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类茶艺

找到约1,331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艺里的技艺与内涵——赏茶(郑永球老师版)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郑永球老师大概10年前发表于《广东茶业》上《论茶艺的演示技艺和内容内涵》一文中关于赏茶的选段。虽然十年过去了,茶馆、茶艺、审美意识等等都在缓慢发生着变革,但倘若我们从中细细提取一些理念,明白审美与功能背后的由来,进而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很容易就形成有独特风格与生命力的茶艺作品。

      郑永球,教授,高级农艺师,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副所长,主要研究茶俗、茶艺。

—————————————————————

      茶艺是品茶生活,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其技艺程式是体现艺术的,包含有赏茶、配具、烹泉、冲泡、品尝等十多个步骤,都很讲究艺术,很有特色,其内容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人生哲理。在茶艺演示过程,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茶叶茶具等物质状态和技艺表现形式,发挥内容内涵的功能,从而营造品茶艺术氛围,增添情趣,提升文化品位,获得更加美好的精神感受,创造更高尚的精神文明,是茶艺活动的目标,也是茶艺馆茶艺服务取得良好效益的关健。借此,笔者以《论茶艺的演示技艺和内容内涵》为专题,按茶艺演示程序分步骤谈述个人对其技艺和内容内涵的见解,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共同提升茶艺生活的文化品位。

      赏茶,为茶艺演示程序的步骤之一,其形式是艺术地让顾客观赏茶叶,表面看来,只是欣赏茶的外形而己。如何从这表面看来很简单的赏茶步骤中理解其内容内涵,又如何在赏茶演示过程发挥技艺的艺术特色,使赏茶的技艺形式和内容内涵更丰富、更有意义,值得茶艺师认真探讨。借此,谈谈个人见解。

一、赏茶的发源

      品茶先赏茶,为什么?这也许是人们生活习惯的结果,看到的物品,自然欣赏一翻,精美食品,往往还不愿意一下子吃掉。赏茶习惯的形成,可能发源于对茶叶形状的赞美,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如李白诗《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中的“曝成仙人掌”,就是因该茶形似“掌”而赞誉为“仙人掌”名噪一时。引起当时许多人士对茶形态的赞美,如“紫笋茶”、“鸟嘴茶”等。宋代以团饼茶为贵,以诗赞美茶形态的就不少,如苏轼对《月兔茶》有诗赞“环非环,块非块,中有迷离月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缓带双飞莺。”诗中以玉器“环”和“块”比拟团茶的贵态,以“似佳人裙上月”和“上有双衔缓带双飞莺”形容其华美。然而,真正意义的赏茶是明清泡茶技艺兴起以后。明清以来,六大茶类兴起,更追求茶的外形美姿,如“旗枪”、“雀舌”、“银针”等名目众多,赏茶更有意味,品尝前见到如此美姿谁不欣赏一翻?渐渐地习惯成自然,成为品茶的必然步骤。

 

二、赏茶演示的意义

      赏茶是茶艺演示过程的首要步骤,对提升顾客的品茶兴趣感及茶艺意识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其一,茶艺是实实在在的品茶生活,既是品茶,自然茶的品质很重要,优质的茶叶是品茶过程获得好的色、香、味感觉的先决条件。赏茶演示可首先让顾客欣赏富有特色的优质茶叶,从而引发顾客的品茶兴趣,尤其是对独到风韵的追寻。其二,茶艺演示讲究的是艺,包括演示操作所表现的艺术和茶叶、茶具形态所体现的艺术。

      在茶叶形态方面,我国地方名茶富具艺术特色,如龙井茶的翠绿扁平状、碧螺春的碧绿卷螺状、铁观音的砂绿珠粒状、单丛茶的金黄壮直状等等。为什么要加工成如此有特色的形状?其独具特色的形状不仅仅是顾客识别茶叶品类的标志,更主要的是突出艺术创意,希望顾客能以艺术的意识,把其作为一种艺术品欣赏。正山于此,名茶在评比中外形评分占品质总分的30%左右。可见,外形的作用不可忽视的。表明了赏茶对营造茶艺活动氛围,提升品茶文化品位具有良好作用。

三、赏茶的演示技艺

      赏茶演示技艺是指茶艺师在茶艺开始时从小茶叶罐中取出茶叶摆设于茶荷上并端给顾客欣赏的操作表现形式。茶艺师的赏茶演示技艺水平发挥如何,会对顾客品茶心理产生不同效果的影响。在此,笔者提出几点商榷意见:

      1、所用茶具要精致:茶具是赏茶时必然看到的,总体来说,茶具精致、配套协调、艺术风格突出,才能衬托茶叶的美态,技艺的美姿。所用茶具包括:精致小茶叶罐,用于储放从大包装中取出的茶叶;茶匙,用于从小茶叶罐中取出茶叶;茶刮,用于把茶匙上的茶叶拨到茶荷上并摆设好;茶荷(或精致浅碟),以白瓷为佳,用于摆设茶叶给顾客欣赏。

      2、操作程序要流畅:双手操作配合默契,全过程一气呵成,才能让顾客感受艺术,不要断断续续。其操作程序可作如下设计:左手拿起小茶叶罐交右手执住—左手轻轻地把罐盖打开—左手放下罐盖然后轻执茶匙轻柔地向茶叶罐中取出茶叶—右手放下小茶叶罐然后轻执茶刮轻巧地把茶匙上的茶叶拨到茶荷上并摆设好—双手分别放下茶匙和茶刮然后端起茶荷送至顾客座前请顾客欣赏—回座,一边礼貌地向顾客介绍茶叶的主要品质风格,一边把茶叶罐盖好。

      3、技艺要雅观文明:茶艺演示并非泡泡茶而已,技艺姿态要雅观、要体现艺术、体现个人修养,体现文明

      为此提出以下“五要”:一要手指姿态雅观,执拿茶叶罐、茶匙和茶刮宜用大母指、食指和中指,因为仅用三个手指执拿的姿态显得较雅观,但无名指和小母指要做出雅观的姿衬托态。端茶荷要双手,用大母指及食指,也可再加用中指。或手指拼拢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二要动作轻柔灵巧,包括用茶匙取茶、用茶刮拨茶、拿放茶叶罐和端茶荷等,女性还要特别注意手腕柔软,姿态优雅;三要全神贯注,让顾客感觉到你的专心和真诚;四要注重礼貌,茶为礼仪的象征,茶艺演示要十分讲究礼貌礼节;五要无心理压力,轻松自如,保持良好表情,给顾客轻松愉快感;六要注意卫生,手要干净,不染指甲,操作过程不能触摸茶叶。

      4、茶叶用量要适当:一般为每个茶荷摆设茶叶10克左右,座位相邻的顾客可2一3人共赏一茶荷,当顾客间座位相距远而伸手不便时,可另添一茶荷。但要注意,并非多取多设就好,茶叶取出罐后会散失香气,还会吸入杂香异味,过多取出会影响品味乃至品茶效果。如果是顾客买下来的茶叶,更要谨慎从事。

      5、介绍要讲究技巧:讲技巧是为了让顾客听得轻松愉快、听得有意味、听得有追寻心理。介绍技巧有三要:一要语调柔和,音调要有起伏感;二要语言快慢适度,有节奏感;三要突出重点,见后面“赏茶的技巧”所述。这样才能让顾客愿意听,听得进去,听得有味道。

 

四、赏茶的内容内涵

      赏茶,欣赏些什么?如何欣赏?有哪些文化内涵?是茶艺师应了解的。

      1、赏茶的内容。欣赏些什么?茶艺演示的赏茶,不仅仅是看茶,其内容概括起来,可有三项:首先,让顾客看到的是茶具,包括所用茶具的个体形态和整体配套的艺术风格;接着,让顾客欣赏的是技艺姿态,在前面演示技艺中已述;再后,也是最重要的,才是让顾客直接欣赏茶叶。就欣赏茶叶外形而言,欣赏的因子可有:形状、紧结度、色泽、匀整度、显毫、锋苗、干香等等。其中,形状是否美观具艺术感、色泽是翠是黄以及润泽否、干香是否明显等是主要欣赏因子,显毫和锋苗多针对绿茶等而言,对乌龙茶并不重要。

      2、赏茶的技巧。如何欣赏?重要的是突出“赏”字,欣赏茶具要看个体是否造型别致,还要看整体的形态色泽配套是否协调并形成某种艺术风格。欣赏演示技艺要看艺术姿态,是否表现出艺术观感。欣赏茶叶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三点:其一,要注意扬长避短。要结合茶叶的独到风韵有所侧重地向顾客介绍,以引起顾客的注意。赏茶不同于感观品质审评,感官品质审评要对茶叶的品质因子进行面面俱到的评价,哪些因子好,哪些不好,好到什么程度等等;赏茶只需突出品质的长处介绍给顾客即可,不足方面可不介绍。其实茶叶也象做人一样,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不同茶类花色、不同产地之间,其品质风格各有所长,要有意识地引导顾客欣赏突出的品质风格,那方面突出,欣赏的注意点就放在那方面,如绿茶类的艺术形态,单丛茶的花香或蜜香。其二,要懂得由表及艺、由表及里。欣赏茶叶不宜肤浅地停留在表面看看,要以观形寻韵的观念意识深入发掘联想,才会获得不寻常的品味。所谓由表及艺,是指引导顾客从茶的形态认识其所蕴涵的艺术,象什么,美在哪里,有哪些艺术意味?等等。所谓由表及里,是指引导顾客从茶的外形特征认识其特有风韵。赏茶是茶艺的开始,不可能一下子就品尝到茶叶内质的色香味,但其外形特征往往与内质风韵相关,如色泽与汤色、干香与汤香、匀净与味韵等等。其三,要运用艺术的或传奇的手法介绍茶的风韵,引导顾客提升赏茶艺术意识。

      3、赏茶的文化内涵。所谓文化是指从活动过程获得精神上的感受、联想以及观念意识;所谓内涵是指精神意识上的含意或含义。对茶的赞赏,苏轼有“从来佳茗似佳人”诗句,其意耐人寻味,不仅是形,重要的是韵,即内涵。笔者认为,赏茶的文化内涵是指:优美的茶叶、茶具和演示技艺让顾客从精神上获得某些特定意味的美好感觉或感受,从观念意识上提升对茶艺的理解。这里特定意味的美好感,即精神含意或含义是什么可概括为两个字,即“美”和“真”。所谓“美”是指顾客从茶叶、茶具形态和演技姿态中获得艺术的美好感受。仅就茶叶的形态而言,我国的地方名茶是具艺术底韵的,就单个名茶来看,艺术姿态风韵独到,就多个来看,艺术造型有条状、颗粒状、扁平状、螺旋状、雀舌状、银针状等等,可谓多姿多彩,英姿飒爽。其美姿,能让顾客从中获得艺术感,获得美的感受。所谓“真”是指真实、真诚、纯真,体现于茶具的真朴,技艺的真诚,更主要的是体现于茶叶的天然纯真。我们的现实生活虽没脱离自然,但就我们许多城里人来说,生活的环境几乎都是人造的,食品也往往一再加工,缺少了天然韵味。天然虽美好,但似乎可望不可及。茶叶虽然小,但其天然美姿、鲜润色泽以及香韵却能使顾客特别地感悟到茶的纯真,体味天然,望怀自然,获得回归自然的感受。这也许正是经历了数千年的茶叶,在今天为什么更令人喜爱的主要原因。

      赏茶在茶艺演示过程虽然只占很短时间,但其内容内涵却很丰富,对品茶艺术氛围的形成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对茶艺效果能产生较大影响,值得重视。如何在茶艺过程发挥好赏茶的作用,有待茶艺师对茶叶品质的深入及全面了解,对其演示技艺和内容内涵的充分认识和灵巧运用。

点茶法和绿茶茶艺,你知多少?

点茶,也常用来在斗茶时进行。它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进行,但也可以独个自煎(水)、自点(茶)、自品,它给人带来的身心享受,能唤来无穷的回味。

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喝茶时也用这种方法。

具体来说,是不直接把茶放入釜中煮熟,而是先把饼荼碾碎,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以釜烧水,水微沸初漾时就在茶碗中注入少量沸水,将茶叶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为了能给客人献上一碗美味可口的茶,水温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点茶的过程中,炭火也就变得非常关键。调炭的时候,有“三炭”的说法,即底火、初炭(首次添炭)后炭。

此外,使用地炉点茶时,这“三炭”更是别有一番情趣,具体做法是:首先清理好地炉内部并撒好石灰,然后将三根圆形短炭作为底火放进炉底。准备工作结束后,将客人迎进茶室。

在开始第一次添炭时,以底火炭深周围刚好披上一层薄薄的灰时添炭为好,如果底火的火势太弱,连地炉本身都没有烘暖,这就会显得主人太过冷淡,缺乏对客人的体贴之心。

相反,如果底火的火势太强,第一次添炭的时候,底火炭都要燃尽了,这不但缺乏情趣而且也不利于恰到好处地调节水温。所以,底火的准备工作比添炭要难。


斗茶,始于唐代,当时被称为“茗战”,后盛于宋代,被称为“斗茶”,是古时候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其实就是比赛茶的好坏。


据考证,斗茶初见于以出产贡茶闻名的福建建州茶乡,是在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项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就好像是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所关注。


参加斗茶的人要献出自己所藏的名茶,让大家轮流品尝,决出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茶汤的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上乘者胜。



斗茶的场所,通常选在比较有规模的茶叶店。这些茶叶店大都分为前后进,前厅阔大,是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这便于煮茶。有些茶叶店还会有一些房间,老板的一家人也都住在里面。


当然,一些街坊、工友喜欢此道者,几个人一起小聚谈论茶道,也有说斗就斗的。有些人家里有较为雅洁的内室或是环境优雅的古旧庭院,都是家里临江、临湖的,也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胜负的判断标准,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也就是茶水的汤色,标准是以纯白色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一筹。汤花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的色泽与汤色密切相关,因此汤花的色泽也以鲜白为上。


此外,还要看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负,晚者胜。斗茶多为两人,通常三斗两胜,计算胜负的术语叫做“相差几水”。



绿茶茶艺表演需要准备以下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绿茶茶艺表演的基本程序如下:



1.焚香静气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燃香去营造肃穆祥和的气氛,由此达到驱除妄念、心平气和的目的。


涤净心源。我们要发自内心地尊敬茶,因为它是圣洁的灵物,在冲泡之前我们一定要涤心净手,尽量是用清澈的泉水去洗净世俗的凡尘和心中的烦恼,让自己伴随着祥和而宁静的心态进入茶境,以便能够充分地享受品茶的温馨和愉悦。


冰心去凡尘。泡茶所使用的器皿应是冰清玉洁,所谓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很干净的玻璃茶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其茶芽较为细嫩,如果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对茶叶中的维生素造成破坏并因为茶叶烫熟而失去了茶味,所以应该等开水降温到80℃的时候再去冲泡。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



2.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从来佳若似佳人”,他把好的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茶杯中。


甘露润连心。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乾隆皇帝曾把绿茶称为“润莲心”。“甘露润莲心”是指在开始泡茶前先向茶杯中注入少许的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凤凰三点头。冲泡绿茶时很讲究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就好像是凤凰在向尊贵的客人点头致意。



3.碧玉沉清江

在茶杯中充入热水后,绿茶先是会浮在水面上,然后再慢慢地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观音捧玉瓶。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各位客人,被称为“观音捧玉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大家要认真观察杯中的茶芽,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被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被称为“针”,弯曲的茶芽被称为“眉”,卷曲的茶芽被称为“螺”。


大家还可以轻轻地摇晃一下茶杯,好像是有生命的精灵在跳舞,非常生动有趣。

4.,慧心悟茶香

绿茶的茶香淡雅清幽,应用心灵去认真感悟,才能闻到绿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那种清纯悠远、难以言说的生命之香。


淡中品至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不像红茶那样醇厚浓艳,也不像乌龙茶那样茶韵醉人,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品,就一定能够从淡淡的绿茶美汤中品味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自斟乐无穷。品茶之乐,乐在闲适和怡然自得。在品了头道茶之后,绿茶的茶艺表演也就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大家应自斟自饮,通过亲自动手,从茶室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听障学生《茶艺》特色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心理疗愈策略反思

听障学生《茶艺》特色课与专业技能课心理疗愈策略反思

一、主题反思: 立德树人,牢记宗旨

茶文化,是品饮文化,符合听障学生通过 “吃喝体验、器官享受”来认识世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听障学生,认识外面的世界,以吃喝体验感受为主。学生头脑简单,吃不到喝不到,就会对只是看看视频和图片的《茶艺》课堂不感兴趣了,就会转身离开,何谈茶文化的浸润与滋养?何谈“静养心,定生慧”的心理疗愈?留不住学生,就有违学校给初中部学生开设《茶艺》特色课/给中职部学生开设《茶艺》专业技能课的初衷——用“茶文化滋养和疗愈学生身心,实现立德树人的宗旨”。由于手语表达的“缺憾”,我在每一堂《茶艺》课件的制作上煞费苦心,白天课余时间,静音观看众多的相关短视频,从中精选出带有字幕的短视频,保存好网址;等同事下班离校后,在办公室里翻录所需要的视频资源;然后穿插进课件里,用于《茶艺》课上实操前的时间段里播放。每一堂课,一款新的茶品,播放视频涵盖这款茶的起源、茶农民族特色、自然生态环境、采摘经过、制作工艺、作用与功效、冲泡流程、品鉴滋味与感受等等。落实《茶艺》课“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了解每一款茶蕴涵的历史渊源,感恩每一款茶的来之不易,懂得茶农的艰辛,敬仰制茶师傅的技艺精湛,通过茶文化的浸润与品饮文化的滋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现状反思:生命至上,选名择优

茶,毕竟是入口的,严把品质关,为师生的生命负责。因为茶品众多,我一个人的工资实力不足以“集齐”所有的名优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昨天,听一位主播分析:一分价钱一分货。虽然不是所有的高价都能买回名优茶品;但是低价是绝对买不到好茶的。与其到处踩坑、交“学费”,不如购买大品牌茶——大品牌茶,存在低、中、高档次,无论价格高低,绝对是真品,不会存在假冒伪劣。” 我也是边学边教《茶艺》课的,在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面前,真的是才疏学浅,但是始终坚守每一类茶品,都想让学生品鉴到“标杆茶”。春节至今我自费下单六百多单了,贵的买不起,便宜的又感觉品饮不安全,拍回来的又不敢给学生品鉴;就是在这种状态下,我拿着茶请茶艺师来试喝,没问题后,才敢拿到茶艺课上让学生品鉴、冲泡演练。目前,缺少的大类是黄茶,我所在地区,实体店鲜有经营的;网上因为没有辨识能力,不敢购买。“六大类”中,缺少“榜上有名”的茶品。采纳这位主播的建议,建议校长,指定线下大品牌实体店,选购大品牌茶,严把茶品关,确保师生的品饮安全,为生命保驾护航。学生无言,苍天有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三、策略反思:茶品选优,去伪存真

茶艺,修身养性;茶道,提升境界;茶真,人才能真;具有去伪存真的辨识力,人生路上避免少走弯路、少掉坑里。根据茶学界以及教学实践,我重新修正了《茶艺》课程体系:以“六大类+再加工茶+特种茶+普洱茶(生/熟)+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为主线,突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的品饮体验。尽我所能,每堂《茶艺》课上品鉴一款新茶样,让学生品饮到最正宗的核心产区的茶品。以云南普洱茶为例,普洱茶归属“六大类”中,茶学界很有争议,也自相矛盾。若是,把“生普归于绿茶,绿茶只有一年的保质期;而生普“没有”保质期,岁月久远,转化越优”;把“熟普归于黑茶,黑茶与熟普皆是后发酵茶,越陈越香;但是普洱熟茶,又有别于湖南(安化黑茶)/湖北(青砖茶)/广西(六堡茶)/陕西(泾阳茯砖茶)等等”。所以,在《茶艺》课的教学实践中,不能拿绿茶顶替生普,也不能拿一般的黑茶顶替熟普。听障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来就相对薄弱,根本理解不了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于是,我只好顺应普洱茶界的呼声,把普洱茶单独视为一个类别。云南普洱茶山头成千上万,产出的茶品名称就有千千万万。再比如,绿茶类中的“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安吉白茶”等;白茶类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皆选自核心产区。有人不理解说:“只要是白毫银针就行,没必要非得是核心产区正宗品牌,越便宜越好。”再者:“让学生看看视频、看看图片就行,没必要堂堂喝茶。”开课两年来,尽我所能,坚持每一堂《茶艺》课上,让学生品饮到一款新的“最具代表性的茶品”,目的是让学生记住“人生第一口茶”的滋味,成为日后走向社会品鉴茶品时辨识真伪的“标准/标尺/标杆”。

四、耗量反思:茶样难寻,自掏腰包

因为坚持每一堂《茶艺》课上都能让学生品鉴到“好茶”,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每一名学生都要演练“泡茶”技艺,为今后参加“山东省残疾人《茶艺》技能大赛”储备选手;因而对茶样茶品的消耗量剧增(每堂课,按到课师生人头计,每人一泡5克干茶样;这堂课就得消耗茶样“5乘以人头数”。例如,电视台来采访录像那一次,我带领8名学生,演练“铁观音”的冲泡流程,头一天演练了一遍冲泡流程,茶样消耗量是5克*9人=45克;第二天录像前,又演练了一遍,茶样消耗量45克,正视采访录像时,又重新换上干茶样,展示冲泡技艺,茶样消耗量45克。为了这一次的采访效果,两天演练了三遍,共计茶样消耗总量为135克。然而“铁观音”茶样,学校前期的采购清单上只有一泡8克,是我拿自家一大罐铁观音茶来给学生练手,才圆满完成这次采访录像,虽然电视台播放时不过几秒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茶艺》课师生人数最多时,达到13人。目前,初中部特色课4名学生,中职部专业技能课4名学生,1名老师出席两次)。每当新学期开学,即便是学校领导签署了《茶艺》特色课购买茶样的审批表,但是到财务支付给卖家还是有一个过程,在这段“空档、断档”中,新学期的《茶艺》课已经“开泡”了,不能“等米下锅”,有可能一等就是一个学期过去了。于是,我自掏腰包寻茶、购茶,至今,已下单694余单了(平均1单1元,694元;平均1单10元,6940元;平均1单100元,那就是69400元了……)。

五、公益筹措,丰富茶样

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买齐“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茶”,来满足《茶艺》课上的品鉴茶样及耗量。就把所有的节假日和夜晚时间,来刷 “茶直播间”,通过连日观看或购买品鉴,发现这家的茶品优、主播品德好,又是自家的茶企大公司,我就克服“难以启齿”的自尊心理,留言:“你家做公益捐赠茶样吗?可以随我下的单多送几款茶样(含残饼)吗?丰富学生茶艺课品鉴茶样。”或留言:“我买不起的,不认识的、见识不到的——孤饼、奇饼、残饼,主播可以积攒着,然后可告知我下单,并随单赠送给特校《茶艺》课做品鉴茶样。目的是通过品鉴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深层地爱上茶文化。”春节至今,没有睡过一个好觉,陪主播互动到深更半夜,甚至天亮,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和身心健康,来换取主播的“大爱” 捐赠——更多的时候,是我在这家直播间有高额的消费时,主播才“随单”发点残饼茶样。茶遇有缘人,期间遇到几位“纯粹”的爱心人士,一位杭州老师,把他“冲动”多拍的茶品,快递寄来,却让我删除了朋友圈中以示感谢所编发的图文;一位广西老总,把他珍藏的“天花板”茶,快递寄来,作为品鉴茶品优劣的“标杆”;一位海南岛女士,通过让客服修改地址,由直播间负责发货,快递爱心。一泡茶样不嫌少,一个残饼不嫌多,万水千山,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这样为丰富茶艺课品鉴,积累着茶样茶品。《茶艺》课上,我告诉学生们:每一款茶样的来历,每一位茶人的故事。当学生长大成人,要怀抱“涌泉”之情怀,回报祖国、社会、学校、父母,以及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点滴之恩”。更多的时候,是被拒绝,令我无地自容;更有甚者,诱骗我下单,货到后除了自己购买的茶品,没有任何赠送;但为了学生,我愿忍辱负重/负重前行。

六、呼吁“本土香茗进校园”。前期侧重于中国茶文化对于世界茶文化的贡献,纵观古今中外的茶文化历史发展,可谓宏观而高远。尤其是《茶艺》课的教学与品鉴过程中,重视了对“名山名茶”历史渊源的追溯,却忽视了烟台市本土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1. “烟台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金元年代史志记载“昆嵛山产茶,元初设茶场提举”。“北茶1号”茶树新品种的培植成功,突破了中国茶树种植的高纬度(北纬36°16′-38°23′)瓶颈,烟台市所辖的15个县市区,154个乡镇(街道办),6137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3.3万亩,年总产量540吨,茶资源丰富。

2. “烟台茶”在中国茶文化(名优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全国茶叶权威专家鲁成银研究员对烟台绿茶给予“墨玉绿,小米汤,豆子香”的独特品质评价。2021年6月“烟台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烟台茶”正凭借其原生态、高品质的特点成为北方茶界新秀。

3. “烟台茶”加工品类丰富。由于烟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特茶香,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化验分析,“烟台茶”鲜叶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高,其中黄酮、儿茶素、氨基酸含量高,高纬度相当于南方地区的高山茶。现在已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等五大茶类,品质优异,特点鲜明,屡次在国际国内茶叶评比大赛获奖。

4.烟台市茶叶学会勇担“社会责任,爱心奉献”。张志刚会长带领的烟台市茶叶学会,不仅对“烟台茶”培育成功、荣获地理标志保护、推动烟台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疫情期间,勇担“社会责任,爱心奉献”,不仅为烟台市对口支援的黄冈市中心医院捐赠海阳绿茶等物资19.6万元,会员累计捐物捐款达38.2万元;又在本土抗疫攻坚战中,捐赠大批防疫物资。当张志刚会长得知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听障学生开设《茶艺》心理疗愈课时,表示捐赠“烟台茶”(五大类)用于《茶艺》课品鉴茶样(含耗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呼吁“本土香茗进校园”,不仅顺应时代的发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健全学生认识世界的心理特点是“由近及远”,那么残障学生因生理上的局限,“由近及远”更符合其认识世界的心理特点。倡议“本土香茗进校园”,不仅填补上了本土茶文化缺失的空白,使学生产生“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自豪感,或许更能巩固《茶艺》特色课与专业技能课对听障学生心理疗愈的效果。

杨慧: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烟台市委委员,辽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正教授(四级)、作家(省作协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荣获2020年度 “先进心理咨询师”奖。长期致力于一线高考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曾系市《语文》专家库专家;市关工委宣讲师;市作家协会理事;评论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周刊》签约作家;中华语文网“名师博主”;教师博览“学者名师”;《中学生作文》专栏撰稿人。累计发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二百余万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三十余篇,出版教育教学专著两部;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信息化大赛二等奖、课题研究等二十余项奖励;擅长“校本教材”的编著,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近年来,潜心钻研人本中心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排列治疗、家庭治疗、心理图卡(OH牌)疗愈、曼陀罗绘画疗愈、沙盘游戏疗愈、青少年抗挫力、非暴力沟通、绘画分析与心理疗愈的实践应用。对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听障学生《茶艺》特色课和《茶艺》专业技能课;担任师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咨询;以及社会团体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

亲爱的茶友:

请动动你的小手指在末尾处点赞并转发出去,

你的点赞是对烟台茶学会最大的肯定哦!

我们会一如既往的努力,

为大家送来更多新的茶修知识。

来源:烟台市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0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