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两周前,时值2014东莞秋季茶博会,榜叔也在这藏茶之都逗留了几日,除了要给粉丝们带来最新的茶博会资讯报道之外,也想会会茶叶江湖中的朋友,见识一下东莞藏茶之都的魅力。因为之前曾经和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蔡金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所以榜叔决定这次采访一下蔡先生。
这位蔡金华先生不仅在广东茶圈颇有名气,还因为其近7千吨的藏茶量,而被央视报道过,在整个中国茶圈也是著名的藏家。
慷慨、豪气、为人低调
其实,榜叔之前已经在5月份举行的祥源易武斗茶会东莞行的活动上,与蔡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在那次活动的慈善拍卖环节,便觉得蔡先生慷慨、豪气,却为人低调。这次在东莞茶博会上再见蔡先生,也仍然是“一见如故”的感觉。不管是在活动现场发言,还是私下与人交谈,蔡先生都是一副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茶圈的很多人只知道蔡先生有个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的头衔,其实他真正的身份乃是东莞市长实集团的董事长,如果非要把蔡先生的各种头衔和名誉称号写完,差不多要三百字左右。但蔡先生在茶圈活动的时候很少谈这些,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茶人,茶人只谈茶,其余无需多言。
东莞蔡金华,遍藏天下茶
由于是在2014东莞茶博会期间,作为东道主的蔡金华先生自然要在茶博会现场一尽地主之谊,迎接从全国各地前往东莞赏茶的朋友。蔡先生分身乏术,还没来得及和榜叔详谈,就接到连绵不绝的电话,只好先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带榜叔前往他的茶仓参观。这个传说中拥有8万立方米体积的茶仓,储藏了蔡先生从全国各地收来的近7千吨茶叶,种类包含六大茶类,其中不乏各种珍贵的老茶,可谓遍藏天下茶。
对于传说,榜叔向来都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态度,到底蔡先生的茶仓是不是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出类拔萃,榜叔这就为你一探究竟!
蔡先生的茶仓位于东莞市长安镇沙头村的一处僻静地界,沿着港湾医院对面的小路曲折而上大概10分钟左右,榜叔就看到茶仓的大门,遥远望去,还以为自己来到了工业园区。
据茶仓的工作人员介绍,整个茶仓共占地65亩,储物空间达到8万立方米,共分A、B、C、D、E、F、G 7个仓,里面共储存了近7千吨茶叶。蔡先生从2012年起就开始在这里搞基建,推平地面、铺设路面、建立茶仓……一共投入了8千多万,而茶仓里面的藏茶市值超过30个亿!
难怪坊间有人说,蔡金华是开了半座山来藏他的好茶!细细想来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吧,我们还是开始茶仓之旅吧!
A仓:湖北老青砖&湖南安化黑茶
榜叔首先参观的是A仓,A仓里主要收藏的是湖北老青砖和湖南安化黑茶。一走进仓库,榜叔就听见阵阵诵佛之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介绍说,蔡先生深感“禅茶一味”的道理,于是决定每天在茶仓中放送佛经之声,以助这些老茶“参禅悟道”。蔡先生此举倒颇有让神户牛听交响乐,享受按摩之风。
榜叔细细观察这座仓库,整座仓库按照干仓标准打造,拥有良好的密闭性,天花板采用了5层隔热材料,且留有风球作为通风口,墙角处则设置了可开关的紫外线杀菌通风口,以便仓外湿度较低时,可打开通风口通风,利于茶叶的储藏。
天花板的通风口
墙角的紫外线消毒通风口
为了便于仓内温度和湿度的管理,工作人员还在茶堆中放置温湿度计。一旦温湿度有变化,工作人员可随时调控。而且墙边还有严格的温湿度监控记录,需要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定点监测管理。
这么大的藏茶量,仓库里光靠人力搬运是不行的,工作人员给榜叔介绍了他们的好帮手——从德国进口的电动叉车,价值30多万。
安化千两茶
这堆就是传说中83年的千两茶,价值60万一条。
走出A仓的时候,榜叔忽然听到一阵刺耳尖利的杂声,与仓内的佛经之声显有天渊之别,一打听才知道,这杂声乃是从仓外的扩音器中传来,夹杂了高频率的声波和老鼠被抓时的惨叫声,目的自然是驱鼠。
B仓:普洱生茶
这B仓的藏茶全都是普洱生茶,而且大部分都是蔡先生亲赴云南收回来的老茶,班章、易武、昔归、冰岛等各种名山头的茶你都能在这里找到,而且市值也是天文数字。
从下面这张图片我们还能看出蔡先生打造这个茶仓的一些细节:用以堆放茶叶的承力架是采用环保无异味的聚乙酯和钢条制成,不会产生异味而污染茶叶。
这是蔡先生用云南千家寨的古树茶制作的茶柱,每柱净重1.5吨,每柱市值120万。
C仓:六堡茶&虫屎茶
C仓的藏茶主要是六堡茶和虫屎茶,仓库设置和配备与其他没有差别。
装在紫砂缸中的虫屎茶
从C仓到D仓的路程中,榜叔还看到茶仓外遍植桉树,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桉树吸湿的效果非常好,所以就种在茶仓周围,以便给茶仓提供温湿度较平和的环境。
C仓外一间监控室可以看到7大茶仓的实时监控,以保证茶仓的安全。
D仓:灌县大方包&雅安康砖
灌县大方包
雅安康砖
D仓主要储藏藏(zang)茶,而且是蔡先生亲自到藏区去淘换来的70年代~90年代老藏茶,以灌县大方包和雅安康砖为主。茶叶堆上还放置了老照片用以说明藏茶历史及文化,俨然一个藏茶博物馆。
E仓:物流中转仓
E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储藏仓,而是作为物流中转仓存在的,凡是蔡先生收回来的茶,都必须先储藏在这个仓中,经过理化人员严格的理化分析过后(后面会详细介绍),再将合格的茶叶分门别类的转到其他仓中。
F仓:理化实验室&包装仓
跟E仓一样,F仓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储藏仓,走进F仓的大门,你会发现一个武装到牙齿的理化实验室!里面有包括微生物培养箱、电子显微镜、可见分光光度计等理化分析仪器。
微生物培养箱
电子显微镜
理化分析室外则是感官审评台,凡是蔡先生收回来的茶都需要在理化分析室进行农残、重金属检测和真菌、茶多酚、氨基酸的客观分析,最后再经过感官审评台工作人员的主观审评,合格的茶叶才会被蔡先生藏入自己的仓中。
F仓外还有3个冷冻仓,主要是储藏绿茶类茶叶,因为这类茶叶都不宜久存,所以量比较小而且需要放到冷冻仓储藏。
G仓:普洱熟茶
对话蔡金华
Q:中国茶叶榜 A:蔡金华
从藏茶仓回到东莞,榜叔终于有机会和蔡金华先生好好聊聊了!
Q:参观了蔡先生的茶仓,确实令人非常震撼,蔡先生当初怎么想到要收藏那么多的茶呢?
A:作为东莞人,我自身很喜欢喝老茶,基于此,就开始慢慢收藏,因为当时不想卖,所以后来越藏越多。后来发现东莞的茶叶市场很大,茶文化传播的力度还不够,作为一名爱好茶文化的茶人,我自然想要收藏好茶,推广茶文化,传播茶知识。
Q:像蔡先生一样藏茶的人在东莞多不多呢?
A:东莞是全国知名的藏茶之都,有超过30万吨的民间藏茶,藏茶上千吨的藏家,在东莞大概有十来人左右,藏茶几百吨的,有数十人左右。
Q:蔡先生本业是做什么的呢?
A:我从16岁开始就下海创业,做过家具产品代销、客运服务业、工艺产品加工厂等行业,摸爬滚打了近20年,才创立东莞长实集团,主要涉及投资、地产、金融、物业、酒店五大板块。
Q:听说蔡先生打算进军茶产业?
A:我在2011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天得茶叶博物馆,里面展出了我多年以来四处收来的老茶和茶文化用品。随着我的藏茶越来越多,以及天得茶文化的推广发展,我计划打造一个以我的茶仓为基础的天得茶叶交易中心。我想要把天得茶叶交易中心打造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茶文化基地,营造一个品茶论道、茶叶投资和茶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场所。
Q:您对中国茶产业有什么想法?
A:一个立顿茶的年销售额占了中国所有茶企业年销售的70%,而号称历史悠久、名品众多的中国茶叶,却找不出一个在国际市场有相当号召力的品牌来。茶叶既发源于中国,尊荣当属于中国。因此,传递文明薪火,刻不容缓;振兴中国茶业,人皆有责。我常说一句话——中国茶业如睡狮一般,一朝醒来,必将震撼世界,这需要众多的茶人,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1、 藏茶名称来历?
藏茶,产于四川雅安,原名南路边茶,自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带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同胞的生命之茶和民生之茶,所以新的时期我们简称(俗称)藏茶,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赋予藏茶不同的名称,历史上藏茶也被称作:南路边茶、边销茶、大茶、乌茶等。
2、藏民1300多年为什么一直喜欢喝藏茶?
由于藏族普遍生活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地区,高海拔意味着高寒、缺氧,藏族需要大量的摄入脂肪来燃烧御寒,脂肪产生的代谢物和残余的脂肪需要依靠藏茶来带出体内,避免由于高脂肪堆积所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
高原海拔高,缺氧,藏族只能饮用经深度发酵的藏茶,以减少茶叶氧化所带来的增加身体的耗氧量,如果在藏区饮用绿茶,会引起缺氧带来的头晕、头痛。
高海拔区域高寒缺氧,所以藏族的饮食结构非常单一,以牦牛肉、青稞为主食,必须依靠藏茶来调理肠胃、帮助消化,并补充维生素的微量元素。
藏族谚语: "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所以藏茶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更是生命之茶。
3、 藏茶为什么2006年以后才逐步销往内地?
在2000年以前,国家对藏茶一直实行严格的管理,历届西藏工作会议都把保证藏区藏茶供应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来抓。因2000年以前,整个四川的茶叶有80%以上的原料是做藏茶原料的,1998年朱镕基总理视察雅安,要求长江中上游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雅安抓住机遇,实施“退耕还茶”工程,大量的发展茶叶种植,到2005年雅安的茶叶面积大大增加,不仅可以完全满足藏区的藏茶供应,还能有一部分销往内地,所以藏茶在05、06年逐步销往内地市场。
4、藏茶为什么是黑茶鼻祖?
黑茶起源于四川,四川黑茶源于雅安藏茶,这是在茶叶界盖棺定论的事,国家高等教育的教科书上有明确的记载,我们没有必要去争论,有些地方为了商业的需要,做一些商业的宣传,不能改变学术界的定论。
5、 藏茶为什么不影响睡眠?
茶叶中影响人体睡眠的物质是咖啡碱,藏茶通过深度发酵,把茶叶中的生物碱(含有咖啡碱)大部分转化为其氧化物,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等物资,所以一般人饮用藏茶不会对睡眠有影响(个别体质除外:对咖啡碱非常敏感人群)。
藏茶因制作工艺,咖啡碱在长时间的发酵过程中已经逐步衰减,而具有镇静安神、保护脑神经细胞的茶氨酸保存下来,所以饮用藏茶不会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是老藏茶,茶氨酸含量高,反而有促进睡眠作用。
6、 藏茶为什么能调和肠胃?
藏茶是选用当年(生长周期在3至5个月)生的红苔绿梗(一芽五叶以内)为原料,因为其原料生长周期稍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再经过核心工艺(渥堆发酵)等工艺制作而成,在发酵过程中把不溶解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可溶性的纤维素,且藏茶中含有大量助消化的微生物能促进胃肠功能,分解油脂类食物,所以它可以调和肠胃。
7、 藏茶与普洱茶、安化等黑茶制作工艺主要差别有哪些?
黑茶的工艺源于雅安藏茶,工艺的区别主要是根据原料的不同来决定。
雅安藏茶的发酵特点:高温、低湿、时间短(夏天20至30天左右,冬天30至40天左右)
1973年以后,普洱才有熟茶的制作工艺,它的工艺是从雅安藏茶的工艺演变而来的,根据云南大叶种的特点,增加茶叶发酵的水分,降低发酵温度,延长发酵时间,我们简称为:低温、高湿、时间长。
据《甘肃通志》记录,明嘉靖三年(1524年),湖南安化就仿四川的‘乌茶’制法并加以改良,制成半发酵黑茶。
8、 藏茶怎样饮用方式好?
藏茶的饮用方式可选择泡饮或煮饮,也可清饮或调饮,消费者根据自身的饮茶习惯、饮用的环境,包括饮茶的器皿不同,来选择适合的饮用方式。
传统藏茶之所以选用煮饮,是因为高原海拔高,水的沸点低,只有通过煮,才能把内含物质更好的溶解出来。
经烹煮的藏茶,茶汤比冲泡时更浓郁,色泽更红亮,厚实感与质感比冲泡的藏茶来得更鲜明。取而代之的是清甜幽韵,茶味在口中慢慢弥散。如果说冲泡的藏茶回甘在后,那么烹煮的藏茶则入口清甜,与回甘融为一体。如果消费者既想喝好茶,又想节约成本,藏茶可说是最佳的选择。
9、 藏茶与普洱茶价格比较怎样?
藏茶从它诞生起,他就是民生茶,所以藏茶的价格都是非常亲民的,是大众消费者喝得起的茶,所以相对普洱茶等炒作的茶类来说,藏茶的价格是非常适合大众消费的。
10、 藏茶较适宜人群有哪些?
藏茶在茶类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消脂去腻、调理肠胃、帮助消化,长期喝藏茶能降脂、降血糖、减肥、调理肠胃的功效,且大量饮用不凉、不燥、不醉,对三高、肥胖、肠胃功能不好(肠胃溃疡除外,有肠胃创伤性损伤的什么茶也不能喝),肠蠕动差、便秘人群特别适合饮用。
11、藏茶为什么中含有茶梗?
因为茶梗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和多糖类物质,在经过发酵后,不溶性植物纤维能水解为可溶性的纤维素,而多糖类物质是藏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重要的营养源。所以藏茶中需配含一定量的茶梗,这才符合藏茶国家产品标准。
12、为什么老藏茶砖形不规整?
老藏茶生产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使用的是手工或是半机械半手工的生产方式,因此砖行不规整。
13、为什么老藏茶容易掉渣?
因为藏茶是后发酵茶,年份越久,发酵越充分,茶砖越膨松,所以容易掉落,会掉渣的藏茶起码有七、八年以上的年份。
14、为什么老藏茶外形没有普洱茶、安化黑茶等美观?
因为藏茶的生产量特别大,老藏茶因当年生产机械的缺乏,多采用手工或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生产,砖型一般不是完全的平整,多少都一点毛边。与普洱茶、安化黑茶的产量相对较小,所以制作相对要精细化一些,相比藏茶外观要美观一些。
15、为什么藏茶是黑茶鼻祖,而市场上没有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名气大?
藏茶之所以在市场是的名气不如其它同类茶,是因为藏茶在默默无闻的为民族团结作奉献,当其它茶叶在做商业宣传的时候,藏茶还在做保边供应,整个四川的茶叶都为藏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是导致整个四川茶叶在全国知名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上千年以来,藏茶是藏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具有政治性,为保证民族地区的供应,2002年以前是由国家统购统销。直到近十几年才开始进入内地市场,由于进入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大,因此内地人较少人知道藏茶,虽为黑茶鼻祖,但名气却不大。
(《吃茶去》杂志)和高中时期的同桌,认识已有三十年了。
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她不仅有一张令人着迷的娃娃脸,而且常常心意漫漫,神思杳渺,不饮酒便自带三分醉;开口言语时,气韵流转,音色悦耳。同桌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素习书法、插花,是一位美丽的才女,形、神、情、态莫不动人。
读高三时,老师在教室的后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高考倒计时日期。平素喜爱自由自在的我,早已被这单调乏味的备考生活折磨得不堪其苦,竟然置大考于不顾,一举逃进了琼瑶小说、三毛散文。每每还写首小诗,定要同桌分享……她倒是一脸认真,专注于课业,执着地问老师问题,反复地做难题……
记得有一天上晚自习,我用胳膊肘碰了碰她,说,“最后排的那位刚转来的高个子戴眼镜男生在看你哦……”
“啊?……”她的脸蓦地红到了耳根……
之后,我们读了不同的大学,做了不同的工作,组成了各自的家庭,住在了不同的城市……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已由生命中的花季走进了茶季。
用半生开花,再用半世花落。也只有在这落英的季节,我们才有机会品味到花的浓、潭的深、茶的醇……
甲午年春三月的一天,我不慎被车撞倒,因家人都在外地,怕他们担心,只字未提,和同桌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岂料她竟坐了火车来看我!那一日,我们一起品的是04年的普洱。一个美好的下午,她静静地坐在圈椅里,看我取出茶饼,焙火、煮水、候汤……轻声问我,为什么还要“焙”一下呢?我说,以前住在一楼,比较阴,焙一下,是让茶饼表面水汽散去,使得藏茶得其精,这步“暖茶”程序,是去唤醒茶质中的甘美。
“哦,明白了”她说,“就如同多年不见的老友,也需一个事件,作为唤醒的契机……”
老普洱因茶单宁醇化,汤色已然红艳明亮,把盏品啜,入口沉稳,回甘细致……三十年的同桌,一起品那存放十年的老茶,竟然品味到十六岁花季新茶的鲜灵清高之香,又品味到四十几岁老茶的优雅醇和之美,这该算是“新鲜的陈年”?亦或是 “陈年的新鲜”?……她告辞后,茶席放在那里摆了一天,我在日记里写到:
“故人万里,一身清尘,归来对影,梅花初绽。
汤沸火红,酒满茶半,月上露台,酣畅倾谈。
这是一位走后令你不愿收起她用过的杯盏的友人。”
初夏的五月,我们在北京见面时,既不去景点,也不逛商场,而是直奔马连道茶城……临行时,她的老父亲送给我一个精美的茶道组,她则送给我一块湖南安化出品的久扬黑茶-手筑茯砖。我的皮箱里装满了茶具、茶器、茶叶,手里还捧着她插好花的花器,就这样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清秋的九月,我陪同桌在北京琉璃厂东街买字帖。行至紫文堂,她向堂主郭源先生请教书法,我则留意到里间的陈设,那里有几张茶桌,心想,难道说,帝都缘结爱茶人!
郭源先生见我们对他的篆书感兴趣,随即邀请我们入席品茶,一起品了九十年代出品的普洱,和03年出品的六堡茶。茶汤味道纯正,茶气力道刚劲。几道下来,体力不支,飘然醉茶。不觉时光飞逝,京都华灯初上,琉璃厂东街的店铺都已打烊。和郭先生告辞,从紫文堂出来,我和同桌在这被文化浸润的千年古街上,亦仙亦缈地游走说笑,好似浸润在了“春风沉醉的晚上”……
今年立冬的第二天,是同桌的生日,我特意为她办了一个小型茶会,邀请了几位她想见的老友作陪。同桌偏爱紫色,我便以“紫云深处醉流霞”为茶席主题,配赏的相应茶品依次是:陆羽《茶经》中提到的顾渚紫笋、九年轻发酵紫芽、400年古树半发酵轻火紫芽、70年代出品的晒青普洱。
一个难忘的下午!我的同桌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回到了母校,找到了幸存下来尚未被拆除的女生宿舍,见到了偏于一隅的我们高三六班的教室,并且和多年未见过面的老同学一起品茶……在《良宵引》的古雅曲韵中,紫笋身披白毫,芽头挺立,宛若身骨重实的婴儿;九年的轻发酵紫芽,汤色晶亮,气韵清扬,浅饮慢品,喉开齿畅;400年古树轻火紫芽,梅香、兰香、果香,香韵叠叠……当70年代的普洱出场时,我们看到茶饼已然变松,汤色已经变成了金黄,叶底却依旧保持了柔软。一位老同学悠悠地说,想想,70年代都发生了些什么?
那时,我们刚刚上小学哦……
在茶的芬芳中,蓦然回首,我们找到了时光酝酿的醇美……
藏茶的人,当年他如何能想得到,他精心藏放的茶,40年后,几经辗转,到了我们的生日茶会上!他收藏起来的何止是一个茶饼!那是一个春天,一座碧绿的茶山,一个飘然远去的年代,和那个年代的故事……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芸芸众生,我们不都是在苦苦寻找那个知味的人吗?
当年,在十六岁花季,紧挨着,坐在一个座位的那个人,和我一起对着一道题苦想的那个人,和我一起悄悄分享我写的小诗的那个人,现在,我们仍然设法见面。一起讨论的“题”已经有了很多,而且,“题”或有很多解,或根本无解。三十年后,还能够和同桌一起“做题”,一起走进人生的茶季,一起品味花的浓深,茶的甘醇,真好!
“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还偷偷掩藏着儿时的深情……”
(摘自2015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