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茶叶研究

找到约1,625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军企业” 白沙溪:初心可抵岁月鎏金 茶香可穿万里茶道

依“三农”而生,携乡村而兴。

1939年,白沙溪茶厂第一任厂长彭先泽,回到家乡安化县小淹镇,租用老作坊,创办了“湖南省砖茶厂”。2007年,白沙溪改制重组成立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年产品销售从几百万元到年销售达3亿元,从零税收到累计上缴国家税费2.85亿元,带动产业增收20亿元以上,带动10万农户脱贫奔小康。

近百年间,从资江边的一个茶乡小镇建厂,白沙溪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时代,白沙溪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在脱贫攻坚中担当作为,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企业、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安化县助力脱贫攻坚典范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国家民委十三五民族贸易与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湖南老字号,民族经济发展边茶老字号……

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的白沙溪 谢望东摄

如今,白沙溪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以“不歇脚”的劲头踏上携手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变产区为景区

打造茶旅文康一体化发展标杆

“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怎么写?

“以茶带旅,以旅助茶,打造茶旅文康一体化发展标杆,带动乡村发展”——这是白沙溪早在2010年就提出的发展思路。

公司从2010年开始,持续6年投资2.7亿元建设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总建筑面积33077平方米,新建4栋现代化生产车间、2栋毛茶仓库、1栋综合大楼和白沙溪黑茶博物馆、千两茶王景观塔、黑茶人文浮雕、黑茶文化长廊、观澜琥珀居、沿江风光带、五十年代老厂房等十大特色景点,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销售、茶文化传播、旅游、江景贵宾楼等为一体,是国内首个按照国家旅游景区标准打造的“茶旅一体化”黑茶文化产业园。

白沙溪码头

2016年,白沙溪黑茶文化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镶嵌在安化东大门的黑茶明珠,成为安化茶旅必经第一站。

从民族边销茶到异军突起畅销全国,安化黑茶受热捧的背后离不开厚重历史的“加持”。安化千两茶、天尖茶、茯砖茶制作技艺均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白沙溪获评安化天尖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保护单位。

“推广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介绍,非遗技艺成为贫困农户走出贫困的绝佳手艺。

由老厂房改造的大师工坊谢望东摄

2012年,白沙溪开放千两茶踩制车间;2014年,白沙溪大师工坊挂牌成立;2013年,成立白沙溪商务学院;2018年,投资400万元建设白沙溪非遗技艺馆……近年,白沙溪先后投入1000万元建设制作、茶艺、茶历史学习培训基地6个,联合举办各类活动达100余场所次,提升了茶旅特色,为行业培养技术人才上万余人。

在白沙溪茶园,茶农采茶笑开颜

传承安化黑茶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公司改造黑茶生产清洁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线7条,建立现代化烘房48间,年产能达2万吨,年产值达4.5个亿元,年收购储存黑毛茶原料15万担,年均为农户增收1.5亿元以上。

在白沙溪,我们看到曾助力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扶贫车间正续谱乡村振兴,继续发光发热。据统计,常年用工达800余人,年发放工资奖金等达3200万元。

变茶园为公园

打造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资江边,白沙溪厂区沿江水南岸一路延伸。临江对岸则是清代两朝重臣陶澍文化园陵,湖南著名教育家彭国钧及其子白沙溪茶厂第一任厂长、中国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的家乡与灵寝地。

自然与历史似乎格外“厚爱”白沙溪,白沙溪也不负众望,积极打造生态有机茶园,将茶园装点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公司以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园基地,打造有机生态茶园6个,建立合作社5家,发展茶园基地12000亩,带动10万农户种茶增收。

林中有茶,茶中有林

2012年,白沙溪茶厂投资1000万元将彭国钧、彭先泽父子灵寝地——小淹沙湾村网形山开发建设有机生态观光茶园3000亩,取父子名中字为“钧泽源茶园”。成立安化县钧泽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万元于基地建设毛茶初制加工厂,在全县率先形成“山上采茶山下制茶”原料加工清洁化生产,与公司产业园区形成“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茶旅线路。

山上体验采茶、山下学习制茶、品味茶农美食,新奇的旅游体验让前来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从而小淹陶澍村的300户、600名茶农也得以就近就业,循环增收。钧泽源茶园也被评为“安化县最美生态茶园”、“湖南现代化农业特色省级示范园”。

2016年,公司又新建小淹镇肖家村“东泽茶园基地”500亩,乐安乡茶园基地1000亩,改造梅城镇团云界荒山茶园1000亩。据统计,仅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入股或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实现带动茶农800户3000人就业,农户们在家门口也能勤劳致富。

2018年,公司又投资2000万元建设白沙溪古茶树茶园和茶码头江景茶室,移栽上百颗百年老茶树,提出“健康茶生活乐享白沙溪”主题,精心打造“谷雨采茶节”、“腊八猪蓬元帅节”、“踏春游园茶礼节”、“资江映月篝火晚会”、“千两茶开杠大典”“探秘白沙溪寻道黑茶源研学之旅”等茶旅项目,从生产加工、营销体验、科研教育、研学实践、历史溯源、文化娱乐、考察交流、旅游观光等全方位呈现,吸引了更多专家学者游客慕名而来,年接待参观旅游考察交流达18万余人次。年带动茶产业相关的篾业、棕业、包装、运输及餐馆、食宿等产业链增收1亿元以上,实现了茶旅文融合、多产业的欣欣向荣。

变域名为品名

科技赋能,品牌带动

一片“白沙溪”,半部黑茶史,打造白沙溪品牌“进行曲”。

公司积极打造白沙溪品牌,坚持每年投入品牌推广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8%-10%,每年参加全国各地茶博会、品茗会、茶话会、营销峰会、茶健康论坛达80余场次,建立全国各地白沙溪品牌专卖网点达3000家,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港澳台地区和国外20多个国家。

白沙溪天茯茶

因茶置县的安化,“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每个山头都有其土壤、水分、海拔、内含矿物质成分区别。白沙溪还巧妙突出安化“山城”的特色优势,以山头特色+山头文化+山头土地流转打造山头单品,“一山一品一子品牌”、“一特一引一帮扶”,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早于2011年,白沙溪就推出“将军茯”子品牌,通过十年精耕细作,该子品牌与肖家山老兵茶园、天子山生态茶园等3个茶叶合作社,陆续推出了将军茯“将1号”、“将2号”等多个系列单品,年产品销售达1500万元。

2014年,推出“钧泽源”子品牌,招商引资参与土地流转运作。2017年推出首个团云界庄园文化品牌,并打造团云界庄园,建成休闲度假养身胜地。2018年,与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益生元”子品牌,主攻健康养生功能茶品市场。

生态有机茶园

白沙溪深谙“品牌再响,质量为基”的道理。公司建立了QS质量体系全覆盖,从茶园原料到加工制作到产品成型到消费环节全程质量管控追索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生产关键技术关键点控制体系,建立车间生产岗位与生产线的操作指导流程与细则15项110多条,各部门车间、各工作岗位工作说明书87个共951条。

此外,参与起草制订安化黑茶湖南省地方标准14个,国家标准9个。推动了安化黑茶、湖南黑茶直至中国黑茶的标准化进程。树立和完善白沙溪品牌诚信体系,增强品牌影响力。白沙溪较品连续12年荣获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白沙溪评为益阳市首届市长质量奖。白沙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

白沙溪多年来先后获得各项发明专利120余项,省市奖项30多项。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持、白沙溪茶厂参与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黑茶生产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提供了坚实的科技理论支撑。白沙溪科研团队完成的《天茯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填补了益阳市20多年以来在科技发明奖项中的空白。

为推动行业高质低氟茶的生产与质量研究,公司先后面向全行业开展黑茶氟检测实操培训3期,建立低氟茶产品原料基地数据库,开展低氟茶产品生产制作方法探讨研究。2019年,《降氟揉茶机及降氟揉茶系统》《一种降低茶叶氟含量的茶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降氟揉茶机及降氟揉茶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全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引领产业有质量的快速发展。

2021年3月18日,刘仲华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白沙溪茶厂成功举行,这是中国首家黑茶院士工作站。无疑,白沙溪将开启科技赋能新篇章。

“安化黑茶这一片‘小茶叶’,成就了一个‘大产业’,希望白沙溪茶厂以院士工作站挂牌为契机,立足资源优势,推动安化黑茶高质量发展。”揭牌仪式上,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信心满满地说。

未来,如何将“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得更好?

白沙溪人以实践作答:初心可抵岁月鎏金,茶香可穿万里茶道。

来源:湖南茶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县”茶陵县:茶祖故里 因茶而名

茶祖故里,因茶而名,故名茶陵。

尝百草的神农氏,于云阳山得荼。千年国饮,由此风靡东方。

救民于水火的毛泽东,缔造了第一个红色政权。黑暗中国,自此漫开黎明。

茶陵,这个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自古就是滋养了华夏文明的一方沃土。

依托丰富的山地、适宜的气候和种植的传统,茶陵县深入挖掘茶祖文化资源,把茶产业作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形成了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的产业结构。茶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叶”、“摇钱树”。

(茶陵茶祖文化产业园 茶祖神农)

目前,茶陵县茶叶种植面积达6.5万亩,茶叶总产量2830吨,涉茶总产值达12亿元,茶业务工劳动力6000人以上,带动农户增收4000余万元。2020年,“茶陵红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沿着一片叶子的经络,就能触摸到茶陵春天的缕缕春风。

书写新诗篇 茶园山水美如画不负茶祖故里名

茶陵产茶历史辉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千年国饮,始于茶陵”。茶陵在1974年被定为湖南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1978年列入全国100个年产5万担茶叶的生产基地县之一。

(茶祖故里 好山好水出好茶)

近年来,茶陵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高质量打造五彩湘茶千亿产业”的精神,认真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部署,按照“品牌引导、市场运作、质量保障、融合发展”的思路,突出红茶为主、绿茶为辅,其他茶类共同发展,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产品附加值,推动茶农持续增收、茶企持续增效、茶产业持续发展。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为此,茶陵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农业加工企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并在经开区设立农产品加工园。

(匠心做茶 初心如一)

为此,茶陵一直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邀请省茶研所专家编制了茶陵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做好茶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整合涉农项目,对规划区域的茶园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给予倾斜优先,支持企业申报茶叶项目。近年来,县财政预算和整合资金共2800余万元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对新建茶园采取“分规模、分标准,分年度”实行差异化补贴。

建立帮扶机制,明确牵头县级领导和专班,及时为茶企答疑解惑,给予业务指导,切实解决发展问题。协调林业与自然资源部门为茶企筹建加工厂房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协调金融部门简化合作社茶园基地贷款程序。保障茶企用工,成立用工去向平台,为茶企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协调对接高校等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生产过程标准化,带动茶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坚持“品质立茶”,夯实产业基础。该县牢固树立“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理念,重点在秩堂、严塘、洣江茶场等地打造生态有机茶叶基地;重点推广黄金茶、槠叶齐、潇湘红、金牡丹等主导品种;聘请专家设立驻茶专家工作站,组织对茶陵野生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改良茶树品种,不断提高茶叶品质;从茶叶种植区域规划、茶园选址,种植品种、植保技术、采摘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等环节进行目录式的统一,形成“茶陵红茶”标准化生产体系。

(幸福倩影 茶山好风光)

涌现出一批发展起点高、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湖南茶陵洣江茶业有限公司、湖南龙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陵县康成庄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家茶叶经营主体,搅活了满园的春色。

打响了“三湘红”、“四水绿”、“洣江翠芽”、“洣江碧螺春”等茶叶品牌。特别是以“零农残、真有机、花果香”著称的“三湘红”,成为第七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贵宾礼品专用茶,并荣获“湖南茶叶十大创新产品”。

如今,茶陵县全力支持茶叶企业向精深加工迈进,唱响“茶陵红茶”区域公共品牌,着力构建富有茶陵特色和一定核心竞争力的茶业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竭的绿色动能。

(茶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下一阶段,茶陵将大力推行茶产业转型升级。在秩堂镇、严塘镇打造两个万亩核心茶产业带。以茶祖印象公司为主,其他茶企参与,打造一个集包装、加工、拼配的茶产业精深加工生产园区。着力加强品牌培育力度。精心制定突显茶陵茶叶优点的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让茶陵茶叶香远益清。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更添茶祖故里情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了茶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茶陵县坚持“融合活茶”,引导茶叶产业与全域旅游叠加发展,让茶园变旅游景点,茶叶变旅游产品,茶厂变研学车间。茶企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如同人体里的毛细血管,流淌进了乡村振兴的终端与末梢。

走马今天的茶陵茶企,观花的不仅仅是那一垄垄青翠。

(生活画卷 如诗仙境中)

成立于2010年的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成长为一家集茶文化研究与传播、茶树繁育与种植、茶叶加工与销售、茶叶品牌展示交易、茶食品和茶用品生产与销售、茶园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茶产业集团。

成立于2015年的龙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茶产业+休闲农业”为发展规划,以茶叶、花果苗木为种植主体,以茶产品科研、加工、营销为产业核心,通过综合开发、统一规划,整体打造成茶产业与生态观光休闲、康养、茶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综合体。

老牌国有茶厂洣江茶业有限公司也是再发新枝,在巩固传统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树繁育、销售的传统业务外,还拓展了茶文化传播、旅游、警示教育、研学实践等多元化的茶叶产业形态。

深入茶陵的乡镇、村落,处处可以见到一片茶叶带来的变化。

茶旅融合,使得茶陵县的茶叶主产区严塘镇愈发根深叶茂。如今的严塘镇,既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又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单位。该镇引导和助推万樟园林修建了69公里游道,横穿全镇,将沿途的茶叶产业区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景区。

(魅力茶园 慕名打卡声)

在严塘镇杨塘村,湖南龙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修建停车场,半山腰平整了土地,即将建设全景玻璃开放式茶叶加工车间。直通山头老水库的石头复古游道。“采茶时节,游客们来这里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乐趣,还能游茶园、攀茶山、住民宿。”畅想未来,龙灿生态负责人蔡锦然的话语中充满了欣喜与期待。

绿色生态为核心、旅游产业是纽带、茶祖文化是灵魂、康养休闲是重点。作为茶陵茶业的“领头雁”,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更是将茶旅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辐射带动了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了茶叶产业的倍增效应、裂变效应。并进一步融合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发展,以中华茶祖文化园和云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依托,建设集观光旅游、茶事体验、购茶品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为湖南的茶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伙人”机制,茶陵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着力打造出了“中国茶祖文化发源地、世界茶人寻根地”中华茶祖茶旅文化小镇、洣江茶厂推出了“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最美茶园摄影路线+非遗传承人手工制茶+茶乡观光休闲景点”、万樟园林整合了“特色万亩产业旅游+万亩茶园游览+特色民宿”等三条精品茶旅路线。

茶旅融合,融合的是产业,富裕的是百姓,振兴的是乡村。2020年,全县已有6家茶叶合作社、3122户纳入了茶旅营运体系。

(以地作画,美丽乡村如卷轴)

因茶之名,茶陵的春天,一个接着一个。

在“十四五”的蓝图上,茶陵描绘出了这样的壮美:通过5年的努力,全县实现新增种植茶园面积5万亩,综合产值10亿元,打响一个区域公共品牌即“茶陵红茶”,把茶陵建成湖南红茶核心产区、湘赣边茶叶交易中心。

茶陵,有梦有诗有远方!弘扬茶祖文化,健康饮茶、饮茶健康,倡导茶为国饮,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以茶祖文化为擎,以茶产业为基,以茶科技为撑,续茶祖情缘,茶旅文康养融合发展之路,正在茶祖故里茶陵迎风飘扬!

(茶乡花海 再添新画卷)

来源:湖南茶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大山里“喝”出黄金茶:湖南茶叶的名片保靖黄金茶

  说起湖南茶叶的名片,保靖黄金茶是响当当的一张。其独特的种质资源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如何成为脱贫致富茶的?背后有一个充满故乡情和同学情的缘分故事。

  最开始对保靖黄金茶进行研究的是保靖县农业局张湘生。1994年她在堂朗乡(今葫芦镇)黄金村开展茶苗的扦插试验,从当地资源中选出了24个单株进行扦插繁殖。

  省茶叶研究所彭继光是湘西龙山人,一位资深的茶叶加工和审评专家,和张湘生是大学同学。彭继光退休后,有一次回湘西老家,张湘生就把黄金茶资源做的茶叶送给老同学品尝。结果他一喝到这个茶,就敏锐地发现是非常罕见、非常有特色的茶叶。

  彭继光知道,赋予黄金茶独特品质的究竟是资源本身的特性还是别的因素,需要进一步验证。他通过对比试验,初步得出了是资源特性和生态因素造就了黄金茶的独特品质,随即在2002年提出“保靖黄金茶品质在国内名优茶罕见”,并撰写《山沟里的黄金茶》首次在《茶报》上刊出。随后几年,他又对土壤和茶样进行了研究,发现保靖黄金茶的氨基酸含量达到了7%以上,是一般绿茶的2倍以上,便全力在省茶叶研究所和省农科院奔走呼吁,促成了对保靖黄金茶的进一步研究。张湘生和彭继光也因此被公认为“黄金茶之母”和“黄金茶之父”。

  2005年起,先后有省农科院、省科技厅、省农委等部门给予支持,对保靖黄金茶开展进一步发掘和研究。2007年保靖县人民政府与省茶叶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后,专家们陆续开展了保靖黄金茶资源的调查、收集和利用工作。到目前,已经在保靖黄金茶群体中收集了269份资源并保存在省茶叶研究所资源圃,通过进一步挖掘,筛选出30份氨基酸>5%的高氨基酸资源和1份茶氨酸>3%的高茶氨酸资源,选育了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和黄金茶168号3个省级茶树品种。

  说起黄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省茶叶研究所原所长包小村功不可没,被公认为“黄金茶之子”。当年他力排众议,整合资源,开启了黄金茶的产业化道路。短短13年时间,黄金茶的种植面积就从3000多亩扩大到100万亩,产业效益扩大到30亿元,“保靖黄金茶”也一跃成为湖南四大地方公共品牌。在湘西苗寨,一个个茶农脱贫的故事在上演。

  (黄飞毅)

  来源:华声在线

找到约1,60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