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益阳市茶叶局

找到约111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益阳市茶叶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12月16日,益阳市茶叶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南城市学院成功召开。湖南省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公司总经理刘新安当选名誉理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肖益平当选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副总经理孟涛当选学会副理事长,副总经理张岭苓当选学会常务理事。

会议由益阳市茶叶学会举办。益阳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胡安邦出席会议并讲话。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卜铁洪,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谢梅成,市政府办二级巡视员、市茶业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匡维波,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孟球,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曹卫兵,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曹胜平,市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蒋宁,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李光辉等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百余人出席会议。踔厉奋发开新篇,守正创新谋大局。

(公司总经理刘新安(右1)上台领取“名誉理事长”证书)

(公司副总经理孟涛(左2)上台领取“副理事长单位”牌匾)

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益阳市茶叶学会章程》(修正案)、《益阳市茶叶学会会员管理办法》(修正案)、《益阳市茶叶学会关于会员缴纳会费的规定》(修正案);选举产生了益阳市茶叶学会新一届理事、常务理事、监事会监事,选举刘石泉为学会理事长,黄鹤驯为学会秘书长,陈凯为学会监事会监事长;表决通过了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和监事会监事;表决通过学会顾问、名誉理事长、专家委员会委员、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并现场授牌、颁发证书。

益阳市茶叶学会在过去的五年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行业领域的重要作用,努力发挥自身优势,致力于服务茶产业和茶农,在助力茶科技创新,推动茶文化发展,促进茶产业升级转型,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以及学会自身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以显著成绩,为益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一届学会将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发挥好桥梁作用,为益阳茶服好务;第二、落实好创新举措,为益阳茶培好根;第三、挖掘好文化内涵,为益阳茶铸好魂;第四、宣传好品牌文章,为益阳茶发好声。秉持学会章程初心,积极主动肩负起振兴益阳茶的使命,全力助推市委、市政府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助力湖南全省打造千亿级茶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重要途径,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愿竭尽所能,紧紧依靠新一届理事会,同广大会员团结奋进,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茶叶服务乡村振兴愿景,服务好益阳茶产业,实现益阳茶叶大品牌的共同繁荣,建设开放、活力、包容、高效的益阳市茶叶学会。

益阳市茶叶产业统计工作会商会召开

10月24日上午,全市茶叶产业统计工作会商会在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黄炜辉参加并讲话。


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以及赫山区、资阳区、安化县、桃江县、沅江市农业农村局(茶旅中心)、统计局等相关负责人参会。

此次会商会,经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统计局研究决定召开的,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市茶叶产业依法依规统计,加强部门工作对接与协调,统一口径,规范统计,确保茶叶产业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逻辑性、有效性、权威性、预见性,为我市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与研判的可靠依据。

会上,市农村经济社会调查队、市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作了有关茶叶产业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辅导。

作者:胡倓

来源:益阳市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马王堆汉墓中的茶叶来自何方?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篓黑米状的小颗粒,以及“一笥”或“笥”竹简(木牍)。古文字学家认为即《尔雅》“槚,苦茶”之“槚”。“一笥”意即“苦茶一箱”。1987年《茶叶通讯》杂志刊登文章称,通过切片分析,确认马王堆汉墓竹篓内黑色颗粒状物品为茶叶。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

2008年9月21日《益阳日报》晚报版,在头条位置刊登时任益阳市茶叶局局长、高级农艺师易梁生《马王堆出土茶叶源自安化黑茶》一文。他认为有三大理由可以支撑马王堆出土茶叶来自安化的论点:第一,从地域位置来看,汉唐时期,今安化县境隶属长沙郡(长沙国)管辖,而安化茶叶品质优良,是封建社会上层人士的首选;第二,竹篓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装形式,与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装契合;第三,安化黑茶要经松枝、松木烘烤干燥,具有杀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显著,而马王堆出土的茶叶已炭化成黑色小颗粒,与现存的陈年安化散装黑茶十分相似。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黑色颗粒状茶叶遗存

根据出生于安化县的清代两江总督、大学士陶澍及其父亲陶必铨的考证,安化所属的梅山境内,夏商周时代即产茶。陶必铨在《鹞子尖募茶引》(见鹞子尖古碑及《资江陶氏族谱》)一文中论证:

《禹贡》荆州之域,“三邦底贡厥名”(语出《禹贡·荆州》:三邦底贡厥名,包匦菁茅。也作:三邦致贡其名)。李安溪以为“名,茶类”(见李光地《尚书七篇解义》卷二:“荆地有三邦者,贡此诸物也。名,或曰‘茗’也。古字通。周礼:祭祀丧纪则聚荼。盖亦大礼所用。故与包茅并言。”)。窃意吾楚所辖,如今之通山、君山及吾邑,实属产茶之乡。六书中古简(即六书造字多古朴简约之意),后人始加以“艸”,而“名”乃从“茗”。

陶澍在《试安化茶诗》第四中说:“我闻虞夏时,三邦列荆境。包匦旅菁茅(包匦,裹束而置于匣中,旧亦指贡品。旅,野生的。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厥贡名即茗。”认为虞夏之时,安化所处的古荆州境内分布着三个国家,向中原王朝进贡用以滤酒的三脊茅,另外所贡的“名”其实就是茗茶。

▲安化黑茶博物馆内所藏陶澍所书对联

历代安化县志都记载,安化为古益阳县地,至五代时期为峒蛮所割据。《楚宝》还有一种说法:“梅鋗从吴芮之国长沙,以益阳梅林为家,遂世有其地。”但是安化县小淹镇青桑村、梅城镇中田村桅子湾等处遗址的出土,证明在1.5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期,安化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到商周时期更是形成了村落,出现了虎食人卣这样精美绝伦的生活艺术品,有着较高的文明程度。

战国时期,秦灭楚,置长沙郡、益阳县,均紧邻安化。西汉初,封建长沙国,并于沅湘之西设郡(郡治最初设在今溆浦县城的南郊),在《汉书·吴芮传》中,无“梅鋗以益阳梅林为家”的记载,倒是记录了沅湘之间“长沙蛮”与“武陵蛮”分据的事实。

东汉末年,东吴经营荆州,黄盖驻益阳以防“山越”“山贼”。“山越”“山贼”,就是世居沅湘并融合了长江下游百越、上游百濮的蛮夷。隋唐之际,这批蛮夷又被统称为“莫徭”(包括后世所谓的“长沙蛮”“武陵蛮”“五溪蛮”“桂阳蛮”“梅山蛮”等族群),“自云先祖有功,常免徭役(《隋书·地理志下》)”。到唐僖宗光启初年光启初年(885—886年)“梅山蛮”族称首次见于记载,之后直到宋元之际,均称“梅山峒蛮”。

▲铜官陶瓷品牌“凤来祥”以古梅山文化中张五郎为原型烧制的文创伴手礼产品

因此,考古实况和历史记录有力地证明,在今天的安化、新化境内,从远古到宋代置县之前,一直存在着不曾断绝的本土文明,而且这种文明从未被中央王朝所臣服,是为湖南境内最晚被开发的“生苗巢穴”(清潘宗洛《请准苗童以民籍应试疏》“臣查湖南之新化、安化两县,在宋时名为梅山,尚系生苗巢穴。一归版图,人文渐盛,中进士举人者,每不乏人。人不知其为苗,彼亦忘乎其为苗矣。”)。梅山居民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具体年代虽不可考,但在虞夏时代已经有以茶进贡的记录,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历史,也要比我们想象的古老得多。

▲安化黑茶博物馆内陈列的故宫所藏安化黑茶花卷茶

汉以后,湖湘诸蛮利用茶叶已经有一些记载,但也语焉不详。三国张揖的《广雅》中明确提出了“荆巴间采叶作饼”的概念。说明在三国时期(220—280年),梅山出现了与后世相近的茶饼。此后,南齐(479—501年)刘澄之在《荆州土地记》中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这也是目前发现较早的、离安化和益阳最近的茶事记载。梅山地区与武陵密迩相连,甚至历史上曾经几分几合,“武陵蛮”“五溪蛮”等族群与梅山蛮同源同种,这些关于茶叶的记载,可以反映梅山蛮利用茶叶的情形。

——内容出自《中国茶全书 · 安化黑茶卷》

来源:茶馆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