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湖南茶叶机械

找到约31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入评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企业”

 

8月10 日,湖南日报第四版公布了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千亿产业十强企业”获评单位,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获评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企业”。

 

 

评选结果公示当天,湖南日报新湖南采访记者专程赴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采访公司总经理熊嘉,详细了解公司历史、经营特色、销售特点、产品管理、未来规划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续专栏宣传做准备。

 

熊嘉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熊嘉表示,非常感谢湖南省茶业协会以及湖南日报集团对公司给予的支持与关注,作为千亿产业十强企业之—,我们有着自身的坚守,即我们一直奉行着四大信条。

 

首先,公司必须坚持螺旋式上升,公司近年来继承传统、坚守本分,更新价值,不断创新,内外销并举,业绩不断攀升,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状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太快或太慢都不是持久之道,唯有螺旋式上升才稳重;二是必须以产业扶贫带动产区脱贫,作为中粮集团在湘成员企业,公司从未忘记自身的责任,一直把精准扶贫、回馈社会作为自身使命,通过输出标准与技术实现产业精准扶贫,目前已经辐射安化、古丈、沅陵等地多个茶乡,拥有30余个生态茶园基地,直控有机茶园5万余亩;三是用历史的宝贵遗产诠释新中茶的活力与能力,公司拥有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百年木仓等宝贵遗产,茶厂保留的珍贵制茶文献、茶样更是不可复制的文物,如何保存运用好这些宝贝,公司与茶厂的老匠人们可谓费尽心思,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公司请文保专家进行指导,对百年木仓、锯齿形车间等建筑遗迹进行修复,将传统制茶机械、制茶文献精心保存,并请专家们反复钻研,还原经典配方,缔造安化黑茶正源之味;将安化第一茶厂打造成一座活态型博物馆;四是通过“一带一路”让中国茶与文化走出去,这么多年公司一直坚持品牌出口,沙漠之舟的成功也表明‘走出去靠品牌,走进人心靠文化’,我们在出口产品的同时,更注重输出中国茶文化,我们将安化千两茶踩制技艺、中国茶艺带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非洲等国家地区,让中国茶真正走向全球千家万户。

 

湖南日报记者了解公司产品

 

熊总表示,此次获评,既是对我们过去不懈努力所获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公司的一种鞭策,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不忘初心,生产好的产品,对广大消费者负责,对行业负责,让更多大众消费者爱上我们中茶的放心茶。

 

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市、区)”、“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千亿产业十强企业”评选由湖南日报集团全程宣传推广,8月10日在《湖南日报》、新湖南公示评选结果;8月9日-9月10日在新湖南头条开辟专栏宣传;9月4日在《湖南日报》刊登湖南茶叶“三十”活动总结;9月7日在第十届湖南茶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举行颁奖仪式。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千亿茶企更多详情

 

“滇红之父”与安化茶叶

 

 

冯绍裘

云南凤庆茶厂为冯绍裘塑立的铜像

       1988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书中刊载了中国茶学界公推的20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他们分别是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蒋芸生、方翰周、王泽农、陈椽、庄晚芳、李联标、张天福。这十大茶学家中与安化渊源最为深厚的是滇红创始人,被誉为滇红之父的冯绍裘。

三度来安化工作

       冯绍裘是湖南衡阳县人,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业专科学校。他曾3次来安化工作,是什么机缘让他与安化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呢?前两次与一个人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个人是他在保定农业专科学校的同学李厚徵。李厚徵,湖南湘潭人,曾任湖南省茶叶讲习所所长。1924年,冯绍裘被他聘请到讲习所任专业课老师,从此踏上了从事茶叶工作的道路;后来,升任该所教务主任。1928年,湖南茶叶讲习所因经费困难停办,改名为湖南茶事试验场,冯绍裘被委任为场长,直到1932年调离。第二次是1942年,时任中茶公司总技师的李厚徵在安化督办砖茶生产,他请从云南回湘探亲的冯绍裘留下来,帮助解决黑茶压砖的问题,到1948年才离开。冯绍裘第三次来安化是19504月。他已是中茶公司华中南区公司副总经理,由汉口到安化来检查工作并策划红茶收购产制业务,非常忙碌,但他还是专门为安化茶叶制作练习生训练班讲课。他讲课的内容《夏茶秋茶采制应注意的几点》发表在当时的《安化茶讯》上。很多年后,当时的学生廖奇伟、方永奎还能回忆起上课的情形。

在安化推行机械制茶

       千百年来,安化制茶一直采用手揉脚踩,人工制作,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茶叶品质不高,而且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1928年,冯绍裘租佃安化黄沙坪谌姓山地200余亩,开荒种茶。随后,他从上海购入动力制茶机械五台(蒸茶机、复炒机、炒揉机、揉捻机、干燥机各一台),在安化投入使用。这是安化茶叶制造使用机械的开始,也是湖南应用茶叶初制机械的开始。

       后来,他自行设计手推式木质吊桶揉捻机和A型烘茶机,1947年在安化集资试办群力机械制茶厂,加工制作20多部投入使用,效果不错,比手工生产提高工效六七倍,茶叶制作质量大有提高。由于取材容易、结构简单,这种木质揉茶机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在安化县内大量推广,俗称绍裘式揉茶机,现在的茶农家里还经常能够见到。绍裘式揉茶机的推广运用,实现了由人工揉茶机械揉茶的历史性突破,在改变手工制茶传统、推进机械加工方面作出了贡献,冯绍裘因此被誉为机制茶之父,成为中国机械制茶奠基人之一。

研制安化茶叶新产品

       冯绍裘擅长制茶评茶,1928年他所制砖茶获中华国货展览会一等奖。1933年以他为主试制的机制绿茶1350公斤,经实业部沪、汉两商品检验局检验,品质较日本的绿茶更有特色。他还聘请杭州的龙井”“珠茶技师三人来安化开办训练班,后来该厂编写了制作红茶、蒸青、扁茶及珠茶等技术小册子,广为推广。
       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交通受阻,县内红茶无法外运,内销黑茶也大量积压。在茶叶外销、内销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冯绍裘在两仪茶厂积极试制内销绿茶新产品,有扁平形的芙蓉仙”“玉液奇”“文合秀”“江南春,团形的乌云碧”“高泽録”“镇华峰”“小桃源”“联凤珠”“结龙团”“天然色,自然式的两腋轻等,曾得到湖南省建设厅的嘉奖。他的评茶技术造诣极深,人称冯鼻子,在中外茶叶界享有盛誉。

组织领导安化砖茶生产

       我们在谈论安化黑砖茶时,讲得最多的是彭先泽先生,但忽视了冯绍裘。

       1940年,彭先泽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黑砖茶在当时是新产品,销往苏联及东欧国家,因为设备简陋、技术生疏、生产效率低下、产量很低,无法完成出口任务。1942年,冯绍裘回湘探亲,李厚徵此时正在安化督办砖茶生产,李就说服他这位老同学留下来,帮助解决压砖的问题,报请中茶总公司,任命冯绍裘为安化砖茶厂厂长。冯绍裘走马上任,抓住砖茶关键工序,将木质蒸箱改为小蒸甑。蒸具设备的改进,加速了茶叶软化,提高效率一倍;将压砖斗模单压改为双压,又使压制效率进一步提高。这些技术改革,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也为后来的砖茶生产全程机械化奠定了基础。

       19446月,中茶湖南砖茶厂由复兴公司湘分公司接管,冯绍裘改为复兴公司湖南砖茶厂厂长,继续经营压制砖茶,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调离安化。

       冯绍裘在安化砖茶厂工作近4年的时间里,积极改进黑茶砖加工设备,提高生产加工技术,大量生产黑茶砖,对抗战时期的安化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培养大量茶叶人才奠定茶叶科研基础

       冯绍裘在安化最早是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24年至1928年,他先后在湖南茶叶讲习所任专业课教师和教务主任;1928年开始,他在湖南茶事试验场任场长,同时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湖南茶叶讲习所于1920年由长沙岳麓山迁至安化县小淹,茶叶讲习所为国内开办较早的茶叶专业学校之一,李厚徵、彭国钧先后为负责人,冯绍裘为教师、后来担任讲习所教务主任。1934年吴觉农先生在《湖南省茶叶视察报告书》中认为:湖南茶叶学校(讲习所)较其他各省完备。经费除由省拨给外,安化县教育局也给予一定补贴(每个学生每年60元)。冯绍裘在讲习所,除了讲授土壤、农业气象、茶叶制造等课程外,还和学生一道,参加该所茶园和制茶厂的生产实践活动,刻苦钻研并掌握了茶叶栽培、茶叶制造技术,为他以后步入茶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冯绍裘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离开,在安化的8年时间里主要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培养了王坤、刘凤文、周世胄、刘宝祥、文世银、黄甲寰、周三才等大量茶叶优秀人才。

       安化的茶叶系统性科学研究是从冯绍裘任湖南茶事试验场场长时正式开始的,主要试验内容有茶树品种比较,播种时期及深度,移植距离、茶园绿肥、剪枝、施肥、机制茶叶等项目,这是当时国内最早的茶叶科研示范单位之一,从那以后,安化茶叶科研薪火相传,至今一直没有中断。

       尽管冯绍裘茶叶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是在云南顺宁研发滇红,成为滇红创始人,被誉为滇红之父,但他3次来安化工作,为安化乃至湖南茶叶的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同样光彩照人,彪炳千秋。

来源:益阳日报

中国茶叶机械化,到底差在哪?

在茶机界和茶叶界的一致努力下,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中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发展水平和茶叶生产需求相比,尚有差距,亟待赶超和改进。

纵观茶叶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茶叶机械生产企业规模小全国约300余家茶机生产企业,除为数不多的几家 较大型企业外,70%以上厂家为100名职工以下的小型企业,注册资金多在500万元以下,茶园作业机械企业未做过统计.就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企业而言,销售金额接近于1亿元的厂家仅有3~5家,70%以上的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下,研发力量薄弱。

2、设备制造水平低中国茶园耕作机械尚处起步阶段,多数产品还在完善和成熟中。采茶机和茶树修剪机国产化进度不快,国内使用机型还主要为日本机械所垄断。茶叶加工机械,生产中应用的单机不少还是老型号,加工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能耗大,安全防护等标识设置不完整。目前已推广使用连续化生产线智能化水平还不高,而设备生产企业的宣传又往往过分,造成一些生产线,安装后在生产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个别甚至闲置。

3、茶园作业机械特别是机械化采茶普及仍缓慢由于业界对当前茶产业发展出现的新常态和茶叶生产用工缺乏严重性认识尚不足,不少茶叶生产企业还停留在追求高档名优茶生产上,未深刻认识到市场消费重点已转向大众消费型的中档名优茶产品为主, 过分强调采茶机在高档名优茶细嫩鲜叶采摘中的应用,客观上阻碍采茶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同时,目前对茶园作业机械化特别是采茶机械化发展的议论多,实际工作深入少, 对机采技术推广而需进行的茶园基础改造畏难情绪严重,加之茶园作业机械研制开发严重落后,生产制造企业缺乏,故造成茶园机械化特别是采茶机械化普及发展缓慢。

面对中国茶叶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中国茶叶机械发展将面临以下趋势:

1、吸引更多资金和大型企业进入茶机行业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不少资金开始向茶机产业转移,如近几年具有较强实力的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丰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等,均是从矿山、建筑等行业转型而从事茶叶机械生产的,这些大型企业的进入,将有力增强茶叶机械行业的活力。预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 将有更多有实力的行业和资金投入茶园作业和茶叶加工机械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促进茶机行业做大做强。

茶叶揉捻机

2、茶叶加工新型单机开发将更加注重提高产能和科技含量新常态下,针对大众消费型中档名优茶加工量的增加。茶叶加工单机的开发将更注重于高产能、低能耗、连续化。茶叶机械的发展,将更加重视诸如冷冻、膨化、热管、微波、远红外、生物颗粒燃料、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在茶机领域的应用,强化新型制茶原理的研究,提高茶叶加工品质,方便茶农使用、节约人工,促进 “机器换人”,为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奠定基础。

3、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开发仍是当前茶叶加工机械研发的重点 规模化加工是茶产业近阶段发展的重点,故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进程将加快。重点将是更加重视和追求茶叶品质,提升机械产品制造质量和智能化水平,降低造价,在各类茶叶产品标准化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类茶叶加工生产线的定型和系列化,促进茶叶机械产品和生产线的标准化制造,更好地满足茶产业发展需求。

4、采茶机械化将成为茶叶机械化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据统计,中国城市人口现已超过农村。2012年大陆15~59岁劳动人口,比上年减少350万人,2013年全国60岁老人比上年增加850多万人,已占总人口15%,超过2亿。劳动力缺乏和成本高,茶树鲜叶老在树上,已是制约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前所述,选择性采茶机在生产中应用近期很难实现,为此目前只能在推广切割式原理采茶机基础上,实现机械化采茶, 今后将把实现机械化采茶重点放在中低档大众消费型名优茶鲜叶采摘上。手工采茶劳力日趋严重缺乏,将会使政府、茶业界和茶机界对茶园作业特别是采茶机械化发展引起高度重视,上下共同努力,支持和加强国产机型的研发和推广,加快采摘基础条件改造和树冠培养,在机械、农艺和茶叶加工工艺技术不断融合的条件下,可以预见采茶机械化的步伐将加快。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机械化技术与装备》,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