特别要求,不要太吵就行。    

90后:够清新,够文艺,够潮流!

茶对你来说是什么?

70后:一种爱好、一种寄托,修身养性。

80后:缓解生活压力,让内心宁静。

90后:提神用的。

对茶友的选择?

70后:志同道合的人

80后:能谈工作、谈合作的工作伙伴!

90后:臭味相投的人

会在朋友圈晒什么茶?

70后:自己收藏的茶饼、紫砂壶,还有偶尔喝到的好茶,最好配段心灵鸡汤或人生感悟。

80后:好茶好器、和茶友合照 ,顺便感叹一下时间过得快。

90后:各种自拍根本满足不了,小视频奉上,直观生动!    

——70后、80后、90后,快来对号入座!

 

铁观音不是绿茶,大红袍也不是红茶

  在唐代之前,茶并不是单纯的饮料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度。但茶叶从被发现以来(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长期被当做药,或者是一种和葱、姜、蒜差不多的调味料。直到中唐左右才慢慢变为一种单纯的饮料。不过唐代饮茶还保留着像煮菜汤一样的煮法,并且加点盐调味。这种喝茶方式跟煎药差不多,所以被称为“煎茶法”。直到宋代,制茶的时候还会往茶叶里加点香料什么的来增加香气,不过唐宋之际人们开始慢慢意识到茶本身就有非常美好的香气,并主张不添加其他香料的清饮方式。我们熟悉的茶叶泡饮方式则是晚明才逐步形成的。

  中国茶饮在日本的发展

  中国茶及饮茶方式总共经历了三次向日本传播的过程,其中第一次是在唐代,但并没有形成广泛的流传和影响;第二次在宋代,得到了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支持,并吸收了佛教思想形成了抹茶道;第三次则在晚明,但没有得到日本统治阶层的支持,形成的是仅在日本文人阶层流行的煎茶道。

  抹茶道

  在宋代,人们喝茶的时候不再往茶汤里加盐,而改为把磨细的茶粉放在碗里先用一点水调成浓稠的茶膏,再用沸水一边冲点一边击打形成丰富的泡沫。这种饮茶方式被称为“点茶法”,也叫“末茶法”。末茶的“末”指的是磨细的茶粉,茶末儿,所以是没有提手旁的。不过这种饮法方式传到日本后演变成了一整套带有宗教意味的程序,并多了提手旁。这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抹茶道。

  这其中所用的抹茶也不是普通的绿茶粉,而是在采摘前经过覆盖遮阴处理,蒸汽杀青后不经揉捻直接干燥,并用石磨研磨而成的极细茶粉。所以,抹茶道是一整套仪式和程序,抹茶则是所用到的茶粉,二者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煎茶道

  至于比较小众的煎茶道,则起源于晚明时期中国流行的泡饮法,也就是直接用沸水冲泡散叶茶的喝法。这种饮用方式更为方便日常。由此可知,日本煎茶道并不是我们国家唐代煎茶法,而更接近我们今天喝茶的方式。只不过日本煎茶道喝的茶是日本“煎茶”。这是一种和抹茶一样采用蒸汽杀青,并经过揉捻、烘干和精制而成的茶。

  中国茶那么多,却不是同时形成的

  前面说到唐代的煎茶法和宋代的末茶法用到的都是一种叫做蒸青团茶的茶,这是一种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的绿茶。我们现在熟知的绿茶,比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这些大多是明清以后才出现的。

  红茶和乌龙茶大约出现在明末清初,红茶的创制早于工序更为复杂的乌龙茶。这几年流行起来的、制作工序最少的白茶则创制时间最晚,大约在清朝末年。红茶、乌龙茶、白茶的制作都起始于萎凋(一种将茶鲜叶静置并让它自然蒸发水分的过程)。

  黑茶和黄茶的出现早于红茶,起源于绿茶工艺。绿茶、黑茶和黄茶的制作都起始于杀青(一种通过高温终止茶叶内部酶活性的工艺,形式主要有蒸汽杀青的蒸青、锅炒杀青的炒青)。现在除了湖北的恩施玉露茶采用蒸青外,其余绿茶基本采用锅炒杀青。

  你现在的喝茶方式,起源于明清时期

  就有记载的文献来看,我们现在喝茶的方式和明清时期的人们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比如,在杯子里放一点茶叶然后用开水冲的“撮泡法”;以及用小茶壶泡茶的“壶泡法”。

  最主要的原因是,虽然现在的制茶工艺越来越精细,但现代茶叶的制作格局在明清时期已经基本形成,而茶叶的饮用方式是与茶叶的加工相适应,并紧跟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比如,现在人喝茶跟明清时期的人喝茶最大的区别就是用电烧水而不生炭炉。

  明清时期没有图中的玻璃茶海,只有壶和杯

  一般壶为紫砂壶,杯为瓷杯?拍摄:紫笋

  铁观音不是绿茶,大红袍也不是红茶

  有这么一个绕口令“听说北方人管绿茶叫青茶,并以为铁观音是绿茶,但其实不知道铁观音真的是青茶,而青茶不是绿茶是乌龙茶”。这其实说的是大家对于茶叶分类的误解:茶并不是单纯按照颜色来分类,茶叶分类的基础是制作方法,也就是工艺。

  铁观音和大红袍都经过一个叫做“做青”的工序,这个工序是乌龙茶在工艺上区别于其它茶类最核心的特点。不管绿茶还是红茶都没有这道工序。

  做青:动图中的摇青和不摇静置交替进行的过程?拍摄:紫笋

  大红袍之所以看起来外表乌润,是因为在初制结束后还要像烤面包或者烘咖啡豆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焙火,茶叶表面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而色泽加深。铁观音则一般不经过这道工序而保持青绿的外表。并且传统的铁观音或者还没有焙火的大红袍是青色的,和绿茶的绿色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被称为“青茶”。现在青茶和乌龙茶所指的含义基本相同,但最早的时候乌龙茶指的是由乌龙茶树品种做的茶,乌龙茶树品种通常会被做成青茶,所以后来慢慢用乌龙茶来指青茶大类。

  紫砂壶泡茶好还是瓷质盖碗好

  根据不同的茶来选择不同的茶器是让生活更具仪式感的方法。紫砂多孔易吸附的材料让它更适合冲泡一些像熟普、六堡茶等黑茶,或者老白茶、陈香型铁观音等老茶。茶叶在存放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杂异味,这些都可以被紫砂的材质吸附而让茶汤喝起来更加纯净好喝。

  瓷质或者玻璃质的不管是盖碗还是小茶壶都不具有吸附的特性。这种材质更适合冲泡具有馥郁香气,着重感受茶香的茶,比如乌龙茶。当然盖碗现在是一种通用茶器,所有的茶都可以用盖碗冲泡。这或许是因为盖碗不但易于茶水分离,同时也方便感受碗盖中凝聚的香气。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