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老普洱茶圈思维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发酵食品:普洱茶升级的核心密码

一、产业发展变迁的几个特征

1、产品升级

土特产(价廉物美的大众消费)——文化普洱、金融普洱(小众市场、投资收藏市场)——发酵食品(大健康、大消费)

2、竞争门槛

浅加工——精深加工

3、消费转型与升级

(1)理性消费:概念性炒作的文化普洱、金融普洱市场变窄。

(2)老百姓愿意为健康,为高品质生活买单。

(3)消费金字塔结构:

健康普洱(健康养生价值)——文化普洱(品鉴审美价值)——金融普洱(收藏投资价值)

健康有序发展的文化普洱,金融普洱以价值投资为主,少数单品的结构性炒作

质优高价、质优平价,高端市场驱动大众市场

4、生产方式:

作坊式生产(适合自然主义生产)——食品工业化生产(科学干预的标准化生产)——后现代艺术智造(精细化、文创、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5、做茶理念

自然主义(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科技深度干预(符合自然之道的科技再造)

6、消费变迁

追新(绿茶化时代)——求旧(醇化时代)

7、概念宣传

短期炒作——长期系统性开发,一个概念至少要玩十年

8、商业模式

招商收割——向经销商与消费者提供系统性服务(创造客户价值)

二、发酵食品开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1、普洱茶本质是发酵食品

普洱茶本质是发酵食品,做成发酵食品的巅峰之作,是普洱茶市场做大的关键。

2、定位为发酵食品,才能将普洱茶产业做大做强

发酵食品的核心价值,是健康,是生活日常消费品。唯有当成发酵食品卖,普洱茶才能放大健康价值,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进而开启普洱茶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当土特产卖,太普通了;

当文化普洱卖,始终小众;

当金融普洱卖,藏而不喝,存在系统性风险;

普洱茶未来最大的出口,还是当发酵食品卖,拉升高端价值的同时,适时把大众消费市场做大。

3、普洱茶的升级密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发酵食品

抓好原料基地建设,按照食品工业标准化生产,符合食品安全,加大科技攻关与产品研发,生产保健与养生效果良好,普通消费者口碑好的产品,进行大众传播与现代主流渠道开发,让普洱茶真正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三、2.0时代的机会

1、2.0时代,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2、大健康、大消费时代的三次超级机会

细分领域技术升级带来的机会:

熟茶1.0——2.0

湿仓——技术仓——科技仓

原料的充分醇化——红汤新生茶(新生茶出红汤)

技术升级为什么能开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其核心密码在于,通过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普洱(土特产、文化普洱、金融普洱)成为了主流发酵食品,就能以消费主力军之一的形式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从而开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熟茶2.0、科技仓、红汤新生茶,都是建立在科技主导的新型发酵模型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让其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发酵食品。

目前,最成熟,最适合当下发力的是熟茶,科技仓与红汤新生茶还需要时间培育,暂时发不了大力。

3、专注细分领域,做技术驱动型茶企

技术驱动是未来茶企的核心竞争力:消费升级拉升产业升级,需要科技提供解决方案。

专注细分领域的技术——竖立细分领域的权威形象——走技工贸道路——做细分领导品牌(技术标杆到领导品牌)

四、“熟茶2.0”率先开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1、普洱茶将进入大健康时代、大消费时代

(1)生活茶、文化茶、类金融茶的此消彼长

上世纪90年代之前,普洱茶是生活茶,而且特指熟茶。

1950——1978:香港人的低端大众饮品,喝普洱茶的理由,价钱低,耐泡,口感还可以,喝起来挺实惠的。

1978——1989:出口法国、日本,降三高作用被发掘,普洱茶不再是因为实惠而被消费,而是独具保健价值而受到青睐。由此,喝普洱茶成为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1990——2002:在台湾茶人的倡导下,文化普洱开始兴起,生茶开始受到关注,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被挖掘出来。熟茶继续在法国等西方国家靠保健价值行销。

2003——2014:文化茶、投资收藏茶市场火热,生茶的文化与投资收藏属性得到空前强调,故大家都去追捧生茶。天量的茶被收藏起来,而没有及时喝掉,从而出现了普洱茶缺乏足够多的消费者,交易成本高之不良问题。

2008年以后,随着古树生茶的兴起,熟茶被贬低为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文化普洱——讲逼格(搞懂普洱的学习成本越来越高,增加交易难度,让专业消费者越来越挑剔,而普通消费者觉得水太深,而不敢消费)

类金融普洱——藏而不喝(茶价炒高,阻碍消费)

2015至今:结构性的文化普洱、类金融普洱市场,大盘惨淡,但有少数热点,存在炒作套利机会,但因茶价在高位运行,套牢、亏损风险增大。小青柑、高端熟茶市场的崛起,喻示着文化茶、类金融茶的市场在萎缩与横盘,而建立在健康价值基础上的生活茶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2)健康价值、消费升级,推动熟茶2.0时代的到来

生茶——文化茶、类金融茶

熟茶——生活茶

熟茶2.0时代:从文化时尚到日常生活消费

健康价值(生活茶、大众消费、薄利,占60%)——品鉴审美价值(文化茶、中高端消费、厚利,占30%)——收藏投资价值(类金融茶、暴利、风险高,占10%)

过去:文化茶、类金融茶为主

从2015年起:生活茶崛起,小青柑热,是生活茶的序曲。

2、熟茶2.0时代:从文化时尚到日常生活消费

消费升级(优质平价、优质高价)

优质平价(生活茶)——大众消费(60%)

优质高价(文化茶、类金融茶)——中高端消费(40%)

优质——精品——精品熟茶

大工业化粗放生产——高品质导向精细化生产

高端引爆,降维打击覆盖大众消费市场

3、从炒作与收割市场,到向客户提供系统性有价值服务

概念短期炒作与收割市场——概念的长期系统行宣传,做客户价值导向的服务体系

普洱茶的三个时代及其特征

4、消费者关注的价值

食品安全、健康、风味(口感、体感)

食品安全——基础

风味——好喝,愿意体验购买,并推荐,口碑传播。品鉴、审美(专业茶客),适口性(不懂茶的消费人群)

健康——日常消费

风味升级——喝了身体舒服,养生健体

知名度与美誉度:品牌传播

购买便利性:渠道建设

五、熟茶升级的核心密码

熟茶升级的核心密码:精细化定向控制普洱茶风味与养生物质的重组与还原。传统熟茶,在物质重组与还原方面是在炒大锅菜,反正吃大食堂,口感过得去就行了。现在的消费者天天吃食堂,早吃腻了,熟茶2.0就是给消费升级的目标人群开小灶,研究营养与美食配方,研发不同风味与养生效果的茶,让消费者翻着菜单,随心所欲点菜,端上来的菜都是自己真正想吃的。

许多人说生茶保留了茶叶的自然属性,其实熟茶也是利用茶叶的自然属性,不过相对于生茶的浅加工,熟茶对自然的茶进行了深加工——重组与还原。重组,是利用微生物作用,将茶叶内含物质进行裂解与重组,这是对茶叶的自然属性之否定。还原,是重组的最终结果,是还原与提升茶叶的自然属性。这是否定之否定,是先打破再回归茶叶的自然之道。

熟茶2.0时代的一句经典口号,就是要做有老生茶口感的熟茶。由此可见,熟茶这种深加工的发酵食品,是人类利用微生物再造符合自然之道的健康风味物质。也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熟茶1.0时代,在再造自然的关键时候,许多人在想消费者也喝不太懂,熟茶价格也卖不起来,只要这个茶还能喝就行,于是他们不愿意在原料,自然物质重组与还原提升,以及后期仓储陈化方面下大工夫,所以熟茶长期停留在还能喝的大锅菜阶段。

熟茶消费升级,就是引领熟茶2.0时代的茶企,主动做精美营养丰富的小锅菜,给嘴巴变刁的消费者吃。做好精品小锅菜,首先要选上好食材,也就是精选原料并长期醇化。其次要讲烹饪技艺,也就是对醇化后的原料进行微生物分解、重组与还原提升的过程。这是最关健的,致力于熟茶升级的企业,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烹饪绝活,也就是要有自已独创的发酵技术模型,才可以傲立2.0的普洱江湖。最后是,菜做好的后期处理,也就熟茶的后期醇化也要搞好,消费者才会为你打call。

在微生物分解、重组与还原提升茶叶自然风味物质方面,可以设置风味目标,再根据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发酵程控方案,以及实现的路经,以及对发酵路径的每一步进行精细量化,以及对一系列关键点进行精准定向控制与调整,这就是熟茶的技术智造系统,让熟茶2.0,在消费升级的同时,进入智造时代。

六、从自然主义到精深加工发酵食品

生茶一直以浅加工为主,进湿仓深加工的,不被市场认可。生茶一向标榜符合自然之道,要自然,就必须将人为降到最低,采造简单,仓储也是只控湿的自然仓储,总之以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为荣。

但最近一两年,茶企的自然主义玩法,受到茶农与做仓储的藏家挑战,新茶,茶农比你更自然而然,旧茶,天量自然仓储中期茶在藏家手里,等待变现。建立在自然主义基础上的浅加工模式,越来越不好玩,可以预计有远见的茶企将重视生茶的深加工,生茶的原料醇化与成品仓储醇化,将不再靠天吃饭,靠经验吃饭,而是从人为干预最少的经验,上升到仓储科学的高度,从而让生茶走出小作坊的农业时代,进入食品科学的工业时代,甚至是后工业化的艺术智造时代……

普洱茶的本质是发酵食品。也不是说,定其他东西不可以,比如不发酵的绿茶,只是定发酵食品,容易使普洱茶在当今社会利益最大化 。

现在生活好了,大家喜欢温良而不刺激的食品,发酵过的食品,符合温良和谐之道,能补益世道人心。总之,中国告别百年激进,在革命时代,我们要多吃辣椒闹革命,在和平和谐的中国崛起时代,温和就是当前的国民属性,所以我们要喝温养的茶——发酵茶,过一种温和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发酵食品,对治时代富贵病,是油腻时代的最好解药。大国之民不再激进了,变得温良如春,但养得好,也容易营养过剩,人生包浆多了,容易中年油腻,普洱茶不但能温养国民的人生,还能解油腻,诚如陈杰先生所言:普洱茶是发酵食品的另一座巅峰。如此看来,普洱茶不做发酵食品之王,也太可惜了,主打益生菌的酸奶,强壮一个民族,能温养解油腻的普洱茶,理应成为国民熟茶、国民生茶,总之,是中国人就要喝的茶,还要随大国复兴,让老外喝的茶!要玩好发酵食品这一根本属性,普洱茶必须重视食品科学、微生物发酵科学,新时期的普洱茶,不只是简单符合自然之道,而是再造自然,最终深契自然之道……

发酵食品,精深加工,科技是普洱茶的第一生产力。这是普洱茶面向未来的核心关键词,您抓住了吗?

七、普洱茶产业的新边界

要真正布局好未来,我建议厂商多关注一下“普洱茶产业的新边界”问题。普洱茶产业的边界扩大可能会有这么几个要点:

1、定义升级:传统普洱茶升级为发酵食品。升级的好处是,可以真正开启大健康、大消费时代。

2、新制造、新零售、新服务主导未来

3、新服务需要做到三个极致:极致产品、极致性价比、极致消费场景体验。其中,极致消费场景体验需要做大“三化”:生活化、国际化、年轻化。新服务,尤其是“三化”,跳出了传统的普洱茶专业市场,开拓非专业市场,将广大的人民群众以及老外变成真正的普洱茶消费者。

4、优质原料供给:古树茶的存量市场,扩大为生态茶园建设的增量市场。

5、高端小众圈子营销,向现代主流渠道与大众传播延伸。

6、经验主义、自然主义做茶理念,转向借鉴雀巢等食品帝国之“现代食品工业系统集成+科技与产品研发驱动+全球采购+精深加工+大众品牌+主流渠道”模式,以及小而美的后现代艺术智造将兴起。

7、概念炒作收割韭菜,转向一个概念玩十年以上,系统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升级迭代,建立共享协作生态圈。

八、普洱茶行业进入“三新时代”

在未来,要做好“新零售”,必须首先做好新制造,只有对旧有的制造体系进行重构,才能向终端的零售场景系统性输出服务解决方案。这就是马云说的,做服务就是做制造,世界上没有单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

“熟茶2.0”就是用现代发酵食品工业体系以及后现代艺术智造思维,打造熟茶界的“新制造”。有了新制造的基础,才可以开启熟茶2.0时代的新零售、新服务。

九、“三个极致”开启茶界“新服务”

按照传统的经验,我们很难服务好正在迅速升级的消费者。从提升与改善消费者体验出发,面向未来的茶企需要在“三个极致”上下工夫:

极致的产品、极致的性价比、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极致的茶品,是建立在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之上的,如果消费者没这个需求,或者需求不够旺盛,那么茶企开发的所谓极致产品就是鸡同鸭讲。

高端与专业消费者偏重于极致茶品体验,有极致茶品再来谈极致性价比。大众消费者先看极致性价比,再来看极致产品体验。

第三个极致,是极致的消费场景体验。

极致消费场景,首先的购买的便利化,然后是体验的人性化。

首先要打造品牌,解决知名度与美誉度。消费者有了认知,还能很方便地购买茶品。

其次终端消费场景要人性化。场景不能从企业的主观出发,而要从人性之深层次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设置不同的消费场景。

场景的人性化要做到“三化”:一是生活化,走进办公室与家庭;二是国际化,随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元素的健康文化;最后是年轻化,用时尚青春语法打造消费场景,引导年轻人喝茶。

十、未来普洱茶产业的三大市场

云南茶企茶商可为中国富人圈、小康之家做稳中求胜、短长结合的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炒作资金转型升级为资产配置资金,再将其转化为茶产业长期发展基金,这样就可以孵化许多不错的项目。

云南省政府继旅游与高原生态农业之后,打造康体养老产业,打算将云南打造成中国的康体养老目的地。有文章说,过去中国人买房,未来中国人将买命,康体养老目的地——云南,无疑是赚买命的钱。普洱茶是大健康产业,以普洱茶为主题的普洱茶小镇,可抓住云南为中国康体养老目的地这一大趋势,布局茶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农业、康体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以茶为媒介撬动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项目。

如果茶产业小镇能做大做活,能真正撬动多元产业,能赚取富人与小康家庭买命的钱,并为富人与小康家庭做资产多元优化配置,那么其不但解决了投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投资出口的问题。

买命,其实是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述。房子,以及各种物化的东西,都是身外之物。随着中国经济告别数量,进入质量增长阶段,老百姓也会追求品质生活。所谓的品质生活,就是要从身心健康、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出发,有了内在的目标,再有限度追求身外之物,让外物服务于身心健康的最大化,而不是人被外物所奴役。

买命产业,就是后现代生活方式产业!

用资产多元优化配置赚取的长期稳定收入来买命,并带动身边朋友圈来进行多元化投资与过后现代化生活,形成投资与消费一体化内生发展闭环。其无疑是普洱茶除了投资收藏市场,以及正在开启的超级B端与大消费时代之后的全新玩法。最终,普洱茶产业会形成三大市场:投资收藏、超级B端与大消费市场、多元资产配置与买命市场。

十一、生态小树茶园的投资机会

新时期茶山开发最大的红利:古树茶园的溢出效应

古树茶园拉升周边小树茶园价值,并向外围逐渐梯次扩散。

冰岛五环现象:整个勐库镇的茶园都纳入冰岛茶的势力范围,以环论价。环,就是距离冰岛老寨的范围。一个冰岛就惠及整个勐库茶。

用发展经济学的“虹吸现象”与“溢出效应”来谈茶山开发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比如广东会对周边省份产生虹吸现象,“东南西北中,南下到广东”就是2008年之前虹吸现象的写照。各种资源要素向珠三角汇聚,造成了“中部塌陷”现象,湖南、湖北、河南、江西诸省被广东抽空,何谈发展。2008年以降,虹吸饱满的珠三角产业开始向外部大规模转移,这就是溢出效益,中部诸省为什么这些年发展快,其实享受了溢出效益之巨大红利。

设若,古树茶是珠三角,高山生态小树茶是中部诸省,先虹吸再溢出,2018可否定为优质小树茶享受溢出效应的元年?高品质小树茶被溢价了,何必要一定冒充古树茶呢?搞高山小树茶园建设其实挺好的!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时间爆品与普洱茶的第三轮建仓运动

时间爆品:三年称妙(妙品)→十年至极(极品)→三十年得神(神品)

普洱茶三轮建仓运动:大货升值仓(2003—2007)→品质升值仓(2008—2018)→时间爆品仓(2019—未来)

普洱茶时间价值:10年陈为极佳品饮品→20年陈为奢侈品→30年陈为文物

自2019年起,第三轮建仓,是由消费主义与文物主义推动的,以品质熟茶建仓为主,打造时间爆品。消费主义者花十年左右时间打造极佳品饮品,文物主义者花二三十年打造奢侈品与文物。当然前提茶要好,还要有团队系统化运作,以方便提升与变现时间价值。

好茶,是时间的爆品

大清早,泡“板砖”,喝极品茶韵。这块板砖,是一款古树熟茶大砖。友人从普洱寄给我,叮嘱了好几次让我冲泡品鉴,看看滋味如何。

开泡了,首先是甜韵,然后是气韵,喉韵深到极处。古熟放久了,一气化三清,不似在人间……

茶主人自言:2006年发酵,用的是临沧与普洱市老乌山混合古树料,2011年压制。当年熟茶发酵分筛后茶碎,散茶卖不上价,留起。2011年喝,有感觉了才压成大砖。其纯属偶得。

这无疑是2006年古熟标本,堪称分享非卖品!

有了早期标本,我对古拼熟茶,越来越有信心了。

放十年就是极品,放二三十年就成神品了。三年是妙品,十年是极品,二三十年是神品。这就是年份古拼熟茶的时间价值。

好茶,是时间的爆品。普洱茶的竞争不在现在,而在八到十年后,即妙品转化为极品后,市面上许多票友抱着钞票来追,为了那“一气化三清”的巅峰体感。

高端普洱茶的票友经济与爆品营销

茶界新锐品牌一任天真,提倡票友经济与源自时间的爆品营销。

一任天真将懂茶、爱茶、喝茶、分享茶的高端人群,称为票友。就像旧社会京剧界,有许多家境殷实的人士业余爱好京剧,苦练唱功,在台上客串,吼两嗓子,业余唱出了职业水准。这些业余玩票的京剧票友,繁荣中国京剧事业,捧红了名角。一任天真认为,茶界也可打造自己的票友文化,让高端专业茶客用业余时间玩票,在票友的专业能力推动下,将优质茶品与品牌选出来,并传播开去。可以预计票友将是未来普洱高端消费的策源地与核心驱动力……

这就是一任天真首倡并正在积极打造的“普洱茶票友经济”!

普洱茶高端消费:从土豪到票友经济。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折射富人群体喝茶价值观的变迁……

票友经济,拼的是眼水,巨眼识好茶,票友们扎堆在一起,品评天下名茶与潜在好茶。九品中正,魏晋风流,袖手清淡,好茶是通行天下的社交货币,君子之交一杯好茶而已,品玩之中识人品、茶品……

爆品之十年养成计划:

高端客户买几十万元的茶,放8到10年,进入上佳品饮期。这时可以自己喝,送礼,与朋友分享。几十万元的茶,本身是个爆点。在进入上佳品饮期之前,也适合品饮,陆陆续续,小批量,自饮与分享出去。会在8到十年间,产生持续影响力。到了8到10年以后,进入上佳品饮期,这些茶大批量被高端客户的朋友圈分享,会产生高质量朋友圈的爆点效应。上行下效,扩散至全民。

高端客户→朋友圈扩散→全民扩散(由富贵人群下沉到中产阶级,再下沉到大众消费)

据说,票友钞票多……

发行钞票需要“锚”。由锚黄金,到锚石油,锚房子,现在锚普洱茶。以普洱茶为锚,打造票友经济。开个锚的玩笑!

一任天真,以品质为“锚”,让票友集邮玩茶票,打造爆品营销,品评普洱,九品中正,袖手清谈,魏晋风流……

时间爆品推动普洱茶第三轮建仓运动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倡导普洱茶第三轮建仓。

自普洱茶于2003年在大陆热之后,第一轮建仓是普惠主义的,只要是片叫普洱茶的树叶,都扫货入仓等待升值。这盛行于2003到2007年之间,建的是大货升值仓。

第二轮建仓,是普洱茶崩盘后,品质升级,入仓的茶品讲究原料品质、加工品质与仓储品质,建仓进入了专业化时代,此轮建仓可称为品质升值仓。但我们要注意,2008到2018年,茶行业快速变现思维是主流,而当时的营商环境也支持这种快速变现。故第二轮建仓,品质较第一轮的大货建仓,有大幅提升,但也陷入概念宣传大于品质实际之浮夸境地。也就是品质升值建仓,建立在炒作概念,收智商税与割市场韭菜之上,品质虽有提升,但性价比越来越低,这就是第二轮建仓的通病。

行业每一轮建仓,都是对上一轮的扬弃。品质升值仓的盛行之下,让第一轮的大货升值仓失去光环,由镀金的树叶,变成烂大街普通茶品,甚至垃圾茶。第二轮建仓,吹过的牛,性价比太低的硬伤,也会被时间揭破。于是行业进入了第三轮的时间爆品仓阶段。

自2019年起,第三轮建仓,是由消费主义与文物主义推动的,以品质熟茶建仓为主,打造时间爆品。

时间的爆品,需要时间的爆点。对于消费主义而言,以品饮为主,生活饮茶为主,八到十年的茶,品质转化得很好了,进入了极佳品饮期,许多普洱茶资深消费者会追这一时期的茶,从而形成爆点。也就是,消费主义的爆品仓是以十年左右为爆点。

我有个观点,普洱茶放十年,是极佳饮品,放二十年是奢侈品,放三十年是文物,当然前提茶要好,还要有团队系统化运作,以方便提升与变现时间价值。以此观之,文物主义的爆品建仓,时间爆发点在二十到三十年,即由奢侈品向文物蝶变之年。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夜茶漫谈:谈一点普洱茶营销的新名词

最近,罗胖有些掉进坑里,原本就是主持人,原本就是读书会,结果整成了创业人及中年人的焦虑大会。让文化人去解读商业的逻辑,这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太大,各种错误成为潮流,都可以成功。

我观察了一下,喜欢罗胖的群体,一个是创业群体,一个是有钱人,只不过,这两个群体都有一个共通的思维,就是“打工思维”。

我把所有的群体分为两种,一种是老板,一种是打工。这是指思维,与具体的身份无关。你的屁股决定意识,你坐在什么位置,你看的就是什么,你们的喜好也都一样。

不是说文化人就不能指导商业,而是文化人只能是让自己成为商业,而且也会成功,罗胖不就很成功吗,茶行业的文化人不都是一样吗。

一个友人多年未见,原本是一个踏实低调的人,现在却一副夸夸其谈姿态,饭席间,问得原来认识了一个茶作家,作家就是高调之人,处得久了,就相互有了沾染。我打击他,第一,别人有名,与你无关,第二,作家怎么可能指导你营销?第三,高调也好,低调也好,都是要有底气,你的底气在哪里,他的底气在哪里?

商业是一种实战,实战就是经验,或者是经验的演变,未知的没有经验的,就得苦干蛮干,所有的商业逻辑都是如此,问谁也一样。

问文化人的结果,只能是一头雾水。他自己都不知道明天的公号广告费问谁要,怎么知道你的茶谁要?再则,只问宣传,不问口碑,你自己是茶是要美誉度呢,还是所谓的知名度呢。夸张一点说,谁会让秦桧去证明自己的忠诚呢。

我在茶区转,有开茶厂的,大的、中的、小的都有,问我怎么看明年的趋势。其实我答不出,答不出总要装模作样去分析,其实不是更有问题?

大伙不这样看,一味追问,我说形势一片大好,那是忽悠,我说一片黑暗,那是现实,说了等于没说。

我仔细思考了一下,给了很多朋友一个建议,重优势轻劣势。你个人的优势在哪里,你企业的优势在哪里,你团队的优势在哪里。成功靠优势,失败才靠劣势。

这段话仍然比较空,其实不空。

所有的“势”建立的基础是现实,现实的社会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之前接受信息是依靠一块“屏”,电视,现在则是依靠无数的“屏”,手机。

信息源变了,一切皆变。

因为信息透明化来了,碎片化来了,这个结果是,分众的时代来了。这个变化意味着,你之前所有的优势,在今天则可能变成了一个劣势。举个例子,之前的昆明、芳村是分销的重点,现在的信息源一变,物流链一变,优势就变化为勐海了,甚至变化到山头了。

分众概念是很早就出现的一个概念,只是茶行业没有注意,直到今天,大家想的还是用10个人去忽悠一个人的卖茶办法,这样的营销线路很长,完全与今天的互联网化相违背,这不是逆社会么?

举个例子,之前大家说“口碑宣传”,是指口口宣传,这样的传播速度很慢,但是,现在互联网也提“口碑宣传”,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如果你的茶在每个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不就是口碑宣传吗,这样的速度是不是很快呢?

此口与彼口,传播的工具不同了。

但是,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口碑”!

大家重视了宣传,而忽略了本质。大家都想和我合作,我说好啊,问题还是在于你的茶,他的茶,大家撕开包装一调换,你能知道谁是谁吗?

个性化、分众化、品牌化,说得复杂,核心不就在这里吗。

我们去宣传一堆河滩上随手可捡起的石头又有任何意义,宣传面越大,质疑越多。我们今天都在说老茶的问题,但是,老茶是有个性的,有独特口味的,我们喝88青、红印、号级茶,抛开年份的巨大争议,单就口味而言,茶客是能分辨的,这就是老茶打而不灭的原因。只是很多人把打假与口味的好坏批评混为一谈了。

谈到从炒茶市场到品饮市场的转变,大家想到的就是“快销”,就是袋泡茶,且不论这种营销的单向思维的问题,仅仅看实例,08年09年,大益、老同志、龙润等等企业都出过袋泡、茶粉一类快销的产品,结果都不成功。

换个思维想,有人存你厂家的茶100件,这是多快销?

快销不快销,与产品形态的变化关系并不大,甚至就没有关系,这是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一个系统的变化。

只是围绕一个点去做文章,与古人卖茶又有何不同?

当然,一个现实的环境是,云南是产区,缺乏资本投资的商业氛围,很多人做事,仍然是苦力挣钱的原始积累方式。但是,关键的问题在于大家思考的路径太整齐划一了,这就形成了一个现实,大家都只说自己的茶好,别人的不好。

因为大家都只在这个坑里,出不去。

我要来如此卖茶,我也会如此。

在阴影久了,我们都会成为阴影的一部分。

记得多年前,看到过一则佛教故事。二和尚过河,一老一少,临河,来一娇艳妇女,不愿湿水过河,求助和尚,小和尚想背,碍于戒律,一旁老和尚背着妇女就趟过了河。良久,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不是清规么?老和尚回答:

我早就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

放下,不放下,说的是一个思维转换的问题。茶行业问题众多,如果你细心想,把所有的问题都放下了,还有问题吗?

营销流程复杂,有时候也特别简单。

很多人并不去总结市场,为什么老班章好卖,冰岛茶好卖,而且,山上的茶农卖空了,你的茶堆在仓库呢?老班章霸道,冰岛茶柔甜,这不就是最大的“特征”吗,这个特征是一个行业共同的,共通的,一旦包装成你自己的,这些共通的、共同的,则成了对手!这个道理想明白了吗。

大家都说普洱茶缺乏信任,山头茶、老茶、古树茶都是如此。信任当然是问题,但是,你得去改变信任的链条啊。茶农好卖,不就是因为云南茶山、云南生态创造了一个天然的营销大场景吗?

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场景化营销。这不就是所谓的场景化营销吗?新营销、新理念有这么复杂吗?

所有新名词、新概念都需要一个新的商业环境,比如,大家现在说“高兴”这个古老的词汇,都这样说了:哇塞,宝宝今天好嗨啊。如果换一个场景,一个懊糟的老头子说:哇塞,宝宝今天好嗨啊。

同样的话,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说出来,你会不会想吐?

编者注:吴疆,作家,茶文化学者。写作《普洱茶营销》、《普洱茶营销--七子饼鉴茶实录》、《吴疆说普洱》。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