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黑茶制作程序

找到约26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小茶叶带起大产业 安化黑茶打造千亿黑茶产业集群

小小茶叶带动大大产业,成为一个县的“致富经”。在益阳安化,黑茶是居民口中名副其实的“黄金茶”。以“茶”为媒,搞好第一产业种植生产、深化第二产业加工生产、发展第三产业文旅融合,让茶韵飘香至更远的地方,成为每一个安化茶人共同的梦想。

千年茶脉孕育优质茶品种

冬季渐寒,正是喝黑茶的好时节,在益阳市安化县,著名黑茶之乡的美名吸引了不少茶商和游客前来采购品茗。来自湖南长沙的顾客李文涛表示:“黑茶性温,能‘刮油’,早听说安化黑茶历史悠久、品质好,这次特意过来感受一下。”


安化县八角茶业知青茶园。单位供图

“天尖茶是春天开采,一芽一叶,品质最好。”安化县八角茶业的知青茶园内,成片的云台山大叶种茶树为大地披上一层彩衣,作为“三尖”之一天尖茶的制作原料,云台大叶种是国家级茶树良种之一,有“湖南茶树之母”“黑茶的芯片”之称。

基于优质原种,安化对云台大叶种进行了更高品质的持续改良。1985年,茶叶专家技术普查队前往安化云台山对大叶茶树进行单株选育提纯,选出单株42株,并委托八角茶业创始人龚寿松对其栽种和繁育。其孙龚意成回忆:“爷爷将家里的四亩菜园开辟成茶园,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第一代云台山大叶种单株母本扦插繁育之中。”

三年时间,龚寿松繁育的种苗推广至安化各试验场试种成功。云台山大叶种作为母本,也成功培育出槠叶齐、湘波绿、安茗早、碧香早等优良茶树品种,生长足迹遍及湖南乃至全国。

茶叶好不好,既在茶种,又在种茶、制茶。早在唐代,安化便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产茶记载,明朝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后,在茶种选育、制作工艺上愈加精细,发展出“三尖”“三砖”“一卷”三个主要品类,其中千两茶、茯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科技打造茶企发展“新引擎”

速溶茶、袋泡茶,茶的形态逐渐丰富,黑茶护肤品、黑茶牙膏……茶的用法不断创新。在科技与人才的加持下,安化茶产业已成长为安化极具地域特色的振兴产业。


理想华莱万隆黑茶产业园天尖茶生产线。单位供图

走进万隆黑茶产业园的初制加工车间,4条全自动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茶叶杀青、初揉等程序,这里每天可进行20吨鲜叶的初制加工。“机械化为安化黑茶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安化县茶旅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张毅表示,目前安化现已新建或改建了30个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的毛茶初制加工厂和黑茶精制加工厂,生产效能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发展茶科技,安化县聘请陈宗懋等7位茶界专家为黑茶产业发展顾问,并与中茶所、杭茶院、省茶科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成立安化黑茶学校、湖南省现代黑茶研究院等机构,培养本土“茶专家”。

2020年,刘仲华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安化,已累计研发了14款黑茶产品、5套新设备,申请专利15项。去年,安化黑茶跟随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奔向太空进行了航天育种搭载实验。

依托专家工作站,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传统加工工艺参数优化及冠突散囊菌有效成分分离提取技术与批量生产工艺。其中“冠突散囊菌”能有效抑制肠癌、胃癌和肝癌细胞的扩张,目前在国家标准中仅茯砖茶国标拥有这项指标。

多年耕耘,科技树上花繁果硕,为安化黑茶的科学化种植改造与茶产业链条扩容升级提供了新动能。

目前,安化现有茶叶生产企业210家,其中规模以上茶企75家,高新技术茶企22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2022年安化县实现茶叶加工量8.6万吨,综合产值238亿元,税收1.5亿元。

以文旅融合讲好安化黑茶故事

安化因茶置县,依茶而兴,其境内梅山-雪峰山北段区域的“茶马古道”曾是当地茶叶外运的主要通道,山谷、村寨、马帮,千百年里,“茶马古道”将安化黑茶带出湖南,也承载了一段段茶历史。如今,安化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在现代“茶谱”继续延续着自己的“茶话会”。

“大杠压得好啊,脚板稳住劲啊;小杠绞得匀啊,粗茶压成粉啊......”九月底在安化举办的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上,一声声激昂高亢的踩茶号子从安化县“青云洞·云上九歌”景区传出。在这个仙侠国潮风格的沉浸式溶洞景区里,喝茶与赏景被巧妙结合。


安化县青云洞·云上九歌景区。肖思尘摄

“茶旅文体康”深度融合是近年来安化努力走出的新路子,依托黑茶文化,安化充分发挥黑茶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陆续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黑茶文化节等重大活动。

安化黑茶文化艺术馆是集观光、黑茶制作体验、安化黑茶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茶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茶旅综合博览馆,馆内几面茶砖墙十分壮观,非遗茶技展示古色古香,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拍照。与黑茶博物馆一起,这里成为安化向外界推介茶旅文化的窗口。

“体为活力、康为延伸”,在康养方面,安化开始培育一批高质量生态康养旅游景点。2023年,安化县百花寨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寨内百花阁、黑茶一号仓、千年古茶园基地、油榨坊、冰溪浴、生态农业体验园等多项景点均已落地建成,开放首日接待各地游客超5000人次。

蓝图已绘就,茶科技、茶文化与茶产业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安化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安化将力争在2026年实现综合产值500亿元、2030年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把安化建成“世界黑茶之都”,创建国家级黑茶产业集群。

来源:人民网-湖南 刘汕 肖思尘,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化黑茶的茶艺和内在“精神”


作为传统边销的黑茶应该是不在乎茶艺的,对于质朴游牧民族而言,繁琐的艺不符合他们的性格。但作为一种存在了千年的茶类,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假如说没有它自己的茶艺似乎说不过往。


茶艺是泡、煮茶的技术,是品茶水平和茶文化发育到成熟的产物。茶叶作为饮料从汉代开始,唐朝达到巅峰。加上佛教禅宗的推崇,为茶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自陆羽创立煎茶法,形成完整的饮茶方式与程序。宋代出现点茶法,是谓“唐煎宋点”。自明朱元璋罢造龙图,茶的饮用方法由研末而饮变成了沸水冲泡,发展成现在的散茶茶艺。但安化黑茶产品主要是紧压茶,那么紧压的安化黑茶的茶艺应该是怎样?



安化黑茶茶艺是该从历史的长河里往寻找,还是发展现代安化黑茶茶艺?是鉴戒还是与时俱进的创新?似乎一下子很难找到答案。


既然谈到安化黑茶茶艺,就有必要了解安化黑茶的的特点。安化黑茶是采用成熟黑毛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而成,大部分是紧压茶,因独特功效及其历史作用成为中国茶叶不可替换的茶类。既是成熟茶叶,相关营养成分则达到均衡,经微生物参与的发酵,内部元素则与绿茶又有变化。有学者总结绿茶的冲泡水温是85摄氏度为佳,红茶的冲泡水温是90摄氏度以上为佳,而安化黑茶的水温恐怕就得100摄氏度了。



今天我们熟知的酥油茶、奶茶是安化黑茶的传统喝法,在煮出来的茶汤里加进牛奶、盐等调料,而这种饮用方法雷同于唐朝的煎茶法。陆羽《茶经》煎茶法的步骤是这样的,炙茶、碾茶、箩茶、择水、煮水、起火、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贮器等等。


安化黑茶的内在精神又在哪里?成熟,就是安化黑茶的茶性,也是安化黑茶的品性。安化黑茶相比较其他茶类,宜存放,汤色橙亮,茶汤甘醇,更具包容,如历经沧桑的智者,言谈举止里的那份淡定、亲和、从容、包容。黑茶也许没有什么明前茶,谷雨茶讲求和卖点,却多了老茶、陈茶、古董茶的销售后劲,人生得失不过如此;炒青茶制作快、进市快,而黑茶制作慢、进市也慢,但从两者终极实现的价值来看,结论也许就是快者不快、慢者不慢。


安化黑茶是幸运的,在他的生命中有太多的赞誉;安化黑茶又是失落的,由于对他还有太多的偏见。安化黑茶是厚重的,应该有他独占而鲜明的茶艺。



安化黑茶茶艺该怎么挖掘,该怎么发扬,也许是个命题,也许又不算;但对于喝茶来说,只要方法得当,就对身体有好处,也就不在意茶艺了。怎么喝,什么时候喝,什么地方喝,相信你自有主意。

聚焦茶非遗!感受千两茶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制作技艺,是湖南省安化县传统技艺,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代时兴盛,并因制作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重量为老秤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

△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且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不在于“制”而在于“炼”,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共23道程序。其主要步骤分为:

毛茶入仓

将初制后的毛茶进入独特仓储陈化,使茶品富集独特的菌香、提升陈化品质、加快陈化速度。

汽蒸

将毛茶称好后以食品级无纺布包裹,使用蒸气气蒸4分钟左右,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以下,将后续加工。

装篓

茶叶蒸好后,马上提包将茶叶放入篾篓中,动作必须迅速,勿使蒸气散失。此处的篾篓为花格状,最外层为楠竹、中间一层棕皮、最里层为蓼叶。楠竹起到固定的作用;棕皮透气性好,能疏散茶热、防潮除湿;蓼叶清新提升茶香。

杠压紧形

滚、绞、踩、压、锤,交替反复,直至成型。经验丰富、强壮有力的“杠爷”同时发力,喊着号子,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紧实大气的茶柱。

干燥

成型的茶柱置于晾架上,日晒夜露,自然干燥“七七四十九”天,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方成传世经典。

激发“非遗”活力,让世界共享“非遗”。千两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未来,千两茶制作技艺将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大放光彩,为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赋能。

△千两茶制作技艺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5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