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 安化如何做好茶叶文章兴业富民

“三餐饭,两餐茶”。安化人对茶的热爱无以复加。安化先有茶,后有县,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被称为“中国黑茶之乡”。

安化黑茶从历史深处走来,源于秦、兴于唐、盛于宋、贡于明清,作为“官茶”曾响彻万里茶道,享誉中外。科技“加持”、文化引领,安化黑茶产业走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之路,传承创新面向未来。

自2006年着力打造“安化黑茶”产业以来,安化已连续1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前十强,获评全国“三茶统筹”先行县,是全国黑茶知名品牌示范区。目前,安化拥有茶园面积36万亩,茶企210余家,从业人员达40余万人。去年,该县实现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238亿元,是湖南茶业综合产值唯一破百亿元的县(区)。

【经验剖析】

1.“择黑而优”,“绿叶”变成农户增收致富“金叶”

“最近两三个月,公司产销两旺。12台设备两班倒生产客户订制的黑砖茶。销售进入旺季,天尖茶已售出三分之一。”9月25日,记者来到安化县田庄乡高马二溪村,湖南高甲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谌贵祥欣喜地说。

高甲溪农业科技公司2010年开始加工销售安化黑茶,现拥有3000亩茶园基地,每亩茶园产值达1万元。

“山崖水畔,不种自生”。安化地处北纬30°“茶叶生产黄金纬度”上,境内峰峦叠嶂,溪流密布。常年云雾缭绕的原生态地理环境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的自然条件,加之占据地球近九成的冰碛岩演化生成的富硒土壤,造就品质优良的安化茶叶。

“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安化黑茶曾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硬通货”。但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茶叶产销形势严峻,安化县茶叶种植面积锐减至3万亩,仅产销少量的红茶、绿茶和边销茶。

进入21世纪,人们更加注重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质,以茶为代表的绿色饮品消费市场悄然兴起。

一个“八山一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茶叶!

振兴茶业是以发展红、绿茶为主,还是以发展黑茶为主?安化县茶业协会会长蒋跃登时任安化县副县长,他说,当时县委一班人充分调研把握县情,在“红”“绿”与“黑”之间反复权衡掂量,决定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传统安化黑茶浴火重生,闯出一条兴业富民之路。2006年12月,安化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并出台文件,举全域之力将安化黑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来打造,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安化黑茶在湘茶方阵和全国茶界异军突起。

历经17年发展,安化黑茶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获得生态产茶、黑茶产量、茶叶税收、科技创新4个“全国第一”,实现由“边销茶”到大众保健茶的华丽转身。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美了山村,富了百姓。安化县湖南坡茶业有限公司地处以盛产云台大叶茶而闻名的云台山区,那里是安化黑茶原料品质最好的核心区之一。湖南坡茶业公司董事长龙文初从深圳回乡创业,流转土地发展有机茶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开垦新茶园、改造老茶园,并收购茶农的茶叶,改变村民“守着金山讨饭吃”的窘境。现在,公司的书公尖、毛家岭茶园基地既是观光茶园,也是绿色“聚宝盆”。公司聘请6名脱贫户,每人年均收入4万多元。一年为六七十名临聘人员发放工资60多万元。

安化县每户茶农种植一亩茶园,进入采摘期后每亩效益超5000元,其中高山茶园、山头茶园更是达到每亩8000至15000元。

2.科技“加持”,让人从“日久生情”到“一见钟情”

走进湖南茶叶“科技创新十强企业”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黑茶原料分选净化设备正在运转,智能机械手正在作业,智能数控烘房指示灯不停闪烁……公司总经理刘新安介绍,自动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极大提高生产自动化、清洁化程度,提升产品品质。

白沙溪茶厂参与刘仲华院士主持的“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天茯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成果,获2016年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目前,公司拥有专利35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黑茶科技成果100余项,是安化黑茶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主要起草制订单位。

安化黑茶这匹茶界“黑马”奔腾而出,科技堪称第一“功臣”。

安化将科技创新作为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创新黑茶加工技术。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刘灵智介绍,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自2020年建站以来,累计研发14款新产品和5款新设备,申请15项专利。

茶企自主创新硕果摇枝。小黑砖、小金花等便携式黑茶,改变以往安化黑茶“傻大黑粗”的印象,饮用更方便;功能性黑茶桑香茯砖、糖适茯等,助力健康生活;利用黑茶提取物研发生产黑茶牙膏、黑茶面膜等洗护用品,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如果说,以前人们对安化黑茶“日久生情”,现在科技“加持”,让人对其“一见钟情”。

安化黑茶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将“安化黑茶”的宣传展示投放在首都国际机场和央视一套节目黄金时段,“安化黑茶”的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目前其公用品牌市场估值达到48.97亿元。安化黑茶不断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每到外地参展,“千两茶号子”等文化传播活动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先后开展的“挑担黑茶上北京”“安化黑茶少林泰山行”等活动,让安化黑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安化县与浙江安吉县、福建安溪县一起,成为在中国产茶县中具有标杆意义的代表,形成业界颇具影响力的“三安经验”。

3.茶旅文体康,畅享24小时健康茶生活

琴里知闻唯滔水,茶中故旧是百花。9月25日,安化茶旅文体康一体化开发重点项目滔溪镇百花寨景区开门迎客。“石奇、山高、林密、水秀”,游客在游览万支千两茶展示中心、千年古茶园、艺术高地、高档休闲民宿楼后,对其第一印象是惊艳!

安化以茶促旅,以旅塑茶,推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推出“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食茶宴、赏茶戏、宿茶庄、忆茶事”24小时健康茶生活。通过“以茶为基础、旅为媒介、文为内涵、体为活力、康为延伸”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黑茶产业赋能文旅康养,文旅康养反哺黑茶产业。安化打造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百花寨景区等一批茶园景区;培育半山隐宿、伴江隐宿等一批茶主题民宿;建设安化黑茶文化旅游度假区,赋予黑茶产业更多文化内涵,让游客拥有更多种类旅游体验。

在茶马古道悠悠千载的马蹄声中,穿过黑茶小镇的袅袅茶香,观看《天下茶道》茶文化史诗实景舞台剧,欣赏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琳琅满目的珍藏……游客走进安化黑茶的大千世界,感受悠久厚重的黑茶文化。

安化在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中,挖掘和注入文化元素,形成以黑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黑茶博物馆,以梅山文化为核心的梅山生态园,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茶乡花海生态园,以康养文化为核心的安化中医康养综合体,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安化陈列馆,以冠军文化为核心的安化羽毛球学校等茶旅文体康融合特色主题集群。

安化连续主办5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承办2020年湖南(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2021年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举办2022年益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2023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和第15届中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汽车场地越野争霸赛等大型节会与赛事,提升了安化文旅品牌形象。去年接待游客910万人次,演绎“一片茶叶兴盛一座县城”的传奇。

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是茶马古道安化至桃源的一个重要驿站,马渡风雨廊桥已建成105年。湖南日报社驻马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权说,就如何发展马渡村的文旅产业,驻村工作队发起一场青年“诸葛亮会”,十几位青年聚集一堂,为马渡村发展建言献策。该村结合马渡特色,吸取青年的锦囊妙计,打造“农业+旅游+果园研学基地”发展模式。目前,马渡村亲子休闲、采摘体验等乡村游持续火爆,一幅“共建、共享、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文/杨军)

【发展感言】

凝心聚力

打造“世界黑茶之都”

安化县委书记石录明

安化县委副书记、县长潘文剑

天下黑茶,神韵安化。安化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在政策支持、产业引导、项目培育、品牌塑造、营销推广上持续发力。目前,全国黑茶产量占六大茶类总产量的12.5%,黑茶消费人群约5000万人,安化黑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的消费潜力。发展茶产业、依靠茶产业,对推动安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但安化茶产业发展还存在市场信心不足、销售不畅、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恶性竞争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克服。

始终坚定安化茶产业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安化黑茶是安化的地域名片,贡献大、前景好,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茶旅文体康融合发展,已成为全县的发展共识。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在全县形成“无黑茶不安化、有安化必黑茶”的共识,全面确定安化茶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始终把握安化茶产业发展的重点与痛点。茶产业发展从茶园到茶杯的过程中,茶园培育、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扭转“重量轻质”的现状,坚持去产能、强研发、出精品。不断优化毛茶收购等级,提升毛茶价格,促进本地原料收购,坚决用本地茶做好产品,实现本地茶叶优质又优量、好茶有好价。

始终强化安化茶产业发展的组织与保障。坚持政府搭台、部门联动、行业引领、企业唱戏,齐心协力把“茶”这个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强化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茶业协会、安化黑茶集团“三驾马车”的驱动作用。继续实施茶产业链建设,不断创新和健全产业链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

我们要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按省委、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的要求,谋发展于县域,促创新在基层。锚定实现茶业综合产值300亿元、税收2亿元“这一任务”;防范茶业和茶企“两类风险”;精准精细制定龙头企业倍增、销售额度倍增、品牌创建倍增“三个计划”;高质高效健全质量、品牌、品鉴、价格“四个体系”;坚定不移打造千亿湘茶“半壁江山”、世界黑茶之都、国家级黑茶产业集群“三个目标”。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