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介绍日本茶道

找到约39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茶道 | 抹茶第一

茶道|抹茶第一

馬に寝て残梦月遠し茶のけぶり。——松尾芭蕉

        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读着俳圣松尾芭蕉的这句诗,小茶感受到了一阵娴静。的确,提及了日本茶道,大家往往先能想到“和敬清寂”。而今天小茶就要带着大家感受茶道的侘寂美学。

抹茶

       说到了日本茶道,果然就是抹茶了。小茶我也是最喜欢抹茶了。想一想平时总吃的抹茶蛋糕、抹茶月饼、抹茶冰激凌,还有星爸爸的抹茶拿铁和抹茶星冰乐等等,小茶这个吃货简直开心得不得了。咳咳咳……跑题了,跑题了。今天小茶分享的是正经的茶道,才不是那些东西,嘿嘿。

抹茶道

       其实日本茶道由中国传入,主要分为了抹茶道与煎茶道。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抹茶道。根据记载,日本的茶在9世纪由从中国返回的僧人带回,从此茶就开始在近畿地区开始了种植。于是日本就在唐朝的煎茶道(非日本煎茶道)和宋朝点茶道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抹茶道。最早抹茶用于日本佛教的宗教仪式,而到了镰仓时期,随着武家政权的建立,茶和茶器就成了武士们地位的象征。就像宋朝那样,斗茶蔚然成风。

       室町时代中期,8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茶人能阿弥,奠定了茶道的程序,同时也冲击了斗茶的奢靡之风,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同时他推荐另一名出色的茶人担任将军的茶道老师,这位茶人就是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提到了他就要提到《聪明的一休》。而他老师就是一休的原型禅僧一休宗纯。如此他将茶与禅结合、贵族茶与民间茶结合,开创了“草庵茶”,并创立了“禅茶一味”和“谨敬清寂”的思想,奠定了后世茶道的基础。而他的徒孙武野绍鸥更是进一步地完善茶道,把连歌道这一日本民族传统艺术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安土桃山时代,武野绍鸥的弟子,一代茶圣千利休,终于开创了日本侘寂(侘び·寂び)的茶道,确定了“和敬清寂”的思想。

茶会

    茶会(茶の湯)以“和敬清寂”为自身的精神,体现了“禅茶一味”的哲学思想。茶道讲求和谐与和悦。这既包含人与自然之和谐,又包含了主客间的和谐。凡进入茶室,便抛弃了世俗的烦恼纷扰,大家都是享受这茶会片刻的宁静与和谐。大家以茶会友,以求真道,体悟佛我一如。茶道又有“一座建立”的说法,讲究茶室内人们的和谐与互相尊敬。各位嘉宾皆由极小的入口进入,也就不会有高低贵贱之分,唯有相敬相爱。“清”则不只代表用具、茶室、茶庭的干净整洁,更多的是涤荡自身的精神。最后,茶道追求“寂”的境界。佛教讲涅槃寂静,也就是寂为人生之终极解脱。

      茶道与禅有深刻的联系,在茶道的仪式中让茶人体会空色一如,追求佛法修行证悟。当然提及茶道不免想起另一个词“一期一会”。一期一会所讲也离不开佛教思想。《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万物就如同流水和水泡一样瞬息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无常。日本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同时又多发自然灾害,又及茶道诞生之时处于战国乱世,更是加深了人们对无常的认同。日本三大随笔之一的《方丈记》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伴随着无常的思想,也就产生了一期一会的思想。小茶觉得,这就是要珍惜当下。仅就茶道而言,时间、地点、茶具、点心、人员、景致,乃至心情,从这些方面来看,都不可能有两次一样的茶会。小茶觉得这种于茶室内,不问前缘,不求后会,不去有任何杂念,惟细细品茶,体味此时茶之美,感受自身的心,即是一期一会。

       以上就是今天推送的内容啦,今后我们将会推出一系列文章来介绍日本茶道,在这里也要感谢高大佬的供稿

       最后小茶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形成了独特的茶道文化,而我们国家却很少提到茶道这个词呢?大家可以在后台留言或者评论提出自己的想法来和小茶一起交流哦

日本茶道的新走向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撰写的《茶趣异彩·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中第四章的内容。

前面所介绍的,大体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传统的饮茶习俗。不过,各国的饮茶习俗和时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就拿公认最恪守传统和规范的日本茶道来说吧,其实也有过多次变化。历史在前进,任何一种事物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而跟随历史的步伐前进,否则就会被摒弃。茶道虽然千利休集其大成,使之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优秀组成部分,但毕竟是五个世纪以前的事了,与今天日本的茶道已大不相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茶道又有了新的发展。

例如明治前期,茶道是拒绝女性的,到二十世纪初则对女性开放。过去的茶道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明治维新以后的茶道被资本主义社会所接受,并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大国,并向文化大国迈进。它的传统文化正被广泛地介绍于世界,继里千家十四世的淡淡斋和当代鹏云斋、玄玄斋的立礼式茶道之后,又创设了一些适合于外国人学习茶道的方式和方法,这使有四百年悠久历史的日本茶道,能永葆其青春的活力。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宋代点茶⑦南宋点茶与日本茶道有啥不同?

2022年,电视剧《梦华录》热播,一时间把人们拉回宋朝,掀起了一股宋代点茶热潮。剧中出现了北苑贡茶、青凤髓、紫苏饮子、灵隐佛茶、十二先生、茶百戏,光这些名字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为了帮助茶文化爱好者了解宋代点茶的方方面面,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邀8位专家、学者,重磅推出“宋代点茶”专辑。专家、学者围绕宋代点茶的历史、文化、流程、器具、审美等展开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宋代的禅茶之美

——南宋点茶与日本茶道源流考辨

作者:卢 冉

宋代点茶。从宋代美术的文字文献中,我们已经可以复原其形式、用具与操作流程,在这里我不再赘述。然而在现今各地的文化活动实践与操作中,我们却常常看到,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偶尔还是会将其与日本茶道相混淆。故有必要对宋代的禅茶之路中,关于茶宴、茶汤会与煎点礼仪等宋代点茶活动,与日本茶道形成之初的历史关系做一个深入阐述。

在宋徽宗的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宗颐法师编撰了《禅苑清规》。书中林林总总总结了禅宗山林的各种日常仪轨规范。法师写起来事无巨细力求面面俱到,里面记载了禅寺之中各种茶、汤、茶药之用度,茶汤礼、茶宴的举行和参与方法:

“ 赴茶汤——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

特地举行的茶汤宴礼,礼数非常尊重,受到邀请不可怠慢。

“安详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

就座以后,鞋要摆放整齐。收脚放在足台上时不要让椅子发出声音,端坐不要靠椅背,茶宴中保持端庄的仪态。

“俨然叉手朝揖主人。”

吃茶前要先行叉手礼。

“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放盏槖,不得敲磕。”

吃时不要吹汤面,不要碰落茶盏,不要喝出声响,取放盏时都不要磕碰桌面。

“右手请茶药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

吃茶药时候(寺院内将茶点叫做药)右手拿起,大家一起作揖后才吃。不要倾倒入口中,也不要嚼出声音。

——以上详细而谨慎的描写,为后人呈现了一场端庄肃穆的禅林茶会场面。宋时,僧人视茶如视法,对待茶宴,总是提起十二万分谨小慎微的态度,着实让人感动。

日本茶道源自于浙江杭州的径山寺,由南浦绍明法师带回日本崇福寺。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八月,随着他的师父虚堂智愚禅师,来到径山修行。学习三年后,回到日本崇福寺发扬茶宴。

实际上,在宋孝宗年间,就有一位日本和尚——荣西法师在径山寺享受过一次至高规格、甚至堪称盛大的茶宴。

据说,在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临安大旱不雨。宋孝宗十分忧虑。于是派人,请天台万年寺虚庵怀敞法师,前来临安做法求雨。法师并没有亲自去临安主持法事,而是派了弟子荣西法师,进京为孝宗求雨。没想到,这次法事做的非常成功,所祷十分灵验。不仅马上天降大雨,甚至横行市井的瘟疫也随之消失。孝宗非常开心,封荣西为“千光大法师”。并且,在杭州径山寺举办茶宴庆祝。

这次的经历使荣西十分震撼。从此荣西对茶十分着迷,回国后参照茶圣陆羽的《茶经》,用汉日双语写成《吃茶养生记》。开篇便说:“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这是日本的第一本茶书。

日本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处于镰仓幕府时期。幕府将军源实朝,有一日醉酒,荣西禅师用一盏茶解除了将军的痛苦,并乘机献上《吃茶养生记》。肇始了茶在日本武士阶层中的流行,荣西由此被尊为日本茶祖。

禅宗茶宴,从此在异国他乡也发扬光大。那么,这种在中国古籍里常被叫做茶宴、茶会、茶汤会的活动,到底为何举行呢?

茶汤煎点可以说是禅寺各种社会活动的载体,禅寺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能通过“茶”这个载体来呈现。通过茶汤会来传达礼数、宣布任免和沟通社区关系。依照茶汤礼仪荷载的内容来分,有五个类型:

01

“四节”的茶汤礼仪

所谓“四节”指的就是安居开始(四月十五日)的“结夏”,安居结束(七月十五)的“解夏”,以及冬至、新年。“安居”可以简单理解为师父们的暑假,四节茶汤煎点是禅寺隆重的时令礼仪。

02

僧职任免的茶汤礼仪

新旧知事、头首交替时,需要举办茶汤会,以表示对新任者礼请、对卸任者感恩之意。

03

挂搭新到的特为茶汤礼仪

什么叫“挂搭”呢?可以理解为外地的和尚到寺院里来挂职,要举办一个欢迎茶汤会。

04

特别为住持举行的煎点礼仪

住持受请、新住持入院时举办的茶汤会,也就是专门围绕住持开展的一些茶会。

05

日常茶汤煎点礼仪

日常茶汤,顾名思义指的是像浴茶、念诵汤,这些经常性开展的日常茶汤会。

以上五种不同的茶汤会、茶宴基本贯穿了丛林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遇大事就吃茶,高人来了也吃茶。

而这些来过的高人之中,就包括文采一直被我们所千年仰慕的苏东坡。

熙宁四年七月,时年35岁的苏轼怅然离京,宋神宗任命他为杭州通判。“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河山。”苏轼对杭州的爱溢于言表,从此他啸傲烟霞、挥洒翰墨,既写出了“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的西湖月夜,也道出了“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的田园风韵。

在此地,苏轼也和径山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写下第一首“径山诗”——《游径山》:“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开始,至少写了十首“径山诗”——《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再游径山》……并和径山寺僧侣结下了友情。

著名的“乌台诗案”后,苏轼又被贬谪黄州。径山寺派僧人到黄州求碑文,他爽快答应。以前在径山时,苏轼就很喜欢径山龙井水,还相信用其洗眼,有提升视力的功效。离开杭州以后,曾让朋友千里送水——他在《次韵杨次公惠径山龙井水(龙井水洗病眼有效 )》里写道“漏尽鸡号厌夜行,年来小器溢瓶罂”。

有一件藏于日本的中国宋代书法作品《法语·示璋禅人》,它的作者是密庵咸杰禅师,他曾是800多年前的宁波天童寺方丈。

密庵咸杰生于北宋徽宗崇和元年公元1118年,是福州福清人,17岁出家,日后成为南宋初期屈指可数的禅门巨匠。某一年秋天,在杭州余杭的径山万寿禅寺里,僧众会聚在密庵咸杰的方丈室不动轩里,求密庵开示。时年62岁的密庵咸杰禅师即兴挥毫,写下了一段法语,赠与了一位叫璋禅人的随侍。

法语全文26行,共290字。从字面上看,阐述的是修行佛道的奥义及禅宗用功的心要,与茶道似毫不相干。但因日本茶人向来把宋代杭州的“径山茶宴”视为茶道源头。密庵咸杰平时主张不管对待客人、修行者还是外来俗人,都要施以煎点之礼,此举对日本茶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日本大德寺龙光院里还有密庵茶室,是日本三大国宝级茶席之一,里头悬挂的这幅《法语·示璋禅人》茶挂,被日本文化厅视为最高等级文物——国宝,它也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密庵咸杰墨迹,代表了日本禅茶之路的法脉源头。

至此时,径山寺列为五山之首为禅林之冠。一条由余杭径山而始,贯穿钱塘、建康、苏州、湖州、温州、金华、台州、福州、宁波直达日本镰仓的禅茶之路,就此应运形成了。

本文结尾,让我们用密庵咸杰禅师的《径山茶汤会首求颂二首》之一,略窥探宋时人们对禅茶的看法:

有智大丈夫,发心贵真实。

心真万法空,处处无踪迹。

所谓大空王,显不思议力。

况复念世间,来者正疲极。

一茶一汤功德香,普令信者从兹入。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