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立顿茶种类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立顿被弃,但中国袋泡茶的好时候刚刚开始

导读:联合利华茶业务(除去即饮茶)要被出售,其中就包括全球茶包巨头品牌立顿。一年可以贡献20亿欧元收入的这一板块,预计将在2021年底完成出售,正在引发各界关注。

年销售接近30亿美元的立顿即将被转手,将会给全球茶饮格局带来新的变数,更为中国式茶饮带来思考和启示。有人因立顿被出售而质疑中国袋泡茶市场的价值,但其实这片市场在中国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被巨头身份反噬,立顿被卖不是茶饮市场的“锅”

事实上,中国袋泡茶年消费量占全国茶叶总消费量仅5%左右,远低于全球23.5%的占比,提升潜力巨大。所以,甩锅给茶饮市场是不应该的。立顿被卖最重要的原因是立顿自己的品牌老化和联合利华的发展策略调整。

立顿茶包虽然营收相对稳定,但是缺少了持续增长的能力,显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联合利华在2019年财报里提到,国际市场上茶业务销量出现下滑,原因是发达市场消费者对红茶的需求下降。联合利华首席执行官乔安路(AlanJope)在2020年初表示,茶业务影响了联合利华的业绩增长和利润。

自2015年以来,联合利华的收购重点一直是护肤品和化妆品。在过往价值共计110亿欧元(约合852亿元人民币)的30笔交易中,美容个人护的交易额占据了近四分之三。这个利润率更高的板块,或将成为联合利华下一步的重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增长乏力的茶业务,自然容易被摆上货价。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便捷且标志西方生活方式的立顿仅用五年就在中国茶包行业销售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28年过去,目前立顿依旧是中国袋泡茶市场的老大。但立顿显然没有为消费升级的市场做好准备。

荣光已经褪去,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或者想起立顿茶包了。2010年,立顿还出现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里,作为都市白领职场生活的背景。10年过去,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立顿成为了传统、老牌的标志。

来自上海的新式茶饮缇柰创始人吴剑青认为,就茶产品来说,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都存在消费升级的趋势,廉价的立顿已经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而在全球消费都在更迭,中国市场更是热闹非凡的时代,已经有130年历史的立顿似乎停滞不前。

缺乏创新和品牌老化,使得立顿长期以来除了传统的黄牌红茶之外,似乎难有真正成为品牌标志的产品。从品牌形象上,也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虽然立顿曾签下流量艺人吴磊作为代言人,也曾与热门综艺《拜托了冰箱》达成合作,还曾在新品上启用视觉效果更活泼的包装,但这些活动没有形成整体品牌形象的逆转,显得治标不治本。

截止9月29日晚,在天猫渠道上,立顿前三销量的产品是哆啦A梦联名奶茶、茉莉花茶包和黄牌红茶,月销分别是1.4万、8615和6881件,其中单价最贵的是奶茶,不到50元。而2013年创立的中国品牌CHALI茶里的销量前三分别是月销1.7万的中秋茶包礼盒、1.2万的组合装和1万人付款的蜜桃乌龙,其中最高单价88元,最低25元。立顿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面临巨大危机,中国新兴袋泡茶正在崛起。

就像诺基亚在成为大巨头之后没有预判到市场趋势的变化,130年的立顿,也是船大难掉头的代表。在巨头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了几十年,如果丢失了进取心、创新力和危机感,将会被巨头的身份反噬。

新式茶饮多场景全面升级,袋泡茶领域的喜茶和三得利在哪里?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5-2018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稳步上升,到2018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57.3亿元,增长率为10.7%。

茶叶一直被视作健康、清新的象征,不管是三得利、燃茶成为爆款,还是喜茶、因味茶等在门店内展示茶叶原料来为品牌形象加分。伴随着健康化是成为大家消费的共识,茶消费场景会在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茶饮在中国,主要有四个场景:1.线下茶饮店;2.瓶装茶;3.中国传统的,在客厅、会客厅、茶室里正襟危坐的泡散茶;4.即冲即饮的袋泡茶。

在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的时代,中国新式茶饮的所有场景都在升级。过去五年,前三个场景已经跑出了喜茶、奈雪の茶;三得利、东方树叶、燃茶。在袋泡茶市场,还尚未有严格意义上的大品牌,但已经有CHALI茶里、大益茶这样的行业标杆。

国外最大的市场数据分析网Statista预测,未来5年,茶叶消费场景将持续5年在“室内”(Tea,athome)和“室外”(Tea,outofhome)平分秋色。

当咖啡行业蓬勃发展时,速溶咖啡始终能在中国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因为便捷这件事,永远无可替代,会有巨大的需求,而在茶具、温度、仪式都有复杂规矩的中国茶上,更是如此。

每一个场景下的价格区间不同,线下茶饮店客单价约10-35元、瓶装茶饮3-6元,每100g铁观音散茶价格在3-2500元不等,而袋泡茶单包覆盖1.0元-8元。每个价格区间意味着不同的覆盖力,袋泡茶便捷实惠的特性,决定了它的覆盖力广泛,具大众消费属性。

根据艾媒咨询的《2020上半年中国袋泡茶行业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袋泡茶具有携带方便、泡茶便捷、轻奢时尚的特点,适应了年轻消费群体生活节奏快、追求简单生活的消费习惯。在消费升级风潮下,这个广泛群体又对袋泡茶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产品更优质、形象更年轻的品牌。

所以,不论是从市场发展和行业规律角度,中国的袋泡茶市场,一定能出现受到市场、资本青睐的大品牌和大公司。但前提是要首先要解决标准化问题,并且实现产品升级。

中国传统的六大茶叶品类,一直因缺少标准化、工业化被人诟病。中国前100名茶企加起来,总量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高度分散。十年前《人民日报》发出的“万家中国茶企,为何利润不及一个立顿?”之问,现今依然是行业之痛。

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会长、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曾表示,茶叶的市场很大,但企业没有标准化、爆款的思维,如果大家想买铁观音时,能想到一个品牌,铁观音的消费都往这个品牌上集中,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中国新兴的袋泡茶CHALI茶里实现了从茶园到采摘再到制作、精加工整个过程的标准化分级,推出独有的“CFDS四觉评审体系”,通过嗅觉、味觉、感觉、视觉去把控品质,每一觉还会再向下拆分出起码5余条评审标准。除了茶包产品,CHALI茶里还提供配套硬件和整体茶饮解决方案。

在产品和原料上,以立顿为代表的传统袋泡茶,几乎和低端挂钩。CHALI茶里用原叶茶来替代碎茶,并且采用植物玉米纤维三角茶包形式,并且推出拼配茶种,对传统茶包产品进行升级。

同时,为了加强品控稳定和研发优势,加大对上游供应链的把控也是一大策略。比如喜茶有自己的茶园,加强与上游茶叶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合作,甚至愿意加大投入改良土壤,改进种植和制茶工艺。而CHALI茶里,在全国拥有7家跨省茶园,137家供应商,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更优质的袋泡茶原料。

伴随着产品的升级,是客单价的提升。喜茶把传统的路边茶饮店10元左右的客单价提升至25-35元;立顿最招牌的红茶茶包,100包42.9元,定位中高端的CHALI茶里,旗下爆款产品蜜桃乌龙49元15包,平均每包价格提升超过7倍,但消费者依然乐于买单。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CEO冯卫东认为,茶饮行业,此前大家还都在讲小产地与小产区的故事,碎片化严重,很难成大器,只有走到标准化的路径上,再加上与服务相结合的体验,才能讲述大故事。

突破“有品类无品牌”行业弊病,唯有抓住年轻人

在喜茶、奈雪、燃茶、东方树叶已经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品牌时,中国茶叶企业还在面临多年来“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

中国茶叶企业超过7万家,但九成以上的企业销售额都不足500万元,一直没有出现一个消费者能够记得住的知名品牌。包括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在内的中国十大名茶,均已“地区名+茶”种类命名,而非企业品牌。

散装茶叶在中国由来已久,但中国袋泡茶还是新玩家。袋泡茶的产品形态可以使茶叶成为一种快消产品,天然就能弱化消费者对茶产地和品类的执念,更有利于形成品牌差异化。

根据CHALI茶里的行业报告,中国茶叶消费人群分为专业型和大众型,70%以上的消费属于日常消费需求型,他们认为茶叶是一杯有味道的健康饮品,是特定场景下的情绪调节剂,对茶叶知识和所谓文化内涵无感无诉求。这是最被多数茶企忽略的群体,是蓝海市场。而中国茶叶消费的增量空间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年轻人消费群体的增量,二是轻量饮茶人群的消费频次提升。

这意味着现今的茶饮品牌,必须是年轻的、具有生活方式属性的。产品口味、供应链都是基础,真正能够拉开差距、体现格局,拓宽想象空间的,就是品牌力。只有在年轻群体中建立起了鲜活的“人设”,才能在新消费的浪潮里突破传统茶行业的弊病,建立起品牌调性。

首先在产品包装设计上,新式茶饮品牌们都花了大心思,依靠更独特的设计,在外观上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产生第一步的品牌联结。

奈雪の茶针对女性白领群体设计出符合女性易握手感的“奈雪杯”。日本品牌LUPICIA,将五颜六色的袋泡茶装在外观像书一样的定制盒里,打造出“茶书”话题,走红社交平台。CHALI茶里天猫旗舰店里月销最高的水果茶礼盒“亚当的果园”,有包括蜜桃乌龙、荔枝味红茶、菠萝白茶、椰香乌龙茶四款,四种标志性的水果都以清新甜美的风格画在礼盒表面,定位“高颜值粉嫩少女茶”。并且,他们还推出组合茶,按照早餐元气、下午怡神、饭后解腻三个功能,一个星期每天三包进行搭配,为消费者解决每日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品牌通过不同的场景设定,加强产品在消费者生活中的代入感,起到持续教育市场的作用。

这些各具特色的场景设计,都是年轻人愿意拍照打卡分享的“社交货币”,在彰显了消费者个性的同时,又能帮助品牌扩大影响力。

联名也是获取年轻人关注、打响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2018年,CHALI茶里把旗下的蜜桃乌龙产品和阿里影业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做了联名IP,不到两个星期卖出180万的销量。喜茶更是联名大户,与近60个品牌有过联名,其中包括奥利奥、七喜、好利来等二十多个食品品牌,和耐克、回力、太平鸟等10个服饰鞋包品牌,还曾咖啡品牌%ARABICA联名快闪店。

而快消品对于渠道的选择和占领,将决定产品的想象空间,是产品、供应链、设计、营销最后的检验。

CHALI茶里创始人谭琼认为,在目前袋泡茶市场中,流量固然重要,但标准化的中国茶产业路径更为重要。CHALI茶里的C端受众是以年轻、时尚、女性为主的、过着精致生活的人群,也与李佳琦、薇娅直播间的受众相匹配。2020年2月,他们的蜜桃乌龙在李佳琦直播间一晚上卖出8万盒。目前,CHALI茶里的天猫旗舰店拥有123万粉丝,超过立顿的120万。除了顺应市场变化,抓住直播红利以外,CHALI茶里全渠道销售,已经形成覆盖B端和C端的营销网络,并建立起四大业务渠道:线上全网销售、B端大客户、商超卖场+便利店以及零售体验。

天图投资管理合伙人潘攀认为,伟大的品牌首先是受消费者欢迎的,要能覆盖全球;其次是有机会成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最后必须能持续创新和变化。

立顿一度引领行业,但现在除了市场占有率还是最大这个地位,已经尽显疲态。包括袋泡茶在内的中国新式茶饮,显然在产品、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更具创造力、更贴近消费者。未来五年内,他们不仅有机会瓜分立顿的旧有市场实现赛道突围,更有机会在全产业链上突破更高的想象空间。

虽然联合利华要放弃立顿,但中国袋泡茶的好时候才刚刚开始。

来源:新消费内参(作者:张思琪),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不需要立顿这样的公司

  这段时间一直有人问我中茶公司上市之后会爆发吗?

  我说不会,破发倒有可能。

  中茶公司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靠垄断资源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属于它的时代,现在只不过是一只消瘦的骆驼而已,去企查查上看一下它的股东结构就知道,他们都不差钱,可能并非完全是冲着股市圈钱去的,可能真想对标立顿、重振雄风。

  这家1949年成立的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16.28亿,当年营收毛利率为40.58%,当年销售各茶类的市场占比分别为:黑茶1.15%、乌龙茶1.74%、红茶1.67%、白茶0.77%。这样的业绩被2016年才上市,2018年就达20亿的小罐茶啪啪打脸。

  如果70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算作金字招牌的话、这样的业绩只能说明这家公司的运营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如果中茶公司上市是为了提升美誉度和获得资本,那真的没有那个必要,如果想借资本市场机制,倒逼内部改革,强化执行力和营销创新来脱胎换骨,对于中茶这样一个臃肿散漫、派系林立的老牌茶企来说又岂非易事。

  2019年国内茶叶市场销售额为2739.50亿元(数据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企查查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茶叶相关的企业132万家,其中60%以上的企业从事着茶叶批发与零售业务。一个看似并不小的蛋糕,却有130多万家竞争对手一起共享,在这任何业态都已基本成熟、任何商品都已慢慢饱和的市场大环境下,很难一家独大。

  “中国7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的这句不完全正确的废话已经传了N多年了,这个看似高大上的比拟,折射出那些动不动就以立顿为标榜的人们其实并不了解中国茶产业,或者说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国情下的茶产业,就像当年成功学泛滥的时候,人们如饥如渴地学习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等写的著作,妄想从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经验来武装自己总资产10万元的小厂一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无知与尴尬。

  中国茶行业到底是否需要有立顿这样的公司吗?

  这需要搞清楚中国茶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饮食习惯的差异?

  我们追求国饮的目的是什么?

  立顿的传记中写道:“是他第一次真正将茶做成了一个统一的品牌,无论何时何地,你买到的都是同样的茶。并且立顿的价格要便宜一半,这对其他茶企不亚于一次暴击。”

  没错,立顿是全球第一个将茶叶做成一个品牌、做成统一口味,并利用工业革命技术将成本降到最低的企业。

  1890年创立的立顿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得益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打下的坚实贸易基础,使得其在欧美之间的海运贸易十分顺畅;使得让其迅速在英联邦国家斯里兰卡种植茶叶进行加工销售。

  在健康喝茶的语境下可追溯茶园很有必要,但离开口感讲源头对于中国茶客来说是本末倒置。

  而彼时,中国依旧走在衰落之中,甲午战争、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才重新恢复元气……

  1992年,由于市场的内销流通逐渐放开,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茶产业开始快速发展,但由于当时农特产税尚未免除,交通尚不发达,很多政策尚不明朗,商业人员流动还是非常不方便。但那个时代港台文化、欧美文化开始进入国内并迅速流行。港台歌曲、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沃尔玛、家乐福等文化现象、商品、商业都进入了中国,立顿也是那一年进入了中国市场。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几乎不喝茶、也几乎不懂茶,唯一切舶来品都是好东西。歌曲是港台的好听、饮料是美国的好喝、茶是英国的时尚。

  于是,立顿借着一个时代的潮流迅速占领了中国都市年轻人的市场。

  正是在同期,第一批为日后茶叶流通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的安溪人开始走出家门兜售铁观音,开启了全民饮茶的时代。直到国内市场越来越放开,交通越来越便利,农特产税的取消,茶文化开始复兴,各大类茶叶开始风生水起,人们重温了茶的起源、制作、历史、分类,明白了谁是糟粕谁是精髓。

  当下的中国产茶地分布广阔,四大茶区20个省1000余县产茶,哪怕一县一品都有上千种。

  中国茶叶种类众多,按照工艺分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再加工茶、非茶之茶几大类。在其中各大类下,又按照产区、工艺和品种进一步细分,那么中国茶就有数千种。

  中国茶地域性很强,几乎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主打茶品,除了市场追捧的名优茶和产区到销区硬流通的茶以外,一般都是哪里人喝哪里茶。

  中国有这个星球上最璀璨的饮食文化和茶文化,美食和好茶独步天下,没有之一。中国茶和中国菜一样,既广博又专精,没有一种菜能够统领天下,没有一款茶可以独霸四方。

  唯有一辈子都尝不完的美食,唯有一辈子都喝不遍的好茶才是中国菜和中国茶的最大魅力所在。

  立顿好比洋快餐,中国茶好比中国菜。立顿和洋快餐只做简单的拼配和套餐,口感单一但规模容易复制扩张;中国茶和中国菜品类众多菜系繁杂,但工艺和做法各不相同讲究地道正宗。

  试想,一辈子的大餐只有麦当劳,一辈子的好茶只有立顿红茶,这是你的追求吗?

  立顿真正茶科类的茶不过几款,红茶、绿茶、速溶茶粉,其他都是非茶之茶。

  至少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也在入乡随俗改变口味,而立顿呢?

  没有一种经营理念是可以永葆青春的,一百年前的金科玉律放到现在很有可能早已过时。

  中国有多少个产茶县至少有多少款茶,而多少款茶至少有多少个味道,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的茶客所追求的。如果将中国的茶叶做成红碎茶和绿碎茶这两种茶,我们的规模会超不过立顿吗?但是那样的茶又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所以,那些说7万家茶企敌不过一个立顿的那些人,都是被以GDP论英雄的思维所禁锢,不完全明白数亿饮茶人群的真正需求,也未必懂中国茶产业的未来在哪里。中国茶与立顿茶根本不在同一个赛道也不在同一个频道,立顿茶只能满足生理需求或早些年哈洋的虚荣心,中国茶既可以满足生理需求又可以满足精神需求。

  虽中国茶最大的需求市场在国内,最好的茶卖在国内,但整个种植生产产能已经供大于求,如何满足出口外需、如何扩大现有国外市场,这才是这个产业最应该去思考的。所以立顿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先进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标准理念、庞大的市场布局都值得我们借鉴。

  时代永远在变,每个时代永远都适应当下的需求。正如一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老去的也不止一个立顿,还有更多时过境迁的商业模式。中国茶最大的魅力所在是一辈子都喝不过来的“小而美、好而精”,这个行业的确需要几个头部大腕,几个最懂中国消费者的明星企业,他们是产业的标杆,是行业的表率,但如果将茶产业未来的宝全部押在他们身上肯定是不对的!

  当下的中国茶产业正处于百花齐放、千家争鸣的时代,各产茶省、各茶类最多还能再出几个山大王,但绝不可能再有统领六国的秦始皇。

  中国茶企,不会有巨无霸,也不需要有巨无霸。

  ——书卷弯刀,独立茶人,不止于茶。
来源 :啖茶论道

中国茶品牌如何突出重围?

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饮茶是中国人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古代交通不便,中国南方和北部边疆靠茶马古道形了紧密的贸易连接。中国和欧洲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就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还有茶叶。

相传,当年苏东坡初到杭州做官的时候,一次闲来无事,就到当地一个寺庙里游玩,好想偶遇大师一起谈个经、论个道。到了庙里,大家都不认识他,就把他当作普通香客对待。住持就叫苏轼“坐”,随口吩咐小和尚说:“茶”。

没想到小和尚很会看师傅眼色,师傅这么不上心,小和尚就端过来了一碗普通的茶。苏轼并不在意就跟师傅寒暄,几句话下来,师傅觉得此人谈吐不凡,非等闲之辈,赶紧改口说, “请坐”,又叫小徒弟“敬茶”。再聊几句,师傅彻底被苏轼的才学所折服,赶紧问其来处,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能跟大文豪对谈,这下该师傅受宠若惊了,赶紧起身恭敬地让苏东坡,“请上座。”吩咐小和尚:“敬香茶。”

苏东坡走的时候,师傅还请他留下墨宝,苏东坡想了想,提笔写了幅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住持看了,只觉面红耳赤,羞愧不已。

这个故事生动体现了我们国人很多礼仪文化都跟茶有关,像人走茶凉、粗茶淡饭、三茶六礼等等,说的都是这些人情世故。

中国茶产业还未实现品牌化的战略突破。

中国是全球茶产量、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一年产茶量高达261万吨,是第二名的印度的2倍,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生产六大茶类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但在国内外都缺乏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品牌。而且按照人均喝茶量计算的话,我们在全世界连前十名也排不进去,这样来看,“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未来我们的茶叶市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中国茶产业现实的困境之一在于缺乏真正的市场强势名牌。许多国人误以为,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福鼎白茶、武夷山大红袍等都是响当当的茶业名牌。其实这些都是茶的品类,而不是品牌。更多的中国茶叶品牌可能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认知度却很小,目前我国茶叶市场大约有4千亿左右的规模,但是排前100名的企业加起来,总销售额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可见茶企的集中度太低了。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茶的品类太多、太丰富,光是红茶、白茶、绿茶、黑茶、黄茶、乌龙茶这六大茶类很多人就搞不明白。要不是对茶有一定研究的,也不知道安吉白茶是绿茶,铁观音是乌龙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这些属于白茶,还有很多细分的茶类,一个品种就有不下几十种的口味。

这么多的茶品类已经让人头晕眼花了,更复杂的是茶的冲泡方法,它对水质、器皿、置茶量、泡多长时间都有要求,想要真正了解中国茶,没个几年功夫连门儿都入不了。

有的人还特别讲究茶的礼仪,有时候小助理一个茶没泡好,一单大生意说不定都谈不下去了。以前我们说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但是如果你稍微深入了解一下喝茶的圈子,那比摄影可烧钱多了,几千块甚至上万元的一泡茶,几口就喝没了。这个消费门槛实在太高,比买奢侈品的门槛还高,因为你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懂行。

很多人说,中国茶适合走高端奢侈品路线。但即使我们把一部分高端茶作为奢侈品,依然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大品牌。酒我们有茅台,烟有中华,茶却没有响当当的品牌。

奢侈品通常都有两个属性和功能,第一,是炫耀性,第二,金融属性,这两点要有标准,有流通性,要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和大众认知度。

茅台为什么成为酒中奢侈品,你要是有一箱飞天茅台,拿来送礼有面子,要换成钱的话也是马上可以变现,大家都抢着要,一些奢侈品包、名贵的手表也具有这样的功能,而且他们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鉴别流程和识别标准。

高端的茶叶其实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虽然当年普洱茶曾被炒得很热;这几年白茶发展也很快,储存很好、品质很好的老白茶拿出去也可以变现。但这个圈子很小,也还没有建立起权威的、被市场广泛认可的标准。

在发展高端化品牌之外,茶作为一个大众的消费品类,更多的必然是要走进大众市场,也就是让大众都喝得起、愿意喝、方便喝的茶,能同时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喝得起,那就是价格适中。目前全国消费中,绿茶占比是最大的,超过一半,这是因为绿茶的产量高,大众认知度高,整体价格较低,一些传统消费者还保留着在菜市场买塑料袋散装的茉莉花茶,北京人称之为高碎,就好这非常香的一口,非常香,相比之下红茶价格相对较高。

在价格合理的基础上,消费者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有人愿意喝绿茶,有人喜欢喝红茶,有人喜欢喝白茶,但这又有一个要求,就是能否持续喝到品质稳定的茶。由于我们的茶产业的工业集约化程度还不够高,像天气、地理位置、制作工艺等等的环节都可能影响茶的口感。

再一个关键因素是饮用是否方便,这是品牌能否做大的一个关键问题。

我到茶叶产区去的时候,看到大家从早到晚都喝茶,这种茶在当地被称为“工作茶”,口味还可以,质量也比较稳定,价格不高,像柴米油盐一样的口粮,是大家的日常消耗品。

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在福建、广州这样的核心茶产区,不管是在家里、办公场所、酒店,到处都摆着茶具,很方便冲泡饮用。到了其他地方,尤其是北方就不一样了,如果是在公司的话,除了一些老板的办公室,很少能满足这样喝茶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喝个袋泡茶,这个最没要求,有杯子有热水就行。

所以,是否方便饮用是限制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立顿的启示

立顿是来自英国的品牌,但是整个英国其实没有一颗茶树,他们最早接触茶是在公元1662年,但是当时从中国把茶运到英国要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在这个过程中茶的味道都变了,于是他们就往里加牛奶加糖,就这样也只有贵族才能够享用,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暴殄天物。后来他们开始喝印度的茶,那印度的茶是从哪儿来的?正是从中国被偷过去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一个来自英国的植物学家罗伯特·福钧专门跑到中国来偷植物标本和种子,他把很多中国花卉引入了英国,包括荷花、牡丹、蒲葵、紫藤、栀子花、金桔等等。

但是当时清政府有一项政策,就是不允许外国人涉足中国茶产业,靠近都不行,这个罗伯特·福钧就乔装打扮成中国人的样子,穿上长衫,剃了头,还带上一根假辫子,学了几句中国话,竟然到处蒙混过关,几年时间里,偷走了中国几万株茶苗、茶籽,还挖走了很多炒茶、炼茶的技术人员。

不生产茶叶只是茶叶搬运工的立顿做什么呢?它所做的是整合资源,建立品牌,疏通渠道,管理流程。

立顿并没有把自己的茶叶品牌做成奢侈品,那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他认为作为消耗品,只有抓住大多数人,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立顿当时的做法,可以说跟我们现在的不少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提出一个问题:喝茶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好处?

因为当时有医生反对喝茶,他们认为茶叶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已经变质了,有毒了,所以喝茶就等于慢性中毒。也有的医生认为呢,茶是万能的,还提倡每人每天都要喝茶,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按时间喝,病人更要多喝,每天最少喝50杯茶。

到底喝茶好还不好?对于立顿来说,有争议就是最好的,因为人人都知道茶叶,那么他需要解决的唯一问题就是保证茶叶的品质。的确,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散装的茶叶很容易受潮变味,甚至霉变,也容易变形压碎,这都可能对企业造成难以预计的损失。那么,推出包装好的茶叶是一定是一门好生意,于是立顿就有了最初1 英镑、0.5 英镑和 0.25 英镑等几种不同规格的包装茶,分量、品质都得到了保障,消费者放心,购买饮用都方便,还更容易储存运输,一举多得。

立顿在包装盒上还印上秀美的锡兰茶园风光,写上广告语“从茶园直接到茶壶”,果然立顿茶一经推出,快速被抢购一空。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产品卖得这么好,光锡兰的几个茶园就供应不上了,于是立顿还是去了印度。不断的扩大生产,优化包装和销售方式,立顿也逐渐变成了现在一袋一冲的简便包装,不光英国人喜欢,美国人也很快爱上了立顿茶叶。

茶叶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茶叶本身是农产品,受地域、气候、海拔、土壤等条件的影响非常大,仅仅是采摘前后几天里的天气因素都会对当年茶叶的品质、口味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企业,口味不可控肯定是不行的,消费者只管好不好喝,不管其他的东西。

托马斯.立顿去世之后,立顿的家族企业也一直在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二战之后,随着食品包装工业的快速发展,他们找来很多这方面的专家,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把立顿产品的口味稳定下来。

最后找到的办法是打破传统思维,严格制茶工艺,通过专业茶艺师的调配,保证茶叶口味和质量的稳定,形成一个固定的质量标准。这个办法一下子给行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彻底解决了茶叶作为现代商品,必不可少的标准化和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保持了茶叶的品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的茶产业在全国、全球品牌化发展道路上可以借鉴立顿的成功经验。

中国茶产业的机会和使命

笔者曾多次到浙江杭州、福建福鼎与武夷山、云南普洱考察当地的茶产业,在当地喝的很多茶非常好喝。但很多茶我们自己拿回来泡,味道却不一样,没有在当地好喝。我们想要喝一杯一摸一样口味的茶,其实很不容易。解决不了标准化的问题,也就很难进入更大的流通渠道。

当然,立顿在刚开始进入我们国家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毕竟我们的茶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开始对于这种工业化生产的标准茶,很多从小喝茶的人是觉得难以下咽的,我们洗茶的水都比这好喝。

而立顿没有先去征服这些“精通茶道”的消费者,要知道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中国人均喝茶量都还远远落后于英国、土耳其、俄罗斯这些国家。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国人均喝茶量连全球排名前十都进不进去,中国市场空间还大的很。

1992年立顿正式进入中国这个喝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只过了五年,就在中国百家商城系列调查中的茶包销售额就占据了第一名、同时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名。立顿当时主打的就是一个品类:红茶,压根不推出什么正山小种、金骏眉的概念,就是红茶。

同理,如果雀巢、星巴克极致苛求咖啡的口味和饮用方法,也难以成就如今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咖啡的种类、口味也多如牛毛,但是消费者不需要先成为咖啡的行家再去消费,他只要选择是喝星巴克还是雀巢,是自己买咖啡豆现磨现泡,还是速溶解决就够了。

我们的新兴咖啡品牌“三顿半”正是在此创新了咖啡的饮用方法,更方便消费者选择和冲泡,才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

在茶的新品研发上,除了原茶,茶饮料、茶食品更是潜力巨大,我们的喜茶、奈雪的茶都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奈雪的茶背后的供应链就是八马茶业,这也是他们品质稳定输出的重要保障。

数据显示,在我们2020年数千亿的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中,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预计在2021年会突破1100亿元,还有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也就是未来短短几年时间之内,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就会赶超传统市场,这其中商机巨大。

同时,2020年的新冠疫情促使全球茶叶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健康消费需求,去年3月份之后,全球茶叶批发价飙升了50%。在我们国内,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加入到制茶队伍当中,中国的茶产业正在向着现代化、工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商业和文化并非二元对立的产物,未来我们的茶叶既要有高端的奢侈品,更要大力发展市场空间巨大的快消品牌。

接下来,将茶业和文旅相结合,做茶文化旅游、研学教育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健康、可持续是重中之重。中国茶业能否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对土壤的保护,不是为做有机而做有机,真正保持茶园、人与自然的和谐,养护土壤,保持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土地,这是中国做茶人未来的希望和使命。

来源:李光斗观察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7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