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九曲红梅介绍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新昌县茶企探访西湖“九曲红梅”与“三和萃”龙井茶基地

12月8日,由新昌县名茶协会组织的十四家茶企,冬季天姥红分会活动在杭州双浦镇&龙坞展开,怀着对“西湖双璧”的深深崇敬,一同探访“九曲红梅”与“三和萃”西湖龙井基地。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浙江省茶叶首席专家茶叶推广研究员罗列万、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和茶叶技术带头人茶叶推广研究员俞燎远莅临指导。

第一站:一米茶园(青龙桥茶园)

杭州西湖区双浦镇灵山风景区内,有一个美丽的村落,叫双灵村。这里三面环山,东南与灵山洞、风水洞毗邻,山林面积4900余亩。这里有鲜为人知但却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非遗名单的红茶生产技艺,还有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世博会大奖的红茶——“九曲红梅”。走进冬季的一米茶园,就能理解茶人们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简单直接,山上云雾缭绕,棵棵茶树被滋润得格外鲜嫩清新,一米茶园内有西湖区最大的“茶”字由1000多颗茶树修建而成,站立在高坡上,很是有意思。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第二站:九曲红梅茶博新馆

茶博新馆内主要设置了茶识、茶工、茶趣、茶学、茶艺、茶人、茶润7大主题展区,融合了展、学、研、售等功能。除了传统的有关九曲红梅茶叶历史、制作技艺等文献资料和老物件展陈,还新增了许多科技感十足的互动体验场景,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让九曲红梅茶的百年传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让游客可观、可感、可学。

图片描述

第三站:网红地&九曲红梅清风山房

在清风山房九曲红梅茶学堂(九曲红梅非遗体验馆),由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主持会议,展开了一次相互探讨学习的会议。杭州九曲红梅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兴伟为大家介绍了了关于九曲红梅历史传统及其制作工艺,并播放了九曲红梅宣传片,大家受益匪浅!

图片描述

九曲红梅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就已经荣获过多个世界博览会的金奖,不仅是杭州十大名茶之一,还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曲红梅早在1886年便获得过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的金质奖章,在浙江茶区的众多名茶之中,九曲红梅是唯一一款红茶。可谓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颇为特殊。

制作九曲红梅(红茶)的鲜叶,和制作西湖龙井(绿茶)的鲜叶,其实出自同一种茶树,但不同的加工工艺,决定了茶类和色香味的不同。制作绿茶的主要工序为杀青——杀青使酶失去活性,停止了酶促反应,从而保留了绿叶品质,滋味较为鲜爽;而采用红茶制法的九曲红梅,最主要的工序为发酵,使内在物质得到转化,滋味较为甜醇。俗话说:“茶树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九曲红梅的采摘颇为讲究,鲜叶要在谷雨前后采摘,要求不含老梗,细嫩匀齐,洁净新鲜。通常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初展、芽长于叶,是为特级,一芽两叶、芽叶长度相当,是为一级。传承的优势在于:甜、鲜、香。

接着天姥红会员代表石碧鹏(三和萃西湖龙井总经理)讲述了了自己和九曲红梅的结缘及其企业的管理和优化创新等。

新昌县名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霞对包总的发言作了总结发言,对九曲红梅的茶园、品牌管理有所启发,希望能借鉴九曲红梅的经验,挖掘天姥红茶的唐诗文化底蕴,日后能实现新昌天姥红茶生态环境的个性化,品牌的特色化等。

天姥红会员从九曲红梅中受到启发,借鉴学习创新如何做好新昌天姥红茶,主要的几位代表提出了对九曲红梅的制作、管理等问题,对做好天姥红茶深受启发。

(群星茶业周玉翔) 

(国昊茶业丁国统)

(红旗茶业石志辉)

(江南大佛龙赵中槐) 

(诚茂控股集团俞峥)

(澄潭茶厂袁月) 

在会议上,茶叶技术带头人茶叶推广研究员俞燎远对新昌县天姥红茶叶发展作出了三点建议和意见:一、讲出天姥红茶的故事;二、做出天姥红茶的特色;三、充分发挥新昌高山生态环境,利用好夏秋茶原料制作红茶,提高茶叶单产效益。

浙江省茶叶首席专家、茶叶推广研究员罗列万作了总结:对杭州九曲红梅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包兴伟对九曲红梅的介绍作了肯定,认为九曲红梅为“万绿从中一点红”,在接下来需要继续做好“传承”,同时对新昌天姥红做出了极好的评价,希望在现有的的基础上做好“创新”。

第四站:三和萃茶业

三和萃自诞生之初便着重建设茶园基地,从源头的一芽一叶开始,把关茶叶生产的每个环节,保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每一杯茶都是好茶。

总经理石碧鹏给各位讲述了三和萃茶园基地的肥培管理办法及其新的《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大佛龙井可以借鉴西湖龙井的管理办法,在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一套办法,做到取长补短!

通过本次冬季活动,新昌县名茶协会天姥红分会的各个成员对九曲红梅的历史传承和其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西湖龙井的茶园管理和新的《西湖龙井茶产地证明标识管理办法》有利更深入的了解,收获颇多!

来源:中国大佛龙井,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九曲红梅”可以尝鲜了

春日的阳光洒落在茶山上,双浦镇双灵村的茶农们也忙碌了起来。采自西湖龙井群体种老茶树嫩绿的新叶,在这些土生土长的资深茶农手下散发出醉人的香气。这一批茶,马上要被制成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九曲红梅茶。

虽同属西湖名茶,九曲红梅与西湖龙井的制作工序却截然不同。“茶叶摊青后,要经过萎凋、揉捻、搓散、发酵、烘干等几个步骤,九曲红梅才算制作完成。这样做出来的茶不仅能暖胃,味道也更加香甜。”双灵村茶农孙卫明说。

清明刚过,正是制作九曲红梅的好时候。孙卫明一边收起萎凋完毕的茶叶,一边介绍:“制作九曲红梅的要求很高,茶树要选择最‘正宗’的西湖龙井群体种老茶树,茶叶必须是‘一芽两叶’,太嫩或太老都会失掉九曲红梅的韵味。”孙卫明指着刚收好的这批茶叶说,经过头一天的摊青和几个小时的萎凋,已经可以进入下一个步骤了。

经过萎凋后的茶叶,不仅散掉了青草气,还提高了韧性,这样一来,茶叶才不会在接下来的揉捻中轻易碎裂。茶叶加工房中,揉捻机不停地转动,绿色的茶叶也逐渐变色,从扁平狭长变得细如发丝,而专属于九曲红梅的独特香甜气味也在房间内外氤氲不散。

经过机器打散后,九曲红梅开始进入最重要的环节——发酵。

“发酵是形成九曲红梅色香味的关键,是绿叶红变的主要过程。”孙卫明说,传统发酵方式多采用蒸馏、日晒,但现在茶农们都用上了自动化设备。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的共同作用下,绿色的鲜叶渐渐褪去“青涩”,褐红色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花果香气。

转眼已日悬中天,此时,第一批茶叶已经完成了最后的烘干步骤。被孙卫明倒入竹匾的九曲红梅成品色泽乌润、细如银钩。

“从我爷爷那辈开始,就在做九曲红梅。我爷爷传给了我父亲,父亲又传给了我,到现在也已经十几年了。”孙卫明说,九曲红梅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曾是双浦镇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记者了解到,双浦镇九曲红梅茶园约有1500亩。据当地茶农介绍,今年由于天气忽冷忽热,茶产量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而今年的第一批九曲红梅,预计将于四月中旬左右开始售卖。

来源:杭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杭州市周浦小学九曲红梅茶文化馆正式开馆

10月17日,杭州市周浦小学九曲红梅茶文化馆正式开馆。此次开馆活动得到了杭州市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区茶文化研究会黄幼钧会长、来小平秘书长也来到了活动现场。同时九曲红梅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冯赞玉老师、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桑阳老师也与师生一同见证开馆。


活动伊始,红领巾讲解员为来宾介绍了学校茶文化馆的来历与建设,周浦小学茶艺社与书法社的表演更是让现场充满静谧的茶香味。在冯赞玉老师宣布开馆后,同学们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舞蹈、茶诗诵读及曲艺表演。十名同学被评为首届“爱茶小茗星”,在现场接受了表彰。值得一提的是,开馆仪式创意满满。来宾与师生一同在牌匾上播撒茶园修葺后产生的多余茶叶,寓意播种希望。茶叶在众人齐心“灌溉”下,组成了“九曲红梅茶文化馆”字样,代表着周小将努力传承与弘扬茶文化。据了解,学校后期也将变废为宝,利用活动现场的茶叶进行堆肥,用于来年的茶苗养护。

2009年,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市周浦小学作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一直致力于传承与弘扬家乡九曲红梅茶文化。“九曲红梅”的美名源于双浦大坞盆地“九曲十八湾”的地理特征,其发源地正是周浦小学的所在地。学校积极探索校本精品茶艺课程,开展茶艺社团,并被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授以西湖区茶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称号。基于馆校共建,更是创新开发校园空间,打造九曲红梅茶文化馆。

周浦小学书记李丽娟表示,学校以“我是家乡小茶农”为宗旨,已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茶活动,学生通过知茶、种茶、品茶、扬茶等系列课程学习,在劳动中感受家乡世世代代相传的茶香味、茶香情。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桑阳老师肯定了学校基于茶文化积极建设红领巾学院课程,也希望后续在杭州市少先队活动中看到更多拥有周浦校园特色的九曲红梅茶文化推广。西湖区茶文化研究会黄幼钧会长借此机会也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茶知识,积极体验茶文化,争当爱茶小茗星。

期待周浦小学学子能继续深入学习九曲红梅茶文化,在接下来的亚运年用杭城小主人身份以茶待客,传承并弘扬九曲红梅茶文化及制作技艺。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记者 白菁洁 通讯员 寿琳姣),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