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茶叶树苗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34 秒)

2021湖南茶叶乡村振兴“十大领跑品牌” 常德红茶:一片“致富叶”, 一抹“常德红”

过去,我们谈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事实上,实践已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6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打造“常德红茶”市域公用品牌,开启了常德茶产业发展的全新征程,预示着一个乡村来到了蝶变的分水岭。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近年来,为振兴常德茶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常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办法,瞄准红茶市场,加大品牌推广,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与效果。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常德红茶”产业始终注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大力带动乡村发展茶叶产业,致力于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增收门路。

▲“常德红茶”茶园基地:石门县渫峰名茶西山垭生态茶园

南方有嘉木,山水好滋味

千里沅江,穿过崇山峻岭、峡谷险壑,骤然进入湖南,地势渐缓,情致渐奇。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两大山脉将其拥入怀抱,洞庭湖日日为其“欢歌”……

神奇的山水,呼唤一个传奇的产生。1600多年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写就《桃花源记》,引得世人遐想。

“桃花源”所在地,古称武陵,今为常德。

▲“常德红茶”茶园基地:石门县白云山林场有机茶园

历史上,常德茶业贸易发达。常德镶嵌在北纬30度附近的武陵山脉之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适宜茶树生长的高山茶区,平均海拔 500-800 米之间,素有“黄金产茶地带之称”。武陵山脉层峦叠嶂,土壤富硒,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所产茶叶品质优良。

“常德红茶”是常德市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千亿产业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的重点农产品品牌之一。

2016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始打造“常德红茶”市域公用品牌,相继成立了常德红茶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组建了常德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为指导全市红茶生产经营活动,推进常德红茶产业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常德红茶产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全市茶叶产业以稳步发展、提质增效、调优结构为目标,全市茶业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从分散式向集约式、从人工采摘向机械化转型。科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工业农业相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茶叶生产优化组合的范围向着深度和广度扩展。优化品类结构,产品结构逐步从名优茶向大众茶、从礼品茶向商品茶、从绿色无公害向生态有机转型。目前,全市茶产业结构从单一产业转向了三产融合升级发展,呈现出红、绿茶增,黑茶减的两增一减态势和“春季名优茶、夏秋季大宗茶”为主的生产加工格局。

▲“常德红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

2020年对于“常德红茶”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这一年,“常德红茶”正式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被专家一致认定具备金红汤、花蜜香、甘醇味的显著品质特征。这一年,被评为湖南茶叶“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全市已有“常德红茶”授权生产企业 13 家,分别为: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石门县天画罗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天下康茶叶食品有限公司、湖南云中君茶业有限公司、石门县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粤旺双上茶业有限公司、湖南九溪山农茶叶有限公司、澧县万古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桐溪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2家,市级龙头企业 9家。

▲“常德红茶”加工基地:桃源君和萎凋车间

截至 2020年底,常德茶园总面积达35.2万亩,同比增长 2%;干毛茶总产量 5.1万吨,同比增长 6%;其中红茶产量 1.7 万吨,同比增长 13%;茶业综合产值突破 100 亿元。

强势树品牌,“常德红”红出圈

厚重的历史加之自然偏爱,常德发展红茶产业底气十足,始终瞄准“全力打造湖南红茶产业第一集群、第一产区、第一品牌,争当湖南红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的目标。

常德着力构建产业品牌综合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协调、企业操作”原则,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形成以公用品牌为基础结构,企业品牌进行有效补充的产业品牌综合体系。

2019年,初次亮相国际大赛的渫峰牌“常德红茶”一举拔得头彩,从近900个参评茶样中脱颖而出,于2019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中获得最高奖“大金奖”荣誉。全省仅2个品牌获得此殊荣,从主流媒体到社交网络,从专业茶人到消费者,“常德红茶”着实红出圈。

▲常德红茶代表性产品

为着力拓展营销,常德积极借助线上销售渠道,全市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开设网店 162个,销售单品近千个。其中,武陵秀峰茶业公司借助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知名平台,充分利用扶贫 832、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市政府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平台,不断强化拓展电商渠道。

此外,在精耕本地市场的同时,全市茶企正劲力开拓国内非产茶区市场和重点消费市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各国出口贸易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即使受诸多不利影响,常德红茶依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市茶叶直接和间接出口交货量达 7110 多吨,出口货值 9990 万元。

▲常德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常德红茶”展区

茶香客自来。茶旅的融合发展,既增加了茶文化的附加值,延长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实现了公共功能置换与创新。与此同时,也全面实现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全新发展格局。如今,“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的佳话正在常德上演。

常德注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茶旅融合产业发展,利用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建设茶旅优质旅游路线,促进茶叶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的有机融合。

▲“常德红茶”:茶园风光好,游客自然来

产业齐开花,乡村好风光

一片小绿叶,带动大发展,一棵小树苗,描绘乡村美。“做活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这是常德红茶的使命。

湖南武陵秀峰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合同方式与石门县3000 多户种茶大户产生利益联结,采取为茶农提供良种茶苗、有机肥、太阳能频振灯、黄板等生产资料和进行茶叶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等方式,提高茶农亩均收益和茶叶品质,将原来茶叶平均产值 3500 元/亩提高到 4000 元/亩。

湖南壶瓶山茶业有限公司与壶瓶山镇李坪村、长岭村,雁池乡李家峪村和易家渡镇冉家坪等6个村签订金融帮扶协议,根据入股资金按照 10-12%的比例进行分红,保证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公司通过免费提供茶苗、肥料、按照高于市场价格 5%左右收鲜叶等措施,不断提高茶农的积极性。

湖南石门渫峰名茶有限公司与茶农签订茶叶生产订单 1080 份,带动了罗坪乡、所街乡、雁池乡、大平镇、磨市镇1500 多户茶农发展茶产业,人均年增收 1000 元以上。

……

▲鲜叶采摘增收 茶农喜开颜

在常德,各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标杆也是助力 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通过发挥企业带动作用,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致富产业。

“准备给后辈们的‘传子茶’,没想到三年就受益,如今成了我的‘养老茶’,多亏了产业发展好啊!”深秋已至,石门县壶瓶山镇龙池河村的茶农唐奶奶忙活了一年,收入颇丰。

若将时间回拨至10年前,村民可不敢想象靠种茶每年能增收上万元。2012年,在石门县城创业的马杰决定在此建立茶叶基地。改造茶园、添置设备,办起村里第一家现代化茶业企业,注册“楚韵”商标。公司通过无偿为基地提供良种茶苗、有机肥料、除草机,安装太阳能绿色防虫灯,免费组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等措施,促进有机茶生态茶园建设,成功转换龙池河村有机生态茶园3000多亩。该村茶农的收入由原来每年每亩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高的突破10000元。

那位一心带着村民致富的有志青年,湖南楚韵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杰也被聘为壶瓶山镇龙池河村名誉村主任。

不懂种茶技术怎么办?缺乏劳动力如何增收?茶园面积小如何增收?在产业兴农的道路上,面对这种问题,湖南粤旺双上茶业有限公司、湖南桐溪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涉茶新型经营主体,实行以茶为主和一户一策的策略,带动周边农户共兴茶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 892户、2645人,受益茶农年收入从 2015 年人均不足 2170 元已提高到人均近 4300 元。

突出联点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通过驻村工作队对适合发展茶叶产业的乡村“量体裁衣”,制定相宜的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起系统的产业模式,形成完善的茶叶生产链条,使乡村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增加茶农人均收入。

澧县在茶叶生产区坚持“村村有茶叶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建立农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体系,推进点村茶叶产业发展,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逐步在丘岗山区形成了主业突出的发展格局。

▲日出江花红胜火 安居乐业乐开怀

在常德,“哪儿种了茶哪儿就能致富、哪儿要致富哪儿就要种茶”以成为共识,“常德红茶”冲破了武陵山脉的阻隔,青青茶叶已变身成乡村振的“金”叶。

“常德茶叶产业标准化生产收效良好,品牌化建设势头迅猛,合作化经营卓有起色,产业化发展得以提升,这些成绩,提升了茶叶产业发展的信心。”副市长龚德汉信心满满地表示,力争到 2021 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6万亩左右,干毛茶总产量达到5.8万吨,其中红茶产量2万吨,茶业综合产值稳定在 100 亿元。

来源:湖南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湖南绥宁:嫩茶甜了新生活


3月15日上午,一场春雨后,天空露出了曙光,绥宁县瓦屋塘镇三星桥村产业扶贫基地人影攒动,茶农们连掐带掰忙着采摘新茶。

三星桥村共有260亩新造茶林,零星地分布在不同的山坡、坎上,今年大部分茶林已进入丰产期,郁郁青青的茶树长出片片嫩芽。然而,数年前该村产业却是一片空白。那么,该村茶产业到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该村5组茶农刘胜容告诉记者:“我家有2亩茶林,今年预计每亩可以增收5000元,我们得感谢刘飞燕。”

今年32岁的刘飞燕是该村的产业带头人。2017年,刘飞燕与丈夫袁春林一道返乡创业,在镇、村干部和扶贫队的引导和扶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组建合作社,流转高山土地40多亩栽种茶林。同时,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茶产业,刘飞燕为村民免费提供茶树苗,发动30多户村民栽种有机茶。通过近4年的精心培育,如今一垄垄茶树生机勃勃。

刘飞燕告诉记者:“茶叶产业已进入丰产期,目前正是采摘的黄金季节,我们每天都组织群众采摘。这样,群众采摘茶叶有了务工收入,茶林产出也有了收入。”

该村7组村民杨玉秀不仅是采茶的高手,也是该村茶产业的受益者。她今年58岁,一家5口,丈夫残疾,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生计,年迈的杨玉秀每年都要南下广东务工。2018年,刘飞燕为杨玉秀提供了3000多棵茶树苗,杨玉秀开荒种了一亩地,今年茶树成林丰产后,杨玉秀一边在自己家的茶林里采摘茶叶,一边给邻居和村合作社采茶。

刘飞燕给笔者算了一笔帐:“我们收购村民的鲜叶是100元一斤,像杨玉秀在自己家的茶林里一个早晨就能采2斤多茶叶,再加上在茶园务工,一天就有300多元的收入。”

可观的收入让杨玉秀喜出望外,心存感激。杨玉秀说:“现在我们茶叶有收入了,也不用去广东打工了!”

人勤春来早,自3月以来,刘飞燕夫妇进入了忙碌阶段,夫妇俩不仅要组织人力采摘自家鲜茶,还要收购、加工、销售茶叶,没有休息过一天。虽然身心疲惫,但当他们看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并通过茶林稳定增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展望前行的路,他们决心当好产业带头人,推动乡村振兴,为村里的茶产业继续打拼。(通讯员 袁学龙)

原标题:嫩茶甜了新生活

注:内容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消费日报网:理想华莱在湖南安化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驾车从安化县冷市镇高速路口下车,沿着龙阳大道前往高桥村行驶10分钟左右抵达叶子湾生态旅游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村内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绿树环绕,一片又一片翠绿的茶园香气正浓,老人的笑容点燃了山村的暖意,孩子的嬉闹带来无限的生机,一幅幅画面,就是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气……这是叶子湾给人的第一印象。

宽敞干净的广场上游客们正在打卡拍照,门口的喷泉伴随着音乐起舞,婀娜多姿,水雾蒸腾。公路的另一旁,叶子生态茶园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的采着秋茶。

“高桥村是典型的山地乡村,森林覆盖率达92%,山地比例过大,人们生存、生产、生活所依赖的自然条件也相对较差,过去的高桥村,发展比较落后,在安化是出了名的穷地方”。高桥村村支书张鹏来表示,“但是近几年,我们这里成了当地有名的香饽饽,伴随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我们这里的经济,现在,茶产业成为了村里的支柱产业,联结带动村子里的民宿接待,农家餐饮、生态旅游观光、农特产品销售等多元化的发展”。

以茶助农 赋能乡村振兴

湖南省安化县是全国有名的黑茶之乡,连续13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获评中国“十三五”茶产业发展十强县、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域。但同时,曾经是长达25年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2007年以来,安化县举全域之力将安化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中异军突起。

理想华莱公司立足于这一优势,于2009年起植根安化,大力拓基地、提品质、强品牌,迅速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康养文旅、教育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旗下公司湖南华莱成为安化县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0年,理想华莱为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兴盛发展,走进冷市镇高桥村(原名“叶子村”),投资逾1500万元,种植茶树苗近1000万株,精心打造叶子生态茶园。

2014年,理想华莱投资5000万元打造的叶子茶厂正式启用,实现了茶叶杀青、初揉、渥堆、拣茶、烘焙的一条龙加工和生产,为当地提供近300人的长期工作岗位。

2021年,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安化县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叶子湾生态旅游度假村正式投入运营,以茶、旅、文、体、康产业融合特色模式发展,成为了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示范工程。

今年71岁的刘平生,是叶子茶厂的质检员之一,作为一直生活在高桥村的村民,对于家乡的这几年变化,他深有感触,“以前我们村子穷得很,靠天过日子,家家户户都守着自家的地,种啥吃啥,天气好还可以,天气不好,日子就过的很清苦。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自从黑茶产业发展起来,我们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路都是柏油路,年轻人也都从事跟茶有关的工作,就连七八十岁的老人,每次结工资,都有三四千元呢”。

建设为笔 绘就美丽乡村

走进东坪镇百选村,硬化整洁的乡村道路向前延伸,村道两旁的树木挺拔俊秀,公共环境整洁优美,村里新建的风雨廊桥成为了村民饭后休憩、闲话家常的好地方,同时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

“几乎所有来过我们村的人,都夸村里漂亮,特别是这座百选大桥,更是引得城里人专程来参观。”东坪镇百选村村支书张弟龙表示,“在华莱的帮扶下,现在村子结合‘全域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依托现有廊、桥、河、路灯等资源和载体,推进村景融合,积极打造辨识度高、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白墙绿树干净整洁、农家小院宁静温馨、水泥村路平整宽敞、木质风雨桥古色古香……走进“颜值”和“气质”并存的百选村,一幅秀美的乡村田园风光映入眼中。村民感慨:“这几年村子的变化真大。现在村子有山有水,交通便利,不仅空气好,更有一种悠然恬静的田园风光。”

着眼未来 助推全域旅游

2022年湖南安化黑茶产业新闻发布会上,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就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做了规划,安化县将围绕“三茶统筹”制定好了下阶段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打造世界黑茶之都。

安化将以“黑茶”为核心,在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实施“双碳”战略,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茶旅文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局面,用心打造茶产业链完整、茶文化体验独特、宜业宜居宜游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这是理想华莱的发展规划。

2018年3月,安化县政府与理想华莱签订《安化黑茶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合作协议》,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投入100亿元资金,把“安化黑茶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黑茶研发创新的示范区、茶园风光的观赏区、黑茶交易的集散区、黑茶文化的体验区、水上运动的休闲区、养生健身的度假区、全域旅游的黄金区,让“安化黑茶特色小镇”成为以茶的全产业链接为主线、特色生态农业为基础、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补充的茶乡小镇和旅游观光的目的地,让安化真正成为“世界黑茶中心”,以此进一步加速发展旅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茶旅融合和安化黑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安化黑茶小镇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杨海彪表示,到2022年,黑茶小镇将吸纳就业人员3万人以上,年产黑茶10万吨,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综合产值200亿元以上。

(来源:湖南理想华莱科技有限公司)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