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河南信阳红概况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中国茶叶行业概况

  茶叶概述

  茶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产茶国和地区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为茶的古称)。《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其问世将普通的茶事上升成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艺能,大大推动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经》的作者陆羽亦被尊称为“茶圣”。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列为中国十大名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快速发展,在生产、加工、贸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国际茶叶委员会2018年统计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茶叶分类

  根据GB/T30766-2014《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的国家。

  (1)绿茶

  绿茶是不发酵茶

  (2)白茶

  白茶是微发酵茶(氧化程度5%~15%),因其成品茶“银针白毫”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等产品。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都属白茶。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白茶可长期保存。

  (3)黄茶

  黄茶是轻发酵茶(氧化程度10%~25%),其平和甘醇、叶黄汤黄。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其中:黄芽茶包括蒙顶黄芽、君山银针等;黄小茶包括北港毛尖、沩山毛尖等;黄大茶主要有霍山黄大茶。

  (4)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氧化程度20%~70%),亦称青茶,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高锐、丰富多样。乌龙茶主要可以分为闽南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闽北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包括大红袍、白鸡冠、水金龟、铁罗汉、半天腰、武夷水仙、武夷肉桂等)、广东乌龙茶(凤凰单枞、凤凰水仙等)、台湾乌龙茶(冻顶乌龙、文山包种)等。

  其中: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其产于福建“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一带,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素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之赞誉。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品具“岩骨花香”,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清恬,生津回甘,浓饮而不见苦涩,汤色橙黄,七泡有余香,泡后叶底“绿叶红镶边”,细品有独特岩韵。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作为全国唯一茶类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氧化程度70%~95%),其香高、色艳、味浓,具有“红汤红叶”的特点。红茶可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碎茶等三大类。正山小种、川红、滇红、祁门红茶、英德红茶等都属红茶。

  (6)黑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氧化程度80%~98%),口味温和醇厚,因其原料一般较为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可以分为云南黑茶(普洱茶等)、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四川黑茶(雅安藏茶)、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等)、广西黑茶(六堡茶等)。其中:

  普洱茶是云南所独有并享誉中外的知名品牌,素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说法。“普洱茶”一词始见于明代谢肇制《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茶即普洱茶)。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除中国本土外,还将普洱茶营销至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到东南亚,甚至欧洲。至今,茶叶已成为中华文化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载体。普洱茶属重发酵茶,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具有“越陈越香”的最大特点。普洱茶有生茶与熟茶之分,生茶属寒性,熟茶属暖性。传统上,普洱茶需要存放几年会达到更佳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陈化。陈化后生茶的涩味会减少,口感会丰厚,香气则由原来的鲜香转成陈香;熟茶的转变比较小,没有涩味减退的情况,存放达到足够条件的熟茶,有可能出现药香,而成为难得的佳品。

  安化黑茶因产自湖南安化县而得名,是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唐代“渠江薄片”(安化黑茶)颇负盛名,明万历二十三年定为“官茶”,主销西北市场,誉为“生命之茶”和“古丝绸之路神秘之茶”。安化黑茶采用安化境内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成品干茶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橙黄,香气纯正,有的略带独特的松烟香,滋味甘醇或微涩,耐冲泡。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艺过程中会自然发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干嗅有黄花清香,内含丰富的营养素。2008年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和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在清朝嘉庆年间,六堡茶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当时全国24个名茶之一。

  在符合相关准的贮存条件下,黑茶可长期保存。

  (7)再加工茶

  再加工茶是指以茶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加工的,供人们饮用或食用的产品,再加工茶包括花茶、紧压茶、袋泡茶和粉茶。其中:

  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国内茶行业发展概况

  (1)我国茶叶产区分布

  我国茶区辽阔,主要茶叶产区分布在北纬18°~37°、东经95°~122°范围内,覆盖上千个县、市。从区域划分来看,我国共有华南、西南、江南、江北等四个国家一级茶叶产区。由于在土壤、海拔、水热、植被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四大茶区所产出的茶树、茶叶品质、类型也不同。

  华南茶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最优越,最适宜茶树生长。该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华南茶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适合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广西黑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茶叶名品包括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六堡茶等。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西南茶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多为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较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所以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适合生产红茶、绿茶、沱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茶叶名品包括普洱茶、滇红、竹叶青等。

  江南茶区分布最广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最大。该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茶叶名品包括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

  江北产区主要盛产绿茶,是中国最北部的茶区。该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地形较为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土壤酸碱度偏高,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适宜制作绿茶,茶叶名品包括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等。

  (2)我国茶叶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平稳发展,茶类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2019年统计数据:当年全国茶园总面积同比增加近202.3万亩,增长率为4.6%;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17.74万吨,增幅为6.78%。

  我国茶园面积及干毛茶产量情况如下所示:

2019年我国各省茶园面积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我国各省干毛茶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我国茶类结构变化较小。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绿茶、黑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产量分别为177.29万吨、37.81万吨、30.72万吨、27.58万吨、4.97万吨和0.97万吨,占比分别为63.47%、13.54%、11.00%、9.87%、1.78%和0.35%。其中,绿茶、乌龙茶产量占比较去年有所下降,白茶、黄茶产量增长较快,较上年分别增加47.41%、22.56%。

  我国茶叶茶类产量结构如下图所示:

2019年全国分茶类产量占比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3)我国茶叶消费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量持续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达到202.56万吨,较前一年增长11.50万吨,增幅为6.02%;国内市场销售额达到2,739.50亿元,销售均价为135.25元/公斤。

  2019年各茶类国内市场销售量中,绿茶销售量为121.42万吨,占比60.0%;黑茶销售量为31.86万吨,占比15.6%;红茶销售量为22.60万吨,占比11.2%;乌龙茶销售量为21.63万吨,占比10.7%;白茶销售量为4.22万吨,占比2.1%;黄茶销售量为0.83万吨,占比0.4%。

  我国茶叶消费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9年全国茶叶消费量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9年茶叶主要品类消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4)我国茶叶的进出口情况

  茶叶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36.65万吨,同比增长0.52%;出口额达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出口均价5.5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13.14%。从出口量来看,区域集中度较高,出口量突破万吨的七个茶叶主产省(浙江、安徽、湖南、福建、湖北、江西、四川)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

  2019年,中国茶叶在传统市场面临了严峻挑战,因为技术壁垒和关税壁垒方面的原因,中国对摩洛哥、欧盟和美国的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发生了下滑,其中对摩洛哥出口量仅为7.34万吨,同比下降4.2%;对欧盟出口量仅为2.8万吨,出口金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5%和12.1%;对美国出口茶叶1.47万吨,出口额0.7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2%和21.35%。

  但我国茶叶对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成为了新亮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全年我国对东盟出口茶叶2.3万吨,同比增长25.6%,出口金额4亿美元,同比增长55.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茶叶9.4万吨,同比增长4%,出口金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

  茶叶进口情况

  2019年,我国茶叶进口量为4.34万吨,同比增长22.25%;进口额为1.87亿美元,同比增长5.06%;进口均价为4.31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97%。分茶类看,红茶为主要进口茶类,进口量为3.64万吨,占比83.9%;其次是绿茶和乌龙茶,进口量分别为0.41万吨、0.26万吨,占比分别为9.3%和6.1%。

  行业竞争格局

  (1)整体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约为6万余家,其中规模企业为1,600余家,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个亿,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品牌意识加强,已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品牌茶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持续增加,品牌竞争将成为茶叶市场竞争的主要表现。

  (2)细分品类竞争格局

  绿茶:产地分布广泛,行业集中度低

  无论是产量、消费量、出口量还是国民接受度,绿茶都是我国茶叶第一品类。我国绿茶产地分布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绿茶细分品种众多,涌现出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庐山云雾等优质名茶。绿茶行业中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差异较大,行业集中度低。

  乌龙茶:产地集中,区域龙头崛起

  乌龙茶又称青茶,其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近年来,乌龙茶产区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区域品牌的崛起,行业格局呈现出由分散向集中发展的趋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逐步开始整合种植、生产、销售、研发等环节,产业组织化程度、产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红茶:品种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消费茶叶品类,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叶品类。我国红茶主要产于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目前认知度较高的红茶品种包括祁门红茶、云南滇红、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产地分布广泛,品种众多,红茶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度较低。

  黑茶:产地集中,行业集中度较高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主要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主要知名品种包括普洱茶、安化黑茶和六堡茶等。

  普洱茶,为云南省特产,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市场行业集中度高,大益、中茶等知名品牌茶企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市场结构总体稳定,各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产品、市场运营等方面。

  安化黑茶,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化黑茶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品牌为白沙溪、中茶、湘益等,上述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六堡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梧州市六堡茶产业的迅速发展,六堡茶生产企业数量也呈迅速增加趋势,但新增的企业规模较小,三鹤、中茶等老牌优质六堡茶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白茶:发展迅速,行业集中度低

  我国白茶的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早期因产量不高且长期出口导致国内市场占有率极低。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茶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产量和消费量上升空间广阔。

  白茶细分市场集中度低,品牌众多,既有规模茶企,又有小作坊式的个体户。未来随着白茶不断被国内消费者熟知,白茶市场具备较大的品牌机会和发展空间。

  黄茶:市场份额较小,国民认知度低

  黄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极小品类,目前仍处于复兴起步阶段。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9中国黄茶产销形势简报》,全国黄茶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共计约630家;其中,县域以上龙头企业69家,占比仅为11%。自2014年起,各黄茶主产区地方政府开始重视黄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强,黄茶市场开始逐步升温。但总体来看,目前全国黄茶的消费需求仍在稳定提升期,产业发展刚刚进入良性上升期。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除本公司外,茶叶生产规模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基本情况如下: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茶叶”、“公司”)于2020年7月3日预披露: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系由中茶有限整体变更设立。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茶叶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和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2006年公司(注册商标:中茶)经过国家商务部的审批,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2019年公司成为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中华老字号振兴行动”的企业。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始终坚持茶叶生产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推广,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好喝的茶产品和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公司先后成功研发了白茶加温萎凋加工技术、新工艺白茶加工技术、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炒青绿茶窨制花茶工艺、速溶茶加工技术等,现在已经为茶行业所广泛应用。2019年公司正式加入企业标准“领跑者”联盟并成为联盟理事单位。同时,公司品牌和产品获得了海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曾先后荣获“中国茶业最受消费者认可十大品牌”“2020我喜爱的中国品牌”等荣誉,并多次成为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官方指定用品。

  注:文章来源中国茶叶招股说明书,转自金融之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发布!

应世界绿茶大会邀请,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合华巨臣茶产业研究中心,针对“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公益课题中获得有效评估的80个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工作,并撰写《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现公布。

该项报告为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与华巨臣茶产业研究中心达成的联合战略合作研究,依据“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简称CARD模型1),采用科学、系统、量化的方法,经过对品牌持有单位调查、消费者评价调查、专家意见咨询、海量数据分析,最终形成评估结果,未来将会在绿茶大会上继续发布。

01

前言

2022年12月,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中国茶叶》杂志社、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和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联合组建课题组,继续开展第14次“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公益课题(评估对象邀请不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委会主任、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院长胡晓云在第三届世界绿茶大会发布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报告

据统计,在获得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有效评估的118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数量独占鳌头,共计80个,占有效评估品牌总量的56.73%。其中,产品为单一绿茶的品牌共计35个,以绿茶为主的多茶类品牌41个,另有4个品牌处于区域内“一绿一红”的茶品牌生态格局之中。

02

数据分析

数据显示,此次获得有效评估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其生产地域范围覆盖全国四大茶区共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来自浙江省的绿茶品牌数量最多,共计19个,约占本次获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1/4;其次是来自安徽省的绿茶品牌共计10个,来自湖北省、江西省、四川省的绿茶品牌均为7个,来自贵州省的绿茶品牌共计6个,来自江苏省和山东省的绿茶品牌均为5个,具体数据详情图1。


图12023获评品牌的地域覆盖及各地连续获评数量比较

此次获得有效评估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中,共计有66个品牌连续参与了2021-2023年三个年度的品牌价值评估,其中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贵州和山东等7省三年连续获评品牌的数量均在5个及以上。

根据CARD模型,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忠诚度因子×品牌强度乘数。本文依据模型中各项指标,对本次获得有效评估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进行针对性的数据分析。

01

品牌价值:西湖龙井位居第一,贵州绿茶品牌价值势头强劲

本次评估数据显示,获评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的最大值为82.64亿元,平均值为26.16亿元,中位值为24.54亿元。品牌价值前三强分别为西湖龙井(82.64亿元)、信阳毛尖(79.84亿元)、潇湘茶(69.10亿元)。在获评的80个品牌中,有36个品牌的品牌价值高于整体平均值,占比45.00%。

对比近三年连续获评的66个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可见,2023年评估的平均品牌价值为27.86亿元,较2022年的平均品牌价值(25.30亿元)增长了10.12%,增速提升了0.26%。可见,近年来,我国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呈稳步提升的态势。

表1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于前10的品牌及其增长率

表1是2023年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位于前10位的品牌名单,以及各品牌的价值增长情况。比较2022年的评估数据可见,品牌价值位于前四的品牌,其价值增长率均未超过5%;品牌价值位于前五的信阳毛尖,其品牌价值增长率略高于5%;品牌价值位于前6-10的品牌,则表现出相对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品牌价值增长率均在10%左右。其中,位于前七的蒙顶山茶、位于前八的都匀毛尖,位于前十的峨眉山茶,其品牌价值增长率均高于10%,蒙顶山茶的品牌价值增长率在该10个品牌中位于第一。

表2是各省获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最高值和平均值数据。如表可见,各省获评品牌的品牌价值最高值差距显著。其中,浙江省域绿茶获评品牌的品牌价值之最——西湖龙井的品牌价值高达82.64亿元,是山东省域绿茶获评品牌的品牌价值最高值(日照绿茶25.68亿元)的3.22倍。表2同时可见,获评品牌数量在5个及以上的省份中,贵州省的绿茶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达到了32.54亿元,高于其它十二个省份,位列第一,说明贵州省内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整体品牌价值水平在上升。

表2各省获评品牌的品牌价值最高值、平均值比较(亿元)

选取近三年连续获评的品牌数量在5个以上的7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比较其近三年的品牌价值平均值及年平均增长率,如图2所示,贵州、浙江和安徽三省2023年评估得出,其平均品牌价值分别为32.54亿元、29.31亿元和28.82亿元,领先其余4省;而比较品牌价值年平均增长率可见,贵州、湖北和四川三省分别为14.45%、12.90%和11.91%,领先其余4省。

图2各省份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价值和年平均增长率比较

品牌价值平均值及其增长率数据说明,近年来,贵州省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价值后来居上,并体现出强势突破的趋势。

02

品牌收益: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潇湘茶位居品牌收益前三,洞庭山碧螺春位居单位销量品牌收益第一

品牌收益,指的是在剔除生产环节的劳动收益,结合市场交换完成的最终零售价格,并充分考虑茶叶产品在再生产环节中的诸多不可控因素,以连续3年的数据统计得出的由品牌本身带来的收益,其计算公式为:品牌收益=年销量×(品牌零售均价-原料收购价)×(1-产品经营费率)。

数据显示,本次获评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收益平均值为15948.92万元,中位值为14946.72万元。比较可见,品牌收益最高的是信阳毛尖,达到了52898.35万元;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最高的是洞庭山碧螺春,达到了2333.00元/Kg。

按照品牌收益高低的区间分布,如图3所示,本次评估中,品牌收益达到3亿元以上的品牌有5个,占比6.25%;品牌收益居于1亿元至3亿元的品牌有47个,占比58.75%;品牌收益位于5000万元至1亿元的品牌有17个,占比21.25%;品牌收益不足5000万元的品牌有11个,占比13.75%。

数据显示,获评品牌中信阳毛尖等五个获评品牌的品牌收益相比较高,但品牌数量占比少。总体上,品牌收益位于1-3亿元之间的获评品牌占绝大多数,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大。


图3本次获评品牌的品牌收益区间分布

表3是2023年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收益位于前10的品牌名单及其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情况。数据显示,信阳毛尖、西湖龙井、潇湘茶分别以52898.35万元、49860.25万元、37951.22万元的品牌收益位列前三强;洞庭山碧螺春、西湖龙井分别以高达2333.00元/Kg和967.66元/Kg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一骑绝尘,彰显了历史名优茶极强的品牌溢价能力,尤其是洞庭山碧螺春。安吉白茶、大佛龙井、湄潭翠芽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均高于50元/Kg,信阳毛尖、潇湘茶、都匀毛尖、峨眉山茶和安康富硒茶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则相对不高,均在10元/Kg以下。

数据说明,具有产量稀缺性的历史名优茶品牌,具有极强的单位销量品牌溢价可能与能力;规模化生产与集聚销售的品牌,展现出较高的整体品牌收益可能与能力。小而美、大而强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生态格局,要求不同定位的品牌,持续提高品牌收益,才能整体提升我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区域经济提升价值。

表3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收益前10强及其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比较


对比连续三年获评的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和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如图4所示,2021-2023年三度评估中,该66个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2021年的13843.74万元上升至2023年的16954.02万元,三年之间,其平均品牌收益增长了3110.28万元,涨幅达22.46%;其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三年分别为115.61元/Kg、117.20元/Kg和116.63元/Kg,数据总体变化不大,2023年数据出现下滑。

数据说明,三年来,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涨幅较大,但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平稳中有下滑现象。


图4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和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比较

比较各省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和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如图5所示:平均品牌收益比较可见,河南(32763.58万元)、陕西(26676.53万元)、贵州(21026.42万元)、湖南(20941.45万元)、四川(17248.00万元)和浙江(15971.02万元)等6省的平均品牌收益高于整体品牌平均值(15948.92万元),山东和重庆两省(市)的平均品牌收益不足亿元,仅分别为9063.30万元和8251.64万元。

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比较可见,江苏省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以平均789.14元/Kg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远超其它省(市)获评品牌的平均值,浙江省以220.12元/Kg位列第二,除江苏、浙江两省之外,其它省(市)获评品牌的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均在百元之下。


图5各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收益和平均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比较

数据可见,来自江苏省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凭借其历史名优茶的高品牌溢价能力表现出挑,来自浙江省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在适度规模化和强化品牌溢价能力之间实现了较为良好的平衡,来自贵州省、四川省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虽在规模化种植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单位销量品牌溢价能力还有待挖掘与提升。

03

品牌忠诚度因子:整体品牌的稳定性较强,安徽省获评品牌的稳定性最强,个别品牌因价格上涨出现下降现象

品牌忠诚度因子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及忠诚程度。该因子侧重于测算价格波动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在CARD模型中,品牌忠诚度因子=(过去3年平均售价-销售价格标准差)/过去3年平均售价。产品售价越稳定,品牌忠诚度因子越高。

表4是2022年度和2023年度获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大小区间分布比较,由表可见,本次获评品牌中,品牌忠诚度因子位于0.95以上的品牌数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位于0.90-0.95之间的品牌数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减少,位于0.80-0.90之间的品牌数量及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位于0.80以下的品牌数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过半数获评品牌近三年的市场零售价相对较为稳定,整体获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平均值为0.896。

表42022、2023年获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大小区间比较


比较连续三年获评的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2021年,该66个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为0.900,到2022年,略为下降至0.890,2023年又回升至0.898。


图6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个案比较

进一步分析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变化,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中有16个品牌的忠诚度因子持续下降,其中湄潭翠芽、信阳毛尖、狗牯脑茶和长清茶等4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从2021年的0.95以上下降至2023年的0.80以下。深入分析该4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变化率以及近5年的价格变化率(2021年品牌忠诚度因子考察2018、2019和2020年三年的价格数据),如图6所示,4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忠诚度因子均下降了20%左右,该4个品牌的市场价格分别较5年前增长了70.88%、52.94%、49.43%和69.30%,品牌收益则分别提升了66.08%、37.28%、60.59%和36.47%。

数据可见,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市场价格的提升,有助于品牌溢价的增长,但在短期内会对品牌忠诚度因子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冲击。


图7各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比较

比较本次各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如图7所示,来自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苏、湖南、福建和重庆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均高于整体平均值,其中,来自重庆和安徽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位于最前列,分别达到了0.924和0.921,表明其近年来的市场零售价格波动相对较小;来自江西、贵州、山东、河南和陕西的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均低于整体平均值,表明其近年来的市场零售价格波动相对较大。

进一步比较各省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与2021年相比,2023年,江西、贵州和山东三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均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7.90%、7.68%和4.51%。数据说明,该三省获评品牌近年市场价格体系波动性略有加大;而来自浙江、安徽两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表明来自该两省的获评品牌仍然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市场零售价格体系,尤其是安徽省,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从0.888上升至0.954,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图8各省份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忠诚度因子比较

04

品牌强度:前三强品牌为蒙顶山茶、西湖龙井、六安瓜片,蒙顶山茶是唯一一个“品牌强度五力”均位于前十的品牌

品牌强度及其乘数是一组能够体现品牌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因子,由品牌带动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等5个二级指标构成,这是对品牌强度高低的量化呈现,同时体现出品牌未来持续收益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大小。

根据评估数据,本次获评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为83.04,平均品牌强度乘数为18.10,平均品牌带动力、品牌资源力、品牌经营力、品牌传播力和品牌发展力分别为83.78、85.59、83.82、79.94和78.52。除品牌发展力外,其余四项指标均较2022年平均值有所增加(分别为83.55、85.13、83.50、79.63和79.24)。品牌强度前三强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分别为蒙顶山茶(98.17)、西湖龙井(94.90)和六安瓜片(93.34),“品牌强度五力”前十强见表4。

表4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强度五力”前十强

表4是本次获评品牌的“品牌强度五力”前十强。由表可见,蒙顶山茶出现5次,是唯一一个“品牌强度五力”均在前十位的品牌,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和信阳毛尖均出现4次,安吉白茶、洞庭山碧螺春、黄山毛峰和婺源绿茶均出现3次,恩施玉露、磐安云峰、西湖龙井和潇湘茶均出现2次,另有大佛龙井、径山茶、崂山茶等9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各出现1次,具体数据详见表4。 


图9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五力”比较

比较连续三年获评的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五力”变化情况,如图9所示,品牌带动力、品牌资源力和品牌经营力三项指标呈现逐年稳中有升的态势,表明在2021年~2023年间,我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在区域带动、文化资源、组织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稳定并向好的成效。图9同时显示,2021年,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传播力为79.10,到2022年上升至80.65,2023年该平均值略为下降至80.56,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该66个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发展力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2023年的平均品牌发展力较2021年下跌了2.64,降幅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我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在生产趋势、渠道拓展、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建设成效略有下滑。如在生产趋势上,除了个别品牌的覆盖区域范围扩大之外,大部分品牌在生产规模上的扩张速度在减慢,也有少部分品牌基本停止了生产规模扩大;渠道拓展和品牌营销上,由于三年疫情,线下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给茶叶品牌的渠道拓新带来一定的阻碍,品牌营销成效显著性不强。


图10各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及其“品牌强度五力”比较

图10是本次各省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及其“品牌强度五力”比较,由图可见,与整体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83.04)相比,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和陕西等8省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均在平均水平线之上,山东、重庆两省(市)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强度得分表现相对较弱,均不足80。图10同时可见,除贵州、山东两省之外的其它省(市)获评品牌,“平均品牌资源力”均高于品牌强度其它“四力”;贵州获评品牌则“平均品牌带动力”表现比品牌强度其它四力相对突出;山东获评品牌则在“平均品牌经营力”上相对优于品牌强度其它四力。数据同时表明,大部分省(市)获评品牌的历史、文脉、环境等资源相对丰厚,且在2022年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人类非遗名录,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山碧螺春等15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资源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03

现象与趋势

01

中国绿茶,依然顶起中国茶产业的大半壁江山

目前,中国有1000个县生产茶叶,且基本上均生产绿茶。中国绿茶,无论在生产占地面积、生产量、销售量、区域公用品牌数量等方面,均顶起了中国茶产业的大半壁江山,且成为其它茶类如红茶、青茶、黑茶等的基础原料,茶饮产品生产原料。本次获评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数量,也占据了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获评数量的大半壁江山。

02

受红茶消费需求影响,各地绿改红趋势日盛

国际市场的红茶消费习惯,国内市场的红茶消费需求,绿茶的生命周期及其存储难题,以及茶饮消费舆论对绿茶消费的微词,等等,驱动了各地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绿改红的生产趋势。因此,一个区域只有一个单纯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情况,越来越少,逐渐形成了绿茶为主,红茶兴起的“一绿一红”、绿为主其它茶类为辅的区域茶产业生产格局,也对单纯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定位与发展产生了挑战。

03

绿茶整体出口增速放缓,浙江绿茶出口规模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度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7.52万吨,出口总额20.82亿美元。其中,“绿茶”仍是我国茶叶出口优势品类,出口量达31.39吨,占比83.66%;出口额达13.94亿美元,占比66.95%。图11可见,与2021年度相比,2022年我国绿茶出口量增加了0.52%,但出口额下降了6.29%,均低于上一年度增长率。


图11近三年我国绿茶出口额和出口量及其增长率比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本次获评的80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中,共计有56个品牌拥有出口业务,占比70%。其中,来自浙江的品牌12个、安徽的9个、湖北的7个、江西的6个、贵州的5个、湖南和四川各4个、江苏3个、山东和陕西各2个、福建和河南各1个。

统计该5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近三年的出口总额、出口总量以及出口价的增长率,如图12所示,2020-2021年度,该56个品牌出口额、出口量及出口价增长率分别为30.10%、13.59%和14.54%;2022年,出口额、出口量、出口价的增长率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分别下滑了15.44、4.67和9.27个百分点,与海关数据趋势相吻合,绿茶出口增速明显放缓。


图12拥有出口业务的5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近年的出口增长率比较


图13各省绿茶出口额、出口量及出口价比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根据海关相关数据,2022年度我国绿茶出口均价为4.4美元/Kg。进一步比较各省海关数据,如图13可见,2022年,浙江省绿茶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为最大,分别达到了147013.58吨和45127.88万美元,远超其它省份;但浙江省绿茶折合出口价为3.07美元/Kg,低于全国绿茶出口均价;绿茶出口价最高的是山东省,达到了31.05美元/Kg,其次是广东省(25.26美元/Kg)、福建省(17.51美元/Kg)。数据可见,浙江绿茶出口体量大,但出口绿茶多为大宗原料茶,出口价格相对不高。

04

电商平台绿茶销售量价齐升,整体价格趋向平价

三年疫情对国人的消费方式、消费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电商日益成为品牌不可忽视的销售渠道,尤其是随着电商直播的风起云涌,更助推了近年来茶叶电商的逆势发展。这是因为,在线下渠道体验、销售受阻的情况下,电商所具备的宅家购买、快递专送等渠道特征超越了线下渠道限制,让网络消费者获得了消费满足。同时,电商销售的迅猛发展,也为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年轻化”、“时尚化”、“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图14拥有电商业务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近三年的平均电商销售概况

本次评估数据显示,获评品牌中共计有77个品牌拥有电商渠道,占比96.25%。比较近三年来该77个获评品牌的平均电商销售总额和平均电商销售总量情况,如图14所示,2022年,77个品牌的平均电商销售额达到了58687.35万元(2022年电商销售额最大的信阳毛尖为66亿元,最小的是南川金佛玉翠茶不足万元),较2021年度提升了13759.90万元;涨幅为30.63%,较2021年增长幅度基本持平。而在平均电商销售量上,2022年,该77个品牌的平均电商销售量为2352.90吨(2022年电商销售量最高的信阳毛尖达到了2.2万吨,最少的缙云黄茶为1.8吨),较2021年度增加了487.81吨,涨幅达26.15%,较上年度增长幅度出现显著提升,提高了14.19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我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电商销售额和销售量整体呈逐年提升的态势,折合成单价分别为206.59元/Kg、240.89元/Kg和249.43元/Kg,可见,电商平台的绿茶市场价格虽仍有提升,但增长幅度有所减小,市场价格整体逐渐趋向平稳。

根据各省获评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电商销售额和平均电商销售量,折算其近三年的电商销售均价。如图15可见,江苏绿茶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均价较高于其它省份的平均价,但与其2020年的电商销售均价相比,2022年的电商均价略有下降;浙江、安徽、江西、四川、湖南、福建、河南和陕西等8省的绿茶近三年的电商销售均价呈逐年提升;湖北、贵州、江苏、山东以及重庆等5省(市)绿茶的电商销售均价则存在小幅下降。尽管各省绿茶品牌近三年的电商销售均价在不断变化,但从增长率曲线比较可见,2021-2022年度,各省绿茶品牌的电商销售均价变化幅度较上年度有所放缓,整体绿茶电商销售价格逐步趋于稳定。


图15各省获评品牌近三年电商销售均价及增长率比较

05

品牌营销投入增加,但效益产出有待提升

品牌是认知的产物,是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茨(DonE.Schultz)将品牌的定义为:“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或是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它是消费者创造的一种公共关系。”因此,品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也不仅仅是一个注册了的商标,而是基于物质产品、体验感知、符号体系等要素的系统生产、互动沟通、利益消费而形成的独特的利益载体、价值体系与信用体系。

图16连续三年获评品牌的平均品牌传播力三级指标和平均品牌宣传与推广投入比较

在品牌运维的过程中,品牌营销传播至关重要。根据前文可见,连续三年获评的66个品牌的三年平均品牌传播力分别为79.10、80.65和80.56。进一步对比连续三年获评的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平均品牌传播力三级指标和品牌宣传与推广投入三年平均值,如图16所示,2021年评估数据显示,该66个品牌的平均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分别为77.50、78.90和80.61,品牌宣传与推广的平均投入为4070.24万元;2023年评估数据显示,该66个品牌的三年平均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好感度分别为80.98、77、86和82.75,品牌宣传与推广投入的平均金额为5861.65万元。可见,该66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宣传与推广投入金额在增加,交叉比较同时显示,这三年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好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品牌认知度并未获得相应的提升。

品牌宣传推广投入资金与品牌传播力三级指标之间的数据交叉分析,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品牌营销传播资金投入与效果产出之间不匹配的现实。如何基于品牌自身现状、结合消费市场态势,及时优化调整品牌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宣传推广投入资金的投入产出效果(ROI),是品牌运营方必须重视的课题,否则,区域资源及资金投入将被浪费。

04

结语

中国绿茶,是中国茶产业的基石,占据中国茶消费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中国绿茶的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强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以中国绿茶作为原料的中国红茶、中国黑茶、中国青茶等茶类的相关指标的高低。中国绿茶的群体品牌影响力,也对中国红茶、中国绿茶、中国青茶等茶类的品牌影响力产生着重要的基础影响力。因此,进一步提升中国绿茶的品牌价值、提高中国绿茶的品牌收益、品牌强度,依然是未来的必由之路。针对目前中国绿茶的数据情况,课题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01

在“中国茶”的国家品牌基础上,进一步合力打造“中国绿茶”的形象品牌及集群品牌

目前,若干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特别是西湖龙井、洞庭山碧螺春等历史文化名茶。但随着贵州等地绿茶产业规模加大,新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出现,在打造各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合力打造“中国绿茶”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必须。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国绿茶曾经被污名化,如何提升“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品牌声誉、品质体验,需要重点关注。

02

从产品出海转向品牌出海,中国绿茶应当率先而为

全球茶叶市场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已处于品牌消费、品牌竞争的时代,无论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国外的茶叶品牌长期攻城略地,占领了众多的茶叶品牌消费市场。中国茶,长期以来,以非品牌化的原料茶出口。

中国茶,拥有悠久且辉煌的历史、丰富且独特的品种、技艺与文化,曾风靡全球,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中的重要贸易物资。现如今,我国虽然仍是全球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出口大国,但是却面临着产量大产值低、茶叶价格内外倒挂等困境。而绿茶作为我国出口茶叶的主导品类,需以“中国绿茶”品牌影响力提升为抓手,充分利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进而以具有中国绿茶特色的言说立场、具有中国茶性的言说态度、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言说美学与言说价值观,基于中国茶的整合文化力量,整合不同区域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不同绿茶企业的产品品牌走向世界消费市场,以此来促进“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品牌形象提升与市场销售拓展。

03

借力“国潮”消费风潮,焕发中国绿茶的新生命

绿茶由于受到生产时令、消费习惯等方面的限制,在近年兴起的“围炉煮茶”等场景中未占优势。如何让绿茶获得现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市场认可,是“中国绿茶”及其集群品牌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2022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近年来年轻态消费群体已逐渐成为茶叶消费市场主力,80、90甚至00后对茶的接受度持续走高。绿茶作为占据国内茶叶消费半壁江山的茶类,需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基于众多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中国绿茶”品牌IP群像,形成集群效应,推陈出新,热情拥抱年轻消费群体。基于年轻消费群体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以及对“国潮”“国风”的追求,绿茶可结合相关元素,如与新式茶饮联袂,与唐宋风雅结合等等,在时尚国潮中,焕发新的价值。

04

加大品牌传播投入,提高品牌传播效果,

扩大中国绿茶的营销版图

绿茶是我国第一大茶类,产量第一,历史最久。也基于此,绿茶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然红海一片。对于国内普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而言,各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认知、消费关系尚未建立。通过加大品牌传播投入,提高品牌传播效果,扩大各个绿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提高品牌认知、提升消费关系,这是未来扩大中国绿茶营销版图的基础,也是认知时代的必由之路。

祝福中国绿茶以及中国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复兴唐宋风雅,实现茶和天下。

附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单位:亿元)


声明:本研究中所估算之品牌价值,均基于本次有效评估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持有单位提供的数据及其他公开可得的信息,并以“CARD模型”为理论工具与计算方法,协同数字化技术应用,对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的结果。本评估所涉及的品牌只包括在中国内地注册、登记的绿茶区域公用品牌。

作者:胡晓云 魏春丽 施金敏

来源:深圳茶博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河南省第二茶叶产区,南阳!

大家知道,河南最大的茶叶产区在信阳,这是毋庸置疑的。那除信阳外,其实南阳也是我省的茶叶主产区,这里的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信阳,位居全省第二。我省信阳的茶叶已经太有名了,那今天我们就说说南阳的茶叶吧。

南阳位于河南省南部的豫南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茶树的栽培和生长,南阳种茶历史悠久,其中以桐柏县、西峡县、淅川县、镇平县、唐河县和新野等县为主要种植区。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南阳茶叶种植区的概况吧。

桐柏县素有“中原茶乡”的美誉,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生长。桐柏种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朝时已是全国闻名茶区,宋朝时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河南省重点茶叶生产县。

桐柏县茶叶知名品牌有:“桐柏玉叶”、“清淮绿梭”、“桐柏毛尖”、“桐柏红”和“太白银毫”等。

西峡地处伏牛山南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态优良,在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方面,具备了发展茶叶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

西峡县茶叶知名品牌有:“重阳红”、“伏牛山绿芽”、“豫泉春茶”、“豫泉茶”、“峡河春茗茶”等。

在茶业种植过程中,内乡县秉承“绿色、生态、环保”理念,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和管理,着力打造无公害茶产业基地,力争让群众喝上“放心茶”。“茶产业已是内乡一大新生的经济产业,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已接近10万亩。”

内乡县已注册“天曼古衙”、“浩林”“菊潭浩林”、“琴溪”、“县衙玉叶”、“云露山”和“琴溪湖”等商标,以及“丹丁一品”、“天曼绿芽”、“琴溪翠眉”、“南阳红”、“伏牛剑毫”、“天曼驼峰”、“浩林绿茶”、“内乡红”和“云露山野茶”等品牌。

淅川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这里的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和土壤均适宜茶叶生长,而且宜林荒山面积多,发展茶叶产业潜力大。

据悉全县参与茶叶开发的种植大户已增加到30个,发展优质茶1.2万亩,已建成100亩以上规模茶叶基地32个,其中毛堂乡是淅川县茶叶主要种植区。

高丘镇地处伏牛山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照充足、降雨充沛,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这里也是镇平县茶叶的主产区。其中高丘尖顶山茶叶基地还推出了“涅阳红高山云雾茶”品牌。

每年初夏的镇平县高丘镇尖顶山到处郁郁葱葱,鸟语花香。位于尖顶山上的高山云雾茶基地里,采茶姑娘们唱着轻快的山歌,辛勤的劳作着。她们小巧的细手采出碧绿的茶叶,经山下茶厂师傅的炒制后,就成了醇香扑鼻的涅阳红茶。

唐河县的茶叶种植园主要在东南部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属桐柏山西部余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茶树种植和生长。目前全县茶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马振抚镇和东王集乡,另外祁仪镇也有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总体规划。这里的茶叶种植规模虽小,但发展潜力巨大。

悠悠白河水蜿蜒南下,在新野县王集镇曹集村向东南奔流至西赵庄界后一路向西,经年累月形成了一片肥沃的滩涂,新野人的“小毛尖”——曹集茶,就藏身在这美丽的白河岸边。

这个产自曹集村的茶叶简称“曹茶”,时下已有40多年历史。曹集茶辉煌时,一度涌现出“青龙茶场”、“白龙茶场”和“凤凰茶场”三个相当规模的茶场,“曹茶”也曾几度沉浮。目前经改良后的“曹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注:内容来源临窗观景LCGJ,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